水浒传119回每回概括:“一代名相”朱镕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8:13:09

“一代名相”朱镕基

青 

 


  朱鎔基是一个毫无背景而又在中国政坛脱颖而出、就任中国国务院第五任总理的人,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领导人物之一。他心系国运兴衰,不苟言笑,殚精竭虑,力挽时艰,清政廉明,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严於律己,克尽职守。无论在国家经委、上海工作,还是荣升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总理,朱鎔基都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坚定从容的睿智和才能。严厉和自信是朱鎔基十分鲜明的性格特徵。朱鎔基是一个感情丰富而又充满正义感、幽默感的人物。

 


 

(一)

  一九九一年,年逾花甲的朱鎔基由上海调任国务院副总理,当时的中国经济正处於「疲软」,生产衰退,人心不稳,三角债盛行,接踵而来的是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等,供需脱节令物价飞涨。面对扑面而来又棘手的问题,在江泽民的领导下,朱鎔基力挽狂澜,铁碗实施「十六条」,果断开仓放粮,防止重复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等一系列举措。使中国经济成功「软著陆」,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随之,中国经济花开花落几春秋,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特大洪灾,企业产品积压,开工不足,失业下岗的职工日渐增多,「三农」问题等,新的更加严峻的考验摆在了中国领导人的面前。

  一九九八年春天,经江泽民提名,朱鎔基在人民群众的企盼中当选国务院总理。满怀忧患的朱鎔基提出了本届政府将完成「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任期目标,要建立一个「高效廉政」的政府,并表明为此不惜闯地雷阵、赴万丈深渊的决心,举世震动。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对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国企体制,医疗体制都作出了必要的调整和改革,还在扩大内需,构筑社会保障体系,科教兴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区域之间平衡发展,扶贫攻坚战,增加农民收入渠道,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等方面卓有成效,形成了朱鎔基经济思想体系。

  其实朱鎔基很好的解决中国这些高难度的问题,是他知识、智慧才能厚积薄发的结果,早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朱鎔基就编著过三本书,一本是《管理现代化》,另一本是《当代中国的经济管理》,还有一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管理大事记》。这些都是朱鎔基经济思想的坚实基础,并且为江泽民兴国思想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

  一九九五年后,粮食生产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变得供过於求。为了保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政策决定用保护价收购,专门设立一家农业发展银行给粮食贷款,可是,粮食储备持续增长,加上农民手里的存粮,新的矛盾又摆在朱鎔基的面前。在过去缺粮的时代,全国农村都上山开荒种地。现在粮食过剩,政府便提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粮食由政府无偿供应。

  对於国有企业,朱鎔基心里明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要进行改革,必须把人精简下来。国家如果没有一个社会保障体系把他们养起来,国企改革就没法进行。「人往哪里走、钱从哪里来」,这就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特有的难题,朱鎔基所要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解决这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保障最低收入者的生计问题。一是养老金保证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失业保障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三是增加离退休人员的工资。

  与此同时,在江泽民的领导下,朱鎔基大抓了国企三年脱困的工作。这项工作几乎被认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谁知到了二零零零年,大部分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有的实行了「债转股」,国企轻装上阵,出现了勃勃生机。

  朱鎔基大展宏图的事业举不胜举,令每个中国人鼓舞的是加入

WTO,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标志著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另外是防范金融风险,如处理广信事件、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率、加强监管等、让军队、武警和公安撤出商海、整顿市场秩序等等都展现出高超的驾驭经济全局的领导才能。朱鎔基还从政治上推动政府机构改革,一举撤销九个工业部门,大幅裁减分流政府冗员,实现了机构裁撤二成以上、人员裁减近半的目标,任期内机构改革没有出现反弹。

  朱鎔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说到也做到了。
 

(三)

  朱鎔基很有魅力。他敢作敢为,雷厉风行、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风让人想起湖湘文化中「虽九死而不悔」的刚烈精神。他轻松活泼,亲切自然、诙谐幽默的谈吐却又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可是,似乎命中注定朱鎔基在中国将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在抱定「青天老爷救世」传统思维定势的国人心中,朱鎔基的威信很高,可在思想新锐的部分知识者心目中,却另有一番说词。他们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每年增长,另一方面贫富悬殊情况恶化,保七保八又有什麼意义?三年国企脱困了,工人下岗的情况还很严重,农民的日子依然还苦。然而,这恰恰是朱鎔基早已意识到的社会问题,在二零零二年三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指出要增加弱势群体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中国的人太多了,都塞挤在农村就造成所谓的「三农」难题。这样的难题,是中国独有的。只能是寄望於工业化、城市化的长远进程和持之以恒的人口政策。从中国错综复杂的国情而言,城乡壁障不容易一下子废除。当然,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也将会逐步与国际接轨。

  关於积极的财政政策争论也很大。所谓积极财政政策,要看到一点,它是一个非常之举,是在原国有经济疲软乏力,民营经济受体制和自身力量的局限下,政府果断出手,利用和调动闲置资源,为国民经济新建一个颇具现代水平的发展基础平台,这样可以拉动当前经济增长,从长远看,无论是民营经济还是国有经济以及外资,往后的发展都可以依托这一新的平台实现跨越式飞跃。

  朱鎔基扩大和培育内需,增加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表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强调消除消费体制方面的障碍。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并将其作为一个检验标准,促进地方政府以及各方面的工作。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调需要政府配套改革深入进行。对外开放,强调国际化、规范化、法治化,鼓励外资对国有企业重组;强调外经贸领域的对内外开放。规范市场,规范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反对垄断等。由此形成了朱鎔基的经济思想体系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