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分回概括30字:“仇和对老百姓好,对官员苛刻”(中国青年报 2008-2-2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33:37

仇和新政

本报记者 张文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27     2月16日,《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详细公布了昆明市所有党政领导的联系电话和职务分工情况。尽管昆明不是第一个公布领导干部工作电话的城市,但是伴随着“仇和”这个备受瞩目和争议的名字,这个消息仍然成了媒体最热的话题之一。仇和入滇不到70天,他在昆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被人们认为是“昆明新政的一缕阳光”。

    仇和新政扑面而来

    2007年12月23日,仇和带着他的秘书“空降”昆明。

    12月28日,昆明市委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宣布仇和就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此前,虽然坊间传说仇和要到昆明履新,但人们仅仅把它当做一种“传说”。当传说变成现实后,不少干部感到“没有准备”、“措手不及”;而让更多干部感到“措手不及”的,是仇和强势推出的系列新政。

    2008年1月28日,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昆明电视台、昆明电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昆明市委全会的首次直播,把“小会场变成了大会场”,让昆明人感到“仇和新政”的扑面而来。

    昆明圆通街的一位社区工作者说,她在社区工作10多年,还是第一次知道市委的会议怎么开、都讲些什么。她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参政体验,第一时间里知道了市委全会的工作报告。过去媒体上刊发的工作报告都是一些摘要,对一些工作的不足我们无从知晓。直播减少了会议精神和会议内容传达上的信息流失。”

    也就是在这次会上,仇和提出了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工作电话、移动电话、家庭电话“三通必有一通”,并要在媒体上公布所有市级领导及各部门领导的政务分工和联系电话,让市民随时可以与他们联系。

    2月4日,昆明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其中明文规定,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一把手要在《昆明日报》、昆明电视台上公开亮相,要就进一步抓好软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作出公开承诺,并将姓名和联系方式一并公布,接受监督。

    2月16日,《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位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一时间,“昆明纸贵”。

    电话号码的公布,激起了昆明市民的兴奋、好奇和参政议政的热情。人们纷纷拨打各部门电话,目的和心态各异:有的反映问题,有的提建议,有的想试试电话是否打得通、打通后接电话的领导是什么态度。拨打书记仇和、市长张祖林电话的人最多。为了更顺畅地保证在工作时间以外与市民的联系,2月19日,市委书记、市长在原公布电话的基础上再各新增一部联系电话,打这两部电话的时间是当天 18:00至次日8:30。

    2月22日凌晨1时,记者分别拨打了书记、市长的两部夜间电话,电话响了一声后接通。接听书记工作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晚上平均接听160多个电话。电话开通的第一个晚上,一夜到天亮,电话没有间断过;接听市长工作电话的工作人员说,平均每隔10分钟就会有一个电话打入。

    电话公布的同时,也正是昆明市“两会”召开的时候,不少领导因参加会议导致工作电话无人接听,这使市民对政府接受监督的诚意产生了质疑。2月18日,昆明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接听领导干部公务电话的通知》,对接听电话、落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并指出对不按规定接听群众来电,或故意刁难、语言不文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认真及时进行处理而导致发生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将按照《昆明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不作为问责办法》对责任人进行问责。对媒体公布的“打35个电话22个无人听”的问题,昆明市纪委对全市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文件形式公布。

    针对电话公布的一系列措施,公众反响热烈。

    “它像一把利剑,刺破了多少年来隔在老百姓和官员之间的厚重屏障。”市民杜先生说,每年政府机关都会印制一本党政机关及有关单位电话号码,上面都有8个字“内部资料、妥善保管”,并且注明:“本电话号码仅限内部使用,发放时请登记造册,使用者按保密规定严格管理。”有这本电话号码簿的都是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或者有关系的人。“现在,昆明市主动拆除了这堵墙。我从网上下载打印了这些电话号码,共76页。如今我们老百姓也知道了各部门的领导叫啥管啥。”

    “监督渴求”的背后是公众长期以来的情绪释放

    “我是一个外来打工者,现在的食用油价格越来越高,我们承受不了。你是仇和书记的秘书吗?你跟书记说一声,我想和他谈谈。”

    “我刚才在网吧里给仇和书记发邮件,手机放在旁边被人偷了,你跟书记说说,叫他帮我找回来。”

    “我今天晚上在市区被人抢了,但当时没有一个人来帮我。请书记抓抓昆明的治安。”

    “我家隔壁邻居的狗每天夜里3点就叫,影响了我们睡觉,请书记来干预一下。”

    “领导电话公布以来,老百姓事无巨细,什么事都向领导反映。从整理出来的情况看,电话内容五花八门,除了一些与个人利益有关的事情之外,更多的涉及治安、环保、交通、噪音、房改、投资、冤假错案、村民选举等。”接听书记、市长工作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要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能当场答复的就当场答复,不能答复的上报书记、市长,书记、市长看后签字、批示,交相关部门落实处理。“我们有5个人轮流24小时值班,忙得不可开交,连上厕所都要小跑着去。”

    一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的电话号码公布了,但市民反映问题,不找我们而是直接给书记、市长打电话。书记、市长作出批示后,我们既要对市民作出答复,也要把落实和解决的情况报给领导。这一个对上一个对下,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2月21日,网友“北梢之风”在网上发布了一份《昆明市市民拨打领导办公电话自律公约》,向网友征询意见。他认为:“领导电话应该是为民服务,而不要成为各种垃圾信息的接收器”,“大家别一根葱一头蒜也要找书记、市长,那样做是占用公共资源。”

    有人对此赞同,也有人认为,“公众对此反响强烈,说明公众对公权机关有着一种强烈的‘监督渴求’,‘监督渴求’的背后,既反映了当前公众民主法治意识的成熟,也是公众长期以来的一种情绪释放。”

    还有人认为,这不能不说明“官员与老百姓的交流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一个合理的官僚组织机构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建构,每一级的领导有每一级的菜单。当这个规则被打破时,市民是不分菜单反映情况的,这很容易造成官员被电话绊住,而疏于其他事情的决策,这实际是违背管理原则的。”一位社科研究者说,“但是,也不能不看到这种不按规则出牌的合理性。它的目的是为了治理各级‘菜单’不作为、乱作为、不听取民情的毛病。如果是在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环境中,民意能够顺畅表达,民众能够监督政府,市民的问题都能够在具体的职能部门得到解决,这样的办法还用得着吗?”

    然而体制上的欠缺,让“市长专线”运作中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这位负责人说,“市长电话”是代表政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批评,协调督促政府各职能部门切实为民服务、依法行政的一个窗口单位,但体制的缺陷,使该部门陷入了服务宗旨与受理范围的冲突、体制缺陷与市民需求的冲突、任务繁重与力量薄弱的冲突三大冲突之中。

    “市长专线的工作成效更多地取决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力度和市长电话工作部门的努力,受理的各类市民投诉都是通过政府各职能部门办理完成的。但由于不能直接介入处理,对所涉及的职能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作为差、乱作为的行为缺乏必要的处置条件,使市长专线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服务真空,甚至带来市民的信任危机。”这位负责人说。

    显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法治、民主意识的提高,一部市长电话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

    “不能不承认,如今我们的‘政务公开’在很多方面仍然是‘百废待兴’。许多政府网站上要什么没什么,发给它的邮件很少有人答复。人民对城市的发展不满意,却没办法、没地方反映,投诉无门、倾诉无门。公布电话是最起码的政务公开,没有这一步,后面的一切都免谈。”云南大学教授熊思远说,“公众对领导干部联系电话的需求,不仅是出于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更是对沟通无碍的对话机制的渴求。”

    2月21日,在昆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闭幕式上,仇和说:“不久前,昆明公布了一批公务员的电话,我们进行了抽查,发现仍有少数打不通。我们党的干部,与群众如鱼水之情、血肉联系,如果连电话都不能联系,何谈血肉联系?公务员是公仆,老百姓是主人,主人找公仆都找不到,理论上是讲不通的!”

    仅有一个仇和是不够的

    仇和的系列新政推出,特别是公布领导干部分工、职责和工作电话以来,昆明人出现了过去少有的对一个官员的好奇和期待:“领导干部的电话公布了,人民代表的电话能不能公布?”“政府大楼能不能是开放的?门口能不能做到没有人检查证件和要求登记?”“听说仇和书记的办公室里有张行军床,我们能不能去看看他的办公室什么样?”

    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说:“过去许多人把现代新昆明建设理解为建高楼、修公路,但实际上打造新昆明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仇和说,经济的落后是制度的落后,制度的落后是领导的落后。他这些全新的语汇、全新的思想、全新的作风、全新的手段,是从政治层面上为新昆明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昆明需要一个能带来新鲜气息的官员。”

    但是,也有人表示担忧:靠一个人的力量去推动庞大的官僚机器势必会得罪更多的人,超常规的发展必然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一系列新政的实施也可能会带来可以预想的负面效应。比如让各部门负责人都去招商,并下达任务,虽然其目的“不是为了招商引资的结果,而是一个让干部脱胎换骨、转变服务意识、不再冷漠对待投资者”,但是这种“强势招商”必然会成为一柄“双刃剑”:操之过急造成失误,是否会为新政的“持不同政见者”提供反对的口实?再比如,“瞌睡门”事件老百姓叫好,但也有人不以为然。

    一位新闻界资深人士评论仇和的昆明新政说:“在现行体制下,仇和这样的领导者是稀缺资源。但只有一个仇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期盼有更多的仇和以理性的改革意识和勇敢的实践精神,推进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什么时候单打独斗的‘仇和’不再是新闻,才说明我们已进入了真正的法治而非人治的境界。”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2/27/content_2079501.htm   

 

“仇和对老百姓好,对官员苛刻”

本报记者 殷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27     主席台上的仇和突然指着台下一位正在打瞌睡的青年干部说:你站起来,你是哪个单位的?你是来开会还是来睡觉的?

    一时间全场目光聚集到仇和手指的方向,惊醒的青年干部慌忙起身,面对仇和的询问不知所措,稍后在旁人的催促下他报出了所在单位。“好,你坐下。”仇和说。

    2月20日下午,在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发生的“瞌睡门事件”,再次显示了仇和整肃官场风纪的凌厉性格。事发两天后,那位蒋姓青年干部所在的呈贡县召开县纪委会议,蒋被要求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此事还向全县干部通报。昆明官场似被猛击一掌,“压力大啊,‘人人自危’哪!”一位市里的局级干部感慨万分。10年前,仇和在江苏沭阳任县委书记时,一位副县长开会迟到,仇和抬腕看看表:“你迟到5分钟,站着听吧。”岁月流逝,这位中国改革风云人物的刚正秉性依然纤毫毕现。

    去年12月24日,仇和甫抵昆明就旋风般走访市属各部门和区县,行动之迅猛、思维之敏捷,让习惯于慢条斯理的昆明官场受到空前的震撼。此前,关于仇和将主政昆明的传闻不胫而走,当地官员们更多的是对这位“改革猛人”的好奇,有的县区还派员到仇和曾任职的宿迁考察取经,仇和的改革故事激动人心,但他们还没有真切感受。令人始料未及的则是“仇旋风”的强劲势头丝毫不减当年,昆明的官员们很快明白,仇和还是那个仇和。履新60天的仇和用行动警醒下属,如果一个官员不能尽到民众公仆的职责,他的仕途就到了终点。

    “仇旋风”初次拂面而过,有心理准备的辖区官员便闻风而动。昆明新城所在的呈贡县新年伊始就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针对酒风盛行的陋习向全县官员下达“禁酒令”,规定除非接待县外来客或协调重大事项,公务员一律不得饮酒,并规定了惩戒条款。该县财政局局长尹宏说:“现在吃饭都是拿茶杯碰碰,意思一下。晚饭也不敢喝,晚上经常通知开会,脸红脖子粗喷着酒气进会场就完蛋了!”该县县委书记曾告诫说,会带着电视台记者暗访,发现违规饮酒者就曝光。这位书记还在一次全县干部大会上用目光仔细搜寻打瞌睡者,“如果发现有人睡觉,今天就免两个给你们看看!”会场里人人振作精神,无一懈怠。

    也有把事情做过头的。今年元旦前两天,仇和到富民县调研,与随行官员共进午餐,餐桌上摆了17道菜和一道面点,席间仇和提议,能否每盘菜放一双公筷、一把公勺,吃不完的菜打包带走。富民县立即行动起来,1月7日召开全县干部动员大会,县委领导亲自部署,要求以此为契机“培育文明就餐新风尚”,同时还成立了领导小组,县政府办公室发布2008年1号文件,规定首先在公务员中推广“同桌同餐、公筷公勺、剩菜打包”,随后再推广到全县,违者轻则批评教育,违反三次单位领导将被撤职。富民县的这一超常举动受到网上热炒,舆论认为仇和的建议无可指责,只是以政府文件、大会动员的方式落实领导建议很有“作秀”的味道,反而让仇和下不来台。

    据悉,仇和对富民的举措一直保持沉默,但日前在昆明市的“两会”上,他脱稿表示,公筷公勺的建议初衷是杜绝浪费,吃不了的才打包带走,但富民县发文件的做法不妥。

    仇和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给温吞已久的昆明官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官员们真切地感受到当官不是美差,而是苦活儿、累活儿。仇和要求所有领导干部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着,他自己以身作则,并经常在凌晨一两点还打电话布置工作,一位市委常委说:“凌晨我才接到仇书记的工作安排,早晨6点半他又来电话,他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这种敬业精神令人佩服!”知情者说,由于层层要求,昆明市大多数机关干部的手机彻夜不敢关闭,唯恐领导找不到,贻误事情“乌纱”难保。

    仇和的“一线工作法”颠覆了昆明官场的传统行政模式,“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他在市委全会上对城市管理部门说,你们的办公室就在街上,你们不应该只坐在办公室里,要批文件晚上回办公室批。“要延长自己的政治生命,反正都是60岁退休,争取每天多做几件事。”一位副市长说,不到一个月仇和给她的批示就有100多个。

    仇和在一次大会上说,年终要考核,如果大家不努力,到时在座的有人就撑不到底了。当时全场哗然,议论沸腾。相当一部分作风庸懒拖沓的官员自知大势不妙,或反躬自省,或主动适应,甚至抵触情绪也逐渐消融。

    昆明约有300个“城中村”,长期以来一直是这座著名旅游城市的“疮疤”,屡遭诟病,政府似乎无可奈何。仇和在他的施政纲领中掷地有声地提出,5年内基本改造完“城中村”,市民备感惊喜。官渡区率先行动,2月23日与33家企业签约,采取政府主导、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誓言5年改造辖区内102个“城中村”。一位私营地产公司董事长感慨地说,以前向政府提议参与“城中村”改造无人理睬,现在政府主动找上门来,“仇书记就是不一样啊!”

    云南省和昆明市的高级官员对仇和在昆明推行的新政颇多赞誉,官方、民间支持的声音占据着舆论的主流。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近日对本报记者说,“我在省委常委会上说,省里一定要支持仇和!”昆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苹对本报记者感慨:“能和这样有水平、有能力的市委书记共事是幸福的!”她说,仇书记的工作节奏极快,“我现在连高跟鞋都不敢穿,办事一路小跑生怕跟不上。半夜三更电话一响,不是市委秘书长就是仇书记秘书打来转达仇书记的工作安排。”媒体海量刊载了市民对这位新任市委书记的正面评价,情真意切、厚望殷殷,他们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了昆明公务员队伍的变化。

    一位基层官员说,如今不像以前那样办事四平八稳了,加班加点,晚上经常开会,有时甚至到凌晨1时,“当官累啊,以前嫌官小,现在嫌官大,官越大越辛苦,责任越大!”昆明市另一位局级干部说,仇书记上任后,昆明官场正气激扬,就连那些有怨气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仇书记对公务员要求严得几近苛刻,但他对老百姓是真好。”仇和在昆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式上的感言,充满对百姓疾苦的切身感受,切切真情催人泪下,“他对老百姓的好是发自肺腑的。”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2/27/content_2079506.htm 

打算撤资的投资商看到了希望

雷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27     2007年12月28日,仇和到昆明市便民服务中心调研。在市公安局的便民服务窗口,他问:“办理落户要多长时间?”工作人员答:“手续齐全的25天。”仇和立刻说:“不行,时间太长了。”他随后要求服务窗口单位把从接件到办结的时间打印成表交给他,并指出,要提高窗口单位的工作效率,“不能现场办证的窗口就不要进来。”

    仇和认为,窗口服务体现了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在他的眼里,软环境建设成了加快昆明发展的切入点。2月14日,昆明市召开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宣布从3月1日起将实施8项新规定,优化投资软环境,其中包括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等,以一系列诚信、公开、高效、便民的措施惠及广大市民和外来投资者。

    1999年的世博会曾使昆明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此后昆明的发展停滞不前。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昆明的排名由2004年的第28位降到了2006年的第53位;在2006年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昆明排第64位;在27个省会城市中,昆明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列第17位。

    “我们的条件不比成都、南宁差,但现在,连贵阳的情况都比我们好。”云南省商会副会长张亚光感到,阻碍昆明发展的最大原因就是“投资环境太复杂”。

    在多个领域进行投资的张亚光对此有切身的体会。“一些重要招商项目的规划竟然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本来招商修这条路,签完约以后就变成另外一条路了;本来招商10亿元,签完约以后就变成30亿元。再就是政策不连续,换了领导以后,新官不理旧政。”

    这种现象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为突出。常常是,招商局在招商引资时“一相情愿”承诺的政策到了土地、规划等部门落实不下去,部门之间诿过揽功、逐利扯皮,“不是少这个文件就是缺那个印章”,投资商疲于跑部门、办批文。昆明市规划局三任局长先后“落马”、市政建设相关领域腐败案件频出,混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昆明市一家国有公司在承建呈贡新区的项目时,土地证竟然花了两年时间才办下来。“这还是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外来投资者的糟糕处境可想而知。”熟知内情的人说。

    一些投资商对昆明很失望,但8项优化投资软环境的新规出台使他们暂缓了撤资的举动。“仇书记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张亚光说。

    软环境建设新规一举“砍”掉了71个涉及面广、收费频率较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并规定:办事人到政府机关咨询、办事时,接待他的第一位工作人员必须热情接待、认真登记、帮助办理,并一次性告知办事程序、要求及所需全部材料,违规者将被问责;各单位要精简审批程序,公开承诺办结时限,绝大多数审批项目被压缩在10个工作日内。软环境建设情况还将纳入2008年民主评议机关和行业作风的主要内容,将评议结果作为考核奖惩、评先评优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一位从事电子商务的小企业主在仔细看过报上公布的8项规定后,认为“基本上考虑到了我们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各个环节”。

    “软环境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问题。”仇和显然十分明白昆明软环境恶劣的症结所在。在动员大会上,他批评一些部门的“权力意识”和“老爷意识”,并对政府部门和各级公务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出要建立这样的机制:“掌不好印,就不要掌权。”

    对昆明市的公务员们来说,同时迫近的还有招商引资的压力。昆明市一方面大力解决软环境这个“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从各部委办局抽调了100多人培训,并组成35个招商分局,分赴全国各地展开拉网式驻点招商。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昆明市招商引资任务将是2007年的两倍。这样的力度可谓空前。

    在担任江苏省沭阳县县委书记时,仇和就要求1/3的机关干部离岗招商,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一把手”免职。这在当时曾引起很大的争议。如今推及昆明,仍有许多人对紧逼上来的任务感到十分不适应。

    一位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听说市教育局副局长也被抽调去招商后,表示很不理解:“把公务员都拉出去招商了,这像什么话?我是教育系统的,招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要是因为完不成任务被免职,那多冤啊!”

    张亚光认为,仇和新政面临的阻力不可谓不大,而能不能推动昆明人的思想转变将是成败的关键。“就像一辆车,换了个驾驶员以后,不是踩一脚油门就能提速的。要好好检修一下,哪些部件要换一换,哪里要加点油。”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2/27/content_2079511.htm   

 

仇和妙语录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27    

    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工作一定能无私无畏。

    ——2007年12月28日仇和在就职演说中表示

    要多换思想少换人,但不换思想就换人。阻力不是来自百姓,而是来自领导干部。

    ——2007年12月30日,在看望慰问节假日坚守岗位的干部职工时说

    要确立这样一个原则:只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社会民生,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凡是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大胆参考;凡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倡导这样一种风气: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

    —2008年2月14日,仇和在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表示

    公务员在面对老百姓时,要多讲良心、感情、道德、伦理,老百姓才容易接受。所以,在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我讲公务员要多到农村走走看看,下去看看贫困户,回来参加几次追悼会,就什么都想通了。

    ——2008年2月21日在昆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式上脱稿演讲

    雷成整理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2/27/content_2079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