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第三回的性格:剪纸的技法与装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00:32
剪纸的技法与装帧  

蔡骁龙(中国龙剪)

 

剪纸中国流传已久,有人考证,将它的历史渊源甚至推至纸张诞生以前,乃远至商、周。当然这只是一种论点。

剪纸是在纸张上完成的平面镂空艺术,刀、剪与纸张是产生剪纸作品的两大要素。因此剪纸的基本定义应是——凡以剪刀与刻刀为工具,以纸张为材料,经过剪与刻所完成的平面艺术作品则被称为剪纸。不能将所有含镂空元素的工艺创作都归于剪纸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剪纸的历史不应久于纸张诞生的时间。

大家想必注意到,前面提到的要素之一是刀、剪,而不是单指剪刀。这是因为剪纸作品中有许多是用刀刻出来的,尤其是大型的带有主题设计的剪纸作品。而且有些剪纸艺人则是专门工刻,甚至有些剪纸名人也是剪技一般,刻功了得。可以这样说,凡做剪纸的,几乎都离不了刻。因而高超的剪技和刻技都是一名剪纸艺术家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剪纸对使用的剪刀、刻刀与纸张是有要求的,对剪刀的要求是:

一 剪刀的尖与刃要锋利;

二 剪刀的开合要灵活,并且剪刃的磨合处要紧密;

三 剪刀尖端咬合要整齐。(建议不用平头剪刀)

对刻刀的要求是:

一 刻刀的刀片要薄;

二 刀尖锋利;

三 刀柄结实、称手;(自制刀具须绑扎结实)

四 备有刻盘或刻板;

五 备有镊子、订书机等辅助工具。

对一般的剪纸作品,纸张的要求并不高,任何纸张只要平展就可以。但是对带有主题创作的大制作就不同了,对纸的质地与色彩都有较高的讲究。现在多采用宣纸,宣纸的韧性比较好。也有用大红与蜡光的,但这两种纸张质地比较脆,作品在制作过程和保存过程中容易断裂。

我们常称某某人有一手剪纸绝技,所谓绝技, 就在于对作品形与神的把握,也就是剪、刻得更逼真一些,更精细一些,更巧妙一些。剪纸是以刀代笔,在纸上作业。所谓掏剪、摇剪、抖剪、点刀、斜刀、直刀等等方法都在于熟能生巧,多观察,多练习,不懈怠,日久天长,必得正果。

前面说到,剪纸艺人多主刻。我认为刻工固然重要,但如果你要成为剪纸艺术的专家,就必须要在剪工上具备一手亮眼的绝活。要能随手剪出别人剪不出来的精美作品,否则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剪纸爱好者而已。

然而初学者大都是从用剪开始,剪了一阵,感觉画好了剪不如画好了刻更来效果,于是便放弃了剪,但凡就只用刻。我这样说,并不是轻刻重剪。其实剪纸艺术要发展,要进步,刻得精美与剪得精美同样重要。怕的倒是剪得粗俗,刻得粗糙,滥竽充数,固步自封,这才是剪纸艺术的大忌。

随手剪花剪草,剪人剪物等等,我称这种剪法为“随手秀”。“随手秀”最适合现场表演,也最能凸现剪纸人的实力。如果想随手剪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就要把握好实物的形态、神态;多观察、多琢磨,想剪什么,想表达什么,在心里头先有一张草图,做到心中有数。下剪时要掌握行剪的分寸,要学会用眼睛丈量实物的比例。手眼随心,行剪时不要停顿,要尽量做到一剪到位。

初学者一般从学剪团花开始,团花除了剪的技巧以外,还有折叠的技巧。折叠的技巧在“随手秀”中十分重要,民间早有“十剪九折”的说法,变化多端的花样往往与折叠的技巧密不可分。

我不主张初学者按照画好的花样学剪,这样剪出的东西没有灵性,没有精神。久而久之还养成个坏毛病,没有画就不敢剪。前人的花样没有十全十美的,只有你自己多看、多思索,自己琢磨着剪,剪出的玩意儿才能有神韵。“随手秀”就是要不描不画,脱手而就。初学者可以看着实物剪,如同美术中的写生一样,日久天长才能练就真功夫。

“随手秀”剪出来的虽然都是一些小作品,但却是精湛技艺的炫耀,并且饱涵韵味与主创思想。例如有一件作品“心心相映”,这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小制作,旧的传统是剪一对鸳鸯为代表,而我觉得用一对天鹅表示爱情更为新雅,“以雅代俗”这就是我的创作思想。天鹅对爱情的忠贞可谓是鸟中之冠,雌雄一旦结为伴侣,终日不离形影。如有一方不幸夭折,另一方会哀伤终生。这是一个对称剪,又叫一剪四鹅。将纸张两次对折以后,剪一只天鹅曲项浮于水中。摊开以后的图形则是水面上一对天鹅亲亲我我,长颈优美的曲线构成“心”的图案。倒映在水中,恰似相映、相连的两颗心,所以主题命名为“心心相映”。

再例如另外的一件“雕虫”小技——作品是一对蛐蛐儿。这里面运用了一些叠纸的技巧,触须相搭,构成连接。不正面对称,而剪成斜面对称,就是为了使作品给人以生动的感受。这也是通过对实物的仔细观察有感而生,就是所谓的创作灵感。主题命名为“探”,玩过蛐蛐的人自会理解这个字的含义。蛐蛐相斗之前会用自己的触须去探索对方,用触须先较劲儿。如果双方相距太远,斗蛐蛐的人还会用特制的“蛐蛐探儿”去撩逗、引导双方接触。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将蛐蛐剪开牙,那样岂不显得蛐蛐更威猛。在技术上将蛐蛐剪开牙对我没有难度,但张牙舞爪让人看着怪揪心的。艺术表达宜含蓄,要留给观赏者以遐想的空间。“随手秀”都是小作品,小作品也要动大心思,就如同白石老人画虾,画虫、画草一样,要显出作品的精、气、神。“斗蛐蛐”也是中国传统娱乐文化之一,可以说这是玩儿出来的文化,我也是玩儿出来的创作灵感,所以搞艺术的人要贪玩。

以上两件“随手秀”作品的图案都是对称的,“对称剪”是剪纸艺术的一大特点,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剪纸艺术形式,很适合用于“随手秀”的现场表演。

有人说“对称剪”是剪纸中的小儿科,说这话的人却忘了,其实剪纸的门槛很低,本身就是“小儿科”,能把“小儿科”做成精品的那就是大艺术。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剪完以后展开是对称的,具体剪的时候就不是对称的。做艺术的人要踏实,把它当学问做。不要眼高手低,更不要玩玄的,玩虚的。实力不在于你头顶着多少虚荣,也不在于有多少人为你鼓噪,更不在于自吹自擂。要让作品说话,实力产生于作品。这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对“随手秀”我的体会是:形不易似神似难,出手即可见不凡。玄妙俱在独到处,小题大作非儿谈。

“随手秀”讲究的是随手而就,但带有主题设计的大型剪纸作品,就一定要在纸上画出来,先定好位,再剪、刻。

无论是剪是刻,刀剪之下,作品的线块边缘都应干干净净,不留毛糙。所有的线条都应粗细均匀,自然流畅。特别是那种又细又长的线条,所谓“吴带当风”,在这些地方颇能见识出剪、刻的功底。在剪、刻细微线条时,需要静心凝神,屏住呼吸,勿急勿躁,先琢磨好,再走刀。走刀时要果断,不要犹豫,一气呵成。

用刀刻制大幅作品时,一般从作品的左上方开始。按照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进行。刻好的部分,须及时用纸张覆盖保护好,再刻制其它部分。

而用剪的制作方法却恰恰相反,往往需从纸张的右上方开始,自右向左,循序而作。

真正接触到剪纸后,发现难度还在于后期制作的裱装。纸张本身就是脆柔易破损的物质,而镂空后的纸张更是娇柔轻薄,特别是做工精细的大幅作品。如果是套剪的大幅作品,则还存在着剥离的困难。

由于传统的剪纸大都是粘贴在门窗上,墙上,所以剪纸作品很难保存长久。现在很多人效仿国画,将剪纸进行粘裱成轴幅,这样虽然便于保存携挂,然而我却不主张采取这种方法。

剪纸讲究的是千剪不乱,万剪不断。除了作品的美术价值之外,还有其工艺价值。一旦进行粘贴或染色之后,无疑会损害或降低作品的工艺价值及工艺完美性。因此,如果你有一幅剪纸的精品佳作,我建议你最好不要粘裱,而用玻璃平压装框为佳。当然在装框的过程中,你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一幅好作品有可能在这时功亏一篑,毁于一旦。

根据我多年的实践,现将大幅剪纸作品的剥离,移动携带与装框的方法介绍如下:

1 作品剥离步骤

一根据作品的大小,准备好足以覆盖满作品的白报纸一张;小镊子及塑料长尺各一把。

二用镊子将首幅作品的一角轻轻揭起,将白报纸垫在揭开部分的下方,用长尺镇住。揭一点,垫一点,镇一点,直至完全分离。

2 未装框作品的移动携带

按上述方法将作品分离后,首幅作品已置于白报纸之上。再取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白报纸盖在作品上面,此时作品已夹在两张白报纸之间,如果不急于装框,则小心地将白报纸连同夹在中间的作品卷起再用橡皮筋套住即可。切记不要挤压握折,以免损害作品。

3 作品装框

一 将夹在白报纸中的作品摊压平整后,平移至镜框底板上;

二 揭去盖在作品上面的白报纸,调整好作品的位置,盖上玻璃;

三 套上镜框,整体翻面,使作品平置于玻璃面之上;

四 揭开镜框底板,取出白报纸,再固定好底板即可。

需注意的是,在装框时不要擦抹镜框底板和玻璃,以免发生静电,对作品产生吸附作用,造成作品变形。

剪纸作品同书画一样,潮湿会使它变形,光照会使它褪色。所以宜存放和悬挂于室内,并且注意防潮与避免阳光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