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梗概400字没回:投入与产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17:57

投入与产出


  《财经文摘》:三峡大坝在投入产出上分别具备怎样的规划?在其主要功能如防洪、发电、通航等各方面,将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


  潘家铮:首先讲投入。在论证的时候,有人认为,三峡大坝是个无底洞,这个说法,现在已经完全不成立了。因为三峡大坝很快就要竣工,根据我们目前的估计,到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包括移民费用以及动态投资全部算在内,不会超过1800亿元。这个投资是有限度的,可以控制得住的。


  在产出方面,三峡大坝是个综合利用工程,在很多方面都是有效应的,对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也有很大效应。


  防洪方面,过去长江上从来没有一个可以调节洪水的坝。有了三峡大坝,今后哪怕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都能把洪峰削掉。加上两岸的堤防整修得又高又大,有分洪区,可以避免灾难性、毁灭性的打击。清朝道光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千里大堤全部毁绝,几千万亩农田遭殃,几千万人民遭殃,这样的毁灭性灾害,以后不会再发生了,这就是它防洪的作用。


  发电方面,它现在已经有21台机组投入应用,全部机组投入发电指日可待,每年可以发电847亿千瓦/小时。每千瓦/小时卖出去的电价,哪怕是两毛五分钱,那它每年光发电的收入,就有2200多亿元;如果一度电能够创造5元钱的价值,那这800多亿度电,就是四千多亿元的产出。当然,这仍不是产出,因为电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经济发展。


  再说通航。单就2000年而言,长江通航总量已达到5000万吨,远超过历史最高纪录1000多万吨水平,而且问题还不在于通航数量的增加、航运成本的降低,主要是深水航道的形成,把整个库区的经济带动起来,上下游可以更好地实现沟通,老百姓富裕了。


  另外,过去长江上面的船,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现在的船,要实现大型化,电气化,开始逐渐向真正先进的通航时代迈进。要是没有三峡水库,你永远是大船小船一块上,落后面貌不会改。


  有些人认为,三峡工程可能会对全球变暖产生推进作用,甚至写篇文章:三峡工程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有人说三峡水库的水质污染,甚至跟酱油一样。这种情况我理解。但是我相信,时间长了,要拿事实来说话,媒体也不会永远这样下去,总会有人报道一些真实的情况。


  《财经文摘》:您对记者的不理解,以及部分移民的不合作如何看待?


  潘家铮:化解这些不理解,我认为有几种情况。很多人不理解,是因为不了解情况,听信一些言论被误导了。对于这些人,我们尽可能地做解释工作,把真正的情况告诉他,我相信会得到他们理解的。


  第二种情况,有的媒体希望能够打动人心,希望能被注意,于是在报道上太片面、成见太深,甚至对三峡有不共戴天的看法。对于这些所谓的不理解,我觉得没有什么办法处理,也不必太在意。你骂你的,我防我的洪,发我的电,通我的航,为我的人民造福就是了。


  拆坝与建坝


  
《财经文摘》:您对埃及阿斯旺大坝怎样分析?


  潘家铮:我不认为你讲的阿斯旺大坝是这样的情况,这个先不去说它。三峡水库根本不会出现那种情况,它跟阿斯旺大坝是两码事。


  阿斯旺大坝水库其实是个湖,三峡水库是一条河,只不过水深了点。所以,即使阿斯旺出现什么事情,跟三峡大坝也挂不上关系,没有什么相似性。你不要只看毛主席写的那句词,什么“高峡出平湖”。没有平湖,哪来的平湖?!那只是诗词写的。


  《财经文摘》:有分析说,美国、日本已进入拆坝时代,中国恰与国际潮流相悖,对此你如何看?


  潘家铮:日本现在没有建很多大坝,因为它没有地方可以建大坝。它这么少的河,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美国也是相似的情况,它的水利资源利用得差不多了,电已经足够了,于是就开始撤掉那些几米高的、一百多年前建的、已经废弃掉的坝,都是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坝。真正发挥作用的坝,它始终没有撤。


  中国的情况跟它们完全相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13亿人口,每1亿人起码要用1亿千瓦的电,这个要求不高,比香港要低.将来16亿人口的话,要16亿千瓦,这些电都靠烧煤行吗?这个污染全世界受得了吗?中国有世界第五的水利资源,绝大部分都分布在西南,那么开发一些水电,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什么不好? 中国同日本的环境不能比,跟美国也不能比。照我的看法,中国今后几十年之内,还要修很多水库,而且越修越多,越修越高,尽可能地发挥它的防洪、灌溉、供水、发电、通航效应。这是历史潮流,谁也阻挡不了。


  但是我们遵循的原则,一定是按照这次“十七大”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原则,不会瞎搞,不会胡乱地搞,不会因为建坝而给人民带来痛苦、带来灾难。请大家放心好了。


  关于副作用


  潘家铮:讲到这里,我要说明一下。上面我讲了那么多话,好像都是在讲三峡工程的好处,讲三峡工程的优点、三峡工程的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三峡工程就没有问题了。像三峡这么大规模的工程,你说它一点缺陷都没有、一点副作用都没有,这倒是不正常的、奇怪的了。 三峡工程在规划、设计、运行中,确实出现过缺陷,在施工过程中,确实有许多事故出现,建成、投产以后,确实又引起一些不利的因素。所谓的副作用,我们都是承认的,我从来没有否定。


  问题是,对于这些缺陷和副作用,我们是非常重视的,是紧抓不放的。特别是副作用,在论证过程中,是一个一个研究过的,现在没有哪一个当初没有考虑到,是新露出来的、非常严重的问题。都是在当初的预计控制范围之内,而且很多问题比当初预计的要好得多。


  尽管如此,对于存在的问题,对于过去有过的缺陷,我们也绝对不放手,而且一定要查到底,一定要尽可能地解决好。比如说施工过程中,坝体表面出现过一些裂缝,尽管这是任何大坝上都有的现象,但我们非常重视,经过非常细致的补救,把它补上,做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不过,在投产以后会不会出现问题?是不是说现在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呢?也不能这样讲。


  譬如说刚才讲的那些水华问题,也就是说支流水质污染问题,一定要想到,要继续研究,对整体水质到底有什么影响,把它彻底解决掉。


  过去主要是要防洪、要发电、要通航,现在还要注意一个生态,就是下面那个鱼、水产,要科学生态地调动,这个比过去也前进了一步。


  地质也好,地震也好,刮风也好,泥沙淤积也好,其他生态环境也好,三峡水库是要统筹的。过去搞三峡工程老是考虑怎么防洪,或者洪水来了怎么样处理。现在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要一个一个地解决,保证尽我们的力量把它做好。


  最后,我想说这样一举话:总而言之,任何大的工程,没有一个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三峡工程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次要的,是可控的,是可以解决的,我们以后要一个不落地把它们都解决好。
 

(来源:《财经文摘》08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