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幻电影2014:关于冲突的心理学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7:37:21

关于冲突的思考     陈立容

    冲突是在关系之中产生的,人自身存在着各种需要,而人的需要都要有相应的客体对象来满足,这样就形成了与客体对象的关系;还有一种关系是人与自身的关系(自身中包括内化了的客体对象[1])。所以由需要产生关系,而需要受挫则产生冲突。
    概括的讲,存在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文化,人与人等关系。在所有的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对人的心理需要或冲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以从下面的故事中关于冲突的思考看出∶一只载人的船被迎面来的另一只船所撞,船上的人非常恼火,大声地朝对面的船吼叫,当他们发现是一只空船时,大家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在布罗克毫斯百科全书中对冲突的定义是∶冲突的含义为存在于个人内部、或者多数人之间的内在动机、欲望、价值及看法的相互矛盾的不同表现[2]。我们可以把前者称为内部冲突,后者称为外部冲突。
    实际上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而言,随时随地都会体会到各种外在的和内在的冲突,如两个人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的争论(外部冲突),即想吃好的又怕长胖的矛盾想法(内部冲突)。但这些冲突基本上都可以在生活经验范围内得到解决,为意识层面上的冲突,在心理学上将此描述为正常的可适应的冲突。
    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解决内外冲突的能力上,但若内外冲突太强或太复杂,人明显感到痛苦或不愉快又无法摆脱时,这就形成了“挫折” ,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挫折就是快乐原则受到阻碍而无法实施造成的。人们可能因为所需要的对象“匮乏”或“被剥夺”而产生外部挫折,也可能因为内心深处存在的一种或多种阻力(或称为反能量发泄作用)使人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导致内部挫折[3],后面一种情形在心理学上习惯称为“心理冲突” 。
对精神分析而言,冲突的概念十分重要。首先,人格的结构即是一种冲突的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描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组成部分,本我执行快乐原则,要求立即满足;自我执行现实原则,需要延迟满足;而超我执行理想和禁忌原则,严格禁止满足。从弗氏关于人格的假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格里充满了战争,而自我则充当和平使者,他在协调本我、超我和外在现实之间的冲突。所以冲突根直于人格之中,正如一个寓言故事所讲的∶上帝与魔鬼合作各拿自身的一半创造了一个特殊的东西―人,这样人注定在冲突中挣扎一辈子。
    其次,冲突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思想中,他把人的精神生活还原为“冲动力和阻力” 之间的正反相互作用[4]。本我作为冲动力的源泉是与生俱来的,表现为一种能量发泄作用,即一旦能量聚积则按照快乐原则要求立即释放以达到满足之目的,但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客体不可能按照本我的需要即刻满足它(虽然现在强调按需哺乳但仍会有许多其它需要不能得到即刻满足),也就是说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那么为了适应冲突在儿童的内心就自然发展出一种控制自己和协调冲突的能力,形成了自我和超我,以适应现实和理想的生活为目的。自我和超我的产生就体现了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但是若冲突太大则会给人带来心理创伤,在精神分析看来,人早期的创伤性冲突会进入潜意识,变成潜意识冲突但仍会影响到现在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在精神和心身障碍的发生上起重要的作用。
    潜意识冲突不同于上面提到的意识层面的冲突,它是在潜意识中发生的一系列动机相互对立的内在精神矛盾,持续的冲突代表着未解决的、僵化的、非此即彼的固着,在人的生活模式中造成强迫性的重复而不自知。
    精神分析理论曾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泛性论,这当然是一种误解,不过精神分析治疗确实很重视性的问题在神经症发病中的作用,临床咨询中最常遇到的社交恐怖症(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果进行深入的了解,一定会发现性心理问题。关于手淫医学界曾作过很多讨论,现在普遍认为是解除性紧张的有效方式之一,不必多虑,然而仍然有很多手淫者内心不安、顾虑重重寻求咨询,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手淫行为勾起了他们内心深处与性相关的太多和太深的冲突,这些冲突可能我们的祖先就没有解决好,然后代代相传,变成了荣格所认为的集体无意识[5]。当然也包括儿童期形成的性冲突。所以在传统精神分析看来治疗神经症常常是治疗潜意识的性冲突问题。
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男人和女人之间最能体现需要和冲突的矛盾关系,男人强烈的需要女人,同样女人也强烈的需要男人,这是本能所致。那么彼此为了得到对方,男人和女人在一生中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他(她)学会控制自己、表现好的一面而压抑另外一面、结果是男女之间更敏感、更易受伤害、更易出现神经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仅有男人或仅有女人的场合,他们(她们)会更真实的开放自己、更有攻击性、头脑会简单一些,所以世界有男人和女人,人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复杂,人的内部冲突也由此产生出来。
    我们再回到前面提过的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单纯的外部冲突给人带来的只是与外界相应的现实的情感反应和现实的保护反应,若人表现出的是神经质的非现实的情感反应和防御反应则提示是潜意识的内部冲突引起,当然来自外界的极具压倒性的刺激如地震,同样会引起神经质的情绪反应,因为这远远超越了人经验的范围。一般来说潜意识内部冲突都是儿童期形成的未能有效解决的冲突的复活和复杂化,复杂化是因为防御机制引起,而外部冲突只是现实层面上的冲突。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分清这两种冲突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治疗的方向―是深入到潜意识分析还是止于现实和意识层面上的干预,以避免治疗的盲目性。
    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冲突,发现了冲突双方的一种张力关系,正如二个人手牵着手,当一方用力拉时,另一方自然会向相反方向用力,这样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形成一种张力关系。比如在家庭中当某一个人被诊断有心理疾病,大家都来积极帮助他消除疾病时,相反疾病还维持下来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特殊互动关系,一种即冲突又利用的张力关系。与此相关的例子很多,如父母逼迫早恋的子女离开恋爱对象;丈夫满怀信心的想改变自己的妻子;强迫症努力地想摆脱自已的问题等等,最后的结果多半是事与愿为,如果治疗师参与进去,重复玩这种游戏,只能是越搞越糟。所以系统式治疗发明了症状处方、勃论处方等反常干预方式[6],以怪招来破解使问题维持下去的张力结构,犹如釜底抽薪,常常显示出奇效来。难怪系统式治疗的方式与禅宗的顿悟法门挂上了姻缘。
    解决人的内外冲突问题不仅仅是心理治疗的工作,社会也可以做大量的工作。比如我们强调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外比较普及的宗教信仰,对人与人之间因为自私、欺骗、恶性竞争所带来的人际冲突能起到很好的对治作用。此外,很多冲突与社会的体制、规则、文化因素对人的限制有关,社会在不断地改良中、发展中和进步中,人也越来越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社会的发展好象体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即具有生命力的本我在不断地冲破社会作为一个外在超我的限制,比如过去专制的社会越来越走向现代民主制的社会,人的各种本能需要比古代更容易得到满足,甚至连同性恋在西方社会也开始逐渐赢得社会的认可,人们在穿着上也由古代封闭严实的打扮变成了当今愈来愈裸露性感的装扮┅ ┅。这一切都说明社会的限制在减少,作为生命力冲动的本我(也包括超我)有了更多自由表现的机会。
    社会的人道主义改良能有效的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在现实层面上的冲突,同时也能缓冲早期形成的潜意识冲突,但不能消除它,潜意识的冲突总会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在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人的一切生活方式上留下它的烙印。其实在精神分析看来,社会变革的动力就来自于不为人意识到的潜意识冲突。
    人的自我行动在缓解内外冲突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一生可以说是行动的一生,人降生在这样一个面临内外冲突和压力的社会环境里不能不行动,通过行动来减少或消除压力(正如同精神分析治疗也强调加强自我的力量)。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在现实生活中不采取现实的行动来缓解压力,那他(她)只能坠入两种处境∶一种是让自我陷入神经症的自我泥潭之中,无休止的做一些无效行动;另一种是通过精神病的意志缺乏而放弃自我行动。
    儿童在面临冲突和挫折时,为了减少伤害,她们有一种天生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哭。当她们尽情的哭完后,然后象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因为挫折会引起负性情感,通过哭则能宣泄出去,避免负性情感累积。可惜我们成人几乎抛弃了这种天生的减少伤害的方式,这也是成长所赋出的代价之一。
    在解决人生的内外冲突的问题上,禅宗找到了一种最彻底的解决方法,释伽牟尼在菩堤树下静座开悟后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禅宗六祖慧能在开悟后说了一首碣子∶菩堤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从人生复杂的冲突中解脱出来后的大境界,但有多少人能达到呢?有多少追寻者走入误区了呢?还是现实的自我行动和心理治疗更适合于我们。
    参考文献
[美]C.S. 霍尔,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37、38
Gerhard Schussler, 冲突. 德国医学,1999,16(5)∶279
[美]C.S. 霍尔,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63
[美]C.S. 霍尔,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40
王小章、郭本禹,潜意识的诠释.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70、71
赵旭东, 家庭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