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猴子的童话:找回失落的记忆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55:43

第二部分——网上咨询实例

一、天堂里的对话

 

“人生”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所有的人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与意义。先哲们有很多至理名言,然而要彻底勘破,谈何容易!在人生历程上,朝着目标坚定地跋涉或迷失其本性者,都大有人在……

本篇是一位医生与一个大学生有关“人生”的对话。

 

1.人生的对话

咨询者:苦人,男,20岁,大学生   

咨询主题:人生

“苦人”的“伊妹儿”:

医生:您好!我想请您解答一些人生问题,这些问题让我很苦恼。

我是一个在“大二”苦苦挣扎的人。事情是这样的:

我初中时喜欢上一个女孩子,我们是好朋友。后来我上了高中,她上了中专。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初三那年有点贪玩,没考上重点,我好伤心,好痛苦。后来自费上了重点高中,我很想把书读好,但由于心理压力大,学习方法不对头,我很难赶上。 在这期间,我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

上高中期间,我与女孩通过QQ联系,我想我会和她在一起的。偶尔我们也通通电话,但是不太方便。后来,我高考考得不好,上了一个不想去的大学,读了一个不情愿的专业。高考后,对她表明了态度,但是,她说“不”!这使我好痛苦。我开始反省,先是高考失败和失恋痛苦,后来我开始想另外一些问题,譬如人为什么活着,人生为了什么,人为什么要恋爱和结婚,人为什么要去闯事业,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好多好多……我感到活得没方向、没目标,好烦躁,好痛苦。

希望您能帮助我,

谢谢!

苦人

 

 

 

 

 

 

 

 

 

 

 

 

 

 

 


 


 医生的答复:

苦人:您好!

我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人活着为什么”,现在作为附件发送给您,或许对您有帮助。

医生

人活着为什么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题目。

芸芸世界,人文芜杂,目的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吃饭、穿衣、喝水。而且都希望吃得好,穿得好。其他的目的就各自不同了。

有的人只顾自己。有的人为了他人,有的志趣宏大,要干一番事业,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要当老板,有的要当领导,也有的人浑浑噩噩,只知吃饭穿衣,其他一无所求,活到哪算到哪……

这些目的都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后天,来自后天的学习、模仿、追求,来自教育,来自书本,来自他人(家长、老师、同学、同事、朋友……)的影响、熏陶和感染。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人是社会生物,互相依存;离开社会的人,无法生存。因此,社会就赋予了社会的人的权利与义务。您想获得社会的资源——衣食住行,您就必须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尽义务,为社会创造财富。这就是社会的公德,是铁的法则。

为社会付出越多的人,得到社会的回报也就越多(当然,由于社会的复杂,这个规律也会变形)。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的人活着也就更有意义,才活得充实,才能充满完活力。

只想获取,不想付出的人,虽然也能借助于取巧而有所获,但总使人感到有些歪门邪道。是小人而不是君子。这种人终究难成大器(当然少数奸雄除外)。

青年人或许把爱情看成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爱”而死去活来。但对成年人来说,早已成为过去。只有那些事业有成,目光远大,志趣和理想高尚者,才有可能坚贞不渝、相敬如宾、白头到老。

 

人生的目的,还有一个最大的任务,就是战斗。是紧张、是艰险、是拼搏!

世上本无路,有的是荆棘丛生的荒野,只有勇于披荆斩棘的人,才能开辟、建造、找到明广大道。

 

 

 

 

 

 

 

 

 

 

 

 

 

 

 

 

 

 

 

 

 

 

 

 

 

 

 

 

 

 

 


2.“苦人”的思考

“苦人”的反馈:

医生:您好!

谢谢您的指点,但我还是很困惑,这种对人生看法的思考,我已经苦苦思考了半年多了,我没有找到答案,我不知到(道)这么一点些许小事就能使我很伤心。

我现在认为人都是自私的,都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爱”,我说的是真话。我现在不相信任何人,我对好多事情都很敏感。譬如讲学习,我就不知道我的学习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将来挣大钱?那么,人不是很自私吗?我还想人们为什么要结婚呢?我找不到原因。我的看法是这只是为了2个人各自的目的:为了在一起有个伴,病了有人照顾,生孩子,还有性吗?那么,人还是自私的。我看不到人有什么好的一面,都被内心的我一一否定,我感到人的存在没有什么意义。

 

就是那么昏昏(浑浑噩噩)的一生。在我的大脑里,对世界的看法没有一个标准。就拿我们要考试来说,我就想为什么要考呢?我找不到答案。我对学习感到没有目的,也可以说对人生没有目地(的),高考失败也好,失恋也好,这都过去了,它们给我带来的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但我还想过,人为什么要追求自己的价值呢,很可笑是吧。

我还想过自杀的问题,好多我头脑里没有了对事物评价的尺度,我对您的人的共同目的:那就是吃饭、穿衣、喝水。而且都希望吃得好,穿得好。我不这么认为,做这些都是为了使自己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吃得好不好,穿得好不好就另说了,但人为了什么存在您说的,有的人只顾自己,有的人为了他人,有的志趣宏大,要干一番事业,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要当老板,有的要当领导,有的人浑浑噩噩,只知吃饭穿衣,其他一无所知,活到死。但假如他们得到了,都有了,那又怎么样呢?您说的这些我也想过,但我又问自己我,我问您的问题得到了答复又怎么样后,就找不到答案了。所以我就找不到我存在的目的,我感到我活得没……

苦人

 

 

 

 

 

 

 

 

 

 

 

 

 

 

 

 

 

 

 

 

 

 

 

 

 


医生再答:

大学生:您好!

我想换一个称呼,对您的问题回复,可能采取一些严厉的措词比较好,或许这样可以使您清醒一些!

您太颓废了,为了一个女孩子,引出了您那么多的灰色人生观。您带了有色的眼睛,带了颓废的情绪去看整个社会,所以您只看到社会的黑暗面,而看不到光明的一面;您主观上不肯积极努力,而只是责怪客观原因。您写的咨询文字(如目的写成目地,知道写成知到,等等)都那么马虎,对自己一点要求都没有,对别人也是一种不尊重。高考的落榜又怪谁呢?

社会充满了光明,某些黑暗面是局部的,有黑暗面,但需要的是共同努力!

医生

 

 

 

 

 

 

 

 

 

 

 

 

 


大学生回复:

医生:您好!

谢谢您回答。

我想说高考也好,失恋也好,都已经过去了,它们曾竟(曾经)给我带来了痛苦,但都过去的,而留下的是我对人生等问题的思考。着(这)才是我为什么苦恼的原因。通过着(这)些思考,我对一些问题找不到答案,最后我只能找到人很自私着(这)个答案,不叫自己去想为什么。我想得太多关于人生等问题,我可能得了精神强剖(迫),我进入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在这个问题懂了,还从这引出新的问题,所以我会说那么多问题,我想请您帮我解答上面的问题。我真心说声谢谢了。

                                         一个苦恼的大学生

 

 

 

 

 

 

 

 

 

 

 


3.是病态还是人生观问题

医生的思考与回复:

……所以是强迫,是因为您的思维、认知误入歧途。

您有大学文化程度,有您的推理逻辑能力。不过,您的推理方向错了,是一种消极的逻辑推理。

您的逻辑方式的结论是:“人都是自私的,都是为了自己的欲望,为了将来挣钱。那么,人是很自私的。”

这种逻辑对吗?不对!因此,您陷入了“逻辑”的陷阱。

如果您不从这种消极观点中解脱出来,那么您还将会继续钻入牛角尖而不能自拔!

这是危险的,希望您深思。

 

 

 

 

 

 

 

 


    

 

大学生:

您好我不知道我现在该怎么办?所以我现在很烦,对任何事都没兴趣。我对生活都木然了。我该怎么办?

 

 

 


医生:

您该怎么办?我需要了解您的具体情况:环境,家庭、学校、个性、所在城市……然后再来讨论怎么办。

 

 

 

 


大学生:(自我经历介绍之一)

医生:您好!新年快乐!

好久没见了。我这阵有事出去了。

我们再聊一下人生好吗?您想知道我的过去是吗?那我现在就详细说一下。

那要从我上小学二、三年级说起了。我小学里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家里对我也没太大的希望。想叫我上几年学,完了就和家里做买卖。后来我上四年级(大概是)时,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命运。老师说,上课应该大胆发言,我就大胆发言。就这样,慢慢我的学习成绩好了起来。当时就(真)的学好了,有老师的表扬。就努力学了。没想到,后来我到六年级居然成为班上学习成绩的第一名。

在我小学四年级以后,我发现我喜欢上了一个女骇。也就是我后来和您说的那位。也许这是青春期(这可能是早熟,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反应吧。我就暗暗地喜欢上她了。她和我还是好朋友。后来我上了初中,学习成绩依然很好,有希望上重点中学。家里对我寄托的希望也大了,想叫我考大学了。我在这期间还是暗地里喜欢她。我还和她一班。我们保持着这种友情关系。我在初一、初二时,我心里也没想太多。就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和她在一起。也许这就是我当时人生的理想吧。

初三时,因为贪玩,我的学习成绩下降,后来没考上重点。我自费去了重点学校,她上了中专。我上重点学校后心理压力大(现在回想起来),学习方发(法)不对,没赶(考)上。但我没有放弃。在这其(期)间,我和她写信、打电话,放假回家有时还能见上一两面。上高中时对我打击很大,别的同学学习成绩比我好,自尊心受到打击。这是在初中以前没有过的。

后来我上大学,成绩也不太理想。我对她表白,也是一样。我上大学后感到很伤心,先是为她,后来我也不知怎的想问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我就想我将怎样过下半生。但我没找到答案。

 

 

 

 

 

 

 

 

 

 

 

 

 

 

 

 

 

 

 

 

 


我想过好多我的过去,高中不开心为学习而累。自尊受打击。上高中也挺孤单的。我住校。回家有时还和妈妈吵驾。现在也是一样回家有时就吵。我好烦。就这样我做到现在。

上大学后,感到没有了生活目标,这是主要的。我想知道我为什么而活。

我现在也看哲学书,但书里也没有答案。只说人活是不自由的等等,还不如有个上帝,为他活着也不错,但尼采说“他死了”。

所以,人没有了心灵的家。有一种对自由的害怕。因为那是不得已的。像人在天上飞一般没着落、没方向,我就有这种害怕感。我想说以前的都过去了。但给我带来人生的反思却没走。我现在书也看不进去,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看书。也许为了将来。但我感到那样的话人活得太假了。我现在的做法,是没有我的看法。因为没有我的出发点。我现在的情况没有了那些道德观念,但我又找不到自我,我感到现在的我,就是过一天少一天。

我也问自己,找到答案有(又)怎样呢?还不如不想。我想过好多问题。如为什么结婚,为什么恋爱?我烦,我也想到过自杀。我说真的,死也不会这么烦,活得好累哟,也许有一天会控制不住自己,我现在全凭我的一点点理性控制自己。我说的是真的。为什么会有人呢,没有人多好!

现在的社会叫我感到人很自私。我说的是真话。我舅“脑出血”,但他的儿子不给医治。他儿子有钱,但不给医治。而我妈还叫我人间(尖)点,不要傻。人就是人玩人。我讨厌极了这些。

 

 

 

 

 

 

 

 

 

 

 

 

 

 

 

 


医生的思考:

看完了大学生的长信,医生一时也吃不准了,这究竟是人生观问题还是心理病态?

4.环境与人生观

医生思考这位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的社会环境基础后作的答复:

看完您比较详细的介绍,对您的个性和认知价值观有了初步的印象。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都是有来源的(在我的主页http://cn。geocities。com/xzhipeng/总目录“心理常识”栏内有介绍)。

您的这些想法,可能是受到《圣经》上帝、尼采哲学等类书籍的影响。您对这些书籍,接受了消极的一面,是一种浮浅的、表面的个别片段,加上您的个性性格上的弱点,从而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从这一层面上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些书,如果不用批判的眼光去看,那么就是有毒的。有些书不是不好,而是书中表达的意思被您歪曲了。

 由于您写得很长,有些问题待我有空后再给您回复。

 

 

 

 

 

 

 

 

 

 


大学生:

医生:您好!很高兴能看到您的回答。现在您能对我有一些了解了吧。

我现在正是陷入了没有自己……怎么说呢?我现在处里(理)每件是(事)的方法,都是凭我以前的那种从教育中、社会中得到的,对每件事没有我自己的独立的看法,也就是我现在没有我自己的人生观,也没有我自己的价值观,我感到我从没想到过自己应该怎样对待身边的事。可我现在想(,)我又找不到。

我想过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来自于他的人生目的。但我连自己的人生目的都不清楚,还谈什么价值观呢?这使我陷入困境。我也想过,如果找到了人生答案,那又怎么样呢?也许找到了,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找到答案。真的,我所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渊(源)于这个“我为什么活着”的结。从它,我引出了好多问题。真的,医生我想过人为什么要结婚? 我说的都是真话,是不是有点不正常?人为什么结婚与人生无关。我想2个人都喜欢对方,就在一起过了,喜欢就是很自私的。我认为。是想占有对方。这个问题您能帮我解答吗?另一个问题是我怎么走出现在的困境?怎么找到人活着的答案?就这么两个问题,能帮帮吗? 谢了谢了!

过年那几天我留言,您能看到吗?

 

 

 

 

 

 

 

 

 

 

 

 

 


大学生消极人生观的症结?

与大学生的人生观讨论已经谈了很多,但还是解决不了他脑海中的疑点,问题的症结究竟在那里?

医生继续在思考、寻找……

 

……

是的,我对您有了一些了解,但这还远还不够。还想进一步了解家庭对您的影响。

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及其心理发育、认知观点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也必须加以检讨,这样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为什么成为现在的我”。您除了受到书本的误导以外,家长的教育和关怀的方式也有可能给了您消极的影响。

您所处的生活环境对您的影响也极大。过早的“早恋”,学习成绩上的波动,“自尊心受到打击”,高中时期的孤单,和妈妈的不合,这一切成为您童年生活经历的挫折因素,造成并留下了心灵上的创伤;又得不到他人真切的关怀,从而转向了对上帝、尼采等的探索,结果不仅未能找到答案,反而越陷越深。

您在这样的境地中当然就回答不了“人活着为什么”,“人为什么要结婚”?因为您戴上了有色眼镜,您看到的是灰色世界,您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太多的阴暗面。这样,您就无法找到答案。

世界是光明的,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只要您摘去灰色的眼镜,马上就能看得到。

您是聪明的,您现在只是在“挫折”中,一旦能从阴影中走出来,问题的答案马上就能找到。所以我想这些用不着更多的罗嗦了。

 

 

 

 

 

 

 

 

 

 

 

 

 

 

 

 

 

 


5.症结的所在

下面一段大学生的自我经历介绍,或许是症结的关键所在(自我经历介绍之二):

医生:您好呀!

您想知道我的家庭吗?我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家里做买卖,所以我从小没有为生活多想过。我从高一起就不在家住了。高一以前在家住。我还有个妹妹。我并不是被腻(溺)爱的孩子。我爸妈做买卖,并不很重视对我的教育。但对我的学习还是管得很严的。至于我在想些什么呀,他们并不与我沟通(,我也)不与他们说。从小到大我没有感到家里有太多的温暖。小时后要让着妹妹,大一点就一个人在外了。我高一以后每年回家不到3个月。高中学习忙,朋友也少。这些年我挺孤单的。而那个女孩是我最好的朋友了,但离她又太远了。所以我很少感觉到什么叫亲情了。高中的生活呢,过得很累,也很压抑,在为学习而挣扎。可以说我好久没开心地笑过。我很常(长)时间生活在孤单、压抑中,没有亲情,(只有)暗恋。

现在您明白了吗!我现在一天活得昏昏的,专业书也不想看。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看书,难道为了将来有好的生活条件吗?我还在想好多问题,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烦,但我总想弄明白。

我想说说我在想什么问题。

1.我该怎样对待我身边的人,是善待还是圆滑?

2.我应该努力读书吗,但是为了什么?

 

3.学校为什么要考试?

4.我还太明白人为什么要结婚?

5.还有人们说的价值观是什么,您的理想是什么?

6.您找到您活着的目的了吗?

7.您结婚的目的是什么?

就这7个问题请您一定要一一回答。谢谢!!!

 

 

 

 

 

 

 

 

 

 

 

 

 

 

 

 

 

 

 

 

 

 

 

 

 

 


医生注解:虽然问题仍然是一大堆,但似乎已经出现了转机。大学生说:“我还在想好多问题,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烦”。

6.没有结论的结论

大学生的人生观确实与他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医生的回复:

……

您的进一步介绍,使我又看到了一个原因,这就是“富裕生活”对您的影响。您的生活是富裕的,没有后顾之忧,没有负担,但您的精神生活却极其贫乏。你幼年大概是开朗的,无忧无虑,天真活泼;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要求精神上的关怀,可是你得不到,因而性格开始改变,转为内向,缺乏了生活的乐趣,缺乏前进的动力,陷入了迷茫。所以你现在境遇是物质生活无虑,精神生活空虚。

你的7个问题再简单不过的了,一般的人都能回答,有些问题甚至连小朋友都能回答,可是你却反反复复的向我提问(其实我早已回答了你),这是为什么?这主要是你的精神空虚。

假设你的家境不好,你现在能否上大学都存在问题,你的日常“衣食住行”也大有难题,你也可能处在“希望工程”帮助之下,那么你的问题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我希望你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一下你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希望在我诊室浏览的网友,希望智者,对大学生的苦恼,也能够提出更好的梳理方法和见解。

 

 

 

 

 

 

 

 

 

 

 

 


   

 

 

 

 

7.一封迟发的回信

大学生:近来好吗?

最近我整理资料,发现你的7个问题,还没有全部回复。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吗?请告诉我。

                    忻医生

忻医生:谢谢您!!

我现在很好!我又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一切都过去了,我又回到了生活中。

谢谢您的关心!

                  大学生

 

 

 

 

 

 

 

 

 

 

大学生:你好!

看到你的好心情,甚感欣慰。看来我上次不那么好听的帖子没有伤害你。

祝贺你寻找到了人生的航标,更愿你奋发有为!

                            忻医生

 

 

 

 

 

 

 

 

 


8.评析

“人生”的讨论真是一个难题!

医生的说法,道理似乎很充足,然而大学生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得已,医生想找他人助阵,可是响应者寥寥。

虽然咨询已经告一段落,大学生最后说“我又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我现在很好,一切都过去了,我又回到了生活中”,但最终究竟是他自己改变了观念,接受了医生的劝慰,还仍抱着固有的想法,而只是心情因为某一转折而有了好转,两者难以判别。正因为如此,也就产生了本书的引言。

这不是说人生没有真谛。人生有着伟大的意义!世界上所有的伟人,都是为人生目标和理想拼搏,作出伟大的贡献方成其为伟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问题在于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人的心理错综复杂,人的思维方法形形色色;如果一味的固执偏见,那么难免会发生“秀才有理说不清”的困惑。

愿世上人们多点理性思维,少点感情冲动,开阔些眼界,宽广些心胸,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的色彩斑斓,灰色的阴影,会在阳光下消影灭迹。


二、纠缠不清的“早搏”

小史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前夕,患起了屡治不愈的“心脏病”。为此,她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已跑过好几家医院的专家门诊求治,但效果不佳,最后在网上找到了心理咨询医生。

1.心脏病,还是神经质?

小史的帖子说道:

“我今年22岁,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时爱好:看书、听音乐。生活作息时间:早晨6点起床,中午12点午睡,准点上课,晚上9点半入睡。

“现在我想咨询心脏方面的问题。起病时间在3年前,第一次出现症状后恢复至今已3年。3周前又发病,主要症状是:心前区不舒服,似有异物;轻微运动即心跳超过90次,最高可达150次,时有早搏。发病当天晚上,突然感到自己手脚发冷,心跳加快。第2天依然感到不适。去医院做检查,一度发现血压高。后来又发作过几回。医生说是一过性的,吃点药就好,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速’。

“我身体一向很好。自己也看了些医学书籍,按照医生的处方开始吃安定,有时感到紧张时吃心得安,但症状也没有明显的好转。凡逢独自做事时,总是害怕突然发作的那种惊恐感,所以我很苦恼。最初饮食正常,除了上述症状外无其他异常感觉。我也想尽快解决这种情况,尤其马上就要毕业了,非常担心生大病!我也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可自打那次发病后,胆子变小了,内心非常矛盾,明明知道过后也没事,但还是事先害怕、焦虑。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但心很细,小时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经历,父母都很好,对我期望很高。我一直学习很好,今年又想考研究生,又想出国。另一个原因就是怕上班后又发生上述状况。

我真的很矛盾,内心这样,还不敢对人说,又到过某中医院专家门诊去看过,专家说没有听到杂音,认为是精神性问题。最近在服用“安神补心丸”,但疗效也不明显。今天请教您,我是精神性疾病,还是心脏病?下一步该如何治疗?希望专家能为我解除痛苦。”

 

 

 

 

 

 

 

 

 

 

 

 

 

 

 

 

 

 

 

 

 


医生接诊后,感到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诊断也需要进一步明确,然后才能考虑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为此,特地与她联系,并约好了门诊检查的时间。

其后,她母亲也找到了医生,进一步叙述了小史的病情。她母亲说,小史近来特别紧张、劳累,为了写好毕业论文,已经连着好几周没有很好的休息了;为了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还在四处奔波,还想着出国深造……简直是马不停蹄。

小史是在这种状态下,“心动过速”和“早博”复发的。

2.紧张焦虑综合征?

 

发病的诱发因素似乎已经找到,但这里还有两种可能性需要鉴别:⑴ 心动过速和早博可以由紧张、劳累引起,如果仅仅是一过性的(非持续发病),充分休息后能自行缓解的话,那么这种症状大多是生理性或功能性的改变,问题不大;不过,为此而紧张恐惧,则会使症状复杂、加重或发生转变,也必须予以警惕。⑵ 另一种情况是有内在的器质性损害,再加上劳累后复发,那么它就比较严重,需要认真对待。这两种情况都必须加以鉴别,并通过检查明确诊断。

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的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预后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是什么性质的病变,患者持有何种心态,对疾病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些没有实质性脏器损害的功能紊乱,如果心态失衡,疑虑重重,长期持续的话,最终也可能会发生器质性改变而致病,成为医学上所谓“心身疾病”。因此,对小史的心态、个性性格特点需要进一步判断、分析,同时也需要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信息。

在进一步了解小史的心态变化时,发现她除了撰写论文、寻找工作单位等客观原因以外,还因为早博和心动过速发生后,又出现了对疾病的恐惧以及毕业分配后工作单位能否接受的忧虑(一个有健康问题的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接受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小史一方面担心心脏真的有病(她曾听人说,早博即心律失常,即是心脏病——其实这也是误导)而到处求医诊治;另一方面又想隐瞒病情,怕张扬出去影响今后的就业。这种矛盾心态,加重了她的内心冲突,既怕病是真的,影响健康,又怕病情泄露,耽误毕业后寻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乃至于今后的前途,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结果是校内不敢诊治,校外四出求医,心急如焚,药石乱投,久治不愈而使心理压力无形加重、紧张程度有增无减。此后,小史出现了神情焦虑,体质日渐虚弱,夜难成寐,昼食不甘,病情有增无减的趋势。而器质性疾病的证据所得甚少。初步分析,小史的主要问题是对疾病的恐惧、疑虑,是心态的失常。

紧张、劳累、焦虑等诱发因素似乎已可明确,因此小史的病,也可名之为紧张焦虑综合征。这是一种心理性疾患,通常称之为“心理症”,诱发因素只是其外因,更重要的是其发病的内因,应当有其性格上的内因特点,以及其他相关联的因素。所以还必须全部弄清原因,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开出“治病良方”。

3.心理症的内因?

经过医生的分析疏导,小史在给医生的书面材料中写道:

大夫:您好!

感谢您给我指点了方向,也许这真是个突破口。我这个人素来很要强。那还要从高一时说起。导火索是一次看病。那时,我学习过于努力,班干部事情又多,终于有一天因为心慌气短去了医院。也就是那次看病,让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那天我实在是太紧张了,弄得心跳、血压都大大超过了正常值。当听到医生说可能是心脏病时,我是怕得要命;做了些检查,后来基本上排除了心脏病。我的性格偏于内向,这件在别人眼里来看算不了什么的小事一桩,却成为我容易紧张的开始。明知没有紧张的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的紧张:开始只是上医院看病紧张,逐渐发展成为干什么事都容易紧张,随之而来的焦虑、烦躁也日渐明显。甚至在很多平静的情况下,还总强加一些让自己紧张的想法或事情。所以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包括吃饭、看电视、打电话、等人之类的一些最平常不过的事,都会有紧张的体验。觉得自己都快被折腾死了。您说,归根到底我是不是就因为对事情(如健康)过于敏感、太想不开,才导致了这一切呢?

我的问题是高度并持续状态的紧张和焦虑。就是怎么也放松不下来,已经有好几年了。具体为:多小的一点事都能特别紧张,让常人不可理解。很远的事情能让我终日焦虑不堪。平时总是容易烦躁,气急败坏。总之一句话:我的神经似乎一刻也不能平静,老在高度的兴奋状态下不来。弄得我总是心慌心悸,我好累好累。请问我怎么了?

谢谢!

                                                     小史

 

 

 

 

 

 

 

 

 

 

 

 

 

 

 

 

 

 

 


接下去的咨询,从多次的相互谈心(心理咨询要像朋友一样交心)中,了解到小史的家境比较好,父母比较宠爱,期望也很高;从小聪敏、好强,性子也比较急躁;对事物的理解力很强,相对也比较敏感,所以也常有偏见、过疑和偏激。由于有这一心理特点,就常会发生心理上的冲突,严重时就会引发心理失调,进而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医生掌握了这一特点,首先第一步就是进行针对性疏导,引导她认识自我,找到发病的内在原因。

……谢谢医生,您说的还是挺合理的。我父母对我非常好,但并不是溺爱,他们对我的期望很高,我深怕辜负了他们。那么,您说我应该怎么办?我也不能总是依靠药物,希望您为我指明一条路 。

 

 

 

 

 

 


医生对她的这种自我剖析给了她赞许鼓励,告诉她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进一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问题根子在心态,在内因,先是劳累紧张焦虑,然后是对心脏病的恐惧。医生告诉小史,要彻底改变它、克服它,也不能急于求成,都得一步一步解决,慢慢来。

现在,首先来解决她对“心脏病”的恐惧问题。

关于心脏病的问题,医生答复如下:

心前区的不舒服,轻微运动即心跳超过90次/分钟,这些都不是心脏病的特征性表现。早博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前者是良性的,两者的区分必须要有经验的医生予以分析。你可能属于前者。我建议你到我的健康FAQ看一下“心脏焦虑症”的介绍,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再给你解答。

 

 

 

 

 

 


———————————————————————————————————————

心脏焦虑症

 

l      何谓心脏焦虑症?

心脏焦虑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即心脏自身并无病变,只是由于心理上的恐惧不安,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而产生类似心脏病的一系列症状。所以这种病不是器质性疾病,而是心理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疾病。这种病,以前医学上称之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但这种称呼含义欠妥,现在已经废弃不用了。

心脏焦虑症的实质是心理认知上的障碍。其特征为:有一系列器质性心脏病的“主诉症状”,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阳性体征和任何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证据,是一种无器质性损害而有类似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这种病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心脏病的恐惧和焦虑,由于恐惧、焦虑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症状和主诉。因此,将其命名为“心脏焦虑症”。

“心脏焦虑症”虽然不是器质性心脏病,但常常混淆在心血管疾病中,因而容易带来诊断上的困难、治疗上的耽搁,致使病程延长,造成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可是一旦明确了诊断,有些医生往往也不当回事,很少对病人进行病因分析和心理疏导,这又会使有些患者再添新的心理“疙瘩”。问题在于,不少患者往往固执地认为自己患的就是心脏病,对医生否定是器质性疾病的诊断结果持怀疑态度,因而又会产生医患分歧,使病程更加迁延难愈。

“心脏神经官能症”(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心脏焦虑症)有很长的历史;几乎有了内科学,就有了“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说法;但对其发病机理与治疗方法,却从未将它提到应有的认知层面上来加以研究,更未从心理医学的角度来进行系统研究并给予理论的阐释。通常的做法,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患者的“想法”,因此治疗上也只是做好他(她)的“思想工作”。实际上要医生做通患者的思想工作是有难度的。由于没能从学术理论和临床治疗上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所以该病虽然早已有之,相对于其它疾病而言一直未能获得比较迅速和突破性的发展。

l      心脏焦虑症临床表现和特点

㈠ 临床表现

该病的临床表现,可以与心脏病患者的主诉症状完全一样。譬如患者对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心悸乏力等症状的描述,可以非常的逼真,甚至可以比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主诉还要“经典”;但对患者进行客观、详尽的相关临床医学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支持或明确诊断患有何种心脏病,即患者的主诉与其医学检查结果相悖。初看起来,患者的主诉似乎完全是臆想出来的症状,是“思想”问题;实则是心理上、生理功能上都存在问题,是心理、生理功能紊乱的表现。

㈡ 诊断鉴别

①     发病前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

②     是一种心理功能的紊乱,由此而产生循环系统的功能性紊乱,甚或发生某些功能障碍。

①     原有器质性心脏病,但心功能代偿良好者也可合并心脏焦虑症。因此,心脏焦虑症也可包括心脏功能处于代偿期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②     该病主要由心理紧张和恐惧、焦虑等因素引起。在患者的心理状态经过针对性疏导而恢复正常时,其症状也即随之减轻并逐渐消失;当心理性因素反复或加重时,症状也随之增多并加重。

l        心脏焦虑症发病机理和治疗

不能将心脏焦虑症看作是思想认识问题。

心脏焦虑症是心理症的一种类型,其发病机理同样是由内外因素的作用所致。例如,最初可以是因为境遇性因素的刺激,由于心情的不舒畅、心态的失衡,逐渐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继而“发现”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异常,感觉到心悸乏力、胸闷,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如果因此前往医院就诊,而主治医生对此现象又未能作出恰当、合理的解释,就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疑病心理,焦虑、恐惧一起袭来,心理症由此发生。再譬如,有些比较神经质的人,通常比较懦弱,容易多虑,无病尚且常常怀疑自己有病,道听途说而知晓心脏病的“严重后果”;如果医生解释不当,也很容易患上“心脏焦虑症”。所以,不能把心脏焦虑症看成是个简单的思想认识问题,而应看到它的发病规律和发病机理,认识其发病的复杂过程。

对于心脏焦虑症患者来说,如果该病长期反反复复,最终是可以由“心身的紊乱”转变为真正的心身疾病;此时,早期的生理功能性的紊乱就会演变并发展成器质性的损害。所以,决不能将它看作仅仅是“功能性”改变的问题而掉以轻心。另一种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尚处在代偿期,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一旦患上了心脏焦虑症,就可能很快导致循环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加重心脏的器质损害。这就是心脏焦虑症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发病机理。

心脏焦虑症发生后,与一般的心理症的区别是,患者确实有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紊乱存在。这一循环系统的症状主要是生理功能性的,是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因此,医生对这种病人,必须作心身同步治疗;不进行心理疏导治疗,不能解决其“病根”,不纠正其生理功能紊乱,不解除由此而来的“躯体性不适症状”,也不可能使患者的心理状态稳定下来,这种情况下的心理疏导就会软弱无力,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心身同步治疗就显得极其重要。解除了心理上的焦虑,其生理功能就会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增强;暂时性用药物来提高一下生理功能,或改善一下其紊乱状态,也会使患者从疾苦中解脱出来,这时再予以心理疏导,就更有效得多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小史在看完“心脏焦虑症”一文后,又对医生说:

大夫: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为我诊治,我很高兴您认为我不是心脏病。看了您的“心脏焦虑症”专题后,我还想向您提供一些我的具体情况,希望您能够有进一步的判断,为我提一些建议,包括用药及生活上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

我在一所重点大学读书,学习生活比较紧张,但平时并不觉得很累,心理压力也不太大,饭量、大小便等与不发病时一样,挺正常的。胸口不适与饮食、气候、季节、一天24小时及情绪好象很有关系,有时吃辣的会加重,冬天会比夏天更容易不舒服;心情不好,尤其是长时间郁闷后会不舒服,但通常都会随心情自行好转;有时会头昏,睡眠挺好,和平时一样,头颈和背部在学习累了会酸痛,有时手臂会感到麻木。月经一般20多天来一次,白带正常。

至于心电图检查,我从高中起就查,包括24小时的监控,但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来。如果真是神经性的,为什么会持续这么长时间,这种病究竟应怎样治疗和预防呢?

再次谢谢您!

                                              小史

 

 

 

 

 

 

 


 

 

 

 

 

 

 

 

4.医源性误导?

小史的“心脏病恐惧”问题有了缓解,但“神经性”的疑问又提出来了,这促使医生重新思考,患者的另一个疑团没有解决。必须进一步摸清来龙去脉,并加以疏导消除。

医生问道:

从你发来的E-mail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  你为什么要“从高中起就查过多次心电图,包括24小时监控”?是医生认为你有问题?还是你自己的怀疑?这些都会给你的“心脏焦虑症”留下伏笔。

2.  你平时的活动和运动量不知怎样?如果太少,长时间坐着看书学习,那是可以发生胸口不适、头昏、颈背酸痛的。

3.  不知你胃是否也有些小问题。“胸口不适与……吃辣的会加重”,这或许是胃的问题吧?如果有些问题,那么,这或许是“持续时间这么长”的原因。

下面给你的治疗和预防意见是:

1.  尽量避免“心情不好,尤其是长时间比较郁闷”的心理失衡。

2.  适当参加些体育活动。

 

 

 

 

 

 

 

 

 

 

 


此时,医生已经感到患者对心脏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焦虑和恐惧原因。这种心理问题,可能来自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来自于医生、医院或社会人群的误导误传。患者是一位知识分子,所以医生在接诊时言语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她的疑虑或恐惧,乃至于自己去寻找医书来“对号入座”。如果医生采取“值得思考”之类的反问来给予启发,这既是医生治疗上的一种策略、一种方法,也是临诊时谈话的艺术。因为直截了当地说,可能会成为新的“刺激源”,会诱发反感或导致其他的副作用;婉转地、侧面地说,希望她既能理解,又能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疑虑。

这一方法得到了患者良好的反应,从而进一步披露了她的思想轨迹。

大夫: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为我复诊,现在我再向您提供一些有关的信息。高一时,因为一次感冒心跳快,医生让我休息了一个星期,并查了心电图和B超,但都正常,后来就自己好了。高三时因为学习紧张又不舒服,感觉大概和现在差不多,但稍严重些,于是又查了心电图,24小时监控也正常。后来跟一位气功师练了一段时间的气功,有明显好转,上了大学后就全好了,气功也不练了。但现在又犯病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其实学习上并不紧张,心情也还可以,胃一直也没什么大毛病,平时吃辣的也没事。

关于运动的问题,我高中时确实没时间,但上大学后经常运动锻炼,有一段时间天天跳健美操都没事,这真让人费解,同时也让人很难受,做什么事都不方便,您能帮帮我吗?

谢谢!

                                              小史

 

 

 

 

 

 

 

 

 

 


 

 

 

 

这时医生进一步了解到了小史的真实心态,患者的心理症结可能就在于此:最初是对“心肌炎”(心肌炎在青年人中普遍存在着畏惧心理——医源性误导)“一知半解”式的害怕心态,由于当时还较年轻,压力不是最大,所以问题还不是很多;现在是大学生了,大学的竞争压力增加,心理负担及其映射或影响心态的内容也复杂了起来,躯体的偶然不适,又勾起原有的记忆并把它联系起来,心理负担进一步地加大,既想把它弄清楚。但又缺乏全面的医学知识或正确的指导,从而使她“费解”,使她“同时也很难受”!

根据这一个判断,医生接着进行新一轮的疏导:

小史:你好!

你所提到的“心区不舒服,似有异物。轻微运动即心跳超过90下,时有早搏”问题,根据介绍的材料来看,现在是第三次发生了,对吗?按照你的叙述,它大概是每隔2、3年发作一次;每次发生都和“紧张”有关。

根据这些特点,我的分析是:它基本是功能性的,不是心脏疾病!也不是“心肌炎后遗症”!你的“让人很难受”,主要可能是心理上的感受。我为什么下这样结论呢?因为如果是心脏有器质性的病变,那么这种经常性的发作,就会出现一次比一次更多的症状变化和程度加重,但你没有;而且你现在能“经常运动,有一段时间天天跳健美操都没事”。你可能还会问,这种心理状态的紧张,为什么会引起早博和心跳加速呢?这得从植物神经的功能谈起,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可以引起某些类型的早博和心动过速,它的机理,你可以参看“植物神经功能”一节。

———————————————————————————————————————

植物神经及其生理功能

 

神经是由千万亿个神经细胞发出来的千万根细丝纤维集束而成,名之为神经。

大脑是神经细胞集居之地,名之为神经中枢。从中枢发出千万亿根神经分布到全身所有的组织、器官和感应器。到头部组织器官者的神经称为脑神经,共有12对,如到眼睛的为视神经,到耳朵的为听神经……到躯体各部位的则称为体神经,根据其功能的不同,体神经又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到内脏,并直接调控内脏器官功能活动的神经,则称之为植物神经,也称之为“自主神经”。所谓“自主”,意思就是它不受人的意志控制,是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的。例如人的心跳、肠胃的的蠕动和分泌,都是独立进行的,不受意识的干扰。但后来发现并不绝对是那么会事,因而现在已经很少使用“自主神经”这一名称。

植物神经是专门支配内脏器官活动的神经;它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这一对神经组成,它有独立的中枢,名为植物神经中枢;这一中枢位于延脑,是三级中枢,受中脑二级中枢的制约;最终都由大脑最高级中枢控制。这一对神经的功能既对立又协调统一,对立表现为在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肠胃弛缓;迷走神经的兴奋,则使心跳变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肠胃痉挛。对正常人而言,它们又是极其协调的,因为有上一级中枢的控制和指挥。所以正常人的心跳、血压,既不快、不高,也不低、不慢;一旦人体有额外的需求时,如强体力活动或遇到紧张意外时,血液和氧气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需要量的加大,心脏功能就随之而必须提高其活动的等级水平,交感神经的兴奋就会占到主导地位,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到来;当事件结束后,交感神经的张力下降,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活跃,从而再次恢复其相对的“平衡”关系。因此,对心理功能及其活动正常的人来说,植物神经的功能是相当协调统一的;如果心理平衡失调,植物神经的功能也就会发生紊乱,而产生这对神经不平衡的各种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是功能性的、一时性的,因为它没有器质性的损害;当心理上重新构建起“平衡”关系时,植物神经的功能也就随之自然恢复。

当我们粗粗地一想,人的心跳、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它们似乎都是独立自主的,与人的心理活动无关。其实,它们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极其密切,植物神经不仅在组织系统上与大脑有直接的联系、接受大脑的指挥,而且在功能上与情绪、意识、意志等更其息息相关。情绪是大脑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机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能促进食欲(因为它能促进肠胃蠕动和分泌功能)、改善睡眠,能使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呼吸循环有力,血压平稳;恶劣的情绪,会使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或垂头丧气,或暴跳如雷,或头昏,或胸闷、呼吸不畅,或心跳加快、血压偏高,等等。之所以这些症状又常常被称之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就是因为以目前的医学检验手段,尚无法证实并判断这些症状与器质性损害内在的相关性,因此,医学心理学将情绪看作是心理与生理之间的桥梁。

正常有序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宁静、稳重、和谐的心境,这种心境能使人保持强有力的、平稳的生理功能和谐的状态。此时人体处在最稳定的状态:内分泌活动良好,免疫力强大,植物神经平衡,机体代谢旺盛。

心理与生理上的联系,主要通过人体的生命中枢——下丘脑;下丘脑通过免疫、内分泌和植物神经三大系统进行调控。所有的情绪活动都会引起下丘脑这三大系统的生理性反应:如暴怒会引发交感神经的高度兴奋,结果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色苍白、血压上升;又如悲伤焦虑会影响到消化器官腺体的分泌功能,导致食欲减退,吸收不良,躯体消瘦;而长期严重的抑郁,还会导致免疫功能的减退,等等。紧张、焦虑、急躁等情绪的过度反应与心理冲突,以及由于情绪的激烈变化而导致植物神功能紊乱、内分泌活动失调、免疫力下降,是21世纪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乃至癌肿等现代病的重要原因。学会自我调控情绪、调节心理状态的同时,更好地借鉴中国古代修身养性学、中医学的调控技术方法,是解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医疗和康复的根本之道。

———————————————————————————————————————

5.考研、出国、就业三重压力

医生根据患者的叙述和对医源性误导的估计,推测患者可能存在对心肌炎的恐惧心理。因而想进一步了解患者对“心肌炎”的心态。本来准备问她“您有没有对心肌炎的恐惧心理?”,但后来想这样提法不好,最好是让她自行流露,因此换了一种提法:“您对心肌炎有那些认识和了解?”

小史的回复是:

大夫:您好!

感谢您再次为我诊治。

关于对心肌炎的了解,我只是从一些大夫那里得到些知识。大概是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或在60次以下,发烧、心电图不正常,心脏有杂音等。但我有一个同学心脏不舒服,去三○一医院看,各项检查都正常,但医生说她可能是心肌炎,而且说有一些轻的心肌炎可以自愈。这就是我对心肌炎的了解。

我还想问一下您,如果我的病是功能性的,那平时是否能运动锻炼?在不舒服时,是不是应该尽量休息?有什么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吗?

我是一名毕业在即的大学生,学习很好,正在联系出国,您说我是否合适呀?

谢谢

                                              小史

至此,医生基本摸清了患者的心态和症结所在,了解了所有的内、外因以及医源性误导等问题,而且患者也业已接受了“功能性病变”的基本判断,使她的心理状态基本得以安定,也就是说,达到了治疗的初步理想效果。

患者只有22岁,恐惧冠心病大概还早了些,恐惧心肌炎则完全有可能。为什么会这样紧张呢?原因就是她“是一名毕业在即的大学生,学习很好,正在联系出国”,因而“是否合适(合格的身体条件)”就成为她最大的心病。这种担心当然是人情之常。但过分的、猜想的、甚至是臆测的,那就不完全是常态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失衡,是心理上潜伏着的一种不稳定因素,对其今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时潜伏着隐患。

为此,医生作了如下留下伏笔的、结论性的回复:

小史:你好!

我认为你完全可以自由地参加运动锻炼(极限运动除外)。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应该休息;而心情郁闷、紧张,则更应该参加运动加以宣泄。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我看不出你的身体方面有那些不符合出国的条件。

我问你对心肌炎的认识,是想了解你的心态。但你的回复难以正面判断。你在学业上大概是个优秀的大学生,还准备出国深造,但在心理上似乎还不够理想。这是值得深思的。为了巩固现在的治疗效果,我写了一篇“疑病心理的后患”,希望你仔细阅读思考。

 

―――――――――――――――――――――――――――――――――――――――

疑病心理的后患

人之所以会有疑病心理,其一是来自于对患病的恐惧和焦虑,其二是由于对疾病的无知和误解,再加上心理素质(或状态)的不稳定和脆弱。

“人生就是战斗”,这一句格言或警句很好。人的一生,就是在战斗中成长、发育、壮大,在与天斗、与地斗,也包括与疾病的抗争中成长、发育、壮大。民谚说“人吃五谷,疾病难免”,生病和与疾病抗争,是人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性格坚强、躯体强壮的人有足够力量和心理准备去战胜疾病,有了这种准备,病魔见了也会退让三步!疑病和恐病者就是缺少这种坚强的意志、性格,缺少这种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病魔就会兴风作浪、肆无忌惮。

生病当然不是好事,人人都不想生病,但要想不生病和少生病,活着不生大病,最重要的是增强体质和有效预防疾病,而不是恐惧!是要懂得预防疾病的常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而不是怀疑或“无病呻吟”!在疑似疾病时,要有针对性的及早明确诊断、尽快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来解决它,而不是“谨小慎微”、“惊惶失措”,更不能“杞人忧天”。

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研究证明,高度的焦虑、恐惧和抑郁会促使免疫力的下降,可能促使细胞的突变,癌肿由此而生。疑病心理的扩散,进而会影响到工作和事业的发展;长期的疑病心态,会促使生理功能紊乱,会出现头昏、心悸、失眠、乏力、记忆力下降、思维不能集中等“神经官能症”症状,也会导致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循环和消化生理功能紊乱,从而产生种种躯体性不适症状,久之也必然会导致器质性病变。

因此,长期的疑病心态有百害而无一益。疑病心理后患无穷。

―――――――――――――――――――――――――――――――――――――――

数周后,小史来信表示感谢,她的毕业论文业已完成,自我感觉良好,并称某一大公司正在同她面谈,有意录用;她的出国联系,也有了眉目……

至此,治疗结束,取得了完满的结果。

6.评析

心理疾患与躯体疾患的不同点是:直观材料少,隐潜内容多;在诊断上主要依靠分析判断,而不是实验室检查。如果是面对面的心理咨询,还要善于观察、倾听,不仅要听其有声语言,而且更要揣摩其表情语言、肢体语言。

心理疾病患者大多非常敏感、紧张,找心理医生咨询也是顾虑重重,犹豫再三,最后才鼓足勇气,走进诊所;即便如此,在面对医生时,说话仍吞吞吐吐、藏头露尾,如果心理医生语言态度、甚至举止稍有不慎,就很难获得准确的材料和真实的心态,使治疗难以进行,或咨询嘎然而止。

本例最初的咨询,初看似乎是躯体疾病,是因为躯体疾病而引起紧张焦虑。但心理医生凭着职业敏感和经验积累,意识到患者躯体不适的背后,有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存在。当然,对躯体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为此,必须作进一步的调查,以便掌握更多的、更确切的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此同时,也进行了初步的、必要的心理治疗:心理上的疏导和提高其认知能力。以耐心的、关心的姿态函复患者,获得信任,为后续的诊治奠定基础。

通过一阶段的工作,进一步发现了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心理上的,是紧张、是劳累,进而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此心脏问题是继发的,是功能性、生理性的失常。

本来这应该是很轻微的失常,可是患者正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考研、出国、联系毕业后的单位去向……就进一步增添了压力,加上医学知识的缺乏,形成不良循环,治疗恢复的难度增大,单纯的生物学的治疗当然就难以奏效。

一方面是躯体上的心律失常,一方面是心理上的焦虑、恐惧,从而演变成似乎是一个“重症”。这一“重症”的恐惧、焦虑是双重性的。这就是本例患者的症结所在。为此,治疗上也必须双管齐下。

为了发现这一症结,既需要医生的知识经验,更需要医生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关怀。针对这一症结进行双管齐下的施治,是本例获得治疗成功的主要关键。

 

 


三、爱情与婚姻的抉择

1.婚变危机

先生结婚已2年,现在发生了婚姻危机,陷入迷茫,不知所措,因而找到了心理医生。他的最初叙述是这样开始的:

大夫:您好!

我今年28岁,与女朋友的认识业已有三、四年之多, 由于家里建房需要人口,2年前与她登记结婚。几年下来,关系还可以,也有了孩子。但总觉得跟她在一起比较烦,1个月前我爱上了另外一位长发女孩,她是我的同事,在不经意的接触中产生了感情。她对我真的很好,现在俩人的感情正在迅速升温,经常整天和她一起出去玩,真是好开心。她说只要我跟妻子离婚,她就跟我结婚。但是我已经有了孩子,而且好可爱,我曾跟妻说过许多次离婚的话,她嘴上说离,但总放不下,因为她真的很爱我,我不知该怎么办!我不想2个人都受到伤害,可我就是为了她!所以我想自杀!请问,我该如何做才算正确呢?!你可以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办吗?谢谢你!!!

看来问题还相当严重,竟然还想自杀!事情的确不简单,这一过程倒真还有点复杂。

先生进一步说道:

我与长发女孩相识已有5年多了,比我结识妻子还要长。以前从来没有对她有任何感觉,在前不久一次朋友聚会时,旁人伤害了她,我挺同情的,就时刻照顾她,了解她,帮她散心,和她一起聊天,聊得都很开心。我们之间都没有什么顾忌,什么东西都可以谈,比跟自己妻子谈话轻松多了。我的妻子脾气不好,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以前我都是放在心上,不跟她计较。久而久之,我们之间就形成了隔阂,我的许多心里话都不跟她说了。以前我们曾经说过几次分手。但我总觉得对不起她而不了了之,拖到现在,感到如果现在不解决,等以后孩子大了再分手,那对孩子的伤害是永远还不清的。现在她说想通了,由我决定;我想分手,但毕竟有几年的感情,有点放不下。我该放下呢,还是继续这没有感情的婚姻?如果分手,道德、责任、良心、社会舆论等又如何去面对呢?我能和她结婚吗?我以后还可以在单位里立足吗?我真的好爱她啊!真的,我现在的心里好复杂,而且我的妻子除脾气坏一点,她实在也是个好女子!医生,我究竟该怎么办?

            朱某

 


这个婚姻和爱情的问题,确实是比较棘手。

仅仅从来函看,这里牵涉到很多问题,伦理、道德、责任、爱情、婚姻,等等。

曾经有人说过,碰到这种事情,就一般规律而言,大多采取“劝合不劝离”,但是现代人的观念,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也是……怎么说呢,回复他的确有一定难度。

医生煞费心计思考着,谨慎地试探着回复道:

感情问题,的确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但总得有个“归宿”吧?要权衡利弊、根据眼前、将来,来进行考虑思索。爱情也是动态的:激情时、激情后、环境变动时、结婚后……都会不一样。婚姻变动就难了。年龄对爱情的态度也不一样。年轻时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年长了,会更重视事业。你还得想一想,你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你只有28岁,你难道只是为爱而生存的吗?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生存的意义,连可爱的小孩也无所谓。那么别人就无话可劝。如果还有比爱更重要的的东西等待你去追求,或者为了爱,可以激发你的灵感,思考出更好的应对措施,那么就努力吧!好好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其次还得考虑道德、义务、责任。

我的建议就是这些。最后抉择请慎重考虑,主意还得你自己拿。

随后,先生又提出了新的理由,他说:

谢谢你在百忙之中给我解答,

我和那个女孩认识已有5年多了,比我妻子还要长。那个女孩真好! 我真的受不了!我认为爱情是伟大而又神圣的! 所以我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回避它!

我的妻子现在她说想通了,由我决定,我想分手,但毕竟有几年的感情,有点放不下。我该放下呢,还是继续这没有感情的婚姻呢?如果分手,道德、舆论、责任、良心、社会等方面,又如何去面对呢?我能和同事,即那个女孩结婚吗?我以后还可以在单位里立足吗?

我好希望您能帮我一把! 我目前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我现在的事情,我求求您了!我真的想自杀,来回避这些可怕的问题!!

衷心的谢谢您,我的好医生!你能不能给我一个更好的答复?

2.十字路口

看来,先生现在正处在“情”与“理”的十字路口,他渴望爱情,但他似乎又感到了潜在的危险,感受到将坠入深渊的恐惧,矛盾的冲突,不能自拔。医生模棱两可的回复,显然难以解除他心中的焦虑和不安。

先生对情的迷恋已经痴迷到准备为此而“献身”的程度,处理不当,真可称之为“一失足成千古恨”。这里,只有“旁观者清”,痴迷者早已晕头转向,向导是必需的,但最后的决定仍将由先生自己抉择。

如果想为他指点迷津,必须进一步弄清楚先生心中的全部症结所在,以及所有的相关细节。

先生:

我想问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新的她加入,你准备与你的妻子离婚吗?

如果原来的裂痕确实很深,而离婚也能得到单位同事的谅解,那么确实早点解决比迟点好。这里就不存在“道德,舆论,责任,良心”问题了。不过,还有一点值得提醒:新的她,你“全面”了解了吗?聊天、谈心,与整天生活在一起是不一样的!

关于情的问题医生的意见是:

我同意“爱情是伟大而又神圣的”,但是这句名言大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实际生活中远非如此。一个职业不稳甚或失业的人,你说到底是生活重要,还是爱情更重要?我猜想,你的条件可能比较优越,但这样做也可能会酿成苦果。因为这与单纯的爱情不能混为一谈,这是婚外恋!

一个痴迷事业的人,常把事业看得比爱情更重要,但他也并不否认“爱情是伟大而又神圣的!”所以,爱情并不是唯一的。

你现在求助于心理医生,说明问题还有商榷的余地。只不过,你一时陷入泥淖而已。俗语说“甘蔗没有两头甜”,也就是说,鱼与熊掌无法兼得。这可以说也是生活中的真理。

现在的出路只有2个:一是与妻子离婚,代价是毁掉现在的家;二是逐渐淡出与现在情人的关系。

希望你能深思一下!

 

 

 

可是往后,事情有了新的变化,问题似乎更复杂了一些。

医生:您好!

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说,在这段时间里我去了外地,我的同事由于受一些舆论的影响及家里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家里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她不愿忍受风言风语,就答应了。我知道后心里很不高兴。从道义上来讲,这应该是最完美的结局,但我为什么就放不下呢?跟她电话聊了很长时间,也谈了许多,我从来没有跟一个人能聊这么长时间。她也这么认为,我们都觉得俩个人在一起非常的投缘,都觉得失去是很可惜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在一起就这么难呢?如果让我现在做出选择,跟妻子离婚,跟她在一起,那她的父母亲将受到的压力又有多大呢?我曾试着跟自己的妻子和好,但我们之间已经存在很深的隔阂,我又该怎么办呢?我是不是喜新厌旧呢?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医生的思路中,有变化是必然的,问题是早或迟,因为医生是旁观者。

你的问题现在更复杂了!本来只是你、你妻子和那个女孩三个人的问题,现在又掺入更多的人,你还将破坏一对已经成为恋人的关系。所以你的处理必须慎重!必须理智!

与妻子的隔阂既然很深,那就“离”吧!但这个“离”不能与新欢连接在一起,为了新欢而离,你将会受到谴责!因为夫妻隔阂已难以弥补而离婚,别人无可厚非。

 

但“当局者迷”的先生依然说:

医生,如果我和单位里的同事真的非常合得来呢?那我们为了怕别人说就分开,不是对我们双方来讲,都将承受更多的痛苦、更大的伤害吗?我们可以冲破一切阻力结合在一起吗?难道我们就一辈子来面对这种谴责吗?为什么现在不能和她在一起呢?如果我现在和妻子离婚,那她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在我们农村,封建思想比教严重,如果离婚后她过得不好,我会一辈子不安的。我现在真的很烦,真的想逃避,但总逃避不了,不知如何是好。男女之间是否有纯粹的友谊?如果不和女孩好,那我们之间还能做朋友吗?我们每天都见面,怎么来面对呢?

 

 

 

 

 

 

 

 

 


对他的这么多的“?”,医生依然是提出问题让他自行思考和选择:

1.  这不是别人谴责不谴责的问题,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今后自己的良心能否安然处之的问题,要考虑心理承受力的问题。实际上,是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慎重的考虑。

2.  一般说,鱼与熊掌很难兼得,只能取其一,你必须做出抉择!否则只能自寻烦恼。

3.  男女间是否有纯粹的友谊,那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一般的说比较难,但不是说绝对不能。

3.情、理交战

经过这一段小插曲后,先生的情绪开始稳定,理智逐渐占据上风。当然,要立斩情丝并不那么容易,藕断丝连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先生又一次给心理医生的E-mail标题是“感情与理智”,他说:

医生:您好!

谢谢您能给我这么多的建议。读了您的文章后,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解决目前的情况无非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跟妻子离婚,与同事的关系发展下去

好处:① 可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② 今后的感情生活可能比较美满;③少点烦恼,不用过分担心她的思想工作。

坏处:① 受社会舆论、道德、良心等方面的谴责,同事的朝笑;② 对妻子的伤害是永远还不清的;双方父母所承受的嘲笑,也将会难以忍受。

2.  与妻子和好,跟同事说清楚

好处:① 道义上是最完美的结局,不用禁受良心的谴责;②不用去承受感情债。

坏处:① 今后的夫妻生活可能不幸福;② 我妻子是临时工,将面临下岗问题,这件事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的关系。我一想到这件事就比较烦。

3.  与妻子离婚,和同事也说清楚

那最不幸的就是我自己了。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想法,我是该谨守道德规范呢,还是该去追寻自己的幸福?

 

 

这是一个好兆头,情况有了转机,不过需要巩固和待以时日。

先生:

你很理智,也很会分析。但你似乎陷入了“两难”怪圈。俗语说“甘蔗没有两头甜”,因此你只能吃一头,我很难替你作出抉择。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欠“良心债”,对自己的健康,对做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理智的人)。这就是幸福,否则会终生不安。

关于幸福观,理智的人和不理智的人是不一样的。

 

这次先生是比较理智了。

医生:您好!

谢谢您这么及时给我答复。其实,长时间以来,我一直都很矛盾。整件事情都是起源于我对她(那个女孩)的同情,起初我还能控制住自己,劝她早点找个知心爱人,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对她产生了感情,直到今天的全身心投入。。但是,或许是我没有给她信心,现在她与她的新恋人火热。今天是她的生日,她的恋人送给她一束玫瑰花,也证明了她们之间的关系。我是该成全她们了,其实这也是我最初的想法,但我不想留下遗憾,所以决定……

我知道不会有结果的,但人为什么就是这么怪呢?

听您老说的话,我想了好久,觉得真的好有道理!真的谢谢您!其实我也舍不得我的女儿。就是因为她,所以我的心情好复杂。我的婚姻是父母的包办,说到底,根本就没什么感情可言。我生活得好累、好累、好累……

我也试图去忘记,可怎么也做不到!可以说我与我的妻子一天都说不到2句话。只是脾气不合,但她也有好多好多的好,我们也就过了好多年!好了,我也不浪费您老的宝贵时间。谢谢您!我祝您老开心长寿!!

为了巩固成果,医生再一次说:

你恢复了好心情,是我最大的欣慰。但下一步仍会有很大难题,年轻人没有爱情,的确是一大问题。我建议你应该鼓励你爱人多出去参加社交活动,开阔她的眼界,激励出她的爱情火花,培养她的爱情种子发芽,经常作些心身交流,或许会使你俩擦出爱情的火花,你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你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事业上去。这样,或许会逐渐淡忘那段藕断丝连的不快,直至把它彻底割断。

祝你们愉快幸福!”

 

4.尾声

先生最后一次来信(标题:对与错):

这件事已经结束了,我的同事和她的男朋友走在了一起,我也和自己的妻子和好了。但我总觉得和妻子之间存在了一些隔阂,这件事到底是谁的错呢?难道我的这位同事一边和我在谈,另一边却和另一位男士在一起,就不用受道德的谴责吗?当然我也要受到谴责。我能和我的同事继续做朋友吗?如何度过目前的时况呢?请给我一些见解。

谢谢!

男女之间的情爱很难说谁对谁错。外人更无法评判。我想最好的办法,忘了它。彻底地忘了它。现在根本不应该考虑什么“继续做朋友”的问题,这样你才有可能心情平和地度过目前的时光。让时间来抚平你心灵的创伤。

医生的复函:

5.评析

当代社会,改革开放吹来了一阵春风,封建礼教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性解放、情奔腾,汹涌而来。然而,究竟是新旧交替之际,向往、疑虑、困惑,甚至失足,一系列的问题多多,有待人们去探索,去思考,婚姻、爱情就是其中一个重大的命题。所以本例咨询者遇到的问题,也就是社会变型时代大背景下涌现出来的一个问题。

曾有一位网友在向医生提出这类问题时,希望不要以通常的、对婚姻纠纷的一般性规律,即“劝和不劝离”的思路去解答她的问题。这大概也是有这类问题者共同的想法吧?咨询者的要求和疑虑也不无道理。

心理咨询是一门学问、是一门科学,心理治疗还是一门艺术。因此,它与民间的调解纠纷完全是两码事。

心病需用心药医。心理疏导就是心药。医病,先要找出病因症结所在,要理清咨询者的心理轨迹,来龙去脉摸清了,“心结”的头找到了,就可设法“解结”。

本例咨询者的“心结”是想两头得益,偏重于“情”的满足。因情而焦虑,因情而迷茫,因情不得解决而绝望。但良心、责任、道德未泯,自知力依然存在。因此,一旦客观条件许可,分、离两种结局都有可能。为此,疏导的方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只为他讲解分析道理,指明利害关系,然后让他自行选择、抉择,而不是“包办代替”。这样做的好处,是对咨询者毫无压力,反而感到亲切、暖心,因而得到宽慰,情绪逐趋稳定,理智渐占上风,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性无羁与性伦理的冲突

(乱性四例)

性,既神圣,又“罪恶”,最原始,却又最现代;性是万物之源,性与罪却又时或相连。就这么一个“性”,包含着那么多令人思考、令人费解、令人疑惑的含义和意义。

性封闭、性禁锢早已被历史潮流冲破,“性开放”带来的是利,还是弊?众说纷纭。性教育如何进行,也有待教育界深深的反省、不懈的努力。

性孤寂与性伦理的冲突又如何解决呢?本篇就是这方面的探讨。

1.耐不住的性寂寞

一位65岁的老年女性,在中华网上公开向心理医生咨询时写道:

不知怎么的,近段时间我有一种想性交的感觉。我丈夫已于去年逝世,前段时间我病倒了,女婿、女儿对我很好,天天照顾我。一天晚上,我和女婿发生了性关系(我主动),不过我女婿和我性交,他也很快乐。现在我又有点想和他性交,我又不好意思说,我心理很矛盾。这种心态是不是不正常,我该怎么办?

 

 

 

 

 

 

 

 


无独有偶,另一位实习医生也在网上公开咨询,写来了一则初老女性的性生活要求的实例:

我是一名实习医生。一天晚上,我的带教老师让我送一份材料到她家里(她只有一个女儿,在大学念书),后来天下大雨,老师让我在她家休息。就在这天晚上,我老师发生了性关系,以后又多次发生性关系。我又兴奋,又害怕,老师已近60岁,但性欲望比我还强。我还没有女朋友,老师想把她女儿嫁给我,我该怎么办?请给我回信,谢谢!

今天,老师又叫我到她家去,她丈夫前几年去世,她需要性生活,让我满足她。我也想和她过性生活,但年龄差太大,我怎么样做呢?5月份我实习完毕,走了后又将怎么样发展呢?如果不理睬她,她又对我那么好……

 

过去民间描述女性的性功能时有一句俚语:“三十似虎,四十如狼。”虽然这是一句带有贬义的话,但从性生理和性心理角度来看,这种描述是正确的。刚发育成熟的年轻女性,有强烈的性冲动,但缺少性经验和性技巧,中年女性则两者兼而有之。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条件和科技的进步,人的寿命大大延长了。过去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七十不希奇,六十只是小弟弟。所以现在60岁的人,约相当于过去的三、四十岁。60来岁的女性,其性能力和性要求之强,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两位女性的丈夫都已去世,耐不住的性孤寂是可想而知的。这并不是什么病态,也没有犯罪,只不过是不合常理,不符合伦理道德。她们的心理是正常的,渴望性生活也是人之常情,是人性的正常生理活动,但不合乎伦理与道德规范的要求。

2.经不住的性诱惑

 

将老未老的女性,强烈的性饥渴,对年青男性也具有某种性诱惑的意味。那位青年实习医生描述的“天下大雨”的晚上,在“孤男”、“寡女”共居一室的特殊场景里,再加上“师生感情很好”的特殊关系,其后果是实习医生很难禁受得住“性诱惑”的。从青年实习医生所说的“以后又多次发生性关系,我又兴奋,又害怕”,“她需要性生活,让我满足她,我也想和她过性生活”来看,青年医师并非完全是被动的。小伙子的性欲旺盛,性冲动当然也就易于被诱惑,虽然女性年龄大得多,但作为一位知识女性,善于保养,其丰姿和性感,同样是诱人的;只要她的健康状况良好,生活更有经验,更懂得体贴异性,而且一旦压抑已久的性欲释放出来,男青年也就难经受,乐于接受了……

另一位男性,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在网上咨询中这样写道:

我今年34岁,夫人关系也算好,两人都是知识分子。我的性要求很高(一直如此)。3年前,外孙女上学了,岳母(64岁)来我家帮忙。一天晚上,我夫人在同房,被岳母看到了。几天后,岳母患重感冒,偏巧夫人出差,只有我照顾她。就在那天晚上,她说前几天她看我和妻子性交,她当时心里很乱,也有这方面的想法……于是,我就和她发生了性关系。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多次发生性关系。请问,我们是不是有心理上的问题,以后该怎么做?

 

这一例的男性,年龄虽然要大些,但他自己说“我的性要求很高”,估计也是处于青壮年期。其岳母能直接向他表述见到女婿与女儿的同房情景,显露她内心的性饥渴,女婿又静静地倾听了,同样是“共居一室”的场合,经不起“性诱惑”,当然他们有“双重情”。

理性的思维、伦理的教条,在“性诱惑”下被一一粉碎。

这种问题,不是心理问题,而是伦理问题、性观念问题,是社会问题。

在马克·吐温的一本书中,曾说到他在长途旅行途中,火车包厢里与一位太太相对,双方过起了性生活,旅途结束即各奔东西,互不相关,这是西方人的性观念;西方人的裸体似乎也习以为常,在德国浴场,男女裸体视为平常,这也是西方的性习俗。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方式方法日渐丰富,这些性观念必然“西风东渐”。现在,关于性的话题,因特网上随处可见,关于试婚、包二奶,甚至“逢场作戏”的各种问题,也是信手拈来,这就值得人们反思!

3.管不住的性疯狂

这是一个“性无能”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是位41岁的男士。

咨询者的苦恼:

医生,我是一个性无能者,多方医治,效果不佳。我妻子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性欲很强。她虽爱我,我也爱她,而我却没法满足她。她背着我和一个身体强壮的男人发生了性关系。我发现后,虽很悲伤,但也很无奈。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们胡来,我没有办法。您说,我的做法对吗?

 

 

 

 

 

 

 


医生的看法:

 

在西方,性生活与爱情是两回事,可以与异性发生性关系而不是爱情,更谈不上婚嫁。在东方,性生活是神圣的,贞操被视之为生命。所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要看双方在这方面的观念。高尚情操的人,性生活不是唯一的爱情表现形式,心灵上的交流、依托和关怀,往往更加的“刻骨铭心”。爱情是付出,是对对方的全方位关怀,只有付出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仅仅为了满足性要求的爱情是不可取的。

你的性无能可能是功能性的,与心理因素、工作压力、生活节奏、烟酒嗜好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心理或者说心态的矫正更为重要,可以进行积极的治疗。总之,应该积极面对,正确处理当前的局面,不要消极对待。

 

咨询者的消极原委:

 

医生,非常感谢您的回复。您要我积极对待这件事,不要消极,我甚感矛盾。我爱妻子,爱我们的家。但作为丈夫,却不能满足她的性要求。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对她也是不公平的。我从小体质虚弱,作为男人象征的生殖器,勃起时还不到7厘米。到公共浴室或上厕所时,见到别的男人的生殖器,我就会感到无地自容。到医院检查,医生也说我的东西偏小。每次和妻子性交,持续时间不到3分钟。看到妻子的不愉快,我曾经萌发找一个相知的男人来满足她的念头,但当她真正和一个与我身体反差极大的男人睡在一起的时候,我怎么也舒坦不起来。妻子达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满足,这种满足事我做丈夫的办不到的。在这件事情上,妻子有了做一回真正女人的感觉,而我觉得自己根本就不该是个男人。我别无选择!我把爱情留给妻子,把性交给那个男人,就让他帮助我完成无法尽到的义务。医生,除此之外,我还有别的办法吗?

 

 

 

 

 

 

 

 

 

 

 

 

 


医生的忠告:

 

我说的所谓“消极”,是指你“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他们胡来”。因为国人不会完全把“性”与爱情、婚姻分开。不知你的爱人持有怎样的观点?否则,有可能会导致你们的婚姻危机和家庭的破裂。如果你的爱人一味追求低层次的性发泄,那事情就比较难办;如果偶尔为之,而且不是移情他恋,那就不应“觉得自己根本就不该是一个男人……我把爱情留给妻子,把性交给那个男人,就让他帮助我完成无法尽到的义务”,而是要从高一个层次去建立家庭的责任感和关怀,给你的爱人以比单纯的性活动更充实的爱。

 

 

 

 

 

 

 

 

 

 


自个儿酿的苦酒自己喝:

医生:您好!我把一些情况再告诉您,您帮我分析一下。首先说说我爱人的看法。她需要情,同时也需要性,我可以给以她爱情,却不能满足她的性欲,她必然要在他人身上寻求满足。她在那个男人身上享受到了作为女人的快乐。如果她没有遇到这个男人,或许事情好办一些,但她已经遇到了。他和我比,在性方面有天壤之别,妻子享受了他,就无法再接受我了。这是铁定的事实。她不想舍弃这个家,既要性的满足,又要保全这个家,这就是她的看法。其次谈谈我的想法。妻子走到这一步,应该说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和她在生理上不协调,她在身高、体重方面都超过我,晚上睡觉喜欢全身赤裸,我说她:“你脱光等其他男人来吗?”她说这是她的习惯,还说有本事你就上来嘛,只

 

 

 

 

 

 

 

 


要能满足我,什么男人我都接受。我知道她在说气话,但也感受到她没有得到满足的苦闷。我是她的丈夫,却不能尽职,能怪谁呢?更严重的是由于我无能,自身产生了一种念头。尽管我真的不想让它变成现实,但毕竟有过这种想法,那就是找一个我本人信得过的男人来帮助我满足妻子,而且我在语言上有意无意地传递给了她,这使她最终走出了这一步,想起来我追悔莫及。现在的这个男人,是我同事的一个亲戚,他是个转业军人,和我也算是朋友。有一次,我和他到温泉泡澡,在更衣室里我亲眼目睹了他的体魄:他的身高只有1。70米,但体格十分健壮,饱满的胸脯上长满了胸毛,尤其令人心动的是他的生殖器长的非常粗大。我在想,如果我是女人,找到这样的男人是一种福气。我妻子如果找到他,还会唉声叹气吗?当时我看着他的时候,他开玩笑说:“兄弟,我觉得你的东西太小,要满足我弟媳妇可能有点困难,当哥的帮你的忙,怎么样?”一席话说得我满脸通红,无地自容。回家以后,我把所有情形都告诉了妻子,我还试探过妻子:“就让他满足你,你愿意吗?”妻子说:“我没有那个福气。”说完以后,还长叹一声。没有想到的是我的戏言竟变成了现实,自个儿酿的苦酒自己喝。后来我慢慢想通了,就让他给予她幸福吧,这个家毕竟还是完整的。他们已经保持了近4年的关系,由于做得隐秘,外人并不知情。我最遗憾的是,与妻子疯狂作爱的是他而不是我,这就是我的悲哀!作为丈夫,我可以在高层次上给妻子以爱,但在性的问题上,我给不了。她才30多岁,不可能无性生活,这也有违人性呀!这就是我的想法。医生,我还能怎样?

 

 

 

 

后果会怎样,医生的再次忠告:

你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不仅仅是一个性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法律、道德等问题。所以应该怎么办,最好思考面广一些。我不知道你们夫妻两属于那个文化职业层次。有事业性和精神需求的人们,把性作为第一位需要,似乎不可取。作为丈夫,一味迁就纵容,将来难免会酿成苦果。你的妻子才30多岁,如果一味追求性满足,那么至少还可持续20来年,甚至更长。如此漫长的岁月,难道你们能安然相处吗?所以,你应该帮助你的妻子,从更高的层次去追求人生的乐趣,如果你妻子仍在乎这个家的话。先生,请你三思!

 

 

 

 

 

 

 

 

 

 


小镇的“君子约定”:

医生:您好!

您给我敲了一个响亮的警钟。我也知道我在“走钢丝”,但实事求是地说,现阶段我想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妻子初中毕业,是个个体户,她追求的是实际的东西。您老所说的高层次的东西,我们无法建立。我是个中专生,我也懂得精神追求,但应该努力的我都努力了。因为有了孩子,我不想和妻子离婚,再说离了婚,遇到的是一样的女人,还不是增加同样的痛苦。我的身体不行,性能力方面确实差劲,在性方面不能满足女人,不管怎么说,这是男子汉的悲哀。在我们这个小镇,如此张冠李戴的事情在过去不是什么稀奇事,现在比较看重些,尽管不是正常的事情。不瞒您说,我母亲就是因为我父亲身体不好,她和同村的一个我叫“大伯”的男人保持了10多年的性关系,我父亲也知道,周围的人也知道些,也都原谅了。没想到,同样的悲剧又在我身上重演。我觉得这是苍天冥冥中的安排,由我来承受母亲造的孽。妻子什么都不嫌弃我,就嫌弃这方面不能满足她的要求,她说她必须在其他男人那儿得到补偿。这个男人似乎也很理解我们的处境。根据我的了解,除了他的妻子以外,他和其他女人没有任何关系。他对我说,当初是你老婆主动勾引我的,你老婆说你也不会反对,我是在了解了你们的实际

 

 

 

 

 

 

 

 

 

 

 

 

情况后决定继续与你老婆保持关系的。他还说,其实你老婆人不错,心地好,只是性要求特别厉害,你又不能满足她,如果我不满足她,她还会去找其他男人,我和你老婆睡觉,你千万不要认为我是在占你的便宜,我是为了你们家好。因此,他还和我、我老婆一起约法三章:都不再去找另外的性伙伴;每周最多2次,每次只能在晚上我小孩睡觉以后,早晨5点钟前离开(他在我们小镇的邮电部门上班,家在县城,每周回家1~2次);我不在家时候,他不来我家,来我家必须我在场;大家保持谨慎,不让外人知道(这种关系已经保持了4年,外人确实不知道);他和我老婆在外面、在我孩子面前、在其他人面前不准流露出亲密的样子;双方不涉及除性以外的其他事情,都不许破坏双方的家庭关系;他和我老婆都要尊重我,不说伤害我的话,不做伤害我的事。这几年,大家都按照约定来做,我也少了很多痛苦和麻烦,而且已经形成了习惯,没有他似乎少了点什么。有时候我还主动打电话找他来。他成了我们家不可缺少的欢乐源。忻医生,我无法改变眼前的现实,我也无法去设想事情败露后的后果,或者其他的厄运,您是心理医生,您帮我想想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

 

医生的建议:

先生:

根据你那么详细的情况介绍来看,你们如能相安无事,没有双方家属的告发,不会涉及法律问题;不损害他人,也很难从道德伦理角度来界定。心理医生解决心理问题是我的专业,你的问题似乎是思想认识和社会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那属于民法的范畴,我就无能为力了。建议你暂时把它放一放,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来补偿婚姻上不幸。

 

 

 

 

 

 

 

 

 


4.“性问题”的思考

现在有关“性”的话题在因特网上可以说是举目皆是,“性开放”的观念,试婚、包二奶等现象在有些地方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本文列举的这些事例,似乎也可以包括在内。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便在西方世界,尤其是政界人员,也不是在“性”的问题上可以随心所欲、不加检点的,否则,克林顿事件又怎么解释呢?

因此,超逾婚姻关系的性行为,只能是暗地里的,于理、于法、于情仍是不合一般道德规范的。如果被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将会受到道德法庭的谴责;有人提起诉讼,还可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本篇列举的几位当事人,如果隐私被“抖露”出去,那么这些问题可能引发的后果将会及其严重,这难道不值得警惕吗!这正是医生对咨询者的忠告。

其中,有位咨询者的回音是:“我们接受您的劝告。其实,这个问题已经朝好的方面发展了,我们结束了这种不恰当的关系。老妈经常外出参加活动,心情也开朗了,还认识了一位不错的老友,身体也不错,我和妻子都想促成他们的重婚,我也将以一个好女婿身份来赡养并善待她老人家,她必竟是我的岳母。谢谢您!”这样做就对了,现代社会要关心老年人的“性福”,不能忽视老年人正常的性需要。

笔者在十多年前,曾写过一篇有关这方面的文章,现在看来还有旧话重提的必要。

----------------------------------------------------------------------------------------------------------------------

论性行为与心理健康

 

据某医疗机构的资料,自从开设男科门诊以来,仅半年多时间,有研究价值的临床资料已逾300例,求诊者中有干部,有工人,有营业员,以及各种职业者。年龄差距很大,年龄最大者82岁,最年轻仅18岁。由于他们都不希望披露详细病史,故统计从略。

近年来,医生遇到过不少有“性问题”的人。一位中年男性,2年来因性能力低于对方而感到焦虑,希望能得到医生的指导与医疗;又有一位50多岁的男性干部,主述以近年来缺乏性冲动而疑惑,怀疑是否有病,咨询是否需要治疗,有无针对性治疗药物等。对后一例患者的进一步了解,得知他2年来,因等待单位分房而与2个成年的子女同居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低矮阁楼而完全停止了性生活。月前虽已分配到新工房,但仍与一子同居于一半板之隔的居室中。在这种情况下,性冲动的缺乏与抑制完全是可能的。这是环境因素所致,不是病态,但由此产生了心理上的性抑制与性功能障碍。上述性功能障碍的病因,95%以上是心因性的,病理性者不到5%,真正器质性病变者不到1%。

通过对求诊者一般资料的分析,在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中人们普遍希望能得到性科学的指导,渴求得到咨询解疑或医疗援助者相当普遍。然而,由于特殊的国情和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影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阻碍了我国性医学的研究与发展,导致不少人由于缺乏正确的性科学指导而带来了诸多性心理健康问题。

性行为是生物繁衍的一种本能行为。由于上述原因的客观存在,很多人常常“谈性色变”,心理上受到压抑,性变态行为时有发生。其实,性行为应该是成年人正常的生理行为。上古时代,世界各民族大都有过性器官崇拜和作为图腾的历史记载。无性行为就没有种族的繁衍,就没有民族的兴旺;无性爱,成年男女就会出现心理压抑和孤独感,激情无从引发,个性就会变得古怪,甚至会因孤寡郁闷而夭折。

性行为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性行为赋有生理需要和心理满足的双重性。纯生理的性活动,与所有生物一样,毫无区别;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性,人类的性行为就不再仅仅是动物本能的意义了。一味地从生理上追求性满足的人,无异于动物。对性问题避而远之,或视为禁忌,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失衡。正常的性爱,会激发人们巨大的热情和充沛的活力。无庸讳忌,“性与爱”之所以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其道理就在于兹。一旦人们失去性爱,或被强制处于“性抑制”环境,会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负担,其结果往往是先造成心理上的失常,随之而来的是“食不香”,“睡不安”,影响到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心身健康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高速运转和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保持心理平衡对维系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性冲动的适度释放,性情趣和性行为的正常与否,与人的健康就有了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与平衡。

现代的健康概念,已不再仅仅指躯体的无病或无残,还要有健全的心理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除了要求人们具有健全的躯体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外,还必须有旺盛的精力,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因此,性爱、性激情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仅此而言,弗洛依德的“力必多说”、“潜意识说”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这些问题,对有着正常性爱和性生活的人来说,或许可能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但对于那些性爱、性生活不正常,或曾经遭遇过性挫折的人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界同道必须加强对性问题的研究,社会公众必须强化性科学“ABC”的普及和学习,了解和掌握性生理学知识,了解和掌握性行为必须具备的高尚情操、道德观念及其行为方式,以维护性心理健康。

性行为的失常,包括生理与心理上的失调。大多数咨询者通常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一时性的性功能低下或“性无能”,因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疏导而引起不必要的疑感,进而造成心理负担,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影响性能力。其实,一时性的性兴奋不足,导致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后很快萎缩,可以由于很多人体和周围环境因素,包括工作、生活、体力、情绪、服用药物等因素,任何人在某一时段都有可能出现;也可以是出于对性的误解、无知,或性生理要求与压抑、束缚因素发生冲突,或由于性爱挫折、失落而产生精神创伤,久而久之,造成性功能失调和障碍。凡此种种,最后皆可导致心理失衡、生理功能紊乱,造成对健康的损害。

性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古代医书早已有所记载。《黄帝内经》和唐代的《千金要方》,都不以性为罪,也不提倡禁欲。如孙思邈曾说过:“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真正无可思者则大佳,长生也。然而万无一有。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千金方·房中补益》)可见,性生活之正常与否,不仅影响到心理与躯体健康,而且还可能会折减寿数。为此,孙氏还强调“长生之道,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其次不以自伐”。《千金要方·养性序》今人或将“房中术”视为邪术、淫术,实属误解。古人所说的“房中术”,是指摄生术、健康长寿之术,也就是《千金要方》中所说“存节欲以广养生”的意思。但由于后来封建理学等思想的束缚,“性”的问题被蒙上神秘的面纱,人们容易将它视之为“淫秽”、“黄色”,长期以来也就不敢直面和讨论有关性的问题。遗风所至,至今“性无知”者还大有人在。如曾有—对知识分子,结婚3年不育而去求医,结果发现他(她>们根本不知何谓房事,认为男女同眠共枕,自然而然的就会怀孕和生养。有些青年人极欲了解性的知识,但公开场合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不公开的流行渠道,也就到处散布低级的、庸俗的,甚至是淫诲的议论、轶事和传说。譬如在十年动乱期间,有些单位中对某些有非配偶性生活(指并未触犯刑律的)关系者的批斗尤甚,甚至无情地践踏人格;在批斗中,有些人的言词颇为激烈,对追究性行为细节最感兴趣,这不能不说是由于长期的性封闭、性禁锢所带来的……

性行为不仅仅指性交,也包括其它肉体接触:如抚摸,拥抱与接吻。这种要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有些学者、政治家等“大人物”也时有“性艳闻”,也就不足为奇的。如×大学的一位有名望的教授,在耄耋之年竟然还与一位20来岁的青年女士再婚,对此,很多人以为是变态,其实不然。这是由于近年来性教育普及、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老教授丧妻多年,很多子女在国外,孤老的晚年心境,未尝不想再次获得性爱的慰藉,如果不是近年来思想观念的开放,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考虑再婚问题的。因此,他的再婚,是社会的进步。虽然目前配偶年龄相差悬殊,如果女方是出于真心的爱慕和诚挚情感,那他(她)们完全有结合的自由,他人是无权加以干涉和说三道四的。

以上一般的议论看来似乎与主题无关。其实有关,本文所以要加上这些议论,是想强调说明性爱、性行为问题,对人的一生、人的生活美满是何等地重要,由此又可以想及对人的心理状态、心身健康,又是何等的重要!人们必须正确地理解,理直气壮地行使自己情趣高尚的、正当的性行为权利,保护自己的性心理健康,永葆性的激情和旺盛的精力。

(此文发表在上海性教育研究会编辑《性教育研究文集》第五集,1985年)

 

----------------------------------------------------------------------------------------------------------------------


 

五、先生焦虑困惑症

(网上通讯录)

1.一封长信

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一封长长的有关心理问题咨询的来信,已经过去了几年,我觉得很有意义,经征询咨询者的意见,作了些调整现予以公布,或可解决“同病相怜”人的苦恼。

忻老师:

您好!

我是一个年青人,今年28岁,看了些您的资料后,有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想向您请教,因此给您写这封信。我觉得信件内容还是不公开的好,所以寄到您的邮箱里,希望能得到您的回复,在此,先致谢意!

我的问题跟我的性格有关,已经好几年了。为了解决我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心理问题?),我曾函授学过心理学,但还是没解决自己的问题。我想,是不是我理解得太片面,或理解得不对?因此向您请教。以前我曾向别的医生求助过,也写过我的成长过程及一些具体情况,下面我就把这些具体情况向您汇报,请求您的帮助:

我的老家原在四川农村,家中有父母、姐妹,加上一直孤身的大伯,总共6口人。我爸在县城里的一家化工厂工作,而我们姊妹(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三个,与母亲、大伯在农村务农。我11岁时由农村所在的小学转到父亲所在化工厂子弟校上学,开始与父亲生活在一起。我父亲把学习分数看的很重,要求我每科功课考试成绩在85分以上,我也知道要学好,以后才能考上好学校,走出农村,也许是我向往城市生活的缘故,也许是迫于父亲压力的缘故,虽然学习上感到费劲,但还是用功去学。在转入子弟学校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成绩一下子由原来的30分左右跳到接近90分,在以后几年的学习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较好。1988年,因父亲工作调动,同时也为了“农转非”,我们全家迁到了新僵,在那里上了一年初三,考入当地石油中专。四年中专生活,我很积极上进,同时也很刻苦,不管在学习上、身体锻练上,还是在思想修养上。那时我常给自己规定计划,中午复习什么,预习什么,晚上锻练什么等等,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例外。现在回想起来,我上中专时就出现各种毛病了,比如那时我特别容易紧张、拘束,与人交往时动作不自然、不随意(这是社交能力问题,这是我一直想改变的,也作了些努力。比如:我感到自己没同学反应快,比他们笨(人的天资有一定区别,这不是问题,可能是我右脑没他们发达,也许这种紧张、拘束跟这有关系,于是,我想尽办法训练自己,如跑步、训练左手、书法等(这种认识钻入了牛角尖)。那时,我只想到增强自己的大脑功能,对这种情况直感到奇怪和心理负担,从没有从心理角度去思考。

1993年毕业后分到石油搞测井工作。刚开始在野外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的各种问题显现了出来,与同学间的隔阂(社交能力),加上工作上的不如意(期望值),使我产生了很重的心理负担,最后导致一些异常感觉,如自我不真实感、与外界隔觉感等(虚幻空想,不踏实,认知误入歧途),这更加重了我的心理负担与忧虑。于是,1996年我申请调到后勤做仪修工作,直到现在。在这期间,我吃过许多中西药物,都只有一时的改善,过后又恢复原样,1998年吃了3个月的舒必利后,感到大脑被镇静了,该通的不通,思维好象被什么堵住了似的(这不是药能解决的),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感到极没

意思,有时觉得极度无聊。我知道这种堵塞感与无聊感都是吃了舒必利后造成的,因为没吃这种药以前,我没有这种感觉。因此,我很后悔,沮丧,难过,心情如同雪上加霜,对自己及以后的生活更是没了信心,甚至想到了死。这种死的念头在刚工作后不久,发现自己什么都干不好、什么都不如人的时候就已产生了……逐渐陷入了泥淖今年6月,根据公司的文件,我请了2年长假,如今我在外面找工作。以上就是我的基本生活经历。

下面谈谈我对自己父母、环境,以及种种情况的看法。

1999年我函授学习心理学,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认为,过份的敏感对我的问题起了很重要的,甚致是关键性的作用(没有找到症结!——关键是能力与认知不足和偏差,而不是敏感问题!,这种敏感可能跟先天素质有关,也可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就表现出一些敏感。记得在11岁左右,有一次我和叔伯兄弟去山上砍柴,我用斧头砍一根埋在地下的树根,他见我砍得很费劲,便接过我手中的斧头,只见他一斧子砍下去,确实比我砍得利索,当时他一斧子砍下去的那种气势震撼了我的心。当然,那时我人小,没在意,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经常想起这件事,想起那种感觉;有时与隔壁的同龄人在一起,我向他们说话,他们好象对我的话不感兴趣,没理我,而对别人说去了,使我的心里有丝丝的失落感(因为你不善于言词,而不能引人入胜;有时听到张敏明的“我的中国心”,感触很深,无法形容,现在偶尔听到这首歌,还有同样的感受。这些虽然是儿时的感受,但常常在我脑子里出现,我认为这和我的先天素质有关。类似的感受,儿时还有很多,譬如在对父亲的害怕上(幼小心灵受到挫折,这才是最主要的来源)。我认为是在先天敏感素质,是受到了父亲怪怪的、暴躁脾气的影响。小时候,我对父亲是很畏惧的,他在我心里,简直就是个可怕的形象。还在农村读书时,每到星期六,我就感到不自在。因为这天父亲要回家来了。他很少打我们几个娃娃,但我们都很怕他。对他的怕,我想是在他“很凶”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在与父亲单独生活的几年中,我想他对我的影响更加的深刻。虽然那时我学习感到吃力、费劲,但迫于对父亲的害怕,也许含有自己将来考上学校,走出农村的向往的因素,仍然刻苦地学,成绩也一直都比较可以。在印象中,父亲只打过我一次,因为一次数学单元测验中,我只做对了五道题中的一道半,相当于30分,他拿竹杆正准备打我,被闻讯赶来的叔伯们拉开了,结果只在我屁股上踢了一脚。我对他的害怕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每个星期六,他回家了,我可以感到心又紧了起来,星期天他要走了,我要自由些。一次,我把比我小一点的一个娃娃弄哭了,心里只感到很害怕,害怕父亲知道了骂我或打我,要他别给我爸讲,最后父亲还是知道了,把我说了一顿,吓得我胆战心惊。我对父亲的怕可以说一见到他就有这种感觉,并不需要他骂我或打我,更别说和他顶嘴了,只要他“凶”几句,我就缩回去了,所以就无所谓他打我了。因为我很“乖”。在父亲工厂子弟校上学时,我似乎显得比较懂事,那时我经常担心父亲回家发生车祸,因为那样我的生活就要出现问题。对父亲我还有点忧虑伤心的就是,一次,一个女的在父亲寝室里睡了一觉,后来被母亲知道了,很伤心,那时我基本明白这些事情,也不知道是为妈担心,还是什么原因,总担心父亲再和别的女人来往,干这种事,甚至因此而羡幕别的孩子。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在同龄人中,我的胆子也要小些,在与同学发生争执时,我常常觉得骂不过别人,跟别人打架又害怕,一次在校园里单独走时,遇到几个调皮的学生,他们围住了我,我当时十分害怕,后来他们中有一个与我另一个同学关系较好,在我的哀求声中帮我解了围,才得以脱身。总之,幼时的我,可以说是在害怕中长大的这一段被医生斜体化了的文字,叙述的是咨询者目前心态的重要来源)。

毕业分配后,我和同学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具体说来都是我的敏感和多疑造成的。比如,某一天的中午,我们几个同学从食堂打饭回来,好象是有什么原因,我一个人将饭端到另一间宿舍去吃,显得与他们拉开距离。过一会儿,

 

 

 

 

 

 

 

 

 

 

 

 

 

 

 

 

 

 

 

 

 

 

 

 

 

 

 

 

 

 

 

 

 

 

 

 

 

 

 

 

 

 

 

 

 

 

 

 

 

 

 

 

 

 

 

 

 

 

 

 

 

 

 

 

 

 

 

 

 

 

 

 

 

 

 

 

 

 


其中一个同学在门口看了我一眼,笑了一下,我当时心里本身就很难受,他这样一笑,似乎自己很可笑的样子,心里就更难受。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一时也想不起来,后来逐渐和同学分离,我自责、后悔、压抑,很想和他们一起玩,就是鼓不起勇气。1994年7月,出现一种类似大脑短路的感觉,我心里又为此忧虑,整天被它困扰,更鼓不气勇气与同学和别人交往。1995年又出现了自我不真实感、头空空的感觉等,这时我的心理状态更加消沉,整天显得无精打采,后面我就在这种“半死半活”、“恍恍惚惚的状态里直到现在。

这就是我的一些具体情况,我知道按照心理学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实际的例子太少,但我只能回想起这么多。

我知道心理分析讲究与性的关系(牵强附会),我对异性的兴趣倒是很大,儿时也有许多性方面的游戏,如几个男孩做性交游戏,“杀猪”,“打针”游戏等等;我还有些怪异,如喜欢看女人刨腹自杀的镜头,从小就这样,脑子里也经常想入非非。另外,虽然我这么大了,但仍喜欢想入非非,除了性方面,还有就是通过想象获得的虚荣的满足。

现在,我就觉得生活没意思,整天无精打采,思维被镇静的大脑细胞压抑着,生不如死,很难受。对以后的生活更是渺茫。我不敢跟别人交往,因为交往久了,别人会觉得我没意思。天天一个人很孤独,各种各样的信息来源也很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知道这种舒必利造成的镇静作用,到底是我主观的感觉,还是客观存在的?我尤其感到生活没有目标。被斜体化段落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的情况就介绍到这里吧,如果还需要更详细的情况,以后我慢慢的才能回忆起来。期待着您的回音,期待着您的帮助!

谢谢,再见!

                                            咨询者:×先生

2000年4月15日

 

忻医生的回复:

×先生,您好!

你的长信我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和研究,我发现你并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实质;你虽然学了心理学,可思考的方法和路子则有问题。但你知道这是一个心理问题,想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予以解决的思路是对的。不过你必须要有一个思想准备,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其长短则要视情而定,无法操之过急。最后解决问题得依靠你自己。

现在我提出几个问题,希望你进一步思考和回答:

1, 你目前的主要问题有那些?(用简短的条例列出来)

2, 这些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3,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他人有这些问题吗?

4, 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从深层次去找问题的根源。

以上的问题可能要进行数次探讨。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

最后根据你的姓名,你是男的;但一开始你说:“我们姊妹三人…”,这是怎么会事?因为这对于你“对异性的兴趣倒是很大”的个性分析需要弄清楚。

忻志鹏4/18

 

 

 

 

 

 

 

 

 

 

 

 

 

 

 

 


E-mail发出后,是一片“网上静默”。约一年后,×先生又出现了:

 

忻老师:您好!

还记得我吗?我是×先生,我曾经给您写过信。本来早就想给您回信,但您问我的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您,所以每次要写的时候,总是写不下去,再加上网络的缘故,所以到现在才给您回信。

您问我现在有什么问题,这把我给问住了,我现在脑子乱七八遭,空荡荡的,要说问题,有很多。主要说来,是吃药造成的镇静感,这种镇静感使我对自己没信心,我很痛苦,不知道该怎样去改善它,现在又面临是否回单位上班的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回去以后还会象以前那么痛苦,陷入思维的泥沼,但不回去,在外面晃荡、打工,又不是长久之计。请您帮帮我好吗?

今天就写到这里,再见。等待您的回音!

对了,上次您问我“姊妹三个……”的事,那是我的误笔,我是男的,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

×先生

2001年5月8日

                            

 

2.个性缺陷?

忻老师:

其实,在第二封信里我已回答了您的问题。我说,我的问题主要是吃药造成的镇静感,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它?当然,对生活的渺茫,对自己及将来的没信心,也是缠绕我的问题。其中第二点构成了第一点的主要原因。当然,95年以来形成的异常感觉,如与现实世界的隔绝感、对自己的不真实感、头空感等,也是我对自己及将来没信心的原因。形成这些异常感觉的原因是93年刚进单位时与同学关系没搞好,自我压抑造成的。后来形成恶性循环,直到98年吃了3个月的舒必利造成大脑镇静。其中与同学关系没搞好跟我性格有关,主要是我的敏感及多疑造成的,这一点与我母亲遗传有关,还有就是胆小,这与我父亲“凶”的个性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我觉得我现在没有个性,我似乎从小到大个性上就有残缺。忻老师,如何能构建起一个人的性格?我以前正常时有的一点点自我都在压抑中逐渐丧失,正是这种自我丧失,才使我对自己没了感觉,形成所谓人格解体症。

再见,祝您健康!

×先生

5月13日

 

忻医生的两次复函:

×先生:

我已经将你我的全部通信理清楚了,你的复函都已收到。

你的第一封邮件,我做过详细的阅读分析注解。由于你没有及时回复,现在先将我做过注解的邮件发回给你(见附件),请仔细看一下我的注解,进一步的回复稍后再寄给你。

                                                      忻志鹏  5/16

 

 

 

 

 

 

 

 

 

 

×先生:

今天对你提到的问题作一较详细的分析。

你所提的问题是个“个性性格”问题,也就是说,你的个性有缺陷。怎样解决,能不能解决,这是问题的关键!这也是个认知问题。

正确的认知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但解决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从心理学角度去认知它。首先要弄懂认识“人的个性是怎样形成的”?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通过心理发育、学习和接受教育,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最终塑就“个性”特征。个性有好、有坏,有坚强、有懦弱,有稳定、有过敏……千人千面,丰富多彩。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人很少去研究它,所以不知道自己个性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掌握了心理学方法,就会懂得这个规律。

你的个性形成来源,在你给我的第一封信里,我发现了一点踪迹,我希望你仔细地对自己个性来源进行反思和分析。

既然个性的形成来自于后天,那么,当然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训练重新培植、改变、锤炼并形成新的、良好的个性。这与开始于幼儿、童年、青少年期渐进的、自然形成的个性有一定的差异、有相当的难度;不过这样也有优势,就是更有主动权。前者被动成分多,选择性少,是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所以比较轻松;后者要通过主观努力,可以主动选择,但比较艰难一些。

你的问题,不是吃药造成的,主要是你的性格不够坚强,吃药只是强化你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你的“95年以来形成的异常感觉,如与现实世界的隔绝感、对自己的不真实感、头空感等”的生理上的问题主要来自心理上的、个性上的缺点。其实你自己不是也分析并认识到“跟我性格有关,主要是我的敏感及多疑造成的,这一点与我母亲遗传有关,还有就是胆小,这与我父亲凶的个性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就从这一点来看,我希望你把它想深、想透,然后再来考虑如何来解决它。

            忻志鹏   5/23

 

 

 

 

 

 

 

 

 

 

 

 

 

 

 

 

 

 

 

 

 

 

 

 

 

 


忻老师:

谢谢您给我这封信所作的如此详尽的注解,看了您的注解后,我心里舒服了些。

现在,我最难受、也是最关心的,还是吃“舒必利”造成的镇静,我认为它降低了我的大脑功能。事实上,生活中我也明显的感到这一点,并进一步打击我的自信,影响精神状态,并增加我死亡的念头。以前,一些医生说,随着停药作用会消矢,但我却没感到它的消矢,而是每时每刻感到它的存在,尤其在遇到不顺心事的时候,更容易注意它。因为我想,它的镇静,使我更加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容易想不通事情。

我觉得我似乎已无药可救,现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活着,虽然我也想这里面可能有我的心理作用,但我仍然无法不去想它。我的思维意识似乎与外界隔绝了一样,很难受。也曾试用森田疗法去做,但我觉得很难做到。我该怎么办?也许只有改变我的思维模式,才能改变自己。因为我觉得我想问题很容易偏激、片面。忻老师,您能就此问题提提看法吗?谢谢。

再见!下次再写。等待着您的回音!

×先生    5。19。

我在发e-mail的同时,收到你的这封信,有些问题和药的问题,那封信已经谈到了,其他问题在看了你的回信后再写。

5。23。

×先生在仔细阅读忻医生第一封来函后的答复:

忻老师:您好!

我前几封给您的回复您收到了吗?我真的很想您帮帮我。现在,我度日如年,天天都很难受,可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描述自己的一些想法、难受和痛苦。有时候我在想,我的思想,观念,甚至整个人是不是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我是不是已无药可救,我该死亡了,消失了。

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思想、观念,我都感到很痛苦,天天无所事事,总是被一些观念束缚。对于吃药造成的镇静感,我不知道怎么说,它对我的影响,我也不知该怎么说。从我上班以来走过的路程及吃药的原因来看,我的思维是不是本身就存在问题,容易出偏差、片面、走极端、过分?

我都28了,可对于生活中的事还没有独立的处理能力。一点点刺激,我就感到极大的痛苦,会畏缩不前,逃避痛苦。我为什么会感受如此之深?为什么常人都有的感受我也会感受如此深?

忻老师,您都76岁了,您的生活经历也比我丰富得多,咨询方面的经验已很丰富,我想您能帮助我的,您就帮人帮到底吧!在此深表感谢!

再见,等待您的回复!

×先生    5。24。

(忻注:此信实际是23日在我发信的同时收到的,因此未再回复)

 

3.人格解体?

在急切等待中,×先生又发来了一封E-mail:

忻老师:

您5月23日的回复我已收到了。您说我个性上有缺陷,我觉得说得很对,这也是我活得累的原因。今天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在学校时想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先谈谈我对吃药造成镇静感的想法。家人经常这样劝我,药已吃了,再想它也没用。是的,道理是这样的,我也明白这一点,可我觉得药镇静了我的大脑细胞,生活中我感觉到它改变了我对现实世界的感觉,同时,在思考问题时我明显感觉到它影响了我的思维能力,好象被镇静的那部份大脑细胞带动不起来了,那么我在以后生活中去培植、改变、锻练自己的个性行吗?实际上,有时我也在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助长自己的优点,改变自己的缺点。但我觉得人格似乎很难得到升华,培植起新的东西,就是因为这部份大脑细胞被镇静了。我想用体育锻炼的方式来激活它们,但总是行动不起来,或坚持不下去。

第二,对于异常感觉的问题。您谈到是生理上的问题,以前我去北京做过森田疗法,他们诊断为“人格解体神经症”,把这当作主观的东西,让我别管它,慢慢会好的。我的理解是,它与我的心理缺陷、能力确实有关,而且它本身也是功能性的,反映了我能力的更不行,是这样吗?您理解为生理上的,这一点我也不能理解。

另外,在您第一封信的注解里,把这注解为“虚空幻想,不踏实,认知误入歧途”,这怎么理解呢?虚空是说头空感吗?不踏实是指头空不实吗?认知误入歧途又是指什么呢?这与认知有关系吗?这些异常感觉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我不知该怎么理解。

第三,对于我个性形成的详细原因,我认真思考后,再寄给您。请您帮我分析判断。

今天就写到着里,等待您的回音!

谢谢,再见!                                 ×先生

2001年5月23日(实际是24日)

 

 

 

 

 

 

 

 

 

 

 

 

 

 

 

 

 

 

 

 


                           

 

 

忻医生对×先生的E-mail进行了分析后,回复如下:

×先生:看了你这次发来的咨询资料,知道你已经去某些单位进行过诊治,并被诊断为“人格解体”,经过“正规”的森田疗法治疗。由此看来,你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讨教问题,而是需要帮助你治疗的问题。我认为你过去的治疗方法和你自学的心理学都有些“误入歧途”的问题。因此,对你的治疗,还必须包括对这些问题的纠偏。为此,得专门为你设计治疗方案,治疗周期会比较长,工作量比较大。对你的要求是必须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关系,接受我的治疗方案,耐心坚持治疗,希望你能仔细考虑。

                                                       忻志鹏   5/26

 

 

 

 

 

 

 

 

 


工作,还是学习,无所事事的他,企盼着忻医生的决断:

忻老师:您好!

昨天就您5月23日回信中提到的一些问题作了回复。今天,我有个现实的问题想请教,就是我现在无所事事,是不是该去找个工作好呢?自从去年请长休假以来,我一直无所事事,天天闲着,这样也不利于我的自我调节。现在,我就在我以前上班的石油基地。几天前,我去找过单位位领导,看是否能回去上班,但不行,要到两年满后才行,即明年6月。请您帮我定夺一下好吗?应该工作,还是学习,等待您的回复。

我准备接受您的治疗方案,至于我的性格形成过程及一些细节,稍后我会寄给您。另外,您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吗?

再见!                                       ×先生    6。3。

 

 

 

 

 

 

 

 

 

 

 


随后,×先生披露了他的个性形成过程和细节:

忻老师:您好!

现在就我性格的形成过程及几年来吃药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向您作一介绍。

我想我的性格是上中专时行成的,就是十八九岁的时候。当我第一次觉得与同学交往产生拘谨感时,就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性格,为了解决这种拘谨、不自然,我想尽了办法。我认为拘谨、不自然是我人格的主要特点(当然外表给人的感觉是老实内向,不爱说话)。从实际生活来讲,以下一些因素助长了我这一拘谨:我父亲是个虚荣心较强,爱说话,外向开朗的人,当我刚进中专,在给他的信中直呼他为老人家及我在信中表现出来的懂事时,他开始对我尊重起来。那时,在实际生活中我都表现出了思想上的上进、行动上的努力、对人的尊重等等,总之给人的印象是个不错的人。于是,我与父亲的关系开始客气起来,每次回家我们都象客人一样。另外,我父母比较迷信,他们常给我算命,说我以后会当官,会当县团级干部,这些都助长了我拘谨和虚荣的一面。虚荣,成为我做事的动力,也是我拘谨的一个重要根源(接受了迷信?)。当然,不只是家里人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影响对我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就是我胆小怕事也是个原因。当我开始拘谨时的同时,也感到内心的缺陷。其实这两点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缺陷是拘谨的主要原因。如果从深层次的心理学角度去找这一缺陷的原因,撇开遗传影响,我想幼时父亲对我的影响是主要的,他可以说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了一个坑,对这个坑我一直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它。后来,我找到一个词:缺乏自尊感。不是吗?因为内心深处无自尊,才不懂得尊重别人,所以有时我随随便便的说一句话,而别人的脸色一下就严肃起来,我却觉得很奇怪。现在回想起来,实际上是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另外,这个坑的另一特点就是胆小怕事,容易受伤害。因为别人受到了伤害,就会反过来刺激我,因此我心里紧张起来,行动上也就拘谨起来。

另外一点,就是学习期间在思维上我有点刻意。比如有时与别人聊天,听到一些很平常的话,都会特别注意或刻意关注,才能听懂。当然,这可能与我的紧张有关,但这

种刻意是不是我强迫思维形成的原因,这是我想请教忻老师的?其实上学时我就有些强迫观念,比如自我交谈,我有时发现在心里没什么事的时候,都在自我交谈,想控制也控制不了。直到闲在,这种没头没脑的自我交谈仍时常出现。(逻辑混乱

下面向您介绍我这几年吃药看病的一些细节。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感到压抑,到94年7月,大脑出现一种感觉,我把它形容为“短路”。当时觉得对性幻想的快感不充实了,还有就是人生状态不好,感觉中好象失去了什么似的;后面随之而来出现些恐惧感,到95年又出现了“头空感”,自我不真实的感觉,有与外界隔绝感等。因为其间有手淫,把这与性快感的不充实、头空感联系起来,于是吃中药,甚至希望将不真实感也恢复过来。中药断断续续服用,直到99年才彻底停掉。96年春节,还去乌鲁木齐精神病院住了20天,诊断为“人格解体”,吃的是录丙米嗪及安定片,有2个月左右;到五六月又感觉不行了,再找精神科医生,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吃录丙米嗪20天左右,因此申情调到了后勤。97年春节因受书的影响,去北京咨询,许多医生开了不同的药,先后吃过安拿分尼、录氮平及一些中成药,每种药我都只吃了十几天或20天就停了。因为我觉得不对劲,不对症。这年夏天回家,一位老乡伯伯弄了些补肾壮阳的药丸子,只吃了20多天就停了。98年夏天去北京大学做森田疗法,因为实际的劳动太少,效果不大;11月又在基地医院找来乌市请来的、我曾经咨询过的那位医生咨询,希望她能帮我解释通种种感觉的潜意识作用,最后却让我吃舒必利3个月,加上当时我因自我分析过分内视,情绪不稳,有控制不住自己了似的感觉,经过犹豫,我还是吃了起来,其间虽有不适的无聊感,心想药停后就会消失,并且当时还有在人前不那么紧张的感觉,就一直坚持吃了3个月,最后导致大脑的镇静感,后面的痛苦在给您的前几封信里已谈到。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过很多错误的分析,一直把这些情况与手指、耳朵联系起来,一是认为左手无名指的伤残(小时被砍断过,中间伸展筋没接上,第二关节处不能伸直),由于伸展筋的砍断,影响了大脑承受力,因而影响了创造力(因为多活动无名指可增强人的创造力——这是我学校时从一些书上了解到的,因此无名指与人的创造力有关)。所以我承受力不够,与人交往感到累,容易紧张。因此,我很想恢复这股伸展筋,并于96年春节去乌市做了手术,结果没恢复过来,跟以前一样。还有与耳朵的关系,把两只耳朵的对称与否与大脑两半球功能对称与否联系起来,因为我左耳软,所以我右脑功能弱,与人交往会紧张;我还注意到左手拇指甲侧面厚,也反映我右脑功能差(接受了各种错误的,奇谈怪论的、以及迷信的信息,造成认知混乱)。又因为这些是天生的,所以我天生就比较弱,比较差。这样,我还能干什么呢?还能当官吗?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都不如别人,为此我信心大跌。这些,我虽知道是错的,却不能不往这方面想。还有就是抽烟,我认为抽烟影响了我的能力,增加了我的紧张,因为现实中确实有这种感觉,如果不抽烟,可能运气更好,人格吸引力更强,别人也更愿意和我交往。甚至到现在也认为:如果刚进单位戒掉了烟,可能与同学间就不会如此隔阂、压抑,以后的异常感就不会发生。还有就是:我爱注意一个人的名字,比如:以前找医生看病,我要看这个医生的名字给与我适不适合,喜不喜欢,以此来决定这个医生给我看病好不好等等。

忻老师,这就是我性格的形成原因及几年来吃药的一些具体情况,如果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告知。谢谢您的帮助,上个月我也给您投了一票,以后每个月我都会投您一票的。

再见,请回复!

×先生

2001年6月5日

 

 

 

 

 

 

 

 

 

 

 

 

 

 

 

 

 

 

 

 

 

 

 

 

 

 

 

 

 

 

 

 

 

 

 

 

 

 

 

 

 

 

 

 

 

 

 

 

 

 

 

 

 

 

 

 

 

 

 

 

 

 

 

 

 


4.治疗提纲

忻医生觉得已经到了应该与×先生讨论一下治疗方案

×先生:

我对你的来信及以往的信件材料进行了重新研究和思考,初步拟定的方案提纲如下:

一,对你的问题症结分析:

1.  中专文化程度,科学基础较差,一知半解;

2.  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教育欠缺;

3.  接受的教育不完整,还夹有迷信、宿命论成分;

4.  求知欲强,但方向、方法有问题,理解被误导;

5.  根本问题是认知偏差。

二、方案与计划:

认知疗法为主;从学习开始着手,建立一个新的认知。

1.引导学习阶段(心理学、生理学):

心理学方面:

(1)什么是人的个性;

(2)人的个性是怎样形成的;

(3)什么是良好的正常的个性发展、发育;

(4)什么是个性缺陷,及其原因。

生理学方面:

……

2.讨论阶段:

3.实践阶段:

整个过程是漫长的,先给你写这些。附一份学习材料(见附件“心理学基本常识”,——详本书附录)。以后陆续给你。在第一阶段,不作具体讨论;希望你耐心,按照我的计划进行。每周1次,全程3~6个月。

忻志鹏   6/6

 

忻老师:

您发给我的6月6日的信我也收到。我觉得这些心理学知识好抽象、好深奥,我试图去看懂它,看的时候神经绷得更紧,头疼。不过看我感兴趣的东西时,不那么头疼,因为那部分我感觉是我需要的。比如:意的那部分。另外,现实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我都觉得难受,犹豫不决,不知该怎样才舒服,有时又为行动去向犹豫,总是到了这儿又觉去那儿好,真是生不如死。很多感觉真象森田疗法说的是一种主观感觉。我也常常不管它,就这样……带着这种念头去动作,行动。就写到这儿。

再见

×先生   6。14。

 

 

 

 

 

 

 

 

 

 

 

 

 

 

 

 

 

 

 

 

 

 

 

 

 

 

 


接到×先生的回复,忻医生觉得要施加些压力才可能完成下一步的治疗计划。为此,忻医生要他做出选择:

×先生:

你如同意我的计划,就必须实现你的诺言。治疗过程是长的,也是艰苦的,你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要按照并且我的计划去执行。那么,我将会认真去帮助你实施每一个细节;如果觉得我的计划难以接受,那我只好放弃对你的治疗。

忻志鹏 6/15

 

 

 

 

 

 

 

 

 

 

 

 

 


紧接着,×先生又发来了一封E-mail,言辞极为恳切:

忻老师:您好!

我没有放弃治疗的意思,因为我没有别的办法。

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每一句话都要考虑妥不妥,头绷的好疼。如有不妥,请原谅。

再见!

×先生

6。15.

 

 

 

 

 

 

 

 

 

 

随后,×先生又来了封解释性的E-mail:

忻老师 :

您所有的来函我都收到了,也认真地看了您给我的资料,从中学到了些新的东西。但总的来说,这些知识我以前也有所了解,所以看了以后我觉得没有多少新意,而且看的时候我感到头很疼,但我还是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在关于耳朵、手指与脑功能联系的认识上,现在已形成一种很自然的观念,虽然一开始就知道是错的。这些,无非是我当时面对现实的逃避和寄托而已。在对自身性格问题的形成上,我还是坚持以前的观点,即在母亲敏感素质遗传基础上,再加上父亲火暴性格的影响而造成的。当然,今天的这些问题还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现在我住进了单位宿舍。前几天,我大着胆子去接触我们单位和车间里的人。我发现别人并没有如何嘲笑我,固然也有我不管一切的心理准备。在我做完这些事后,感到心里舒服了些。以前象这种事情,由于太多的顾忌,总是缩手缩脚的。我想我的问题还是在于胆子小,其中还有过分注意导致森田所说“神经质”的问题。

今天就谈到这里,等以后心静了再谈吧。我是在网吧里给您写信的,这儿人很多。您有什么要问、要了解的吗?请您指导。

再见!(因为网络的问题,这封信我从163信箱发过来的。)

×先生 

7。3.

 

 

 

 

 

 

 

 

 

 

 

 

 

 

 

 

 

 

 


5.个性理论

看到×先生的回函,忻医生觉得他还是想解决问题的,要趁热打铁,对他的表现给予鼓励,肯定他的进步,以坚定治疗信心。

×先生:

看到你的回复,感到有进步,能这样继续坚持下去,肯定能恢复正常心态。

你的进步表现在:① 有耐心,能对我给你的材料虽然“觉得没有多少新意,而且看的时候我感到头很疼”,但还是能“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说明你有耐心,正在思考问题;②“大着胆子去接触了……做完这些后,感觉心理舒服了一些”,这是一个好兆头。

此外,我还想指出两点:① 你父母对你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发育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而不是遗传,这一点认识很重要。因为先天遗传很难改变,而环境影响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可以改变。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而予以改变。② 心理问题的最终解除,只有靠你自己,别人只是帮一把而已,我所做的也仅此而已。

 

过几天,我想进一步谈一下“什么是个性缺陷及其原因”。对这个题目,能否先谈谈你的心理学知识。

我想重申一下我的治疗计划:〖方案与计划(同6/6函,略)〗

                                忻志鹏    7/4

 

 

 

 

 

 

 

 

 

 

 

 

 

 

 

 

 

忻老师:您好!

您让我谈谈“性格缺陷及其原因”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在学心理学前我确实一点都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即使是学了心理学,我也只是联系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并没有系统、完整、仔细地学完所有的课程,只是粗粗地看了一下。对此,我只能有感觉,而不能用心理学语言说出来。在我周围也有性格缺陷的人,我只能感觉出来,他们与那种性格完整的人比起来,似乎就缺少点什么,或在有些方面比较弱,而这些方面我们一般认为很难改变,常常认为,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对此,我只能说这些。

就写到这里,再见!等待您的回音和讲解!

×先生

7。9。

 

×先生:您好!

从这两封信函中,我感到你的心态似乎逐渐平静,这是个好现象,说明你在治疗上有了进步,但还需努力。心理治疗是比较艰难的。尤其是你最初的治疗,不仅没有起到良好作用,反而越治越糟,使你陷入了更深的障碍。因此现在的治疗首先得先消除原有的负面影响。

你所说“即使是学了心理学,我也只是联系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并没有系统、完整、仔细地学完所有的课程,只是粗粗地看了一下”的这种自学方式是很糟糕的,再加上一些认知方面的误导,致使你把自己的问题看成是 “现在, 我就觉得生活没意思, 整天无精打采。思维被镇静的大脑细胞压抑着, 生不如死,,很难受, 对以后的生活更是渺茫。我不敢跟别人交往, 因为交往久了别人会觉得我没意思,天天一个人很孤独,,各种各样的信息来源也很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不知道这种舒必利造成的镇静作用, 到底是我的主观感觉, 还是客观存在?我尤其感到生活没有目标(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么一种状态。

现在我要求你重新认识一下自己好吗?要深入一些,要像你第一次给我写的那样,多写一些,好好思索一番。这对你是有帮助的!不要完全依赖医生,心理问题解决要靠自己的努力,最终解决问题的也是你自己。1周后我再与你联系。

×先生,又1个礼拜过去了。我想了解一下最近情况,以便考虑下一步给你的建议。

忻志鹏  7/18

 

 

 

 

 

 

 

 

 


                                       

 

 

 

 

 

 

 

 

 

                                               

 

 

 

忻老师:

前面您说要谈谈性格缺陷及形成原因,我想请您讲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近一个星期来,我和以前一样,无所事事,很消沉,有些东西我发现越去注意,问题也就越重,越难受。再见!

祝健康!

×先生

7。20。

那好,我把“个性缺陷及其原因”发给您(见附件)。这样,关于心理学方面的计划暂告一段落。下面的计划是讨论,是听您的了。但如果您觉得“越去注意,问题也就越重,越难受”,那不讨论也可以。但您要设法去找事做,“无所事事,很消沉”,对治疗不利,在这方面我是无能为力的。

                              忻志鹏

 

 

 

 

 

 

 

 

 

 

 

 

 

 

 

 


———————————————————————————————————————

附件:

个性缺陷及其原因

 

个性缺点与个性缺陷必须予以区别(当然这种区别只是相对而言)。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因为“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但是,缺陷是病态,是健康者所不应该有的。

健康、完善个性的要求是稳定的、灵活的、有韧性的心理功能。反之,不稳定的、迟钝的、脆弱的心理则是不完善的个性。紊乱的、异常的、甚至是畸变的心理,当然是严重的缺陷心理和病态心理。所以,所谓“个性缺陷”就是指这种不同于正常人的个性。

所谓正常个性,是指“健康的、完善的个性”。具备这种个性的人能适应任何自然的、社会的各种环境,其抗挫折能力强,有较强的承受力和耐力。个性有缺陷者,时常难以适应环境,尤其是变化较大和相对艰巨的环境。

有缺陷个性,是不完善的个性,或是病态个性。具有这种个性的人,其思维方式异于常人,例如强迫思维者;其个性行为异于常人,如强迫症者;其心态、情绪、心理活动多处于不正常状态,如异常的焦虑、紧张,过分的压抑、忧郁、莫名的恐惧,无缘无故的空想和猜疑……

个性是后天形成的。良好的环境和良好的教育,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健康的个性;不良环境和不良教育,会形成不良个性。所以有缺陷个性者,也必然有其发生的由来。由于这些原因是长期的(从幼年开始)、潜移默化的、甚至是隐匿的因素,所以很难说清楚哪个是主要因素,如果不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就很难发现。

借助于心理学知识,已经可以知道:在个性心理发生发展过程中,不良环境的干扰、刺激,有可能使部分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受到阻扰、扭曲,使正常个性心理受到损害,感知生理上的错觉被扩大化,认知上的片面和局限,往往会把错觉当成“真理”,把片面概括为全面,把局限视为整体。思维脱离了正确轨道,认知上的不完全,个性发展就容易误入歧途,由此塑造成某些不正常的个性心理。

由于个性心理的不完善和扭曲,可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并影响其生理功能;严重的神经功能紊乱,可以导致感知异常,思维紊乱,进而发展成为幻听、幻觉、幻想,这就是病态心理发生的机理。(由于躯体疾病损害中枢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和老年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精神损害、障碍,是另一范畴的概念,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

儿童期发生的个性缺陷,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成人期的个性缺陷,则必须强调和重视主观因素的作用。

———————————————————————————————————————

6.认知转变

忻老师:您好!

看了您发给我的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性格缺陷及原因等资料,我比较相信这种分析是正确的。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去改变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如何通过主观努力去培植起新的东西?比如说我性格中缺少自尊,(这也是比较主要的一点)除了日常生活中自己尊重自己,别人伤害到自己时尽量保护自己外,还有其他办法吗?(需要自信!)还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点点刺激,也会让我感到痛苦,等等,这些又如何去改善呢?总之,怎样通过主观努力去改变自己、培植自己。按道理说,我弱,就应该让自己坚强起来;我发现自己倾向于逃避人,就应该尽量不去逃避……但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做起来,我感到极大的痛苦,常常是败下阵来,心情又消极了起来。(勇气!勇气!勇气!

 

对于痛感,我尽量按照森田疗法去做,忍着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关于痛阈?

另外一个老问题,就是吃药造成的副作用。我觉得它对我的调整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前段时间,我从一本书上了解了“舒比利”这个药,上面说它没有镇静作用,只是单纯的阻断d2(α2)受体。忻老师,我想请问一下您d2(α2 )受体是怎么回事,您能为我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吗?我给那位作者写过信,但至今没得到回复。

至于找工作,可能过几天就有着落了,无所事事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我也知道。至于劳动报酬,谢谢您对我的宽容,如果以后经济宽松点,我会给您寄的。

这次就写到这里,再见!

×先生  7。28。

 

 

 

 

 

 

 

 

 

 

 

 

 

 

 

 

 

 

 

 

 


“鼓励初见成效,同志尚待努力”,当再接再厉,以尽其功。

×先生:

来信看到了,很好,有很大进步。但要彻底解决,还有段路要走。

现在与你谈些医学知识问题。首先谈脑健康与疾病。这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器质性病变,它指的是炎症、坏死、肿瘤等等,例如脑炎、脑膜炎、高血压、中风之类的疾病,这肯定与你无关。

另一类是功能性损害,大脑功能又可分为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紊乱:心理功能紊乱表现为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强迫思维等,更严重的是幻想、幻视、幻听、幻觉,直至精神分裂。大脑生理功能紊乱可以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见附件)等等。所谓功能紊乱都是一时性的运转失调,而结构并未损坏,一旦状态得到调整,功能也就会恢复正常。当然调整有时也得花很大的力气。

治疗、调整大脑功能紊乱的药物,对大脑的作用有限,基本上是影响其功能,而不会改变其结构。这些药物,一般作用时间都是短暂的,药物作用时间一过,药效就会消失。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直接作用于神经受体。神经受体有两种,一种叫α(这是拉丁字母,读作埃发),一种叫β(读音倍他),α又分α1、α2。α和β仅仅是一种符号而已,要说清楚它,那很专业,你也没有必要弄懂它,而且不读医学,你根本弄不懂。所以不要去钻牛角尖,一般的医生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

你说你的脑子被“舒比利”损坏了,完全是凭空猜想,毫无依据。舒比利的药性也是一过性的,停药一段时间,对大脑就不再产生影响。你现在的心理问题完全是自己的认知有偏差所致,随着正确认知的建立,你的症状就会得到改善。

至于疼痛问题,每个人的痛阈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痛阈高,就熬得住痛;有的人痛阈低就熬不住。这个痛阈,又与人的意志力有关。你在文学作品的描写和电视、电影的场景中可以形象地看到。你的意志偏于薄弱,所以痛阈低,痛楚多也就不足为奇。这需要锻炼,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锻炼培养,是能改变的。

工作有着落了,很好,祝贺你有好的开端。个性锻炼和改变是长期的,不能着急,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能成功。

忻志鹏

  7/28

 

 

 

 

 

 

 

 

 

 

 

 

 

 

 

 

 

 

 

 

 

 

 

 

 

 

 

 

 

 

 


附件:什么是植物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原文详“纠缠不清的早博·医源性误导”一节)

 

忻老师:

您给我的信使我感到一些鼓励,现在有一个问题想请问您,您给我的前一封信里谈到性格缺陷中的强迫思维,在这方面我对自己的分析是这样的,因为我性格的缺陷,譬如说真正的意志不坚强及对痛的过份感受等,为了获得心理平衡,就用思维去控制它,改善它,虽暂时逃避了痛苦,但却形成了强迫思维。因为这些痛是每个人都有的,只不过我比别人自然感受要深而已,且这些是自然的,不能用思维去改变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产生了强迫思维,且形成了牛角尖思维。给人的外在感觉,好象我这个人意志很坚强,但实际上我这个人内心很脆弱,并且这种脆弱心理永远得不到成长 ,就是我这个人永远长不大。这些过份的感受是在先天基础上,加上父亲的影响及一些社会因素造成的。是这样吗?至于性格缺陷造成过分的焦虑,紧张,压抑,空想,我想这和我的强烈的生的欲望(森田用语)及资质有关 ,因为我的能力不足以满足我的欲望,于是我就感到压抑。比如交往方面,我有强烈的交往欲望,却不善于交往 ,不善言谈。再者,我觉得我做事总是比别人笨,动手能力别人弱,没别人做的好,这反映了我资质方面的问题是吗 ?其实,以前我在学校时的成绩是比较好的,但我觉得那时我是死学出来的,总不象同学那样,平时不怎么学,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当然,我不是崇尚这种不踏实应付考试的学习作风,只是觉得自己没同学学的那么灵活 ,因为我要是不学,可能连考试都过不了,即使让我象同学那样临时抱佛脚,我也过不了,而且,我没象同学那样能作弊,因为我觉得很容易被抓住,不像他们那样灵活,也就不敢做。我那时刻苦学习,还有个原因,就是如果考好了,回去会得到父亲的夸奖,否则,他会说我的,而我是比较怕父亲说的。学习好还有个就是反映我虚荣的问题:那时我父亲经常夸奖我,说我这样好那样好,周围的叔伯对我印象也不错。这些是否助长了我的虚荣心,面子观的膨胀(我以上说的都是上中专时的事情)。在石油学校的时候,我常常怀疑别人,对别人的设防心也很重,怕别人笑话,都是因面子的问题。那时我动作不自然,容易拘谨,正是性格形成的时候,于是我就形成了这种性格。

作为一个中专生,其实一般道理我还是懂的,但就是在与人交往上,我感到很累。因为紧张我常常觉得与人交往心理发紧,常常羡慕那些动作自然的人。我觉得,任何事情只要去努力,一直坚持不断的做下去,就能作成功,因为一般的事情都不是什么高科技,不需要什么天才 ,总能把它理解,把它作成功 。可到头来,因为这些,一般人都能做得到的,弄的我出现异常感觉,失去了自信,失去了人格,失去了精神,连工作都干不了,干不下来。从而弄到这种地步,该成家的没成家的不说,在公司的形象也不行,还要出去找工作。

在找工作的问题上,我前几天让别人在一个比我们基地还要差的市里帮忙联系了一个活,其实我也不想去,我还是想在乌鲁木齐找个工作,也许这样更好一点。

这次就写到这里,再见!

祝愉快!

×先生    7。28。

 

 

 

 

 

 

 

 

 

 

 

 

 

 

 

 

 

 

 

 

 

 

 

 

 

 

 

 

 

 

 

 

 

 

 

 

 

 

 

 

而又不自觉,过分不切实际的自信,这是你不甘心踏踏实实干些工作,打些基础的原因。例如,你的语文水平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错别字太多,但这并没有引起你的重视和努力。

所以我的希望是,要脚踏实地,丢掉幻想,切切实实做一段时间工作,学一些知识,积累一些经济实力,重新开始人生之路,而不要去埋怨“现在的情况似乎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要多看看自己主观上的不足。这样才能走出困境,彻底改变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可能我说的你不一定能接受,但我不能跟着你谈你的很多具体问题。我是从总体上给你提供思考的思路与方法,希望你深思!

忻志鹏 

8/1

×先生:

你这封信写得很长,但很多内容与过去所写大都相似,而且零乱,条理不清晰。

从这些内容中分析,你的心志很高,但基础太差,底子太薄。所以很多方面的愿望往往是力不从心,难以达到。你学的东西可能也不少,但打的基础太弱,跨越距离过大,

 

 

 

 

 

 

 

 

 

 

 

 

 

 

 

 

 

 

忻老师:您好!

我觉得这封信里您说得很对,尤其是“心志很高,过分不切实际的自信”这句话;在“你学的东西可能也不少,但打的基础太弱,跳越距离过大,而又不自觉”方面也很正确。以后,我想考虑问题应该现实一点,联系实际才行。但愿我能做到这一点。

现在我在乌鲁木齐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我准备学习,如电脑,家电维修之类的。我想,我还需要学很多知识,尤其是一知半解(这是你给我指出来的)、模模糊糊的。其实我一直都想学,只是不敢学,以后在注意适当调节自己的同时,我会大胆的学。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不会再把自己当作有病;在找工作上,我不会为了异常感觉而找工作,能找到就找,找不到就学习。(治疗出现转机,出现了希望,出现了曙光

这是我近几天的想法,是受您上封信的启发、影响得出的。

就写到这里,再见!

×先生

8。11。

 

×先生:

看到您这封信后,感到非常高兴、非常欣慰。我为您“不会再把自己当作有病”的这种心态祝贺!您跳出了认知误差的怪圈。从此会进入良性循环,会越来越好。您的心理素质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关于心志,必须要高,不高就没有动力。但一定要加上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必有收获、必有成就。

人脑有很大潜力潜能,只要肯付出努力,正确认知,方向正确,肯“大胆地学”,像您这种年龄,吸收知识是很快的。您一定能成功。我等着好消息!

忻志鹏

8/12

你的心理经过长时期的磨难后,现在开始走出怪圈,这一跃进,大概一下子还感到有些不能适应,不要焦急,慢慢来。坚持下去,不能倒退!仔细想想我前面的一封信。

                                              又及

 

 

 

 

 

 

 

 

 

 

 

 

 

 

 

 

 

 

 

 

 

 

 

 

 

 

 

 


评析

心理症的主要成因,除客观诱发因素外,主要是内在的个性心理上的缺陷和不足。在某些人,最重要的是在心理发育发生过程中受到了挫折,认知偏离了正常的途径,误入歧途或被误导所致。在一些个性心理曾经是经过正常发育途径的成年人,但也因某些因素的干扰,认知未能得到充分的完善,或习惯行为的不良,而致使个性存在某些缺点和不足,也是心理症的易发、敏感因素。

因此,凡有心理问题者和心理症者,其个性心理上存在不足和缺陷是最重要的内在因素,而认知偏差和被误导,则是最最关键之所在。这也是心理症在治疗方法上采用“认知疗法”的主要依据和原理。

心理症患者,经过良好有效的心理治疗后,不仅能治好心理上的创伤,而且能进一步看到自己个性心理上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反思在认知上所走过的弯路和歧路,经过治疗而得到重新纠正。所以,成功的心理治疗,更大的收获是使心理素质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此例心理症患者,经过4个月的咨询,发来了21次E-MAIL,再加上医生的回复,往复文字近2万字,工夫也不可谓不深。欣喜的是,最终达到了一定的疗效,见到了康复的曙光。

从这一例诊治全过程以及结果来看,全部治疗的原理是以认知疗法为基础,重点纠正患者认知上的不足与错误,帮助树立正确的认知方向与思路。一旦认知错误纠正,重新确立了正确的认知方向,树立了正确的认知观点,所有的疑虑、疑难都会迎刃而解,人会忽然开朗,彷徨、焦虑也就一扫而光,信心和勇气也将逐步建立,个性上的缺陷和弱点得到了深刻反省和审视,为他今后克服个性弱点,重新树立良好的个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是一种双向行为,是咨询者与咨询医生间同步进行的双向交流。咨询的疗效固然有赖于咨询医生的学识和经验,但如果没有咨询者的主观努力和积极参与,医生不去主动发掘、调动咨询者的积极性,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咨询的完满疗效,必然也是咨询者主动积极参与,在接受了咨询医生的意见,改变了自己原有认知观,确立新的认知观的结果。

本例的咨询,疗效已经初显,但疗效的巩固还有待时日的考验,反复也是有可能和在所难免的。但咨询者已经走过了这一历程,也必然会有新的体会,相信他即使有所反复,也能快速走出困境。其次,患者必须尽快找到工作,这样他的心境才能得到安定,疗效才能得以巩固。对此,医生是无能为力的了!


六、一个大学生的心路历程

(医患通信录)

 

这是一例肠胃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全过程,治疗以通信方式进行。从医患的全部通信录中可以看到患者的心理演变过程,也可以了解医生心理治疗的方法与技巧。

通信信函除姓名、地址、单位等隐去,少数错别字等予以纠正外,基本是按照原文登录。信件以编组方式编排,每组包括来信、来信分析及复信三个部分;并按照信件的核心内容冠以标题。

1.大病小病分不清,焦虑心不宁

l      

医生:您好!

我曾读过您的《临床医学》,因为我高中三年的生病经历使我苦不堪言。还好,目前我已经考上××大学。我有一些疑问,希望在上大学之前得到解决。如果您能给我指点一二,我将十分感激。

说一下我的大概情况:父母在我三岁时离异,不过我的童年还算幸福,我和爷爷奶奶一起过。上初中时,我立志发愤读书,学习成绩很快直线上升,参加过多次各科的省市和全国竞赛。家中学习环境很差,叔叔婶婶和爷爷奶奶关系不好,爷爷以前是国民党员,坐过牢,家里的人都以谁狠谁说话算数。上中学后,我经常和爷爷、叔叔发生争执,因为他们没有文化,却在各方面对我的学习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虽然我住的是套房,可这里违章建筑猖狂,十分嘈杂(如小饭店、打麻将等),我做出的各种努力也不管用,尽管后来我考上省重点高中,可是我当时的心理已经十分脆弱,于是开始生病。

我自己感觉高一、高二主要是心理紧张,还不算什么病。高一是头疼,为此我做了各种头部检查,吃了很多种药,不见效,在绝望的心境中,症状一直延续了一年。高二时开始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吃了许多抗生素,开始时有效,可一、二个星期后,病还会复发;到后来,吃抗生素也不管用。暑假期间,我偶然遇到了鲁××教授(×脑科医院),他的心理疏导疗法,使我受益匪浅,我当时什么也不管了,充满信心,渐渐地感到身体机能恢复了。

高三以后,我感到不单是心理的问题了。由于暑假期间自我感觉良好,我洗了很多次冷水澡,喝了冷水,结果开学第一天发烧、腹疼、呕吐,按“急性胃炎”治疗慢慢好转。可是好了后一个星期后的某天早上,开始感到胃口持续性不适,同时体倦。当时嗳气很多,胃有些疼,整天如此。于是我到医院去看病,作了胃镜、B超、肝功能检查,结果为HP(+),其余正常。11月,我开始按HP的治疗方法治疗,吃了瑞贝克和德诺。随着时间的延长,我的感觉有了变化,舌苔开始发黄,发腻,嘴中有咸味和涩味,胃中有灼热感,体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一般来说。舌苔较黄时症状也较重。后来我又作了一次胃镜,HP()。到了下半学期,症状大同小异,主要是舌苔、胃中不适,体倦精神不好,吃过一些胃药,也不见好,我试过体育锻炼,可是每次运动量不大,大运动后我总是萎靡不振,心跳加速,感到很疲劳,嘴中有异常味觉,但闻不出。这一年下来,虽然体重只略有下降,但体力和精力比高一高二差多了。

首次来函

 

 

 

 

 

 

 

 

 

 

 

 

 

 

 

 

 

 

 

 

 

 

 

 

 

 

 

 

今年暑假,我又做了一次体检,结果为脾脏肿大,血中HP抗体143(正常值<20)。只好又吃药治疗。但现在仍感觉很糟。我常想会不会得了某种病毒,因为病毒是不易检查出来的,而仅仅一个胃炎不应会有舌苔黄、全身不适等较重症状。我很担心,怕得了什么重病。

我究竟是大病还是小病,为什么总不好?这里面有没有必要担心?

附:我还作过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结果正常(有不少次,只有一次指标有一些偏差);钡剂灌肠检查、甲状腺检查、血尿常规检查都正常;结核菌的检查很怪,开始时PPD (++++),胸片提示“隔角钝”,可暑假复查时PPD(++++),PCR阴性,胸片正常,但片子质量不好,可能肺纹理增强,透视“隔角尖”,PCR据说准确性高。

此致

敬礼                                                    国×

8.16.

 

 

 

 

 

 

 

 

 

 

 

 

 

 

 


【来信分析】

这是一例既有心理问题也有器质性病变问题的患者。器质性病变问题的特点是:病情不很严重,但种类较多,积累有日,为时较久,因而也造成治疗上有一定难度;但更主要问题是心理问题。由于心理上的问题,而使不甚严重的症状变得复杂了起来;躯体不适症状影响了心理情绪,情绪又导致症状的反复和迁移不愈,最后进入恶性循环,钻进牛角尖而难以自拔。治疗宜双管齐下。

l      

国×同学:你好!

由上医大出版社转来的信已收悉。

据你的来信所述,对你的病情分析如下:

⒈心理障碍的根子在童年,显露在初中,由于“立志发愤读书”这样一种与不幸命运拼搏的意念,抵消了部分心理上的压力,或者说暂时压制了心理上的苦痛。

⒉上高中后,(省重点高中)环境变了,学业任务重了,学习竞争导致心理负荷加大,由此引起生理功能的异常反应,头疼就是表现之一。这种头疼可以名之为生理性或功能性、神经性头痛,是由心理因素和植物神经(血管神经性)功能失调所引起,这可以用心理疏导法予以治疗和解除(或减轻)。

⒊由于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也会使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和减退,进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你经常的上呼吸道感染,就是这一结果的表现。吃药只能控制细菌感染,但改善不了你的体质和免疫力,而且吃药过多、过滥,一来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二来更加抑制了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从而又使一时性的感染变成慢性迁移病变,如此恶性循环,体质日衰,病患渐多,以致进入高三日益严重。

⒋高三后患过一次“急性胃炎”。人的一生中患有急性胃炎是常有的事,算不了什么。但你的急性胃炎变成了迁移不愈,那就不光是“洗很多次冷水澡”的问题,而是你的体质问题了。体质问题是和以前的问题相关联的。

以上是我对你的病情的大致分析。至于“究竟是大病还是小病”,这要辩证对待。说你是小病,从而不认真对待,那是不对的;说你是大病,会使你脆弱的神经更加焦虑不安,那将会对治疗和康复带来极大的不利!因此,您必须先过“大病小病”认识这一

复信一

 

 

 

 

 

 

 

 

 

 

 

 

 

 

 

 

 

 

 

 

关。

一般的心理医生,只解决心理问题,对于体质问题和生理功能问题容易疏忽或不甚精通,这是治不好你的病的;通常内科医生也只关心你的器质性病变,而不太了解心理问题对躯体和生理功能影响的重要性,所以解决你的健康问题也有困难。

要治愈和根治你的病痛,必须双管齐下,而且以解决心理问题(即情绪上的焦虑不安和疑惧)应当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只有情绪安定了,植物神经功能得以稳定,内分泌系统活力均衡,免疫力得到增强,各种治疗躯体疾病的措施才会发挥充分的效果。

躯体病痛的治疗药物是需要的,但不是绝对的,中医的培本扶正更为重要。你的体质必须锻炼和提高,但需量力而行,顺序渐进。目前阶段以温和的锻炼方法(如练功十八法、简化太极拳、慢跑等)为宜。

以上答复未知切题否,有问题可进一步探讨。

祝你新学年打开人生新的一页,取得新成绩

忻志鹏

  8/28

 

 

 

 

 

 

 

 

 

 

 

 


                                              

 

 

 

 

2.病症初显在中学,根子溯童年

l      

忻医生:您好!

我于月底收到您的回信,对于您在繁忙中给我提供的帮助,我非常感谢,因为在寄这封信时,我并没指望能收到回信。

上次写信时,心情很不宁静,也不知写清楚了没有。不过,您信中的分析我认为还是比较中肯的。我同意心理障碍的根子在童年,到了中学阶段得以显现。您对病情的分析,同我的心理医生相近。我的心理医生认为,“心理素质是人生第一大事,心理素质是人生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检查下来并无重大问题,所以只要重视保持自己稳定的心理状态,并改善心理素质,对于当前的病根本用不着管,它就会不知不觉的好了。”(我指的相近是心理和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是目前我的问题在于:我并不在乎身体的不适感,可是似乎这种不适感也没有明显的改善。这样,我的学习就不能尽心尽力,体育活动也不能参加,可以说什么事也不能做。保持心理状态稳定的基础不复存在了。

我想,还是得从心理和生理同时入手。心理方面,由于这几年的努力,我认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这方面的问题不大。生理方面,这是我无能为力的。我现在的体质比较差,不知上封信里写得清楚与否,我再具体写一下吧。我高三的检查不是一下子同时做的,是在一年中断断续续做的。主要可以分为:

消化系统:1996年10月胃镜检查HP(+);1997年2月胃镜复查示“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炎”,HP(—);几次血液HP抗体检查时或呈阴性,时或阳性;B超检查肝、胆、胰、脾(有一次肌酐高)均正常;1997年7月的肝、胆、胰、肾检查正常,脾脏肿大,但临床手摸并不很大,血吸虫检查阴性。血生化17项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经多次检查结论正常。钡剂灌肠正常。

血常规检查:无异常

内分泌检查:T3 T促甲状腺素正常(1997。4。)

 

来信二

 

 

 

 

 

 

 

 

 

 

 

 

 

 

 

 

 

 

 

 

 

 

 

五官检查:有慢性咽炎,轻度副鼻窦炎

神经方面:由于我的这些症状,有医生认为有神经衰弱可能。

呼吸系统:1997。4。PPD(++++) 胸片示“隔角钝”,1997。7。PPD(++++)透视示“隔角尖锐”;B超检查无积水。1997。8。痰(PCR)结核培养“阴性”,血液结核抗体“阳性”,医生结论为“假阳性”。

免疫方面:1996。8。免疫指标检查8项正常,1997。7。复查免疫指标正常。

我总结一下,检查结果有问题的为:① HP阳性;② 脾大;③ 胃炎(结核应已解除了?)。可以说并无太大问题,应该容易好的。

我刚开始时(1996。7。)只感到胃部持续不适,嗳气、体倦。11月以后,嗳气少了,胃时有灼热感;发了一次热,随后感到嘴中有麻油味,并察觉到舌苔黄腻。后来便是肌肉容易酸,体倦,常烧心、气喘、头昏。

我承认在这一段时间,心情比较焦虑,感到各方面的压力比较重。现在,我的胃部症状并无明显加重,只是时有灼热感,感到功能太弱,舌苔仍时有黄腻,同时伴有异常味觉,感到舌头发腻、发涩,时常热腥腥的,有时还咸,但几乎闻不出。与舌苔和口味一致的是体倦,肌肉易酸,容易全身疲劳,不能参加大运动,运动后无体能加强的感觉。

我认为只要舌苔正常了,我的功能也就正常了,可吃了中药和一些胃药并不管用(HP感染已经系统、正规治疗)。我的舌苔黄和不适有没有可能是一些没查出的病的反映(如某病毒传染病)?舌苔黄到底应怎样解释,为什么胃病较轻,却总是造成舌苔黄腻、体倦酸软、口有异味?我的病就这么不容易好吗?

附加几点说明:① 初中时我的体育很好,在班上是体委,曾参加校运会,得到过年级组1500米第一。② 我母亲的父母是姨舅近亲结婚,且她父亲得过X病(后来治好)和肺结核,死得早;她母亲生她时年纪较大。不过我母亲的兄弟姐妹们都没有受影响,只是母亲年轻时体质较弱,不能参加体育运动,她也没什么病。我会受母亲的影响吗?(我父亲体质很棒,我以前体质也不错)

您说先得过“大病”“小病”这一关,我还不理解,请解释一下。您看还要补充做什么检查? 我已经不想老往医院跑了,最近我什么药都不吃了。我应做的重点是什么?

很抱歉,我写了这么一大堆,我只是想比较详细地反映我的情况,我想您作为专家应该对此看得比较清楚。再次对您这种热心负责的医务和心理工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谢。

祝您健康,工作和生活愉快!

国×

 9月5日

 

 

 

 

 

 

 

 

 

 

 

 

 

 

 

 

 

 

 

 

 

 

 

 

 

 

 

 

 

 

 

 

 

 


【来信分析】

患者的思维功能完全正常,关键在于认知。虽然他是聪明的,有很好的分析能力,似乎对自己的疾病有“自知之明”,但他在情绪上陷入困境,在思维方法上步入歧途。因此患者患的是一种焦虑症(肠胃焦虑症)。焦虑不解除,很难康复和保持健康。焦虑是由于认知和思维方法的偏差所致,因此心理治疗必须侧重引导,从使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思维方法着手,有了正确的认知,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的躯体健康问题,焦虑自然就会迎刃而解,生理功能的恢复和症状的解除也就轻而易举的了。

l       复信二

国×同学:

9月5日信悉。

⑴ 你患的是心、身两方面的病,心(心理)方面的病可诊断为“焦虑症”,身方面的病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及慢性胃炎。总的来说,前者是本,后者是标。治疗原则应当标本兼治,以本为主。

⑵ 治本的任务甚重,主要是解决认知问题,这不是信中交谈所能短期完成的。建议再去找先生求助,可将我信供他参阅。

⑶ 治标也不容易,因为虽然是标,也已积淀有时,非数日之功就能解除。本来你的病用不着做那么多的检查,由于你突出的舌苔变化和消化系统异常不适的主诉,一般的西医无法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诊断,治又无效,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和相关检查。现在从已经检查的结果来看,可以得出你患的仅仅是极常见的、以功能紊乱为主的普通疾病这么一个结论,根本用不着去杞人忧天。医生所以给你那么多的检查,就是以上的原因所致。反过来又加重了你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使病情“每况愈下”。

⑷ 你生理上或体质上的病是小病,但因为参杂了心理因素,而且有较长病史的根子,从而给治疗上造成一些难度,所以也不能等闲视之。这就是你的这种小病又与他人的这种小病不同之处。我要你过大病、小病这一关,原因就在于此,希望能正确理解。

⑸ 你的心理治疗和躯体疾病的康复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医患双方都积极、主动地努力,大约需要3~6个月的时间,是能够收到良好效果的。

⑹ 躯体病的治疗处方:① 金施尔康,日服1粒,1个月为一疗程;② 庆大霉素4万单位(把瓶打开)口服,每日2次,连服15天:③ 中药:太子参10g, 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米仁10g,川朴8g,陈皮8g,木香8g,砂仁10g,灸甘草5g,川连3g,焦楂曲各10g,谷麦芽各12g,每日1帖(先服7帖,如有效继续服用);④ 坚持温和的体质锻炼;⑤ 培养乐观向上和奋发的意志和毅力。

⑺ 再参阅一遍《实用临床心理医学》第九章中的有关章节(看不懂的地方不要去深究,能看懂的地方吸取有益的知识)

忻志鹏

9/9

附:不要去钻检查具体内容的牛角尖!              

 

 

 

 

 

 

 

 

 

 

 

 

 

 

 

 

 

 

 

 

 

 

 

 

 

 

 

 

 

 


3.“遗传因子”暗作祟,疑虑与偏执

l       来信三

医生:

您好!收到您的信,我很高兴,我很赞成您给我提供的治疗方案,不过按照此方案还有一些疑难之处。

首先是躯体治疗的处方:您一共有5点,第二点讲用庆大霉素可能是抑制HP的,如果是,我已经在6月份用药治疗过了;德诺20天,羟氨苄青霉素10天。第三点是吃中药,我在学校里吃不成,不知不吃是否有重要影响?

您说是小病,但有特殊性,我就不懂药物的依赖性有多大?比如说可否不吃中药而

仍然能好?是否是像鲁医生说的那样,可以“完全不去管它”?(生理)

上封信中我写了很多疑问,也有一些附加处,您并未提及,也许您认为我的担心没有必要,不过请您看一遍我的“担心”,包括上代遗传因素等,作些小解释,或写上那些“担心”并不对我有真正影响。

不耽搁时间了,信就此搁笔。

祝工作、生活快乐                             国×   9。14。

附:

    关于如何医患双方积极配合请解释一下,是否定期去医院开药咨询,还是重视本(心理状态认知)并按普通小病治标就可以了?

 

 

 

 

 

 

 

 

 

 

 

 

 

 

 

 

 

 


l       来信四

忻医生:您好!

上次收到您的来信,不知收到我的回信没有,我得再次给您写一封信,因为我对于您给我的治疗处方有几点难处:

1.     我现在在××大学上课,由于条件限制,我无法吃中药,不知不吃是否会影响您预期的治疗效果,或者能否用成药代替?当然,我希望能达到您说的预期效果。

2.     您让我服用庆大霉素,我想应是予治疗幽门螺旋菌的,我已经经过系统治疗,您看可否不吃?

很抱歉没能完全按您的处方去做,不过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我已经按照您说的去做了(包括心理方面)。我很高兴地告诉您,我已经经过了3周的严格军训,我们学校的军训比起别的学校要正规得多,因此难度很大,虽然掉了几斤肉,但我挺了下来,有许多没病的同学还不如我呢。

我的感觉还行,虽然体倦、口味、黄苔及上腹灼热感还存在,但我觉得没有恶化,不过,我完全康复看来还要相当长的时间。

对我的一些顾虑,我还未完全放得下来。我在上一封很啰嗦的信中已经说过,我想再大致提一下,请您再注意一下,希望能明确表示有无必要,或应进一步采取些什么措施。

关于我的遗传:由于我母亲的父母是近亲结婚,她父亲死得早,得过×病和肺结核,父母亲从小体弱,年轻时体质差,我父亲体质较好,不过我小时还算体质较好,不知我是否可能受母亲的影响(我母亲小时住在农村,他的兄妹似乎没有遗传的缺陷,只是有一人得过肺结核,我以前皮试结核抗体阳性,但血液结核抗体。

关于我的舌苔:是否病好之时,舌苔就会趋于正常?因为我的舌苔与我的症状有密切联系,舌苔不好时症状明显,出现黄腻苔时感到嘴里有异味、发腻,常热惺惺的,容易全身疲劳,精神不好。不过,也许我没有分清主次,舌苔好坏只是一个表征。

关于检查:以后我只做医生建议的项目,国庆之后,医生建议再复查一下(C 14  同位素的呼吸法查HP),不过我倒想查最后一次胃镜,看看里面的情况,这半年里有什么变化,可是医生说没必要。您看我的要求是否毫无必要?

总之,我很希望我的体质能上去。对于您的帮助,我很感激,因为您我素不相识,您却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对我的病加以考虑,还要回信,我很过意不去,我很清楚上一次医院的费用。您是专家,对我提供的帮助更加宝贵,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好,也许正所谓“弄斧必到班门”吧。让我对您这样的医务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附:也许回信太多您会觉得麻烦,我想这次回信之后,没什么别的情况就不再麻烦您了。如果不麻烦,请再看一下我的第二封信,我希望我所说的能周全地被您考虑一下。

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工作满意

国庆节快乐!

国×

 10。1。

 

 

 

 

 

 

 

 

 

 

 

 

 

 

 

 

 

 

 

 

 

 

 

 

 

 

 

 

 

 

 

 

 

 

 

 

 

 


l      

忻医生:您好!

10月1日我又写了一封信,主要就您的处方提了一些问题,不过我感到有许多情况还未说清楚。先说一下我目前的状况。

我目前的病情仍不稳定(或许胃炎就是时好时坏)。在军训期间,我的乐观和奋发的精神状况相对要好一些,完成了比较艰苦的军训任务。军训期间,也许是活动量大, 我舌苔的黄腻程度不重,精神面貌有所好转,在自己的坚持下,不管自己的不适情况,还能完成较大强度的训练。我的症状(胃部灼热、反酸、胀、嘴中有咸、腻、涩异味、乏力)仍时常存在,并且3周下来体重轻了3斤。

我自我感觉在这么长的胃炎患病时期,造成了轻度的营养不良,1。76m的个子,体重117斤,除了一些肌肉外,皮下脂肪极薄。正是这,使我的危机感随着病程的拖延、治疗的无效,再加上物质摄入的障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能力,这使我常感到焦虑,因为我太期望自己好起来。

目前,我努力按照您提供的给我的方向去做,不过药还没有吃,只吃了金施尔康,鲁医生那里还没去,没有时间,我也不太想去。不过,我还是给他写了封信,说有时间去他那儿,给他看一下您的信。

另外,过两天我打算去查一个项目:C14同位素呼吸检查(HP)和全项B超。我还想再复查一次胃镜。离上次胃镜检查已有大半年过去了,我很想确切地知道现在胃里的情况;没有理由仅仅是一点轻度的“浅表性胃炎”会造成这么长时间的不适,或许钡餐试验也可以,我还未拿定主意。

对于您说的治疗方案,我也拿不定主意,或者说有些无所适从(具体的方向)。因为一来我不是医生,不懂专业知识,只能凭自己的直观感受和经验。二是病程较长,做过的努力也很多,也许有的努力没有坚持到底就中途而废了,但我并不清楚,我感到比较模糊。

真的是3~6个月就能好吗?如果总不好怎么办?不管它,那各方面都要受病的影响;管它,再去从头做检查吗?您说不能忽略症状,否则也好不了,那么具体就是您上封信上讲的处方吗?

大学的学习不很紧张,因为约束少,但也不轻松。如果我的体质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上我会感到比较困难,这么长的病程让人受不了。这不像感冒,撑几天就没事了。

我在写信时,尽可能全面提供我的相关信息;您能否给我较全面、科学的分析,然后讨论治疗方案和预后;看效果,并用以调整方案。我想以上几点是必须做到的,您说对吗?我将努力认真地去做。

再提供一些信息,不管有用无用:

1.    有时参加活动时体力还行,但不适时就很萎靡,也就是体力精力方面很不舒服。这在以前我很怀疑自己得了某种消耗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

来信五

 

 

 

 

 

 

 

 

 

 

 

 

 

 

 

 

 

 

 

 

 

 

 

 

 

 

 

 

 

 

 

 

 

 

等。

2.舌苔不稳定,我在写信时就是黄腻苔,覆盖在舌中部,似极细小颗粒的堆积,同时有异常味觉。

3.大便基本上一天2次,有时没有,也不是很没有规律,只是感到大便未得到很好的消化,没有固定的每天大便时间,有时有些溏薄。

4.高二时曾有午饭前2小时经常胃痛的经历,不过现在胃痛并不多见。

5,目前胃部经常灼热,而且嘴里味道越重越感到神疲乏力。嗳气时常带出胃液和有食物味的气体。

6.我母亲父母是姑表近亲结婚,且她父亲得过×病(据说治好)和肺结核;母亲体质弱,特别是年轻时,不过我小时候体质并不很差,我父亲体质较好,不知我是否受到母亲不良遗传影响?

我想要治好的话,首先胃部应舒适,其次舌苔应正常,再次体力与精力应当恢复。冒昧的问一句话,您认为我如果照您说的去做,能治好的可能性有多大?期望再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

我回忆了一下,我的症状和自己焦虑的原因可以用这个图表示。(图略)关键问题是会好吗?可能性多大,怎么好,多长时间?对此我并没有多大信心。

其实今天在写信时我就很不舒服,几个症状都比较明显,可能有焦急的情绪,见谅。

祝您愉快!

国×

 10。7.

另附照片一帧

 

 

 

 

 

 

 

 

 

 

 

 

 

 

 

 

 

 

 

 

 

 

 

 


【来信分析】

患者连续写来3封信,显见他的情绪甚为焦急,希望治愈的心情极为迫切。这3封信围绕2个问题:① 胃病性质的轻与重,对病有恐惧;② 对他上一代的体质有疑虑,怕自身的“病”有遗传。3封来信就此反复描述,期望得到否定的解释,以满足心理上的企盼要求,借以恢复心理平衡。因此,他的思维方法也陷入了这一怪圈,为了达到这一点,不惜耗费大量精力去跑医院、做检查。这就是患者心理障碍的焦点所在。实际上客观情况并非如此,毫无足够的依据;问题是认知偏差所致。认知之所以步入这一误区,完全与患者幼年的经历和心理挫折、遭遇有关。

对这样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必须谆谆诱导,逐渐深化,而不能操之过急。

 

l       复信三(尚未收到107日来信)

国×同学:

10月1日来信收悉,答复如下:

1.  中药有很好疗效,服用不便,那只好作罢。成药效果不理想。

2.  “庆大”是针对螺杆菌的,药价较其它同类药便宜得多,药效差别不大。慢性胃炎是慢性病,用药可以阶段性服。已服过,可暂停。

 

3.  你的病与遗传无关,不要顾虑太多!否则影响心态,对康复不利。

4.  舌苔主要反映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但也与心理情绪有关(见附件)。因此,“病好之时舌苔就会正常”,而且“它只是一个表征”,不必过多顾虑。

5.  你已经做过很多检查,目前情况没有必要再做什么检查或复查。

6.  前二封信我没有正面回答你的问题,那是心理医生的策略。我主要是对你引导(实质上是“认知疗法”),通过引导,使你进行思考,然后解除焦虑;这时病就治好一半了。否则一个个解疑,会使你陷入牛角尖,对治病不利。

7.  从来信中发现,你的意志控制力还是不错的,从“3周严格的军训…有许多没病的同学还不如(你)”的说法中证明了这一点。意志是人极其宝贵的品质,所以我相信你的病,只要朝着正确的引导方向,依靠自我意志,一定能够治愈。

照片已收到,我看到了一位聪明可爱的青年。顺带向你提一个建议:要加强一下你的语言文字功夫。

我的信写得很简单(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但思考的时间和内容的含义是有一定深度的,希望你从字间行里去加以理解,也可以多看几遍。以后有什么收获、心得体会、康复过程,希望能常来信告诉我。

祝早日康复 学业进步!

忻志鹏

10/5

附件(附后)

 

 

 

 

 

 

 

 

 

 

 

 

 

 

 

 

 

 

 

 

 

 

 

 

 

 


———————————————————————————————————————心理与生理的桥梁

情绪是大脑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情绪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能促进食欲、改善睡眠,能使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呼吸循环有力,血压平稳。恶劣的情绪会使人食不甘味、睡不安宁,或垂头丧气,或暴跳如雷,从而头昏胸闷,呼吸不畅,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因此,情绪是心理与生理间的桥梁。

正常有序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宁静、稳重、和谐的心境,这种心境能保持强有力的生理功能;此时人体处于最稳定的状态:内分泌活动良好,免疫力强大,植物神经平衡,机体代谢旺盛。

心理与生理通过下丘脑相联系。下丘脑有免疫、内分泌和植物神经三条主线;所有的情绪活动都会引起下丘脑三条主线的生理反应。暴怒会使交感神经高度紧张兴奋,结果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色苍白,血压上升。悲伤焦虑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吸收不良,躯体消瘦。长期严重的抑郁还会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癌细胞滋生。

威胁现代人健康和寿命的因素,已从细菌、病毒、理化、生物等外在因子转向紧张、焦虑、急躁等内在的情志失常和心理冲突,以及引起这些情绪变化的心理、社会因素。情绪的激烈变化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活动失调及免疫力的下降,从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律失常、冠心病、中风及癌肿等常见疾病。

修身养性,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将越来越成为养生的重要手段。除了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与挫折之外,还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脱挫折,战胜挫折,快速恢复一时失常的心理平衡。如能常战常胜,定能健康长寿。

                      (原稿刊于《文汇报》“养生”版,1992,2:7。)

———————————————————————————————————————

4.检查结果无大碍,治病须治心

l      

忻医生:

10月5日的来信收悉。目前我的情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把情况大致向您说一下:

上大学确实对我有很大帮助,大学是培养个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好场所,在2周的学习后,我有了这种感受。到了大学,我以往的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就不伴随我了,这种环境对于我而言实是一种良好的土壤。

目前我的身体状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收到您的来信时,我已经做好了检查(对此,我很抱歉)。不过,检查的结果是可喜的!C14 呼吸检查(HP)为阴性,B超检查显示脾脏为正常上界,还有一个X线钡餐检查,显示上消化道完全无异常。这说明我在健康起来。至于自我感觉,还时常存在,但是我尽量不去理会它。这段时间,我尽量做一些对心身有益的事,对我也比较有帮助。

我现在在服用胃苏冲剂和杨森公司的普瑞博思,打算服用一段时间。

您的书中,我看了一下第九章概述和溃疡病,从更深入角度体会到了心志和消化功能量化(或者说理性化)的相互影响,这是别的心理书籍上还不能深入反映到的,这也许正是您这位医务工作者的特点——临床和心理两手都硬。

我想,在以后的过程中,会要一段时间,可能还会反复。但我现在不能想那么多,我认为重要的是我得正常的生活,学习(包括学业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特别是与异性的正常交往,这是我的不足),渐渐脱离病人的角色。

我现在和母亲的想法上有分歧,或者可以说是矛盾。一个人的人生观稳定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我认为以往的经历在我所处的环境中是正常的,我为我的病做了很多检查,但是既然做了我就不能后悔。一个人认定了一件事,就不能犹豫不决,而应果断地去承受,即使有什么不好的结果,也得自己承受,这是人成长的一个过程。人的一生总是不平坦的,有高潮也有低潮,否则是一潭死水。而母亲认为我以前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青春年华给我白白耗掉了,她采取一种过激的语言和态度,这样反而增加了我的焦虑。在以往的信中,您也了解到我的家庭,我的母亲,母亲的一种不平的生活经历,使她具有这种特点,此外她的言行过于主观、自傲。

我坚持我的想法,我的人生道路很长,我可以把握自己。实际上我坚持这种想法是为了保证认知上的稳固,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渐渐优化;否则,我的过去和现在不能接在一起(按母亲的话,我只能坚持自我或用她的价值观,但这是她的经验,并不真正适合我)。但不管如何,这不是我所应关心的重点。

附:10月6日我曾写过一封信给您,不知收到否?如果没有,那么看来以后我只能寄挂号了,因为两封平信您都未收到。另外我想问一件事,关于我的舌苔、口味和上腹灼热,是不是浅表性胃炎的共性症状,我想问一下浅表性胃炎会向萎缩性胃炎转变吗?

关于上次您未收到的信(10。6。),是我在身体不适和比较焦虑的情况下写的,有些信心不足,主要还是反映了我当时的情绪。我的顾虑,主要是遗传(母方)和身体情况不稳定性感觉,我写信的目的是要增强信心,摆脱焦虑,放下包袱。如果您收到信,希望能理解。此外,我顺带把第二封信的复件寄上,希望您能看看我的顾虑,顺变便作一比较,看我是否进步了。

祝身体健康 工作生活好!

                                            国×   10月19日

来信六

 

 

 

 

 

 

 

 

 

 

 

 

 

 

 

 

 

 

 

 

 

 

 

 

 

 

 

 

 

 

 

 

 

 

 

 

 

 

 

【来信分析】

经过3次书信往来的心理疏导,历时2个月,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所改善,并自认为“目前我的情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这只能说患者对治疗有了好感,而不是真正的疗效;这次患者的好心境主要还是“检查的结果是可喜的”影响所致。因此,趁此机会需要做进一步的“认知”治疗,尤其是要引导他认识自己个性上的弱点与心理症的关系:消化生理上的症状是小病,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疑虑,关键是个性。来信中流露出来的仍是被“遗传”和“浅表性胃炎会向萎缩性胃炎转变吗”2个问题所困扰,解决这2个问题和确立对这2个问题的正确认知是治疗的关键。

l       复信四

国×同学:

读来信,很高兴有进步,并正在按照治疗计划顺序推进。

我的第一步计划需3~6个月,现在只有1个多月,治疗还远未完成,因此必须有思想准备。“认知疗法”是一细致的过程,复信本身就是认知疗法的一部分,虽然比较粗疏,但你有悟心,通过慢慢思考,可以领悟。

目前你对消化疾患的焦虑情绪并未全部消退,症状的反复是必然会出现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否则已有的一点点进步抵挡不了新的反复!因此,正确的认知还得继续深化下去。

一般医生治病,光治其“病”;我的心理医学,治的是“病人”,不仅是治“病”,更重要是治“心”。焦虑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心理症的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而内因是主因。你的内因是童年的生活环境,致使心理成长过程走了弯路,导致了个性的缺陷。治心理疾病必须纠正心理障碍;克服、治愈心理症必须培养意志和毅力!因此,

通过良好的心理治疗当心理症治愈时人的心理品质也上了一个台阶。(包括正确地与您母亲以及其他人相处的关系)

以上几条清仔细琢磨,并结合前几封信一起思考,下次来信谈谈您对这些问题和自己获得进步的体会,以便我拟订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祝学业进步 生活愉快!                                                                         

                                            忻志鹏10/21。

你问的几个具体问题,信中都已涉及,不再详写了。

                                        又及

 

 

 

 

 

 

 

 

 

 

 

 

 

 

 

 

 


                     

 

 

 

5.思绪纷乱理还乱,心志比天高

l       来信七

忻医生:您好!

离上次给您写信,已有20天了。在这段日子里,我是该学习时学习,尽量做我该做的事情,不过身体仍常感不适,经过体育锻炼(可能运动量大了一些),体重重了一些,不过皮脂很少。人显得比较清瘦,气色不佳。

 

开学已有2个多月了,虽然不轻松,我还是挺了下来。回顾一下,我自己认为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是虽然比较累,但还能挺着,看来目前也没有什么非常严重的、能阻碍我学习的疾病与困难;不好的是似乎历程太慢,我现在并不是处于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比如我身上没什么皮脂,疾病是耗人精力的,我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我想起我上高中时的情景,自从我生病以后,我的理想似乎都被破碎了,我努力的看书,努力的看病,不停地向医院跑,可是没有用。我想一个人的意志力保持长时间的坚强是很不容易的,我那时(包括现在的一些时候)经常很消沉,很焦急,在我的心中,生活是伤感的,我夜里时常气得器(?)泣,因为我清楚我的潜力发挥不了,而我又无能为力。我与大家认识上的矛盾在于,别人认为保持好的心态和疾病是相对独立的,而我坚持并感到我的心态不可能不受到身体状态的影响。因此,我想是不能同意有些人说我是“疑病”的,那些检查只是我的自我保护的一种应激方式,您应该能理解我的。

另外我想提及一点,在我父母刚离婚时,我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但后来一直到初中,我都是比较好的,一直到学习环境开始极度恶化为止,现在也只是生病之后才感到家庭的不幸,不过这样也同样造成了心理障碍。

也许是成长的原因,使我在遇到矛盾时不容易听得进别人的话,我怀疑过医生,“喜欢”设疑,设疑是很容易的,可是解疑却非常难,而且长时期如此,会使我产生不安全感。我想,这应该归咎于我并未从家庭中得到除了生活的物质保障之外的其它东西,我完全是自己奋斗出来的,这也是我中学时理科成绩好的“副作用”。

我想我应该培养我的圈子以外的别的兴趣,把目光放远一些,把目标放低一些也许以后会慢慢好的。

另外说一下目前的身体状况:舌苔不正常的时候仍占多数,舌色较红,表面有细小、颜色为白、灰、黄的颗粒,同时有腻涩等异味;中腹部不适,有灼热感,时有糟(嘈)杂,有时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一样,有些恶心,没有很舒适的时候。另外,身体不适严重时,脸色黄,气色不好,体倦乏力。不过比以前的我是好一些了。

我现在除了“金施尔康”之外,已暂时不吃别的药了,不知可好?虽然疾病还没有好。如果不吃药,生理治疗就没有了,还能达到预期效果吗?

您上封信中说的我的顾虑是没有必要的,是不是就意味着我母亲的父母近亲结婚,外公的×病、肺结核,以及我以前担心的疾病,都对我将来达到完全健康的目标没有任何影响呢?我的家庭受了上代很大的影响,我真不希望生理上也受他们的影响。

7号,我度过了19岁生日,我又长大了一岁,这是金子一般的年华。想到这,我又有些伤感,不过我想,我的命运给我的道路是一条做精神上强者的道路,我必须走下去。很多时候,我为许多有同样困难的人走过的道路而深深的佩服,他们的力量曾极大感染了我,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精神上的壮美,我离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想,以后向这个方向努力:努力把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分开,不让自己牵挂太多,做一件事就做一件事,这样对我比较好。我以前曾有这样的计划,不过没有做下来。因为牵挂的(社会心理因素)太多,就好比下面的控制模式图(略)。

我想这是个比较粗糙的控制模式,我的病影响了心态,而心态反过来又影响别的(包括病),病是诱因和主要矛盾,从作用来讲,心态又是更重要的矛盾。我关心太多是病,没有关心自己的心态,我想得同时用力。希望能予以指导,我认为疾病的关注也很重要。

暂时就写到这吧,以后有事再继续给您写信。

祝生活、工作顺利愉快!

国×   11。11。

附:如果以后情况不好,我是否还要复查?这确实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来信分析】

来信摘要:

①“经过体育锻炼,体重重了一些,不过皮脂很少…”,感到疾病的恢复“似乎历程太慢”;② “理想似乎被破碎了……自从我生病以后,我的理想似乎都被破碎了,我努力的看书,努力的看病,不停地往医院跑,可是没有用”,描述了心态与疾病的关系,以及与别人看法上的矛盾;③ 家庭环境的影响、医生的“设疑”与“解疑”等问题;④ 关于“把目光放远一些,把目标放低一些”问题;⑤ 目前“舌苔不正常的时候仍占多数,中腹部不适,有灼热感,时有嘈杂”,“现在除了金施尔康之外,已暂时不吃别的药了,不知可好”;⑥ 遗传问题;⑦“7号,我度过了19岁生日”;⑧ 控制模式图问题;⑨“如果以后情况不好,是否还要复查?这确实是我的一个问题”!

此信写得较长,谈到多方面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看到和深入到认知问题的焦点与症结,这使医生和他本人对解决“认知偏差”提供了线索。

信写得比较散乱,反映焦虑情绪仍未消除,时常会出现反复。对2个基本问题,初看似乎都能认识,其实是“掩耳盗铃”式的认识,并没有真正解决心中的疑虑,更多的是担心和心态上的矛盾冲突,还没有完全看到自己个性缺陷和认知问题的所在。

(注:当今天重新阅读此信时,发现患者已对医生产生了信任感,而且对医生抱着无所不谈的心扉吐露,因而写得杂、写得乱。但在当时,包括复信时却彻底忽略了)

 

l       复信五

国×同学:

从11月11日的来信中加以分析,有以下几个问题我想和你交流一下:

1.思维逻辑问题:① 思绪太乱、太杂,“对话”还可以,写成文字就不可以这样来表述。② 思维乱,对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不利,对克服心理问题也不利。

2.心理问题的焦点:① 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有些认识看来似乎很正确,例如“把目光放远一些,把目标放低一些”,但实际行动中却顾虑重重,这就是认知上的矛盾心理。② 所以有矛盾心理,其根源还是在于焦虑情绪没有解脱。例如“皮脂很少”,“暂时不吃别的药了,不知可好”,尤其是“如果以后情况不好,是否还要复查?”等问题的提出,显然你的疾病焦虑及我上次复信时已经答复过的遗传问题等,还在纠缠中。

3.“把目光放远一些,把目标放低一些”,以及所画的控制模式图,这些思路都很好,但首先必须正确对待认知(详见附件),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真正去实行这些想法。

4.慢性胃炎是极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像您现在的心理和体质,经常会有一些反复是必然的,上次信中已就此专门讨论过了。问题不在于它的反复,而在于反复时的恐惧心理。如果没有那种心理,反复时稍微吃些药,再注意一下饮食,是能很快治愈的。但如果有恐惧心理,弄得不好,就会走老路。切忌!切忌!要想彻底治愈,只能待到你的焦虑情绪全部消除之时。治病是不能心急的。切记!切记!

症状缓解期,只服金施尔康完全可以。

你刚过了19岁,祝你生日快乐,早日康复!

忻志鹏

  11/16。

 

 

 

 

 

 

 

 

 

 

 

 

 

 

 

 

 

 

 

 

 

 


附件

———————————————————————————————————————             

认识自我

一个人对于自己总是以为用不着去了解的,“我难道还不知道我自己吗?”其实,这只是表面上的认识,要真正认识自己,必须首先认识“我是怎样成为现在的我的”。

要知道我是怎样成为现在的我,那得花很大的力气;要学习,要懂得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才能做到这一点。

婴儿刚离开娘胎,其大脑尤如一张白纸,什么东西也没有; 但当他一接触空气,一听到声音,立即开始啼哭;这时,母亲抚摸温暖着婴儿的肌肤,空气刺激着他的呼吸,声音震动着他的耳鼓,眼一睁,光线又立即进入眼球;这一切视、听、触摸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刺激感官,储存在大脑皮层中。这就是感觉。随着婴儿的成长和时间的推移,信息量不断增加,大脑就会将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和标记,感觉变成了知觉。

婴儿越长越大,信息越来越多,进入儿童时期,对信息有了辨别能力,有喜爱的、讨厌的、快乐的、恐惧的,等等类型。因此,儿童就有了各种明显的情感外露,具有思维和认知能力,出现有目的的行为。人生从婴儿、儿童、青少年到成年,经历了不同的年代和环境变迁,历十年、二十年、数十年,接受了数不尽的信息,感受到亲人、家属、师长、同学、朋友以及社会各界的所有人群的种种影响和渲染(接受过胜利、成功的喜悦,遭遇过挫折、失败的痛苦,再通过自身的素质进行选择和思考),从而形成独自的观念和处世行为方式及自身独特的思维方法。这就是人的个性或性格的由来。

有的人性格豁达开朗,有的人容易紧张焦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内含,有些人意志坚强,有些人性格懦弱,有些人喜欢自己的性格,有些人恼恨自己的个性。但是除了心理学家外,很少有人去想过自己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现在,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既然是后天获得,那就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去加以改变。不过,年龄越大,想改变的难度也就相应增大,所需的功夫也就越深。但只要有毅力、有决心、有意志,持之以恒,个性还是可以转变的。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首先得认识自我,找出自己个性特点及其由来。

忻医生

11/16

———————————————————————————————————————

6.争胜好强双刃剑,过犹不及钻牛角

l      

忻医生:您好!

11月16日的来信已收到有一些时日了。

您信中的分析,我认为是切中了我心理认知上的不足。很多时候,我身体不舒服、不好,我会很焦急;即便暂时不焦急,但所面对的是持续性的身体不适和与之所必然伴随的一系列困难与阻碍,加之时常精力较差,很容易使我思绪紊乱。一方面希望自己和正常人一样,可以有精力投入到实现自己的理想之中,一方面又无能为力。那么对于一个非常希望好的人来说,只好采取一些投机的自我保护措施,如经常上医院,经常对一些事要求很高,以创造对自己的“有利条件”,情绪不好也是出于自我保护的一种应激方式。我不知道做事得看实际效果,是否真的有用。我的父亲也只能干着急。我想在看了您的

来信八

 

 

 

 

 

 

 

 

 

信后,我会尽量在今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时都保持冷静的心态。我现在知道,冷静比任何情绪都有用,使我的情绪都用在正确的方面,不在有的方面太脆弱;不管病好不好,它是一种投资,我想它会起到应有的作用的。关于认知方面的一些事我还不能想通,我做不到像一个心理学家那样来认识自己,这也许是我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我以往的保护模式或思绪方法很容易使我找到我自己的矛盾,我会给自己加戴可怕的帽子,我感觉我经历了这些事 使我和一般人不一样,有心理上不平等的感觉,您说我怎样摆脱这种想法呢?

在这一段日子中,我确实按照您所说的要摆脱焦虑情绪,要摆脱心理上的恐惧心理做了,确实使我的情况有所好转,但还不很理想。我估计我现在的体重是重了一点的,这归功于我的锻炼,不过我的锻炼还是比较注意力量型,这有时使我吃不消。我找不到比较适合的、长期温和的锻炼方式,您说的太极拳又没地方学,好在每天早上还跑一小段步。

下面再具体谈一谈这一段时间里我的情况。

我的身体和我采取的心理认知方案还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过认知方案起了作用,有的时候我感觉挺好,胃也不是很不舒服,身上也挺有劲的,精神也可以,不过这种情况持续不长。一般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胃中有些胀,嘴里有些味,然后胃中有灼热感,使我明显感到有个“胃”的存在,不像以往我根本感觉不到我有个胃;胃里面的表面好像比较敏感,就像摩擦皮肤时间长了,使皮肤很不适的感觉;里面有些叽哩咕噜的。另外,在我喝一点冷水时,胃中灼热的部位也明显感到很冷。再接着,舌苔和口味也重起来,过了一天,身体也没劲了,精力也不充沛了,脸色也由红润一点变得黄白了。一般说来,有些变化,但在平常生活、学习中大致都是以上的情况,而且目前以不适为主(不过比起高三已经好多了,但是这样很不稳定,我有时担心会回到高三的那种情况),上次给您写信时就不很舒服,所以提了很多问题,比较乱,我现在想起来也认为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相信您能理解的。

我相信由于以往长时间的影响,我的康复还要一定时间,我会紧密和您配合,一步步走下去,跌到了再爬起来,我希望能在大一能解决这件事,这不是个奢望吧。

顺便问一下,这事光靠我一人够了吗?

祝工作顺利身体好!                       国× 12。1。

 

附:写信时有时不知如何去写,我就尽量多反映一些情况,有时很繁乱,望见谅。另外前一段时间可能饮食不当造成呕吐,两三天也就好了。

 

 

 

 

 

 

 

 

 

 

 

 

 

 

 

 

 

 

 

 

 

 

 

 

 

 

 

 

 

 

 

 

 


前几天,孩子的父亲也来了封信,特地介绍了他的个性特点:

尊敬的忻医生:您好!

您每次给国×的信,孩子都给我看了,我非常感动。您和国×素不相识,却能如此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在此,做为孩子的家长,我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写信给您,主要是谈谈我做为父亲的一点看法和困惑。为了这孩子,整个高中阶段带他去了当地的所有大医院。从高一时起是头痛,一直到高三毕业查来查去,总没查出什么病。可是孩子的状况却一直不能恢复到最佳状态。他自己非常着急,作为家长更着急。为什么会这样?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初中阶段各学科竞赛,省、市乃至全国都得过奖。到高中学习也是以全校前几名的成绩考进去的(××中学是××省重点中学),现就读于××大学。以他本人的高中学习成绩,考全国重点的名牌大学是没问题的。可是在高中,尤其高三下半学期,他的病似乎更“重”,他自己认为他不应该是这种结果,他会更好。这是不是他的个性太强,什么事都想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太看重自我了?

有些事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结果,他会有种失落感。长期这样,给他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疑虑就莫名其妙困扰着他,再加上身体上有些不适之症,整天怀疑有病,他的感觉就越来越差。他的要求是,在学习上要是尖子,身体上是最棒的,体育运动上也要求更高。在一个时期内有时是很难达到的,俗话欲速则不达。长期以往,反反复复,心理上的巨大负担在压迫着他,解脱不出来。我也和他谈了不少,这方面,可他认为我谈的不对。有时和我也有抵触情绪,而心理医生这样讲他就能接受,这可能和我的文化层次、表达能力、讲话方式有关。我真的弄不懂他说自己有病,我们就去看医生,各种检查做了不少,就是没查出病来,而他的自我感觉总是不行,就是疑虑自己有病,或有什么病没有查出来,尤其是高考前特别厉害。市脑科医院一位有名的鲁医生也看过很多次,认为他存在心理问题,什么事老是放在心里放不下,怀疑自己有病。孩子也承认,可是这种阴影就一直左右他,放不下摆不脱,真有点弄不明白。当然目前他的胃病是有,医院也配了药在吃,他认为别人有什么病,一段时期总会好的,而他却总是不好。唉!这孩子我真为他担心,长期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前途,真不知怎么办?我现在是把我自己的想法说与您听。

至于他自己的许多情况可能已和您说过,我在此只想说几点我个人的看法:①心理问题?疑虑;②家庭原因?我和他妈妈离异这也许放在第一;③个性太强?太看重自我,什么都要争第一;④从小没有吃过苦?骄气太足。他母亲原来在外地工作,调回至离异时,孩子才6(?)岁。他从一出生就一直生活在爷爷奶奶处,家中就这个孙子,二老特喜欢。这些我都不时地询问自己,我想大概也有点道理,仅供您参考。实际上,您起到了家长所不能起的作用,他特别尊敬您。在医学知识和心理知识上,您很有水平,他把您当做一位尊敬的老师与长者。

可是我总认为长期以往这样下去,对他今后发展不利。我对孩子该讲的话都说了,该做的事也都做了,我真不知如何帮助他。今天下午他的胃病又犯了,胃痛、恶心、呕吐、反酸,总之胃不适。我认为他可能这几天天气不正常受了冷所致。

占去了您不少的宝贵时间,请见谅。因文化有限,表达不出我的原想法,在此只是通过此信向您表示谢意!

如有机会,欢迎来我家做客,十分欢迎!

此致

敬礼

国×父亲  国××

先生:您不要给我回信。我的信只是给您一点参考,看看怎样才能使他从目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他还有一点,特别注意自己的舌苔,一天要看多次。我就和他说:“不要去管它,你没有病,多想想别的,思想要放开,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不要怀疑自己,不然的话你钻在这圈子中始终摆脱不出来,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有时间的话您和他多谈谈,使他步出误区。

再一次谢谢您,实在不好意思。                 国××   11·14

 

 

 

 

 

 

 

 

 

 

 

 

 

 

 

 

 

 

 

 

 

 

 

 

 

 

 

 

 

 

 

 

 

 

 

 

 

 

 

 

 

 

 

 

 

 

 

 

 


【来信分析】

这次来信,反映出两点变化:其一,虽然对躯体疾病的恐惧心理有所缓解,但时有胃部不适症状确实客观存在,仍不断影响着他的情绪;其二,开始认识到心理上的问题,并思考去改变自己的个性。虽然变化还很不理想,但能开始反思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他父亲的来信,反映患者的个性好强、好胜、聪明:“他的要求是在学习上是尖子,身体上是最棒的,体育运动上也要求更高”;“有些事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结果,而有种失落感。长期这样,给他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疑虑就莫名其妙困扰着他,再加上身体上有些不适之症,整天怀疑有病”。这些个性上的特征处理不当就成为个性缺陷,是心理症的重要内因。

l       复信六

国×:

来信悉,复如下:

总的看来有进步,表现在对自我进行了思考,对病的恢复有了思想准备,也就是说有了信心。虽然还远不够,但是个良好的开端。

现在第二步任务是要求培养耐心。你不但要治好胃的病,更重要的是纠正心理上的偏差,这一偏差主要是个性缺陷。你的个性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自傲;②好高骛远;③患得患失;④孤僻?(这一点是猜想,不能肯定)前两个问题,来自你过了头的优点;后两个毫无优点可言。要想改变个性,克服缺点,那得化很大的力气和时间,因此不但要有决心,更重要的是耐心!

一个人确实要有点引以为自傲的东西,但另一方面,必须有谦虚来相匹配。知识和本事是无止境的,强中更有强中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就是这个道理。越是有知识的人就越是谦虚,所以才有“大智若愚”的格言。你父亲比你多吃了几十年饭,接触过更多的人,做过更多的事,虽然在你眼里有某些不足,但难道没有一点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吗。肯定不是!问题在你的心态和认识。对其他的人,同理。这时,就会改变“这事光靠我一人够了吗?”的处境。

一个人确实要有志气,不要做没有志气的懦夫。但志气必须建筑在扎实的基础上;“好高骛远”是华而不实的装饰品,志向就会变成为缺点。好高骛远的人必然会患得患失,有了一点成绩则气高趾昂,稍微挫折就垂头丧气,这是不可取的。胜不骄,败不馁,是成功者的品质、密诀。

改变个性,纠正缺点,还必须通过学习。学习是长期的任务,要坚持,要有耐心。认识自我,我只能给你起个头,指个方向。我想你是聪明的,一定会找到自己的路。

体格锻炼的方式方法不强求一致,力量型必须量力而行,过则有害!

此外,我建议你学点书法,加强些语文、文学修养,多参加些文娱活动和社交,以使自己头脑充实起来、情绪乐观起来、心胸开扩起来。这大有裨益。

祝你“更上一层楼”!

忻志鹏

12。1。

 

 

 

 

 

 

 

 

 

 

 

 

 

 

 

 

 

 

 

 

 

 

 

 

 

 

 

 

 


7.谆谆疏导医心病,纠偏初显效

l       来信九

 

忻医生:

自从上次收到您的来信,已经有近3个星期了。我认为自己虽然做得还不够好,但已经有进步了,不过字还是写得不好,真不好意思。

我曾将您写给我的信连起来读过一遍,发现一个原则总是贯穿于来信的始终。大概是这个意思:不怕症状反复,不疑惧,带着它,另一方面积极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情绪调节,对事情客观的分析等,当然也包括身体的适当锻炼。我按着这个方向做了,也有了一定效果。这段时间身体状况较前段时间稳定,舌苔正常的时间增多(这并非我有意的观察,而是因为嘴中的咸涩味可以反映出来舌苔的状况),体力和精力虽还不能较长时间(大于半个月)的充沛和稳定,相对于以前也有改观。

由于状况改善了,人也精神了一些,一些女同学也改变了对我的冷漠态度,我现在有可能可以结交一位开朗的异性朋友,这不是指女朋友,而是可以交流感情、互相帮助的朋友,我在开学时给她的印象是一个大眼睛的凶男孩,现在不是了。另外我觉得交朋友应该敞开心扉,我不知道我过去的不顺经历和和心理素质低是否应当保留,因为在这方面彼此没有共同的基础,但如果有所保留我又觉得不诚实。在这方面我有些矛盾,也想听听您的意见。

您可以放心,我现在不会去交女朋友,我认为谈恋爱我还不够成熟,这最少要到大学二、三年级以后才可以考虑。我的宿舍里的同学都比较好相处,大家能够为别人着想,我所做的就是以真诚待真诚。我感到最值得做的就是积极的投入生活,热爱生活,这和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是相互交融的。

其实我的认识还很不足,不过经过我实践得来的最真。我以前最不足的就是实践不足,自己的顾虑太多,以至终日情绪焦虑。我得承认,现在我有时仍会顾虑,我仍要下很大的功夫。

从您信中所说的似乎有“不再谈身体”的意思,这可能并不切意。不过我想我在以后谈身体状况时应尽量减少顾虑,更多的作为一种信息反馈。下面有一些反馈:我的胃在吃午饭前有时会疼,吃过饭后会好,如果不吃午饭会持续较长时间,疼得比较厉害,上个星期疼过一次。这种情况不很频繁,一般个把月一次。胃里有时仍有灼热感,伴随说不出的一点点难受。有时较明显,会有一点恶心,胃里有些液体。我明显感到舌苔、口味、与胃的好坏感和精力体力有一致的关系。现在的状况有所改善,可以说程度轻了一些,也与我顾虑少了有很大关系。昨天班里联欢,比较开心,吃了很多东西,胃里就有些不大舒服,玩得比较疲劳,现在嘴里有些咸涩味道。

我想问一下,我以前做过胃镜,性质是浅表性的,按您的经验,可以肯定我胃的性质不会变吗?我常听说“萎缩性”,很不解其意,望能给我讲一讲,因为只要状态稳定,哪怕还有较长时间症状存在,还不舒服,我也实在没什么好担心了。

我对我的总体评价是:以前的事情不是心理障碍,是对应激产生的心身反应和一些小病,并由于过分关注而焦虑,从而产生一种强化模式。您同意吗?

我认为我和其他人都一样的,但我的这一段经历,总使我感到我和一般人没有共同的基础。我仅仅希望成为一个平常人,您说这是阻碍吗?(其实我自己也想通了一些,只是想借您的口使我更透彻一些)

另外对,于身体的反馈情况还要加一点,我现在比较能吃肉了,不过要是菜烧得不好胃里就会有些不舒服。不知反馈的情况是否正常,是否能按您的原先计划时间达到效果?

暂且搁笔,希望能再给我一些指点。我会在以后更多地反映我的想法。而不是向您提问题。

祝您新年有份好心情,还想说一句好人永远平安。

国×  12。28。

 

 

 

 

 

 

 

 

 

 

 

 

 

 

 

 

 

 

 

 

 

 

 

 

 

 

 

 

 

 

 

 

 

 

 

 

 

 

 

 

 

 

 

 

 


【来信分析】

疗效开始向新一层转化。患者接受了医生心理治疗的设计和要求。来信反映说:“我按着这个方向做了,也有了一定效果。这段时间身体状况较前段时间稳定,舌苔正常的时间增多”。

来信对原有的二个最根本问题进行了自我分析思考:“我想问一下,我以前做过胃镜,性质是浅表性的,按您的经验,可以肯定我胃的性质不会变吗?我常听说‘萎缩性’,很不解其意,望能给我讲一讲,因为只要状态稳定,哪怕还有较长时间症状存在,还不舒服,我也实在没什么好担心了……我对我的总体评价是以前的事情不是心理障碍,是对应激产生的心身反应和一些小病,并由于过分关注而焦虑,从而产生一种强化模式。您同意吗?”

由此可见,虽然根尚未除,但已经挖到根,要清除亦已比较容易了。

l      

国×:

来信已悉。

上次去信对你的个性提出了几点意见,但不知是否确切,很想了解您的想法;同时也想听听你父亲的意见。所以先请你对我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后,我再给你作详细的回信。  

新年健康、快乐、愉快,在“诗、书、礼、乐”方面获得新的进步!

忻志鹏 1/3

 

复信七

 

 

 

 

 

 

 

8.工夫不负有心人,心境渐宁退焦虑

l      

忻医生:新年好!

元月3日的信收到了,但我忙于复习考试,没来及回信。

先谈谈我对您分析我个性的看法。您提出了4点个性方面的问题:① 自傲;② 好高骛远;③ 患得患失;④ 孤僻。

关于自傲,我想这不是个性中的主要问题,也可以说我并不很自傲。(我了解到父亲曾给您写过一封信,信中谈了他对我的看法,我是很多方面没有听父亲的意见,那是因为我认为我所做的有道理,从小真正关心我的内心的人只有我母亲,但是她和我接触得太少,仅仅每周一次,并不了解我的具体生活,而父亲用母亲的话来形容是一个迟钝的人,他关心我的内心也仅是在出现问题后,而且他一直看重的是经济和物质生活,我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的学习环境、家庭气氛和精神上的关心,他都没有做到。但我不怪父亲,而且他已认识到这一点)

好高骛远我是有的。上初中时虽然学习环境和家庭气氛不好,我有不少时间感到很烦、压抑,但我仍能学得比较出色,参加各项省市和全国竞赛都能取得成绩,因此,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在各方面都想做到很出色。直到高中出现身体问题后才在学习上有些退步。我想,我过去要求太高了。由于高中时期身体和心理负担加重,经常在考虑问题,对待问题患得患失较多,疑心较重。由于做的努力无用,对很多事缺乏信任感,可

来信十

以说家庭、学习环境气氛是客观的原因,而身体不适则成了导火线。

由于我中学较差的状况,我对自己很不满,有自卑感,加上我的性格有些内向,不愿与人交往,同时也有精力和身体不好的因素,我是比较孤僻的。在初中时是有些内向,在高中才是孤僻。(还有是记得父母离异后的一段时间一直到上小学前比较孤僻)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特点:由于长期爱好和学习理科,我有这种思维方式,喜欢设疑,喜欢在原理和方法上把对立和分散的东西统一起来。这种方式也用在了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态度中,这实际上是我频繁去医院检查的思想根据,我得不到合理或客观反映的解释,是不会轻易相信的;我以前总感和别人不同,我的经历和别人缺少共同点,也是因为我喜欢联系、统一地看问题。现在我知道应灵活对待生活,重视事实,并且我有了信心!

另外由于高中的情况,在高中出现的个性倾向中也有紧张、死板,优柔、依赖等特点。

以上是我大致对我的个性的看法。您认为有必要,可以继续深入讨论。

我现在的看法是:我不能孤立我的过去和现在,我得承认和接受我自己,我的身体和个性都是可以改变的,也正在改变。您给我在以往信中的指导性的建议和提示,我完全相信,并且正在成为我的一部分,我现在对待生活更加投入。在生活中、在经验和与自己相联系的事物中考察检验自己,并不断地在实践中吸取教训,实践的结果我是相信的。

大学的半年过去了,我对这半年中我的状况还是比较满意的。现在较以前的体质好转了,从表面上看,脸上有肉了,人精神些了。现在我和同学的关系比较融洽,而且也没有给同学们留下我孤僻等不良的印象,我真的在心里高兴,我希望能持续下去,并取得进一步的改善,因为现在还不稳定。上封信中我向您提到了关于我胃病的性质是否稳定的担心,我是这样考虑的:胃病在人群中十有八九都有一点,只不过程度轻重表现不一,我非常希望以后能稳定下去,但我对于常在药单上见到的“萎缩性胃炎”迷惑不清。只要性质不会变,我就没什么担心的了,对这点我很看重。也许别人看来是过虑,但是我想还是确定一下好,所以务必请您作一些解释和明确的回答,否则在遇到频繁反复时,我又会想到用“通过检查以排除心中的联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想得不对之处请您批评,我接受。另外一点是我以前的HP感染,是家庭食物不洁造成的吗?(一直是奶奶做菜,她年龄大了,有时不很注意卫生,不过爷爷奶奶 都没有持续明显的胃部不适,父亲一星期回来吃两顿饭,也没有胃的毛病)除此之外,我认为不会有别的顾虑了,如有那也是纯主观方面的想象了。

反映一些信息:这段时间胃反复了一次,那是伴随着感冒,有好几天胃里有轻度恶心灼热,反酸水,小腹胀气(不拉稀),另外身上酸,乏力,持续了约一星期左右才好。医生说是胃肠型感冒。平时较好时,舌苔几乎没有,颜色比较鲜,达到正常,胃里也只是有时会咕咕响,反出一些胃肠气体,有些胀,其它都正常,嘴里的腻涩味除了早上起床比较明显外,其余时间几乎很轻或没有,人也有力气,气色较好。不过还不稳定,似乎在疲劳了或受冷等没注意的情况下会反复(疲劳→胃肠不适→气色不好),亦瘦些。现在正常的时间可以达到10天以上了,像您说的,反复时注意一下能够好过来。

现在我到医院的次数也少多了,如果持续好转的话,我想到大二以后就可以在自己努力下稳定了,那时也可以交些开朗的异性朋友了,我想这对我是有好处的,您说呢?

我想我比您想象中要差劲,个性中有许多不足之处,人又不听话,字和信也写得不好,没条理,这都在给您添麻烦。

寒假中我会积极地投入生活,从下学期开始完全摆脱不必要的顾虑,多参加集体社会活动,并会在学习上多用些心,身体上只要考虑到位了就放下来,让他自己去,我

相信会好的,希望仍能得到您的帮助。愿好人平安。

谨祝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国×

元月15日

附:我是以后不要做任何检查了?这听您的。

 

 

 

 

 

 

 

 

 

 

 

 

 

 

 

 

 

 

 

 

 

 

 

 

 

 

 

 

 

 

 

 

 

 

 

 

 

 

 

 

 

 

 

 

 

 

 

 

 

 

 


下面是国×的父亲随信附寄的一函。

忻先生:您好!

前几天给您的信,我是按照您给国×的信封上的地址寄的,可国×说那个地址不一定能收到,现再简单给您写封信,谈谈我对您给国×信中的看法以及我自己的想法。

首先您的分析看法有一定道理。谢谢您对国×的关心与爱护。国×他由于我们离异家庭给他心灵上造成了伤害,尽管我和他的母亲给他多方面的关心,可事实上起不到一个圆满家庭的作用,这点我一直很内疚。由于孩子不和我住在一起,他一个人和爷爷奶奶生活,对他的关心不够,使他在学习环境上造成了影响,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这都是由于我没有及时帮助他解决,以至后来造成了严重后果。作为父亲,是要承担我的责任的。好在我和他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只要认识到这一点,我认为问题是能解决的。

现在,国×的身体状况已比前有所好转,从身体上说他的自我感觉比以前好多了,体重增加了几斤。单单这一点,就值得我为他高兴。对他的心理状态和思想,他已认识到是不好的。我和他本人都认为这是他太过分的疑虑。这种现象已比从前有很大的改变。他认为,这种改变,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要经过漫长的历程。现在他还有个问题,即认为他的胃病(慢性胃炎)会不会转变成萎缩性胃炎?我认为不会的。从各方面他本人的身体反映,我认为比以前好多了,而且他才20多岁,您说呢?请您给国×的复信中说明一下。

国×有着他自己的计划。他说在大一时把身体上的问题全部解决,就是身体完全健康起来,以后才能在学习上有更大的收获。我认为这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信心,从思想上彻底解决,才会有所收获。他现在还在努力,从社会交往、文学修养、文娱活动等方面努力上进,以完美自己。

忻先生,国×给您增加了不少的麻烦,我深感不安,真不知如何感谢您。因此这封信我也不多写了,不然又要占去不少时间。如您看到上封信也会了解一点情况。此信和孩子的信一道寄出。

谢谢您在百忙中看信。

祝您身体、生活及全家安康。                      

国××  元月14日晚

【来信分析】

此信写得很长,深入到对自己个性特点的认识,信中也反映出父子间对问题看法的分歧。这反映出国×性格孤独、缺少亲情的由来。他对自我的评论是:“我还有一些特点,由于长期爱好和学习理科,我有这种思维方式:喜欢设疑,喜欢在原理和方法上把对立和分散的东西统一起来。这种方式也用在了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态度中,这实际上是我频繁去医院检查的思想根据,我得不到合理的或客观反映的解释是不会轻易相信的。”由此可见,他的固执来自这种认识。他又说:“我以前总感和别人不同,我的经历和别人缺少共同点,也是因为我喜欢联系、统一的看问题。现在我知道应灵活对待生活,重视事实,并且我有了信心!”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开始对自己的个性进行思索了。

个性的形成非一日一时,个性弱点的克服更非易事;信中可见对病的疑虑依然尚未根除。信中写道:“(我对于)‘萎缩性胃炎’迷惑不清……对这点我很看重。也许别人看来是过虑,但是我想还是确定一下好,所以务必请您作一些解释和明确的回答,否则在遇到频繁反复时,我又会想到用‘通过检查以排除心中的联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还须继续坚持综合治疗。

l       复信八

国×同学:

你和你父亲(包括他第一次来信)的信均收悉。现准备给你写一封长信。信分两部分。一是关于治病,一是关于交往。

关于治病:生理上的问题基本可以说已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心理上的焦虑情绪大体上也得到解决。但现在另一个问题又上升为主要问题,这就是对萎缩性胃炎的恐惧心理。确实有些人、有些书、有些医生,对这种胃炎有过一些吓人的描述,其实远非如此。如果因此而庸人自扰,那只有百弊而无一益!反之,把它看作只是胃炎而已。那,我就用不着再多作解释了(至于胃炎是怎么生的?HP为什会阳性,与家庭又有什么关系?要说清楚得费很大的篇幅,希望你暂时不要去纠缠)。因此,你如果能解除这一顾虑,这对你的胃炎康复就大有裨益;否则,持续下去,则又会重蹈覆辙!切记,切记!关于这方面的辩证关系,待我空一些,会另外寄一篇文章给你。如果你能接受我的这些忠告,对今后的疗效巩固和持续进步是极其重要的。关于胃炎的治疗和保养,你可以温习前面的一些信件,就不再重复了。

另一部分是关于个性的完善和交友。

在谈这一问题之前,先谈一下我们之间的关系。开始你我只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随着半年的信件咨询往来,我们之间也建立了一定的友情。我很希望尽我所能来帮助你,甚至愿意同你建立忘年之交。我曾经治愈过若干青年,可后来有些早把我忘了;虽然他们付过报酬,但这毕竟不能代替感情。你在理科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可是在文科方面并不令我满意(这在前几次的信中已有过表示,不知你是否已经感觉到),所以在你所有的来信中缺少一种礼节的表达。我的家人为此甚为反感,反对我付出大量的精力来对你进行治疗。对此,我并不认为完全如此,只不过你缺少文字的修养和不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而已(我认为这也是现代青年的一个缺点)。可是,表达与不表达,在搞好人际交往上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环境、地域不同,喜悦、爱好有差异,因而人们的思维方法和对问题的理解以及看法也就各异。所以,我也不强求完全一致,但共性还是应该有的。

以上的这些意见如果能取得共识,我会在你的异性交友、个性的完善及文学修养等问题上继续提供意见和看法(如果你有兴趣和愿意的话),与你作深入的探讨。

请告诉你父亲,他的两封信均已收到,不另写了。

阖家新春快乐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忻志鹏  1/27

 

 

 

 

 

 

 

 

 

 

 

 

 

 

 

 

 

 

 

 

 

 

 

 

 

 

 

 

 

 

 

 

 


9.欲把心理症根治,改善个性是关键

l       来信十一

忻老师:您好!

很高兴收到了您的回信。

说实话。起初给您写信,并不抱很大的期望能与您通信,因为您与我素不相识,您又一定很忙,不回信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在过去的半年里,每次给您写信,您都一一给我回信,对此,我很感激,感到心中有种暖暖的感觉。在此,我要向您道声:谢谢!同时,请允许我称呼您“老师”。

不知您和您家人节日过得可好?希望您们节日过得愉快。您这封信是27日写的,看到最后写信的日期,我突然反应到这天是除夕。您在除夕给我写信,我实在有些过意不去。

在信中,您写了治病和交往两部分。

在治病部分,可以看出您对我要求集中到一点来说,就是要解除焦虑情绪、恐惧心理。看了信后,我想,确实暂时不应考虑胃炎性质的问题,我可以设疑,但我没有能力知道结果,这样想对我不利。这些事也许以后会清楚,我想如果有必要的话,您也会给我解释的。

在交往方面,您对我的要求,应该认识到礼节与个人文化修养,对于人际交流与交往的重要,我谈一些我的看法:我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别人怎样对我,我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这一原则是贯彻在我的平时生活中的。不过,我现在知道很多时候,人也要能宽容和忍让。您对我的帮助我很感激,但我确实不善于表达礼节,我过去认为这些东西有点华而不实,我怕写出来让人感到不真实(有时我试着想写一些,但读起来令我很不满意)。不过,我现在知道礼节也是重要的,我会试着改变自己的待人方式。另外,我也希望我和您的关系不再局限于医患关系,您对我的帮助我不会忘的(不知应否付报酬,请您别误会,我认为这是应该的)。

关于个人文化修养,我会努力的。

最后,我想谈一下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放假时,我曾经与奶奶家不远的一个高中同学经常打网球,有2次打过网球后我们一起喝了一瓶汽水。现在想起来,觉得有些不安。这位同学有胃炎,他父亲也有(现在好象好了),他母亲没有。高中时我们常一起吃饭,上大学后我们有半年没接触了。我怕这次接触会染上HP,因为高三时我曾有过HP,时有时无,上大学这半年好了。这次接触,我认为有感染的可能。也许您又认为我出现了另一种恐惧心理,确实我有些不安,但我认为有这种可能,并非是无端猜疑。这也是事后才想到的,当时要是注意避免就好了。您认为如何?可能他没有HP,不过如果他有,一起喝了2次汽水,这种通过瓶口接触感染的可能性大吗?我真不希望再发生那件事。

希望以后能继续同您探讨。

祝您和您的家人节日愉快,身体健康。

                                       国×

2。10。

 

 

 

 

 

 

 

 

 

 

 

 

 

 

 

 

 

 

 

 

 

 

 

 

 

 

 

 

 

 

 

 

 

 

 

 

 

 

 

 


【来信分析】

患者的焦虑心理已经有了质和量的转变,从盲目的焦虑恐惧转向理性的思考,虽然尚未彻底消除,但已能理性控制,治疗上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至于转变和克服改善个性素质,那是额外的期望;现在看来,这一期望也是有可能实现的。这里除了医生的作用外,患者自身的努力和潜在的意志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医生无力创造这种品质,但可以发掘这一品质,唤醒患者身上的潜质。下一步就此作些努力。

l      

国×:你好!

看到来信,很高兴。因为我们在“做人”这一问题上还是有共识的可能。以后,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关于胃病,不是要你“暂时不应考虑胃炎性质”,而是要你树立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胃炎(包括其它)的态度。萎缩性胃炎有癌变的可能,但它也是从普通胃炎演变而来的,那么后者不也是有癌变可能吗?!如果依此逻辑(这是错误的逻辑)推论,那就永无宁日!至于传染问题,避免接触传染源是重要的一环,但更重要的是保护被传染者。因为避免接触是消极被动的(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保护自身才是积极主动。所以你不要去想高中同学那一类的问题!坚强的意志是战胜疾病的关键;恐惧的心态只会诱发和加重病情。

此外,我还希望你总结一下近半年多来治病的经过。比如开始时的体质如何,现在的体质又如何?如果是进步了,那进步是通过什么方法得来的?这种总结,或许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以下谈谈异性交友、个性完善以及修养问题。

1.  异性交友问题

异性交往是生物的天性和必须的本能。在人(包括青年)则有更高层次上的意义。异性交往能“阴阳”互补(不展开论述)、繁衍种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有益于心身和事业之事。但是,人们受到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的约束,致使异性交往问题相对变得复杂了起来。一个属于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不应该也不必回避这一问题;但必须时刻注意避免异性交友的消极面和负面影响问题。青年人的异性交友应追求精神方面的高层次内涵,而防止低层次的性越轨;应该正当大方、光明磊落,而谨防畏畏缩缩、偷偷摸摸。

2.  个性完善及修养问题

理想的个性,应该是聪明智慧、才气横溢,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意志坚强、百折不挠,豁达乐观、藐视困难,待人和善、严于责己,勤奋好学、从不自满,有成绩不沾沾自喜、遇挫折不垂头丧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对人宽容大度,但又嫉恶如仇,既有远大理想,但又脚踏实地,学识渊博,技能高超,既能诲人不倦,也能不耻下问,既能英雄轩昂,也能忍辱负重,行为落落大方,萧洒脱俗,温文尔雅,礼义孝悌,既不卑不亢,更不阿谀奉承,但也不趾高气扬……这些是理想的个性,一个人很难样样齐备,完美无缺;但努力追求,力求完善,则是积极向上、高尚的境界。完善个性,对人、对己、对事业、对国家、对社会都有非常大的裨益。

理想的个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锻炼,包括亲历社会的实践与磨练、经验和教训、体会和长辈的指导教诲、先哲的榜样典范等模拟而培养造就的。

 

复信九

在我们的青年时代——20世纪50年代,社会非常重视人的个性修养,教育界、出版界编写、出版发行了一系列青年修养丛书和各类有关书籍;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使大量党内外人士获益菲浅。但当进入到六七十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修养论”被贬毁了。所以那个时代的青年,也即现时代的成年人,心态已受到极大的伤害而变迁;现代的青年人大概已很少知道、或虽知道但已经/或而且鄙视这一类“修养”了。不过我深信那个时代仍会回来。(这个问题下次再进行讨论)

心理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个性上存在着问题。我想你可以借治病之机,来一次个性上的锤炼。只有改变个性上的不足,解除心理症结,才能最终解脱疾病的纠缠,走上心身健康的大道。

最后再谈谈我们的交往问题。交往是双向的。前一段时间主要是我谈你听,现在是不是共同来讨论一下,尤其是关于个性完善问题,我想听听你的看法。此外,如果你有兴趣、有时间的话,能否去收集一下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几代青年人的思想演变资料,对此我只有朦胧的印象而无确切的资料,所以不该详谈。就此搁笔。

祝您在新学期、新的一年获得

健康与学业双双丰收!

忻志鹏

  2/16 

 

 

 

 

 

 

 

 

 

 

 

 

 

 

 

 

 

 

 


10.心理症反反复复,都是“HP”惹的祸?

l      

忻老师:您好!

很高兴收到您的来信。这次的信中,对于“做人”,您一定化了不少精力,因为我深深感受到了字句中的份量和深度。在此,向您表示感谢。从第一次给您写信,到现在已有半年时间了,您一共给我写了9封信,这些信给我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一位以前素不相识的人,给了我这么多胜似亲人的帮助(关于身心健康,家庭并不很重视),仔细想来,这真无法用言语表达。

您一直告诫我意志十分重要,但我最终还是在3月16日去省人民医院做了次胃镜,想最后确定一下胃炎性质和“HP”问题(复印件在信中)。其它各方面看来都稳定,我太多虑了,但HP(±),我问了医生,医生说是可阴可阳,可以不开药。我曾在1996年10月查出HP(+),服用“德诺”后几个月检查都为阴性;1997年8月又呈阳性,再次吃药,1997年10月和12月各做过一次C14同位素呼吸检查,结果为30。66(正常值<200),应该是万无一失了。但这次检查有上升趋势,我想彻底根治,不希望时好时坏。

我以为有3点值得考虑:① 以前未根除,② 我家人中有传染源,③ 检查结果不准确。应该说这3种可能性都不大,但第二种情况我认为值得考虑。我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拉着爷爷奶奶去做检查吧?再说,和我常住的爷爷、奶奶,还有时常回来家的父亲,除了因为年龄原因,常有些这里或那里的不适,他们并无典型胃病症状;妈妈虽有胃炎,但她未必有HP阳性,且不和我常住。对此我感到疑惑,您认为有无必要担心?我自己有如下打算,过些时间再检查一下HP(C14),以确定是否还有,是否要治疗?

我还想到以前曾给您提到的高三时各方面检查都有这么一个特点:检查结果不可靠(可以再提一下吧,如脾肿大后来定为正常上界,开始皮试PCD阳性,后来血检为阴性。

来信十二

 

 

 

 

 

 

 

 

 

 

 

 

 

 

 

 

 

 

 

 

 

又如胸膜炎可能,后来又给否了),那么,后来结果“正常”的那些检查应该可靠吧?

以上就是目前我对生理问题上的所有顾虑。除此之外,我可以说“与生病断掉了”。当然,要求那些问题并没有什么对我不利。

这封信,您会看到我所暴露出来的许多缺点。我对我自己采取了保护心态,我总比周围人要多想一些,要求的“确定性”更高一些。我希望万无一失:即希望自己不但今后对疾病彻底消除顾虑,而且还要让病人连顾虑也找不到。我要自尊自信的生活,我不认为“家庭传染”之类的问题是真的,我现在太需要“无干扰”了。

您希望我找到个性的由来,我搞不清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什么最重要的因素影响了我。原因固然很多,总而言之,是我的家庭环境的特殊性,不利于一个要上大学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如,爷爷奶奶的管理方法,家庭中的一些人(如婶婶)自私地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利益,他们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安排和效率。他们到奶奶家来吃吃喝喝而嘈杂不已,长时间造成我心中的不满和气愤,他们小市民的观念根深蒂固。后来,在我生病后长期的“以病为中心”,对我认知事物应该也有不良影响;再加上自己也没有完全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等。我不清楚最重要的是那一点。

我在人生途中遇到了困难,有不少人帮了我。其中,有两位值得我终生感激,一位是您,一位是鲁××医生,我简单地谈谈鲁医生。我高二暑假期间,从他那儿知道了要重视心理素质,明白了不良心理素质造成了我中学时期的种种不顺,他教导我吃小亏占大便宜(?),便宜是提高心理素质,完全端正了我的人生态度、我的人生价值观,我克服了高三以前的问题(如对初中学习环境的烦恼,高一的“头疼”、高二的经常“上呼吸道感染”),但完全不睬病对我高三胃炎并非行之有效,胃炎影响体质、精力,我做事情时不像高一高二,不可能不受到病的影响,加之又长时间不好,我便以“病”为中心了,对此,鲁医生曾在高三寒假时认为我有疑病倾向。但我认为我有理性,只是不知所措;我比较同意您后来讲的“焦虑症”,因为我虽有“疑”,但重点不是它,而是重点在于我该这么办。不过后来一系列的检查也证实了鲁医生是对的,只是那段检查使我“心有余悸”,体质下降后察出许多不正常,后来又被更精确的检查所更正,只遗留下一个胃的问题。

经过您的指导,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好多了,虽然还未达到您讲的的6个月的效果,我想这主要原因在我,是我的顾虑多了些。现在体质还不稳定,不好的时候胃和全身感觉与以前类似,舌苔有时好有时不好,如果一直好的话,体质就能进一步改善了。这段时间,情绪有些受影响,因为感冒,胃部不适,还发了高烧,有了近20天低热。这次我主要还是谈的生理问题,我希望这次“HP”事件能圆满解决,希望您能给我帮助,关于个性问题,我保证继续努力。

祝您工作、生活愉快!

虎年心想事成!                                       国×

                                                   3。20。

 

 

 

 

 

 

 

 

 

 

 

 

 

 

 

 

 

 

 

 

 

 

 

 

 

 

 

 

 

 

 

 

 

 

 

 

 


【来信分析】

此次来信,情绪和心理状态有所反复,再次回到了对HP的疑惑。看来,要彻底地改变其心理症结尚有待时日,必须强化疏导工作。人的思维方法有其特定的定势,有文化的人定势更为牢固。因为他有理论,可以编制出一些“大道理”,以强调其思维方法和观点的合理性。说服和转变确实需有足够的理由和方法。

总的来说,患者正在进步中;反复是难免的,必须不断强化!

在个性上,患者的利己性太多,利他性太少;一味考虑保护自己的人,眼光太狭隘,容易钻牛角尖,也不容易克服个性上的弱点。必须予以提醒。

l       复信十

国×:你好!

3/20日信悉。信写得很长,主要目的是由于3/16日的胃镜检查“HP(+)”的问题,否则你可能还不会就我2/16日(至今已一个多月了)的去信进行回复。这是不礼貌的。上一封信我写得很长,我说了愿意与您建立忘年交,所以我也很想同你谈谈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生活、娱乐、学业、爱情等。如果你的学业确实很紧张,当然迟回信也是可以谅解的。

“HP(+)”的问题,下次信为你答复。

忻志鹏

 3/31

 

 

 

 

 

 

 

 

 

 

 


11.“设疑”、“解疑”细分辨,“融洽”、“容恰”可放纵

l       来信十三

忻老师:您好!

这次我不把“病”做为主要话题。我很抱歉和惭愧,又自困于对疾病的担心。不过,我想有必要向您说说我对此事是如何考虑的:

上学期末,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身体状况也有较明显的改善。当时还没完全好,只能说各种感觉轻了,还不稳定;我觉得从保险起见,还是要考虑一下性质和HP的问题,因此在前信中用了较多的篇幅谈了此事。您2月16日回信,信中说“避免接触传染源是重要一环,但更重要的是保护自己”,对“保护被传染者”的含义我不理解。本想回信向您讨教,但我经过考虑,已经有一年多未做胃镜,有必要查一下。如果检查结果是好的,便可以证实我的想法是错误,不再给您添麻烦,更无须您对HP等问题再予以答复了。检查结果证实不错,但我认为HP不应该如此“阴”、“阳”不定,对此我感到有些茫然。目前,HP是我唯一的障碍,它使我回想起高中时与疾病的纠缠不清,在心理上有些害怕,我希望能得以根治,和以往疾病断根。请您理解我的心情。

下面向您谈谈别的事。

我考上××大学后,经过军训锻炼,生活能够自理了;学校里每天的生活是比较有规律的。每天早上6:30分起来跑操,我每次都坚持跑,8:00~12:00上课,下午2:00开始上课,晚上6:30~9:30晚自习。学习压力较大,主要是我校特别是电子专业比起别的学校课程安排大、作业多。比方说,每次工程制图作业,都要花上2~4个小时,其它课程也有这么多的作业。不过,我认为紧张一点也好,我想多学一点,将来有能力的话可以考研究生,因为我对自然科学有着广博的兴趣。我可以说,我的身体健康了,我一定能发挥出相当大的潜力。对了,这学期或下学期我要参加学校科协。现在和我一起军训的

同班同学,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相处比较容恰

平时,我努力与每个同学相处好,大家都能真心相待,我很高兴。大家经常开开玩笑,我们寝室的气氛很活跃,我想可能在我们学院都是出了名的。

关于和异性交往,我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没到时间,这不是我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我想还是到大二再说吧。

告诉您,我一直是一个很热爱体育活动的人,初中时我是班上的体委,我一直坚持暑假游泳,喜爱打篮球,以前我还挺喜欢长跑,在初二时,我拿过年级第一,只是后来生病了,使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明显减少。现在,我对力所能及的活动都积极参加,我想这是有好处的。

我感觉我的个性上有明显的不足,我常会任情绪发展而不加以理智的控制。妈妈曾说我放纵自己。另外,在我的个性中有些反抗或反叛成份,我想这是长期的压抑和不满形成的。

忻老师,我想向您说,我对您的不礼貌不是故意的,我是诚心的,希望您我能诚心相待下去。

现在我的胃和身体感觉同以往还有些类似,体质还不强。对了,上封信之前,我还因感冒得了急性气管炎和扁桃体炎,打针、吃药十多天,情绪不佳。这可能也影响了我写回信。

对于您长时期的无偿帮助,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作为病人,我应该支付报酬。这次寄信同时,我按寄信地址给您汇了100元,钱虽少,但是我的心意,还望您能笑纳。暂且搁笔。

祝您和家人生活愉快!

国×

4。4。

 

 

 

 

 

 

 

 

 

 

 

 

 

 

 

 

 

 

 

 

 

 

 

 

 

 

 

 

 

 

 

 

 

 

 

 

 

 

 

 

 

 

 

 

 

 


【来信分析】

来信虽仍对HP抱着恐惧心理,但整个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能正常地生活、学习、交友和体育活动。对医学问题不太懂而有疑问应该说是正常的、允许的,只要心态平静,就不是病。焦虑症应该可以得到治愈或者得到缓解。

l       复信十一

小国:你好!

我出生于1925年,所以就称呼你为小国了,你看好吗?

我也是很喜欢自然科学、体育(这已经过去了)和思考的,这又成为我们交往的共同点。以下分几个问题谈点意见。

1.“HP(+)”以及“保护‘易感者’”(“保护被传染者”一句写错了,请原谅)问题。  

HP(+)其实是极普通的小问题,你所以如此看重,主要是受到某些片面的医学观点的影响(观点的具体内容我不准备点穿,不知你能理解否)。这些观点应该纠正!(请参阅《情绪与肿瘤》一文)“易感者”是医学术语,指的是容易生病的人。防病要从各方面着手,例如要把病人隔离起来不让他传染别人,要清洁消毒杀灭细菌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使人有强大的抵抗力,要从提高人自身的免疫力着手来防病,这就叫“保护易

 

感者”。

2.关于“自然科学”问题。以往的科学分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而哲学又被称为科学的科学。现在的前沿科学都是边缘科学,她包含了两大类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思想,也即所谓的“哲学思想”。现在的科学如果没有先进的思想和立体的思维方法,光凭原理、公式、定理、定律,是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更难以创新、发展和开拓。科学研究的设疑是重要的,但它不是目的,解疑才是目标。所以我认为“科学思想”是研究科学的人最为重要的灵魂。以上我的这些观点不知对否,供讨论。

3.体质与体育锻炼问题。体质锻炼和体育锻炼是一致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必然会带来强健的体质。但从你来信所述,似乎未能达到一致。你喜好体育锻炼是好事情,但你的体质并不强,一会儿伤风,气管炎,一会儿肠胃炎,看来问题还在于锻炼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学。锻炼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追求质量。锻炼要消耗能量,因此还必须保证和补充营养。希望你在锻炼中注意这些问题。

4.个性问题。对科学有追求目标的人,必须具有严谨的态度,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放纵自己”的毛病就得彻底改掉,要培养严谨认真的作风。你的来信中常有错别字,这次就把“融洽”写成了“容恰”,这似乎是凭想象信手写来的,是自我放纵的又一表现。严谨的人就会去查字典,或请教一下别人。我建议你学些书法,书法可以陶冶人的心情,培养人的耐心,练毛笔书法还是一种修养心身的锻炼方式。如果条件和时间不允许,练练硬笔书法也可以。

以上几点有空请回信。

愉快健康!

忻志鹏

4/24

 

 

 

 

 

 

 

 

 

 

 

 

 

 

 

 

 

 

 

 

 

 

 

 

 

 

 

 

 


                                            

 

 

 

 

12.走出认识误区,主动调节心身康

l       来信十四

忻老师:您好!

您已经73岁了,但在与我的交往中,一直用较平等的态度来交流,所以我有些吃惊,您的年岁竟然这么大了。我很高兴您称呼我“小国”。

下面就信中问题谈谈我的认识和看法。

1.您指出,我对“HP(+)”及一些“病”的问题看得很重,是受到了片面的医学观点影响。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以往采取消极的保护方式,遇到不适或病痛,就想去检查,想到不好结果的可能。就HP而言,我希望根治,而一旦反复,想到的是家庭成员的传染问题;看到爷爷奶奶有时不适,就想到可能与他们有关,实际上他们比您还大,经济状况也不太好,身体不适对于他们来说是正常的。重视个人的情绪和意志是重要的,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自己有强大的抵抗及其代偿能力,这可以从您给我的资料中得以证实。关于“情绪和肿瘤”这篇资料,我没有深究,着重体会其中的医学观点,这些观点主旨大概为:心身统一,情绪是生理功能强大的指挥所(必须从情绪着手)。不知是否切合要点。这样的话,对HP问题我将这样去做:不去想它,一切全听医生安排。再说,这是小问题,就算染上了也不至于影响我的学习和生活。医生也说和家庭关系不大,最

后再治疗一次就算完了,您说对吧。

2.关于自然科学,您分析得很精辟,其中有哲学的成分。我看过爱因斯坦和扬振宁的一些阐述他们人生观的书,这其中有许多科学的思想。您说的“科学思想”,也许就是扬振宁的“taste”,在此我不多谈了。我很欣赏他们的为人和他们的思想。不过我认为对科学的严谨、设疑和完美主义的精神不能用于社会和生活中,因为社会和生活不像科学那样趋向程式化,虽然它们也是有序的,但它们更需要经验。我趋向于认为科学和生活方法上的互补,科学不能脱离生活。我曾经了解到一位知名的哲学家要证明“我为什么是我?”但他最后精神失常了,可能是这种原因,不知对否。(对这方面我也有困惑,我因此对一些事并不十分认真)

3.关于个性问题,我接受您指出的“马虎”的缺点,该认真就得认真。您于2月21日的信中写了许多很好的个性的方向,这些作为终生的追求目标,我会努力的。

不知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想再简单谈谈家庭。我从小和爷爷奶奶过,他们文化不高,脾气也暴,在我成长过程中,周围环境和家庭成员关系(如婶婶小市民化而自私,自己不带孩子,还常过来吃饭等)对我身心造成了影响。从前我太程式化,太完美主义,不知道去适应。家中经济状况也不太好,爸、叔、爷奶面临下岗和职业问题,也使家庭矛盾激增。现在家庭环境有许多地方没有太大变化,因此我决定暑假在学校过。以后我尽量少往医院跑,我想我和“病”可以断了。

对了,我买了本周恩来的书,下次读完后想和您谈谈体会。

感谢您的指导,现在我相信我能走出困境,前面路很长,我会越来越好。

祝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合家幸福,五一节快乐!

国×

5.3.

 

 

 

 

 

 

 

 

 

 

 

 

 

 

 

 

 

 

 

 

 

 

 

 

 

 

 

 

 

 

 

 

 

 

 

 

 

 

 


【来信分析】

此信的心理治疗成份减少,正常交往交友成份增加,可以说已经或逐渐脱离了医患的关系。

l       复信十二

小国:您好!

知道你已经“和病可以断了”,非常高兴。但还必须予以巩固,谨防反复!

下面我想重点与您讨论“关于自然科学”问题。我学的是医学,也是自然科学,但现代分化出“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等新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的结果。这引起了我深思。此外,我于1985年,指导过一位工程图学硕士研究生朱XX,他的论文题目为《工程图学(三维图象显示)在医学领域(借助超声技术)测绘左心室的应用》,他的导师是杨XX教授。他们用创新思维,把工程图学与医学结合,运用于医学的超声影像学诊断技术上,找我协作指导。但查找参考文献结果,发现美国的超声影像学诊断权威菲根鲍姆(Fegenbaum)说过:三维超声不可能实现。我竭力反对这一论点。如果囿于这种权威性的观点,那么,后人就永远没有创造发明的机会。结果研究获得成功。这种成功主要靠的是科学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这也不是纯自然科学的公式、定理所能解决的问题。

 

最近,有人说:“现代科学中最有魅力的分支是宇宙学和思维学。”(摘自1998/5/10日《新民晚报》“新爱因斯坦”的长篇报道)其中,对宇宙学的推崇是无可非议的,而把思维学放在并列的地位、则可见今日科学发展的大趋势。

你的关于“科学的严谨、设疑和完美主义的精神不能用于社会和生活中,虽然它们也是有序的,但它们更需要经验。我趋向于认为科学和生活在方法上的互补,科学不能脱离生活”的论述,我想对前一句提些看法。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科学是严谨的、完美的,可以设疑,但社会和生活则只需要经验,而不需要严谨和完美,也无需设疑”,那我不敢苟同。一个严肃的科学家,其工作和生活作风(即使在生活小事上)也必然是一丝不苟的。你的关于对“一个著名的哲学家要证明‘我为什么是我?’,但他最后精神失常了”的事例产生“困惑”,并“因此对一些事并不十分认真”,与你的“严谨”、“完美主义”是矛盾的。这是否有逻辑思维上的问题?

在医学领域内,我现在对医学思想的重视要比对医学技术来得更看重些(这一问题下次有机会再谈)。我想,我们以后可以在科学领域内作深层次的交往和探讨。你年青、精力充沛,阅览新书和了解新科技的机会很多,我也可以通过与你的交往来拓宽知识面,弥补年老追求知识的惰性。

你的个性形成与家庭环境肯定是有关系的,但现在你的思想已经逐渐成熟,有能力把握自己,所以就应该“主动调节”心理状态,去改变或克服不良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至少可以把它降低至最小程度的影响。

祝贺你自信心的建立,我也相信你能“走出困境”,“会越来越好”!

忻志鹏                 

                          5/16                 

 

 

 

 

 

 

 

 

 

 

 

 

 

 

 

 

 

 

 

 

 

 

 

 

 

 

 

 

 

 

 

 

 

 

 

 


13.评析

命运弄人,造化作弄人。出身是不能选择!对童幼年、青少年,更是如此。这也可以说是“天生注定”,是铁定法则,谁也躲避不了,除非您是试管婴儿。然而,人生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年龄越大,自主权越多。老子云:“福兮祸所伏 祸兮福所依”。命运舛错,不一定没有前途;纨绔子弟,大多不能成才。

幼年的挫折,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与作用:正面的是激励、拼搏、奋发;负面的是消沉、萎靡、没落。这固然要看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与天性,但最终决定权是在自己。当然,小时候的挫折与遭遇,终究还是会造成心灵深处的损伤,留下深深的印迹,甚至于扭曲个性发育,不去积极化解,可能会贻害终生。

现代社会,婚变和单亲家庭会越来越多,给下一代带来新的心理上的难题,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是无法选择的出身,就不必怨天尤人,挺起胸来,去创造自己的天地命运。

本例咨询者的经历,正面的作用是激发了他的拼搏精神,取得了优良的学业成绩,负面作用是形成了他的变异个性,从而导致了心身疾病。躯体疾病并不严重,危害也不大,心理上的病症却造成了他的无限痛苦。个性缺陷不纠正,心病难以解脱。因此,心病成为关键之病。一旦心病解除,躯体疾病也就迎刃而解了。


 

七、个案列举

 

这里列举的几例心理咨询个案,她们用的都是化名,所经历的情节相对比较简单,咨询后也获得了不同的心理治疗效果,对读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㈠ 孤独的枫叶

 

咨 询 者:枫叶

性    别:女

年    龄:21岁

咨询日期:1998-10-30

咨询内容:忍受孤独的代价

----------------------------------------------------------------------------------------------------------------------

医生:您好!

我曾经是一个很积极、很乐观的女孩子。我是学作曲的,有自己的抱负,立志要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作曲家。我也很清高,因为我酷爱中国传统文化,言行之间有意或无意地模仿古代文人的作风,这使我从小就喜欢和久经沧桑的长者在一起,却和同龄人格格不入,同龄人也觉得我这个人怪怪的,不太敢和我交心。于是,我身边真正能理解我的朋友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我的为人处事特别认真和严肃,可能有时也不懂得怎样圆滑一点,所以不太受男生的欢迎;在背后对我指指点点的人不少,我自己也知道。但对此我一直是持不屑一顾的态度。因为我一直认为,要成为伟人就必须忍受得住孤独,于是我一直都很享受这种孤独,并且觉得世人皆醉我独醒,我没有和他们“同流合污”,有自豪感。甚至,我一直宣称我要独身终老,因为我觉得有了家庭的女人,是很难在事业上有所突破的。历史上为什么伟人总是男人居绝大多数?一方面是女人一直受封建思想的压迫,不能翻身,另一方面,女人确实是有太多的事情要想,无论心理还是生理上,女人都有比男人多不知几倍的负担。所以我要有成就,就必须减轻女人固有的负担。只有这样,我才有可能成材。我的导师也因为我的这种“难得”的思想,而特别看重我。所以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现在到了大学,我一直都是校里的尖子培养对象。而且心情一直很轻松。

但是,这两年我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甚至出现了一些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的现象。

首先,我看到了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占主流的市场现象,看到很多青年人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予以排斥,我觉得压力特别大;我时刻都在担心,整天觉得这世界上好像只有我在为民族音乐的振兴而呕心沥血,我背负着振兴民族音乐的重任,而我的力量却又是这么的小。我开始觉得无从下手,觉得心慌意乱。

第二,我异常地害怕孤独。因为最近家庭有些变故,而我又还在读书,大学毕业后还想继续深造,所以家里经济负担也很重。我觉得心里很烦,有太多的话要向人倾诉,但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我有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但自从她们开始谈恋爱后,我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我的性格比较男性化,在别人眼里我很坚毅,很稳重,所以我的朋友都很依赖我,把自己当成我的保护对象。现在她们有了男朋友,自然和我疏远了许多,我觉得自己一直在爱护、关心我的朋友,可在我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她们却没有一个人在我身边,我心里很不平衡,觉得我在被人利用。

第三,可能因为我一直充当强者角色,而得不到别人的爱护和关怀,所以我很希望自己是一个病弱的,但却又意志坚强的人。在我脑里开始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我整天觉得自己是得了重病的人,奄奄一息,对身体上出现的任何现象都极其敏感。比如心口位置突然一下刺痛(其实我很清楚那只是神经痛),我都会表现出很严重的样子,让自己也让别人觉得我的心脏出问题了,但我仍然在不顾身体地拼搏。于是,我终于听到别人的几句“您要保重啊!不要熬夜啦”,“别让我担心啊”,“别老是逞强”等等的话了。我的心里会很开心,我会觉得只有这样才会有人留意我、关心我,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我不是一个神人,我也有需要关心的时候。但同时,我又觉得我的这种想法和做法有点可怕。

更可怕的是,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把一个悲剧套在自己身上了:“我认为我有一个男朋友,相爱了四年了。但由于我的任性,在一次横过马路时,一辆车飞速而来,而我没有留意,我男朋友为了救我,把我推开而自己却来不及闪避,被车撞死了。于是我从此活在痛苦中。”这件事其实根本不存在,但不知为什么我会有这种设想,并且就真的套给自己了。这种现象不像上面那种,上面说的是我故意装的病,但这个现象是我不由自主地就在脑子里有了这样的虚构经历,并且,我还真的很投入角色。我会时刻想念着这个虚构的人,给他写日记,为他流泪,觉得自己亏欠了他一条人命,甚至有异性要追求我,我也觉得自己要为他独守一生而拒绝了追求者。在我的脑子里,这个虚构的男人好像真的确实存在一样。这无疑是为自己制造伤感,但我却非常享受这种让自己心痛得要碎的感觉。清醒时想起来,我真的很害怕,我是不是有精神病啊?我是不是有自虐倾向啊?

第四,我比以前更渴望自由。但我又怀疑这世上究竟有没有自由。我想休息,我想去深山里休整一下心情。因为我很清楚自己想得太多,很可能或容易会疯掉。我需要山,需要水,需要花草,需要树木,需要古佛清灯,更需要一知己共度时光。但是,现实中我不能选择自己喜爱的生活模式。我不得不接受世人定下的生活模式,不管多么不情愿,现在也要天天为作业忙,等放假才能出去散散心。我是学作曲的,又是一个清高的人,您可以明白,在我毫无心情的时候硬要我去写一大堆应付之作,我的心情会有多难受吗?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说自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了。因为自由根本不存在。无论是人还是物,是天还是地,都要按一种冥冥中注定的模式去发展,丝毫不能支配自己的命运。您说要我乘一叶扁舟云游四海吗?我是很想的,我甚至很想出家。但我没有这个经济能力,也不能这么潇洒地抛下父母不管。所以人是痛苦的,尽管能得到一切名和利,却不能获得到自由。

这些想法,使我变得非常抑郁,我终日提不起精神,鼓不起劲头作曲。尽管有好多创作想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的脑子不停地想不开心的事,但我却又很享受把自己弄哭的感觉。医生,我把您当成一个朋友,向您倾诉,您能告诉我,我出了什么问题?我是不是有病?我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这种心理状况?我很担心,因为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学习和创作了。我觉得再这样下去我的前途就完了。我应该怎样做?是不是由于我不去交男朋友,而抑制了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使得现在有点“变态”(我真的觉得自己有点变态)?!

医生朋友!救救我!

                                                 枫叶

----------------------------------------------------------------------------------------------------------------------

l       医生函复:

------------------------------------------------------------------------------

枫叶姑娘:你好!

看完了你的来信,勾起了我许多的思考和回忆。我的年龄大概是你岁数的4倍,可我的思维、兴趣、爱好仍然跳动着年青人的心。我阅尽了沧桑,经历了种种磨难与挫折,比起你们青年人现在遇到的问题来说,不知要困难多少倍;好在我有坦荡的心情,乐知天命的意境,我总是向前看,从不去追悔过去的种种不幸,所以越活越有劲,越活越年青。如果你想把我当作朋友,我可以慢慢讲些故事讲给你听听。

我虽是研究心理学的,但同样也会有很多心理问题。与你们的区别在于,我能很快自行把它化解掉,我的心理问题从不过夜。我懂得心理问题,尤其是一些沉甸甸的心理负担或重大问题,越是积压,拖得越久,则危害越大,伤害也愈深,会伤脑,会伤心,会伤害肠胃等等。所以,我要用各种办法、找各种机会,快速把它化解掉。

挫折算什么!健康最要紧!

你的问题,我想也是挫折引起的。一是理想与现实在心灵深处发生了冲突,一是你父亲的挫折,给你的心理和经济上蒙上了一层阴影。进而使你感到了孤单,对独身的浪漫理想发生了动摇。接着,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终于难以自拔。

第一个问题是认识的问题,通过讨论,通过学习,通过观察是可以化解的;父亲问题、经济问题,得忍受一段时间。渡过难关,需要意志与毅力,也就可以挺过去。“孤单”之说,则要你自己去改变个性性格,目前你可以向我诉述,以暂时缓解你的孤单。

我之所以给你写了不少,因为我感到你很有才华,很有理想、很有抱负,挫折是暂时的,美好的前景终究是光明灿烂的。

我遇到过一些“老处女”。有很多人可能是机会丢失后,“弄僵了”才抱独身主义的观念。生物的人,独身一人不合乎自然规律,有机会、有条件,人生伴侣终归会有的。

努力吧,姑娘!

                                                   忻医生

 

 

l       枫叶回音:

------------------------------------------------------------------------------

医生:

记得我吗?我是枫叶。您介意我称呼您为"忻爷爷"吗?我觉得您很亲切和蔼,所以就情不自禁地叫您一声爷爷了。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听我吐苦水,开解安慰我。您愿意和我做忘年交吗?

看了您的信,受益不少。其实也是,人生在世,不称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每件事都耿耿于怀,那岂不要折自己的寿?把心胸放宽,阔达一点,自己可能会好受。

我对禅宗很感兴趣,所以很多道理我也是明白的。但有时侯要真正要付诸行动,又好像不是那么容易,有时候真的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实,我是个挺开朗的人,不过一旦有什么事触动我的情绪,我就会胡思乱想了。前一段时间可能是因为我的作品音乐会演砸了,所以心情非常之差,又乱想起来。这次上演的作品,我很喜欢,但都怪我找错了演员,他们没有上台经验,一上台,他们怯场,尽管我站在台上指挥,也控制不了他们,结果一个本来很有韵味的作品给弄得四不像了。这次是我懂事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可能您会说“其实这次音乐会对于人生来说只是很小很小的一个插曲”,但我却把它看得很重。我把您当成朋友,所以不怕和您说。再者,我刚获得了上学年度的四项奖学金,被选为学校的尖子生,这在低年级学生中是很少有的。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睁大眼睛看着我的亮相。可偏偏在这个时候,由于一个完全可以避免的失误(我由于钱不够,所以不敢请好一些的演员),而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失败。我真的觉得很沮丧!因为我爱我的老师,我一个人的成败没关系,但我不愿意让我的导师难堪。更让我难受的是,我老师他也是非常喜欢我这个学生,他不但没有责怪我,还安慰、鼓励我,叫我不要泄气。如果他骂我一顿,我会好受一点。不然像现在这样,我更觉得对不起他了。

请您放心,我是个坚强的人,心事说了出来我就没事了。我知道灰心丧气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应该重拾信心,再创作好的作品,在明年的音乐会里来个翻身,把真正的水平展示给所有人看。这样才对得起我的老师,对得起我自己。我把留了好多年的头发给剪了(颇有点破釜沉舟之势),誓要再发奋拼搏。

我想我最大的问题是我没有倾诉的对象。脑子里的茶杯已经给心事装满了,脑子里的创作机器也让心事给铸出锈来了,所以没有心思学习和创作,产生了一大堆的怪诞想法。现在把心事倒出来了,我的这个茶杯又可以装水,机器又可以运作了。相信来年我一定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有机会您来××,也欢迎您来参加我的音乐会。

很高兴通过这次失意而认识您。让我分享您的沧桑和经历,也让您分享我的少年意气,我们共同享受充实的人生。

祝您

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枫叶

------------------------------------------------------------------------------

㈡ Jane Sui感情困惑

咨 询 者:JaneSui

性    别:女

年    龄:21岁

咨询日期:2000-05-03

咨询内容:我有心理障碍吗?

---------------------------------------------------------------------------------------------------------------------

尊敬的忻医生,

我是在中华网上看到您的消息的。非常敬佩您的敬业精神!

我是一名大学生,毕业将近2年,1977年出生的。有一段感情一直困扰着我,每天都感到非常难过,度日如年。我想向您咨询一下。

我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女孩,有着尚可的容貌,令人羡慕的工作和薪资,而且人际关系也特别好,在外人眼里,我是很温柔的女孩。然而,我对一个男生却异常的苛刻,他受不了我,但也很难离开我。好朋友说是因为我不在乎他才会不迁就他,然而,我却是特别的爱他。

我们是大学认识的,我对他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他开始只是把我当姐姐,后来才喜欢我的。我们发展得很好,直到有一天我听说他被某个女孩拒绝过。当时我闹的翻天覆地,我们吵吵闹闹,一年后,他终于狠心地抛弃了我。我当时很难过,曾想过自杀,然而,我还是勇敢地度过了难关,最后,凭着自己的努力,我把户口留在了上海,现在在一家外企工作,每月有近万元的收入。当然我很自信,面对异性的追求,我婉言拒绝,因为心里只有他。我的心灵很脆弱,没有安全感,时时怕受到伤害。现在他找到我,想和我和好,然而当我听说他和我分手后居然和别的女生发生过关系,我就无法接受。而且,他很少主动和我联系,但有时我也能感受到他对我的感情。和他交往,我不能感到幸福,然而我又离不开他,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

也许我太追求完美,我太胆小,然而我是多么难过。上天给了我一切美好的东西,却安排我认识一个我的“克星”。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忧郁中。其实,我是努力想忘记他的,而且就在我即将成功的时候,他却来和我联系了,而我总是象懦夫一样的屈服于他。我很痛恨自己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如此懦弱、无能!为什么别的事都可以做到,惟独这件事这么失败!我想彻底离开他,等到有新的幸福来临的时候,我可以有准备地面对。然而……

我的心在流泪。倔强的我,百般无奈,只能求助于您。诚恳地希望您能给我答复,我想走出这个怪圈,开始快乐的生活!

谢谢您!

Jane Sui

----------------------------------------------------------------------------------------------------------------------

l       医生函复:

----------------------------------------------------------------------------------------------------------------------

Jane Sui:

你这不是心理障碍,而是情感纠葛。曾有不少女孩向我倾诉情的“怪圈”、情的痛苦和困惑。我为此感慨,写下了一篇短文:

什么是情,

亲情、友情、爱情、生理之情、心理之情、人间真情?

情为何物

情愫、情结、情网?

为情可以献身、可以忘我,

情可以升华、可以毁灭。

激励奋进者之情,

自甘堕落者之情。

情者,万物为之依恋;

情者,万物为之钟情。

一个情字怎了结!

……

……

云中影,雾中花,空中美,朦胧香,

情勾起了千丝万缕遐想。

1999年读××来信有感

 

我年轻时也有很多情的纠葛,现在早已过去,留下的有的是美好的回忆,有的是痛苦、创伤和遗憾。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人生的经历。

闯不过去的人,跌到了,从此再也爬不起来,甚至毁了一生;

闯过去的人,前程依然是锦,或许能得到更好更美的幸福,因为他(她)已经接受过教训,积累了经验,懂得了人生。

祝您早日走出怪圈!开始快乐的生活!

                                                  忻医生

----------------------------------------------------------------------------------------------------------------------

l       Jane Sui回音:

----------------------------------------------------------------------------------------------------------------------

忻医生:您好!

非常感谢您的答复,我看过您的个人主页了,似乎无法登陆,我想帮您做个网站,如果您愿意的话,当然是免费的拉。

谢谢您的忠告,相信我一定会闯出去,过快乐生活!

谢谢您!再次感谢。

您可以给我一些照片和资料,我真的帮您作个网站,我是软件工程师。

 

                                                          Jane Sui

------------------------------------------------------------------------------

 

㈢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咨 询 者:若谷

性    别:女

年    龄:24岁

咨询日期:2001-06-09

咨询内容:我该怎么办?

----------------------------------------------------------------------------------------------------------------------

医生:您好!

前些天我与另一男孩在一起(没发生关系)被男友知道了,他很生气,他说不会原谅我。因为我现在他这里,而我又离家很远,所以他说等两天再叫我离开。其实我还是爱男友的,可是我请求他给我一个机会,他说不可能。他现在对我很冷淡,连碰到我都会把手缩回去,我试图想和他亲密,可是他却根本不理会我。以前早上起来,他会先把牙缸装满水,等我起来就用,可是现在却根本不会这样做;以前我生病他会很在乎的,可是现在却不象以前。我真的不知道他这样是不是就代表了根本不会再给我机会了?我该怎么办?

若谷

----------------------------------------------------------------------------------------------------------------------

l       医生函复:

----------------------------------------------------------------------------------------------------------------------

爱情确实是私有的,容不得他人分享。所以要想有幸福的爱情,必需专一。必须真诚、忠诚。您如果是这样的,那只有等待,用事实来证明,暂时得缓一缓,解释没有用!

                                                忻医生

----------------------------------------------------------------------------------------------------------------------

l       若谷的故事:

----------------------------------------------------------------------------------------------------------------------

忻医生:您好!

我是若谷,网址http://fe2.bj.163.com/cgi/readb

(即“网易虚拟社区”)里有一篇我的文章(作者“小小”就是我)。这是我前阶段写的,有些事情又发生了些变化。我希望您先看一下,这都是很真实的感受。我等您的回音,然后我会找机会再和您讲我的矛盾心情和现在发生的事情。

若谷

2002年6月11日

附件:“网易虚拟社区”刊载

早就想给您写信了,却一直拖到今天。这段日子,一直压抑着自己,把自己思想封闭,不想考虑眼前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发展却让我再无藏身之处,现在无时无刻不在脑中想着、思考着,而我分明是把自己推向了一个我不想做的选择。我困惑、迷茫。我真的希望您可以帮我!

向来认为自己感情专一,却没想到我会同时喜欢两个男孩,而且现在到了非要我做出选择的时候。而这一选择也可能就决定了我的生活方式。

和男朋友认识已经有两年多了。那个时候大学还没有毕业。我迷恋于上网,同时也恋上了网上的他。在那个单纯的年纪,加上我太过感性的情绪支配下,任性的我毕业后义无反顾的选择来到他的身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认为只要有爱情,其他的都无所谓。

到目前为止我的选择只能说对了一半。我很佩服自己的眼力和感觉。他的确是个好男孩,长得好,性格好,脾气也好,稳重可靠,不会与女孩子口若悬河;对我也很好,虽然也有吵闹的时候,但总的说来还很甜蜜。只可惜他这里是个县城,来这以后我才发现找一份工作是何等的不易。除非我去做工资只有三四百元、枯燥无味的工作。这种心理落差,在我试着工作了几次后越来越大。说我虚荣也好,说我挑战性格受到了束缚也罢,总之,我对这里找工作的环境越来越不满意。

我和他走到今天真的不易,我为他放弃了所有。以前我有好多朋友,可现在却已疏于联系,离开了家乡,离开家人,没有朋友,有时候真的感觉好孤单。而且,他家人三番两次阻挠我们,要把我赶走,有时候想想好委屈,要不是他一腔柔情,也许我早已在另外一个地方了(我现在和他家人住在一起,很普通的县城的一个家庭)

就是在这样的一份感情面前,我的思想仍开了小差。他也是我两年半前的网友。那个时候他同我在同一个城市——我的家乡上大学。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却错过了见面。随着毕业后一次次的网上偶遇,渐渐的感受到早已在彼此之间有了一份牵挂。我开始怪以前错过得太多。怎奈自己有了心爱的男友,于是我想就让这份感情永远埋藏在心中,那将是很美好的东西。但我却从未告诉他我在另一个城市已有了男友。

直到他在网的那端说要确认和我的关系,说要我到他身边,我才发现自己的心跳那么厉害。我害怕,我逃避了,但最终却还是偷偷与他在网上约会。我不忍告诉他我现在的生活,我又不敢面对他的感情。那样矛盾的心情真的很难受。后来,我终于忍不住了,将所有的事情全盘托出。我以为他会转身就走,没想到他却说他会给我时间让我作出选择。我感到他有些幼稚,想事情简单,但也很感动。就这样我在矛盾与隐瞒男友这样复杂的情况下生活着。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错了。我背叛了男友,而另一方面我却将一个人的感情拉下水了。

其实他是我早就向往的那个城市里的人(认识他之前,刚上大学时就向往的)。我曾问过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有人说我喜欢他是因为他代表了我的一种理想。我也说不好,也许吧。但是我知道此事以后又激起了我对那个城市强烈的向往,我体内活跃的细胞又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和同学相比,和文凭还没有我高的朋友比,我的确是活得太缺少一种东西。我开始不甘心于这样一辈子。

春节时,我第一次将男友带回家。帅气的外表,稳重的性格,赢得了父母的欢心。更是让邻里赞不绝口。我感到很幸福。而且在那之前我和那个他吵了一架,我知道自己在做错事,我不想再拖累他的感情,于是只想好好当作男朋友,嫁给这个好男孩。

但是,我想去向往的地方看一看的想法却没有消失过。从家回来后的一个月,我辞掉了我的工作(向来就是这样我行我素)在几次三番的商求下,他终于决定和我一起去那里。我为他的宽容而激动,我感到他真是个好男孩。那一刻,我只想告诉所有的人,我的男朋友有多好,我有多幸福!

其实我是真的向往那个城市。我想在那里会有我的另一种生活,应该可以在那里生存。但现在被爱所牵绊,真无奈,我只有去那里看看,看看我向往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但此行的目的却还有另一部分,就是去看看他。我当时想的就是去看看那座城市,再看看他。(以平常心)就算这样不好,可是仅是看看他,绝对不会发生什么别的。回来后我要把一生都交给男友的。这就算了结了我的心愿。回来后接受这样平淡的生活。这的确是我出行的真实想法。就这样,我匆忙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那里的发达让我羡慕,那里的美丽让我留连。一切都很好。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魅力。我知道这背后也有艰辛,但我真的是爱上了这个地方,呼吸着那里的空气,想着自己的遗憾。

虽然已离他很近了,却仍想着要不要见一面。因为心里真是有些害怕。我怕感觉好了,思想会有负担,到时候难舍难分,却又已经决定嫁给了男友;我又怕感觉不好,那样不如不见,破坏掉了那朦胧的美!

恰逢五一放假,于是决定见面。心中很凄凉,心中想的是我这一生只与他有这么几天,然后割断这份情缘,把我的一生交给男友。带着这种心情,我与他见面了。

他是个典型的南方人,瘦小,与照片上的他有点差距。我可以感觉得出,最初那一刻,他也对我有些失望吧。因为我不是美女啊。然而,相处却又让我们找到了彼此的优点。我的感觉再一次准确,他也是我喜欢的那种,性格好,脾气好,老实,不与女生随便交往,对我也很好。这些或多或少的同我男朋友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在想,生日只差两天的他们是不是上天也让他们有很多共同之处呢?

在一起的十天左右时间真的很快乐。但每时每刻我都有很深的负罪感。我们虽然没有发生关系,但亲吻与拥抱却说明了我做了不该做的事情(真对不起,我讲了自己很丑陋的行为)于是愈久,我越感到他已开始对我依赖,我刚更深的内疚,于是我决定尽早离开。

那天,我收拾好行装,给他留下一封信,告诉他我相信有来生。我想偷偷的离开,我真的不忍心告诉他说我最终要离去,但最后我还是忍不住拨通了他的电话,约他见面。不知他在等我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但我想他是幸福的吧。我感觉得到,电话那端是笑脸。

当我看到他,他正在拣飞絮。他知道我好玩,他想逗我开心,我好感动,我好喜欢这样的细腻,我亦好酸楚……当他看到我背包时,他明白了我要做什么,我看到他眼中的失落,他的手变得无力,他从幸福的颠峰跌入失望的谷底,那一刻我哭了,很真实的禁不住的泪水,而他却在笑,不敢看我……那一幕至今仍让我心痛。我永远无法忘怀。

他留我,说他需要我,说他已经找到了生活。在那段路上,我真的挣扎过。但我不能再对不起男友,对不起男友对我的信任。因为我爱男友。我毅然的走进了候车厅,告别了他,告别了这个可爱的城市,我只感觉我告别了一个世界、一次生命。

火车穿梭在黑夜中,我的思绪却没有停过。我在担心他,我让他找到了爱的感觉,却又在这个时候离开,我想得出他心里的伤;而我又在想回去后如何面对下一步的生活。我开始比较两个人。一个英俊潇洒,一个很普通;或许是因为文化程度不同,男友有时候显得木讷,有些不解风情,他从来不会写信或记下心中的感受;他却可以用书信或是他的只言片语来刺激我的神经,还能让我明白他内心的感受。或者因为接触社会的不同,男朋友相对不错的工作和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有现代感,很会花钱,追求休闲生活,有城市人的气质;他才刚刚有工作,有自己的收入,所以属于务实型,不会武装自己,不会吃喝玩乐。男友有时候不会处理我与他的争执,而他则会很巧妙的避免我的火气上升……不同太多,相同也太多。两个人都是内向的,可靠的,有个性的,与众不同的,都是与女生很有界限的那一种。我在想为什么让我遇到两个如此相似的人,而为何他们对我又那样的好,而我却不忍心伤害任何一个,我又不想失去任何一个。但我也明白我必须选择一个。事实上我已经选择了男友,选择了火车开往的方向。

出乎意料的是,在看到男友的那一刻,没有得到一个拥抱,看到的是他红肿的眼和呆呆的眼神。我感到一定有事情,但他什么也没说就上班去了。那天下着雨,我上网找他:他竟然打了电话给我的男友,多可怕啊!终于,一切都暴露了。他叫我和男友说分手。我开始怪他,但想了想这怎么能怪他?这所有的一切还不都是我的错吗?我只有面对。(我曾用他的手机给男友发过信息,但没有删掉,留下了这个祸根)

我去找男友,我向他解释,向他说我此行的真实目的(我说我在他那里两天)他很伤心,他说没想到这样信任我,却是这样的结果,他说我要什么给我什么,我却这样对他。是啊,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那样的肮脏。

男友是爱我的,慢慢原谅了我。我也加倍呵护着我们的爱情。我不再上网,不给他发信息,不给他电话。我知道这样很残忍,但是我不敢再面对,我不想再对不起男友。我怕他陷得更深。

但我发现我却时不时的会想起那段日子的点点滴滴。我会担心他瘦弱的身体,其实是有点想他的。于此同时,我也无心工作,不知该如何面对那些工作。我开始想是不是我心太高,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也许更主要的是心没有定下来吧。我在想那个城市,想他。我违背了我的目的,但这个结果也是我未料到的,我该安下心来才对啊!

无心找工作,无心学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好像在混日子,又好像在等什么、在逃避什么。可是,一天复一天,我却更加烦恼。我想做生意,挣自己的钱。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以前他做生意从别人那里借了一大笔钱,现在人家来要钱。所以我们现在的境况很惨。他开始叫我离开,怕拖累我,怕不能给我好的生活。我完全感受到现在生活的窘迫,我也明白今后将面对什么样的生活。可我却丝毫帮不上忙。更何况我现在没有工作。现在只有我和他分享这个秘密,我了解他有多累,我的心好疼,我知道他其实不想我离开的。

在我举棋未定的时候,他却叫我离开,我心更乱。我又开始思念着那个美丽的城市。我想象着自己在那里挣到钱帮他,至少可以养活自己,而不是在花他的钱。而且还可以生活在那个城市,这不是我一直的想法吗?可能他现在需要我啊,我不想丢下他啊。但我在这里又挣不到,反而可能拖累他,我到底是留下来好呢,还是出去好?

我其实真的不知道到底怎么做?不知如何面对思想中的分歧。前几天我还是约他上网了。我知道他仍在等我,我想让他忘了我,我不能这样残忍地对待他啊。可是我竟又一次回避。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我不忍心说让他忘了我,可分明是在害他。于是我很痛苦,我竟两个都不舍,我怎么会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这样?!

有的网友劝我还是和你的男友一起过吧,这样现实、负责任;有的劝我应该追求自己的生活,一切顺其自然,可是我……

这些我都明白。因为两年多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已经相互了解得差不多了。他基本了解我的脾气,并能容忍我,这样比较安全。但我最近发现我们好象缺少了什么。让我没了感觉。他现在很少与我亲热,而我却感到他的吻是那样的无味。我不知道是因为那件棘手的事情破坏了我们的情绪,还是生活已经平淡到咀嚼不出味道。我现在只是感到好无力,不知如何改变现在的状况。

经过了这么多事,我也理清了一些头绪。我明白如果在这里,我可以找到一份我相对满意的工作,让我感觉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我一定会安下心与男友在一起,而不会再去想那个他,因为工作可以弥补我的空虚。虽然现在我衣食不缺,然而我却明白了我现在丢掉了我最宝贵的东西——自我。我的确是过着思想上、生活上都很依赖于男友的生活。我都感觉自己快要废掉。我想学习,可是同时又感觉到我学得越多会越感到这里的狭小;而不思进取,我就只能去做售货员、超市工作之类的工作,过着完全依赖男友的生活。我却不想这样,所以这也很矛盾。我想叫男友学习,将来可以一块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他又没有这样的决心。即使他可以做到,但到那个时候他会舍弃一份不错的稳定工作,和我一起去寻找无依无靠的生活吗?这好像又不太现实。

我要学习,我要向上,我不想做一个只会洗衣做饭的女人。我不想就这样结婚生子,然后成为一个平庸女人。我只想靠自己满足自己,让生活变得有意义。这是我心中最清楚的一个想法。

于是我想学习了,我要他同我一块。不管明天怎么样,学习终归对他有好外。我想要他充实自己,如果他提高他的文化水平,如果他变得很有思想,那将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也许该守住这份感情吧。我没有理由放弃他,虽然另一个他那里有我的理想,我也不忍心和男友分手。所以我不想那个他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在网上遇到了情绪低落的他,我真的很不忍。不忍心看到他这个样子。我看着他的话,心在流血。虽然我也不能肯定和男友的明天,但我没理由让他这样等下去。等我那个可能永远不会有的选择。因为我不懂自己,不能让他心存希望。于是我狠心的、违心的说让他忘了我。我说了很多伤他心的话,我不想伤他,现在却要狠狠地伤他,这对他太不公平!唯一不伤他的,就只有我到他身边,但我现在做不到啊!我不能让他等一个未知数啊,就这样吧。

我能体会到他很喜欢我,可能我这种人的性格吸引他们这种类型的男生吧。我理解他很想在这个时候把我争取到手。于是我又理解了他再一次做的不该做的事。他又用手机给男友发了短信。我想到了他会这样做,但我终究没有阻止被男友看到,男友认为我和他又有什么,说不再原谅我。他不知道这正是我做出决定的时候啊。我真的好无力,我不想再解释什么,我也说不清什么,我就等男友发落了,认命吧。

这封信我这写了一个多星期,事情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的思绪也是不断变化。到现在,事情已经发展到我无法选择、无力争取的地步。我不想伤害他们,哪怕所有的伤都给我一个人,可是现在却因为我这种“伟大”的善良,伤害到了三个人。他们是无辜的,只有我是活该的。

您有没有看累呀,能懂得我复杂的心情吗?您是如何看待这件事和我这个人呢?我现在该怎么做,我这样对他对不对呢?我还要不要争取男友的原谅呢?我想出去寻找自我,那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我该就这样舍弃与男友的感情吗?如果男友再次原谅我,我还要不要出去找工作呢?我到底应该选择怎么样的人?怎么样的生活呢?

其他网友的意见:我想您应该勇敢走下去!作为现代女性要有独立自我,不要封闭自己。放弃您的男友有些残酷,但毕竟是现时生活所逼,不要为放弃理想而活着。人生道路是灿烂的。相信您会勇敢地走下去!!

------------------------------------------------------------------------------

l       医生函复:

------------------------------------------------------------------------------

若谷:

你的长故事全部看完了。我想可以有两种心态来看待和对待这件事:

一是“若无其事”,轻松对待,因为现今社会里这种事情并不稀奇,“自我”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某个人说“我想您应该勇敢走下去!作为现代女性要有独立自我,不要封闭自己。放弃您的男友有些残酷,但毕竟是现时生活所逼。不要为放弃理想而活着。人生道路是灿烂的。相信您会勇敢地走下去”,或许可以归属于这一认识范围。

一是“异常艰难”,深陷而不能自拔,爱“人”与自我、道德与务实两难选择,这就成为一道难题。但这道难题必须解决,必须闯过去。过了这道坎就会轻松起来,就会出现光明,就会有更好的未来。

我的观点是切莫拿爱情做游戏,“爱情是私有的,容不得他人分享。所以要想有幸福的爱情,必需专一,必须真诚、忠诚”,你现在已经脚踏两只船了,怎么办?船最终是要分离的,不从一只船上缩回一只脚,是办不到的。缩回那只脚,对人、对己的损失最小,必须细细思考、分析、衡量,必须做出抉择!

做出决定是痛苦的,但必须做出!越早做,后果越好,越拖延,后果越糟。决定、决心必须尽早做出(要从长远考虑,不能仅仅立足于当前),表达需要注意方式。决定做好了,真心向往的是一个,那么接下来就是等待,用事实来证明你的真心与爱心。

古时有句成语:“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无法改变的规律。希望你深思。

2002年6月12日

 

------------------------------------------------------------------------------

㈣ 12年的性“管制”

1.编辑部的约请

2002年元月,陕西《健康向导》杂志编辑任萍寄给忻医生一篇题目为“12年啊,性‘管制’下的苦与谁说”的文章,要求对此文进行心理分析。下面是任编辑的来信:

 

 

忻老:您好!

很久没与您联系了,最近一切可好?

是这样的,我手边有一稿件,需要一位资深心理医生的分析,所以我就想到了您老,麻烦您抽空为我们写一篇约千字以内的分析稿,至盼。

祝新年快乐!

                                          学生任萍   2002年1月29日

原文附后

 

 

 

 

 

 

 

 

 


-------------------------------------------------------------------------------------------------------

12年啊,性“管制”下的苦与谁说

谁会相信,一对夫妻在婆婆的严密控制下只能按照规定时间同床而眠?这是真的。故事的女主人公,饱尝着被“管制”的痛苦,整整12年啊!

2001年5月8日,33岁的郭芳,终于鼓足勇气向医生讲述了她12年来令人心酸又苦不堪言的尴尬婚姻。她的婆婆对她的婚姻进行了严控,残酷地剥夺了她和丈夫的性爱自由和权力。这“婚内管制”犹如一把大锁,紧固坚牢,一锁就是12年……

l       强制分居为长寿

在外人看来,我和丈夫王辉的婚姻是非常幸福的,谁也不相信,这幸福里浸透着苦涩、哀伤和孤寂。

我和王辉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同学。1984年9月,我考上了中南财经学院,王辉考上了一所税务学院。因两所学校都在武汉,我们经常往来,感情渐增。

1988年7月我和王辉毕业,一起回到家乡,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我分配在市财政局,王辉分配在地税局,我们都有很好的工作单位,收入也稳定。1989年5月1日,我们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王辉是独生子,父亲在他13岁那年便撒手西去。母亲为了将儿子养育成人,没有再嫁,对儿子关怀备至。王辉成人后,家中买米、买煤、灌气等粗活重活累活都不让王辉干,怕累坏了儿子。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王辉,对母亲产生了依赖,事事都顺从母亲的心愿。婚后,婆婆退休了,专职在家做家务,将我和王辉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俩感到莫大的幸福。

1989年7月,我有了身孕,王辉整日沉浸在即将做父亲的喜悦中,婆婆更是兴奋,逢人便说,我马上要做奶奶了。然而,这种幸福很快被另一种阴影笼罩了。

在我怀孕3个月时,我发现婆婆的情绪不再像从前那样高昂,日渐反常,每日嘴里唠叨道:“王辉瘦多了。”原来婆婆是在为王辉的身体担忧。我便拿出几百元钱,递给婆婆说:“妈,您上街去买些补品给王辉补补身子吧。”婆婆接过钱说:“光吃补品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休息好。”我想,王辉怎么没有正常休息呢?晚上,他既没有看书、写材料,又没有打牌赌博的恶习,每天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生活非常有规律啊!

1989年10月的一天,婆婆将家中另一间放杂物的小房间腾出来,支起一套床铺,我帮着去打扫,一边打扫一边问:“妈,家里要来客人了?”婆婆没有回答,而是关心地对我说:“你不要太劳累,注意身子”。

一连数天,家里也没有来客,我和王辉对新支起的床铺迷惑不解。那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和王辉在房间里相依相偎地看电视,忙完家务的婆婆出乎意料地走进来。她坐在床上,迟疑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了:“郭芳,你们年轻人很多事不清楚,比如说过去皇帝都是好几个老婆,房事过得频繁,寿命都不长,没有多大岁数都死了。王辉是我的独生子,也是我的命根子,他爸39岁就死了,后来我才明白,他死得这么早的原因,是我们爱得太深了,我不愿他爸爸的悲剧在我儿子身上重演,为了王辉,我经过很长时间考虑,决定让你们生活得有规律,每周星期四同房,其他时间隔房分居,王辉就睡在那新支起的床上。”

我惊呆了,原来支起的床铺是为王辉准备的,原来,婆婆认为婚后王辉消瘦竟是与性生活有关,我没想到,年仅56岁的婆婆,骨子里竟有这样根深蒂固的“怪”思想。

在一旁的王辉听后,先是惊奇,尔后笑着说:“妈,您这是想到哪里去了,是不是看书、看电视看多了,中毒太深。”婆婆板起面孔,严厉地说:“这是我的决定,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妈要对你的身体负责,郭芳更要对你的身体负责。”王辉也烦了,站起来抗议道:“您不要管我们的事,管多了就会有矛盾。”婆婆立刻恼怒起来:“你要是不想活得寿长一点,何必出世呢?你爸39岁就死了,我看你这样下去还活不到你爸的岁数。”

无论王辉怎样反驳来说服母亲,婆婆就是固执己见。最后,她泪眼汪汪地说:“辉儿,妈就你一个儿子,守寡将你养大,你要是活不长,妈怎么办?”看到婆婆那伤心的眼泪,王辉再也不敢多辩,只得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当晚,我和王辉在婆婆的千叮万嘱中开始分房而居。从此,我们性爱生活也在婆婆的干涉下“有规律”地进行。婆婆这一举措,就像一把大锁一样,把我们年轻夫妻婚姻中最重要的性爱自由锁得牢牢固固。

l       严加管制做规矩

随后的日子,我和王辉严格按照婆婆的规律生活,心中倍感委屈。我们盼着,时间一长,婆婆的态度也许会改变。

起初,我对这种分房而睡有些不习惯,特别是怀孕期间,夜深人静之时,总感到身边无依无靠。就在我临产前2个多月的夜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我被雷声惊醒了,忙去关窗户,正在这时,王辉敲门进来,替我关好窗子,将我扶到床边,不知怎的,我一下子扑到他怀里,委屈的泪水哗哗而下……这晚,我们像偷渡客一样,轻轻地关上房门。我躺在王辉的怀里,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我和王辉一起床,就看见婆婆板着脸,坐在客厅沙发上不言语。我忙笑着对婆婆说:“妈,您起床了。”婆婆迟疑了一会儿说:“郭芳,你想把我儿子‘整死’呀!我叫你们按照规矩生活是为了你们好。”我满肚子的委屈,真想发泄一下,跟婆婆大干一场,摆脱这种没有人道的控制。但我又怕这桩事被大院内的人知道后,成为笑谈。想到这里,我忍着泪走进了卫生间,泪水奔涌而出。一会儿,王辉走了进来,轻轻地对我说:“不要哭坏了身子,郭芳。”我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哽咽着上班去了。

临产前夕,白天在单位上班,时光过得比较快,但回到家中,我就产生莫名的恐惧感。我一人睡在床上,孤寂难耐,多么希望丈夫王辉在身边陪我说些开心话,用手摸摸我的肚皮。有好几个夜晚,我暗暗地起床,走到王辉的房门口。当我欲举手敲门时,似乎觉得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我背后监视着我,为了避免婆婆的唠叨,我折身回到自己的房间。

1990年4月,我生下儿子,取名强强。强强的到来,曾一度缓和了我们和婆婆的紧张关系。望着满脸是笑的孙子,婆婆逢人便说:“有了孙子,可以传宗接代了。”婆婆抱着强强整日喜笑颜开,我暗自高兴,以为生下儿子,会了却婆婆的心愿,以后,她的精力会花在孙子身上,不再约束我和王辉了。

然而,一切并非是料想到的那样。坐月子时,王辉每晚守在我和孩子身边。45天后,婆婆对我们又制定了新的规矩,王辉必须回到他的房间去。孩子由婆婆带着睡,喂奶时,婆婆把孩子抱到我的房间,喂完奶,她立刻抱走,我和王辉仍然只有在星期四才能同房而居。

 

1993年9月上旬,单位派王辉到省城出差,大约需1个星期,那几天,正值我休假,我决定随王辉到省城去玩几天。我没有和婆婆商量,就随王辉到了省城。当晚,才给家中打电话。1个星期后,我和王辉回到家里,进门后,我连忙拿出为婆婆买的礼品、衣服走过去对她说:“妈,您还好吗?”婆婆没有理睬我,将我递过去的东西放在一旁,很不高兴地说:“你们玩够了,你还没有把王辉‘整死’在省城就回来了?”

婆婆讥讽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我,我怔在那里,本想走进房间看看熟睡的孩子,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当晚,我很有情绪地对王辉说:“我再也受不了了,这样下去,会把我逼疯的!”王辉安慰我:“看在妈给我们辛辛苦苦带孩子的份上,我们忍了吧。”我别无他法,只有听从他的劝慰。

我和王辉决定抗争,争取自由,经常故意违反婆婆的规矩,而婆婆一旦抓住证据,就出言伤人,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得出来,甚至还骂我风骚。天长日久,我逐渐变得麻木起来,听凭婆婆的指责。有时,我常想,婆婆除了控制我们的性爱自由之外,心肠颇好,她整天将家操持得井井有条,任劳任怨地做家务和带孩子,就看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责怪她呢。

1995年7月中旬,一直身体很好的婆婆突患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手术后,我专门为她买回鸡、猪蹄,给她调养。白天我和王辉轮流守候在她的床前照料她,夜晚我与她相伴,帮她洗澡,端屎端尿。困意袭来时,我就伏在她的病床边临时休息一下,白天照常上班,下班后忙着烧饭送饭。

术后的第4天,婆婆能下床活动了。我想,今晚我可以在家里睡个好觉了。大约凌晨1点钟,我对婆婆说:“妈,今晚我想回家睡觉。”婆婆一听我要回家,便焦急地说:“再帮忙照顾几天吧,等抽了线,我们一起回家。”见我不搭腔,她更直言不讳地说:“我不在家,没有管你和王辉。”我沉默了。这晚,我还是强拖着困意绵绵的身子,一直陪到婆婆出院那天,才一同回家。

1996年的阳春三月,我获得了单位组织的优秀职工去张家界旅游的机会,并特批各自带上家属。当我回家兴奋地把这消息告诉丈夫、婆婆时,婆婆满脸不高兴,并极力阻止。她说:“常言道,行船坐车三分忧,王辉是我的独子,我不让他去。”从未到过张家界的王辉很想去,可无论他怎么说,婆婆就是不允许。后来,婆婆流着泪说:“叫你别去,万一两人都不幸,我们的家就要毁于一旦。况且我一个人带孩子,精力和身体都不行。”王辉提议将孩子一同带去。婆婆勃然大怒:“你们就那么狠心,为了两人在一起,就带一个才几岁的孩子和你们一起奔波。”看到母亲的那副样子,王辉退让了。他说:“郭芳,你一个人去吧,我在家陪孩子和妈。”我情绪极不稳定,反唇相讥说:“大概你妈担心旅游时间长,怕我把‘整死’在张家界。”启程那天,我情绪很差,旅游原计划4对人,却只有3对半。一位同事问我:“郭芳,王辉怎么没来?”我无法将这难以启齿的事告诉同事,只好谎称他近期工作忙。旅游途中,看到对对夫妻有说有笑,一起爬山、看景点、拍照……我心中郁郁寡欢,游兴全无。同事关切地问我是否同王辉发生了矛盾,我欲言又止,委屈的泪水哗哗而下。旅游结束后,我给儿子带了许多礼物回到家中,由于心情不好,面对婆婆和王辉的关切和询问,只是草草应付了事。

由于在家中倍受压抑,我便将全部精力倾注在工作中,连续几年都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虽然,我对婆婆的做法有些不快,但婆媳之间仍没有发生口角,一家人仍然平平静静地生活着。

1997年8月的一天夜晚,王辉陪客人喝了一些酒回到家里后,悄悄地溜到我的床上。那晚,我们彼此相依相拥,倾诉着心里话,直到进入甜蜜的梦乡。

第二天早晨,婆婆见王辉从我的房间出来,大为惊讶。王辉刚洗漱完毕,婆婆就上前指着他的脸恶狠狠地说:“你想早点死,现在就去死,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听到母亲的指责,王辉一改往日温顺的脾气,对母亲说:“妈,多年以来,我对您服服贴贴,您让我们夫妻分房而居,我也照办,但您知不知道,您这样做是不人道的。名义上是为了我的身体,其实您是压抑我,使我的精神和身体受到伤害,您知道吗?”婆婆气急败坏,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你还年轻,你懂什么!不跟女人睡觉就活不下去了?!妈这为你好,还是媳妇为你好?”母子俩吵了起来。气极之下,婆婆要上前打王辉,两人越吵越凶……面对此景,我连忙阻止了他们,我担心争吵一旦让邻居知道,会当故事一样流传出去。然而,当我刚出门上班时,就碰到一些左邻右舍,他们纷纷问我:“郭芳,平时你们够和睦的,可今天大清早,却吵得这么厉害,为啥?”我一时语塞,脸红一阵白一阵,这难以启齿的事叫我怎么解释呢?我极力控制这种慌乱情绪,说:“不为啥,家务小事,母子俩之间闹矛盾。”

l       红杏出墙起纠纷

为了不引起争吵,王辉对我再进行“不正常”入侵时,我便极力阻止,这样对王辉打击太大,他的情绪日渐低落,经常责怪我和婆婆一起来对付他。然而,没过多久,他对我也日渐冷漠了,有时连每周一次的同房,他也不进我的房间,把我晾在一边。

1999年9月底的一天,王辉一下班就怒气冲冲地对我说:“郭芳,你来一下。”他把房门关上后问我:“好啊,你终于摆脱了寂寞,找了相好,是吧!”弄得我莫名其妙。原来,王辉听信了别人的谣言,以为我与单位里一位男同事好上了。我极力为自己辩解,但王辉不信,天天回家同我闹,渐渐地婆婆也知道了我们争吵的内幕,对我也是冷冰冰的。王辉每天下班后总是跟踪我。闹得我哭笑不得。后来,王辉找不到把柄,又气急败坏地说:“郭芳,你要是背叛我,我会报复你的!”

2000年4月里的一天,王辉的单位举办集体舞会,他认识了某歌舞厅朱小姐。朱小姐对他的温情,使他被禁锢多年的激情得到了释放,似乎找到了异性的“关爱”。以后,王辉频频光顾这家舞厅,与朱小姐厮混。

他的行为一发不可收,隔三岔五地去找小姐寻欢,经常半夜才归。那阵子,我还以为他在外有事,丝毫没起疑心。然而,精明的婆婆很快觉察到了深夜而归的儿子在外面的丑行。4月底的一天晚上12点多钟,王辉刚进门,一直等着他回来的婆婆一声怒吼:“跪下!”王辉乖乖地跪下,婆婆流着泪说:“想不到在家控制住了你,倒是在外面乱来,去找死啊!”说着,她对着王辉就是一耳光。我闻声起床,赶快去劝他们俩。婆婆越哭越厉害,坐在地上哭诉:“早知道你这么不争气,当初我就弄死你,免得我吃这么多苦!”

我不敢想像王辉的越轨行为。此时此刻,我头脑里一片空白。以前,他始终怀疑我有外遇,在背叛他,并跟踪我的行迹。如今,他却真正地背叛了我。

2000年10月,我大学时期要好的同学许英从省城来了,在我们家住了4天,这4天,我没有和王辉分居分房,把王辉睡的床铺让给许英睡,这4天时间里,我看透了婆婆的脸色,我知道许英一走,婆婆将会大发脾气的,果不出所料,那天许英刚走,中午,我们下班回来,婆婆就开始指桑骂槐地唠叨我们破坏了她的规矩,说我企图要把王辉“整死”之类的话,听来听去,我们实在忍耐不住。这天,我和王辉与她来了个正面交锋,我们没有和她大吵大闹,也没有赶她骂她,而是据理力争,把这么多年来所受的委屈一口气倒了个干净。长达2个小时的口舌较量,最后,在婆婆的怒骂声中,仍然以我们的屈服告终。

年复一年,婆婆为延长儿子的寿命,对我们夫妻性生活进行严格控制,犹如一把大锁锁住了我们性爱自由的大门。这一锁,就是12年。12年来的委屈和孤寂,是难以启齿的,更重要的是怕这种“严控”手段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笑。因此,在这种无法诉说的痛苦中,我只有把它深深地埋在心里。如今,我们已年届不惑,婆婆也60多岁了,然而,她仍然固执己见,仍然像间谍一样严密地监控着我们……

2.医生评析

阅毕“12年啊,性‘管制’下的苦与谁说”,

掩卷深思……

这是故事、小说,还是现实?

答案:这是确确实实的现实,但确也是一曲孔雀东南飞的现代故事。

l       “孔雀东南飞”的遐想

 

元代戏曲大宗师关汉卿讲述的“孔雀东南飞”,是婆婆迫害媳妇、强迫儿子休妻而流传下来的古代悲剧。

现代版“孔雀东南飞”是婆婆胁迫媳妇,禁锢并管制儿子与媳妇的性生活。

虽然现代婆婆的做法与古代婆婆不同,但是从精神伤害的角度来看,同样是不人道的。“12年啊!”主人公终于喊出了最为悲愤的心声,可见其伤害之深,而且这个“故事”还未结束,其结局如何尚难以预料。如果因此而导致丈夫狠心离异,丢妻抛子,那不就是一曲活生生的“孔雀东南飞”了吗!?

l       现代人的悲哀

 

上千年过去了,社会迈入了21世纪。然而,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着这些令人“拍案惊奇”的故事,初看似乎是笑话,是奇事,实则是悲哀,是现代的悲剧。

性神秘、性禁锢是封建时代的顽疾。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们的性意识已然唤醒,这是件好事情。可是,切莫以为有关“性的问题”在国人中已得到解决。我国现在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封建的、陈旧的东西还没有彻底清除,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其中,“性的问题”尤为棘手,性科学的知识需要大力推进教育普及工作。

新旧交替,问题真还不少:

一方面,“性开放”过了头,一些人公开谈性,包二奶、纳小妾、试婚同居,甚至“三人行”等等乌七八糟的东西沉渣泛起,甚至于熟视无睹、见怪不怪者大有人在!如此下去,令人堪忧;

另一方面,“性禁锢”等封建意识或愚昧无知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以致于在21世纪还会出现婆婆对媳妇进行性管制的闹剧。这真是现代人的悲哀!

l       婆婆的愚蠢与专制

 

婆婆的年龄并不能算老,“故事”发生时,大概也就在50岁左右。由此算来,她的青年时代是在20世纪的后半个世纪那个年代过来的。那个年代,一方面是社会变革、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另一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愚昧中痛苦地嬗变出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开始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由于教育普及的不平衡,社会上仍有那么些人无动于衷,固守成规,以至于落在时代的后面,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这位婆婆,就是这么一个时代的落伍者,既愚昧,又专制,再加上“婆婆”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造就了这么一场“悲剧”。

l       新生代的懦弱与盲从

 

然而,这一“悲剧”的责任不能全部落在婆婆的身上。作为新生代的儿辈们,也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儿辈们最初的迁就、容忍,贪享安乐,是婆婆专横、无知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剂”,本案中的儿子是主要责任者。母亲对儿子的爱关是无可厚非的,是伟大的、无私的,儿辈们应该而且必须履行“尽孝”的义务。但是,听话不完全是“尽孝”,懦弱和盲从更帮不了替母亲分忧。母亲的含苦茹辛,是希望儿辈们成材。儿辈们只有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充分显现出独立、能干、坚强的个性和本领,能够替代母亲操劳时,母亲才会不再去过分干预儿女们的行为。可是本案中的儿子未能做到这一点,依然依赖着母亲的照料,这也就促成母亲采取绝对手段的由来之一。媳妇的品质是好的,可在性格上也有着同样的弱点。所以,这12年的苦酒,有一半是儿辈们自己酿就的。

l       性教育的思索

早在先秦时期的中国哲人——孟子曾经有过“食色,性也”的古训;性是人类赖以繁衍的本性,如同食物与水和空气一样的不可或缺。

全社会应从本案例中汲取教训,充分重视对社会人群(包括所有的男女老幼)的性教育和性知识的普及。这绝不是口头上喊喊就可以的,必须付之行动,才能避免类似的“闹剧”再次重演。

 

 

 

 

 

第二部分:网上咨询实例 ――――――――――――――――――――――― 48

       五、天堂里对话 ――――――――――――――――――――――――49

         1、人生的对话

         2、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是病态还是人生观

         4、环境对人生观的影响

         5、症结的关键所在

         6、没有结论的结论

 六、疑病心理的后患 ――――――――――――――――――――― 56

         1,初诊

         2,紧张综合症 

           3,心理症的内因

         4,“医源性误导”   

         5,疏导化解了疑虑

     七、爱情与婚姻的决择 ―――――――――――――――――――― 65

1,婚姻出现危机

2,婚、恋十字路口

3,感情与理智较量

4,尾声

     八、性无羁与性伦理的冲突 ――――――――――――――――――― 70

1,耐不住的性寂寞

2,经不住的性诱惑

3,管不住的性疯狂

4,性伦理的思考

 九、×先生焦虑困惑症 ――――――――――――――――――――- 77

1、一封长信的剖析

2、关于个性的讨论

3、关于心理与生理

4、疏导治疗提纲

5、有关个性的理论

                    6、认知开始转变

     十、一个大学生的心路历程 ――――――――――――――――――― 92

1、大病小病分不清,焦虑恐慌心不宁

2、症状出现在中学,障碍根子起童年

                        3、躯体表征并不重,认知偏差变顽疾

4、常因生理小毛病,个性疑虑成大病

5、早年父母遭婚变,幼小心灵缺亲情

6、孤僻固执近封闭,设疑又钻牛角尖

                        7、谆谆疏导医心病,认知纠偏不容易

                        8、工夫不负有心人,心境渐宁退焦虑

                        9、欲把心理症根治,改善个性是关键

                      10、心理反复症反复,意志毅力更需要

                      11、医学有疑人之常,知识增加疑自解

                      12、步出心理症误区,健康长寿天地宽

    十一、几例个案:―――――――――――――――――――――――――――― 121

     1,枫叶

         2,若谷这是什么心理

      3,JaneSui感情困惑

            4,12年啊,性“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