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女郎金美希个人资料:黄煌教授经方治口腔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7:42:47
黄煌教授经方治口腔病
牙齒、牙周、口腔黏膜、唇、頰、舌等
炎症→中醫可介入;外傷、畸形、腫瘤→西醫
(1)    口腔黏膜病-復發性口腔潰瘍(口瘡)-成藥錫類散
            -扁平性口腔潰瘍(苔癬)-好發成口腔癌-(白色網紋狀丘疹)
金匱(狐惑病)-白塞氏病(口、眼、外生殖器潰瘍)、多系統炎症
(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
(2)    牙周組織炎症-牙周病、牙齦炎
(3)    舌覺異常、口味異常
經方思路:(1)專病專方(辨病)
          (2)整體治療(口腔為局部病變,亦可能機體表症)

一、    甘草瀉心湯 (比較半夏瀉心湯→當甘草用量大(4升)時,由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
經方:甘草4兩 黃連1兩 黃芩3兩 人參3兩 乾薑3兩 半夏半升 大棗12枚
黃煌:生甘草6~20g 黃連3~6g 黃芩6~20g 黨參10~20g 乾薑6~12g 薑制半夏6~12g
        大棗15~30g1.    消化道黏膜修復劑,口腔潰瘍專方,由口腔→肛門之粘膜潰瘍均可用
2.    上述之三大口腔黏膜病均可用(日本古方派常用)→癒合快、發作周期延長
藥理:
(1)    黃連、甘草、杏仁(甘草丸)→可治口鼻生瘡 (宋時醫案)
黃連、甘草、蜂蜜、豬油→膠狀
(2)    口腔潰瘍多伴有煩燥、失眠→黃連專治症
(3)    舌瘡,舌為心之苗,心火旺→黃連專治症
(4)    口瘡多伴有消化症狀→本方組(半夏瀉心湯)為消化道炎症主方
(5)    黃連+黃芩→心下痞、下痢(葛根芩連湯)→(各式瀉心湯)
3.    方中甘草用量多在6g以上,也有到30g (甘草副作用:反酸、腹脹、浮腫)
4.    加減:
(1)    舌紅、唇紅、月經有血塊者→重用黃芩到20~30g
(2)    淋巴結腫大者→加連翹20~30g
(3)    便秘、口臭、潰瘍局部紅腫、色黃→加大黃3~10g

二、    炙甘草湯
原方:甘草 生薑 人參 生地 桂枝 阿膠 麥門冬 麻仁 大棗
黃煌方:炙甘草3~15g 乾薑5~10g 人參或黨參10~20g 生地10~20g 肉桂6~12g
        阿膠6~12g 火麻仁6~12g 大棗15~30g1.    本方是腫瘤患者惡液質,極度消瘦、貧血時之營養方,以食道、胃、肝、肺癌居多
(體質極度虛弱、大出血後循環衰竭)→推測用於當時戰爭傷員
為古代的止血強方,又稱復脈湯
大劑量生地、阿膠→止血
人參、桂枝、炙甘草、麥門冬→強心定悸
本方含19種胺基酸,9種為人類必須胺基酸
2.    本方式用羸瘦、面色憔悴、皮膚乾之口腔潰瘍、腫瘤、乾燥、牙齦出血(晚期口腔癌)等
羸瘦、貧血、大便乾結者(方內有許多滋陰藥)最有效
病理性口乾燥-陰虛、津脫→化療,無苔
3.    為方便長時期服用,可加入鹿角膠、蜂蜜做成膏劑

三、    (三黃)瀉心湯 (金匱16、17: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原方:大黃2兩 黃連1兩 黃芩1兩
黃煌:大黃6~12g 黃連3~6g 黃芩10~20g

1.    古代之瀉火止血方,仲景用於吐血、衄血患者
2.    本方可用於牙周炎、牙齦炎及血液系統疾病導致之牙齦出血
--多伴有唇紅、舌紅、口臭、便秘、失眠、焦慮
3.    市面上作用類似之成藥:三黃片、清膠囊、黃連上清丸(尚有石膏、連翹、梔子,大黃量較大,可能會腹瀉)
中老年人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者合適


四、    葛根湯
經方:葛根4兩 麻黃3兩 桂枝2兩 芍藥2兩 甘草3兩 生薑3兩 大棗12枚
黃煌:葛根12~30g 生麻黃5~12g 肉桂6~12g/桂枝10~20g 白芍/赤芍10~15g
      生甘草3~10g 生薑10~20g/乾薑5~10g 大棗15~30g

1.    本方適用於風寒型(疲勞,受風寒,肌肉酸痛)的牙周膿腫、牙髓炎、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炎
2.    體質:面黝黑、黃暗、粗糙、壯實、嗜睡、咽喉不紅
        →體力勞動或身壯之青年
3.    本方為發汗解表劑,發汗力輕微,服藥後避風寒
若大便乾結,苔厚者可加大黃
4.    醫案:用葛根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治面癱,有效


五、    附子理中湯 (成藥有附子理中丸→主腹脹、腸鳴)
黃煌方:制附子6~12g 黨參10~20g/紅參6~12g 乾薑10~20g 白朮10~20g
        炙/乾甘草6~20g

1.    本方為溫熱性強壯藥,可用於虛寒型牙周炎、膿腫等,可消散炎症、消散膿液、破潰癒合
2.    其人多見面色黃暗、精神萎靡、食慾不振、腹脹、腹瀉、小便清長、脈象無力等、局部牙周紫暗漫腫、疼痛不休
→服藥後,腹部舒適,精神好
3.    臨床經驗:加黃連、肉桂效果更好


六 溫膽湯(非仲景方,是宋朝時用經方加減)
薑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陳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殼6~12g
乾薑3~6g/生薑3~6片 紅棗10~20g

1.    傳統化無形之痰方 可用於神經症 恐懼症 創傷後應激障礙 精神分裂症
口腔科治舌覺味覺異常 (須先排除腦梗 腦瘤)

2.    適用患者常有下列症狀:
膽怯 驚恐 虛煩恍惚 失眠 多惡夢 頭昏 頭痛 胸悶 自汗 惡心

4.    加減法:
煩躁臉油光 + 黃連
胸悶焦慮 加 山梔
腹脹 加 厚朴
齒痕舌明顯 重用符苓

5.    除煩湯: 半夏厚朴湯 加 山梔 枳實 黃芩 連翹
主治舌體異覺有效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bbs.hx317.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bbs.hx317.com/thread-627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