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绝美校花暗黑私拍:翻译的美学视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52:24

汉翻译的美学视角

毛荣贵 (2004-04-08)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请来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毛荣贵老师来进行主题演讲,并在网上进行交流。我们非常欢迎大家在网上收听、收看、点播这个节目。为了使今天的节目做得更好,我们外国语学院很多老师都支持这个节目,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其中我们特别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今天特邀的嘉宾主持,“交大讲坛”的嘉宾主持之一,外国语学院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陶庆老师。陶庆老师今天是我们特别邀请作为我们“交大讲坛”的一位嘉宾主持。本周五杨惠中教授要做的那场报告,我们也非常高兴邀请陶庆老师作为嘉宾主持,他的主持将融英语教学和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为一体,融现代科技与语言教育要求于一体,一定会使得我们今天的报告更加丰富多彩。我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主持,然后我们把时间交给嘉宾主持,来正式介绍今天的嘉宾、主讲人毛老师、毛教授。

   首先介绍一下陶庆老师。陶庆,1991年毕业于上海交大英语系。1994年开始长期担任政府部门和多家跨国企业的口译,曾数次担任政府赴美国、英国、加拿大代表团的随团翻译,其中包括:2000年上海市人力资源赴美考察团的随团翻译;2001年APEC经贸部长会议的大会翻译;同时也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在2002年,陶庆老师担任了上海市2010年申博代表团的英语翻译,而且这个工作受到上海市申博办、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外交部等有关部门高度的肯定,这就是我们介绍的嘉宾主持。下面就把时间交给嘉宾主持。我们整个安排也是这样,大概有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由毛老师进行主讲,然后后面有三刻钟左右的时间,由嘉宾主持把网上同学们、老师们提交的问题,向毛老师进行提问,进行请教,进行沟通,大概是这样两段的安排。有请主持人陶庆。

陶庆(嘉宾主持人):

   谢谢谢部长!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特别荣幸的是,我们有机会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毛荣贵老师,跟大家交流一下他对翻译,尤其是对翻译美学独特的心得体会。允许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毛荣贵教授。毛荣贵,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英语学习》(月刊)主编。197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78年至1980年在杭州大学外语系进修。1996年应美国驻华大使James R.Sasser的邀请,以leading citizen身份访美。毛老师长期从事翻译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翻译实践,所以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有很深的认识,对英语、汉语双语都有很深的造诣。我相信通过今天的讲座,同学们一定会极大地受益。我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翻译,在当前大家非常重视培养英语实际使用能力的同时,翻译一方面是提高语言技能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同时也是检验学习成果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所以翻译的理论,和翻译技能的培养,无论如何重视都是不为过的。今天毛荣贵教授要给我们介绍的是从美学理论这一全新、独特的视角,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探索翻译它有什么本质的特点,以及除了能够翻得准,翻得流利以外,怎样从更高的层面上对翻译有更好的心得。下面请毛荣贵教授给大家做演讲。

  

毛荣贵:

Good 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I really feel privileged and very much honored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have my talk with you. And the topic of my talk for this afternoon is E-C Translation viewed from aesthetic angle or from aesthetic perspective. So the most important word for my talk this afternoon is one adjective, that is, “aesthetic”. And “aesthetic”, the Chinese equivalent, is “美学的”. So this afternoon, I just want to talk something about the entirely new and entirely different angle about translation, that is, aesthetics. “aesthetic” is an adjective, while “aesthetics” is a noun. And my focus is E-C translation, that is to say,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Just now, I said “Good afternoon”. However, one of the audiences is my daughter, who is not in Shanghai, but in Cambridge, U.K. Over there, it is probably 7 a.m. in the morning. Since she is now listening to me, I would like to say “good morning” to my daughter. And I have been to more than 15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hina and 3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lecture-giving. I’d call these visits as my academic tour or lecture tour. Bu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have this very particular and special occasion, because in front of me I cannot see any audience but only a screen. So this is not face-to-face talk, but face-to-screen talk. And I hope you will like my talk and I will do my best to make it as vivid, as instructive and as dramatic as possible. And the first thing I’d like to talk about is that we have thre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nd translation study. The three different attitudes, or thre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我们对英语学习和研究有三种不同的视角。 Of course, the first we call it utilitarian attitude. “utilitarian attitude” in Chinese meaning is “功利的”. Of course, we study English and we study translation for a lot of purposes and one of which is very much practical, because in this world every person if he or she wants to make his living or her living, one must have his or her profession, while transl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profession. And the second angle or the second perspective is something to do with scientific spirit. As everybody knows that in learning English, in studying translation, we must adopt a very scientific and strict attitude. We must be very careful about every single noun, every single verb, and even every single preposition. This is called scientific attitude. While lastly, that is, No. 3 attitude, is what I’m going to talk about and what I’m going to dwell upon this afternoon, that is, aesthetic. 那就是,美学的。 Most of the students or the English learners or the translation learners will focus upon the first two attitudes, that is, from the purpose of utilitarian purpose and the second, scientific purpose or scientific attitude. But if we go without the last attitude or last perspective, probably I don’t think you will do a very good job, a very pleasant job in term of translation.

刚才我讲的这一段是引用了中国的美学大师朱光潜教授的一段话,他曾经教导我们,(他的讲话也充满美学,非常生动),他说我们看到一棵古松(ancient pine)非常美,但是现在面前有三个人,第一个是一个businessman,是做木材生意的,当然他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看,这个材料经过加工以后价值是多少,脱手以后能赚多少;第二个人不是木商,而是一个植物学家,他对松树所产生的兴趣是完全处于一种科学的态度,研究这棵树的树龄以及生长演变的过程等等有关科学方面的问题;第三位是画家,站在松树面前不是功利的,not utilitarian, nto scientific, 他是一种aesthetic。他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发掘这棵古松内在的价值,使他的画能够真正达到相当高的层次,体现古松内在的美。我无非借朱光潜大师的一段话,将它引申到我们英语学习和翻译学习方面来。

   下面我想请大家看一些例句。看例句之前,我还想讲一下,今天下午我非常高兴来到这里。现在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SARS,我注意了一下我们的媒体,probably we have three ways of saying SARS,第一是SARS,第二是非典,第三是非典型性肺炎;有人把它翻译成“杀死”,我看了以后吓了一跳。在SARS肆虐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媒体、电视到处都看到“杀死”就非常不好;还有人翻译成“萨斯”,这种翻译是可以的,但是我比较主张翻译成SARS,这个跟国际接轨,也比较省力。这个问题使我想到语言有一种趋美性。比如刚才的例子,有人把SARS翻译成“杀死”,人人都不喜欢,应该是加以避免的。同时要讲清楚的是,比如说我毛荣贵现在坐在这里,我的头发已经白了,一般来讲,我比较喜欢讲双鬓染白,我比较喜欢这样听,大家也喜欢这样讲。这里插一下,趋美是beauty oriented or aesthetically oriented,我觉得海里面的鱼有趋光性(phototaxis),我们人类的语言有趋美性。言归正传,如果讲毛荣贵双鬓染霜我比较开心,但如果说毛荣贵已经满脸皱纹,像小虫一样的老人斑爬上了他的脸,这我不愿听,也不像听到双鬓染霜那样高兴。语言的趋美性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我们语言和翻译,当然不能忘记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翻译理念。

   下面我想从例句开始。因为我的讲座在全国16、17所大学进行过,都是有血有肉的,不能空讲,如果本来是100个听众,后来只有50个,到下课以后只有2、3个了,那就不太好。我今天讲的第一个例句就是

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这是我在美国高速公路的安全警示牌上看到的一句话,仔细看后,我觉得很清楚,最后这个the late就是“已故的”,或者是“已经死亡的”,是劝驾驶员to drive your car a little bit slowly,你如果说迟到的话,当然要比死掉好。我觉得美国人的幽默在这个road security sign里得到了体现,我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谈幽默语言,我当时的译文就是“迟到总比丧命好”(毛荣贵译文,见《外国语》1992年第1期)。And I believe that it is quite good and almost perfect。但是过了不久,我在厦门开会的时候,到外文书店看到一本书,这本书的题目叫做《翻译批评散论》,作者是马红军,一打开书,里面到处都是“毛荣贵”的名字,而且这个书名给人感觉不是很好。果然,里面有一句就是“迟到总比丧命好”,他认为我这句没有翻译出英语里面“late”和“the late”的重复。我们也可以把这个rhetorical device称作“alliteration”,即头韵。因此他提出他的译文——“晚了总比完了好”(马红军译文,2000版《翻译批评散论》),我认为这个翻译翻的非常好,“晚了”和“完了”和原文里的“late”和“the late”very much cleverly corresponding,非常成功。我认为第二句翻出了美,至少他体现了原文的美,也就是alliteration。我讲了以后还有一个译文,就是第三句“慢行回家,快行回老家”,这是我的学生翻译的,他说他可以翻译得跟马红军一样好,就是“慢行回家,快行回老家”。他讲完后,教室里哄堂大笑。因为我想现在大家不能回老家,过年或者暑假回老家时,同学们经常会说,我要回老家了,总不可能马上联想到慢行是回家,快行是回老家。所以有的时候我认为美也不是很好控制的,所以我认为第二句是非常美的。今天毛老师给你们做讲座,有一点必须讲清楚,all the versions this afternoon I produced is good, or at least it is correct, no mistakes, no errors. But when you have a comparison, you can see you can move a step forward. This is a very important step, we call it aesthetic step. So just now, the second version, in my mind’s eye, is much better viewed from aesthetic perspective, viewed from aesthetic angle or point. Now let’s move on to the second example sentence:

   第二个例句,

Predictably, the winter will be snowy, sleety, and slushy.

I think that most of the audience can probably detect the aesthetic value of 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 employed in this sentence. If we read it, we will find it really beautiful, that is, snowy, sleety, and slushy, and again this is alliteration, 即头韵。Now let’s look at the first version,“有预报说,今年冬季将是一个多雪的,有冻雨的,道路泥泞的冬季。”I believe that those translators or students , without the aesthetic value in their mind, probably will offer this version. As I had said, it is correct, but the translator has forgotten the aesthetic value and he hardly enjoy or hav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upon this sentence. So I tried my best to offer this version, that is, the second version:“可以预言,今年冬天将多雪,多冻雨,多泥泞。”I repeatedly use the word “多”in order to keep paces with the original sentence. But when I delivered this example in my class, some students offered their version, and this time, I believe, they succeeded. The version goes in this way:“可以预言,今年冬季将雪花飞舞,雪雨交加,雪路泥泞。”The repetition of the word“雪”corresponds with “snowy”, “sleety” and “slushy” in the original sentence. This achievement is gain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Very good! Next I will go to the main body of my talk this afternoon. Mainly I will discuss from ten different angles or ten different viewpoints or aspects to amplify my viewpoint. Now would you please look at the No. 1 aspect.

   一、音韵美 (music value)

1/ The electronic devices are used in computers as switches that simply turn on and off.

原译:这些电子器械在计算机中起着开关的作用,只是为了打开和关掉。

我们汉语的音韵美的长处是什么?我认为是我们汉语的叠音词,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句话后觉得在哪个方面能够加以修整。大家可以听一下我给的译文,我是这样翻译的:“这些电子器械在计算机中起着开关的作用,只是开开关关而已。”我认为“开开关关”这个叠音词要比原译“打开和关掉”要美。

2/ Only a very slight and very scattering ripples of half-hearted hand-clapping greeted him.

原译:欢迎他的只有轻微的、分散的、三心二意的掌声。

  我们看第二句,今天我看不见观众,是不是有观众在这我也会碰到这样的局面,那就是only a very slight and very scattering ripples of half-hearted hand-clapping greeted me。在这里学生的译文没有美学的观念,因此翻译成“欢迎他的只有轻微的、分散的,三心二意的掌声。”如果换成叠音词,其效果就会截然不同。我的译文是这样的:“欢迎他的只有轻轻的、零零落落的、半心半意的掌声。”就我朗读的味道来讲,感觉也更好了。这是今天我讲的第一点,音韵美。

   二、节奏美(rhythm value)

3/ One of my friends is lucky enough to be housed in a building constructed in the age of Henry VIII. Almost every other day, groups of tourists will congregate outside his window, peering in curiously, as if he were part of the history.

原译:有一位朋友有幸住在一幢亨利八世时代的古老建筑里,隔三差五窗外就有一批指指点点的游客,把他当成古董一并参观了。

有人讲书面的东西,其节奏是看不出来的,中国大语言学家吕淑相有句名言,我中学学到这句话时,觉得很有道理,除了你们听我在这里讲之外,其实,即使是不出声的阅读,我们也是“眼耳并用”的,这是吕淑相先生的高见。就算我们看书的时候也会用耳朵,因为原文的节奏是无声似有声。我女儿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科技英语学习》上有她的一个专栏,就是“留学剑桥”。她有一篇专栏文章里有这样一句:One of my friends is lucky enough to be housed in a building constructed in the age of Henry VIII. Almost every other day, groups of tourists will congregate outside his window, peering in curiously, as if he were part of the history.这句句子我请我的学生翻译,他们翻译相当好,就是“有一位朋友有幸住在一栋亨利八世时代的古老建筑里,隔三差五窗外就有一批指指点点的游客,把他当成古董一并参观了”。如果是四、六级或八级考试里,阅卷老师可能会给这个译文满分。But if we view from the aesthetic value, most probably we can find that it can be improved in terms of aesthetic value. It leaves a little room to be designed. 我现在正在讲节奏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用古代词长短句,有时候把它调整一下就能表现出节奏来。这是语言的绝妙的感觉,如果你不可以大声诵读,你可以默诵。即使是默诵,也可以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这个译文我稍微做了一下调整,大家可以听一下我是怎么调整的。“有一位朋友有幸住在一幢亨利八世时代的古老建筑里,隔三差五,窗外就驻足一批游客,指指点点,把他,连同这古屋,一并当古董参观了。”

通过朗读和刚才的译文比较一下,其味道是不一样的,后者读出来就有感情,当然这种感情来自于节奏。下面看第二句。

4/ 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12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原译:在门口至少放着尺寸不同、颜色各异的12把伞。

If we do not view this version from aesthetic value, most of us will believe it is perfect. And my question is: if with your aesthetic value or aesthetic judgment or appreciation in your minds, could you improve the version a bit so that it will acquire a more beautiful rhythm. The way to achieve rhythm in our versions is to make sentence long and short. To be concrete, please use more punctuations.那就是多用一点逗号。下面的改译是由翻译理论家,杭州大学的郭建平教授翻的:“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也有12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你们现在看不到毛老师的形象,念到“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时候几乎可以摇头晃脑。为什么?就是因为有节奏的存在。

   三、简约美(conciseness value)

If we are going to do the translation, we must bear this in mind, that is, terse, brief or conciseness is something we want. Aesthetic value lies in terseness, conciseness and brief.

5/ Any person not putting litter in this basket will be liable to a fine of $5.

原译:任何不把凌乱的东西放入这个筐内而任意乱扔的人将处以罚款5美元。

  这个译文的字数大大超过了原文的字数。我不知道在场的听众是否感觉到这句话应该用几个字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非常简单,我的翻译就是“废物入篓,违者罚款5美元”。非常简单。So it is highly necessary for us to bear in minds that it is not finished yet when you produce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sentence only. Would you please ask one question: is it terse enough? Can I cut off some words or phrases in my version on condition that it still conveys the meaning faithfully?

   四、丰润美 (full-grownness value)

I put it in No. 4 topic because we can form a sharp contrast between No. 3 topic and No.4 topic. And we can see the directive view of this kind. 有的时候“简”很美,有的时候“繁”很美,语言是非常奥妙的。刚才非常简单,但是很美;但是要加一点东西,才能获得我们所谓的丰润美。

6/ Previously, if I had been really interested in a book, I would race from page to page, eager to know what came next. Now, I decide, I had to become a miser with words and stretch every sentence like a poor man spending his last dollar.

原译:以前,假如我对一本书真的有了兴趣,我就会一页一页往下赶,迫切地想知道接下去发生了什么。现在,我决定我对词汇应该变得像小气鬼一样,并且拉长每一句句子,就像一个穷人花费他的最后一美元一样。

  This sentence is very much beautiful and chosen from a very famous essay written by an English writer, and the title of this essay is My Book. Short as the sentence is, this is a very nice way or methodology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do not read so fast. Sometimes we need intensive reading in its real sense. This sentence is very beautiful, because there are some beautiful images, such as “become a miser”, and the vivid image, “last dollar”. 那么下面我读一下我的译文:“以前,假如我对一本书真的有了兴趣,就会一页一页的往下赶,迫切地想知道接下去发生了什么。现在,我决定对词汇要像守财奴那样,不轻易放过,也要像穷人过日子,把每个句子,当作身边的最后一块钱,省吃俭用,慢慢花费”。这里面,“省吃俭用,慢慢花费”原文里面没有,但是在这里我认为这样能够充分得达意,使原文的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表达,这从翻译的理论来讲是允许的,而且从美学的角度来讲,这是应该提倡的。

   这里面我插一句,大家都知道清朝《四库全书》的主编是纪晓岚,因为他的文笔非常不错,他读到唐朝杜甫的诗的时候,认为太烦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纪晓岚认为杜甫太罗嗦,就把原来的七言改成五言:“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杜甫的诗句确实有一种丰润美。这是我讲的第四点。

   五、意境美(artistic conception value)

7/ Illness brought her a strange restlessness and made her all the more eager to cling to life and squeeze from it the last drop of happiness. It made her envy health, but it also made her sentimental over a leaf that the wind had blown into her room.

原译:疾病带给她一种奇怪的烦乱不宁,使她更加迫切地抓住人生,从中挤出最后一滴幸福。疾病还使她羡慕健康,可是,也同样使她看见一片被风吹进房间的树叶而感伤。

这句话是大学者林语堂描写慈禧太后的。现在的译文是我一个硕士生的译文。应该说原文都翻译出来了。Now I’d like to call attention to two things: one is “squeeze from it the last drop of happiness”她就直译为“挤出最后一滴幸福”,我觉得不好,因为太直白。再看最后一句的定语从句:a leaf that the wind had blown into her room,“风吹进她房间的树叶”,因此它的译文也是非常老实,“她看见一片被风吹进房间的树叶而感伤”。我们对英语和汉语研究的话,我们会发现汉语是意境美。我在美国大学里讲到这一点时,我觉得非常得意,华裔也非常高兴。我举的例子非常简单,我说英语跟汉语是没有办法比的,汉语有句话非常简单,“湖光山色”。在庐山看八百里鄱阳湖,在牌坊式的建筑上写着四个字“湖光山色”。***也是非常喜欢庐山这个景点,站在这个建筑下看“湖光山色”这四个字,再看到眼前的景色,就会感到情景交融。湖因这个建筑而显得更美,而牌坊建筑上的四个字,也因为眼前的景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这种交融的体验正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正巧旁边也有很多的老外,都是美国人,我就告诉他们这四个字的英语大意是什么,问他们如果不用汉语写“湖光山色”,而用最好的英语该怎么表达?他们翻译的我难以相信,是“the beautiful scene of the lake and the mountains”,我认为应该有更好英语能写到建筑的牌坊上面去。如果真象他们所讲的写在上面,用汉语写就是这里的湖和山真美,中国人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我从庐山回来以后,查了很多的字典,而且《儒林外史》也提到很多次“湖光山色”,那时候还没有跟美国教授联系,后来联系了,所有的结论却都是一致的,就是“湖光山色”翻译成英语就是一句话:the beautiful scene of the lake and the mountains。所以这种区别说明,我们汉语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英语是逻辑性的语言,所以我们汉语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扬我们汉语的长处,这一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看一下毛老师对这句话是怎么翻译的,特别注意定语从句的翻译:“这种病使她特别敏感不安,她越发急切于抓住人生不放,似乎是要把人生的甜蜜幸福挤到最后的一滴而后已。这病使她多么羡慕人家的健康,也使她多愁善感,见一叶飘零,随风入室,便愁绪满怀,无以自解。”我认为这个意境和前面是不一样。钱钟书说过:“我发现自己宁可读林纾的译文,而不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译者运用母语的水平比原文作者要高出一筹的现象是经常有的。

   六、口吻美(tone value)

   什么叫口吻(tone)?通俗话说就是你的语调、语气。这里我有一句话,我这句话应该说现在人家引用的也比较多的,因为去年第二期《中国翻译》我有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翻译最难是口吻”。口吻,是文采,是美。这一点我认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的。还有我刚才讲到的这个题目《翻译最难是口吻》,本身也是有节奏美的,在念到“难”的时候可以停顿一下:翻译最难,是口吻。如果我把题目改为《口吻是翻译中的难点》,意思虽然一样,却没有了节奏美。我们看一下例句:

8/ The next logical step in such abject knuckling under would have been to provide beds and contraceptives for all high-school kids who indulge in sexual activity on campus, and to reserve a corner of the school playgroun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arijuana.(Three Cheers For Corporal Punishment in Schools / 为体罚喝彩)

原译:像这样低声下气地发展下去,逻辑的下一步大概就是对性生活感兴趣的中学生提供床铺和避孕药,或者就是在学校操场上留一块地种大麻。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美国中学生的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是sex;第二是drag。这句话的ironic tone非常强烈,是一种嘲讽,甚至是一种讥笑,隐藏着一种非常强烈的抨击。但原译并没有体现原文所包含的口吻,非常遗憾。刚才我讲节奏很简单,加几个标点就可以解决问题,调节一下句子和词组的先后,节奏就出来了,我认为口吻也就是加几个字。我把我的译文讲一下,你们可以对比屏幕上的译文来听:“像这样低声下气的发展下去,逻辑的下一步大概就是对性生活感兴趣的中学生娃娃,提供床铺和避孕工具,要么,或者就是在学校操场上留一块地,索性种大麻算了。”“娃娃”、“要么”、“索性”和“算了”这几个字一加我认为口吻就出了,原文作者的态度就充分淋漓的得到表现,使表情达意,但是原译的口吻没有体现出来。

   七、形象美 (image value)

In these years, it is a big problem in translation circle whether or not we should keep the image in the original text is so important and vital that every translator should look at this problem very seriously and deal with me earnestly. One principle is acceptable, that is, if possible, any image in the original text should be retained in your version.原文的形象应尽最大的努力加以保留。

   9/ The magic spades of archaeology have given us the whole lost world of Egypt。

原译:考古学家们的工作让我们了解整个古埃及的情况。

他的翻译是对的。考古学家必须用铲子从地上把物品挖上来,而译文视“铲子“而不见,这是一大败笔。原文的“spade”无论如何是可以保留的。我翻译成:“考古学家手中的魔铲为我们重现了古埃及失落的世界”。

10/ My Heyne’s Tibullus was grasped at such a moment. It lay on the stall of the old bookshop in Goodge Street ---- a stall where now and then one found an excellent thing among quantities of rubbish.

原译:我的那本海涅编写的《狄巴拉斯诗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手的。它躺在古畿大街一家旧书屋的书摊上,你这个书店可以时不时地在大量的垃圾货中找到绝妙的东西。

  请注意这个句子“one found an excellent thing among quantities of rubbish”,这里面不能用在“大量的垃圾货”中找到一个绝妙的东西,我们要换一个形象,这个形象要比垃圾货更美,但是又非常忠于原文,这是什么样的成语呢?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我在得到这个成语时,觉得有一个灵感性的东西突然跳到脑子里。因为在这里见不到听众,也无法提问,我直接给大家讲一下我用的汉语成语,那就是“这家书屋是一个可以沙里淘金的去处”,我觉得比“在大量的垃圾货中找到绝妙的东西”,既精炼又形象,而且多了一个形象,就是“沙”和“金”,这是我讲的第七点。

   八、整饬美(parallelism value)

英语语言有两个非常值得骄傲的地方,一个就是我上面提到的alliteration,另一个就是parallelism,即平行结构。

11/ They are aware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loving and acting loving, between being stupid and acting stupid, between being knowledgeable and acting knowledgeable. (2002年TEM8英译汉)

原译:他们清楚地知道可爱和假装可爱,愚蠢和大智若愚,知识渊博和假装博学间是有区别的。

这是英语专业学术八级考试的英译汉一篇文章中的一句。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原文中整饬美的地方。We have three “between”.第一个为between being loving and acting loving,第二个是between being stupid and acting stupid,第三个是between being knowledgeable and acting knowledgeable,这个句子是非常优美的,应该千方百计抓住原文整齐的东西,在译文中也应该保持这种美。句子中,“loving”不是“可爱”,而是主动的爱,“可爱”是“lovely”,“大智若愚”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是错误的,为什么?很简单,原文是acting knowledgeable,假装有知识,而大智若愚并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有知识不是装出来的,确实是真心的,而不是这里讲到的所谓“大智若愚”。但主要问题在于这个句子不整齐。我念一下我的译文,尽量与原文靠拢,使结构达到整饬美。译文是这样的:“他们明白,爱与装爱、傻与装傻、博学和装博学之间的区别。”这样念上去也非常整齐。

12/ It begins when a feeling of stillness creeps into my consciousness. Everything has suddenly gone quiet. Birds do not chirp. Leaves do not rustle. Insects do not sing. (选自Glorious Storm)

原译:起初,有一种平静的感觉悄然袭上我的心头。刹那间,万物都沉寂无声。鸟儿不再啁啾,树叶不再沙沙作响,昆虫也停止了欢唱。

我真的感到非常得惋惜,惋惜的心态是什么,就是这个译者没有体会到原文的美,以及原文作者的用心是求得整个结构的整饬,非常漂亮。那么我们汉语实际上是非常简单,我们的汉语和英语比绝对不是丑小鸭,我们汉语在意境和整饬方面可以大大超过英语。大家听一下,实际上很简单,如果我能见到大家,可能同学们能够在下面发言了,是否可以翻译成这样:“起初,有一种平静的感觉悄然爬上我的心头。世间万物,顿时沉寂。鸟儿不再啁啾,树叶不再婆娑,昆虫不再吟唱。”

   九、朦胧美(mistiness value)

   朦胧这个词,我认为英语比汉语更好,当然汉语的朦胧有诗意。“雾蒙蒙”在英语里有一种形容叫misty,将它转化为名字,叫mistiness。

13/ Aside from damaging the island's international image, Liao said the skimpily clad women caused car accidents and spurred juvenile crime. He said the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eenagers who got into fights, even though sex isn't generally on offer. (From In a Nutshell, Sex Sells)

原译:除了有损此岛的国际形象之外,廖说,这些穿“三点式”服装的女子常诱发小轿车的交通事故,导致少年犯罪。他说,这些女子对十几岁的青少年颇具诱惑力,而常引起斗殴,即使这些女子通常不出卖其肉体。

这个句子的背景是这样的:从台湾桃源机场下飞机,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卖槟榔的女孩,她们千篇一律的穿的很少,以此招徕顾客。文章就对此事进行了抨击。作者很老练,用词也很精彩,skimpily clad women 这个词组用的很好,但原译的“三点式”我觉得不太美,当然其他年轻人是否觉得“三点式”很美,有所怀疑。另外,原文最后sex isn't generally on offer这个句子,直译是不出卖性,而这里翻译成是不出卖其肉体,我觉得应该朦胧一些。我做了这样的修改,前面skimpily clad women翻译成“穿着暴露的女子”;另外,“小轿车的交通事故”错了,就是“交通事故”,后面“不出卖其肉体”改为“不从事色情交易”,我觉得这样好一点。讲到衣服穿得比较少,在去年还是前年的时候,那时候女孩子流行穿肚脐装,我前面看到的两个女孩子几乎没有穿衣服,门卫讲了一句话,他用上海话讲的,当然没有给这两个女孩子听到,“你脱光算了”。“算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口吻用词。我觉得语言都是通的,口吻、节奏,包括现在讲的朦胧,他们在很多场合都是可以相互通的。

   十、创造美(creativity value)

   我认为美是可以创造的,翻译也可以创造美,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人不同意,翻译怎么创造?今天我举两个例子,我认为是非常经典的。当我能译出这样的译文时,愉悦的心情是难以表达的。

14/ If my mother had known of it, she'd have died a second time.

原译:如果我母亲知道这事,她一定会气得死第二次的。

原译很忠实。我的翻译是这样的:“假如我的母亲知道这件事情,她一定会气得从棺材里面跳出来”。大家可能觉得很荒唐,人家讲的是死第二次,你怎么改成从棺材里面跳出来,我认为这正是有创意,因为抓住了原文的概意,就可以做演绎。

最后一个例句:

15/ When I was as young as you are now, towering in confidence of twenty- one, little did I suspect that I should be at forty-nine, what I now am.

原译:我在你这个年纪,二十出头,充满自信,意气风发,哪里会想到49岁今天的我呢?

原文有一词值得我们注意,即“towering”,这里面tower用做动词就是“像塔一下高高矗立,冒出了头”,这是一个动词,并变成一个现在分词,这同时也表现了一个形象。正如我刚才讲的,这十点是彼此互通的,象大树一样,下面都是根连根的。这个“towering”可以放在形象美里面,但是没有放在形象美里面,而是放在创造美,因为你不能翻译成“像塔一样”,他这里面翻译成“充满自信,意气风发”。我觉得这里面可以创造,在我得到这样一个译文的时候,我心情非常愉悦。这里面讲到创造,我觉得“沙里淘金”是一种创造和转换,原来是“垃圾堆的巧妙的东西”,我翻译成“沙里淘金”。这里towering如何创造,又同时把原文形象保留呢?我忽然想到杨万里大师妇孺皆知的一首诗。杨万里走到池塘边,看到满眼的荷花和蜻蜓,就写下了这两句绝唱:“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借杨万里四个字,把其中的充满自信划掉,大家听我整个念一遍:“我在你这个年纪,二十出头,小荷尖尖,意气风发,哪里会想到49岁今天的我呢?”我认为小荷尖尖放在这里,跟原文是一致的,而且是内在的,又有形象,又有不同文化,而且足以让我们的译文读者能够品味的。在座很多听众可能就是21,2岁,刚才我在“中学生”后面加上“娃娃”,在这里面我非常不客气地讲,在我心目中称大学生为“娃娃”不妥当,但是也只比娃娃大一点。你们就处在“小荷尖尖”的状态。如果读者有机会,把原文的towering和“小荷尖尖”放在一起的话,就会突然想到今天讲座的题目,那就是“翻译是一种美”。我们英汉翻译的美学视角确实是一个道理。那么今天我匆匆忙忙,超过规定时间三分钟,到这里结束。

陶庆:

  我们下面就开始回答听众的一些问题,我这里有一个问题,问毛教授,你在刚才演讲中谈到《科技英语学习》这本杂志,有听众想了解一下,这本杂志一些情况,你能不能稍微具体谈一下?

毛荣贵:

   非常感谢听众能够提问题,而且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提得比较好。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一本杂志,它的标题是《科技英语学习》,这本杂志并不是每一个交大的同学都知道,这也是我这个主编比较遗憾的一点。实际上这本杂志的年龄比我们本科生的年龄都要大。它是1978年创刊的,是一个月刊,而且这本杂志可能有一点小小的问题,问题就在这个标题上。很多人一看是《科技英语学习》,他说我学习的英语不是科技英语,因此就放弃了。我当这本杂志的主编已有八年的时间,我曾经跟上海交大出版社的社长策划要把杂志名字改一下,不要让大家认为跟科技英语学习没有关系,因为我跟科技比较遥远。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我们策划将这本杂志的名字改成E时代英语,这个比较时髦,就迟迟不决。实际上这本杂志就是一般大学生、研究生可以学英语的一种非常好的,具有辅导和辅助性质的一本杂志。这本杂志的重点实际上是讲翻译。如果今天有同学觉得我的翻译特别是美学值得一学,想了解更多的话,你不妨到我们图书馆、阅览室去看一下这本杂志。这本杂志现在正在开辟一个专栏,就是“翻译与美学”,我用笔名林一樵发表文章。另外我跟我的博士生范武邱合作这个栏目,重点是讲翻译与美学。

   如果对这本杂志有兴趣,但一下看不到,你可以发E-mail给我,rgmao@online.sh.cn。这本杂志非常便宜,每期只需2元。有读者写信来说有一点很遗憾,就是这本杂志的名字让我感到很疏远,是否可以到CCTV做广告。社长听后目瞪口呆,他说如果做一个广告,我这个出版社就要打烊了。

陶庆:

   有第二个问题:常常听说翻译有一个标准“信、达、雅”,刚才听毛教授翻译美学,听众想了解你怎么理解“信、达、雅”这个标准,尤其是“雅”和你讲的翻译美学有什么关系?

毛荣贵:

   这个题目提得非常好。能提这个问题,说明他对翻译的思考已经大大入门了。严复提出“信、达、雅”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已经成为我们翻译届富有盛名的标准,很多人,特别是最近想对此提出商榷,甚至提出非常愚昧无知的问题。其中一个香港学者提出,如果原文不雅,我的原文如何雅得?所以他觉得信、达、雅行不通。我现在说到翻译与美学,很遗憾谈的人太少,做了这个讲座我考虑听众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正确的翻译,正确的译文未必是美的,而实际上再往前一步那就达到了美。我并不认为雅就是表层次的美,而是深层次的、全方位的、多元的。比如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所说的“多乎者,不多也”,我认为是美的,而那个香港学者认为这是不美的。这句话之所以能够留传,并反映孔乙己这个处于封建科举制度之下的学究的人物个性,通过自己的谈吐表现出来,跟他的人物形象高度统一,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信、达、雅某一种意义上讲,就是要忠实原文,就是你的表达一定要达意、通顺。最后我认为“雅”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你的翻译应该是美的。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陶庆:

   毛教授还有一个问题,有同学反映,就是他们在看英文原文的时候是看得懂,但是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常常卡壳,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和中文水平不够有关系?你能不能解释一下,怎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就是同学感觉自己能够理解英文的原文,但是不能用比较流利的中文表达?

毛荣贵: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应该说我的翻译是自学的,我在复旦大学读书,以及后来到杭州大学“回炉”,都没有上过翻译课。我本人确实也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我看懂了,但是翻译不出来。比如说我马上给你们一些句子,就是毛主席笔下的白求恩大夫同时是伟大的散文家,他写了一篇文章True Artist,就是《真正的艺术家》,这里面有一句话:He became the man in all men. 如果直译的话就是:他成了所有人中间的人。如果有人这样翻,就会贻笑大方,而且我也觉得你不会这样翻。你懂得它的意思,但是你翻不来,我认为这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讲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汉语表达的能力。刚才那句话不能翻成“他成了所有人中间的人”。如果用另外两个字,我认为这个表达就是超脱的、成功的翻译,就是“他成了所有人的化身”,如果这个地方不会用“化身”,或者是想不到用“化身”,翻译就非常困难。

   我讲一点题外话,我个人的体会,我经常跟硕士生、博士生讲,你们都是学英语专业的人,但不要认为你的任务就是学习英语,因为我是中国人,汉语是母语这是没有问题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我本人比较忙,除了教英语专业本科生外,还有第二学科。我不是丢英语系学生的脸,但是这个事实我要公开披露一下,就是说我们所有的英语系的教授,凡是给第二学科的学生上夜班的,都认为他们的英语实际上学得比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还要好,这个话不是空的,是有证明的,最近两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平均的分数都是他们比较高。在这里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据我观察,第二学位的学生的语感,包括汉语程度都是比较好的。另外我毛荣贵也翻译了很多书,我之所以搞翻译,(当然我不能说自己是“小荷尖尖”,)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够在这方面比别人更加高出一点,或者说在翻译方面我能比较信、达、雅,或是信、达、美,用我的老师陆谷孙对我的评价来讲就是英汉语双佳。汉语的东西我也是比较喜欢,从《新民晚报》的副刊,到其他的一些杂志,我写的文章都是拿得出手的。整体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然后能够化出来。

陶庆:

   刚刚上网的同学,我们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抗击‘非典’在线谈”系列学术报告,今天是第23场,由外国语学院毛荣贵教授谈英汉翻译的美学视角,刚才毛教授跟大家一起谈了一下他对翻译,特别是英汉翻译中间美学价值的一些理解,现在我们在提问阶段。有同学希望了解毛教授的一些主要的研究领域,刚才听了毛教授介绍很多好的例子,想了解一下有没有这方面的专著,使他们可以更系统地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毛荣贵:

   这一讲已经过去了,但是我的讲的内容很多,并不是来讲之前做出来的,而是一种积累。如果要进一步了解我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对翻译技巧的理解,和我个人翻的东西,我回答这个问题,就能使广大听众得到满足。在去年,我出了两本书,一本是英译汉,一本书汉译英,题目是《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另一本是《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都是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前身是《英译汉技巧新编》,是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那本书出版以后,畅销全国,被中国翻译这本杂志评为“建国以来最优秀的英汉翻译教程之一”。现在我对这本书又进行了加工,这个加工不是自己关起门加工,而是听了各方面的意见,增加了三分之一的篇章,原来做了大面积的修改,成了《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现在全国用这本教程作为教材的有五个大学,有一些大学我不知道,全国用这个书的学校越来越多了。另一本汉英翻译也是一样的。我有一个小小的野心,是不是能够经过这次修订,全国那么多专家参加,我也耗费了那么多的心血,是不是能够成为最优秀的英汉翻译教程,把后面“之一”两字去掉,这是我小小的心愿。

   最后还有我刚才讲的关于翻译与美学,这又是一个层次,是专门关于美学的英汉、汉英翻译,我们《科技英语学习》杂志正在连续连登,如果能看这本杂志的话,每一期都能看到,当然这本书也将在一年到一年半以后出来,标题就是《翻译与美学》。我个人翻译方面的著作是八本,这三本是作为教材出现的,就这些。

陶庆:

   毛教授还有一个问题,有同学提出学英语困难比较多的,包括背单词、阅读理解、口语等等,毛教授是研究翻译的,同学们想了解怎么在提高英语水平的时候,特别突出翻译能力,翻译能力的练就和英语其他技能有什么关系?怎么通过更加有效的方法通过翻译把其他的技能提高上去,或者是要有大量的词汇积累和很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英汉双语进行对比研究的情况下来提高翻译能力,你能不能解释一下?

毛荣贵:

   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关于翻译学习的基本问题。真正的翻译家应该是一个杂学家,你什么东西都应该懂一点;另外我觉得语言学习的天赋,我个人体会,因为你翻译毕竟是和语言打交道,而且是两种语言,就是在你的语感。大家感受一下,毛老师今天讲的十点,从音韵到最后创造美,你是否可以和我产生共鸣,并觉得有道理。我讲到“小荷尖尖”用上去非常好,你觉得没有什么好,“小荷尖尖”又没有听说过,这就比较麻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语言天赋有多少,我比较相信这一点。我女儿在英国剑桥读硕士,她经常回来跟我交流,陶老师也有体会,可以请陶老师讲一下。比如,有一次我女儿回来,她讲爸爸今天另外一个女孩做翻译,赵启正副市长说了一句话说,“浦东那么多项目要上马,我都等不及了”,旁边小翻译说这句话怎么翻译比较好。像这种东西就是语感,如果你说,“I cannot wait。”英国人、美国人听起来就觉得是你是个心急的人。而他的意思就是上马的速度非常快,因此我女儿一翻译意思就出来了:I cannot afford to wait,“afford”这个词一加,意思就出来了,就是我希望我们行动的速度能够快一些,而不是我个人性格很急。当然做翻译有的时候脑袋也要灵光,我这个人比较相信一个人的语言天赋,我经常口试、面试。我记得有一个翻译跟我讲这个话,他说:“毛老师,我当翻译经常碰到难题,我的领导很喜欢讲幽默,讲完幽默领导哈哈大笑,我就翻译了,英国、美国客人就不笑,领导就说我觉得这个幽默很好笑,但是翻译过去美国人、英国人都不笑,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个情况就是领导不知道幽默用英语是很难翻译的。比如说一个女的跟她的丈夫说:“我的头颈怎么那么短。”丈夫就拍她马屁,说好颈(景)不长。这怎么翻译过来呢?我跟小翻译说,你以后是不是可以这样试一下,脑袋灵活一点,可以跟美国人这么讲:“just now, my boss said something humorous, I find it difficult to turn it into humorous English. But if you don’t laugh, my boss will feel unhappy towards me. So right now, I’d like to borrow some laugh from you.”最后说“借一点笑”,美国人就会哈哈大笑,几次下来领导就会觉得你翻译得很好。中国没有一个翻译的博导可以站在朱镕基或者是温家宝后面翻译。我觉得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的天赋,是中国的骄傲。所以我比较强调一个人的语言天赋,具体讲就是你的语感,这个语感是可感觉的,这是我个人的见解。

陶庆:

   毛教授,下面有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有同学问,在上翻译写作课的时候,有的老师讲英语语言的特点是主语需要多一点变化,特别是非人称主语可以丰富语言的形式,也有老师说主语需要一致,请毛教授讲一下。

毛荣贵:

   我到各个大学讲课,我最怕后面的提问。在重庆大学讲课的时候,有一位同学说今天听你讲课非常受启发,我碰到一个汉语的句子,是否能够翻译一下。我说他是什么句子,他就跟我讲实际上就是唐诗里的一句话。,我想这个人可能是专门翻译唐诗的,想对我测试一下,看我翻译水平到底怎么样。他说就是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对我的现场的测试,前面讲座都是准备好的,没有什么问题,就像朱镕基、温家宝回答记者问题都是比较刁钻的,比较难。“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句子,我觉得比较好翻译。为什么讲这个例子?因为这个例子跟刚才那位同学的问题有关系。英语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pattern,今天我非常高兴谈到这个问题,我也对此写了很多论文,就是英语里面有一种句型叫impersonal subject sentence,汉语叫做非人称主语句。这种句型的主语不是你我他,或是有生命的东西,它的表达能力非常强。刚才我讲汉语是一种意境语言,“湖光山色”英语没有办法翻译,而且汉语不讲逻辑。什么叫做不讲逻辑?比如说“雪上加霜”这个成语,在英语里这是不符合逻辑,一般下雪没有霜,从逻辑上来讲是经不起推敲的。还有一句话很荒唐,比如说脸不改色心不跳,如果直译成英语就会变得乱七八糟。但是英语的长处就是有非人称主语句,比如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句子,你不能用it做主语,也不能用I 或其他的人物名称做主语,很简单,可以用silence做主语,这个句子可以这样讲:Silence tells more than speech at this moment。我随心所欲举几个例子给大家,1919年发生了54运动,很多情况下美国人、英国人把时间作为主语,译为:The year 1919 witnessed the May 4th Movement。汉语这类句子也有,但太少,这里举两个例子。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就是非人称主语句。文革的时候,***喜欢用一句古语来比喻阶级斗争: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也是一句非人称主语句。还有王熙凤有一句话,就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主语“风”也是非人称。还有英语方面有比较典型的非人称主语句,比如说“他心头充满了恐惧”,你翻译时如果根据汉语习惯,就是人称主语开始,译为:He was full of fear或者His heart was full of fear。我觉得这个句子也可以挂到我今天讲座总的题目,即更美的表达是fear做非人称作主语:Fear gripped his heart,即害怕恐惧抓住了他的心,其中主语不是你、我、他,而是他的感情fear。刚才是时间,这里是恐惧。另外比如说,山上的宾馆鸟瞰湖面。我们翻译时最直接的就是:There is a lake at the hillside, and at the top of the hill there is a guesthouse. 这就不是英语,英语的美体现在非人称主语句很简单,就是:The guesthouse at the top of the hill looks down upon the lake。所以我觉得最后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又把前面整个题目串了起来。实际上英语学习,汉语学习,翻译的研究,甚至大而化之,我认为如果能够增加一点人文学科的东西,他们的研究将有所突破(breakthrough)。我今天最后还要提一个小小的愿望,我今天在场没有看到任何人,只看到问题,我刚才E-mail已经给你们了,希望能够通过E-mail交流。作为一个杂志的主编,我绝对不会做虚假的广告,科技英语是值得你阅读、订阅。你可以到邮局或出版社购买。最后感谢单位宣传部,外国语学院给我这样的机会,能够跟大家进行交流,我有很多的看法都是个人的,不一定是全面的,如果讲得不是很妥当的话,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So much for my talk. Thank you very 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