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职业情人:中国方言与湖南方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23:27

中国方言与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湘方言(也叫湘语)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在湖南省分布地域最广,它主要分布在湘江、资江流域的40个市县。在湖南地区,湘方言使用的人口约3085万,占全国人口的3.2%。

目录 [隐藏]
1 分类及构成
2 历史渊源
3 特色词语
4 方言笑话
5 过级考试
6 语法研究
7 参考资料
湖南方言-分类及构成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湖南方言
根据其内部差异,湘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片:

1、长益片: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宁乡、望城、湘阴、汨罗、益阳、沅江、桃江、南县,以及岳阳、安乡、安化、浏阳、平江等市县的部分地区,衡阳、衡东、衡南、衡山也可划入此片。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无论平仄,一般读成不送气清音。

2、娄邵片:包括娄底、双峰、湘乡、涟源、冷水江、新化、邵阳、邵东、新邵、武冈、新宁、城步、祁阳、祁东,以及安化、隆回、绥宁、洞口等县的部分地区。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了较完整的浊音系统。

3、辰溪片:包括辰溪、泸溪、溆浦三县。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们湖南不是每个地方都说湘语。西南官话是北方方言的分支。西南官话是湖南的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北和湘南。根据内部差异,大致可以将西南官话分为四片:

1、常澧片:包括常德、汉寿、桃源、津市、临澧、澧县、石门、慈利、华容、以及安乡的大部分地区
2、吉永片:包括吉首、古丈、保靖、花垣、永顺、张家界、桑植、龙山、凤凰,以及沅陵大部分地区。
3、怀靖片:包括怀化、芷江、新晃、靖州、通道、洪市、洪区、会同、麻阳等地。
4、湘南片:包括永州、东安、双牌、新田、宁远、道县、蓝山、江永、江华、嘉禾、桂阳、临武、宜章、郴州、郴县。该片属双语区,共同交际语为西南官话,同时各地的土话并存。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湘东南的汝城、桂东,以及攸县、茶陵、平江等县的部分地区。

湖南方言-历史渊源 湘语方言点主要集中在湘、资流域中下游和洞庭湖沿岸,向西南方向以邵阳、武冈等混杂性方言作为过渡,有城步、绥宁两个点,向东南方向以衡阳、耒阳(耒阳虽然归入西南官话,但混杂程度很高)作过渡,有永兴、资兴两个点。这四个点就整个音系来看仍属湘语,但都不纯粹,城步的韵母系统属官话系统。
湖南方言


西南官话方言点为湘西北、湘南两片。湘西北片与湖北、四川、贵州境内的西南官话连成一片,湘南片与广西境内的西南官话连成一片。两片加起来有四十四个方言点,是湖南省势力最大的方言。从整个音系来看,湖南境内没有真正的赣方言点,但赣语的影响可从湘赣交界的混杂性、独立型方言点中看出来。独立型方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湘乡型”,包括隆回、祁东在内。这种方言可能原来就是独立的,受周围方言影响较小,原来的特点保留得比较多,因而不同于其他方言,同属独立型方言的方言点之间的关系尚需研究。另一种是“醴陵型”,醴陵话的音系就整个系统来说很难把它归入湘语或赣语,可又都同时具备湘语和赣语的一些特点。这种方言大概属于因方言间的相互影响(当然也有自身的音系特点)而产生的既不同于甲这种母方言也不同于乙那种母方言的新型方言,这类方言还有攸县、茶陵、桂东、汝城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需进一步的研究。混杂性方言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湘语和赣语相混杂的“平江型”,一种是湘语和官话相混杂的“衡阳型”。平江型只有一个点,衡阳型则有祁阳、江永、武冈、洞口、邵阳、新化、会同、黔阳,桃源等十一个点,这十一个点可以合成一类。从衡阳到黔阳一线的混杂性方言点正好处于湘语东北片、湘语西南小片和湘语东南小片的分岔处,也是官话湘西北片和湘南片被沅、资、湘三水分割的地带,事实上是湘语和官话的交接处,这一地区的方言成为混杂性方言,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事。从整个分区的结果来看,所有的混杂型方言或因混杂而成的独立型方言都处于方言区交界处,可以说,这样的分区结果是比较合乎语言事实的。

这个分区可以用湖南花鼓戏的流行地域来验证。

花鼓戏是湖南省各地民间小戏的总称。湖南各地花鼓戏名称有别,源流亦异,但其曲调唱腔都与当地人的山歌小调密切相关,唱词道白都使用当地方言,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因此,其流行的地域与方言的地理分布是大致平行的,可以相互证明。

湖南方言

长沙花鼓戏内部可以分为长沙路(流行于长沙、湘潭、株州等地)、宁乡路(流行于宁乡城乡)、平浏醴路(主要流行于平江、浏阳、醴陵等地)、西湖路(主要流行于洞庭湖西岸的南县、益阳、沅江等地)四种小类,其分布范围与湘语中心区域是一致的,其之所以分为四路,也与湘语内部的方言差异有直接关系,如平浏醴路。前述诸家多把平江、浏阳、醴陵划归赣语,完全可以想象让平浏醴路长沙花鼓戏分别在长沙和南昌演出时两地观众可懂程度的大小。

除长沙花鼓戏外,湖南还有两种重要的花鼓戏,这两种花鼓戏的流行地域与混杂型方言密切相关。一种是衡阳花鼓戏,流行地点主要有衡阳、衡山、常宁、耒阳、安仁、永兴、郴州、茶陵等地。从其流行地域可以看出,它既可在衡山,永兴等湘语区流行,也可在郴县、常宁等官话区流行,还可在茶陵等因混杂而成的独立语区流行。另一种是邵阳花鼓戏,其流行的地点主要是:邵阳、邵东、武冈、隆回、新宁、城步等地。和衡阳花鼓戏一样,邵阳花鼓戏也可在湘语、官话、混杂型方言区流行。从邵阳花鼓戏的形成历史来看,它和湘西阳戏、零陵花鼓戏有密切关系,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的程度很深,从分区第二图看,这地区的方言的韵母系统就颇具西南官话的特征,大多可以划入西南官话。

其他还有常德“喀喀戏”、零陵花鼓戏、湘西阳戏等,其流行地域均与官话湘北、湘西、湘南各片相对应。 湖南方言-特色词语
傲【Ao】不错,好。[例]那咯只手机就还显得傲些喃。[例]如今哪个当官的冒得点路啰?只看他玩得傲不傲。


湖南方言


齿【Chi】理会。[例]她何解不齿人啰?[例]你调皮啰,冒得那个齿你的喃。
吊【Diao】痞;不一般。[例]X伢子有蛮吊喃,莫去惹(nia)他。[例]咯za主页做得真的是吊!
憨【Han】动作慢。[例]哎呀,你就真的是憨喃,我都打回转哒,你还冒搞圆。
乐【Le】逗乐,滑稽。[例]他好乐的,跟他一起做事蛮出味,尽开乐心。[同]勒
磊【Lei】说得人哑口无言。[例]你讲得他赢?他一句话就把你磊起哒。[近]撑,挺得壁上
绿【Lou】取笑,开玩笑。[例]莫绿我啰,咯za俩个人![近]恬[Tian]。[例]莫抓哒我恬唦!
绵【Mian】欺骗,蒙骗。[例]我们俩缴伙去绵他一下吧?[例]去到老板那里去绵几石钱来咪一餐唦。
仰【Nian】活动,溜达,跑。[例]结巴子好讲,掰子(瘸子)好仰。[例]她驮哒七八个月的毛毛,还四路子仰起去哒。
憩【Qi】看看。[例]冒事也链常回来憩哈子啰。[例]去憩一下看,何什冒得声音哒啰?
琐【Suo】不好。[例]琐!快莫是咯样哒。[例]咯气子的皮鞋的质量就真的是琐喃!一个月都穿不到岸。
下【Xia】不好,差,烂。[例]那她是有蛮下的!(意指她这人很差,很不好),繁衍词:西下(XiXia),[例]这鬼崽子作业做得西夏的。(意指这孩子作业做的很烂)
咻【Xiu】训人,装腔作势。[例]他是有蛮咻,我连看不惯![同]咻崽
嬴【Ying】(虚词)。[例]搞得赢啵啰(忙得过来吗)?哈!连搞手脚不赢咧。
呆滞【AiCi】不灵泛,不灵活。[例]该只伢子就有蛮呆滞喃,算盘子样的,拨一下动一下,碰场拨都拨不动。
安哒【AnDa】吹捧,安抚。[例]好生把他安哒啰宝哎,横直会有你的路得咧。
熬实【AoShi】健旺,身体好。[例]你屋里娘老子咯晌子还健旺啵?劳为嗯男家挂心,还蛮熬实的咧。
霸蛮【BanMan】一定,坚持,固执。[例]好跟你讲咧你不听,霸蛮要是咯样搞啰!
扳俏【BanQiao】拿一手。[例]莫扳俏唦,作古正经咧你又上不得正板啰!
跘逮【BanTia】出事了,绊跤了。[例]你是咯样搞啰,总有一天会绊逮(tia)的啰。
宝气【BaoQi】骂人的话。[例]莫搞哒,我会发宝气哒喃![近]宝里宝气,出宝,大宝六,发哈
备坨【BeiDuo】预先商定,打招呼。[例]他冇跟你备坨的啊?[例]事先把坨备熨贴,省得到时筐瓢。
背躬【BeiGong】被动。[例]早就要准备好唦,搞得临时打背躬!
吵棚【ChaoBeng】吵闹,吵架。[例]算哒算哒,退得把他算哒,省得他在咯里吵棚,耽误我的生意。


湖南方言


扯皮【CheBi】吵架。[例]三伢子,咯房契就随便借不得的喃,明里只扯得皮赢!
衬棚【ChenBeng】帮忙(吵架),壮胆。[例]你也(ya)帮忙衬下(ha)棚唦,人影都冇看见一个。[近]骢上坡下(ha)棚唦,人影都冇看见一个。[近]骢上坡
搭帮【DaBang】幸亏,多亏。[例]搭帮你来哒,不然我会翻哒饺子。
达摩【DaMo】笨重,蛮。[例]原来那种8200的手机就有蛮达摩喃,砖头一样的。[近]摩荷
打破【DaPo】反对,破坏。[例]咯只路径我就要打破一下看。[例]那他们两个不般配,我要打破。
堂客【DangKe】老婆;成年妇女。[例]我想是想上网啊,只是我屋里领导(堂客)还冇批准。
得路【DeLu】捡便宜。[例]三伢子堂客今天倒是得哒路啰,笑咪哒的,那买菜的多找哒几块钱给她。
顿兜【DenDou】下决心,义无反顾。[例]那我就会顿兜的喃!
底岸【DiAn】把握。[例]搞得成搞不成,我心里硬是冇得一点底岸咧。
点水【DianShui】告密,举报。[例]X老板昨夜黑子打牌被逮(tia)起哒。那只怕是被那个点哒眼药水吧?
丁弓【DingGong】用弯起的手指敲他人(小孩)的头部。[例]不听话啰,老子叉你两丁弓![同]栗壳
丢Gou【DiuGou】出丑。[例]咯za字都不认得,好丢Gou的咧!
懂味【DongWei】理解;默契;支持。[例]他不蛮懂味,我也懒得去光顾他那里了。[例]好生搞啰,我会懂味的唦。
笃于【DouYu】正好。[例]我笃于冇带钢笔,你就要写字,好讨嫌![近]得人
逗把【DouBa】不认真,不正经;故意打岔。[例]好点搞哒,莫逗把喃![例]那za事情就逗不得把喃,晓得啵?
肚里【DouLi】里面。[例]包装还是蛮nia噻的,肚里是za么子场合,那就搞坨数不清了。
驮肚【DuoDou】怀孕。[例]那她驮哒肚
冒得【DuoDou】含义同湖北话、广东话等地方的方言,意指 没有
嫁【Ga】同嫁的意思
刘光蓝【LiuGuangLan】一无所有,主要用于指人。[例] 他自己是个刘光蓝,你还准备嫁得把他?
溃刘【KuiLiu】即将一无所有,或则要输了,已经输了。[例]今天打牌运气真差,输得要溃刘了。[例]2人在打星际争霸对战,某一方的基地被拆了,可以说:我已经溃刘了

湖南方言-方言笑话

湖南方言
一、宁乡有个夏铎铺镇,可宁乡人说出来居然是:哈脱裤。——哦,那里的人有事没事全都脱裤哩。建议成立红灯区。
  
二、娄底某县。省里派员到该县考察妇女工作,县妇联主任发言感谢上级领导的“支持”,可她说出来的话居然成了这样:“我们县的妇女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鸡鸡’,领导的‘鸡鸡’是最大的‘鸡鸡’,是强有力的‘鸡鸡’。”全场领导立即晕倒!

晚上搞文艺活动,唱卡拉OK,曲名是《刘海砍樵》,妇联主任与一领导对唱。妇联主任唱:“我把你比牛卵(应为郎)不差好分……”

领导谦虚:“那我就比不上哪……”

妇联主任再唱:“你比它还要长哪嗬……”
  
桃源人打电话成了这样——县政府办公室一干部打电话到人事局,不料打错了,打到粮食局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精彩对话。

——“你人是zhu吗?”(你人事局吗?)
——“不是的,我娘是zhu(我粮食局)。”
  
另有一人的电话:
——“你叫肉zhu吗(教育局)?”
——“搞错了,我们是典型zhu(电信局)。”

湖南方言-过级考试
一、听力理解
湖南方言

1,女:快点出牌咯!
男:搞不得搞不得,我扮禾。
问:这男的的意思是:
A,他要去乡下做农活了
B,他要假扮成禾苗
C,他马上就出牌
D,他自动认输
2,女:走呗,电影7:15开始。
男:我要丢堆!
问:这男的的意思是:
A,他的什么东西丢了,可能在那堆衣服里
B,今天不去看电影了
C,他要大便
D,电影院今天肯定有一堆人


湖南方言
3,女:张满哥诶,一向冒看到你,又驮哒几个腿咯?
男:冒咧,钱都冒得还驮腿。
问:这女的想知道什么?
A,这男的是不是驼背
B,这男的是否去找女朋友了
C,这男的是否入选了校足球队
D,这男的腿有些罗圈

4,男:赖匝妹子长得满好看咧。
女:赖是匝画胡子咧。
问:这个女的意思是:
A,那个女人脸上有胡子
B,那其实是个男人
C,那个女人喜欢画长胡子的男人
D,那个女人不正经

5,女:诶,我们好像到了。
男:(大声)踩一脚咯!
问:这个对话发生在什么地方?
A,足浴馆
B,足球场
C,拥挤的公共汽车上
D,中巴上

6,下面问题由这篇长对话给出:
甲:来来来,我们先港好规矩啊,看哦死过玩法。
乙:玩大开放带海底漫游带抓鸟的咯。
丙:好的好的,赶快架场。
湖南方言

...哔里巴拉...
丁:诶,慢点咯,我还冒补张咧,你想让我变相公哦!
...哔里巴拉...
甲:碰得好碰得好,上碰下自摸。
...哔里巴拉...
乙:(腻啊)你的,老子就不信,来,神仙怕左手。
...哔里巴拉...
丙:你哦四就和嘎达咯,我还冒听牌咧,先欠哒嘬啊。
丁:哎呀,你该匝别西夏的,尽打点港币。

问:1)这段对话发生在什么时候?
A,逛海洋公园的时候
B,兑换外币的时候
C,拜神祈福的时候
D,打麻将的时候

2)乙说神仙怕左手的意思是:
A,神仙都没有左手
B,他要打左边的人一嘴巴
C,他要用左手摸牌
D,他要拜拜财神再来玩

3)最后丁的意思是:
A,丙是西夏人却给了他港币
B,丙必须给他港币
C,港币是由西夏人发明的
D,丙是个烂人,光讲不给钱。

7,下面问题由这篇讲话给出:

早一向有一匝超级靓腿摆得老子的门口,但是老子冒塞起,等到散嘎场答才晓得
耶哒屁,该杂世界上最造孽的就是国哈路情。如果老天可以把老子一杂再来一次
的机会的话,老子会跟那杂妹子港"踩一脚"。要是她停下来听我策,我会对她
丢一句:"来咯,先打个波咯!"

1,这段讲话表达的主要心情是:
A,开心
B,气愤
C,无所谓
D,后悔

2,讲话者在散场之后才知道:
A,自己想放屁
B,自己已经放了一个很臭的屁
C,完完了,可惜了
D,最好在电影散场后再放屁

3,讲话者最后想和女孩:
A,打球
B,游泳
C,打胸部
D,亲嘴

二、语法结构

1,你国匝家伙,鬼舞---的,冒得哪个齿你咧。
湖南方言

A,十六
B,十七
C,十八
D,十九

2,你们两个瞎哒眼咧!带老子的---吧,跟老子到派出所克啰!
A,板子
B,盖子
C,猴子
D,笼子

3,拿国样好一手牌不喊庄,你故意---哦。
A,打手枪
B,打坦克
C,打飞机
D,打飞碟

4,原来那种8200的手机就有蛮---啦,跟得砖头一样的。
A,弥勒
B,菩提
C,释加
D,达摩

5,小栗子,不听话啰,老子敲你两---!
A,甲弓
B,乙弓
C,丙弓
D,丁弓

湖南方言-语法研究
湖南方言的特殊语法:词序倒置
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和其他的湘语一样,具有词序倒置的特点。

作为和新湘语关系最亲近,联系最密切的淮语(江淮话)的黄孝片(湖北的黄陂,孝感)也具有以下类似的特点,以后大家去这些地方会听到仿佛很亲切的“乡”音哦~

废话不说了,下面来看一看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危险”的句式:

“打不他赢,打他不赢”――打不赢他
“赚得钱到”――赚得到钱
“把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1、“打不他赢”————〔动词+“不”+宾语+补语〕

变体:“打他不赢”————〔动词+宾语+“不”+补语〕

如果有学过德语的同学,应该对德语“可分动词”的印象比较深刻吧……其实我们湘语何尝没有类似“可分动词”的东西呢?

打赢他——打他不赢,“打赢”这个词组从中间被拆开,外省的朋友可能会觉得使语法错误,其实不然,这是我们湘语(湘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区别于大部分官话(北方方言,特别提出一下,包括重庆话、常德话、张家界话等等和我们很近的方言)的鲜明特征。这是我们湘语的正统规则,反倒是北京话“打不赢他”的说法在我们湖南话下属大部分方言是不合语法的。

例句:
我搞不砣清来!——我弄不清楚
个键盘打不得字出。——这个键盘打不出字。


2、“赚得钱到”————〔动词+“得”+宾语+补语〕

类比“打不他赢”的表达方式,把“不”换成“得”,就是“打不他赢”的否定式了。简单吧:O
湖南方言


疑问方式是“……得……到”,其他的类比了。

例句:
你怕你个誜(shóo)样范搞得么子出咈(bah)!——你以为你这三脚猫能做成什么事情呢?
个火就有蛮大,烧得水开!——这火还真是大,能烧开水了!


3、“把本书我”——〔“把”+宾语+主语〕

这个说法退化得特别快。个人意见,我们应该维护我们的固有表达方式,说好纯净的长沙话,北京话式的表达方式是不可取的。

例句:
张爹,把杯水我啰!——老张,给我一杯水啦!
我还无(m?w,音[冒])把钱你来!——我还没给你钱呢!

为什么说以上三个句式“危险”,实在是它们没有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往往被北京话的语法替换了去。长此以往,长沙话可能步常德话的后尘而从湖南话脱离加入北方话,这个结果应该也不是大多数湖湘文化承载者想看到的吧……

中国方言的分类  


官话一共四大片。
吴粤湘赣紧相联。
客家还有平和晋,
闽话要分北和南。



一,中国的第一大方言是官话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 华北官话: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的。
北京地区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人混居的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是据北京起兵的,五代后更是让于契丹族。北京一带的方言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的语言混合而成的,这一时期变化较快。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其是和古汉语差异最大的方言。清雍正朝开始向全国推广,称为官话。作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权威方言有其合理性。但正如部分网友所说,再权威也是方言,北方话不是高于其他方言的语言,其他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的文化功能。普通话不是完美语言,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的事情。
其语言特点是,最大特点是不保留入声;其他还有无全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和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官话: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官话:分布在西南地区。其语言特点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
4,江淮官话: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和洗劫,近几次多是满蒙军队所为,其它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
其语言特点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

二,吴方言或称江南话,分布在苏南、浙江和上海,是中国的第二大方言。
吴越地区一直是北方汉族贵族和全国各地文人的导入区,在东晋、南宋有两次大规模的北方移民浪潮,另外范仲淹、王安石、王羲之、苏东坡、白居易等历代文化人都长期生活在这里,或晚年定居于此。东晋、南朝、南宋时期曾经是南方汉族政权的官话(南京历史上也是吴方言区)。近千年来,吴越地区文化发达,昆曲、弹词皆是以吴方言为载体的。所以,其语音面貌较多的保留了古汉语的特色,为中国文学的贡献也最大。但是,解放后吴方言受政策限制、文化歧视相对闽、粤方言大,使用人口比例下降较快,有可能使用人口数很快会降到闽粤方言之後。
其语言特点是,保留有全浊音、保留入声,不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可以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三,粤语或称广东话,第三大汉语方言,原来分布在广东省广州地区,解放后**相对重视,加之香港不在中央**治下,所以保存较好,使用人口数稳重有升。广东话内部原来也有差异,也有以东莞话为尊的历史上。但是现在以广州话为准,省内也在推广。
其语言特点是,全浊音清化,但是一般属于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的“p,t,k”三种促音、鼻音的“m,n,ng”三种韵尾。声母“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四,闽方言使用人口和粤语相当,分为南北两片,也有将其分为两大方言区的,闽北话主要是福州一带,闽南话分布较广,包括厦门、潮州、台湾、海南,东南亚侨民也多使用。和普通话差异最大,内部差异也最大。
其语言特点是,全浊音清化,但属于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部分次浊音变为“[g][dz]”三个浊音声母;入声有“p,t,k,?”四种促音,鼻音有“m,n,ng和鼻化音”四种韵尾。声母“f,h”不分。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五,湘方言分布湖南,原来老湘语也有全浊音,推普后基本清化。保留入声,不分前后鼻音,无翘舌音,声母“n,l”不分,甚至“f,h”不分。

六,赣方言分布江西,全浊音清化,但属于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不分前后鼻音。声母“n,l”有时不分。

七,客家话是早期北方移民后裔的语言,带有较多唐代以前北方话特征。原来全浊音清化,但是全部转为全清音,并且属于阳类声调与全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没有“f”声母;也没有翘舌音。

八,晋语:山西一带的一种方言,不等于山西方言,其与周围北方话的不同在于,保留了入声。推普后入声也在趋于消失。

九,平话:分布在广西,是新被确定的方言区之一。

湖南方言分类及构成

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
湘方言(也叫湘语)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在湖南省分布地域最广,它主要分布在湘江、资江流域的40个市县。在湖南地区,湘方言使用的人口约3085万,占全国人口的3.2%。根据其内部差异,湘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片:
1、长益片: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宁乡、望城、湘阴、汨罗、益阳、沅江、桃江、南县,以及岳阳、安乡、安化、浏阳、平江等市县的部分地区,衡阳、衡东、衡南、衡山也可划入此片。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无论平仄,一般读成不送气清音
2、娄邵片:包括娄底、双峰、湘乡、涟源、冷水江、新化、邵阳、邵东、新邵、武冈、新宁、城步、祁阳、祁东,以及安化、隆回、绥宁、洞口等县的部分地区。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了较完整的浊音系统。
3、辰溪片:包括辰溪、泸溪、溆浦三县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们湖南不是每个地方都说湘语。
西南官话是北方方言的分支。西南官话是湖南的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北和湘南。根据内部差异,大致可以将西南官话分为四片:
1、 常澧片:包括常德、汉寿、桃源、津市、临澧、澧县、石门、慈利、华容、以及安乡的大部分地区
2、 吉永片:包括吉首、古丈、保靖、花垣、永顺、张家界、桑植、龙山、凤凰,以及沅陵大部分地区。
3、 怀靖片:包括怀化、芷江、新晃、靖州、通道、洪市、洪区、会同、麻阳等地
4、 湘南片:包括永州、东安、双牌、新田、宁远、道县、蓝山、江永、江华、嘉禾、桂阳、临武、宜章、郴州、郴县。该片属双语区,共同交际语为西南官话,同时各地的土话并存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湘东南的汝城、桂东,以及攸县、茶陵、平江等县的部分地区。



推广普通话,其积极意义在于全国各族人民有一件交流工具。但不等于,南方话、南方文化比北方话、北方文化下贱。语言是文化载体,不仅是交流工具。为了推普工作南方人民是做出牺牲的。所以,希望大家也了解南方话也有普通话不可能替代的文化功能。请大家尊重南方汉语
方言的分类

方言我们具体地做进一步地分类,可以把它分成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所谓地域方言就是指这个语言在它不同地域的变体。社会方言是指这个语言的社会变体,根据它的社会阶层的不同产生的社会变体。地域方言这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刚才前面举的所有的例子都是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变体。社会方言是指社会阶层,在同一个地方,即使是在天津,因为社会阶层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语言表现。但是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主要是地域变体,也就是地域方言。

那么汉语在第一层次上,到底有多少种方言呢,有七个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粤方言就是广东话),客家方言,湘方言(王老师说的是湘方言),赣方言,七个有了吗?七个方言。这是第一级层次上的大的方言。那么这七个方言是怎么形成的?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会觉得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个现象好像是中国非常独特的一个现象,这七大方言,其中六个大方言是在哪里呀?在长江以南。而且基本上都是在东南角,而整个广袤的长江北岸地区只有一个方言,怎么会形成这样一种不平衡的趋势?如果说语言是自然产生的,是像一棵树上长出来的枝枝杈杈,它应该是呈一种离散现象,应该是一种随机的。为什么中国方言的地理分布,却是那样的不平衡?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涉及到汉语方言是怎么产生的。


汉语方言的形成原因及地理分布


那么汉语方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移民,一个是文白异读。移民是从中华民族历史政区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汉语的方言地理分布是怎么形成的。文白异读则是从语言使用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它每个层次之间的演变,语言演变的不一致性造成方言分歧。我们重点想要探讨的是移民,中国历史社会上的移民是怎么形成了今天七大方言的地理上的分布。

几大方言的形成过程

我们前面说了汉语有七大方言,这是根据一般的分类,当然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我们不用管它,有认为是八种方言,有九种方言,甚至有十种方言的。但是我们根据一个比较被大家广为接受的解释,是七个方言。那么这七个方言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假设它都是从广义的中原地区产生的,最早产生的这个方言是吴方言。根据《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当年周太王的长子太伯和他的次子仲雍,为了让位给他们的弟弟,叫季历,就是周文王的父亲,让位给季历,所以太伯跟仲雍就逃离、南迁,往东南方向迁,然后一直走到什么地方呢?走到今天的江苏苏州、无锡、常州这一带,这是他们把那时候渭水一带的方言、语言,带到了苏州、无锡、常州那一带,然后跟那里当时的古越族人,就是百越之人的语言融合、接触,这是古吴语最早的底层。北方汉人后来在整个过程当中,在历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奠定了今天现代吴语的规模。这三次大的浪潮,第一次就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在江南的发展,大量的汉人在这个地区繁衍。还有是两晋之交,西晋和东晋之交的时候,永康之乱,带来一批中原的人到了江浙这一带。还有就是两宋之交,北宋末,金人南侵,整个迁都杭州,又带来一批北人,这个规模既形成了今天现代吴语的格局,又产生了一个方言岛,那个方言岛就是今天的杭州话。杭州话它的语音系统是吴方言的系统,但它的词汇和构词法是北方话的系统。这是吴语的产生。

湘语,王老师的湘语是怎么产生的呢?湘语产生得也非常早。根据记载,在殷末,就是在殷代的末期,当时在中原的鬻熊往西南迁徙,带着一批人,迁到了湖北这一块地方,结果跟原来的那些少数民族语言融合,就产生了古楚语的底层,在古楚语基础上产生了今天的古湘语,产生了湘语的底层,但是湘语要分新湘语和老湘语,老湘语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新湘语是湘语跟西南官话融合的结果,所以新湘语其实是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

张洪明:下面产生的是粤语,粤语是当年秦国士兵去攻越的时候带了五十万军,打到广东这一带,两广这一带,那五十万兵留下来了,戍守屯边,管理岭南三郡,这是粤语产生的最早的一个底层,后来真正的现代粤语的形成是在宋末,北方汉人为了要躲避辽人和金人的攻击,一路南逃,经过南雄,有一个叫珠玑巷的地方,在珠玑巷那里定居了一批汉人,可以说是今天现代粤语的鼻祖。

所以最早从中原汉语分出来的是这四个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还有一个是赣方言。赣方言的地位非常特殊,这个赣方言的产生,赣方言我们叫做吴头楚尾,它是吴方言的头,楚方言也就是湘方言的尾,这两个方言夹击以后产生了赣方言,当然它也是跟移民有关。当时是唐初的时候,唐代初年的时候,大量的移民进入了江西北部。宋元的时候,这一批人又从江西移民到福建西部和广东北部,产生了今天的客家话。所以在第一层次上,从中原汉语最早分出来的是吴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和湘方言。另外两个方言,闽方言和客家方言是在第二个层次上分出来的。闽方言的产生是吴人,就是吴方言的人南迁,到闽地、到福建这些地方产生的闽方言,所以闽方言不是直接从中原汉语里面分离出来的,是中原汉语先分离出吴方言,然后从吴方言里面分离出闽方言。所以从这七大方言的分布产生可以看到,汉语方言之所以在地理上呈现出这样一个不平衡的趋势是跟移民、跟政区的变迁直接相关的。

方言中所体现的地域文化信息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语言、文化的发展跟语言、方言的演变关系。方言的演化和文化的扩散,我们不要举古代的例子,我们就举一个最直接的现代的例子,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这之间的关系。比如最近20年整个国内说话的风气有一种港风南渐的趋势,特别是在演艺圈,那些歌星唱完歌了以后,他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就是谢谢,对不对?谢谢这个词在北方话里面,在北京话里面,这个尖音和团音早就已经相混了,尖、团早就不分了,但是今天很多的即使是说北京话的一些歌星也要把那个尖、团要分开,认为这是一种时髦,认为香港文化在这一个地区好像是一种强势文化,高位文化,粤语也变成了一种强势语言。这种语言跟文化之间的例子是很多的。还有从历史上来说,有些文化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比如像我们今天吃的饭是稻子,稻子原来叫禾或者谷,我们从禾和谷它的发音的演变,在各个方言里面的不同的发音,它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稻谷的起源,最早是从中国南方过来的,是从两广地区,是世界上稻子的发源地,整个稻的文化的分布就是跟着语言跑的。

至于最明显的忌讳词所反映的地域文化更多了,比如说北京人忌讳“蛋”,所以一般像松花皮蛋,他们不说松花皮蛋,就说松花,就是要避那个字,蛋经常用在坏蛋、混蛋、王八蛋,用在这些地方。上海人不忌这个蛋,忌这个“卵”,上海话那个“卵”都是用在非常难听的骂人的话里面,算了,你们以后有兴趣自己去研究吧。还有在中国很多的地方还忌一个字“虎”,老虎的虎。刚才我还跟王老师说,我上星期在湖南大学访问,我在吃饭的时候,豆腐乳,他们不说腐乳,他们叫“猫乳”,不说腐乳,那是因为在湖南话里面,腐和虎是一样的发音,是一个音。很多地方都忌虎,老虎不说老虎,要么说大猫,像温州话说大猫,北方话是说大虫,湖南是说老虫。

王鲁湘:我们那儿说老虫。

张洪明:孙二娘明明是个“母老虎”,结果说她是什么?“母大虫”。

另外,从借词也能够反映出一些文化交流的途径,比如沙发,英文是sofa,从普通话、北京话来翻译的话,翻译得一点都不好,译音不太对应,但是我们马上就能猜到它是从什么地方进来的这个词。

王鲁湘:广东?

张洪明:上海。上海的沙发是念“梭发”,上海的“沙”是念“梭”。加拿大,普通话是加拿大,英文是Canada,上海话的加拿大是嘎拿大,与Canada是非常接近的。也有一批词是从广东进来的,比如鸦片,叫奥片(opium),那就是广东话的发音,今天用普通话根本就不像。最令人困惑的是“的确凉”,那是70年代初的时候非常流行的一种衣料,但是我那时候买了一件的确凉的衣服,我穿在身上一点都不凉,就像我现在一样的大汗淋漓。

王鲁湘:不透风的。

张洪明:不透风的,为什么叫的确凉呢?是从广东话翻译过来的,的确是从Dacron过来的。但是那个靓,广东话是漂亮的意思,这个衣服是中看不中用,很漂亮,很挺括,正符合70年代人的审美观念,所以,就把它变成了“的确靓”,结果这个靓因同音字就变成了凉快的凉了,实际上是漂亮的意思。但是从这些东西我们马上就知道,这批字一定是从广州那里过来的。

其它反过来反向的借词也是一样,今天英文的tea,法语叫the、德语叫tee,都是从闽南话te过去的,然后在波斯语,土耳其语,希腊语,俄语这些都是念chaa,那些是从北方,从西北陆路传过去的,而英语、法语、德语,那个发音都是从海路,东南这一带,沿海路过去的,我们马上就可以根据它的分布,知道这个文化的传承是怎么样的一个线路,马上可以根据语言的资料把它确定。英文当中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词叫ketchup,ketchup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广东话。广东话茄汁,广东话的茄汁传到了英文当中。从语言中还能够看出一些社会、人类文明的遗迹,在有些方言当中,比如在贵州东南部的苗语方言里面,它的词序跟我们今天汉语的词序是很不一样的,比如父母,它叫做mi6-pa3,它的意思其实是母父的意思。夫妻的意思是vie3-zio6,它的意思其实是妻夫。我们汉语的词是男性在前,女性在后,我们很早就已经完成了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换,但是在这些地区有些仍然还是母系社会,有些还刚刚过渡到父系社会,还有一些母系社会的遗留,这些都能够看到方言的演变跟文化传承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我想最后一个问题,就留着让大家讨论的时候来继续探讨。

我们的语言政策应该非常谨慎


王鲁湘:刚才张教授做了关于方言的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一些演讲,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其实我们平时日用而不知的一些知识,其实天天我们都在说方言,但是我们却关于方言的知识,关于方言的来历,关于方言和文化之间的一些关系,可能有很多东西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我这里在听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因为我们在民间老有一种说法,说方言是跟着水走的,从刚才您的讲话中间,我也觉得民间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您刚才说到中国七大方言中间,特别属于东南地区,长江以南的五大方言,基本是一种由历史上的多次移民造成的,我们知道古代的移民,特别是大规模的集团性的移民是跟着水走的。

张洪明:水路是其中的一个。

王鲁湘:基本上是跟着水走的,因为过去最大的交通线是水线嘛。这样的话,我从这儿大概能够明白这个意思了。但是我一直在想,如果是这样的一个东西,比如说像黄河,曾经我过去有一个认识的朋友,做过一个水体雕塑,就在黄河从源头一直到入海口中间每隔多少公里,截取一个水体,放在一个透明体里头装起来,然后一下截取了一下百多个大的透明的水箱子,把这个水箱子摆成一堵墙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颜色的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非常好看。那么我也在想比如说方言随着水走,像一条大河,从上游一直到下游,有没有人做过这一种研究,比如说拿黄河来说,我们从黄河上游青海开始,少数民族语言我们不说它,就说汉语言,一直到山东入海口这个地方,一条大河的方言能不能像这个水体一样会有这样一个渐变的,互相之间有这样一个关系呢?

张洪明: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刚才王老师这样一个设想,其实有一些学者,我们说大规模的、大面积这样的研究,我们还没有展开,但是在局部的这种研究已经有,比如说有一位学者研究山西方言,他就沿着整个汾河流域,觉得山西方言的分布跟汾河流域的走向有一种对应关系,他就沿着整个汾河流域一路调查,看着语言结构之间是怎么样进行变迁的,做出来的效果应该跟您刚才说的可以相当一致,这个理念应该是相当一致的。

王鲁湘:还有一个说法,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戏曲之乡,我们有很多的地方戏曲,我们还有很多的说唱艺术,不管是说唱艺术也好,还是地方戏曲也好,它其实是方言的一种延伸,如果没有这么丰富的方言,我们很难想像中国有这么丰富的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现在有一些搞地方戏曲改革的人,好像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比如说河北梆子,就有人曾经说,你们把河北梆子改成说英语,唱英语,因为你想你唱河北话,说外国人听不懂,不利于国际交流,所以假如你们唱英语,人家就听得懂了,所以他们也就尝试过用河北梆子唱英语,您觉得这可行吗?

张洪明:这只是作为一种尝试,作为一种尝试是可以的。英语和汉语这两个例子比较极端,我找一个比较不太极端的例子,在中国戏剧史上我想是有先例的。比如说黄梅调,黄梅戏,它原来是湖北黄梅县的一个地方戏,那是鄂语地带,湖北这个地带。但是今天的黄梅戏是用安徽话来唱的黄梅戏,这个曲跟词之间可以互相对应,这没问题,但是也可以错位,这种错位成功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但是我自己个人认为,各种做法都可以尝试,但是都不能极端,如果说因为黄梅戏尝试成功了以后,我把全中国的戏曲都做这样尝试的话,那就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都不能尝试,那我不知道尝试的结果会怎么样,我们看不到一种新的气象,所以我觉得对待这些文化问题,跟对待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一样,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理性的态度,既要有包容性,但是又要有它自己一定的标准。

王鲁湘:我想今天可能在座的同学听了张教授的报告以后,一定会有很多问题。有问题要提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首先谢谢张老师精彩的讲演,我可以先说一段方言吗?

张洪明:可以,欢迎。

王鲁湘:你考一下他,看看听得懂吗?

学生:这东西非常非常地小,放在这里没有事,放在那里没有事,放在哪里都没事。

张洪明:这是日本话?

学生:其实很多同学听起来都像日本方言。

张洪明:你是安徽人是不是?

学生:不是,我是靠得非常非常近和您的家乡上海,是江苏南通的。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这东西非常非常得小,放到这里没有事,放到那里没有事,我们可以把它放到哪里都可以。

王鲁湘:都没有事。

学生:江苏南通应该和张老师的家乡上海离得非常非常近,可是张老师还是猜不出来。因为南通方言运用的地方特别小,南通一市六县的方言都不通,我很想知道像这样大家都猜不出来是什么意思的方言,以后会不会消失?谢谢。

张洪明: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一个问题,其实是方言将来的命运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实这在学术界也是个很敏感的问题。方言、母语跟民族共同?/ *行为


文字构造

所谓六书,是后人归纳中国文字造字方法所得的类名。六书就是六种文字构造的方法,这六种方法的名称,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可分为三组:一组是象形、指事,一组是会意、形声,另一组是转注、假借。前二组虽有「文」(独体为文,如「日」字)与「字」(合体为字,如「信」字)的差异,但都是造字的基本原则,后一组则是造字的辅助原则,前人所谓「四体二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用就是转注、假借。现代人讲六书,多半依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次序,但并不表示中国文字中所有象形字造完了才造指事字,不是所有指事字造完了才造会意字,也不是所有会意字造完了才造形声字,它们中间有犬牙交错、先后而造的现象。

——中国文字的造成,是由语言的声音和涵义,创造图形。因此,一个字的图形,可表现一个「物象」,或者表现一种「事象」,由这些物象或事象,代表著语言中的某一个声音,因而形成形、音、义三者合一的文字。

——中国文字的创造方法和藩衍滋多,所以在先有文字的创造成功之后,才有学者的分析归纳而成六种文字创造的方法,我们称为「六书」。

——「六书」一词,首见於《周官地官保氏》。

——「六书」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文字创造的方法。

——有关「六书」之目次,各家说法不一,而以宋代学者徐锴所定之次序较为合理,即:

〈1〉象形
〈2〉指事
〈3〉形声

〈4〉会意
〈5〉转注
〈6〉假借

六书总说

名称 说文解字 备 注
释 义 举 例
象形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 以形象表物,多为名词 独体为文
指事 视而可见,察而见意 上、下 以形象表意,多为形容词、动词
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 合二文以上成字,以表字义。 合体为字
形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 合二文以上成字,一表义,一表音,中国文字以此类最多。
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 一义多字,为增字法 文字之藩衍或借用
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 一字多义,为增义法





手语

手语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的人(即聋哑人,以下简称为听障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手语与语言的差别则主要在于语音这个问题上和听障人是否以手势进行思维。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语音属性认为手语是一个符号,而非语言;而聋教育专家、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听障人本身根据手语的语言属性认为手语同样是语言,它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然而,手语不能和书面语绝对的对应起来,听障人书面语言要受到手语的限制,不能形成正确的书面语言,虽然手语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但手语所具有的语言的属性说明,手语应该作为语言的类型之一。




手语的历史
  古代就有手语的存在,并非专为聋哑人所有,古人靠手势来传达沟通意见,而后才慢慢产生语言。古人以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遵循的规则也少,因此聋人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抽象的符号也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只好藉手语来表达沟通情意了。

  手语历史悠久,但是正式的聋教育却是四百多年前才发展的,可考察到的是法国第一位伟大的聋教育家德雷佩神父,为了需要,自己创造发明手语以利管训工作。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他的助手认为应该编手语字典,也花很多时间致力于手语编辑工作,可惜手势太复杂,不能泛广被人使用,何况一个字有时往往需要用许多手势方能解释清楚,尤其抽象的表达更难,所以在1880年后只好改用口语法教学。

  美国在1817年设救济院,收容聋者并开始使用手语。日本模仿力强,1880年也在东京设立第一所聋哑学校,而后大阪、京都也都相继成立聋校。1895年起台湾被日本人占据50年,在这段期间日本人在台湾的台南、台北成立聋校,所使用的手语大多是东京、大阪型。

  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耐德夫人,在大陆山东成立启瘖学校,她采用口语教学,出版一套用贝利字母拼音编辑的《启瘖初阶》读本,聋人间也有他们使用的大陆型手语,而且广行于北平、上海、南京和广东,甚至香港各地,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在台的日本老师被遣送回国,三十八年大陆沦陷,有些大陆聋校的老师栈台北启聪任教,于是台北混合了一些大陆语。左营启英聋校姜校长毕业于大陆启瘖学校,则采用大陆系手语。再加上聋胞散居各地,北、中、南三所聋校地区隔离,于是聋人所使用的手语逐渐现差异。





手语的价值
  听觉障碍者沟通的方式有口语法,手语法及并用法,虽然目前世界潮流系以口语法为主干,但无可否认的手语仍不失其正实的价值。聋生要一口气才发一个单音很累,所以聋生不爱讲话而喜欢手语,除了养护训练课(上课时戴上助听器,便于口语教学)外大部份是手语教学为重,或采并用法,由其初、高中生、或全聋者都必须仰赖手语沟通。





手语的使用
  聋人之间为了简便,往往喜欢打自然手语,但文法欠顺。例:“我聪明不是”“我收到有”“她漂亮很”“你衣穷”(你穿的衣服太少了),还有一些聋人之间的专用语,于是造成语文程度较差或词句颠倒的现象,因此在校时我们尽可能的指导他们打出文法手语,或配上口语以弥补语文能力的短缺。目前推广的手语都是统一的新手语,但愿学员带动扭转聋人的语文。但初与聋人沟通时的话语仍要“简短、具体”方能引起共鸣,因听障全赖眼力看手势易疲倦,还有千万别问一些文绉绉的抽象话,例:你们学校风气如何?学生的气质怎么样?聋人往往以打手语的好坏来评价对方,因此长官莅校一定先学会一、二句打招呼用语,视察时很受聋生敬爱。所以最好以对方能接受的手语程度来沟通较好,万一有一些打不出来手语就宜用谈,但也以简短、易懂为主。

  学手语并不只是便于与聋者沟通,常人间也可以使用,如吵杂的工厂,公共场所,用手语沟通方便多多,手语研习班中的年长者表示,年纪愈大,听力愈差,因此想及时学手语,以便教会家人,便于沟通。身任教职者表示教儿童手语歌(童谣),可以促进儿童唱游表演创造能力,聋人亲人表示学手语可以减少误会,增进情感。人人可学,老少皆宜,各行各业人士皆可使用手语,例如:有位牙医自从学会手语后,聋人竞相传告,凡有患者皆到他诊所,业务蒸蒸日上,其余好处不胜枚举。





手语的语言性特征
  手语是“人们在聋人环境中使用手的指式、动作、位置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杨军辉 《中国特殊教育》2002.1第33页)。它“用手来表达语言,手形是它的物质载体,通过手的形状、位置、运动来传递信息” (《手语性质分析》 沈玉林《特殊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中国手语在使用中还可以分为手势汉语(Signed Chinese)和自然手势(Chinese Sign Language)(《手语性质分析》 沈玉林《特殊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手势汉语是依照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手势与词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打出来的,因而它没有独立的语法和构词体系,它的语法和构词规则是从属于现代汉语的,目前,在教学中使用的就是这种语言。而自然手语是“聋人之间进行交际的语言,其特点是与有声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受有声语言语法规则的制约”(《两种不同的手语》哈平安 《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第3期第35页),有自己特有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本文所探讨的就是指这种自然手语。

  (一)手语具有社团性、社会性

  手语对听障人来说是最好的语言,是听障人交流和学习知识的手段。每个民族都有他的本族言语,对本族言语蕴蓄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听障人不是一个民族。但生理上的残缺和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自然而地形成了一个集团。交际手段的需要产生了他们的特殊言语――手势语。手势语实际上是听障人的“民族言语”――社团语言,他们对手势语怀有深厚的“民族”感情。

  手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手语是由劳动产生,是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伴随着语言一起成长,依赖于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同时要受到社会和语言的制约。语言的产生先有口语式的喊叫还是先有手势式的交流,目前尚有争论,正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有的人认为,人类最初的语言不是有声的语言,而是手势语。有声语言是在手势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德国心理学家冯德(w.N.wundt)认为,最古的时候,人们用“手势语”表达思想,声音只用来表达感情,(《语言学系列教材 应用语言学》桂诗春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5月第1版))到了后来,人们才用声音来表达思想。苏联的语言学家马尔(Mapp)也认为人类开始时只有“手的语言”,(《语言学系列教材 应用语言学》桂诗春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5月第1版))后来才被有声语言代替。正是古代猿人的直立行走、前肢变为手,使得猿人用身势语进行交流成为可能,由于生理上的进化和交流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有声语言,而作为没有声音的听障人来说,随着社会的进化和语言的发展,手势语越来越丰富、规范,而成为现代独立的一种语言。自60年代以来,由于欧美两地对听障人手语的重视并且正式把它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对象,使得手语在欧美国家已经作为语言的一个种类而进行研究。在欧美,不光是听障人要学习手语,对于接触听障人比较多的人来说,他们同样也在学习手语,以便与听障人更好地交流,更好地为听障人服务,促进了手语的进一步发展。

  手语是约定俗成的产物。“约定”的意思品“共同议定”,“俗成”的意思是“大众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当然,这里的“共同”最初是由听障人自己在生活和交流中双方都能理解的手势,当形成大家都能理解时,则形成了一种默契,在听障人中形成了一定的习惯。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由于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加入,对听障人手语进行归纳、研究和创造,使得手语的词汇量不断丰富,手语不断的规范化,形成了现在的这种手势语言。

  (二)手语是听障人交际和思维的主要工具

  手语是听障人之间的交际工具,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这种手语和摩尔所说的“姿势语言”是不同的。“姿势语言”使人们之间用来暂时的表达情感、态度等动作,而作为现代意义的手语则是经过了约定俗成的听障人之间能够共同使用、相互理解的交际工具,经过了研究者和教育者的研究和规定,用一定的规律,构词法则,手势的命名规范。

  听障人也是能够思维的。听障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育器官,人们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的分工。他们主要是因为耳聋听不见别人说话,才学不会语言。一旦恢复或获得了听觉,听障人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说话。其次,大脑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由它统一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听障人不能从听觉中得到应有的信息,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交际工具分语言的交际工具和身势等非活言的交际工具,听障人既然得不到语言的交际工具就发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从视觉、感觉等去接收常人用听觉得到的信息。听障人视觉很灵,通常用手势来表达意思。第三, “眼观六面耳听八方”,听觉获得信息的可能性比视觉大得多,通过视觉的交际,效果究竟不如有声语言,这不能不给听障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

  人无论是说出言语或领会别人的言语,都离不开思维活动,没有言语,也就没有思维。听障人用手势语交谈,海阔天空,引经据典,有思想感觉的倾泻,也有不同观点剧烈争论。没有思维活动,这些丰富、活泼的具有逻辑性的言语岂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听障人思维是否通过手语进行思维的,这还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但毋容置疑的是,手语是听障人进行思维的工具之一。当听障人进行思考的时候,往往会自然的掰动他的手指,例如在想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会把事情的经过轻轻的用手语演示出来。聋哑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课文时,除老师禁止使用手语外,学生一般都要使用手语。在进行数学计算时,笔者曾对班级的13名学生进行测试,例如:356+678这个算式,2名学生能直接算出答案,6名学生先列出数式,然后再用手势在竖式下方比划,先写4,在打出进1的手势,然后打出12+1,写上3,如此写出答案。4名学生则完全用手势将各个位上的数字全部打出,按照进位法则写出答案。1名弱智学生则完全把数字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相加。手势语可帮助聋儿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如教聋儿学习“猫”一词,过程是理解词语、模仿发音、表达词语,手语可以帮助聋儿区分“猫”和其它动物的特征,从而记忆“猫”的表达形式,是帮助聋儿进行思维活动的有利手段。

  不可否认,文字、具体的事物都能成为听障人思维的工具,但显然,手势应当是听障人思维的工具之一。可见,手语能帮助听障人积极地思维,没有脱离思维的语言。听障人在没有掌握有声语言之前,自然的手势是他与人交流的语言,同时通过自然手势语及体态语促进了听障人的思维的发展。

  (三)手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手势的起源是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而把手势作为一种语言,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则和聋哑教育同步的。在没有聋哑学校之前,社会的个体的简单的形象根本不称为手势语。聋教育的发展,教学上的需要和听障人彼此的需要,使手势语的词汇逐渐增加并形成它的言语规律,进而形成了一种语言。

  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聋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手语,开展了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研究,发表了论文、专著。从手语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证明手语的语言价值和地位,从手语构成的表意法(摩状、会意、指示、借代、综合等)、构词法(词根、词缀)、造句法(所谓“倒装句”、“省略句”)三方面作了初步分类、归纳、整理,认识了手语的结构体系。

  中国手语采用表意法来表达词的意义,沈玉林在《中国手语与美国手语表意法比较分析》(《特殊教育研究》1998.4)中把中国手语归纳为五种表意方法,即摩状、会意、指示、借代、综合。摩状是用手语直接模仿事物所具有的明显的外观形状,例如“床、桌子、椅子”等;会意是将一些不宜于直接模仿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采用与这类相关联的事物来间接的表达该词的意义。如“牛奶、表扬、自来水”等;指示就是用手指直接指点(指向)所表达的事物,例如人体器官、方位、人称等。借代就是直接借用有声语言的语音或字形,用拼打指语或模仿字形、书空字形等的方法来表达词的意义。如“之、山、细”等。

  上海教育学院蔡浩中在《简论聋人手势语的构成要素》(《现代特殊教育》1994.1第11页)中认为手语词类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但不用量词,没有叹词,而且词的兼类现象较多,手语句子有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有主谓、主动宾、主动补等句子的结构,有宾语前置、定语倒置、状语倒置、省略介词等常见特点。

  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不同于汉语的,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根据手的形状来产生的。“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是相关的事物,才能使用前缀和词根”(《手语――聋哑人的语言》赵锡安 第169页)如“好”这个词根,就可以派生出“首长”、“领导”、“教师”等词汇。用“房屋”作词根,可以派生出如“礼堂”、“教室”、“少年宫”等。

  1993年,《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主编沈玉林先生在它的《中国手语语素分析》中运用切分法,对手语的最小单位进行分析,找到了手语中最小的、有意义的构词单位――手语语素,并将手语与汉语在构词方法上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语素构成方面的区别,证明了各有自己的构词规律(《特殊教育研究》 1993.1)。手语语素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构词方面与汉语词没有必然的对应规律,例如词语“冰”,汉语词只有1个、而手语语素是2个,一个是块,一个是冷的手势,表示冷的块状物体,这样就由两个手势组成。“房屋”汉语是用了两个语素,而手语直接用手搭成房屋的样子,用了一个语素。如果否定手语语素的特点、机械地摹仿汉语构词方式,结果只能使聋人无法理解和接受。

  法籍华人语言学家游顺钊先生在1983年提出了“视觉语言学”,并将手语纳入语言学的范畴进行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他对当今语言学界的研究情况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类的语言现象,是一种涉及许多方面和众多领域的复杂的社会、生理现象,然而历来的语言研究,过分偏重听觉方面,只顾舌头和耳朵,忽略了视觉方面,不顾眼睛和双手。他觉得这种偏颇给语言研究的深入造成了障碍。发掘手语材料以促进和更新语言理论的研究。正因为这样,他决定独辟路径,全力投入手语的研究。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几年的调查,他的看法日趋成熟,进于1983年正式提出了视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从游顺钊的研究中发现,手语与口语确实存在着一系列平行现象,手语(尤其是自然手语)的资料不仅可以,而且完全应当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中来。




手语属于语言范畴的证明
  (一)关于语言是否起源于手势,目前尚有争论。但无可否认,手语对于语言的形成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百科全书派的刚迪额克(condiHac)认为人类最初之所以有语言,是由于感情冲动而发出各种喊叫,并伴以各种手势,后来这些喊叫变成指称各种事物的声音,就成为了语言。(《论语言的起源》)德国的心理学家温德曾经在他的一些著作里详细地论述手势语的理论。他在《民族心理学》里认为人类的语言是从人类一些有表达性的身体姿势发展而来的,这种姿势或活动就是一种原始的身势语。俄国的语言学家阿弗夏尼柯—库利可夫斯基也主张人类语言起源于手势语的理论。他断言人类在几万年的岁月中只*手势说话,有声语言是以后才有的。马尔也有类似的见解。(高名凯 , 《语言论》 , 第354页)当然,这些观点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批判,笔者无意肯定这些观点,但从这些观点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合理性的因素,那就是手语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二)许多语言学论著已将手语或者身势语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我国聋人教育专家赵锡安先生在1989年提出了“手语是聋哑人的语言”(《手语--聋哑人的语言》)。法籍华人语言学家游顺钊先生更在“视觉语言学”的范畴对手语进行了研究,把手语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爱德华·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中肯定了身势语在语言中的作用。许多语言学家或语言学专著仅仅将身势语作为情感交流的普通的手势作为语言的补充,却很少涉及已经成为听障人交际工具的手语,既然身势语已经成为语言的组成部分,那作为听障人交际工具的手语理应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

  (三)对于斯大林有关语言问题的两句话的争论。

  (1)“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征的本质”(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问题》,人民出版社,1953年),这句话体现了语言的本质特征是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这两个特征,手语基本具有,手语专家、聋教育专家经过研究、论证,上述手语的语言学特征表明,手语具有它特定的构词规律,句法结构,由此说明,手语应当成为语言的一部分。

  (2)“由于所谓的手势语言极端贫乏和有限,他(手势语 笔者注)在这方面是微不足道的。其实这不是语言……”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问题》,人民出版社,1953年),许多人以此为据,说明手势语不是语言。手势成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也正是这样,斯大林只是将手语对于语言的界定仅仅局限在手语所表达的“量”上,即“贫乏”“有限”,在当时的情况下,在手语的研究、教育还不甚发达的昨天,应该是正确的。而在今天,随着教育和研究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手势语言已经极端丰富,手语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现在的手语词汇量已经不是斯大林那个时代的词汇量,而且,现代的手语还在不断的丰富和创造中,毋庸讳言,手语即使不在今天,就是在手语更加丰富的明天,必将成为一门语言。因此说,手语天生不是语言,最初只是言语交流的工具,只是用的人多了,产生的词语多了、词汇丰富了,形成了它特有的特点和规律,就变成了语言。

  凡是言语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职能,如符号固定职能,概括职能,交流职能,翻译职能等等。手势语基本上都具备着。所不同的,手势语没有声音,是无声的言语。每种语言者有其共性又容许有其特殊性。手势语具备语言职能的共性,又有适应听障人生理残缺需要的无声的特殊性。它和汉语、日语、英语、德语等都是语言,民族语言的一种,不承认手势是语言,不但影响听障人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影响听障人的感情,影响健全人与听障人的团结。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认识手语,认识手语的价值和作用,认识和研究手语的规律,促进手语进一步的规范化发展,使其在我们的聋教育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手语举例

  手语在性质上有打意(自然手势)与打字(文法手势)两种,而统一的手语画册其基本字词是以打”意”为主,打”字”为辅。如果加以分类大约可分为如下:

  01、指物本身就是手语:

  例:头、鼻、耳、嘴....

  02、描写或解释形状的手语:

  例:香蕉、橘子、柚子....

  03、代表某一动作的手语:

  例:跑、来、去、洗、看书....

  04、指东西或某一事物的某一部份的手语:

  例:鸭、鸟、房、牛、狗、羊....

  05、指与东西本身有关的手语:

  例:想、记得、聪明....

  06、文字手语:

  例:人、工、主、王、日、月....

  07、模仿或象征的手语:

  例:写、床、冷、热....

  08、方向手语:

  例:告诉你、爱你、问他....

  09、反方向表示相反词的手语:

  例:进步、退步、知道、不知道、会、不会....

  10、英文手语:

  例:WC(厕所)、博士、硕士....

  11、名字手语。

  12、打不出来的手语就直接用食指写出指文字:

  例:一枚硬币的“枚”....

手语有些不可能一个手势带表一个字,有时一个手势就能带表一句话,例:不知道、告诉你,相反的也有一个字须打出两三个手势方能表达清楚的,例:恩,也有几个词汇使相同的手语,甚至还有些字无法用手语打出来,只能拿现有的有限手语来解释,或使用指文字手语,通常具体的较易表达;抽象的、形容词较难,这也是各国手语共同的阻力现象。


各地方言详解
一、东北话速成手册(完整版):

说明:手册里出现的拼音前面的字母是读音,后面的数字是声调。例如:da-4 jia-1 hao-3读做:大家好!

第一部分:东北话发音规则

一,平卷舌:
不区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著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
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你可以选择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加以练习。
练习:
出差(cu-1 cai-1),森林(shen-1 lin-2),算算术(suan-4 suan-4 su-4)。

二,零声母:
东北方言中,如果是a开头的发音(及没有声母的情况下)时,在前面一律加上个n作开头。
练习:
安排(nan-1 pai),肮脏(nang-1 zhang-1),爱人(nai-4 yin),恩爱(nen-1 nai-4)。

三,声母r
东北方言中,所有的r开头的声母一律读成y开头的声母。
练习:
本人(ben-3 yin-2),吃肉(ci-1 you-4),然后(yan-2 hou-4),热闹(ye-4 nao-4),软弱(yuan-3 yao-4)!

四,声调
东北方言中,把许多普通话里第二声读成第三声,许多第一声读成第四声。例如:职,值,植,执全部读成zhi-3;孺,儒,濡,蠕全部读成ru-3;晶,晴,茎,泾,兢全部读成jing-4;国读做guo-3;福读作fu-3等等。

五,其它
还有一些变音需要注意,uan变成an。如:卵石(lan-3 shi-2),暖气(nan-3 qi-4)等。另外,V和W不分(如新闻(xin-1 ven-2)),iu和ou不分,e和o不分(如破损(pe-4 shun-3)),j和q不分(如畸形(qi-2 xing-2),歼灭(qian-1 mie-4)),j和z不分(如俊俏(zun-4 qiao-4)),m和n不分等等情况更为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不再赘述。

六,特殊字变音
有些字变音无规律,下面给出几个常见的例子:
学(xiao-2),宿(xu-3),跃,乐(yao-4),纠(jiao-3),街(gai-1)等。

以上是东北方言总体的读音规则,一些地区还有许多差异。以辽阳为界,辽阳以东以北的(含辽阳)基本上符合上述规则,而辽阳以西的说话带了些京津河北味儿,辽阳以南的又带了些山东味儿。不过大体上是一致的。东北虽然地域辽阔,可是说话却惊人的相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二部分:特色词汇 (带*号需要特别注意,许多东北的年青人已经不会说了,可以请教长辈)
带###符号的需要特别记忆,属于常见词汇。

*为方便大家查找,我是按照从字母A到Z的顺序给出特色词汇的。虽然总结比较辛苦,但我认为值了

东北方言 发音 普通话对照
挨排儿 :按顺序
* 懊糟 :ao-1 zao 发愁
* 熬啃 :nao-2 ken 饿,馋
扒拉: 拨弄
扒瞎: 说谎
半拉儿: ban-4 lar-3 一半儿
波罗儿盖:be-3 le ganr-4 膝盖
掰扯: 分析,计算
白唬:bai-2 hu能说(通常指能瞎说)
鼻嘎吧:bi-2 ga-2 ba 鼻屎
备不住: 有可能,也许
包源儿: 全部,全包了
冰流子: 冰柱
不靠谱(不靠盘儿): 不符实际
扯蛋:胡说八道
*呲哒: ci-1 da训斥
撮子:装垃圾的容器
刺挠: 痒
刺猫乎:ci-1 mao-1 hu-1 眼屎
藏猫儿乎: 捉迷藏
敞亮:形容一个人不藏心眼儿,大方直爽.
**打八刀: 离婚,分手
*打哑吧缠:故装不懂
打狼:最后一名
打奔儿: 1,接吻 2,停顿,卡壳
* 叨菜: 夹菜
点儿正(背) :运气好(坏)
耳残: er-3 chan-2 耳屎
二虎八鸡: 傻乎乎
二椅子:不男不女
###嗯呢:是
疙瘩(简称疙):地方
姑娘:女儿
旮旯儿:ga-3 la-2 角落
疙不溜脆:十分流利地
* 嘎:ga-3 :1,小气,吝啬 2,蛮不讲理
嘎:ga-4 超过,比下去
嘎拉:ga-3 la 贝壳
###高:放,搁
果:吸,吮
刚刚的:形容程度大,(可以修饰一切形容词)
嘎拉哈:ga-3 la ha-4 一种用动物关节做的儿童玩具(有失传的危险哟)
干仗(才知道这也是东北话,一直当普通话用呢,呵呵):打架
咯应: 讨厌(这么重要的词居然忘了,该打啊)
含拉子:ha-2 la-2 zi 口水
虎了吧叽:同二虎八叽
忽悠:这个不用解释了吧,不会的来打我
* 划开拐: 想通了
###急眼:ji-1 yan-3 发火
迹哥:闹别扭
###嗑尘:ke-1 chen 1,难看 2,丢人
坑吃瘪肚: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一般是由于紧张或受辖制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老鼻子:很多
老么卡(刺)眼:形容又老又丑的人
老嘎瘩:兄弟姐妹里最小的那位
老天扒地:形容一个人老得不成样子了。
唠嗑:聊天
* 妈灵:ma-1 ling 蜻蜓
埋汰:脏
毛楞三光:做事情不加思考,很着急的去做。
末了儿:最后了
磨叽:me-4 ji 罗嗦
卖呆儿:1,看热闹 2,发呆
尿性(东部方言):有骨气,真汉子
###闹听;闹心
* 念三七儿:旁敲侧击
蔫吧:没精神,枯萎
pia-4迹:一种硬纸片做的游戏工具
七吃喀嚓: 麻利,干净利落
###欠儿蹬:应该是好出头,多事的意思气管子
曲咕:小声说
戚儿:qier-3 客人
日日的:ri-2 ri-2 de 速度快
* 如作: ru-1 zuo 舒服
赛脸:明知不对,故意那样做
###啥:什么
水勒巴察:水性大
秃噜:失败,放开
土包子:土生土长地没见过大世面的人
###铁子=老铁:哥们,好朋友
妥了;行了,好了
屋脊六兽:是形容一个人像古代建筑屋脊房檐儿上雕刻的兽一样,那兽立着一动不动,人就像它一样闲的没事不知道干什么好。
舞马长枪:张牙舞瓜
武武玄玄:同上
* 五迷三道:迷迷糊糊
稀里马哈: 马虎
邪乎: 厉害
###向着:偏袒
兴许:可能,也许
寻思:xin-2 si 思考,想
稀罕:喜欢
###一整(就):总是,动不动(就)……
有一嗑:you-3 yi-4 ke-2 有一拼,能比一下
杨了二正: 是形容一个人做事精力不集中的样子 做着事情心里却不知道想些什么其他的事情
眼力价:形容一个人看人准不准,多指会不会来事儿。
###咋整: 怎么办
作死:zuo-2 si-3 寻死
* 张程:办法,能力
抓瞎:毫无办法,无法解决
准保:保证,一定
###贼:非常,很


特色成语例句:
特别声明:这些词使用的频率在全东北都是越来越少,大有失传的危险。希望各位老乡们本着爱家乡的原则,使这些生动的“成语”继续得以使用。

无机六瘦
例句:这一天到晚在家呆的我无机六瘦的,闹停死了。

暴土杨灰
例句:前两天大风刮的我家前面暴土扬灰的,都出不了门儿了。

杨了二正
例句:你也别成天杨了二正的摇哪儿烂走了,赶紧找点正经事干干吧。

埋了咕汰(一声)=埋了八汰
例句:你这几个月没洗澡了,埋了八汰的。

得得(四声)搜搜
例句:就你好,那天还得得搜搜的跑到精神病院去做演讲去了(摘自小品:小崔说事)

吭吃瘪肚
例句:你可别在那儿吭吃瘪肚地浪费大家时间了,没准备好的话赶紧下来吧。

ber2搂瓦块儿
例句:那家伙脸长的,~搂瓦块儿的 ,棵碜死了。

突鲁反仗
例句:他做事突鲁反仗的,把这事交给他还真让人不放心。

傻了八叽
例句:略

二虎八叽
例句:略

斯斯哈哈
例句:这外面老冷了,冻得我斯斯哈哈的。

老天扒地
例句:我现在都老天扒地了,还结啥婚啊,一个银过吧。

老么卡眼儿
例句:同上。

皮儿片儿
例句:老王家那小子把家里造的皮儿片儿的

魂儿画儿
例句:你这脸上抹啥了,造的魂儿画儿的

破马张飞
例句:你这是嘎哈啊,破马张飞的,能不能消停点儿

武武玄玄
例句:同上

舞马开枪:
例句:同上

吊儿郎当
例句:老李家那小子成天啥也不干,一天吊儿郎当的 


五迷三道
例句:那几天喝得我五迷三道的,钱包丢了都不知道。


毛愣三光
例句:你能不能稳当点儿啊,别成天毛愣三光的让人不放心。

疙不溜脆
例句:那天他疙不溜脆的就把几个小流氓给收拾了。

七吃咯嚓
例句:同上

急了拐弯
例句:那道也成难走了,急了拐弯的

习里马哈
例句:同毛愣三光

得儿(一声)喝的
例句:你别成天得儿喝的行不,正经点儿吧。

得(四声)了八瑟(一声)=得(四声)了八搜
例句:同得得搜搜

犄角旮旯
例句:那天考试出的题尽是些犄角旮旯的东西,肯定砸了

鸡吃歪(掰)脸
例句:你这人咋回事的,一说话就鸡吃掰脸地

甩(水)裆尿裤
例句:你看看你儿子,整天甩裆尿裤地,你媳妇也不好好整整
费劲扒拉
例句:我费劲扒拉的总结这些词,大家多多捧场啊!谢谢啦
披哩扑噜
当一有人经过的时候,河边的那些青蛙披哩扑噜地全跳进了水里.


二、四川方言大汇集

【首先声明四川(包括已经独立出来的重庆直辖市)的范围很大,各地说话尽管大致相同,但发音仍有差异,我这里说得肯定是不全面的,做为一名普通的下川东人(现属重庆直辖市)只希望帮助外省人理解常见四川方言而已。哈哈,还请各位老乡、朋友指正!】
  四川话,或称四川方言,指四川人主流的话语。四川话一般被看作西南官话的代表,和云南话、贵州话共同构成一致性较高的西南方言。
四川话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属于北方语系。四川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总体上相当接近,在语调上则差异显著。  
  四川话的形成:四川话是古蜀语融合巴语以及中原汉语,尤其融入了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两次湖广大移民的移民方言逐步形成统一的四川话。  
  四川话有别于四川地区的语言。四川话主要流行于四川汉族人群中,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四川人当中。  
  四川境内的汉语方言中,除了绝大部分四川人说四川话外,还有大约150万人口说“客家话”,主要是广东东部和北部移民的后裔;沱江中上游丘陵地区和边远山区约有90万人带“永州腔”,是湖南永州府和宝庆府的移民后裔。  
  在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或高原地区,还存在其他多种民族和语言。四川境内,四川话外,主要的语言,盆地的西边,即川西高原,有彝语、藏语、羌语;盆地的南边,有苗语;盆地的西南边,有土家语。 


  ●扎起(发音za,3声上声,一般不念zha)——江湖艺人跑场子表演求生活,锣鼓敲响,支持者围拢一圈予以鼓励和帮忙,防止有人使坏,叫做“扎场子”,简称“扎起”。开始表演前,艺人老大抱拳相谢支持者:“多谢各位弟兄为我们扎起”。引申意为“鼓励,支持,帮忙,制止捣乱”。
  北方人不要理解为“刀扎”“扎窟窿”“戳”,仅仅是同音字借用而已。
  ●雄起——大力展现阳刚之气,拿出自己的最大本领,压倒对方。比北方话“加油”更强有力。
  ●娃、娃儿、女娃子、男娃儿、弟娃儿、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儿,女孩叫女娃儿,其余类推。二○年前这个“娃儿”通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相当于台湾的“男生、女生”,甚至于说老太婆都说“哎呀,人家是女娃儿,你让一下(ha)别人么。”
  ●你娃——你小子!
  ●瓜——瓜,“傻瓜”的简称,含义还包括“憨包”之意。男人傻,就叫“瓜娃子”,女人傻,就叫“瓜女子”。中年妇女傻,就叫“瓜婆娘”。这个用法大约从文*革中期开始。
  ●狗*的——口头语,加重语气:发狠地、下决心地、强调地、不满地、吃惊地、......
  ●宝、宝气。——憨包一个,到处出洋相的傻瓜。例如:“哪个人好宝哟。”“她是个宝器。”“几个土妹子和一个老宝气”。
  ●木、木鸡(宜宾,自贡方言听起来像“穆鸡”)。——来源于“呆若木鸡”,简化的成语,但比成语更加有分量,形容人思维迟钝,木头脑筋,不开窍。
  ●咋个——为啥,为什么、怎么
  ●啥子——什么,
  ●洗白——完蛋、一无所有、死了。例如:打麻将钱*都被输光了,“森上带点个子弹,都被洗贝喽”。“愣格没得钱耐?”“刚一发工资,钱都被婆娘洗白了仨!”

  ●语气词。西南官话里语气词非常丰富,比普通话和北京话多多了。善于表达微妙的意思,所以讲西南官话的人要顽强地保护自己的语言。
  ·哦(语调上扬)——表肯定语气,是这样。
  ·啊(语调下降)——表肯定语气,不错,是这样。
  ·是唦(两音都拖长)——表肯定语气,绝对正确。“唦”有的写成“撒”。
     (以上三个用法在电影《抓壮丁》中,三个女人回答王保长的问题时接连使用)  
  ·哈——语气助词,1、轻微的疑问;2、友好。例子:欢迎多伦多的朋友哈!
  ·嗦(发音so),有人写成“说、嗖”——疑问,并且马上肯定。例子:原来在这个地方嗦?!
  ·喃——呢的另外读音,表疑问,自问。例子:咋个这些人都跑过来了喃,消息够灵通的嘛!
  ·嘛(ma)——么(me),意义相近。
  ·哇——疑问词,轻微的“吗”。一般用在对方基本会同意的时候:杨老师,来一根哇?我们乡下人只有越土越好哇?再乱说,我要翻脸哈!!!
  ·兮——语气词,那样子的:“你觉不觉得他有点神经兮兮?”“脏兮兮的。”“瓜兮兮的”
  ·×绰绰——哪个样子。神绰绰的(精神病样子),哈(傻的四川发音)绰绰的。
  ·嘎(ga,降调,这里的a接近英语地图map当中的a)——是这样么?可以独用。
  ●zuazi,抓(zua,降调)子——“做啥子”的连读。
  ●提劲——来劲,振奋人心:姑姑,太提劲了
  ●×起——起来,常用在动词后面,加强动词的意义:雄起、来不起了、扎起、懂得起
  ●整——用途广泛的动词。例子:“整了顿方便面”,吃了顿方便面
  ●幺(yao阳平声)——年龄最小的。幺姑娘、幺娃、幺女、幺叔
  ●巴适——好,合适,舒服,心满意足:“原来在城里头没碰到巴适的?”
  ●苕气——红苕(甘薯)气味,转义为“土头土脑,乡下人样子”:“说我们身上苕气打不脱、脚杆是弯的!”
  ●稳起——稳住,不要露马脚。
  ●装神——假装出来的样子,装模作样的样子,演戏给别人看。
  ●龙门阵——聊天,摆龙门阵就是进行聊天。
  ●凶——厉害,有本事。如:“你娃凶哦,我都被你搞附了。”
  ●梭边边——第一个边拖长音。梭:溜走;边边:边缘。梭边边=溜走,逃跑,躲开。如:“你把事情搞糟了,想梭边边嗖!”
  ●分分儿钟——每时每刻,时时刻刻,时常地
  ●咂——西南方言,1、吸吮;2、小口地喝酒、喝水。西南少数民族用麦管或细竹管从酒坛里吸酒也叫咂酒。
  ●呡(min三声)——嘴唇少少地沾一点儿,如“呡一口酒”
  ●拐——这里用“拐”字是同音字借用,意义完全不同。错了。“拐了,拐了”是“错了错了”,“不会拐的”是“不会错”。
  ●格、嘎——西南方言习惯疑问词前置。“格是?”(是不是)。“格好”(好不好)。“格吃了”(吃了没有)
  ●切——去。例如:“我们一起切。”“切”是成都话“去”的发音,一般四川人念“气”,自贡和内江念“记”。
  ●哈(三声)——“傻”的四川发音,如:“傻儿师长”,四川人念“哈儿师长”;“哈绰绰的”,傻乎乎的,傻瓜的样子。
  ●哈(轻声)——疑问。自问自答。轻度肯定。例子:“格是哈”?-是不是?是么?“军医哈”-是军医吧?是军医。
  ●服、附——糊涂,糊。川北人f/h不分,糊涂念“服涂”,搞“附”了,就是被搞糊涂了。例如:你娃凶哦,我都被你搞附了。如果让川北人说清楚“红鸡公尾巴灰,灰鸡公尾巴红”,那简直要他的命了。


  ●不要虚:虚,心虚,害怕。不要害怕。
  ●我很绽(赞):zan降调,爱表现,性格外向张扬。“我很赞”,我很外向张扬。
  ●跟斗扑爬:摔筋斗,在地上爬滚。
  ●牙尖舌怪:多嘴婆,搬弄是非,挑别人的毛病。
  ●舔肥:舔别人的肥屁股,拍马屁。
  ●天棒:(川东,川中用得多)相当于北方方言的“愣头青”“二杆子”,讲话和做事情不加思索,不管后果乱做,像傻瓜一样办事。得
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
  ●崽儿:(重庆话)贬义的“那小子”。
  ●朝天门、较场口、解放碑、五里店:重庆地名
  ●大都会: 重庆解放碑一超大型商场(李嘉诚投资)
  ●黑么:非常
  ●串串:近似小火锅
  ●芊芊:餐时用来串菜餐后用来计量结帐的竹签
  ●西政:西南政法大学
  ●川外:四川外语学院
  ●偷儿:贼
  ●摸别个包包:掏人家口袋
  ●零点、回归迪吧:重庆解放碑有名的夜总会、迪吧
  ●疯:尽情地狂
  ●黑:很、非常
  ●耍:休假、玩儿
  ●汪山:地名,在江南山上
  ●老汉儿:老爸
  ●又费马达又费电:不划算
  ●棒棒军:重庆地方特色--进城民工,仅靠一根竹 棒和一对绳子及体力谋生
  ●黑闷凶:非常有能耐、本事
  ●贡:窜进窜出
  ●耿直:重庆人最常挂在口头的两个字。重庆话说一个人不耿直,是对他最大的侮辱,那你在重庆人里也就混不开了。耿直要对朋友无条
件诚实,信任。
  ●假打:这个词与耿直相对,而有异曲同工之妙。呵呵,说假打的时候,就是要打假。
  ●宝气:傻。有笑话说一老外往首饰柜台一站有些感慨,不禁用撇脚的汉语,向售货小姐赞叹起来:“小姐,宝……气!”小姐一下愣了
,一回神就马上用重庆的辣子招呼他。“宝气,宝气,你龟儿才宝气!”
  ●冒皮皮:吹牛。有道是“冒皮皮,打飞机”。
  ●龙花、龙火皮:乡巴佬,龙火皮意指土得要命。
  ●背兜儿:背篓
  ●婆娘:女人,有时也指妻子。
  ●扯(cei):发音时韵母音要拉长。表示跑题了。例如“扯远了”“胡扯”。
  ●zua二声:踢。例如“zua球”,“zua你两juo(脚)”。
  ●zua瞌睡:打瞌睡
  ●老壳:脑袋
  ●瞎孔:胳肢窝
  ●受倒管儿、倒管子:手肘
  ●罗兜、作登儿:都指臀部,的前者多用于人,而后者多用于
  ●客西头儿:膝盖
  ●渠算儿:蚯蚓
  ●丁丁猫儿、洋丁丁儿:蜻蜓
  ●爪母儿、爪猫儿:蚱蜢
  ●格蚤:跳蚤
  ●金啊子:知了
  ●瞎块儿:青蛙
  ●巢冲:蛔虫
  ●偷油婆:蟑螂
  ●雀雀儿:小鸟
  ●照鸡子:蛐蛐儿


  ●我屋里头的,堂客,娃儿他妈:这个男人的妻子
  ●右 客:女人,带有贬义
  ●男 客:男人,带有贬义
  ●涮坛子:说大话,吹牛皮或开玩笑的意思
  ●日*白:吹牛皮,瞎聊,胡侃。
  ●空了吹:少在这儿瞎说。不要再吹牛了,没人信你!
  ●豁别个:骗别人
  ●别个:别人
  ●脚杆:腿脚
  ●你虾子不胎害:骂别人不知道好歹
  ●连二杆:人的小腿
  ●趴耳朵:男人没骨气,怕老婆。在成都确实有一种自行车改装的交通工具叫做这个名字。不过引申出来也有“怕老婆”的意思。
  ●龟*儿*子:骂人的话,标准的四川语言,指人出生低贱。很多时候只是用作口头禅,用来加强语气。
  ●改手:上厕所
  ●梭叶子:形容女人不检点的话语。妓女和生活作风不好的女人
  ●冲壳子:吹牛
  ●操油说:指一个人说话油腔滑调
  ●直见滴(dia):指液状物一直不停的滴
  ●走人户儿:去亲戚朋友家串门
  ●猎巴骨:肋骨
  ●飞辣、焦苦、min甜:十分辣,非常苦,相当甜。(个人觉得这个比普通话表达形象生动得多)。
  ●不存在:使用频率很高,表达意思也很广的一个词。没有问题,小事情等等,分语境意思太广,呵呵,我说不全啦。
  ●[he](用英语音标发音):很,非常。
  ●狗的:“狗*日*的”的快读。这个词在四川话中,尤其在重庆话中是口头语了,一般没有骂人的意思。重庆女子有时说丈夫都说“我们那个狗*日*的”,说小孩“小狗*日*的”。一般是加重语气的力度,强调语气,发狠。
  ●背时:倒霉。例子:“你个背万年时的”。
  ●脚(juo或者jio)球:成都人口中的足球。
  ●告一哈:试一下。
  ●巴时:好,实在。
  ●安逸:舒服。
  ●巴:粘贴、附着。例如:“巴斗烫”(粘着烫)。
  ●对头:是的。
  ●晓得哒:知道啦,有不耐烦的意思。
  ●摁是:确实是。
  ●霸道:在四川话中经常用于褒义。意思是绝了、厉害、高,实在是高、好得没话说。例“妹妹的身材好霸道哦。”
  ●杀麻麻鱼:浑水摸鱼,蒙混。
  ●围腰:围裙。
  ●*巴:如“盐巴”“牙巴”等。哈哈,“泥巴”就不算了哈,那是普通话。
  ●琛过来、痴过来:伸过来
  ●逛的:光溜溜的
  ●拗:手脚不停地动
  ●吱胶:橡皮擦
  ●读脚:跺脚
  ●扯仆汉:打呼噜
  ●逞下去:压下去
  ●马起脸:板脸
  ●车笔刀:削笔刀
  ●莫棱个:不要这样
  ●斗是:就是
  ●拱过来:挤过来
  ●骇得:吃得多
  ●扯把子:说谎
  ●夹色子:结巴
  ●掰子:瘸子
  ●灯儿晃:无事乱逛
  ●喀过来:跨过来
  ●逗硬:动真格的
  ●看稀奇:看热闹
  

突然方言中叠词运用得相当多啊,呵呵,没整理的时候没觉得这个。

  ●高耸耸:很高
  ●肥懂懂:很胖
  ●烦造造:非常脏
  ●短处处:很短
  ●趴唧唧:很软
  ●低低嘎嘎儿:很少
  ●惊抓抓的:大惊小怪
  ●疯扯扯的:疯疯癫癫
  ●矿西西的:很糊涂
  ●亮瓦瓦:很亮
  ●雾独独:冷不防的
  ●神戳戳:发神经
  ●念栋栋:粘稠的
  ●俗杂杂的:俗气的
  ●火瞟瞟的:灼伤般的疼
  ●吃嘎嘎:吃肉的意思
  ●卡卡各各:角落
  ●吹垮垮:聊天
  ●瓜西西:傻傻的
  ●神撮撮(神经病)
  ●铲铲:不相信的意思。例如:甲:今天发奖金老哟。乙:铲铲,昨天才发老的。
  ●甲甲、隔力:身上的污垢
  ●索索滩儿、索索板儿:滑梯


三、山东方言分类详解
一、山东方言的归属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等主编)的最新汉语方言分区结果,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我省济南、聊城、德州、宾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

中原官话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及我省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近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我省有青岛、烟台威海等40个县,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二、山东方言的分区
山东方言内部存在不少差异,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钱增怡、高文达等学者根据各地方言特点,把山东话分成两个大区:西区、东区;四个小区:西齐区、西鲁区、东潍区、东莱区。

西区69个县市。其中
西齐小区42个县市:济南、历城、章丘、长清、平阴、济阳、沾化、利津、广饶、博兴、桓台、淄博、邹平、高青、滨州、无棣、乐陵、阳信、惠民、商河、泰安、莱芜、新泰、新汶、肥城、临邑、德州、陵县、平原、禹城、武城、齐河、夏津、临清、高塘、茌平、东阿、聊城、阳谷、梁山、莘县、冠县。

西鲁小区27个县市:临沂、郯城、苍山、费县、平邑、枣庄、滕州、微山、泗水、曲阜、邹城、宁阳、兖州、济宁、东平、汶上、郓城、巨野、嘉祥、金乡、成武、单县、鄄城、东明、菏泽、定陶、曹县。

东区40个县市。其中
东莱小区15个县市:威海、荣城、文登、乳山、烟台、牟平、海阳、长岛、蓬莱、龙口、福山、招远、栖霞、莱阳、莱西。
东潍小区25个县市:莱州、平度、即墨、青岛、崂山、胶州、高密、昌邑、寒亭、寿光、潍坊、青州、昌乐、临朐、安丘、诸称、胶南、五莲、日照、莒县、莒南、沂水、沂南、蒙阴、沂源。

以上大致是西齐区归冀鲁官话,西鲁区归中原官话,东莱和东潍归胶辽官话。

三、山东方言各区语音特点

本章在标注山东方言语音时,尽量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无法用汉语拼音标记的就采用国际音标,并一律加方括号[],以示跟无括号的汉语拼音方案相区别。
山东各区方言语音特点仍按上文所述二大区四小区来分别介绍。各地读者可以在自己所属的方言区里查考自己的方言语音跟普通话语音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

(A)西区·西齐小区
1.声母
(1)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的字“熬袄欧呕沤安俺岸恩昂”等,多数市县读ng声母。
(2)普通话r拼合口呼的字,多数地区读l声母,如“如入褥软荣熔”等。
2.韵母
(1)“街解鞋、矮、崖涯”等字方言读[iεi].
(2)“责策色”等字靠河北省的地方读ê,其他地区读ei。
3.声调
(1)淄博、莱芜、博兴、高青、无棣等地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类。
(2)利津、章丘、邹平、桓台等地“接国铁册”等字读入声。
(3)多数地区“接国铁册”等字读阴平。
(4)去声多读低降调31或21。

(B)西区·西鲁小区
1.声母
(1)“袄安恩”等字读舌根浊擦音[γ]声母。
(2)大运河两岸地区无zhchshr声母。
(3)“双书水”等字多数地区读f。
(4)普通话jqx声母字部分地区读两组,如:精≠经、清≠轻、修≠休。
2.韵母
(1)“飞肥肺”多数地区读i。
(2)“责策色”等字读ei。
(3)“街解鞋、矮、崖涯”多数地区读iê。
3.声调
(1)“接国铁册、业律麦”等字读阴平。
(2)去声调值多数地区为前高降后低升的降升调312或412。

(C)东区·东潍小区
1.声母
(1)普通话的zhchsh,方言分两类,如:争≠蒸、师≠失。
(2)普通话的jqx,多数地区分两组,如:精≠经、清≠轻、修≠休。
(3)普通话的r,方言读齐齿呼或撮口呼的零声母。
(4)“袄安恩”等字读ng。
2.韵母
(1)环胶州湾地区把普通话的eng—ong、ing—iong分别合并,如:灯=东、英=拥。
(2)“责策色”等字读ei。
(3)“街解鞋、矮、崖涯”读iê。
3.声调
(1)青岛、胶州、诸城 高密 胶南 即墨、平度 莱州等 只有三个调类。
(2)阴平调为低降升调213型。
(3)“接国铁册”等字读上声。

(D)东区·东莱小区
1.声母
(1)普通话的zhchsh,方言分两类,争≠蒸、师≠失。
(2)普通话的jqx,方言分两组,精≠经、清≠轻、修≠休。
(3)普通话的r,方言读齐齿呼或撮口呼的零声母,如“染软”。
2.韵母
(1)“对算寸”等字方言丢失u韵头。
(2)“歌科河”等字读uo。
(3)“街解鞋、矮、崖涯”读iai。
3.声调
(1)烟台等地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类。
(2)多数地方“南”和“男”等字分归两个调类。
(3)“接国铁册”等字方言读上声。
(4)阴平调值多为降调41或31。


山东方言四级版


单项选择,选出下列词句的正确意思:40分

  1.这孩子真各应人。“各应”是指:
  A.烦人、讨人厌  B.招人喜欢  C.天真活泼  D.呆若木鸡

  2.白弄了,造死银了。“白弄了”是指
  A.没有效果 B.刷房子 C.别折腾了 D.小白被人砍了

  3.翻译“你怎么跟个真豆包似的”
  A.你的脸长的像豆包
  B.讽刺你其实是个假的豆包
  C.你少装模作样
  D.你做的豆包比食堂做的好吃

  4.“这个月奖金就妈一点点儿”从中可以看出:
  A.此人不孝 B.奖金很少 C.他妈妈是富婆 D.他是***上司

  5.你穿皮衣不爷?“爷”是指
  A.摆谱 B.耍酷 C.很热 D.显老

  6.“咱家没有集会了”中“集会”是指
  A.生日PARTY B.醋 C.***分子非法聚集 D.反战游行

  7.“嫩摆秧鸡我了”这句话出现频率最高是在
  A.稻田 B.鸡舍 C.酒席 D.辅导员办公室

  8.“你别把收音机踢蹬了”是指
  A.把收音机当球踢
  B.失恋后向收音机发泄
  C.把收音机搞坏了
  D.听力老师布置的作业

  9.你买的黄瓜淹油了中“淹油”是指
  A.不新鲜 B.作成咸菜 C.作成泡菜 D.做面膜

  10.“背瞎”的反义词是
  A.瞎背 B.视力好 C.拿奖学金 D.有出息

连线题20分

  大草  蟋蟀

  土渣  蝉

  截六  绿色大蜻蜓

  刀狼  螳螂

阅读理解20分

  妻:“老王,毕羊半夜五经地你带上哪?”
  王:“我出七溜达溜达。”
  妻:“弄木晚了,你溜达生麽?”
  王:“我蛋练蛋练。”
  妻:“安阳来,我还不知道个你?你友带出七看打扑克地是不是?”
  王:“木一木一”
  妻:“木一声么木一,我告诉你航你今晚上敢出七!!!,怎两个不散完!!”
  王:“弄麽晚了,你妖或什么?”怕邻居不知道是不是?排是你我!!
  妻:“给你点好脸你还不赚了,次鼻子上脸了你还!


老北京的方言土语详解2
北京方言土语1. “钢蹦儿”, 钢蹦礅儿。 -----硬币一般指分币
2. “怂(song二声)”,正确写法为尸字头下面一个从。标准脏话,指责对方太窝囊,不成气候。歇后语,武大郎卖豆腐,人怂货拉了汤。

3.“黑枣”,北京人调侃子弹的词,也可以叫“枪子儿”,

4.吝,实际上是“论”的变音。也就是说不论谁他都不会在乎。造句:我不吝丫的。

5.“大发”,重音在大,发字弱读,例:这笔买卖可赔大发了。

6. 套瓷——找人拉关系,尤其指陌生人之间的没话搭拉话,很可能对对方有所图

7.撮火儿——某事做的不顺心,感到不爽,想砍人或想醢人的感觉。

8.“门儿清”是指对某个方面或所有方面的情况都十分熟悉,不容易上当

9.棒槌——什么都不懂,手脚笨拙,可以说是个“生碴儿”,最好骗

10.没咒儿念----没办法了。没辙了。

11.猫儿腻,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但电视里的主持人一般都念错念成:“猫腻儿”儿字用错地方。显着不伦不类的,不如不说。 

12.过腻 两人串通或多人串通

13.起腻 ---骚扰,捣乱,无事生非。

14.耳贴子 -----打耳光

15.醢(hai一声)---拍,砸:大板儿砖醢丫一满脸花。

16.满脸花---满脸是血

17.茬架-----预约的打架,一般是打群架“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这个场面

18.不尿你---不怕你,还鄙视你。打架时经常用,不尿你丫的,打不出你屎来算你眼儿紧,还没见过鸡撒尿。

19尿(sui)了----服气了,怕了,软了。:还没打呢,一看这么多人丫就尿了(丫字用的很频繁基本代替了他字)

20.菜货---软弱,新手,生手

21.搓火,撮火儿----不带儿字的火儿更大。

22.口儿里口儿外,刀子板儿带 -----打架之前向对手的叫嚣,相当于下战书。是胡同口里,还是口外?是用刀子,还是皮带?(文革时期最时髦的军用武装皮带,红卫兵照片上都有)

23.前锛头,后勺子---形容脑袋的特征,贬义词。还有个有趣的说法----后山比前山远八十(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台词)后勺子太大了。

24.掰不开镊子---忙乎不过来了,弄不利落了。

25局器-----仗义,大方,豪爽,信守诚意。玩儿的局器

26.傍家儿----情妇,相好也可称男的.---这是烂菜花儿的傍家儿。起源是打麻将牌,加傍。扒眼儿不过瘾了,加一傍

27,扒眼儿----旁观

28.力笨儿---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引申为新手---力笨儿摔交,给嘛吃嘛。

29.翻车---北京土话,即翻脸的意思。翻儿了,更简练。再加点作料是---马逼翻了。

30.咋猫--- 咋呼。加重语气:你丫咋逼猫呀。

31.瞎了---倒霉了、完了,没成功。加重语气:瞎逼猫了。

32.念央儿,念秧子---自说自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听见。

33.甩咧子---发脾气,又不具体所指。但听的人一般都明白。

34.大拿--- 能作主管事的人。

34.抹不丢的---难为情,面子上不光彩。有时,也说成抹不叽的。

35.概儿不论---京城新土语,一概不管的意思,论,读"吝"。

36.勺上--- 牵连上了,老总骂小王把我也勺上了。

37.圈儿里----监狱。折进去了,或简称进去了是被逮捕判刑。上来了---释放出狱

38.替---也叫"T",即人民币,点替---点钱.叶子也是钱的意思是文革时期小偷的行话,劈(pi三声)叶子,分赃。

39.怯勺---不懂行,闹笑话.

40.葛---即脾气各色,古怪。有时也用作形容词,这件衣服的样子很葛。丫犯葛,打架时经常说的一句话。

41.照---看的意思。犯照,不认识的人多看了两眼。文革时期的打架多因为”犯照“引起的

42.盘儿---即脸蛋。一般是指女孩子。盘儿亮---长的漂亮

43.拍婆子,磕婆子----追求女孩子。带上了----追求上了。带着呢----正在相好。

44.扫听---四处探听,扫听,留心留意。

45.端了---抄了的意思。端,即"连锅端"的简化用语。

46.捞人---即通过不正当手法把被拘留的人弄出来。

47.刷夜---即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闲荡。文革时期常用。

48.折---读"舌",即犯了案子抓了起来。最早是隐语,即黑话,

49.显了----小偷被抓,被发现的行话。显眼的简语。

50.大爷(ye二声)这个词”说头儿”很多。大爷(四声)是爸爸的哥哥,大爷(二声)是爷爷的哥哥。但同事,相熟悉的的朋友之间开玩笑有叫大爷(二声)的,那是贬义。老北京妓院跑堂的男子,嫖客称他们为大爷(二声)。妓院跑堂的男子也叫大茶壶。造句:我等了你一个多钟头了,你还没来哪,我的大爷(二声)。要是醒攒儿的马上就回一句“你是我大爷。你丫不是说不去了吗,你个傻拨一”

51.傻拨一.◎◎的调侃语.

52.攒儿---小机灵,小把戏。抖攒儿就是抖机灵。醒攒儿---明晰对方的的小把戏。

53.歇菜、瞎菜----完蛋的意思

54.脏口儿---养鸟人的术语,串了杂音。'百灵'能押口儿,即学各种声音,但忌讳学杂音,一旦'脏口儿',鸟儿就不值钱了。

55.办---北京新流行语,把犯罪嫌疑人关押起来的意思。有的时候和女性发生性行为也称“办”造句:“她们家不同意,你先给她办了生米做熟饭”小三儿蜜了个新网友,第一次约出来,就把她“办了”

56.哈着---央求的意思。

57.一个---一万元,也叫一方。一千叫一吨,一百就一棵。十块叫一张儿,现在引申为年龄。“三张儿”的人了。即三十岁。

58.姥姥的---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如不加"的",单说"姥姥"则是反驳词,

55.套瓷---套近乎的意思。火线套瓷,很明显的意思

56.抻掇--- 嗔怨

57.老家雀儿---上岁数人的谑称。 “我这老家雀儿让你这小家雀儿算计了”

58.碎催---指伺候人、为人奔走的人,带有贬意。

59.放份儿---犯狂的意思。

60.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小精灵。

61.果儿—是女人的意思。青果子,少女或幼女。

62.遭践---埋没、糟踏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淹践了,即自杀的含义。

63.一绷子---相对长的时间。“一绷子三年没回家。”“一绷子出去玩了两天,他妈急坏了”

64.错来---其实的意思。

65二意思思---犹豫不决,三心二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