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张晏铭的故事:从李叔同的“三鞠躬”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04:45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送别》歌曲以其抒情别离的旋律、意蕴悠长的文辞脍炙人口,流传百年,历久不衰,而这首歌的创作者正是李叔同。
    作为上世纪前叶中国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二十文章惊海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他早年在浙江师范任教时,大胆采用西方先进技术,积极倡导“先器识而后文艺”,用严肃的治学态度和平等尊重的教育理念感化了每一个学生。而他当时给学生鞠躬的举动,更是让学生津津乐道,感念终生。
    一次,李叔同上音乐课时,发现一个学生在偷看别的书,他没有立即点破。等到下课后,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才用轻而严肃的声音,温和地对这位同学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说完,微微一鞠躬,表示拜托。又一次,一个学生上音乐课时,趁先生不注意,把痰吐在地板上。李叔同看到了,暂不作声。下课了,他把这位学生叫住,单独对他说:“下次不要把痰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又是微微一鞠躬。还有一次,下音乐课时,最后出去的一位学生无心中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响声。李叔同走出门来,满脸和气地把他叫回去,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温和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上门。”说完又一鞠躬,然后把学生送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上了……
    李叔同的三个鞠躬,或许只是其教育生涯的几个片段,却足以折射出他教育大师的光辉。他对学生的关注,细微到对他们的举手投足都进行纠正。同时,李叔同以尊重、平等的态度方法对待学生。相比其他教师动辄加以斥责的做法,这种似挚友般劝勉的方式,虑及了学生的面子,呵护了他们的自尊,也让学生更加容易领会到先生的用心,使受其教育的同学无不“面色羞愧、及时改正”。“敬人者人恒敬之”,李叔同的做法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他的学生丰子恺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对于音乐教师李叔同先生,我们比对其他教师更敬仰。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英文、国文和算学,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功课的教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教师最有权威,就因为他是李叔同先生的缘故。
    对于“师道尊严”,或许我们会从李叔同身上得到全新的启示。给学生鞠躬,不但丝毫没有影响作为教师的尊严,反而让李叔同更加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他的学生后来几乎都成了他的终生挚友。在他那种平等、尊重、民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也是在他悉心培养和深厚艺术造诣的影响下,他任教的几届学生中涌现出了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批文化名人。这不能不说是李叔同教育的巨大成功。
    穿越时间的隧道,跨越到百年后的今天,即使在倡导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大背景下,真正能做到像李叔同那样与学生以友相待、彼此尊重的教师能有几人?甚至还有人在秉持着“师尊生卑”的陈旧观念,倚仗“教师”名分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一味说教,对学生的个性置若罔闻,漠然处之。这样的教师只会摧残学生的心灵,他们永远也不会得到学生真正的尊重。
    教育,不是一种凌驾于学生人格之上的权利,而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正确发展的责任。在这方面,李叔同这位百年前的教育家已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我们所做的,应当就是向他致敬和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