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盘空间突然爆满:<<本草纲目>>收录 中药验方集锦(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30:37

<<本草纲目>>收录 中药验方集锦(1~3

 

老年哮喘
  (1) 冰糖120克捣碎同120克白蜜蒸熟;黑芝麻250克,生姜120克,捣汁去渣。其汁与白蜜冰糖用瓷瓶收贮,早晚服一茶匙。

  (2) 柚子1枚取皮,削去内层白髓,切碎放于有盖碗中,加适量饴糖或蜂蜜,隔水蒸至料熟,每日早晚各一匙,加少许黄酒内服。

 
感 冒 

  感冒,是上呼吸道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总称。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多种病毒以及细菌所引起,以春冬两季较多,并有轻重两种:轻者,以头痛、鼻塞、流涕、恶风、发热为特征,属中医学中“伤风感冒”的范围,即“普通感冒”;重者,表现与轻者相似,但病情较重,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属中医学中“时行感冒”的范围,即“流行性感冒”。根据临床表现,此病可分为三类证型:

 风寒袭表证
  风热犯表证
  暑湿伤表证


   风寒袭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声重,喉痒咳嗽,痰清稀,四肢酸痛,苔薄白而润,脉浮。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 单验方 ·

   方一  生姜5片,紫苏叶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党参15克,苏叶10克,开水冲泡,不拘时饮用。据报道,对习惯性感冒,体虚感冒疗效颇佳,有效率达96%。
 

· 食疗方 ·

   方一  糯米60克淘净后,入生姜少许,放砂锅内煮1--2沸,再放入连须葱白5--7根,待粥将熟时,加入米醋一匙,稍煮即可。然后趁热服食,疗效颇著。

   方二  鲜紫苏叶30克,放入熬好的米粥中煮2--3分钟,去苏叶服粥。此方又治老年伤风咳嗽。

   方三  苏叶、生姜各3克,红糖15克。沸水冲泡,盖严,浸泡10分钟,趁热频服。

   方四  葱白50克,淡豆豉15克。水煎服。

   方五 连须葱白10根,生姜3片。煎汤或加入红糖适量调服。
 

· 外治方 ·
 

   方一  临睡前用生姜适量切片,煎水洗脚。疗效显著。

   方二  大蒜适量,去皮,削成圆柱形,水裹油纱布(以减轻刺激作用),塞鼻中。约20分钟,鼻内有刺痛感时取出。左右两鼻交替塞,每日2次。轻度感冒1--2天即愈。

   方三  葱白头、生姜各15--30克,食盐3--6克,白酒1蛊。上药共捣如糊状,酒加入调匀,用纱布包之,涂擦前胸、后背、手心、脚心及(月国)窝、肘窝。擦1遍后,嘱患者安卧。据报道,部分病例半小时许,汗出,热退,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消失。治疗107例,均在1--2日内见效,一般用1次,少数病例用2次。
   风热犯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咽喉肿痛,咳嗽痰黄,口干欲饮,身楚有汗,苔白而燥,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 单验方 ·


  方一 僵蚕粉3克,蝉蜕粉1.5克,并用金银花30克煎汤送服,每日1剂。本方适应于感冒高热的患者。

  方二 马鞭草30克,青蒿、羌活各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2--3日。据报道,用药后随访51例,46例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

  方三 贯众30克。加水600--800毫升,煎至300毫升左右后过滤,加白糖适量。每次服100毫升左右,每日3次,连服6天。据报道,治疗100例,均收到较好效果。

  方四 羌活12--15克,板蓝根,蒲公英各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桑叶、菊花各5克,竹叶、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共用沸水浸泡,白糖适量调味,当饮料多量饮用。

  方二 金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前二味药加水煎2次后,合并,放入蜂蜜搅匀,随时饮用。


· 外治方 ·


  方一 银翘解毒片6片,研为细末,(可加冰片少许),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方二 白矾30克,面粉适量。将白矾研末后,加面粉用醋调成糊状,敷两脚心(涌泉穴),不时滴醋使药膏保持湿润。据报道,治疗100余例普通感冒,一般于敷药6小时后开始降温,12--36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涌泉穴位置:将五个足趾屈曲,在足掌心前面正中出现一个凹窝的地方)。

  方三 鲜地龙数条,白糖适量。将地龙洗净,放入碗内,撒入白糖,地龙倾刻而死,再加入面粉适量,共捣成稠膏,纱布包裹,敷头顶(百会穴)和肚脐。干则取下,加水调稀再敷,数小时后开始降温,一般1--2日内体温可降至正常(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上。从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脖子后边的头发边上的正当中的地方)。


   暑湿伤表证  发热较高,头晕目胀,心中烦热,身倦无汗,口渴喜饮,时有恶心呕吐,小便黄短,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治宜清暑解表,芳香化浊。
 
· 单验方 ·
  方一 香薷、厚朴各9克,白扁豆15克,甘草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薏苡仁(苡米)15克,藿香10克,防风10克,白蔻仁3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扁豆花9克,藿香9克,佩兰9克,金银花9克,白糖适量。水煎后,白糖调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方二 藿香10克,生姜5克。水煎取汁,加红糖适量,饮服。

肺结核 

  
  本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逐渐消瘦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肺痨”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三类证型:

  肺阴不足证
  阴虚火旺证
  气阴两虚证

   肺阴不足证  干咳少痰,或有少量粘痰,有时痰中夹血,或有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边尖红,脉细数。治宜滋阴润肺。
 

· 单验方 ·

   方一  天冬25克,生地黄、沙参各2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白僵蚕、白芨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方三 鹿衔草、白芨各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白芨粉5克,鸡蛋1个搅匀,早晨用开水冲成蛋花服。

   方二  先以麦冬30克煎汤取汁,用汁同粳米50克,沙参20克煮粥,加入冰糖适量,煮至粥熟。

   方三  红皮白心大萝卜1000克,加入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时,除去残渣,加入明矾9克,蜂蜜120克,再煮沸即可。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早、午、晚空腹服。
 

· 外治方 ·

   方一  大蒜1--2头。每次捣碎后以深呼吸其挥发气。每日2次,每次1--3小时。


   阴虚火旺证  咳嗽,气急,痰少,质粘或黄稠,咳血,量多色鲜,潮热,颧红,心烦,男子可见遗精,女子可见月经不调。舌质红绛,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 单验方 ·


  方一 地骨皮,知母、银柴胡各15克,鳖甲2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夏枯草30克,青蒿30克,鳖甲1.5克。先将夏枯草水煎后去渣,浓缩成膏晒干,然后与青蒿、鳖甲共研细粉,分3次服,为1日量。

  方三 儿茶37.5克,明矾30克。共研细末。小量咯血者,每次服0.2--0.4克,每日3次;中量咯血者,每次服0.4--0.8克,每日4次。据报道,治疗肺结核咯血82例,总有效率为96.3%(少数病人服后有反酸现象,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 食疗方 ·


  方一 北沙参15克,百合12克,南杏仁9克,瘦猪肉100克。共煮至肉烂熟,去药渣服食。

  方二 银杏15克,白芨粉5克,粳米100克,水与冰糖适量,共煮为粥,早晚服用。


· 外治方 ·


   方一 大蒜10克,硫黄末6克,肉桂末、冰片各3克。将大蒜去皮捣成泥状与后三味药混合调匀,分放在两块2--4层油纱布上,包裹敷贴于两脚心(涌泉穴),隔日换药。局部皮肤发红,有烧灼感时去掉(至少要敷2小时)。


   气阴两虚证  咳嗽无力,痰清稀色白,动则气喘,疲乏,食欲减退,潮热,盗汗,自汗,遗精,怕冷,消瘦,舌光质红,少津,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养阴。


· 单验方 ·


  方一 白芨粉240克,川贝粉、紫河车粉各60克,海螵蛸粉15克。和匀,每次服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 食疗方 ·


  方一 百合30克,党参15克,猪肺250克。炖熟加入许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肺。

  方二 糯米50--100克,先煮稀粥,待粥熟时加入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搅匀热服。

  方三 粳米100克,大枣5枚同煮,煮沸后加入银耳15克,冰糖适量煮为粥,经常服用。

 

传染性肝炎 

  
  本病分黄疸和无黄疸两大类型。黄疸型肝炎,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黄疸”的范围;无黄疸型肝炎,以恶心、胁痛、脘腹胀满、身体倦怠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胁痛”、“郁症”、“肝胃气痛”、“积聚”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六类证型。

 瘀血阴滞证   肝脾两虚证   肝肾阴虚证 
 湿热蕴结证
 肝脾不和证 
 肝气郁结证 

  
   湿热蕴结证  身目发黄,色鲜明如橘皮色,发热,心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油,尿黄短少,舌苔黄腻,脉弦数。热重于湿者,兼见口渴,便秘;湿重于热者,兼见头身沉困,腹泻。常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治宜泻肝火,清热利湿。
 

· 单验方 ·
 

   方一  丹参60克,茵陈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加白糖15克,再浓煎至200毫升。每次服50毫升,每日2次,一般服药33天左右。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200例,有效率达98.5%。

   方二  凤尾草30--6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5--7天为1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143例,痊愈122例,显效20例,无效1例。

   方三 六月雪根60克,白茅根各30克(鲜品药量加倍)。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当茶饮。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痊愈90例,好转9例,无效1例。

  方四  糯稻草90克。加水1000毫升,暴火煎成2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一般用药25--30天,个别稍长。据报道,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43例,近期治愈35例,进步7例,无效1例。

   方五  用带叶的柳枝60克(干品3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2次分服。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肝炎253例,有效率为96.3%,平均用药28.5天。

   方六  生苡仁30克,苦参10克,茵陈30克,栀子10克,黄柏10克,茯岭20克,丹参30克,车前草、子各10克。水煎2次,混合后成500毫升,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肝炎、慢性活动肝炎123例,总有效率为94%。

   方七  绵茵陈30克,生山栀、板蓝根各10克,生大黄5克,蒲公英15克,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30日为1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378例,痊愈372例,好转6例。
 

· 食疗方 ·

   方一  茵陈30--60克,粳米1--2两,白糖适量,先将茵陈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煮粥,将熟时加入白糖适量。每日分2--3次服食,7--10天为1疗程。粥宜稀薄而勿稠厚。

   方二  鸡骨草60--90克,瘦猪肉100克,加水1000毫升同煎,沸后文火再煎至300毫升,去渣调味,每日3次分服。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44例,治愈42例,治愈时间平均为21天。

   方三  威灵仙适量,研粉,每次取9克与鸡蛋1个搅匀,用菜油或麻油煎后一次服,每日3次,连服3日。据报道,用于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5例,治愈14例。

   方四  食醋,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每次配合口服维生素B2片。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肝炎51例,均获痊愈。

  方五 大田螺10--20个,养于清水中,漂去泥,取出田螺肉,加小半杯黄酒拌和,再加水炖熟饮汤,每日1次。

   方六 茅根50克切细,猪肉250克切丝,共煮,调味后食。

 

· 外治方 ·

   方一  甜瓜蒂(又名苦丁香,无此药时可用黄瓜蒂或花蒂)适量。研为细末,取0.1克,分成6包,先以2包,深深地吸入两鼻孔;隔40分钟,清洁鼻腔,又吸入2包,共分3次吸完(或由他人吹入鼻孔)。隔7--10天,依上法,再吸0.1克(6包)。以此类推,共吸完0.4克为1疗程。即先后共吸4天,大约间隔30天。急性肝炎1疗程,慢性肝炎2个疗程即可见效。据报道,本方确有实效。

   方二  栀子15克,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约三分之一)。用醋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肚脐。

                                      
   肝脾不和证  胁痛闷胀,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厌食油腻,恶心,口粘,大便稀薄或干结,尿黄少,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多见于急性无黄疸型及迁延性、慢性肝炎。治宜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 单验方 ·


  方一 柴胡9克,黄芩9克,姜半夏9克,炙甘草3克,生姜9克,大枣7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佛甲草(垂盆草)30克,当归9克,红枣10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大青叶60克,丹参30克,大枣10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四 鲜垂盆草150--300克。加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每日200毫升,分2次服。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慢性无黄疸型型炎100例,治愈81例,好转12例,无效7例。


· 食疗方 ·


   方一 红枣、花生、冰糖各50克。先煎花生,后加红枣冰糖,每日1剂,每晚睡前服,30天为1疗程,观察12例均有效。


· 外治方 ·


   方一 平胃丸(片)适量。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肚脐及周围。外用胶布固定。


   肝气郁结症  右胁下隐痛或胀痛不适,或伴左胁隐痛,胸闷,嗳气,疲乏无力,常因精神因素而加重,妇女会出现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白带多,舌苔薄白,脉沉弦。多见于无黄疸型肝炎及迁延性、慢性肝炎。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养血。
 
· 单验方 ·


  方一 柴胡、枳壳、白芍各15克,生甘草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郁金、香附、柴胡各15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制香附子3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后服。每次20毫升,每日3--4次。


· 外治方 ·


   方一  桃仁、杏仁各30克,栀子、桑椹各15克。共研为细末,加醋适量,调成糊状,纱布包裹,贴肚脐,每2天换药1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50例,有效率为70%。本方适用于慢性肝炎。

   方二  见本病肝脾不和证外治方


   瘀血阻滞证  胁肋胀痛或刺痛,走串或固定不移,面色晦暗,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难,肝脾肿大,舌质蜕红或舌边有瘀点或瘀斑,苔薄,脉弦涩。多见于活动性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治宜疏肝健脾,化瘀通络。

 
· 单验方 ·


  方一 山楂粉。每次服3克,每日3次,服10天为1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36例,痊愈30例,好转3例;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34例,痊愈26例,好转4例。

  方二 蛴螬60克。洗净晒干,研细末,装胶囊,每服1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数10例肝炎,获效较佳。

  方三 郁金粉。每次5克,日服3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肝炎33例(急性22例,慢性11例),自觉症状消失者21例,减轻者11例,1例无改变。


· 食疗方 ·


   方一 鲜韭菜2500克。将韭菜捣烂,绞汁饮之。

  方二 米醋1000毫升,鲜猪骨500克,红白糖各200克,不加水共煮,沸后30分钟,滤取煎液,每次服30--4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1个月为1疗程。可服1--3个疗程。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肝气郁结外治方一。


   肝脾两虚证  右胁隐痛,喜按,面色无华,疲倦乏力,眩晕,腹胀,食欲不振,大便稀,动则出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多见于迁延性,慢性肝炎,或急性肝炎恢复期。治宜养肝健脾。


· 单验方 ·


   方一 五味子、陈皮、板蓝根、炙黄芪各等量。共研为细末,每包6--9克,每日早、晚饭后各服1包,开水冲服。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11例,治愈7例,好转2例,无变化2例。


· 食疗方 ·


  方一 菌灵芝15克,黄芪15克,瘦猪肉100克。加水共炖,食盐调味,饮汤食肉。

  方二 猪肝100克(切片),鸡蛋1只,葱白适量,调味品、生姜、大蒜少许,米醋半匙。将猪肝片、葱末、调味品倒入蛋汁碗内,上笼蒸熟服食。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肝气郁结症外治方一。


   肝肾阴虚证  右胁隐痛,喜按,身倦乏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急躁,腰腿酸痛,手足心热,口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少津,脉弦细数。多见于迁延性,慢性肝炎。治宜养阴柔肝。


· 单验方 ·


  方一 贯众、蚕砂各15克,桑寄生、桑椹子、虎杖各20克,旱莲草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肝炎70例(急性肝炎26例,迁延性慢性肝炎41例,无症状者3例),经1--3月后,大部分均取得较好效果。

  方二 僵蚕粉,每次6克,每日3次,以枸杞子30克煎汤送服。


· 食疗方 ·


  方一 核桃肉500克,黑芝麻(或白芝麻)500克,桂圆肉250克,蜂蜜1000克,小麻油150克。将核桃、芝麻分别以文火炒至微焦黄,研末后与桂圆肉放入砂锅中,加开水300毫升,并加入蜂蜜、小麻油,用文火煨半小时后,盛入干净容器内即成。早晚一汤匙,开水冲服。

  方二 五味子10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加水共炖,去渣饮水,每日1剂,分2次服。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肝气郁结症外治方一。

 

细菌性痢疾 

  
  本病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痢疾”的范围。是夏秋季节较为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三类证型。

 

  湿热病
  疫毒痢
  虚寒久痢

  
   湿热痢  下痢脓血,赤白相杂,腹部阵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痛,口干苦而粘,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常见于急性典型菌痢)。治宜清热利湿,理气和血。

 

· 单验方 ·

   方一  苦参50--75克。水煎浓缩至60--9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次,连服3--5天,效果显著。

   方二  水菖蒲鲜根,切片,晒干,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每次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或用水菖蒲根3克,切细,冷开水吞服,1次服用,连服2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菌痢、肠炎420例,效果显著。

   方三 干石榴皮30克。加水200--300毫升,煎至30--50毫升,1次服完,每日1剂。7--10天为1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菌痢72例,治愈率达95.83%。

   方四  大黄30克。水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2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9例。全部治愈。

   方五  槟榔、白芍各5克,厚朴、当归各3克,甘草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痢疾初起者69例,经2--4天,68例获愈。

 

· 食疗方 ·

   方一  胖大海15克。用开水200毫升冲泡。红痢加白糖15克,白痢加红糖15克,服汁并食胖大海肉。每天1剂,一般1--3剂可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菌痢200余例,屡获良效。

   方二  大蒜适量去皮煮熟,每次取红糖适量与10个大蒜拦匀,每日服2次,连服3日即愈。或用大蒜数瓣,捣烂如泥,与1小杯醋拌匀服食,每次10克,连服3日。

   方三  绿茶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半小时,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4次。一般连续服5--7天即可痊愈。

 

· 外治方 ·
 

   方一  苦参适量。研为细末,每用8--10克,温开水调成糊状,敷肚脐,用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2次,直至病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菌痢100例,有效率为95%。

   方二  大黄适量。研为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肚脐,用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2次,直至病愈。


   疫毒痢  发病急骤,痢下脓血(鲜、紫)相杂,腐臭难闻,腹痛剧烈,肛门灼痛、下坠,口渴,小儿初起常见高热,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痉厥,舌质红,苔黄、脉数(见于急性暴发型痢疾)。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单验方 ·


  方一 白头翁、黄柏、秦皮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服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或白头翁、秦皮各15克,黄柏2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粉末治疗菌痢100余例,疗效达90%以上。

  方二 虎杖、地榆各20克,焦山楂、金银花各18克,海蚌含珠24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菌痢65例,显效30例,有效31例,无效4例。


· 食疗方 ·


  方一 鲜苦瓜捣烂成汁,每次服10毫升,每日2--3次,开水冲服。

  方二 见湿热痢食疗方一、方二、方三。


· 外治方 ·


   方一 行军散(成药,散剂):每次用药末0.6克纳入肚脐,上置艾炷,灸3--5壮后,用胶布将药末固定。


   虚寒久痢  痢久反复不已,时发时止,每因饮食不慎,受凉而诱发。痢下紫暗稀薄,夹有粘白沫,腹痛绵绵,食少,乏力,怕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多见于慢性迁延性细菌痢)。治宜温运脾阳,清化湿热。


· 单验方 ·


   方一 莲子30克,黄连5克,木香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10日。

  方二 乌梅18克(压碎),香附12克。加水150毫升,文火煎煮,浓缩至50毫升后过滤,早晚分2次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细菌性痢疾50例,治愈48例。

  方三 陈皮、干姜、石榴皮各等量,共研细末,空腹服3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痢疾120例,治愈112例,好转4例;慢性痢疾46例,治愈40例,好转3例,无效3例。


· 食疗方 ·


  方一 茶叶60克,生姜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5日。

  方二 猪肺1具(将其气管切开洗净),红参10克,混合后蒸熟顿服。


· 外治方 ·


   方一 吴萸适量,研细末,食醋调成糊状,敷肚脐和两脚心(涌泉穴)。覆盖纱布,外用胶布(绷带)固定。

  方二 大蒜适量,捣烂,油纱布2--4层包裹,敷肚脐和两脚心(涌泉穴),避部有刺痛感时去掉(1次可敷2小时),左右两足交替敷。覆盖纱布,外用胶布(绷带)固定,每日1次,连用数日。

  方三 炮姜、附子各等量,研末,敷肚脐,外盖纱布,再将葱(切碎)、食盐共炒热熨于上,冷则换。

 

支气管炎 

  
  本病以咳嗽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咳嗽”的范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季节较为多见。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急性(外感咳嗽)和慢性(内伤咳嗽)两种,六类证型:

 痰湿咳嗽
  肝火咳嗽
  肺虚咳嗽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燥热咳嗽 

  
   风寒咳嗽  咳嗽新起,咳声重浊,痰稀色白,鼻塞流涕,或兼头痛,骨节酸痛,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 单验方 ·
 

   方一  炙麻黄3--6克,杏仁10克,甘草6克,苏叶10克,前胡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苏叶10克,桔梗3克,陈皮3克,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炙冬花、炙僵蚕各8--12克,川贝母、炙罂粟壳各4--6克,桔梗6--8克,炙全蝎1--2克。水煎、每日1剂,煎2次,混合后分上、午服。风寒咳嗽加杏仁5--10克,生姜3--10克;风热咳嗽加桑叶、连翘各10--12克;风痰咳嗽加制南星、天竺黄各3--10克;肺虚者加太子参、百合各10--30克;肾虚者加仙茅3--9克,核桃肉10--30克。据报道,治疗咳嗽,速效(1--2天咳止)136例,缓效(3--5天咳止)6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9%。

 

· 食疗方 ·

   方一  萝卜1个(300-500克切片),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3碗将萝卜煮熟后,再放葱白、姜,煮剩1碗,连渣一次服下,每日2次。

   方二  杏仁20克(去皮、尖)。捣成泥,加砂糖18克,拌匀,分成2等份,早晚各1份,用于水浸泡,当茶饮。

   方三  生姜3克,鸡蛋1个。姜切碎加适量食盐加水,鸡蛋打入拌匀,煮熟吃下,每日2次。
 

· 外治方 ·

   方一  大蒜适量,去皮,捣烂,用油纱布2--3层包裹,敷于两脚心(涌泉穴),局部灼热有刺痛感时去掉。一般敷2小时,每日1次,连敷3--5日。

   方二  麻黄、细辛、甘草各等份。共研为细末,加大葱适量,共捣成膏状,纱布包裹,敷肚脐。2日换药1次。

  
   风热咳嗽  咳嗽新起,咳声粗亢,痰稠色黄,或见头痛,口渴咽痛,身热,恶风,汗出,苔白而燥,脉浮数。(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单验方 ·


  方一 桑叶12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桔梗15克,鱼腥草20克。先将桔梗加水文火煮沸10--20分钟,后加鱼腥草再煮沸5分钟过滤取汁15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4次。

  方三 矮地茶36克。水煎2次,混合后早、午、晚3次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方四 见风寒咳嗽单验方三。


· 食疗方 ·


  方一 川贝6--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蜂蜜30克。共放锅内隔水蒸,饮药汁,每天1剂,连服3--5日。

  方二 萝卜300--500克,洗净(不去皮)切片,放于碗中,加白糖2--3匙,搁置一夜,即有溶成的萝卜糖水,频频饮服。


· 外治方 ·


   方一 栀子、桃仁各20克,杏仁6克,糯米、胡椒各1克。共研为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稠膏,敷两脚心(涌泉穴),及足背相对应的位置,覆盖塑料薄膜绷带固定,12小时换一次。敷药后,局部有蓝黑色素沉着(由栀子引起),经3--5天,肤色可恢复正常。

  方二 见寒咳嗽外治方一。


   燥热咳嗽  咳嗽新起,咳声嘶哑,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难出。多伴鼻咽干,或痰中带血,咳甚则胸痛,便干,尿黄,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略数。(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治宜清热润燥。


· 单验方 ·


  方一 浙贝母10克,知母10克,桑叶15克,杏仁9克,枇杷叶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矮地茶(紫金牛)20克,胡颓子叶、鱼腥草各25克,桔梗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


· 食疗方 ·


   方一 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冰糖5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饮汤食药,每日1剂,连服3--5日。

  方二 大萝卜500克,蜂蜜60克。萝卜洗净,削皮,挖空一半,装入蜂蜜,放入碗中,隔水蒸熟服食。连服3--5日。


· 外治方 ·


   方一  见风寒咳嗽外治方一。

   方二  见风热咳嗽外治方一。


   痰湿咳嗽  久咳痰多,痰白粘或稀,易出,胸脘闷满,或身疲乏力,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 单验方 ·


  方一 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甘草5克,杏仁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硼砂、天南星、白芥子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服1.8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方三 见风寒咳嗽单验方三。
 
· 食疗方 ·


  方一 大蒜数瓣捣成泥,加适量冰糖,用沸水冲泡,待水温热时饮服。

  方二 桔皮10克,生姜5克,冰糖8克,开水冲饮。

  方三 苏子30克(布包),瘦猪肉200克。共炖服。


· 外治方 ·


   方一  半夏10克,天南星10克,共研细末,取适量,用明矾水调成稠膏,敷肚脐。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每日一换。


   肝火咳嗽  久咳气逆,阵阵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咳引胸胁痛,面红喉干,心烦口渴,舌边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宜清肺平肝,降火。


· 单验方 ·


  方一 青黛10克(布包)瓜萎仁15克,海浮石10克,栀子10克,桑白皮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丝瓜藤(干)90--240克,切碎浸泡后煮1小时以上过滤,再煎,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100--150毫升,加糖适量。每次服50--100毫升,每日2--3次,10天为1疗程。
 
· 食疗方 ·


  方一 蜂蜜20克,百部25克,瓜萎壳25克。后两味药水煎,取汁,再调入蜂蜜搅匀,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二 石苇、冰糖各60克(重症各10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剂。


· 外治方 ·


   方一  见风热咳嗽外治方一。


   肺虚咳嗽  久咳,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午后潮热,或见两颧红,手足心发热,失眠盗汗,消瘦,疲乏,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化痰止咳。


· 单验方 ·


   方一 石斛50克,麦冬25克,桑叶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胡颓子30克,浙贝15克,甘草9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6克,每日2--3次,连服3--10天。据报道,治疗120例慢性支气管炎,均于3--10天内临床症状消失。

  方三 五倍子、五味子、核桃肉各150克。共研细末,用蜂蜜制丸如绿豆大,每日早晚各服6克,温开水送下。

  方四 见风寒咳嗽单验方三。


· 食疗方 ·


  方一 百合25克,大雪梨1个,冰糖20克。先将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次日连水一起煮90分钟,待百合煮烂时,加梨(切块)和糖,再煮30分钟,即可食用,每日1剂。

  方二 麦冬15克,木蝴蝶3克。泡茶含(涑攵)、饮服。

  方三 黑芝麻120克,冰糖30克。每次用开水冲服15--30克,每日2次,早晚服。

  方四 核桃1个,冰糖适量,鸡蛋1个。将核桃用微火烤糊,去壳,核桃仁捣烂,用一碗白开水冲核桃仁,蛋和糖,晚上睡前服,每日1次。


· 外治方 ·


   方一  五倍子研细末,调凡士林,敷于肚脐,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1个月为1疗程。

 

  支气管哮喘 
  
  本病以哮喘,咳痰,胸闷,呼吸急促困难,难以平卧或伴有哮鸣声,或张口抬肩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哮喘”的范围。多在秋冬和春季发病。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五类证型。
 

 寒 证
 热 证 
 痰浊证 
 阳虚证
 阴虚证
 
   寒 证  冬季发作较剧,咳嗽,气短,胸闷,痰稀色白,多泡沫,喉中有痰鸣音,怕冷,舌苔薄白,脉浮而紧。治宜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 单验方 ·

   方一  麻黄6克,杏仁9克,甘草6克,苏子9克,橘红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海螵蛸9克,炙麻黄6克,细辛1.5克。共研细末,分为3包,早、中、晚各服1包。如痰多加贝母6克同研。连服1个月。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小儿哮喘确有效验。

   方三 见热证哮喘单验方二。

 

· 食疗方 ·

   方一  陈醋100毫升,红糖30克。共煮沸,每次服20毫升,每日3--4次。

· 外治方 ·

   方一  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两脚心(涌泉穴,可摊至整个脚心);外用纱布包好,48小时除掉。敷药后5--6天,便可产生疗效。

   方二  白芥子、甘遂各21克,元胡、细辛各12克。共研细末,每次取1/3药末,加生姜汁调成稠膏(每次用鲜姜60克,浸泡后捣碎,挤汁),分摊在6块边长为5厘米的方玻璃上或塑料薄膜上(药膏直径为3厘米)再取麝香0.3克(无麝香时可用冰片1克,或丁香粉、肉桂粉共1克)分撒在药膏上,并贴在背部双侧肺俞、心俞、和膈俞穴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在三伏天共贴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从上午11时开时贴药,至下午2--3时为止,如贴后局部有烧灼疼痛时,可提前取下),连贴3年为1疗程。据报道,治疗支所管哮喘1000例,3年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8%[肺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三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心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五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膈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七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


   热 证  呼吸急促,气粗,喉中痰鸣,咳嗽痰黄稠,难于咯出,胸膈烦闷,口渴喜饮,尿黄,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 单验方 ·


  方一 五味子30--50克,地龙9--12克,鱼腥草30--80克。先将药浸泡2--4小时,再用文火煎15--20分钟,水煎2次,混合后约200毫升,于下午4时、晚上8时各服一半。据报道,治疗50例,经7个月--2年观察,痊愈1例,临控47例,有效2例。

  方二 土鳖虫(烘焙)1.5克,地龙(炙)3克,共研细粉,用开水送服(或入胶囊)每日2次。也可每次用止嗽定喘丸6克,与本方同服,或用麻杏石甘汤(麻黄9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送服本方(细粉)。若痰多,加炙僵蚕(研末)1.5克。寒证哮喘,用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白芍、干姜、半夏各9克,细辛3克,甘草、五味子各6克。)送服本方(细粉)。
 
· 食疗方 ·
 
  方一 饴糖60克,豆腐浆1碗。煮化顿服。每日1剂。

  方二 白萝卜100克,蜂蜜适量。萝卜去皮,加水适量煮熟,用蜂蜜调味,连汤服食。每日1剂,连服15-20日。


· 外治方 ·


   方一 栀子60克,桃仁18克,杏仁6克,胡椒3克,糯米5克,先把栀子、胡椒、糯米研为细末,再把桃仁、杏仁研为细末,混合均匀,鸡蛋清调成膏(此为1剂),敷于两脚心(涌泉穴)和足背相对应的部位,覆盖塑料薄膜,用绷带固定,12 小时换药一次(1剂)。成人可在晚上敷贴。


   痰浊证  喘促咳嗽,喉间痰鸣,痰多而粘,咯吐不爽,胸闷胀满,饮食减少,或见恶心呕吐,喘时不能平卧,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降气平喘。
 
· 单验方 ·


  方一 莱菔子、苏子各9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9克,大枣4个。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见本病阳虚证单验方。


· 食疗方 ·
 
   方一 乌贼骨500克(焙干研粉),砂糖1000克,混合后吞服,每次15--24克,每日3次,连服2周左右。据报道,治疗8例慢性哮喘患者,7例症状获得控制,经多次气候变化未见复发,1例好转,症状减轻。
 
· 外治方 ·


   方一  见寒证哮喘外治方二。


   阳虚证  喘促日久,怕冷,手足欠温,面色苍白,自汗,气短,动则喘息加重,痰白清稀,便稀溏,尿多,腰酸,疲倦,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


· 单验方 ·


  方一 紫河车粉500克,蛤蚧200克,桔梗、陈皮各150克,共为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0.25)。发病时,每次服3--4粒,每日2次;缓解期每次服1--2粒,每日2次;均空腹服。据报道,治疗哮喘58例,痊愈24例,显效29例,进步5例。

  方二 蛤蚧1对(约80克),海螵蛸100克,焙干研成细末。每次服6克(临服时加糖等分矫味),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连服4个月(每料药可服2周左右)。据报道,治疗小儿哮喘症8例,多于服药后8--11天见效,发病停止。随方1.5--3.5年,8例中6例不再发病,2例发病次数减少,症状亦轻,明显改善。
 
· 食疗方 ·


  方一 胡颓子叶适量,晒干,文火炒至微黄,研末备用。每次服3--5克,用热米汤送下。早晚各1次,连服15天,必要时可服数周。据报道,用本方治疗100余例,一般服药10--15天症状即显著好转,部分病人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方二 核桃1000克,捣烂与蜂蜜1000克和匀,瓶装备用。每次食1匙 ,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 外治方 ·


   方一  见寒证哮喘外治方二。


   阴虚证  喘息痰鸣,口燥咽干,消瘦,烦热,痰少,质粘,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肾益肺。
 
· 单验方 ·


  方一 黄芪60克,当归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早、午、晚3次服。每日1剂,连服2个月。据报道,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均屡试屡效,功效卓著。又有预防感冒,增强体质的功效。

  方二 白芍60克,甘草10克,沉香6克。共研细末,开水泡服3次,每日1剂。据报道,本方治疗哮喘效果颇佳。

  方三 胡颓子叶、枇杷叶各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冰糖500克,陈醋500毫升。放入锅内,加热煮沸,待糖全部溶解后,候凉装瓶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2次。


· 外治方 ·


   方一  见热证哮喘外治方。

 

肺 炎 

  
  本病以发热、咳嗽、气喘、胸痛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温热病”、“肺热喘咳”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四类证型:


 热入心营证   热盛伤阴证
 
 风热犯肺证
 
 肺经热盛证 

  
   风热犯肺证  起病急,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微喘,痰站,色白,量少,口干或微渴,喉中痰鸣,胸闷或有隐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宣肺化痰。
 

· 单验方 ·
 

   方一  银花30克,连翘18克,生石膏15克,前胡10克,玄参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2剂。

   方二  穿心莲、十大功劳各25克,陈皮10克。水煎2次,混合后成1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2剂。

 

· 食疗方 ·

   方一  菊花6克、杏仁6克(打碎),开水冲泡代茶饮。

   方二  鲜芦根30克,粳米50克。用水1500毫升煎芦根,取汁1000毫升,米煮成粥食。
 

· 外治方 ·

   方一  (1)方:大蒜100克,芒硝50克。(2)方:大黄200克。先用(1)方共捣如泥,外敷肺俞穴[在背部第三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及胸背部的阿氏区(即湿性罗音区),下垫油纱布2--4层,一次2小时,前胸和后背轮流外敷。敷毕,去掉蒜硝糊膏,用温开水洗净蒜汁,再敷(2)方。将大黄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糊膏,敷于阿氏区8小时,每日2次。据报道,本方治肺炎有卓效。

   方二  见感冒风热犯表证外治方三。

  
   肺经热盛证  高热不退,或有寒战,咳嗽频繁,呼吸急促。口渴尿少,烦躁不安,甚或口唇青紫。咯痰稠黄,或痰中带血丝,或见铁锈色痰,胸闷胸痛,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洪滑数。治宜清热开肺化痰。


· 单验方 ·


  方一 虎杖60克,鱼腥草、大青叶各30克,瓜萎仁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热退后药量可酌减。

  方二 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生石膏60克(先煎)。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2剂。

  方三 大黄1.5克,芒硝9克,元参15克,甘草6克。水煎2次成2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2剂。


· 食疗方 ·


  方一 生石膏120克,粳米50克。用水2000毫升煮石膏,取汁1000毫升,米煮成粥食。

  方二 白萝卜100克,蜂蜜适量。萝卜去皮,加水适量煮熟,用蜂蜜调味,连汤服食。每日1剂,连服15-20日。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风热犯肺证外治方一。

  方二 见感冒风热犯表证外治方三。

  方三 稻草适量。烧灰,用白酒调为糊状,敷肚脐,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

  方四 雄黄末适量,用鸡蛋清调糊状,敷肚脐。数十分钟后,热退神清。


   热入心营证  高热持续,呼吸气急,喉中痰鸣,痰中带血,口唇干焦,口渴,胸痛且胀,烦躁不安,时有谵语,唇口发绀,或四肢微冷,甚至昏迷,舌质红绛,苔焦黄,脉细数。治宜宣肺化痰,清心开窍。
 
· 食疗方 ·


   方一 生怀山药50克,甘蔗汁30克,酸石榴汁18克,生鸡子黄4个。先将山药煎取清汤一大碗,再将其余三味调入,分三次温服。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风热犯肺证外治方一。

   方二  见感冒风热犯表证外治方三。

   方三  见本病肺经热盛证外治方三。

   方四  见本病肺经热盛证外治方四。

   方五  清开灵注射液:本品为注射剂。肌肉注射,每次1--2支,每日2--3次,或遵医嘱。静脉注射,1--2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500毫升中静点。小儿减半或遵医嘱。高热而出现休克,或血压偏低时,禁用。

   热盛伤阴证  高热神昏,狂言烦躁,咳嗽痰鸣,肺胀胸高,剧则肢体抽搐,两目窜视,颈强四肢不温,面色潮红或青紫,口唇发绀。舌质红绛,或呼吸浅促,神志衰弱,虚烦汗出,神昏不省人事,苔黄燥或少苔,脉细数无力或细微欲绝。治宜养阴清热,平肝熄风。


· 食疗方 ·


   方一 见本病热入心营证食疗方。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热入心营证外治方一、二、三、四、五。

 

急性胃肠炎 
  
  本病以频繁的上吐下泻,腹痛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呕吐”,“泄泻”,“霍乱”的范围。多见于夏秋季节。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两类证型:
 

  脾胃寒湿证
  脾胃湿热证

   脾胃寒湿证  突然发病,呕吐清水,泻下清稀粪便,气不甚臭,腹部冷痛,喜按,喜温,喜热饮,胸膈痞闷,或见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濡。治宜芳香化浊,散寒燥湿。

 

· 单验方 ·
 

   方一  香薷10克,厚朴10克,白扁豆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灶心土30克,香附15克,藿香3克,生姜2片,葱头2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蚕砂30--6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生姜10克,茶叶15克。水煎服。

   方二  白扁豆末,每服12克,温开水送服,每日3--4次。
 

· 外治方 ·

   方一  大蒜适量,连皮放热灰中煨热,去皮捣烂,用油纱布2层包裹,敷肚脐。局部有烧灼感时去掉,每日1次。

   方二  胡椒9克。研为细末,填满肚脐,外用胶布或暧脐膏固定,隔日更换1次。

   方三  白胡椒2份,肉桂1份,丁香1份。共研为细末,每次取药粉1次。据报道,治疗150例,95%的患者,均在用药1--2次后治愈。


   脾胃湿热证  突然发病,频繁呕吐,腹泻,吐物酸痛,腹泻黄色水样大便,或带粘液,气甚臭,肛门灼热,腹痛,心烦,口渴,小便黄,或伴有发热,舌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利湿,调理肠胃。


· 单验方 ·


  方一 黄连3克,香薷8克,厚朴6克,白扁豆15克。水煎2次,混事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苦参4.5克。水煎服,每日2次,或用苦参粉,装入胶囊,每次服0.5克(干粉),每日4次,连服1--2天。


· 食疗方 ·


  方一 明矾6克,研细末,煎在荷包蛋中服下(痢疾禁用)。

  方二 鲜马齿苋250克,取汁,每天分4次用温开水或糖水冲服。


· 外治方 ·


  方一 栀子研为细末,鸡蛋清或水调成糊状,敷肚脐或两脚心,每隔12小时,把药膏取下,再加鸡蛋清或水,使之保持一定湿度,连敷3--4天。

  方二 红灵散(成药)或行军散(成药)适量。温开水调成膏,敷肚脐,外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每天换药1次。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本病(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以上腹、中脘的部位发生疼痛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痛”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五类证型。

脾胃虚寒证
 瘀血阻滞证
 
 胃下垂          
 饮食停滞证 
 肝胃气滞证 
 胃热阴虚证       

  
   饮食停滞证  胃脘胀痛,以胀为主,拒按,恶食欲吐,嗳腐酸臭,吞酸倒饱,饥时稍舒,进食加重,甚至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有身热、面赤、便干,尿黄,舌苔厚腻,脉滑数(可见于慢性胃炎等)。治宜消食导滞和胃。

 

· 单验方 ·

   方一  枳实9克,麦芽12克,山楂肉6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神曲、麦芽、山楂炭各10克,大黄末3克(分2次冲对)。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黄连100克,诃子100克,痢特灵20克,枯白矾50克。共为细末。成人每次服0.5--3.5克,小儿0.5--1.0克(或根据病情酌情增减剂量)。每日3--4次,用砂仁5克,麦芽12克,煎水送服本方。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胃炎128例,有效率为98.4%,一般疗程为3--5周。若肝胃气滞证,可用青皮5克,厚朴9克,煎水送服本方;脾胃虚寒证,可用干姜8克,煎水送服本方;瘀血阻滞证可用元胡9克,乳香9克,煎水送服本方。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104例,有效率达95%,一般疗程为5--7周。

 

· 食疗方 ·

   方一  鸡内金3克,橘皮4.5克。研成细末,白糖开水泡下。

   方二 莱菔子10--15克(研末),粳米50克。先煮米成粥,米将熟时,放入莱菔子末,至粥熟。加入白糖或盐少许,作早餐食。

 

· 外治方 ·

  方一  保和丸(水丸)适量。研末,开水调成糊状,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一碗。

  
   肝胃气滞证  胃脘胀满,疼痛连及两胁或后背,每遇精神刺激时疼痛加重,嗳气频作,或泛酸水,饮食减少,苔薄白,脉沉弦(可见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司能症及胃溃疡,胃下垂等)。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 单验方 ·


  方一 乌贼骨3份,白芍2份,川楝子2份,生甘草2份。共研细末,每次服1.5克,日服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据报道,本方有止痛之效,持久服之,可使溃疡面逐渐愈合。

  方二 徐长卿(遥竹消、寮刁竹)、麦冬各9克,生甘草6克,化橘红4.5克,玫瑰花1.5克。随证加减。每日1--2剂,开水冲饮代茶。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胃窦炎122例,总有效率90.98%。

  方三 生、熟香附各30克,炒小茴香30克。用武火短时间加热炒焦黄为度,共研极细末。一日量30--60克,早、晚服用或痛时急服,温开水送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胃脘痛、痛经27例,有效25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中追踪采访,历经十余载,屡见效验。孕妇和体弱儿童慎用。

  方四 见本病饮食停滞证单验方三。


· 食疗方 ·


  方一 猪肚1个,紫苏老梗20克,生姜15克,花椒20粒。将药放入猪肚内炖熟,吃猪肚,喝汤。

  方二 橙子1个,切掉帽顶,剜去内心,装入切碎的瘦猪肉丸,再盖回帽顶,置入锅内用文火蒸熟约2小时,取出肉丸,拌酱油、食糖后口服。

  方三 橘皮20克,粳米50克,先煎橘皮去渣取汁,煮米将成粥时,入橘皮汁,同煮为稀粥,每日早晚餐服食。


· 外治方 ·


   方一 荜拨、干姜各15克,甘松、山奈、细辛、肉桂、吴萸、白芷各10克,大茴香6克,艾叶30克,香附、枳壳各15克。共研粗末,用柔软的棉布折成20厘米见方的兜肚形状,内层铺少许棉花,装入上述药末,然后用线密密缝好,防止药末堆积或漏出,日夜兜于胃脘部(与皮肤直接接触)。2个月后胃痛即止,续换1料巩固。据报道,单独使用本方治疗胃痛近百例,均1--2料获效。并经重复验证,确有疗效。


   胃热阴虚证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空腹时胃脘痛甚,口干欲饮,嘈杂如饥,或饥而不欲食,手足心热,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可见于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等)。治宜养阴益胃,清降虚热。


· 单验方 ·


  方一 枸杞子适量。洗净烘干,每次10克,每日2次,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经过2--4个月的观察,显效15例,有效5例。

  方二 百合30克,乌药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运用本方治疗胃脘痛,每收佳效。


· 食疗方 ·


  方一 石斛12克,玉竹9克,大枣5枚,粳米60克。前二味水煎取汁,入大枣、粳米煮粥,每日早、晚餐服食,连服7--8天。

  方二 麦冬5克,薄荷1.5克。用开水冲泡当茶饮。

  方三 鸡蛋3个煮熟,取蛋黄放在容器内,用文火烧,不断搅拌,至蛋黄焦黑色,将油去尽时取出蛋黄,凉后一次内服。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 外治方 ·


   方一  仙人掌适量。去刺捣烂,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


   脾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喜按,喜暧,进食后疼痛缓解,多食则腹胀,吐清水,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可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等)。治宜健脾益胃,温中祛寒。


· 单验方 ·


  方一 乌贼骨3份,高良姜1份,香附2份,生甘草2份。共研细末,每次服1.5克,每日服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方二 乌贼骨85克,浙贝母1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下,1--2个月为1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总有效率达95.2%。

  方三 甘草50克,白芷25克,肉桂10克。用开水150毫升冲泡20分钟,每剂可浸2次,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痛时即服,一般3剂可愈。

  方四 见本病饮食停滞证单验方三。

  方五 见本病肝胃气滞证单验方三。


· 食疗方 ·


  方一 猪肚1个,洗净后,塞入生姜250克(切碎),结扎好后,放入瓦锅,加水,用文火煮熟烂为度,将猪肚切成丝食用(不吃姜),最好淡吃,也可拌少量酱油、麻油同吃。每个猪肚可吃3--4天,连续吃8--10个。轻者服后溃疡病灶能趋向愈合,严重者服后可控制症状发展,连服2个冬季可基本痊愈。

  方二 生芝麻、生姜各60克,红糖120克。将芝麻研成细末,生姜捣碎如泥,加红糖混匀。每次服6克,每日4--6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胃脘痛100余例,一般服用2--3剂即好转,有效率在85%以上。

  方三 干姜15克,大米50--100克。煮粥,1次食用(不吃姜)。阴虚火旺及孕妇不宜使用。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肝胃气滞证外治方。

  方二  丁香、肉桂各等份。共研为细末,开水调成稠膏,敷中脘,阿是穴[中脘穴位置:在肚脐正中直上13.2厘米(4寸)的地方,或在心口窝上边正中到肚脐正中的二分之一的地方。阿是穴即是压痛点的地方。]

  方三  暧脐膏(见腹泻项)。


   瘀血阻滞证  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食后较甚,病程日久,或吐血,便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可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部份浅表性胃炎等)。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 单验方 ·


  方一 瓦楞子、炙甘草、炒白术各20克,延胡索1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饭前3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7天为1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各型胃脘痛166例,其中:痊愈130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痊愈者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获效显著。

  方二 地龙适量。烤干研末,每次服2克,每日3--4次,饭后1小时服(服4次者每晚睡前加服1次),停用其他治疗。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平均治疗36.44天。其中,治愈34例,显效6例,治愈率为85%。

  方三 瓦楞子(炒)10克,乌贼骨10克,九香虫7克,炙刺猬皮10克,荆芥炭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四 见本病饮食停滞证单验方三。


· 食疗方 ·


  方一 云南白药1瓶(每瓶4克装),饴糖500克。每次用红枣10枚,饴糖60克,放在碗中隔水蒸,待红枣蒸熟,饴糖烊化即可。先吃红枣肉,再倒入云南白药1/8瓶(0.5克)于碗中,搅匀趁热空腹服,每日2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胃溃疡5例,经服80--100天后,有4例溃疡消失,1例溃疡老化。

  方二 鲜仙人掌30--60克,猪肚1个。药装入猪肚肉,文火纯烂熟,饮汤食肉,连服5--10天。


· 外治方 ·


   方一  阿魏化痞膏(成药,膏药剂):烘软,贴肚脐和中脘穴。孕妇忌用。


   附: 胃下垂方:

  方 升胃饼(蓖麻子仁10克捣烂如泥,拌入升麻粉2克,制成直径2厘米,厚1厘米之圆饼)。使用时,剃去患者头顶(百会穴)周围(直径约2厘米)的头发,敷升胃饼,用胶布加以固定。患者仰卧,放松裤带,用灌用80℃热水的盐水瓶(或热水袋)熨烫升胃饼,每次30分钟,每日3次。每块药饼连用5天,休息1天后换新饼,10天为1疗程。共治3个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胃下垂268例,其中:痊愈105例,显效70例,好转78例,无效15例。

 

腹 泻 

  
  本病(又称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无脓血,里急后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两季尤其多见。西医的急、慢性肠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消化吸收不良等,见上述表现者,可按证候选方。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种,五类证型:
 

脾虚腹泻
 肾阳虚衰
 寒湿腹泻
 湿热腹泻 
 伤食腹泻 

  
   寒湿腹泻  腹痛肠鸣,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样,痛一阵泻一次。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周身酸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濡(见于急性腹泻)。治宜解表散寒,化浊利湿。

 

· 单验方 ·

   方一  白术15克,干姜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生姜15克,绿茶15克,苏叶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茶叶15克,炮姜、食盐各3克,粳米30克。同炒至焦黄,水煎服。

   方二  胡椒(打碎)3克,生姜、豆豉各6克,水煎服。

 

· 外治方 ·

   方一  见急性胃肠炎脾胃寒湿证外治方一。

   方二  见急性胃肠炎脾胃寒湿证外治方二。

   方三  见急性胃肠炎脾胃寒湿证外治方三。


   湿热腹泻  腹痛肠鸣,腹痛即泻,泻势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见于急性腹泻)。治宜清热利湿。


· 单验方 ·


  方一 金银花(炒炭)30克。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方二 马齿苋60--8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鲜车前草12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红茶或花茶10克,醋少许。用开水泡浓茶一杯,加醋少许,一次热服。

  方二 大黄粉0.6--1克,糊米粉(粳米炒糊研粉)18克。先服大黄粉,继服糊米粉。温开水送下。


· 外治方 ·


  方一 葛根50克,白扁豆100克,车前草150克。水煎20--30分钟,取药液入盆,对温开水超过足踝为度,水温保持30℃左右,浸泡脚部30--60分钟,每日2--3次,用以治疗湿热型泄泻效果最佳;伤食型加莱菔子20克,脾虚型加凤仙花30克或桂枝50克。据报道,治疗腹泻97例,总有效率为95.8%。

  方二 茜草30--60克。加水连煮3次,去渣过滤,混合,候温,洗两足,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连洗3--4天。据报道,治疗腹泻120例,其中:痊愈110例,好转10例。

  方三 云南白药1克,用60--70%的酒精调成糊状敷于肚脐,并用胶布或风湿膏固定。据报道,治疗秋季腹泻40例,治愈率为100%,平均治愈时间为1.7天。

  方四 见急性胃肠炎脾胃湿热证外治方一。

  方五 见急性胃肠炎脾胃湿热证外治方二。


   伤食腹泻  腹痛肠鸣,腹痛即泻,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痞闷,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腻脉滑(见于急性腹泻)。治宜消食导滞。


· 单验方 ·


  方一 炒山楂、炒麦芽、炒莱菔子、陈皮各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菖蒲、莱菔子(炒)、神曲各10克,香附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莱菔子15克,山楂20克,生姜3片,红糖15克,大米250克。前三味加水煎煮40分钟后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米成粥,临熟时下红糖,一天内分3次服下,可连服5天。

  方二 馒头1个。置炉上用慢火烤至焦黄色,只吃馒头烤焦的外皮。早晚各1次。


· 外治方 ·


  方一  芒硝60--120克。研为细末,装入纱布袋内,敷于腹部(以脐为中心),绷带扎紧。6--12小时取下,再以苍术粉适量,用唾液或温开水调成稠膏,敷肚脐,胶布固定,1--2日换药1次。连贴2--3次。


   脾虚腹泻  大便稀薄,反复发作,稍进油腻食物,大便次数明显增加,甚至挟有不化之物。食欲不振,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脉弱(慢性腹泻)。治宜健脾益气。

· 单验方 ·


  方一 莲子30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10--20天。

  方二 白术、山药各6克。水煎2次,混合,加红糖30克,一次服下。每日1--2剂。

  方三 灶心土120克。烧红投入一碗开水中,取出土,澄清后,取水一次服下,每日2次。


· 食疗方 ·


  方一 白扁豆30克(干者20克浸一夜),粳米30克,红糖适量,煮成稠粥,每日2--3次温服。

  方二 饭锅巴120克,莲子肉120克,白糖120克,将锅巴、莲肉烘干研末,与糖拌匀,每次服3--5汤匙,每日3次。


· 外治方 ·


   方一  肉桂、苍术各等份,共研为细末,口津水或温开水调成膏,敷肚脐,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或加用艾条灸足三里30分钟,每日1次[足三里穴位置:正坐屈膝垂足,由外膝眼直下10厘米(3寸)或四横指距离胫骨约一横指尖的地方。]

   方二  车前子3克,丁香1克,肉桂2克。共研细末,用时取药末2克,置入肚脐中,外贴暧脐膏,每隔2天换1次。据报道,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一般一次即可获效。


   肾阳虚衰  黎明之前,脐周作痛,肠鸣即泻,大便溏薄,泻后痛减,脐腹隐痛,畏寒,形寒肢冷,或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慢性腹泻)。治宜温肾健脾。


· 单验方 ·


  方一 芡实30克,淮山药15克,五味子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吴茱萸2份,五味子1份。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早晨用米汤送下。


· 食疗方 ·


  方一 猪腰子1个,骨碎补末10克,猪腰剖开,纳入骨碎补末,外用湿纸包后煨熟,取出,去骨碎补,切片,用淡盐水送服。

  方二 薏苡仁、饭锅巴(以焦黄黑色为佳)各60克,加清水适量,放入锅内同煮,等薏苡仁煮熟即成稀粥,每日3次,连服1--2天。煮时不放油盐。
 
· 外治方 ·


   方一  丁香1份,肉桂2份。共研为细末,取适量开水调成膏状填满肚脐,外贴暧脐膏或用胶布固定。本方有成药,名丁桂散(散剂)。

   方二  五倍子6克,干姜6克,吴萸3克,丁香3克,白酒调成糊膏,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晚敷晨揭,每日换药1次。连用3--8天。据报道,治疗腹泻50例,总有效率96%。

   方三  暧脐膏(成药、黑膏药):烘软,贴肚脐。孕妇禁用。

   方四  十香暧脐膏(成药、黑膏药):烘软,贴肚脐,孕妇禁用。

 

便 秘 

  
  本病以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少,干燥,坚硬,难以排出特征。且常伴有烦躁头痛、失眠、腹胀、食少等症状。西医的习惯性便秘、肠神经官能症、结肠,直肠以及肛门炎症等疾病,年老体弱及药物引起等原因,见上述表现者,可按证候选方。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五类证型:


 血虚便秘证   气虚便秘证
 冷秘证
 热秘证
 气秘证   

  
   热秘证  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时间间隔长,或三五日,或七八日一次,腹胀难忍,或有阵阵微腹痛,烦躁头痛,面赤口干,失眠口臭,小便色深,舌苔黄燥,脉数有力。治宜清热通便。

 

· 单验方 ·

   方一  生白芍24--40克,生甘草10--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2--4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习惯性便秘60例,均奏效迅速。本方对气秘证,血虚便秘证同样有效,一般2--4剂可排软便,且无便后复结之虞。

   方二  玄参、麦冬各50克,生地50--100克。水煎25--30分钟,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3日为1疗程。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便秘50例,3日内恢复正常者41例,6日内恢复正常者9例。

   方三  蒲公英60--90克。水煎。鲜品煎20分钟,干品煎30分钟,取汁50--100毫升,顿服,每日1剂。年龄小,服药困难者,可分次服。可加适量白糖或蜂蜜调味。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小儿热性便秘30例,结果全部治愈。一般用药3--9剂。

   方四  番泻叶3--6克。放入杯中,用约80度的开水2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1次温服。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便秘137例,总有效率为95.1%。(备注:番泻叶属苦寒泻下之品,用量不宜过大)。

 

· 食疗方 ·

   方一  草决明150克。炒黄,研细末,每次取15克,开水冲泡,当茶服,每日2次。

   方二  土豆500克,去皮捣烂成泥,滤其汁,加入蜂蜜250克。每次服15毫升,每日晨起和晚睡前各服1次,7日为1疗程。

   方三  取猪前蹄1个斩碎,入锅煮至快熟透时,加入生地50--60克,再煮沸20分钟左右,加盐少许,喝汤吃猪蹄,分2次吃完,每日1剂,一般服1--2剂可愈。

 
 

· 外治方 ·

   方一  芒硝9克,皂角1.5克。二药分别研为细末后,混合,调匀,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并不时给药粉上滴水少许,使之湿润。

   方二  大黄粉适量。每用少许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气秘证  大便干,或大便滞涩不畅,一次难以排尽,每于情绪不好时便秘加重,腹胀或有轻微腹痛,暧气或矢气(即放屁)后则稍舒,苔厚脉弦。治宜顺气行滞。


· 单验方 ·


  方一 生白芍24--40克,生甘草10--15克,麦芽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2--4剂。

  方二 当归、莱菔子各20克。加6倍量的水煎服2小时,共煎2次,混合后加入蜂蜜200克,煮沸。每日服2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5剂。大便通畅后,每日服30--50毫升,10日为1疗程。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习惯性便秘117例,其中有效110例,有效率为94%。


· 食疗方 ·


   方一 莱菔子30克,炒香,研碎,每次服3--6克,温开水送下。或每次用10克,开水冲泡,取汁当茶饮,每日2次。


· 外治方 ·


  方一 莱菔子10克,木鳖子3克。共研细末,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方二 鲜胡萝卜1根,盐少许。将胡萝卜洗净,刮去表皮,削成纺锤形状,长约7厘米,浸入50%浓食盐中7天。用时慢慢塞入肛门内,约7分钟即可自选排便。或用鲜萝卜,去皮,削成如大拇指大小,在稍尖端涂上凡士林或油类均可,塞入肛门内,稍时即通便。若无萝卜,用其他鲜菜梗亦可。


   血虚便秘证  大便干结如球,便次虽正常,但排便不畅,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四肢麻木,或有分娩、出血、手术史,舌质淡,脉细弱。治宜养血润肠。


· 单验方 ·


  方一 生白芍24--40克,生甘草10--15克,阿胶9--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连服2--4剂。

  方二 生白芍24--40克,生甘草10--15克,当归9--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2--4剂。

  方三 熟地、当归各15克,火麻仁、玄明粉(后下)各12克,白蜂蜜(冲)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7日为1疗程。大便通后,每日用炒决明子20克,开水冲泡代茶。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顽固性便秘50例,总有效率为98%。

 


· 食疗方 ·


  方一 黑芝麻60克研粉,蜂蜜30克。拌匀,蒸熟食,每日1次,连服10--15天。

  方二 制首乌30--60克,水煎,去渣,取浓汁,用药汁同大米50克,红枣5枚,煮粥,服时加少许冰糖调味。

  方三 柏子仁10--15克,捣烂,同大米50克煮粥,服食加入蜂蜜适量。


· 外治方 ·


   方一  宫方润肠栓(成药):本品为栓剂(每枚重1.4克),同时将1枚纳入肛门内。

   方二  见本病气秘证外治方二。


   气虚便秘  面色苍白,乏力气短,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而大便难下,挣则汗出,大便一般并不干结,便后疲倦,舌淡脉弱。治宜健脾益气。


· 单验方 ·


  方一 白术60克,生地20克,升麻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2--4剂。

  方二 生白芍24--40克,生甘草10--15克,白术24--3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2--4剂。

  方三 生白芍24--45克,甘草12--15克,黄芪、党参、山药各15--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或每周1剂。
 
· 食疗方 ·


   方一 红薯叶500克。加油盐炒熟,当菜吃,一般便秘每天服1次,习惯性便秘每天服2次,连续服用7天。服药期间忌食辣椒,酒等辛热之品以及茶、咖啡等饮料。


· 外治方 ·


   方一  连须葱白50克,生姜30克,食盐15克,淡豆豉5克。混合捣烂,制成圆饼,放火上烘热,敷于肚脐上,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冷后再换,连敷12--24小时。


   冷秘证  大便干结,排便艰涩,或有轻微腹胀而喜按,或有腹部攻痛而拒按,喜热怕冷,手足欠温,或腰膝冷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沉迟而弱。治宜温通开秘。


· 单验方 ·


   方一 生白芍24--40克,生甘草10--15克,附子10--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2--4剂。

  方二 白术、苍术各30克,枳壳10克,肉苁蓉20克。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后,煎2次,每次慢火煎1小时左右,将2次药液混合,1次温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核桃仁5个,白糖50克。共捣碎成泥,加黄酒50毫升,小火煎煮10分钟,每日吃2次。

  方二 肉苁容15克,羊肉50克,粳米100克。先煎肉苁蓉与切碎的羊肉,去渣取汁,入米煮作粥,空腹食用。

  方三 核桃肉5枚。每晚临睡吃,温开水送下。大便通后,继续服3--5枚,连服1--2个月。
 
· 外治方 ·


   方一  大葱500克。洗净,连须切碎捣烂,加醋适量,炒热,纱布包裹,热敷肚脐。冷则暧水袋熨之。每次30--60分钟,每日3次。

   方二  老生姜,削成如大拇指大小样,长3.3厘米(1寸)多,用纸裹好,煨热,涂上麻油,塞入肛门内。

   方三  猪牙皂12克,细辛5克。研细末,蜂蜜(加热)调匀,制成栓剂,用时塞入肛门内。

 

高血压病 

  
  本病以头痛眩晕,时发时止,或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血压升高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头痛”、“眩晕”病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证型。
 

 肝热阳亢证
 阳虚阳亢证 
 阴阳两虚证 

  
   肝热阳亢证  头痛眩晕,面赤目红,心悸,气粗,烦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边红,脉弦数有力。治宜清泻肝热,佐以养阴。

 

· 单验方 · 

   方一  黄精20克,夏枯草、益母草、车前划、( 豕 希)莶草各15克。上药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再煎煮30分钟,煎2次,混合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二  六月雪(路边荆、白马骨)30——60克。用水浓煎2次,混合后,当茶频饮,每日1剂。据报道,本方疗效显著。

   方三  白颈活蚯蚓(地龙)15条。剖开洗净泥土,加白糖100克,30分钟后,待蚯蚓溶化液体时,顿服,每天早晚各服1次,5天为1疗程。

   方四  鲜柳叶250克。加水煎成100毫升,2次分服,6天为1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38例,经1疗程后,28例降至正常,8例有所下降,2例无变化。
 

· 食疗方 · 

   方一  决明子适量。炒黄后,捣成粗粉,每次5克,绿茶2克,开水冲泡,饮服,每日3次(3剂),连服1个月。

   方二  菊花、槐花、绿茶各5克。开水冲泡,盖紧浸泡10分钟,频频饮用,每日数次。

   方三  大青根、臭牡丹根各30克,鸡蛋2个。水煮,吃蛋喝汤,每日1剂。

   方四 鲜芹菜250克,大红枣10枚。加水同煮,食枣喝汤,每日1剂,15--20天为1疗程。或用新鲜芹菜500克,捣烂取汁,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1剂。

   方五 海带30--50克,草决明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 外治方 · 

   方一  钩藤20克(剪碎,布包),冰片少许。放盆内并加热水,浴脚,每次30--45分钟(可不断加热水保持水温)。早晨起和晚睡前各1次,10日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50例,其中: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显效者最长随方2年,血压持续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方二  茺蔚子、桑枝、桑叶各10--15克。用水煎成1500毫升,候温,浸洗双足,一次30--60分钟,每日浸足2--3次。一般轻度高血压1--2次,可以恢复到平时的基础压。


   阴虚阳亢证  头痛头晕,头重脚轻,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尿少便结,腰痛腿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而数。治宜养阴潜阳。


· 单验方 · 


  方一 生杜仲20克,桑寄生25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菊花、枸杞子各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珍珠母15—30克(先煎),女贞子,旱莲草各10克,水煎2次,混合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制首乌、丹参各20克,水煎2次后去渣取汁,调入蜂蜜2汤匙,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二 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用温水浸软并洗净,放入碗内,加水和冰糖适量,蒸1—2小时,一次或分次服用,每日1剂。或单用黑木耳3—5克,冰糖适量,按上法蒸制,睡前服。

  方三 黄精15克,黄芪10克,枸杞子5克,瘦猪肉100克,水2碗煮汤饮用。


· 外治方 · 


  方一 菊花1000克,丹皮300克,白芷100克,川芎100克。将后三味药共研成粗颗粒后,与菊花混合,装入洁净布枕袋内,当作枕头供睡眠时使用。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33例,有效32例,无效1例。1袋药可使用6个月。注意经常日晒,并可每半月干蒸1次。

  方二 桃仁、杏仁各10克,栀子15克,胡椒7粒,糯米14粒。共研为细末,鸡蛋清或水调成稠膏,于晚上敷两脚心(涌泉穴),次日去掉,6个晚上为1疗程,连用3—5疗程。

  
   阴阳两虚证  头痛头晕,耳鸣心悸,肢冷无力,腰酸腿软,夜间多悄,阳萎、失眠多梦,自汗出,行动气急,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弦细无力。治宜助阳益阴。


· 单验方 · 


  方一 熟地24克,肉苁蓉18克,桑椹10克,牛膝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桑寄生12克,杜仲12克,玄参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海参30克,冰糖适量,煮烂,早晨空腹饮用,每日1次,常服。

  方二 鲜磨菇或香菇30克(干品减半)。煮食,每日1次,常服。
 
· 外治方 · 


   方一  吴茱萸适量。研末,每次取30克,用醋或凡士林调成软膏,晚睡前敷于两脚心(涌泉穴),纱布包裹,绷带固定,次晨去掉,连敷15—20天。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一般敷药12—24小时后,血压即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1次,重者敷2—3次,即可显示降压效果。

   方二  阳和解凝膏(成药、膏药剂);洗净双脚,候干,把膏药烘软,贴两脚心(涌泉穴)。

 

冠 心 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临床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类型。本病以胸骨后、心前区突然出现发作性持续性疼痛,或憋闷感,疼痛常放射至颈、臂蔌上腹部和心悸、气短等为特征。有时伴有四肢厥冷,青紫、脉微细。属于中医学中“真心痛”、“胸痹”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五类证型。
 

 肝肾阴虚证
 阴阳两虚证 
 胸阳痹阻证 
 气滞血瘀证 
 气阴两虚证 

  
   胸阳痹阻证  胸中闷塞,阵发性心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疲倦无力,畏寒肢冷,或自汗出,夜寐不宁,食欲不振,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体胖,苔白润或白腻,脉弦滑。治宜温助心阳,宣通脉络。

 

· 单验方 · 

   方一  瓜蒌30克,薤白15克,白酒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山栀(炒)12克,附片6克(久煎),川芎6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公丁香粉1.5克,肉桂粉1克,檀香粉0.5克。拌匀,每次服1.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 食疗方 · 

   方一  山楂30克,白扁豆20克,韭菜30克,红糖40克。将前二味加水煮熟,将韭菜用开水烫熟,再用红糖调味服食,每天1剂。

   方二  丹参6克,开水泡,代茶饮,至味淡为止,每日1——2次。

 

· 外治方 · 

  方一  复方丹参注射液:本品为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1支(2毫升),每日1—2次,2—4周为1疗程。静脉注射,每次4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稀释后滴注,或1毫升加入50%葡萄糖20毫升缓推。2—3周为1疗程。血分有热者禁用。根据报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0余例,总有效率82%,心电图有效率50%。

  方二  心绞痛宁膏(成药,橡胶硬膏剂):外敷心前区。每日换药1次。连敷15—30天。据报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0例,显效61例,有效36例,无效3例。

  方三 狗皮膏(成药,膏药剂):微火烘热,敷阿氏穴(疼痛敏感区)。2—3天换药1次,3次为1疗程。

  方四 大蒜30克,葱白30克,冰片10克。方取2剂,每剂捣烂装入纱布袋内,火上烘热,敷于双手掌心(劳宫穴),约5分钟,外戴手套,一般每天敷1—2小时,第二天再敷2剂(2袋)。本方是病人感觉有胸闷时敷之。


   气滞血瘀证  阵发性心胸刺痛,痛引肩背,胸闷气短,心烦不安,舌质暗红,舌边尖有瘀点,脉弦。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 单验方 · 


  方一 五灵脂、蒲黄各等量(1:1)。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2次,黄酒送服或开水冲服。或五灵脂、蒲黄各10克,用布袋包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14天为1疗程,第1疗程完后,停药3—5天,继续服用第2疗程。孕妇忌服。

  方二 当归90克,川芎6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2次,黄酒送服或开水冲服。或当归10克,川芎6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丹参30克,檀香、砂仁各3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四 三七粉1克。元胡粉3克。拌匀,每次服2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 食疗方 · 


  方一 鸡蛋1个,米醋60克,红糖适量。将蛋打入碗中,加醋、糖调匀饮用,每天1—2次,连服数天。

  方二 益母草30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将益母草与蛋放入适量水中同煮,蛋熟后剥去蛋壳,加入红糖,复煮片刻,吃蛋喝汤。

  方三 新鲜山楂1000克(拍碎),桃仁60克。水煎2次,去渣后加入蜂蜜250克,隔水蒸1小时,冷却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匙,饭后开水冲服。


· 外治方 · 


  方一 心绞痛宁膏。

  方二 狗皮膏。

  方三 栀子、桃仁各12克,共研为细末,用蜂蜜调成膏,摊贴阿氏穴(心前区),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1日换药1次,5日为1疗程。据报道,治疗冠心病心胶痛50例,总有效率为88%,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0%。

  
   气阴两虚证  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痛,头晕耳鸣,自汗,失眠多梦,腰腿酸软,口干少津,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治宜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 单验方 · 


  方一 人参3—9克,麦冬12克,五味子6—9克,熟地20—60克,当归6—9克。水煎2次,混合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红参粉、三七粉各等量,拌匀,每次服1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方三 玉竹25克,党参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黑木耳6克,冰糖适量。将木耳浸泡10小时,蒸1小时后加冰糖,睡前服。

  方二 鸡腿肉150克,人参15克,麦冬25克。先将鸡腿肉加适量冷水用文火煨开10分钟后,再与二味药物同煨至肉烂,加入少量盐,味精,趁热服。


· 外治方 · 


   方一  心绞痛宁膏。


   肝肾阴虚证  胸中闷塞,夜间胸痛,头晕耳鸣,口干,目眩,夜寐不宁,盗汗,腰酸腿软,或足跟疼痛,舌质红,脉细数。治宜补肝肾,活血化瘀。


· 单验方 · 


  方一 菊花30—5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据报道,治疗冠心病61例,对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0%,心电图总有效率为45.9%。三分之二的病人于20天内心绞痛缓解或消失。

  方二 桑寄生适量,研细末,每次18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据报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


· 食疗方 · 


  方一 制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红枣5枚,红糖适量,先将首乌水煎2次,去渣取汁,同粳米、红枣煮粥,粥将熟时,入红糖,再煮一、二沸即可食。每天1—2次。

  方二 制何首乌、丹参、蜂蜜各25克。前二味药水煎2次,去渣取汁,再入蜂蜜,拌匀,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三 白菊花适量,代茶叶,每天冲泡饮服。有相当效果。


· 外治方 · 


   方一  心绞痛宁膏。


   阴阳两虚证  胸闷心痛,有时夜间憋醒,心悸气短,头晕耳鸣,食少,疲倦,腰酸腿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或手心发热,夜尿频数,舌质紫暗,苔白少津,脉细弱或结代。治宜调补阴阳,益气养血。


· 单验方 · 


   方一 红参5—10克,附片、炮姜6—9克,炙甘草3克,熟地15—30克,当归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核桃仁750克,桃仁250克,红糖1000克。前二味捣碎,与红糖混合,每次服30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方二 当归,黄芪、党参各25克,羊肉500克,葱、生姜、食盐、料酒、味精各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三味药装入纱布袋内,扎好口,与生姜25克及葱一起入锅,加适量酒、盐、水,用武火烧沸后,再用文火煨烧,直至肉烂即可,稍加味精,吃肉,喝汤。1剂分3天服完。持续吃一段时间。据报道,运用本方治疗心悸、胸闷、气短、失眠等症状和心电图方面均有改善,束之传导疗效较显著。


· 外治方 · 


   方一  心绞痛宁膏。

 

肾 炎 

  
  本病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为特征。按病程长短可划分为急性、慢性两种。均属于中医学中“水肿”的范围。其中急性的属“阳水”,慢性的属“阴水”。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五类证型。
 

 风水泛滥证 
 湿热蕴结证 
 水湿浸渍证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风水泛滥证  水肿先从眼睑开始,继则四肢、胸背、腹部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水肿以头面部,尤为明显,皮肤光亮,按之凹陷,较易恢复,小便短少。偏于风寒者,兼有恶寒发热,咳嗽、气喘,或口渴,便干,舌苔薄白,脉浮紧。偏于风热者,兼有头痛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咳嗽气促,口渴,便干,尿少赤涩,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多见于急性肾炎的初期)。治宜散风清热,宣肺行水。

 

· 单验方 · 

  方一  北五加皮(即香加皮)、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各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偏风寒者)。

  方二  麻黄4.5克,杏仁9克,浮萍6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偏风寒者)。

  方三  益母草60克,蝉蜕25克,浮萍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偏风热者)。

  方四 益母草60克,大蓟、小蓟各30克,金银花、板蓝根各9—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一般在蛋白尿消失后继续服2—3周停药。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肾炎32例,其中完全缓解者29例,有效率为96.9%。(本方适和于偏风热者)

  方五 金银花30克,白茅根30克,益母草30克,竹叶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肾炎风热型44例,湿热型8例,一般服药3—20剂后,水肿即消退,尿常规转阴,血压正常(本方适用于偏风热者)。

 

· 食疗方 · 

   方一  活鲤鱼1条(250克),胡椒、小茴香、葱、姜各少许。将鱼去鳞及内脏,入胡椒等佐料,同煮熟,吃鱼喝汤(本方适用于偏风寒者)。

   方二  白菜500克,绿豆芽30克,共煮汤,不放盐或低盐,饮汤食菜(本方适用于偏风热者)。

 

· 外治方 · 

   方一  紫皮独头大蒜1个,蓖麻籽60—70粒,将其皮及外壳脱去一起捣成糊状(不宜放置过久),分成2等份,分别用纱布包裹,于晚上涂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用玻璃纸覆盖并用绷带扎好,次晨去掉,连敷7夜,为1个疗程。如未愈,停3天,再用上方敷7天。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慢性肾炎20例,其中:18例明显有效,2例效果不显。

   方二  车前子9克(研末),大田螺4个(去壳),大蒜15克(去皮)。共捣烂,纱布包裹,敷肚脐,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一般每次敷2小时,每日敷1次。如局部发红,有刺痛感时可去掉。


   湿热蕴结证  全身水肿,皮肤绷紧光亮,肿势多剧,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烦热口渴,胸脘腹胀,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多见于急性肾炎)。治宜清利湿热。


· 单验方 · 


  方一 白茅根30—60克,薏苡仁15—30克,赤小豆15—30克。先浸泡30分钟,再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银花、益母草、旱莲草各15克,车前草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土茯苓9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生苡仁、赤小豆各30克,绿豆60克。共煮为粥食用,每日1次。

  方二 鲤鱼1尾(250克),黑白丑(炒)研末3克。将鲤鱼去鳞及内脏,纳入黑白丑末于鱼腹中,用线缝合,共炖至熟,鱼汤同服。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风水泛滥证外治方一。

  方二 见本病风水泛滥证外治方二。


   水湿浸渍证  全身水肿,下肢尤为明显,按之凹陷,小便短少而混浊,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肢体困倦,沉重无力,胸闷腹胀,饮食减少,苔白腻,脉沉缓(多见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治宜通阳利水,健脾化湿。


· 单验方 · 


  方一 茯苓15克,泽泄12克,猪苓10克,桂枝6克,白术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蟋蟀粉、蝼蛄粉每次各1.5—2克,每日2次,7日为1疗程,一般服2—3个疗程。据报道,本方有较好的利尿作用,多数患者在服药后7—12小时尿量逐渐增多,3—7天时利尿作用显著。


· 食疗方 · 


  方一 生黄芪60克,桑白皮15克,杏仁15克,生姜3片,鲤鱼1尾(约250克)。将鲤鱼去鳞及内脏,同上药一起煎煮至熟,去药渣食鱼喝汤。每日1次。

  方二 生黄芪30克,苏叶、杏仁各10克,赤小豆20克,粳米60克。先将前三味药煎汁,入赤小豆及粳米,共煮为粥食用。每日1次。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风水泛滥证外治方一。

   方二  见本病风水泛滥证外治方二。

  
   脾肾阳虚证  面色苍白或苍黄,全身高度浮肿,腹部膨隆如鼓,日久不消,以腰腹下肢为甚,按之深陷,腰酸痛,肢凉怕冷,食欲不振,尿少,色清白,大便溏薄,舌质淡而胖嫩,脉沉细(多见于慢性肾炎病型)。治宜温肾补脾,行气利水。


· 单验方 · 


  方一 蝼蛄100条(焙干),附片50克,淡干姜30克。共研细末,分成30包,每次1包,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方二 黄芪(生品)10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15天至3个月为1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有效率为80%。
 
· 食疗方 · 


  方一 鲜鲤鱼1尾(约250克),刮鳞,去肠杂,加入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干姜、桑白皮各6克,与鱼同煎约20分钟,去渣,温服汤汁与鱼肉。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水肿病多例,1剂症减,7剂水肿退尽,心悸气促等症亦愈,均获佳效。

  方二 老蚕豆120克,红糖60克,加水煎成500毫升,分5天服,每晨服100毫升,连服3个月。据报道,治疗慢性肾炎尿蛋白明显减少。


· 外治方 · 


   方一  白芥子30克,丁香、肉桂各10克,胡椒12—30克,共研为细末,取药粉适量,用醋调成稠膏,纱布包裹,敷肚脐,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局部皮肤发赤和有刺痛烧灼感时去掉,每日1次,连敷数日。


   肝肾阴虚证  病程较久,浮肿不甚或不肿,头晕头痛,面赤,耳鸣,两眼干涩,视物模糊,消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夜睡不宁,腰酸腿软,舌质红,苔少,脉细弦(多见于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治宜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 单验方 · 


  方一 黄芪(炙)24克,山药50克,山茱萸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龟板18—24克(炙,先煎),熟地15克,怀牛膝15克,钩藤15克(后入煎),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老鸭1只,去毛及内脏,填入大蒜4—5头,放入白糖、白酒适量(不放盐),共煮至烂熟,喝汤吃鸭和蒜。分2—3次食完,隔天1剂,连服10天。

  方二 鳖鱼500克,大蒜100克,白糖、白酒适量,加水炖熟食用。每天1剂,分2次服完,连服10—15天。

 

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是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的总称。以尿频、尿急、尿痛及腰痛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淋证”、“腰痛”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两类证型。
 

  湿热蕴结证
  虚实夹杂证

  
   湿热蕴结证  尿频、尿急、尿道痛、尿意不尽、小便混浊黄赤、小腹坠胀、或有腰痛、恶心或呕吐,饮食减少,疲倦,沉重感,口渴不思饮,或有午后低烧,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分清通淋。

· 单验方 · 

 

   方一  瞿麦、扁蓄各20克,蒲公英50克,黄柏15克,灯心草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金钱草(鲜品)60—90克,车前草(鲜品)30—60克,滑石粉30克。水煎2次,混合,取250—300毫升药液,分2—3次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马齿苋(干品)120—150克(鲜品300克),红糖90克。若鲜品则洗净切碎和红糖一起,煎煮半小时后,去渣取汁约400毫升,乘热服下,服完药睡觉,盖被出汗。干品则加水浸泡2小时后再煎,每日3次,每次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尿路感染53例,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者4小时,长者3—5天,全部治愈。

   方二  茶叶10克,用开水连泡3次,茶水总量500毫升;后再加入茶叶5克,再连泡3次;最后加茶叶5克,再泡3次。一日共用茶叶20克,泡茶水1500毫升,多次饮服。坚持1个月以上。据报道,用本方给近百例患者使用,只要有恒心,效果均良好。

 

· 外治方 · 

   方一  白矾10克研为细末,加大葱白5个捣烂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尿道炎30余例,1—2天均治愈。本方治前列腺肥大症引起尿闭也有效。

   方二  大葱(连须)一握,捣烂,纱布包裹敷肚脐,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如葱干了则洒些温水,使之保持湿润,用于尿道炎。

   方三  食盐(细末)适量,纳入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治疗尿道炎1小时后即效。

   方四 野菊花栓(成药、栓剂):每日用药2粒,15天为1疗程,连续用药2—3个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前列腺炎有效率达91.7%。


   虚实夹杂证  腰酸痛、尿多,但尿急、尿痛、尿热不明显。或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但尿检查不正常。偏于脾虚者,可见眼睑浮肿,下肢肿胀,疲劳无力,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缓。治宜益气健脾,利湿解毒。偏于肾虚者,可见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脉沉细。治宜补益肾气,利湿解毒。

 
· 单验方 · 


  方一 生地12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旱莲草12克,蒲公英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鹿衔草6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鱼腥草60克,瘦肉200克。共炖,食肉喝汤,每天1剂,连服1—2周。据报道,用本方治疗4例慢性膀胱炎,3例痊愈,至今已3年未见复发,1例好转。

  方二 芡实15克,茯苓10克(捣碎)。水煮至软烂,加大米30克,煮粥服,每日1剂。


· 外治方 · 


  方一 麝香0.15克,胡椒7粒(1次量)。用温水洗净肚脐部,先把麝香纳入肚脐,再用胡椒末填满肚脐,外用胶布封固(四周不能透气)。7—10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1例,治愈6例,好转3例,另2例因故中断。其疗程为2—4个疗程。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常以腰部绞痛、尿血、排尿困难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砂淋”、“石淋”、“血淋”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三类证型。
 

 下焦湿热证
 气滞血瘀证 
 脾肾虚弱证 

  
   下焦湿热证  本病以下焦湿热为主要特征,往往突然一侧腰部或腹部发生绞痛,痛连小腹,或向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痛,尿涩而余沥不尽,尿中带血,有时尿中杂有砂石,尿色黄赤混浊,舌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 单验方 · 

   方一  海金砂100克,琥珀40克,芒硝100克,硼砂20克,共研极细末。每次服5—10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据报道,本方用于泌尿系统结石确有效验。

   方二  威灵仙60克,白茅根6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饭前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泌尿系统结石15例,一般服药6—8剂即能见效,15例全部排出结石而愈。

   方三  金钱草,海金沙各20—30克,石苇15—2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泌尿系统结石72例,痊愈46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服药3—132天,平均21天。

   方四  蝼蛄(即土狗)5只(焙干研粉),六一散30克(成药)。用开水冲泡六一散,分2次送服蝼蛄粉,每日1剂。若结石较大,部位较高者,加海金砂、金钱草各30克;小便热涩者加车前子、石苇各12克;有血尿者加白茅根30克,扁蓄、瞿麦各12克;肾绞痛者加琥珀、沉香各5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尿路结石36例,30例排下结石,6例结石消失。

  方五 腊瓜、尿珠子各60克。加水5碗,煎成2碗,去渣,加糖,分2次服。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输尿管结石30例,治愈19例,进步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排石率63.3%。

  方六 鸡内多粉15克。用开水300毫升冲泡15分钟,早晨空腹服,1次服完,然后慢跑步。以助肾结石排出,每日1剂。

  方七 活蚯蚓30条。洗净,文火焙干,研末,加白糖250克,早起1次顿服。据报道,用本方共治愈膀胱结石8例。

 

· 食疗方 · 

   方一  鸡蛋2个,荠菜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玉米须60克,蚌肉50—200克。共炖汤服食,隔日服1剂(在泥塘取回的蚌,要用清水养1—2天,待污泥净后再用)。

 

· 外治方 · 

   方一  大葱白500克,食盐少许,混合捣融,纱布包裹,敷肚脐,小肠俞,膀胱俞,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本方适用泥沙样结石(小肠俞穴位置:俯卧位,在背部第18椎即第1骶椎下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膀胱俞穴位置:俯卧位,在背部第19椎即第2骶椎下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


   气滞血瘀证  腰酸痛而胀,小腹胀满隐痛,尿涩痛,滴沥不尽,血尿或见血块,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弦而涩。治宜理气导滞,化瘀通络。


· 单验方 · 


  方一 海浮石适量研为细末,甘草3克水煎。每次用甘草水送服海浮石末6克,每日2—3次。据报道本方对血淋,小便涩痛确有效验。

  方二 莪术15克,三棱15克,穿山甲(炮)9克,皂刺9克,川牛膝12克,生苡仁15克,青皮9克,枳壳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尿路结石173例,排石114例,总有效率为84.4%。
 
· 食疗方 · 


  方一 食醋。每次服150毫升,每日3次。

  方二 鲜刀豆、鲜扁豆、鲜头茭头、鲜豆角、鲜藕节、食盐各500克,冷开水5000毫升混合浸泡,3—6个月备用。取浸泡发酵的酸水,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或每次40毫升顿服,10天为1疗程。据报道,治疗泌尿系结石,经观察服药3—7天疼痛全部消失。排石时间最长在服药后15天,最短10天,疗效显著。

  
   脾肾虚弱证  疲倦,饮食欠佳,脘闷腹胀,腰背酸痛,脚软乏力,大便溏薄,排尿不畅,舌苔薄白,脉弱或沉细乏力。治宜健脾补肾,利水排石。

 
· 单验方 · 


   方一 鸡内金(炙)、穿山甲(炮)、净芒硝等量。共研极为细末,用党参10克,黄芪20克,水煎2次,混合,每次用药汁送服药末3克,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据报道治疗尿路结石,多数患者经服药1—3个疗程后,都排出大小不等的结石。


· 食疗方 · 


  方一 胡桃肉、红枣各30克。水煎2次服,每日1剂。

  方二 胡桃肉120克。用食油炸酥,加糖适量混合研磨,使成乳剂或膏状,于1—2天内分次服完。连续服药至结石排出,症状消失为止。

  方三 核桃10个。每次5个,每日2次,生食。

  (以上3方,适用于泌尿系各部位的一切结石,具有深石作用,一般在服药后数天,即能1次或多次排石,或使结石缩小变软,或分解于尿液中,而使尿成乳白色)。

 

腰 痛 

  
  本病以单纯性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为特征。西医的肾脏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以及某些外伤等,见上述表现者,可按证候选方。肾结石、肾结核、泌尿系感染等所引起的腰痛,不属此讨论。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四类证型。

 

 寒湿腰痛证
 湿热腰痛症 
 瘀血腰痛证

 肾虚腰痛证

  
   寒湿腰痛症  腰部冷痛,有沉重感,转侧不便,遇冷或阴雨天气则发作,或加重,静卧休息疼痛不减,或反加重,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散寒祛湿,温经通络。

 

· 单验方 · 

  方一  生香附适量(研粉)。每次服3—4克,每日3次,冷开水冲服。

  方二  橘核、杜仲各60克,炒研末。每次服6克,每日2次,盐酒送下。

  方三 苡米24克,白术30克,狗脊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老桑枝60克,雌鸡1只(约500克,去毛及内脏),加水适量共炖汤,用食盐少许调味,喝汤吃鸡肉。

   方二  小伸筋草15克,猪瘦肉100克。加水共炖,分2次喝汤吃肉。

 

· 外治方 · 

   方一  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按此比例配方,研末,用95%酒精调成糊状,敷于疼痛最明显处,用敷料纱布固定。然后用装有两只60—100瓦百炽灯泡的烤箱外烤,灯泡离敷药部位6.6—9.9厘米(2—3寸)。每日1次,每次为20—40分钟。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寒湿性腰腿痛30例,经3—45次治疗后,痊愈16例,显效11例,好转3例。


   湿热腰痛证  腰痛重着,胀痛,痛处伴有灼热感,遇热天或阴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心烦口渴,尿赤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活络止痛。
 
· 单验方 · 


  方一 防已10克,黄柏10克,牛膝12克,木瓜12克,生苡米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苡米30克,白术30克,黄柏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车前划连根7棵,红枣7枚,葱白连须7棵,黄酒500毫升。前三味捣烂绞汁去渣,与酒共煮后,放入瓶中,随量饮用。

  方二 薏苡仁60克。加水适量,煮烂成粥,加入白糖适量,空腹食用,每日1次。


· 外治方 · 


   方一 鲜丝瓜子60克。捣烂,敷命门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或用干丝瓜子研为细末,醋调成稠膏敷(命门穴位置:俯卧位,在背后正中线上,第十四椎下凹窝中,一般与肚脐正中相对的地方)。


   瘀血腰痛症  腰痛如刺如锥,痛有定处,昼轻夜重,轻者俯仰不利,重者不能转侧,痛处拒按,或有尿血,小便不利,或有外伤病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 单验方 · 


  方一 鳖甲适量,焙焦研成细粉备用。生黄芪120克,川牛膝(盐水炒)60克,水煎2次,混合(1日量),用药汁送服鳖甲粉,每次10克,每日2次。一般连服6日。据报道,经重复验证后表明,本方确系良方。

  方二 杜仲、牛膝各20克,补骨脂、红花各15克,鸡血藤2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或研成粗末,用白酒500克,浸泡7天,每次服1酒杯,每日2次。


· 食疗方 · 


   方一 韭菜连根80克,童便1杯(一般取10岁以下健康儿童的小便,去头尾,用中间一段)。韭菜洗净捣烂成泥,倒入童便,分2次服下。
 
· 外治方 · 
 
   方一  膏药剂(成药,黑膏药):跌打损伤膏、万应膏、五香伤膏、少林寺风湿跌打膏药、海马万应膏、跌打百草膏,任用一种,将膏药加热软化,贴于患处,每隔5—7天换药1次。孕妇忌贴脐腹部。

   方二  橡胶硬膏剂(成药):跌打镇痛膏、麝香风湿跌打膏,任用一种。先将皮肤用温水洗净擦干,再将硬膏紧贴于患处。孕女忌贴脐腹部。

   肾虚腰痛证  腰部酸软空痛,喜按喜揉,多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腰膝无力,腰部疼痛常因休息、卧床而减轻,遇劳则更甚。偏于肾阳虚者,兼有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小腹拘急;偏于肾阴虚者,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偏肾阳虚者,治宜补肾助阳;偏肾阴虚者,治宜补肾滋阴。


· 单验方 · 


  方一 肉桂粉,每次服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腰痛(包括风湿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腰肌劳损等)102例,其中:治愈47例,显效3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平均治疗3周。

  方二 川续断、杜仲各15克,狗脊20克,白术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行服,每日1剂。(以上适用于肾阳虚腰痛)。

  方三 女贞子15克,旱莲草、桑椹、枸杞各2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四 大熟地250克,沉香或檀香3克,枸杞120克,白酒3公斤。浸泡10日以上,即可饮用,每次饮1小酒杯,每日2次。(以上适用于肾阴虚腰痛)。


· 食疗方 · 


  方一 陈刀豆10克,破故纸1.5克,肉苁蓉3克,杜仲3克,青石盐少许,鲜猪肾1只。刀豆烧灰,余药研末,然后把青石盐与众药拌匀,装入猪肾内(猪肾用刀割开洗净),用青菜叶包裹猪肾,再用水调和的黄泥做外衣,放入燃烧谷壳灰内煨熟。取出黄泥及青菜叶,白酒送服,每日1剂,连服3—5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肾虚腰痛21例(偏阳虚者和偏阴虚者),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此方屡经验证疗效满意。(适用于肾阳虚与肾阴虚腰痛)。

  方二 猪腰子2枚洗净切片,杜仲10克,开水浸泡后切丝,用花生油热锅后,放猪腰、杜仲炒熟,少加调料食之。(适用于肾阳虚腰痛)。

  方三 制首乌10克,水煎取汁50毫升;黑豆30克,泡胀,洗净,煮1小时后加入首乌汁再煮30分钟,得1小碗,加食盐猪油调味,一次食完,日服1剂。(适用于肾阴虚腰痛)


· 外治方 · 


  方一  海马鹿茸膏(成药,膏药剂):将膏药加热软化,贴于患处,每隔5—7天换药1次,孕妇忌贴脐腹部。

  方二 腰肾膏(成药,橡胶硬膏剂):先将皮肤用温水洗净擦干,再将硬膏紧贴于患处。孕妇忌贴脐腹部。(以上适用于肾阳虚腰痛)。

 

阳 痿 

  
  本病以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以致影响正常性生活为特征。常与遗精、早泄同时并见。西医的性机能减退,性神经衰弱等,见上述表现者,可按证候选方。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两类证型。

 肾阳亏虚证
  湿热下注证

  
   肾阳亏虚证  先有遗精、早泄、继而出现阳痿、症状逐日加重,伴有面色苍白,头晕目弦,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多沉细。治宜温补肾阳(备注:在临床上,以本证型为主。)

· 单验方 · 

  方一  蜈蚣18克,当归、白芍、甘草各60克。先将后三味研细末,然后将蜈蚣研细(不得去头足与烘烤),再将全部药末混合均匀分成40包。每次服半包至1包,早晚各服1次,空腹用白酒或黄酒送服。15天为1疗程。忌食生冷,忌气脑。据报道,应用本方治阳痿737例,近期治愈(半年内)655便,好转77例,无效5例。追方最长者2年多,功能仍正常。一般3—7天见效。

  方二  细辛5克。每日1剂,泡茶服,连泡3次。一般用药5—7天即见效果,继续服药25—30天可痊愈。据报道,应本方治疗阳痿26例,皆获良效。

  方三 制黑附子6克,蛇床子、淫羊藿叶各15克,益智仁10克,甘草6克。共研细末,以炼蜜80克调匀,做成12丸,每次服1丸,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据报道,本方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或举而不坚,病轻者1—2剂见效。
 

· 食疗方 · 

  方一  鲜虾肉50克,韭菜150克,炒熟加食盐少许食用。

  方二  胡桃肉60克,韭菜150克(切),先用香油炸黄胡桃肉,后入韭菜放食盐,炒熟食。

  方三 九香虫适量。用菜油炒熟、炙酥,嚼食。每次5—10个,每日2次,空腹服。

 

· 外治方 · 

   方一  小茴香、炮姜各5克,盐少许。共研为细末,用人乳或蜂蜜调成膏,纱布包裹,敷肚脐。上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5—7天换药1次。如伴有早泄,加龙骨、五倍子各4克。

   方二  蛇床子、菟丝子各15克。共研为细末,蜂蜜调成稠膏,纱布包裹,敷曲骨穴(本穴在前正中线,脐下16.5厘米(5寸)的地方)。外用胶布固定。1—2天换药1次,直至病愈。


   湿热下注证  阳事不举,阴囊湿痒,小便赤热,下肢酸困,或有烦躁易怒,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祛湿(备注:在临床上,本证型较少)。


· 中成药 · 


  方一 知柏地黄丸:本品为小蜜丸。每次服9克,每日2次(早、晚),空腹温开水送下,或遵医嘱。

  方二 龙胆泻肝丸:本品为水丸。每次服6—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或遵医嘱。

 

遗 精 

  
  本病以不因性生活而精液自行排出为特征。并有轻重之别,有梦而遗精者(名“梦遗”),病情较轻;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名“滑精”),病情较重。西医的神经官能症、性神经衰弱、前列腺炎、精囊炎以及某些慢性疾病,见上述表现者,可按证候选方。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四类证型。

 

 心肾不交证
 
 湿热下注证 
 肾阴亏损证  

 肾气不固证

  
   心肾不交证  睡眠不安,多梦,易醒,梦则遗精,阳事易举,心中烦热,头晕,目眩,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心悸,善忘,口干,小便短,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安神固精。

 

· 单验方 · 

   方一  泽泻10—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早晚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20—30天。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遗精14例,均速获良效而告愈。

   方二  黄柏200克,冰片4克。共研细末,面糊为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 食疗方 · 
 

   方一  生地黄30克,酸枣30克,白米50克。前二味药水煎2次取汁,用药汁煮米成粥,食时可加糖少许,每日1剂。

   方二  莲肉10克,淮山药15克,银耳6克。共煮汤,加入鸡蛋1—2个。煮熟,砂糖适量,调服。

 

· 外治方 · 

  方一  芒硝适量。装纱布袋内,放手心握紧,任其自然溶化,每日2次。

  方二 见本病湿热下注外治方。


   湿热下注证  阴茎痿软,阴囊潮湿,遗精次数较多或小便时伴有精液流出,口苦或渴,心烦少眠,或脘腹痞闷,下肢酸重,大便溏滞不爽,小便热赤混浊,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


· 单验方 · 


  方一 地丁(紫花地丁)30克(鲜品6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金樱子、扁蓄各30克(鲜品加倍),水煎2次,混合后,分2日服,每日服2次。一般服2剂即可控制症状。为巩固疗效,可再服2—3剂。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遗精63例,均全部治愈。


· 食疗方 · 


  方一 冬瓜子15克。炒熟研末,温开水送下,每日1剂。

  方二 煅牡蛎30克,白术30克,苦参15克,猪肚1个。三药用纱布包扎与猪肚共炖。熟后去药,食盐调味,饮汤食肉。

  方三 荷叶50克(鲜品加倍)。研末,每次服5克,每日早晚各1次,热米汤送下。一般用1—3料(50—150克)。


· 外治方 · 


  方一 紫花地丁适量。研为细末,醋或水调成稠膏,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一换。连敷5—10天。


   肾阴亏损证  梦遗频作,甚至滑精,眩晕耳鸣,健忘失眠,心烦,咽干,低热颧红,消瘦,盗汗,脱发,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固涩止遗。


· 单验方 · 


  方一 山药30克,枸杞子2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五倍子30克,茯苓60克。共研细末,制成水丸,每次服50粒,每日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下。


· 食疗方 · 


  方一 枸杞子50克,大米50克。按常法煮米成粥,至米将熟,入枸杞,煮数沸即可服食,每日1剂。

  方二 猪肾(猪腰子)1对,枸杞子、山茱萸各15克。共放砂锅内煮至猪肾熟,食肾喝汤。


· 外治方 · 


   方一  五倍子适量,研细末,每取3—5克,临睡时,用口津水或温开水调成糊状,敷肚脐,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用7日。


   肾气不固证  梦遗滑精频作,头晕耳鸣,腰酸神疲,畏寒肢冷,精冷,阳痿早泄,夜尿多或尿少浮肿,尿色清白,或淋沥不尽,面色苍白,舌质淡,脉觉细。治宜温补肾阳,固涩止遗。

 


· 单验方 · 


  方一 桑螵蛸、煅龙骨各9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2次,空腹淡盐汤送下。

  方二 五味子、鸡内金各50克。烘干研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方三 莲子30克,益智仁10克,煅龙骨10克。水煎3次,混合后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7日。
 
· 食疗方 · 


  方一 刺猬皮100克,焙干研细末,分为7包,每日1包,甜酒汁兑服。本方对脱肛,慢性腹泻亦有良效。

  方二 核桃仁3个,五味子7粒,蜂蜜适量。每晚睡前一起嚼服。

  方三 猪肾(猪腰子)1对,杜仲30克,或核桃30克。同煮熟后,食肾喝汤。


· 外治方 · 


   方一  刺猬皮适量,研为细末,每次取少许,用口津水或温开水调成糊状,敷肚脐,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

 

贫 血 

  
  贫血,是缺铁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总称。以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甲色淡,困倦无力,气短头晕,动后心悸,形体消瘦和出血为特征。中医统称“血虚”,属于中医学中“内伤血虚”、“虚劳”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三类证型。
 

 气血(心脾)两虚证
 肝肾阴虚证 
 脾肾阳虚证 

  
   气血(心脾)两虚证  头晕目眩,语声低微,疲倦无力,气短懒言,心悸,食少,间有失眠,面色萎黄或苍白,唇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或有算、齿龈、皮肤等部位出血。妇女则可见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治宜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 单验方 · 
 

   方一  仙鹤草120克,薏苡仁30克,红枣10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蜂蜜。每日80—100克,分3次服。据报道,本品对低色素性贫血失效。治疗后血球与血红蛋白有显著的增加。

   方三  大枣10枚(去核)。水煎2次,混合后至100毫升,分2次服。每次枣汤送服皂矾(绿矾、青矾)0.5克,每2日1剂,连服15次为1疗程。

 

· 食疗方 · 

   方一  人参6克,山药30克,大枣10枚,瘦猪肉适量。同煮熟食。

   方二  鸡血藤60—120个,鸡蛋2—4个。8碗水煎成大半碗水,每日1剂。长期服食。

   方三  猪蹄1只,花生米50克,大枣10枚。同煮熟食。

   方四 见本病脾肾阳虚证食疗方一。


   肝肾阴虚证  头晕目眩,目赤耳鸣,面颊潮红,腰酸,足软无力,常有低热,心烦,口干,手足心灼热,遗精,盗汗,指甲枯,皮肤干燥。或见皮肤瘀点瘀斑或有鼻、齿龈部位出血。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治宜滋补肝肾,养血益精。


· 单验方 · 


  方一 白芍30克,百合200克,田三七15克,仙桃草6克,共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饭前用白糖开水送服。,连服1个月。

  方二 土大黄30克,丹参15克,鸡内金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忌食辛、辣之品。据报道,治疗本病20余例均获良效。本方对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恢复期均有较好的疗效。


· 食疗方 · 


  方一 何首乌(制)20克,大枣10枚(去核),鸡蛋2个。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至水一碗,饮汤食蛋。

  方二 猪骨头250克,枸杞子15克,黑豆30克,大枣30枚。加水炖至烂熟,调味服食。隔天1次,可长期服用。

  
   脾肾阳虚证  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气短懒言,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心悸,自汗,食少,便溏,偶见鼻、齿龈部位出血,舌淡苔白,脉沉细。常有大便出血或经血不止。治宜温补气血,健脾益肾。

 
· 单验方 · 


  方一 党参10克,炙黄芪15克,肉桂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芡实12克,肉苁蓉12克,杜仲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三七适量,水洗净,蒸软,切成薄片,用植物油煎黄(切勿煎枯焦),研粉(或用成药“熟田七粉”),用鸡汤或牛奶或糖水、肉汤送服,每次服3—5克,每日3次。(或将三七、瘦猪肉适量,共蒸熟服食)。

  方二 瘦猪肉250克(切块),生姜20克(切丝),先炒后煮,熟后,放入河车粉(成药)6克,并调味,连汤服食,每周2—3次。

  方三 见冠心病阴阳两虚证食疗方二。

 

咳 血 

  
  咳血,又称咯血,常见于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癌等。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两类证型。
 

 肺热证
 阴虚火旺证

  
   肺热证  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量较多,血色鲜红,或咯吐黄痰,口干,或伴有发热,面红,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肺泻火

 

· 单验方 · 

 

   方一  生大黄。研成细粉,水泛为丸,每次服2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下。或用生黄粉,每次服2克,每日2—3次,温开水吞服。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咯血97例(绝大多数为浸润型肺结核),有效率为78.3%,平均6天止血。

   方二  海螵蛸、仙鹤草各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本方对止肺结核咯血有良效。

   方三 血余炭75克,干藕片150克。水煎2次,(每次1小时),混合,过滤,文火浓缩至100毫升。每次服10毫升,每日2次,重症每次15—20毫升,每日3—4次,必要时每4小时服1次,直至出血停止。据报道,各类出血(包括咯血、呕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口鼻腔齿龈出血及紫癜等100余例,均收到比较显著的效果。
 

· 食疗方 · 

   方一  香附末3克,米汤调服,每日2次。

   方二  旱莲草,白茅根各30克,加瘦肉少许,用3碗水煎至一半,分3次服。

 

· 外治方 · 

   方一  生大黄适量,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稠膏,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方二  大蒜适量,捣烂,用油纱布2—4层包裹,贴两脚心(涌泉穴),绷带固定3—4小时去掉,每日敷1次,直至血止。


   阴虚火旺证  咯血量不多,或痰中带血,干咳,间有低热,盗汗,口干,颧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


· 单验方 · 


  方一 五倍子60克,枯矾30克。共研细末,米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20粒,每日2—3次,食后米汤送下。

  方二 百合60克,白芨120克,蛤粉60克,百部3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 食疗方 · 


  方一 鸡蛋1个(打开),三七粉3克,藕汁1小杯(10毫升),陈酒半小杯(5毫升)。共隔水炖熟食。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咳血数例,一般服药2—3次获治愈。

  方二 鲜白鸡冠花20克,猪肺1个(不可灌水)。用开水炖约1小时,饭后分2—3次服。

 

吐 血 

  
  吐血,又称呕血,主要见于消化道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慢性胃炎、食道癌、胃癌等。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两类证型。
 

 胃热证
 气虚证

  
   胃热证  吐血量较多,色鲜红或紫暗,夹有食物残渣,脘腹胀闷或疼痛,有灼热感,便秘或大便色黑,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火。

 

· 单验方 · 

  方一  童便,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据报道,治疗溃疡病等内出血83例,有效率为97.6%。(备注:童便的采集,一般取10岁以下的健康儿童的小便,去头尾,用中间一段)。

  方二  生大黄粉,每次服2—3克,每日3—4次,温开水送下。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1000例,止血率达97%,平均止血时间为2.1天,平均用大黄19.1克,其疗效确切可靠。

  方三 大黄120克,车前子30克。水煎2次,混合,浓缩成200毫升,分4—6次服,每4—6小时服1次,首次量加倍。据报道,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总有效率98%。

  方四 虎杖30克,炮姜炭、白芨各6克,神曲10克。水煎2次,混合,浓缩至90—120毫升。每次服30毫升,每日3—4次,每日1剂。血止后再服2剂巩固疗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总有效率为98%。

  方五 番泻叶适量,研细粉,装入胶囊(每粒胶囊含生药0.5克),每次服2粒(或每次服药粉1克),每天3次,温开水送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109例,完全止血103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4.5%。完全止血时间最短7小时,最长6天,平均2.68天。

  方六 海螵蛸、生大黄各等量,研粉拌匀,装胶囊,每粒0.5克,每次服4—6粒,每4—6小时服1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总有效率98%。
 

· 食疗方 · 

   方一  黄花菜(金针菜)25克,白茅根2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菜油、泡菜酸水各适量。调匀,一次服下。

 

· 外治方 · 

   方一  见咳血肺热证外治方一。

   方二  见咳血肺热证外治方二。


   气虚证  血色暗淡,量或多或少,心悸,气短,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质淡,脉濡细。治宜补气摄血。


· 单验方 · 


  方一 仙鹤草30克,生大黄粉适量。仙鹤草水煎2次,混合后分次送服生大黄粉,每次3克,4—6小时1次,每日1剂。

  方二 生大黄15份,黄连9份,生地黄30份,生黄芪15份,生甘草6份。研末,混合,分30克包装。用时取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分2次凉服,每日1包。重症每日2包,分4次服。连用5天。据报道,本方治上消化道出血、吐血、便血100例。总有效率为90%。止血成功者大便潜血试验转阴时间平均3.1天。


· 食疗方 · 


  方一 黑木耳15克,粳米50克,大枣10枚,冰糖适量。将木耳洗净,浸泡1—2小时。粳米大枣洗净,共煮粥,粥成时下入冰糖,即可食用。

  方二 见咳血阴虚火旺证食疗方一。

 

便 血 

  
  便血,常见于小肠、结肠、直肠、肛门等部位的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多量出血时,亦可见便血。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三类证型。


 脾胃虚寒证    
 温热证
 脾气虚弱证 

  
   湿热证  下血鲜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伴腹痛,肠鸣,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肠化湿止血。

 

· 单验方 · 

   方一  生大黄粉适量。每次服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方二  五倍子5克,槐花、地榆各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见咳血肺热证单验方三。

 

· 食疗方 · 
 

  方一  茶叶250克,五倍子15克(煅存性),槐花炭9克,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米汤送下,1日虹次。

  方二  干柿饼200克,地榆炭100克,柿饼放瓦上焙成炭和地榆炭共研细末,每次服9克,白糖开水冲服。

  方三 路边荆根(六月雪、白马骨)30—60克,以猪大肠250克炖汤,用汤煎药服。

  方四 丝瓜络(煅成炭研末)、黄酒各适量。每次服丝瓜络(粉末)2.5克,热黄酒送下,每晚睡前服。

 

· 外治方 · 

   方一  见咳血肺热证外治方一。

  
   脾气虚弱证  下血紫暗,或便黑如柏油色,腹部隐痛,大便稀溏,精神疲乏,面色无华,或同时伴有吐血,舌质淡,脉细。治宜补气(脾)摄血。


· 单验方 · 


   方一 乌贼骨10克,白芨15克,蒲黄炭10克,红参5克(另蒸兑服),田三七粉(冲服)。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本方经临床验证确有卓效。

  方二 太子参、地榆、白茅根、红枣各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便出血9例,服药1周后,粪便即转黄色,大便隐性试验全部转为阴性。


· 食疗方 · 


   方一 黑木耳15—30克,红枣20—30枚,煎汤服食,每日1次。

  方二 荔枝6个,核桃仁6个,大枣肉6个,黑茶叶9克,椿根白皮9克。水煎代茶饮。

  
   脾胃虚寒证  下血日久或量多,便血色黑,怕冷,便溏,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补脾胃止血。


· 单验方 · 


  方一 土炒白术10克,地榆炭10克,炮姜3克,炙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柿饼7个(焙干为末),红糖30克。拌匀,空腹服。

  方二 灶心土(伏龙肝)30克,红枣10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尿 血 

  
  尿血,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以及出血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三类证型。
 

 下焦热盛证
 阴虚火旺证 
 脾气虚弱证 

  
   下焦热盛证  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或伴尿道疼痛,尿频,尿急,口干,间有发热,舌尖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 单验方 · 

   方一  豆豉15克,生栀子10克,荠菜(地菜子)30克。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车前子研为末,每次服6克,每日2次。车前草15克煎汤送下,每日1剂。

   方三  见咳血肺热证单验方三。

 

· 食疗方 · 

   方一  白茅根、车前子各50克,白糖2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鲜大青叶30—60克,生地15克,冰糖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 外治方 · 

   方一  见咳血肺热证外治方一。


   阴虚火旺证  小便频数带血,头晕,耳鸣,腰酸痛,心烦,颧红,盗汗,或有潮热,唇干,舌红,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止血。


· 单验方 · 


  方一 刘寄奴、当归、生地、前仁、旱莲草、黑豆豉各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车前草、地骨皮、旱莲草各10—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黄花菜120克,白木耳30克,白糖适量。用水五碗煎成两碗,分2次服,每日1剂。


   脾气虚弱证  精神疲乏,气短懒言,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质淡,脉虚弱。治宜补气摄血。


· 单验方 · 


   方一 莲肉12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莲喝汤,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乌梅适量,炒炭存性,研末,每次服6—9克,米汤送下。

 

  鼻出血齿龈出血

  鼻出血(鼻衄)与齿龈出血(齿衄),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四类证型。


 肝火证   阴虚火旺证
 
  肺热证
  胃热证

  
   肺热证  鼻出血,病程不长,血色鲜红,口鼻干燥,或有发热,咳嗽,头痛,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 单验方 · 

   方一  桑白皮20克,白茅根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黄芩、茜草根(炒炭)各15克,白芍12克,甘草9克,大枣4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肺热盛的鼻衄患者16例,均于服药1—3剂后痊愈。

  方三 见本病胃热证单验方二。

 

· 食疗方 · 

   方一  丝瓜花30克。捣烂,开水冲服。

   方二  侧柏叶30克,鸡蛋2个。水煮熟后,吃蛋喝汤。

 

· 外治方 · 

  方一  鲜嫩葱叶1—2根,剖开,用棉球在葱叶内膜上蘸取葱汁,或用棉球反复摩擦葱叶内膜至湿,塞入出血鼻孔。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鼻出血不止,均1次治愈。

  方二 跌打万花油(成药,油剂)。药棉1团,浸透跌打万花油药液,塞入出血鼻孔中(如仓促间无脱脂棉时,用手指尖将药液涂入患者鼻孔中亦有效)。

  方三 大蒜适量,剥去外皮,捣烂,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用纱布包扎,血止后,即除去。

  方四 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稠膏,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绷带包扎。


   胃热证  鼻出血或齿龈出血,出血量多,色鲜红,伴有口臭,口渴,易肌能食,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 单验方 · 


  方一 大黄粉适量,每次服3克,每日4次,温开水送下。鼻衄时用消毒药棉蘸少量大黄粉塞入鼻腔,6小时1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鼻出血50例,总有效率为96%。

  方二 栀子18克(打碎),鲜茅根120克(干品36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午饭后、晚睡前服,每日1剂。

  方三 见肺热证单验方二。


· 食疗方 · 


   方一 蕹菜数根,和糖捣烂,开水冲服。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肺热证外治方一、方二、方三、方四。

  方二 枯矾适量,研为细末,取药棉1团,蘸清水湿透,再蘸枯矾末少许,塞入鼻孔(用于鼻出血)。用同样的方法,蘸明矾粉塞入齿龈处(用于齿龈出血)。

  方三 鸡内金适量,研极细粉末,吹敷齿龈上(治齿龈出血)。

  方四 大黄炭90克,地骨皮150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2小时后,煎15分钟取汁,再加水500毫升,煎10分钟,两次药液混合后成600毫升,加食醋200毫升,混匀。每日40—50毫升,分3—5次含漱。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牙龈出血,口干或口臭,龈内肿痛96例,总有效率为96.9%。一般1—3天出血减少,5—7天完全止血(治齿龈出血)。


   肝火证  鼻出血,多因发怒而出血,色鲜红,量较多,心烦易怒,目赤,失眠,头胀头痛,口苦咽干,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 单验方 · 


  方一 见本病胃热证单验方二。

  方二 郁金、生地、丹皮、栀子各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见本病肺热证食疗方二。

  方二 凤尾草30克,海带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肺热证外治方一。

   方二  见本病肺热证外治方二。

   阴虚火旺证  鼻出血,齿龈出血,反复发作,血色红,量烦易怒,目赤,失眠,头胀头痛,口苦咽干,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 单验方 · 


  方一 生石膏30克(先煎),熟地15克,麦冬、知母、牛膝各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发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鲜生地30克(干品15克),白茅根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2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鼻出血564例,有效率94%以上。
 
· 食疗方 · 


  方一 猪蹄1只,茜草50克,大枣10枚。先煮猪蹄至八成熟,再下余药共煮熟,吃猪蹄,枣及汤,每日2次。

  方二 黑芝麻(生品)适量。每次用半汤匙倒入口里,细嚼后吞下,每日3—5次,连用一个星期。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等引起的鼻出血84人,有效率达83.2%。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肺热证外治方一、方二、方三、方四。

紫 癜 病 

  本病以出血为主要特征。常见的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皮肤出血者,多属于中医学中“发斑、红疹”和“肌衄”的范围;内脏出血者,又包括在中医学中的“血证”之中,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三类证型。

 血热妄行证
 阴虚火旺证 
 气不摄血证 

  
   血热妄行证  皮肤出现瘀点,紫斑,或皮下青紫(青紫颜色较深,以下肢为多),或伴有鼻、牙龈出血,尿血,便血,月经过多,或有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单验方 · 

   方一  生地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茜草根30克,白茅根30克,大黄炭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连翘18克,加水用文火煎成150毫升,分3次饭前服,每日1剂,连了7日。服药期间忌辣物。

· 食疗方 · 

   方一  水牛角30克,生地15克,丹皮9克,白茅根30克,白糖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升麻12克,鳖甲30克,当归45克,甘草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阴虚火旺证  皮肤出现紫斑较多,色青紫,时发时止,常伴有鼻、齿龈出血,或月经过多,伴有潮热,心烦,口渴,手足心热,腰部酸软,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
单验方 · 


  方一 地榆、太子参、怀牛膝各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玄参15克,女贞子12克,当归炭15克,银花炭15克,红枣10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黑芝麻30克(捣碎),鸡蛋2只(去壳),白糖适量或少许食盐,同煮熟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10天。

  方二 生地50克,侧柏叶15克,白茅根100克,白糖适量。水煎2次,混合后加糖,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7—8剂。


   气不摄血证  病程较长,反复出血,周身有斑,兼有鼻、齿龈出血,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动则气短心跳,舌质淡,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摄血。


· 单验方 · 


   方一 黄芪15克,炮干姜6克,党参、仙鹤草各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黄芪45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茜草根30克,甘草6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鸡血藤100克,栀子、升麻各9克,鸡蛋1个。水煎药2次,混合后,冲服鸡蛋清。每日1剂。

  方二 花生仁(连红衣)250克,大枣15克(去核),桂圆肉12克。共煮食,每日1剂。

  方三 红枣适量。洗净,每次生吃15—30枚,每日3次,连吃1周。

头 痛 

  
  本病主要以头痛为特征。西医的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神经官能症、鼻炎、副鼻窦炎等。见上述表现者,可按证候选方。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十类证型。
 

风寒头痛
 风热头痛

 风湿头痛

 肝阳头痛

 痰浊头痛
 
 瘀血头痛

 气虚头痛

 血虚头痛

 肾虚头痛

 偏头痛

  
   风寒头痛  多半是吹风受寒之后,引起头痛,鼻塞,有时痛连项背,怕风,怕冷,身痛,舌苔白,脉浮或紧。治宜疏风散寒。

· 单验方 · 

   方一  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芷6克,葱白3根。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刀豆根15克,黄酒50毫升。加适量的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 食疗方 · 

   方一  辛夷花10—12克,鸡蛋2个,加清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方二  干白菜根1块,红糖60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服3次。

   方三  川芎6克,绿茶6克,红糖适量。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渣饮用。
 

· 外治方 · 

   方一  川芎、白芷各3克,大葱15克。前二味药研为细末,和大葱共捣如泥,敷太阳穴(从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地方)。

   方二  细辛、白芷、鹅不食草、羌活各等份,共研为细末,用少许吸入鼻中。


   风热头痛  头目胀痛,甚至像裂开样,怕风,面红目赤,口干,尿黄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治宜祛风清热。
 
·
单验方 · 


  方一 玄参50克。水煎2次,混合成500毫升,温饮,1次内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风热头痛,屡用皆效。

  方二 牛蒡子、苍耳子、甘菊花各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大青根15—30克,生石膏45—6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高热头痛的患者。


· 食疗方 · 


  方一 生石膏120克,粳米50克。先以水2000毫升,煮石膏,取1000毫升,去渣下米煮粥,不拘时服食。

  方二 决明子10—15克,白菊花10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先将决明子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与白菊花同煎取汁,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服食。

  方三 川芎3克,茶叶6克。水煎,饭前热服。
 
·
外治方 · 


  方一 栀子、生石膏各等份。共研为细末,用茶水调均匀,涂敷两太阳穴(穴位见方四)。

  方二 决明子30克。炒热研末,凉开水调和,敷两太阳穴(穴位见方四)。

  方三 蚕砂15克,生石膏30克,共研成末,用醋调匀或蛋白调敷前额。

  方四 大黄、芒硝各等份,研为细末,开水调成稠膏,敷两太阳穴(从眉梢和外眼象的中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地方)。

  方五 紫金锭(成药,又名玉枢丹)适量。研为细末,用大葱汁和酒调成稠膏,敷两太阳穴。

  
   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昏蒙沉重,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胸闷,饮食减少,周身不舒服,苔白腻,脉濡。治宜祛风胜湿。若头痛发生在暑季,治宜清暑化湿。


· 单验方 · 


  方一 苍术9克,防风6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二 石菖蒲3克,蔻仁3克,藁本4.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白米50克,鲜荷叶1张。如常法煮米成粥,粥成时,将荷叶洗净放粥上,用文火稍闷,揭去荷叶,再微煮即可。不拘时服食。

  方二 荷叶1张,鸡蛋2个,红糖适量。水煎服,连服6次。

  方三 鲜荷叶5克,山楂5克,生薏苡仁3克。开水泡服。


· 外治方 · 


   方一  鲜地下明珠1—2粒(干品则先用水浸润),去皮,贴于疼痛部位,用胶布固定。当局部皮肤灼热或红肿起泡时,即可撒去,一般贴一次即愈。


   肝阳头痛  头胀痛,头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安,或兼面红口干,大便干,苔薄黄,或舌红少苔,脉弦。治宜滋阴潜阳,平熄肚风。


· 单验方 · 


  方一 夏枯草15克,玄参9克,生杜仲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二 龟板、煅石决明各30克,磁石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菊花6克,银花6克,桑叶3克,山楂6克。开水冲泡当茶饮,1剂冲2次,每日2剂。


· 食疗方 · 


  方一 海带20克,草决明10克。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饮汤。

  方二 菊花3克,槐花3克,绿茶3克。用沸水浸泡密闭5分钟后频频饮用,每日数次。

  方三 天麻10克(切片),猪脑1个。用文火共煮1小时,食盐调味,喝汤吃猪脑,每日或隔日1次。


· 外治方 · 


  方一  杭菊花、冬桑叶、野菊花、辛夷各500克,薄荷200克,红花100克,冰片50克。混合粉碎后(冰片另拌),装入布袋,当作枕头供睡眠时使用。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高血压36例,29例有明显效果。治疗偏正头痛42例,其中:显效25例,有效17例。

  方二 草决明、石决明各等份。将草决明炒黄后,共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成稠膏,敷两太阳穴和囟会(在头部中线上,入前发际6.6厘米(2寸)或2横指的地方)。


   痰浊头痛  头重昏沉,隐隐作痛,恶心,呕吐痰沫,胸脘闷胀,疲倦,饮食减少,舌苔白腻,脉滑。治宜燥湿化痰。


· 单验方 · 


  方一 制半夏、蔓荆子各10克,细辛2克,制南星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带壳生白果(即银杏)60克,捣裂入砂锅,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300毫升,分2次1日服完,每次服150毫升。以上为1剂,可连煎3次(即用该药渣煎服,方法同前),连服3日。据报道,用本方共治愈16例神经性头痛,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大多1剂见效。


· 食疗方 · 


  方一 橘皮6克,茶叶少许。煎水代茶饮。

  方二 制白附子6克,绿豆1碗。一同煮熟后,去白附子,吃绿豆粥,分早晚2次吃完。孕妇小儿忌服。


· 外治方 · 


   方一  白附子3克,川芎3克,葱白15克。葱白捣烂如泥,前二味共研成细末与葱白泥混合一起,调匀,摊于牛皮纸上,敷贴于两太阳穴,1小时后取下,头痛可止。

  
   瘀血头痛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撞击病史,舌有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
 
·
单验方 ·  

   方一 当归30克,川芎30克,蔓荆子10克,辛夷10克,细辛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川芎3克,细辛2克,香附子3克。水煎2次,混合后顿服(一次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川芎6—9克,鸡蛋2个,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饮汤。

  方二 川芎15克,猪脑1个,白酒100毫升。加水共蒸,吃猪脑喝汤。


· 外治方 · 


  方一  生大黄50克(研末),土鳖虫5个(捣烂),童便调匀,外敷患侧头部(患侧头部剃发),连用5天。

  方二 见本病肝阳头痛外治方一。


   气虚头痛  头痛绵绵,早晨较甚,晚上痛减,劳累加重,疲倦乏力,饮食减少,腹胀,大便稀薄,舌淡脉弱。

 · 单验方 · 

  方一 黄芪30克,天麻10克,白芷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参须3克,红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白米50克,黄芪30克。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米成粥,晨起空腹食之。

  方二 党参10克,黄芪20克,大枣10克,薏苡仁120克,生姜12克。前四味药用冷水泡透,冷水泡透武火煮沸,再下生姜,改用文火煨熬成粥。趁热空腹服,每日1—2次(黄芪、生姜不吃)。

   血虚头痛  头痛,眩晕,心悸,面色苍白,或萎黄,或有出血病史,或妇女生育过多,月经过多,疲倦乏力,舌淡,苔薄白。


· 单验方 · 


  方一 黄芪30克,当归10克,白芷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空腹时服,每日1剂。

  方二  当归10克,川芎9克,细辛3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

  方三 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酸枣仁20克,木瓜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四 五味子9克。研细末,用开水冲服,每日1—2剂。


· 食疗方 · 


  方一 向日葵花盘250克,黑母鸡蛋3个,红糖30克。将葵花盘切碎与鸡蛋同煮,候蛋熟后去壳,再煮15分钟,去药渣加红糖,服蛋和汤。

  方二 双勾30克,红枣60克,黑豆60克,生姜3片,鸡蛋2个。上药及蛋共煮服(去双勾、生姜)。

  方三  制首乌50克,鸡蛋2个。加水共煮,至蛋熟去壳,再继续煎煮10分钟,加红糖适量,食蛋饮汤,每周1—2次,连服2上月。

  方四 绿豆60克,黄精30克。加冷水适量,炖至绿豆熟透,一天分2次服用。

  
   肾虚头痛  头脑空痛,隐隐不休,眩晕失眠,耳鸣耳聋,腰膝软无力,遗精,带下,舌淡或红,脉沉细。治宜补肾健脑。


· 单验方 · 


  方一 杭菊花60克,枸杞子60克,白酒(用绍兴酒为佳)适量,浸泡10—20天,去渣过滤,再加蜂蜜适量,每日早晚各饮一小杯。

  方二  女贞子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胡桃肉15克,首乌15克,天麻6克,与鱼头(鸡头、猪脑均可)共煮汤,以肉熟烂为度,食肉喝汤。

  方二 猪脑1个,天麻10克(切片),枸杞子15克。隔水炖食。


· 外治方 · 


  方一  韭菜子6克,研为细末,温开水调成稠膏,敷太阳穴。外用胶布固定。


   偏头痛  发病突然,痛势甚剧,或左或右的半边头痛,受风后加剧、反复发作,有时疼痛连及侧齿、目,痛解则于常人。苔白、脉弦。治宜祛风养肝,活血化瘀。


· 单验方 · 


  方一 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后下),延胡索10克,牛蒡子10克,半夏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通过临床验证,本方对于偏头痛患者能很好地达到止痛的目的,一般1—5剂即可生效。进行重复验证后,疗效显著。

  方二  炙金蝎、钩藤、紫河车各18克,共研细末,装胶囊(每粒含生药0.3克),每次服0.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痛定后,改为每日或间日服0.9克。据报道,治疗偏头痛26例,均于服药后12小时内头痛渐趋缓解,48小时后明显减轻乃至消失;1年后随访18例,仅1例复发2次。

  方三 白马骨(六月雪、路边荆)30—60克(鲜品)。水煎2次,混合后加少许食盐,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四 辣椒蔸(根)10个。水煎2次,混合后加白糖适量,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大青根(淡婆婆根)100克,当归、黑豆各30克,鸡蛋(连壳)2个。水煮,熟后吃蛋(去壳)喝汤,每日1剂。据报道,此方服后半小时左右,可使偏头痛症消失,曾屡试屡验。

  方二 鲜丝瓜蔸(根)90克,鸡蛋2个。水煮吃蛋喝汤。

  方三 鲜丝瓜蔸(根)3个,白芷10克,瘦猪肉适量共煮,吃肉喝汤。


· 外治方 · 


  方一  鲜白萝卜1个,冰片1克。将萝卜洗净捣碎,用纱布包裹,挤出汁液,再入冰片溶解。用汁液滴入鼻孔内,左边痛滴入右鼻孔,右边痛滴入左鼻孔,每次3—5滴,隔30分钟滴1次。本方可治各种类型的头痛。据报道,治疗头痛100余例(大部分是偏头痛),滴后1—2小时疼痛缓解,连滴1—2天疼痛消失而愈。本方屡用屡效。

  方二 川芎、白芷、炙远志各30—50克,冰片7—10克。共研为极细末。以绸布或的确良一小块,包药末少许,塞入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孔,左侧头痛塞右鼻孔。一般塞鼻3—5分钟后,头痛即逐渐消失,有的鼻塞得嚏后,自觉七窍畅通而痛止。复发时再用仍有效。同时,取药末适量,醋调,睡前敷患侧太阳穴。

  方三 见肝阳头痛外治方一。

  方四 见风湿头痛外治方。

  神经衰弱

  神经官能症,是在各种精神因素影响下,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组功能性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神经衰弱和癔病两种。神经衰弱,以脑力劳动而且平时缺乏多见。以失眠、心悸、眩晕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惊悸”、“不寐”、“健望”、“眩晕”、“头痛”、“遗精”等病证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类证型。


  心肾阴虚证 

  肾阳虚弱证 
  肝气郁结证

  心脾两虚证

  
   肝气郁结证  精神抑郁,多疑善虑,心烦失眠,两胁肋隐痛或胀痛或走窜作痛,胸闷,腹胀,嗳气频频,不思饮食,妇女则月经不调,或乳房胀痛,舌质淡红,脉弦细。治宜舒肝解郁,健脾理气。

· 单验方 · 

   方一  合欢皮、夜交藤各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僵蚕10克,姜黄6克,天竺黄3克,蝉衣6克,远志10克,合欢皮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合欢花3—6克。开水冲泡,当茶饮。

   方二  丹参15克,佛手6克,核桃5个,白糖50克。前2味水煎,后2味捣烂成泥,加入药汁中,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后服食,每日2次,连服数天。

· 外治方 · 

  方一  风油精(成药,油剂):临睡前1小时,用本品涂于两侧太阳穴(从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约一横指处,左右共二穴)和风池穴(在脖子后大筋两旁头发边内的凹窝中)。本方用于失眠。

  方二 洋葱一个,切成数片,包在纱布内,睡前放于枕边,闻其气味。本方用于失眠。


   心脾两虚证  心悸失眠,多梦易醒,胆怯易惊,头晕健忘,食欲不振,疲倦乏力,面色苍白,身体消瘦,妇女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宜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 单验方 · 


  方一 丹参30—90克,夜交藤30—60克,生地、百合各30克,五味子15克。水煎2次,混合后于午睡前和晚睡前1小时分服,每日1剂。

  方二 杭菊花15克,红枣10枚(去核)。水煎2次,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珍珠母25克,远志5克,酸枣仁12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猪心1个(切片),大枣10枚(去核)。共煮汤,加调料食用。

  方二 绿茶15克。每日清晨8时前,用开水冲泡两次饮服。此后忌饮茶水,晚上就寝前冲服酸枣仁粉10克。经过8—10天后,可见显著疗效。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肝气郁结证外治法方一。

  方二 见本病肝气郁结证外治法方二。


   心肾阴虚证  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心悸,失眠,健忘,遗精,腰酸,腿软,夜间盗汗,妇女月经不调,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交通心肾。


· 单验方 · 


  方一 黄精、玉竹各30克,决明子9克,川芎3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丹参15克,五味子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

  方三 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各15—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大枣5枚,冬瓜50克切碎,与何首乌15克,粳米100克同煮,当粥煮熟,放适量冰糖,早晚服食。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肝气郁结证外治法方一、方二。

   肾阳虚弱证  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滑精,早泄,性欲减退,甚或阳痿,腰膝酸软,肢冷,畏寒,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


· 单验方 · 


  方一 淫羊藿、沙苑子、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12克,五味子6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五味子40克。浸入20毫升50%的酒精中,每日振荡一次,10天后过滤;残渣再泡一次,两次液合并,再加等量蒸馏水即可服用。每次服2.5毫升,每日3次,2周为1疗程,1个疗程总量不能超过100毫升。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73例,痊愈43例(58.9%),好转13例(17.8%),中断治疗16例,无效1例。


· 食疗方 · 


  方一 核桃仁50克,捣碎,粳米随食量自定,洗净,加水煮成粥,食用。

  方二 远志适量(研粉),每次服3克,每日2次,米汤冲服。


· 外治方 · 


  方一  见本病肝气郁结证外治法方一、方二。

癔 病

  神经官能症,是在各种精神因素影响下,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组功能性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神经衰弱和癔病两种。癔病,多发于青壮年,以女性为多见。其特征为:患者有特殊的性格,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关,属于中医学中“郁证”、“脏躁”、“梅核气”等病证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类证型。

 脏阴不足证
 肝气抑郁证 

  
   脏阴不足证  又名“脏躁”,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频作呵欠,心中烦乱,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睡眠不安,饮食无味,舌质嫩红,脉细弱。治宜养心安神,滋阴润躁。
 

· 单验方 · 

   方一  甘草10克,大枣10枚,浮小麦30克,石昌蒲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小麦30克,甘草9克,大枣5枚,丹参、朱茯神各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甘松20克,陈皮6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厚朴花3克,合欢花3克,扁豆花3克,玫瑰花2克,代代花2克。开水冲泡,当茶饮。

   方二  胡桃仁30克,捣碎,和糖开水冲服,每日3次。


   肝气抑郁证  又名“梅核气”,精神抑郁,闷闷不乐,常觉喉中如有物阻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懒言语,久坐不动,舌淡红,苔薄滑腻,脉弦滑。治宜理气解郁,化痰。


· 单验方 · 


  方一 净硼砂20克,乌梅肉,柿霜各9克,青盐15克。共研细末,用冷开水制成如樱桃大的小丸(直径约1厘米),随时含服,每日含化6—7丸,连服半个月。据报道,用本方治验4例,效果确定可靠。

  方二 楷杷叶30克(刷去绒毛、洗净、切丝)水煎3次。第1次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汁;第2次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汁;第3次加水16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汁。3次药液混合,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6剂。


· 食疗方 · 


   方一 厚朴花2朵,佛手片10克(鲜品最好)。泡茶频服,每日1剂。

癫 痫 

  
  癫痫是一种发生性神志失常的疾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不入,渐渐苏醒,醒后如常人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痫症”的范围,俗称“羊痫风”。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两类证型。
 

  风痰闭阻证
  心肾亏虚证

  
   风痰闭阻证  发作比较频繁,发作前,常先觉眩晕、头痛、胸闷,随限昏仆倒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牙关紧闭,两目上视,手足强直、抽搐,口吐涎沫,并发出类似羊、猪的叫声,甚至二便失禁,苔薄腻,脉滑弦。不久,渐渐苏醒,症状消失,除感到一时性头昏,疲乏无力外,饮食起居如常。
 

· 单验方 · 

   方一  脐带2—4根(或胎盘连脐带全个)。洗净,切成细小块,用砂锅加水300—500毫升煎服,3天服1剂;或将切好的小块放入锅内焙干,研成粉末,用开水冲服。据报道,本方对癫痫各型均有效,尤其对局限性发作与小发作疗效显著。病程长者,服此药4周可愈;病程短者,1—2周可愈。

   方二  硼砂30克,朱砂3克,共研极细末,早、晚各服0.9—1.5克,1个月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据报道,本方对原发性或继发性癫痫均有疗效。

· 食疗方 · 

   方一  全蝎1条(不去头、足),用干净瓦片焙干研末,新鲜韭菜250克洗净,两者混合,用力搓揉韭菜至泥状,挤取汁液,把红糖25克放入汁液中。然后置于饭锅中,与饭同煮,熟后取出,凉至温热,空腹1次取下。癫痫发作1个月不足1次者,每周服药1次,或每月服药2—3次;1个月发作1—3次者,每周服药2—3次。5周为1疗程。为巩固疗效连续服药4—5个疗程。

   方二  酒精100毫升,鸡蛋2个。共置盘内,点燃酒精烧蛋,酒干后,剥蛋壳,每早空腹食用。连吃50个。

· 外治方 · 

   方一  丹参、硼砂各4克,苯荽英钠1克。共研细末,取少许,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3—5日换药1次。


   心肾亏虚证  反复发作,痫证日久,反复发作,发时神昏仆地,手足抽搐或颤动,但不堪强直,口吐清沫,叫声如嘶,继则昏沉嗜睡,醒后精神萎靡,面色不华,头晕,心悸,食少,痰多,腰酸,腿软,甚则智力减退,言语不清,舌淡苔薄,脉细。治宜补益心肾,健脾化痰。


· 单验方 · 


  方一 见本病风痰闭阻证单验方一、方二。


· 食疗方 · 


  方一 见本病风痰闭阻证单验方一。

  方二 猪心1个,朱砂,川贝各15克。猪心用黄泥裹好,焙干,去泥研末,朱砂、川贝研末,三药拌匀,每次服15克,温开水送下。

糖 尿 病 

  
  本病以口渴多饮、多食而消瘦、多尿,或尿混浊为特征。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围。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三类证型。
 

 肺热津伤证(上消)
 胃燥阴伤证(中消) 
 肾虚精亏证(下消) 


   肺热津伤证  以口渴多饮、咽干舌燥为主。大便如常,小便频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灵敏。治腚清肺润燥。

· 单验方 · 

   方一  黄连1份,人参1份,花粉2份,泽泻2份。共为细粉,每次服3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糖尿病65例,总有效率为95%。

   方二  知母、天花粉、麦冬各20克,黄连7.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红皮白肉萝卜适量。捣碎榨取汁100—150毫升为1次量,每日2次,7日为1疗程、中型糖尿病(肺燥胃热证)23例,痊愈14例,好转6例,无效3例。

  方二  黄豆120克。煮熟,分3次服食,每日1剂,连服1个月。

  方三 鲜苦瓜500克,切片作菜,每日2—3次,随饭食用。

  方四 玉米须30克,瘦猪肉250克。水适量共煮熟,食肉喝汤。

  
   胃燥阴伤证  以多食易饥,大便干燥为主。口渴多饮。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小便频多,舌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胃养阴。


· 单验方 · 


  方一 生石膏30克,熟地15克,麦冬、知母、牛膝各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黄精20克,熟地、山药各15克,天花粉、麦冬各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海参1个(10—15克),茶叶4克,天花粉12克,黄芪12克。将海参泡发后,与诸药同煎30分钟,吃海参喝汤,早晨空腹1次服完,每日1剂,连续服食海参至1500克。

  方二 绿豆120克,南瓜250克(切块)。加水适量,煮熟,早晚各吃1次,连服1个月。或每日单用南瓜250—500克,煮熟食。

  方三 见本病肺热津伤症食疗方一、方二。


   肾虚精亏证  以尿频量多,手足心热为主。尿如脂膏,头晕腰酸,口干喜饮,舌红,脉沉细而数。治宜滋阴补肾。


· 单验方 · 


  方一 山萸肉30克,五味子、乌梅、苍术各2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分饭前3次温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糖尿病110例,总有效率为85.5%。

  方二 补骨脂15克,炙黄芪15克,小茴香6克。水煎2次,混合后晚上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海参1个(10—15克),茶叶4克,山萸肉6克,肉桂6克。将海参泡发后,与药同煎30分钟,吃参喝汤,早晨空腹1次服完,每日1剂。连续服食海参至1500克。

  方二 枸杞30克,兔肉250克。文火炖熟,食盐调味,食肉喝汤,每日1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本病以情绪易激动,急躁,易怒,多汗,易肌,食量增加而又日益消瘦,心悸失眠,手颤,颈肿眼突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中消”,“瘿病”的范围。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妇女,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类证型。


 心阴亏损证   痰湿凝结证
 
 肝郁气滞证

 
 肝火亢盛证 

  
   肝郁气滞证  胸闷胁痛,精神抑郁,或紧张易激动,常因情绪改变使症状加重,烦躁,失眠,颈部肿大,舌红苔薄,脉弦。治宜疏肝清热,理气解郁。

· 单验方 · 

   方一  丝瓜络、夏枯草各30克,甘草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早、晚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共需2—3疗程。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甲状腺瘤30例,总有效率为90%。

   方二  海藻、香附各30克,共研末,用白酒1000毫升,浸泡10—20天,每次饮此酒1小杯,每日3次。

· 食疗方 · 

   方一  柴胡9克,郁金15克,佛手9克,海藻15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前四味煎汤去渣,入粳米、红糖煮粥食。每日1剂,连服10—15天。

   方二  海带。洗净,晒干,研粉,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 外治方 · 

  方一  云南白药(成药、散剂)。先服瓶内保险子1粒,再以云南白药适量,用50—60度米酒调成糊,涂布于肿处,外包纱布,并用米酒保持湿润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4—48小时换敷1次,两周为1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病,一般1疗程后可见肿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显著缩小,3个疗程可全消。

  方二 见本病肝火亢盛证外治方一。

  方三 见本病心阴亏损证外治方一。


   肝火亢盛证  烦躁不安,性急易怒,面部烘热,怕热,口苦自汗,头晕目眩,肢体震颤,颈部肿大,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若肝火犯胃,则多食易饥。治宜清肝泻火。


· 单验方 · 


  方一 夏枯草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15天。

  方二 黄药子、土贝母、海藻、昆布各10克,牡蛎24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1周。如症状减轻,可续服。


· 食疗方 · 


   方一 绿豆60克,海带30克(洗净切丝),大米30克,陈皮6克,红糖60克。前四味用水共煮至绿豆开花时,入红糖溶匀服食。
 
·
外治方 · 


  方一 黄药子、生大黄各30克,全竭、僵蚕、土鳖虫各10克,蚤休15克,明矾5克,蜈蚣5条。共研为细末,用醋、酒各半调敷,保持湿润。每料药可用3日,7料为1疗程。

  方二 见本病肝郁气滞证外治方一。

  方三 见本病心阴亏损证外治方一。


   心阴亏损证  情绪激动,心烦失眠,必悸汗出,气短乏力,多食善饥,面赤消瘦,颈部肿大,舌质红,脉细数。治宜养心安神,滋阴生津。


· 单验方 · 


   方一 熟地30克,当归、枸杞子各15克,羌活1.5克,泽泄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2—6个月。


· 食疗方 · 


   方一 胖大海1个(水浸后去核),核桃仁3个,大枣3—5个(去核),蜂蜜适量。将上药混合加适量蜂蜜调匀后捣烂,每晨空腹服。连服3个月。


· 外治方 · 


   方一  五倍子不拘多少,放入砂锅内炒黄,冷后研末,每晚睡前用米醋调成膏状敷于患处,次晨洗去,7次为1疗程。一般需3—6个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甲状腺肿大23例,痊愈20例,无效3例。

   方二  见本病肝郁气滞证外治方一。

   方三  见本病肝火亢盛证外治方一。

   痰湿凝结证  颈部肿大,胸闷纳呆,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薄,苔薄腻,脉濡滑。治宜化痰利显,软坚散结。


· 单验方 · 


  方一 黄药子250克。水煎2次,混合过滤后成2000毫升,再加白酒400毫升共成2400毫升,每次服5毫升,每日2次,饭后服。

  方二 见本病肝火亢盛证单验方二。


· 食疗方 · 


   方一 紫菜50克,萝卜500克,陈皮6克。水煎服,吃萝卜、紫菜,喝汤,每日2次。或用紫菜50—100克,黄药子30克,高梁酒500克浸泡10天,每日2次,适量饮用。


· 外治方 · 


  方一  鲜山药1块,蓖麻子仁3粒。洗净后同捣烂和匀,贴敷于患部,每日更换2次。

  方二 见本病肝郁气滞证外治方一。

  方三 见本病肝火亢盛证外治方一。

  方二 见本病心阴亏损证外治方一。

单纯性肥胖症

  本病以肥胖为特征(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且常伴见乏力,心悸,气短,体力下降等症状。肥胖多起于中年以后,它不仅能引起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发生,且能使劳动能力下降。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三类证型。

 

 脾湿痰浊证
 脾胃实热证 
 气滞血瘀证 

  
   脾湿痰浊证  体肥壅肿,胸闷憋气,气短乏力,体重疲倦,头晕心悸,腹胀,饮食不多,下肢有时浮肿,舌苔白或白腻,脉细或细滑。治宜健脾利湿,祛痰化浊。

· 单验方 · 

   方一  荷叶12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草决明15克,薏苡仁15克,防己15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一般连续用药15—45天。

   方二  防己、黄芪各10克,白术6克,甘草3克,生姜4片,大枣2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枸杞子。每日30克,开水泡,当茶服,早晚各服1次(适用于各型肥胖兼有腰酸腿软者,可与成药或单验方配伍应用)。据报道,单用本方治疗肥胖病5例,连用4个月后,体重均恢复正常范围。
 

· 食疗方 · 

   方一  赤小豆100克,生山楂15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4周为1疗程,据报道,2个疗程即可获明显效果。


   脾胃实热证  多食,体肥健壮,消谷善肌,面色红润,口干舌燥,大便秘结(2—3日一行,甚则3—5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宜清胃通腑,凉血润肠。


· 单验方 · 


  方一 胡黄连10克,番泻叶10克,生大黄10克,生地15克,夏枯草12克,草决明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一般连续用药15—45天。

  方二 见本病脾湿痰浊证单验方三。


· 食疗方 · 


  方一 鲜荷叶1张,洗净煮汤,用荷叶汤同粳米100克,砂糖少许煮粥服食,每日1剂。

  方二 绿豆、海带各100克。煮食,每日1剂。连服见效。


   气滞血瘀证  形体肥胖,胸痛胁胀,烦躁易怒,食欲亢进,月经不调或闭经,大便偏干,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治宜理气活血。


· 单验方 · 


  方一 生大黄10克,乳香10克,生蒲黄10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一般连续用药15—45天。

  方二 见本病脾湿痰浊证单验方三。


· 食疗方 · 


   方一 罗布麻叶10克,山楂片10克,开水泡,当茶饮,每日1剂。

关 节 炎 

  
  本病以关节疼痛、局部肿胀或变形为特征。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节关节炎等疾病。属于中医学中“痹症”、“痛风”、“历节风”的范围。有急性发病的,也有不知不觉而产生,易成为慢性疾病的。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三类证型。
 

 风寒湿痹证
 风湿热痹证 
 肝肾亏损证 

  
   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疼痛,关节屈伸不便。或痛无定处,呈游走性;或疼痛剧烈,痛处固定,局部畏寒,得热则痛减,遇寒则剧;或关节疼痛,痛处不移,有重着感,局部肿胀,皮色不红,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迟或濡或弦(多见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节关节炎等)。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 单验方 · 

   方一  忍冬藤、络石藤、青风藤、海风藤、鸡血藤各15克,制川乌3克。先煎川乌30分钟,后加它药再煮20分钟,每日1剂,晚间一次顿服;病重者每日2剂,早晚各服1剂。热甚者加石膏,肢麻者加鲜桑枝,风毒盛者加乌梢蛇,气虚者加黄芪。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痹证135例(风寒湿痹101例 ,风湿热痹34例),经4—28剂(平均9剂)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1%。

   方二  青风藤94克,或加麻黄6克(后下)。煎前先浸泡数小时,然后文火煎约2小时,共煎2次,混合,早、晚饭后分服。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30例,总有效率为93.6%(备注:除引起一般变态反应,如瘙痒、皮疹和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对心、肝、肾均无明显毒性作用。青风藤为防已科植物,药用其根茎,去皮切碎。

   方三  虎杖根(切片)250克,投入1500毫升白酒内浸泡半个月,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妇女停经期停服)。据报道,治疗关节炎208例,90%以上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 食疗方 · 

   方一  白马骨根(六月雪、路边荆)60—90克。猪蹄1只煎汤,以汤煎汤,服食猪蹄及汤。

   方二  徐长卿根(遥竹消,寮刁竹)24—30克。瘦猪肉200克,老酒200克。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每日2次。

   方三  茜草30克,猪蹄1只,黄酒适量。置锅内加水,用文火炖烂后,将猪蹄和汤分2次于饭前温服。每日1剂。

· 外治方 · 

   方一  秦艽、桂枝、羌活、独活各30克,桑枝50克,乳香、乳没各20克。共研粗末,干炒(不可炒糊)后,放入适量的白酒拌匀(要将药湿透),装入布袋,敷在患处,每次敷药时间不限,以药温度低于体温为止。每日敷2—3次。每付药可用3—5次,每次用药用前法炮制。

   方二  大蒜头(去皮)100克,捣成糊状;李树皮50克,加水100毫升,煎取20毫升;生姜10克捣烂取汁;蜂蜜6克。以上诸药共调成糊剂,摊在塑料布上,厚约0.2厘米,外敷关节周围,用绷带包扎固定,待局部有发热、刺痛感时,经30—50分钟后,除去敷药,暴露患部即可。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关节炎104例 ,总有效率为95.2%。疗程9—50日,平均35日,一般每日敷药1次。

  方三 地下明珠(又名茅膏菜)球根1—4粒,压碎捻成丸(或用茅膏菜全草晒干研末,用水调和,做成黄豆大小的丸子),贴敷患处(痛点),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后即揭去,皮肤所出现的水泡,用针挑破,外敷纱布,或加敷消炎软膏,至结口为止。据报道,用本方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均获一定效果。


   风湿热痹证  发病较急,关节红肿疼痛,呈游走性,疼痛日轻夜重,活动不便,伴有发热,口干,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数(多见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型等),治宜清热通络,祛风胜湿。

 
· 单验方 · 


   方一 生地、女贞子、老鹳草各30克,当归9克,防已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30天为 1疗程。疼痛较甚加川乌、僵蚕、蜈蚣;热甚加银花、土牛膝。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风湿热痹19例,显效14例,好转4例,无效1例。

  方二 干生地黄90克。切碎,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去药液约300毫升,为1日量,1次或2次服完。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例,经12—50天治疗后,治愈9例,显著进步3例,血沉恢复一般在症状消失之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例,无明显疗效1例。

  方三 青风藤30—50克,秦艽15克,寻骨风15克,何首乌30克。老幼体弱者酌减用量。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80例,总有效率为90%。

  方四 见风寒湿痹证单验方一。


· 食疗方 · 


  方一 大青根30—60克,猪脚1只,酌加酒、水各半炖服。

  方二 苡仁50克,猪蹄2只。共炖食。

  方三 土茯苓500克与猪肉250克炖烂,分数次连滓服。


· 外治方 · 


   方一 如意金黄散(成药,敷剂)1份,芙蓉叶细末1/5份。黄酒调敷患处。


   肝肾亏损证  病程较长,身体瘦削,局部关节疼痛或畸形、僵硬、肿大、活动不便,手足麻痹,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多见于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治宜扶正祛风,活络止痛。


· 单验方 · 


  方一 鹿衔草、白术各12克,泽泻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广防己15克,威灵仙12克,蚕砂15克,鸡血藤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桑枝60克(切片),老母鸡1只(去毛与内脏),盐少许,加水共煮至鸡烂汤浓,去药渣,饮汤食鸡肉。

  方二 桑寄生30克,当归20克,猪脚 1只,加水共炖至猪脚烂熟,去药渣,饮汤食肉。

 
· 外治方 · 


   方一  追风膏、代(温)灸膏、狗皮膏、坎离砂。

中 暑 

  
  中暑俗称“发痧”,是发生于夏季或高温作业的急性病。本病重症,以高热、烦渴、汗出、昏迷或四肢厥冷、抽风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暑厥”、“暑风”等病症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三类证型。
 

 暑湿犯表证
 暑热蒙心证 
 气阴两脱证 

  
   暑湿犯表证  身热少汗,头昏,头痛,精神疲倦,全身无力,胸闷,舌苔白腻,脉濡数(多见于重症中暑)。治宜精热解暑开窍。
 

· 单验方 · 

   方一  青蒿30—50克,开水泡服。每日1剂。

   方二  青木香根适量。研末,每次服3—6克,温开水送下。或用石菖蒲根10—15克,磨水顿服。

   方三  绿豆衣20克,鲜荷叶1张,扁豆花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金银花、菊花、扁豆花各10克,薄荷6克。开水泡或水煎代茶饮。

   方二  茶叶6克,藿香、佩兰各10克,菊花6克,生甘草5克。开水泡或水煎代茶饮。
 

· 外治方 · 

   方一  风油精:将本品涂搽鼻孔下人中穴、两侧太阳穴、眉间印堂穴、两侧风池穴,每日3—4次。或用本品6—8滴,分别滴入两鼻孔内(人中穴位置:在鼻子下边与上嘴唇的中间,有一道小沟,叫人中沟,本穴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的地方。太阳穴位置:从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地方,左右共二穴。印堂穴位置:在两眉头的中间。风池穴位置:脖子后面有一条大筋,叫斜方肌,大筋的两旁,头发边内的凹窝中。

   方二  清凉油:将本品涂搽鼻孔下人中穴、两侧太阳穴、眉间印堂穴、两则风池穴(各穴位均见上方一),每日3—4次。


   暑热蒙心证  高热,口唇干燥。口渴多饮,皮肤灼热无汗,烦躁不安,神志昏迷,苔黄,舌质红,脉洪数(多见于重症中暑)。治宜清热解暑开窍。
 
·
单验方 · 


  方一 知母60克,生石膏160克(先煎),甘草、党参各30克,粳米少许。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2剂。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夏季中暑(高热40℃,两天热不退等重症中暑)1剂热减,2剂热退尽。


· 食疗方 · 


  方一 鲜苦瓜1条,绿茶3克。苦瓜去瓤切碎,与绿茶加水煎服。

  方二 鲜丝瓜叶适量。捣烂,开水冲泡,凉后服。


· 外治方 · 


  方一 大蒜头1—2枚。洗净,捣烂取汁,每鼻孔滴蒜汁3—5滴。

  方二 大田螺3个,食盐2克。共捣烂,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


   气阴两脱证  面色苍白,汗出,呼吸浅促,血压下降,体温不高,烦躁不安,甚则昏味不清,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数无力(可见于重症中暑)。治宜益气养阴固脱。
 
·
单验方 · 


  方一 红参9克(另煎兑),五味子承包,麦冬12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红参9克(另煎兑),炮附子4.5克(久煎)。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生牡蛎粉60克,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分2次温服。

  方二 母鸡煮烂取汁,加入白米粥内,食用。

  附:防暑降温可选用下列处方:

  方一 滑石粉20克,甘草,薄荷、藿香各6克。开水浸泡,凉后代茶饮。

  方二 山楂片、干藕节、白糖各100克,银花5克。先将山楂、藕节、银花用慢火炒5分钟,再加糖用急火炒成糖饯,开水冲泡,凉后代茶饮。

  方三 竹叶15克,盐6克。开水泡1小时,代茶饮。

  方四 绿豆500克,甘草30克。加水煮至豆烂开花,冷后代茶饮。

  方五 乌梅50克,清水洗净(要快),加开水浸泡1小时,再加入白糖搅溶,最后放入姜酊1—2毫升搅匀即可饮用。

  方六 鲜藕250克,洗净切片,加适量姜、糖,煎汤代茶饮。

  方七 菊花10—15克(研末),粳米100克,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是,放入菊花末,稍煮1—2分钟即可食用。

  方八 鲜薄荷30克(干品15克),煎汤待用。粳米50克,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汤及冰糖适量,再煮1—2分钟便可食用。

  方九 鲜荷叶1张。煎汤,用汤同粳米50克,冰糖少许煮粥服食。

汗 证
 
  本病以汗液外泄为特征,即习惯上所指的汗出过多为主要症状。西医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见上述表现者,可按证候选方。外感热病汗出,不属此讨论。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两类证型。

  自汗证
  盗汗证

  
   自汗证  不问朝夕,清醒的时候汗出,动则益甚,多肤凉汗冷,身体虚弱,面色萎黄,食少,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多见于咳喘、吐泻等久病不愈之人。治宜益气固表。

· 单验方 · 

   方一  黄芪25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太子参15克,浮小麦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 浮小麦30克,莲肉、山药各15克,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 · 

   方一  淮小麦50克,桂圆肉5个,红枣6个,甘草10克。水煎,喝汤,吃桂圆肉和枣,每日1剂。

   方二  瘦猪肉、黑豆、小麦各30克。水煮,喝汤、吃肉与豆,每日1剂。

   方三 见本病盗汗证食疗方二。

· 外治方 · 

   方一  郁金30克,五倍子9克。共研细末,每次取10—15克,用蜂蜜调成药饼两块(以不流动为度),贴两乳头上,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自汗45例,治愈41例,有效4例,用药时间短者2天,最长者15天。

   方二  见本病盗汗证外治方一。


   盗汗证  睡后汗出,通身如浴,醒后汗渐止,或有虚烦少眠,形体消瘦,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舌红无苔,脉细数。多见于久咳虚喘之人。治宜滋阴降火。
 
·
单验方 · 


  方一 仙鹤草20—50克,红枣7—10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霜桑叶60克,研细末,每晚睡前米汤送服6克,连服8—10天。

  方三 炙黄芪,黑豆各30克,红枣10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服,连服10日。
 
·
食疗方 · 


  方一 红枣、浮小麦各50克,水煎,每日1剂,睡前半小时服。

  方二 黑豆衣25克,浮小麦5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 外治方 · 


  方一 五倍子适量研成细末。每晚睡前取3—9克,冷开水调成糊状,敷肚脐,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连用3—5日。重症每晚可敷2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肺结核、矽肺合并肺结核等病的盗汗患者61例,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另据报道,治疗盗汗50余例,95%的病人用药2—3晚,汗止。

  方二 五味子、五倍子各100克。共研细末,加入70%酒精适量,调成糊状,用时取药糊如鸽蛋大放在小片塑料薄膜上,贴于肚脐中,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盗汗,2—8次见效,总有效率91%,尤宜小儿使用。

  方三 五倍子粉2—3克,朱砂1—1.5克,加水调成糊状,涂在塑料薄膜上,敷于肚脐,用胶布固定,24小时为1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肺结核盗汗30例,经1—6次治疗后,有效25例,无效5例。

  方四 黄柏10克,研为细末,开水调成稠膏,敷双乳头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附:手足汗出证方:

  方一 鲜白萝卜600克(切片),明矾15克。加水2500毫升,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浸洗手足部位20分钟,每日洗2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手足多汗症80余例,疗效满意,一般经3—5天治疗,即可收到明显效果。

  方二 白矾或枯矾、葛根各25克。打碎,水煎2次,混合后约1500毫升,洗脚,每日3次,每次洗泡30发钟以上,每日1剂,6日为1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据报道,治疗脚汗74例,痊愈67例,好转4例,无效3例。

  方三 白矾30克,麻黄根15克,(或食盐30克,或干姜20克)。加水1000—1500毫升,煮开,稍凉后泡洗手脚,每剂可连续用4—5次,用前加温。

  方四 枯矾、煅龙骨各30克,共研细末,装入纱布袋。每日早晚洗完脚后,用药粉扑于趾缝,脚底,然后穿上干净袜子。

  方五 枯矾25克,五倍子15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温后洗双脚,每晚睡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