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门歌剧时长:【光明日报】“黄金薄膜”在我国上天入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2:39:00
图为:在卫星上使用的“聚酰亚胺薄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提供)“黄金薄膜”学名叫“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能够“上天入地”的高性能塑料薄膜,被广泛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制造,以及卫星、飞机、高速铁路等领域相关重要部件的制造。过去,只有美国、日本等少数西方国家掌握了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技术。今天,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自豪地宣布:经过与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八年多的合作研发,我国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制造技术,并且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能“上天入地”的“黄金薄膜”

“大家上网可能都看过一款可以折叠、卷曲的透明概念手机,这种手机的造价大概在8000美金左右,‘黄金薄膜’就是该手机的关键材料。”中科院化学所高技术材料实验室主任杨士勇研究员介绍说,这种金黄色的薄膜在零下269℃-40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而优异的物理、化学、电学和力学性能。

“它具有耐辐射、耐高热、不燃烧、高强韧性、化学性质稳定、抗湿热、低损耗等优异性能。”比如手机的电路板、卫星“穿着”的防辐射“外衣”上都有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黄金薄膜”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据统计,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对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年需求量就已经达到约500吨,2010年的需求量超过了1500吨。

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黄金薄膜”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制造技术的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制造技术一直处于低水平徘徊的状态——只有约250吨的电工绝缘用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能力,高性能产品市场完全被美国和日本公司垄断。

“制造‘黄金薄膜’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专用树脂的制备,就是用什么做原料才能达到需要的薄膜性能;二是稳定的生产工艺技术。”杨士勇说,他们攻克了从关键树脂制备到连续双向拉伸的稳定工艺技术,在聚酰亚胺材料领域申请了60多项发明专利,已获得30多项授权专利,“我们掌握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制造技术!”

突破外国垄断,实现工业化生产

2010年,中国规模最大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基地在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总经理汤昌丹介绍说,第一期项目建设共计投入1.8亿元人民币,完成3条1200毫米幅宽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连续化生产线的建设。目前,达到年生产能力350吨,年产值可达约2亿元人民币,年利税预计可达到0.8亿元—1.0亿元。“经过第三方测试,我们的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二分之一。”

中国自己的“黄金薄膜”让原本处于垄断地位的国外大企业感到压力。“在生产线还在建设中时,国外某大公司就提出希望收购并控制公司的要求,我们顶住压力,并克服了世界金融危机对项目建设带来的严重影响,终于完成了项目的建设。”

对于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未来,杨士勇和他的伙伴们还有更多规划,“目前建成的3条生产线还不能满足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的需求,我们正在筹备开展第二期生产线建设,计划投资6亿元人民币建设8条高性能‘黄金薄膜’生产线。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500吨,产值将达每年8亿元—10亿元人民币,利税约4亿元—5亿元。我们还将开展‘黄金薄膜’的系列化与功能化研究,比如透明薄膜、微孔膜等,以满足我国未来柔性平板显示器、汽车用大功率燃料电池、以及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新型高技术产业的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