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用的唇釉排行榜:不分别不执著,方真的是大愿大行,这就是入佛法之门,入大乘之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3:10:29

4.修行不得受用,不外二病。一不得扼要,二道理不明。離修說性則空談。離性而修則盲進。

  「修行不得受用,不外二病」,此句很重要。我們修行,必須知道自己毛病之所在。修行最要緊的,「清淨心第一」。我們的心有沒有清淨?果然妄念少 了,煩惱少了,憂慮牽掛少了,就得受用。心清淨,智慧一定增長。煩惱輕、智慧長就得受用。俗話說「相隨心轉」,心清淨了,體質自然改變,生理一切組織恢復正常,那有病苦。

  所有一切病痛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煩惱裡生的。修行人得受用,就是將此病根拔除,生理恢復正常,恢復自然。今天科學家說地球病了,自然生態 被破壞,不自然,不平衡,是故造成許多自然災害。身體是一個小型宇宙,這個宇宙裡的複雜狀況與太虛空大宇宙一模一樣。這個小身體就是大宇宙的縮影,大宇宙那麼複雜,我們身體的小宇宙亦復如是,真的是不增不減。今天大環境的自然生態破壞,後果嚴重,不堪設想。由此觀之,方知我們的煩惱、憂慮、牽掛破壞我們自 己小宇宙生理的組織,讓它不平衡,後果嚴重,不堪設想。是故,人就得病,得嚴重的病,命就保不了。

  修行真正得受用,心清淨、身體健康、法喜充滿。一般人的生活很苦,學佛的人得受用,生活很快樂。物質環境好,很快樂;物質環境不好,也很快樂,法喜充滿。換言之,物質環境與我們不相干,再窮也快樂。我們讀儒家的書,孔夫子有個學生叫顏回,家境清寒貧苦,吃飯連個碗都沒有,喝水的茶杯也沒有。「一 簞食、一瓢飲」,別的人過這種生活,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原因是他修行得受用。身心清淨,對於人生是自己,宇宙是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迷、不邪、不染,焉能不快樂!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

  我們學佛不是求佛菩薩保佑我升官發財。升官發財不能斷我們的煩惱,不能破執著,那有何用?地位再高,財富再多,自己的心態、生理一樣被破壞,一樣要受苦,不能解決問題。富貴不能為我們解決問題;唯有不住相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能帶給我們這一生真實的幸福。

  「不得受用,不外二病」,此是江居士說的。「一不得扼要」,即是說修行不如法,不懂得方法;「二道理不明」,理論不清楚。就是平常講的,修行不如法、不如理。如理如法的修行,一定得受用,而且非常快,非常明顯。

  「離修說性則空談。離性而修則盲進」。「性」是指理,「修」是指事。用本經世尊的話來說,性就是不著,修是從事上講的。「離修」是不肯在事上 做,空談理論。即是所謂「談玄說妙」,無濟於事,講得再好,自己不得受用。換言之,你的業障消不了,煩惱斷不了,生死不能解決,空洞的理論,沒有用處。「離性而修」,是在事相上肯修,然不明道理,即是著相而修。「進」是進步,著相修,盲進,盲目的走,雖有進步,依舊迷惑顛倒,所修的只是福報而已。所謂六 道裡的福報,修有漏的福報,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是故稱為「盲進」。由此可知,理一定要明瞭,事上一定要認真做,如是才能解決問題。

5.發大願行大行,方能入佛門。前云,「降伏即發大願」。此云,「行於布施即行大行」。必無所住行於布施,方是大行。

  「發大願、行大行,方能入佛門」。尤其是初學的同修們,一看到經上講大願、大行,就莫名奇妙。什麼是大,我發的這個願夠不夠大,我修的這個行大 不大,大的標準到底在那裡,如果不清楚,即是前面講的盲進,縱然認真努力修行,自己以為是精進,其實是盲進。何謂大?「無住」則大,「不執著」就大。因為 你一有分別就有界限;一有執著,界限就牢固,就不大。

   離開分別執著就大,沒有界限了,就大。大願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度眾生,要度無量無邊無數眾生,盡虛空遍法界,就大。真能做得到嗎?真能做到,現在就能 做到。沒有分別執著,就做到;起一點點分別執著,就做不到。口裡說發大願,要像佛一樣,滅度無量無邊無數眾生,實際上自己有分別有執著,心量很窄小,那不是大願。離一切相,願就大,一切不執著,行就大。什麼行?釋迦牟尼佛在此示現給我們看,穿衣沒有分別執著,大行。普度一切眾生,做出榜樣,給一切眾生作示 範,不要分別不要執著。吃飯沒有分別執著,吃飯也是修大行。大願大行是什麼?就是這些。

  由此可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要明道理,你要做得如法,件件都是大願大行。諸佛如來之行,法身大士之行亦復如是,此理不能不明,否則修行 無下手處。我在前面不斷的提醒同修們,必須念念都想著,我要為一切眾生作好榜樣。事上固然重要,理上更為重要。理是實質,事是表象,實質重於外表。實質就 是不分別不執著,方真的是大願大行。這就是入佛法之門,入大乘之門。

   「前云,「降伏即發大願」。此云,『行於布施即行大行』」。此處的布施是捨,是放下,把一切分別放下,把一切執著放下,方是真的放下了。
「必無所住行於布施,方是大行」。細心體會此話,裡面的意義深廣無量無邊,包括我們起心動念,一切的行為都在其中。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恭录自佛陀教育杂志Vol.341 2011/12/15  杂志订阅处:http://www.amtb.tw/magazin/magazin.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