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亚咖啡豆:调查研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0:22:42
调查研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四川省委宣传部  吴景双2011年12月19日15:1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调查研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分享


  11月28日,辛鸣同志在《学习时报》上撰文称:“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要求开展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第二次开学典礼上再次强调加强调查研究。中央领导同志如此重视调查研究,就是因为调查研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功,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尤其是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过程中,在应对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背景下,夯实这一基本功,做好这项基本功,是摆在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紧迫课题。”

  调查研究既然是基本功,就要着手练。既然要着手练,就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才能练有所获,练有所得。谈调查研究的文章很多,专著也不少,但真正从调查研究能力上着手的还不够集中,还是“散打”,为了突出,顺便抄袭一下。百科名片将调查研究定型为: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它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透过百科名片对调查研究的定型,分明可见两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一个是调查能力,包括必要的态度、方法和技巧;一个是研究能力,当然是知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锻造出来的那双“火眼金睛”、那个“通灵剔透”,包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集中群体智慧、群体力量的能力。

  调查的能力,也就是调查的态度、方法和技巧,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给出的是7个方面,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罗列,只是重点提一下:要定调查纲目、要亲身出马、要深入、要自己做记录。这当中包括技术问题,也包括态度问题。技术不足可以学,态度不好行不通。一说定调查纲目,预有准备。毛泽东同志说:“纲目要事先准备,调查人按照纲目发问,会众口说。不明了的,有疑义的,提起辩论。所谓‘调查纲目’,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定纲目,是为了防止条理不清地下去,漫无边际地瞎聊,重点没抓住,穿一挂鱼咡虾咡回来。定纲目,不是关起门来想点子,下到基层装样子,而是通过先理清调查的思路,以期用最短的时间获取需要的信息、数据和材料。定纲目,做到明确需要重点了解的情况和重点剖析的问题,装在脑子里,可以;事先拉出提纲、形成框架,记在本子上,也行。能同时装在脑子里、记在本子上,最好!

  二说亲自出马,真正沉下去。亲自出马容易做到,真正沉下去很难。当下,调查不到位的问题,突出反映在:坐在车子里,透过玻璃看;停在公路边,不到田埂上;陪同一大堆,难得真心话;经常键对键,偶尔面对面;事事需助手,样样靠参谋;……。一是飘浮的作风致使不去了解真实情况;二是利益诉求导致有些地方、有些单位有意隐藏真实情况;三是能力所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分辨不出真实情况;四是限于体制、机制等因素不能深“求”、不愿深“求”,浅尝辄止,刨不出真实情况。因此,调查要回到“单枪匹马”上来,回到“千里走单骑”上来,敢于“过五关斩六将”上来,少了随从,少了陪同,调查对象才敢敞开心扉,掏心窝子说话。肩上的担子重,手头的事情多,脚下的路很长,集中大块的时间、大量的精力搞调查,不可能,但是,每次决策前集中那么几天,认认真真地解剖那么一二只“麻雀”,是不难做到的,也是必须的。

  三说仔细问,认真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认知,会有不同的结论。目前,不会问、不会听的问题普遍存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因此,要直接问那些感同身受的人,身处一线的人,接触现实的人,能辨真假的人,敢说真话的人,心直口快的人,仗义执言的人,不装模作样、虚饰伪饰的人,多听普通群众说,多听体制外的人说,多听有冤有屈有苦有难的人说,多听有牢骚有怨气的人说,多听所谓的“刁民”说,多听上访人员说。不要因为说的不合心意,说的刺耳,说的不中听,说的难听,就打断,就找个借口回避。要多看看各方面的反映,包括反对者的声音和行动。这样,听力自然增强,水平自然升高。

  四说会抓要点,善于引导。“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所以,搞调查听介绍抓汇报不能就事论事、浮于表面,要善于捕捉信息,对访谈中碰撞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对形成报告有帮助的素材,要紧紧抓住不放,以小见大,见微求著,举一反三。调查中,要善于引导调查的方向和进程,多问多听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一些被调查者有顾虑的敏感话题、负面调查,要讲究调查艺术,多用模糊语言,隐藏调查意图,“曲线”了解情况。要坚持边调查边思考,透过那些吞吞吐吐的话语,从以前想都没有想到过的问题中发现由头,找到答案;从以前虽然想过、尝试过但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强化命题,找到答案;从新生事物中、新情况新问题中追寻足迹,找到答案。

  研究的能力,一个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是集中群体智慧、群体力量的能力。后者重于前者,强于前者。“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能力再强、本事再大,也没有团队的力量强、团队的本事大。爱迪生一生拥有2000多项发明,是因为建立了爱迪生工厂;比尔·盖茨能够建立起微软这个庞大的软件帝国,靠的是不断收拢一流的软件英才;乔布斯能够创造出改变世界的“苹果”,在于有“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的智慧。凡是伟大的人物,都得益于杰出的智囊团。如何研究,会不会研究,说白了就是有没有“博采众智”的能力。有,研究能力就强;没有,研究能力就大打折扣。搞好研究,在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仅靠独立思考,略显不足。对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把研究深入进去、提高起来。

  一要发动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最有力的研究者。群众当中有智慧,群众当中有力量。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解决老问题常常需要新措施、新办法,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需要新观念。问题在那儿发生,矛盾在那儿生长,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就在那儿,化解矛盾的措施、办法就在那儿。“无娘藤的儿子隔山撬。”发动群众参与研究,既可以防止了研究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又可以缩短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动力的时间,实现领导研究与群众需要的双重给力。群众有他的局限性,但是,不能因为群众的局限性,就自以为高明,脱离群众,不到群众中去。

  二要吸收对手的研究成果。问题和矛盾多数因为对立面而存在,对立并非全部有害,而是多数有益。反对者、竞争者是最有力、最深入、最透彻的研究者,他们对我们,往往比我们对我们更熟悉、更明了、更透彻。借用对手的研究成果,比设置假想敌弄出来的效果更逼真、更有效。反对者、竞争者研究我们,目的是打败我们、战胜我们,当然不怀好意:总是揭短亮丑,“鸡蛋里面挑骨头”;总是寻隙、找碴,弄得混身上下不舒服;总是制造事端,增添麻烦;……。但是,正好提醒我们睁大眼睛,正视差距,看到不足,抓紧弥补;提高警惕,永不自满,永不骄傲,永不懈怠,永不马虎;……。对此,千万不要因为对手的研究让我们脸红心跳,无地自容,就拒之门外。更不要因为防备对手,把真理一齐丢掉,将目标一起迷失。

  三要弄一帮人参与研究。博采众智是信息社会的时尚。美国有兰德公司这样的决策咨询机构,我们有参事室、研究室、顾问团、咨询团。研究离不开高人指点,凡研究者,都要善于征求、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千万不要把研究局限于身边的几个人,局限于有限的地域、有限的时空。特别是在“做你最擅长的,其余的外包”已成时尚的年代里,要学会紧跟时代潮流。“听人言,得一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养一帮懂研究、会研究、勤研究的人很难,请一帮懂研究、会研究、能研究的人很散,“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容易做到,关键是放下身段去探讨、去研究。要尊重他人的发明权、首创权,使用他人的劳动成果,不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多一些登门求教,搞一些真诚相邀。面扩大了,量上去了,质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