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西服配牛仔裤吗:大学生童稚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1:54:24

 



        大学生的童稚心理,指的是表现在大学生身上的不符合他们心理行为特征,带有少年儿童性格倾向且以稚气为突出特点的心理现象。因此,探讨大学生童稚心理现象,找出原因,提出克服童稚心理的对策,对于大学生走向心理成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童稚心理现象的表现

1、梦幻心理。大学生的梦幻心理多因主观脱离客观现实,或不愿意正视现实情况造成的。它们主要表现为:一是天真烂漫的梦幻。他们常用少年儿童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主观臆想得很美好,对生活、人生和理想抱有纯真的美妙感与安全感。如有些大学生对人事常抱有良好的愿望,一旦事与愿违,就茫然不知所措地惊呼:“怎么会是这样呢?!”有的大学生以为进了大学门就意味着成了材,再不肯努力用功,整天沉浸在将来如何成功的遐想中。二是沉溺于书本的梦幻。他们对书本外的世界不闻不问,为读书而读书,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读书,只是把读书当作精神上的唯一寄托而已。有些大学生在校是“好学生”,但到了工作单位连简单的待人接物都不会;或是拿书本套现实生活,套上了欣喜若狂,套不上则垂头丧气。三是由幻想走向“白日梦”。有些大学生觉得现实生活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又不肯脚踏实地去拼搏获取成功来满足自己,于是脱离甚至逃避现实生活,自觉不自觉地邀游在想象的天空,以求得梦幻中的心理满足。如有的大学生无缘进入名牌大学,却时刻幻想着自己若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该多么荣耀,定会成为出众的人材。梦幻心理轻则会影响大学生走向心理成熟,重则会成为一种病态心理,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2、依赖心理。依赖心理在低年级和独生子女大学生身上表现尤其突出。尽管他们主观上有强烈的独立意愿,但由于生活阅历浅,依赖惯了成人,很难一下子完全抛弃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形式有三:一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懂得如何过集体生活,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如有的大学生不会叠被、洗衣,少数人竟请保姆侍候自己的起居生活;有的稍有点感冒不适,就要长途回家寻求家人的照顾;有的不会计划过日子,有钱时摆阔气,无钱时靠借债度日。二是学习上依赖教师,缺乏自主意识。有些大学生除上课外,自己要教师督促,看什么书也希望教师逐一推荐,甚至考试也缠着教师圈重点,很难做到根据需要去建立和完善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精神上依赖家长、同学和教师。有的大学生自幼被家人呵护长大,精神上脱离不开家长。如云南某大学一新生在1997年刚开学,就因为不会与同学相处,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被迫自动退学;有的学生办一点小事也要找人出主意,遇到大点的事或面临复杂情境时,就手足无措,恨不得同学和教师时刻陪伴自己;有的因大学教师未能像中学老师那样关注自己,深感失落,萎糜不振。大学生的依赖心理不消除,他们将很难从心理上独立,更谈不上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

3.自我防护心理。通过与大学生的接触,我们发现,他们的自我保护心理带有更多的自我防护性质。这首先表现在由自我逃避转向内隐封闭的心理机制上。有的大学生因自卑导致心境郁闷,绝少与人交往,拒绝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陷入孤立和被人误解的境地;有的在与人们交往过程中得不到心理的满足,对人冷漠,逐渐变得孤僻,丧失了青春活力;有的因害怕挫折,不敢面对现实,把自己封闭起来,尽管终日生活在集体里,却感到孤独寂寞。其次是当内隐封闭的心理外壳实在承受不住高压时,则以易激怒、愤世嫉俗、攻击等极端的方式向外发泄。如有的大学生心境不好时,会对别人好心的一句话大发雷霆;有时同学间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会弄得伤和气,甚至大打出手。显然,大学生过分的自我防护心理,会影响到他们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也会扭曲他们的性格。

4、娇纵任性心理。大学生的娇纵任性心理,是由于他们过去受到的放纵型教育或以成功者自居所产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依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娇气十足,说不得,批评不得,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有的大学生一搞卫生或参加劳动就撒娇装可怜,以此求得免除劳作之累。当同学和教师刚想对他(她)提出批评时,他(她)已经委曲得眼泪汪汪。二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纵容自己使性子,对心理成熟缺乏紧迫感。如有的大学生在课堂上像个患有多动症的孩童,不分场合疯打嘻闹,言谈举止还如同小时候冒冒失失,怎么看也不像个大学生。他们对此却见怪不怪,认为算不了什么毛病,习惯于自谅。三是骄傲自大,喜欢以自己为中心,任性胡来。如有的大学生自认为考上大学就了不起,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凡事争强好胜,强求别人对自己的承认和尊重;有的目中无人,妄自尊大,我行我素,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有的流露出“老子天下第一”的霸气,误入了乱纪违法的歧途。大学生的娇纵任性心理若任其发展,会使得他们的情感和行为脱离常态,进而形成变态心理引起人格上的一系列变形。

5、社会恐惧心理。这类心理现象主要存在于那些社会独立性较差的大学生身上:一种是盲目地害怕走向社会。他们往往由于自身的独立性不强,生活中的挫折,加上周围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恰当渲染,不经自己的体验、分析和思考就产生了对社会的恐惧感。如有的大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着若长期留在大学不毕业就好了;甚至个别的会以病休、故意考试不合格等方式尽可能延缓离校的时间。另一种则是表现在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身上的回归心理。他们往往因工作和生活中的不适应或挫折,对社会现实生活感到失望、不满、痛苦,进而希望重新回到充满欢乐、朝气和理想色彩的校园生活里。如不少回访母校的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感叹校园外的世界很无奈,真希望再过一次大学生的生活,这其间不乏社会恐惧心理作崇。

二、大学生童稚心理现象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

关于大学生童稚心理的产生,原因可以说是众多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1、大学生入学年龄低,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目前,大学生入学的年龄一般为17~18岁,毕业时为21~22岁。他们的生理发育接近成熟和达到成熟;同时,他们的心理也迅速发展,但总体来说他们的心理处于一种迅速走向成熟而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发展状况。大学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时期,难免会在智力、情绪和自我意识诸方面表现出不成熟。

从大学生的智力来看,他们的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大为发展,考虑问题具有了抽象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辨特色,并且逐渐稳定和成熟。但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思考,往往因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而流于表面,尚空谈,理想化色彩浓,爱钻牛角尖。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情绪的“疾风怒涛”时期,尽管他们的情绪在逐渐变得稳定,但是很难做到自我控制。在情绪高涨时,他们对人生充满热情,对前途和理想充满自信,激动、兴奋溢于言表;一旦碰到事情不尽如人意,就随波逐流,自暴自弃,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低,容易偏激,爱冲动,好走极端。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如此: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很快,强烈要求独立,自尊心增强,能够较多地考虑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另一方面,他们又容易盲目地自吹自擂,虚荣心强,自我意识扩张;或自我萎缩,不求上进,孤独沮丧,由对自己的不满发展到全面丧失自信心。这些说明,大学生童稚心理现象的存在,与他们本身年龄偏低,生理心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有着直接的关系。

2、大学生入学前社会教化不完善,是造成童稚心理现象的根本原因。近20年来,大学生入学前理应受到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化教育的内容,基本上为考大学的应试教育所代替,注重抓智育而放松了对其它方面的教育。人们对中学生的期望主要是考上大学,中学教育更是唯升学率是从,家庭教育也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面军。其结果是大学考上了,但许多本年龄阶段应该完成的人生课题却呈现出一片空白。

当这些大学生走进高等院校之后,他们离开了过去惯于依赖的家长和老师这两根“拐杖”,一切靠自己操心和动手,必然难以适应新环境中独立生活的变迁。他们极力模仿成人,期待被别人接纳和理解,想在各方面塑造出一个多色彩的“我”来。但由于对处理各种关系的社会规范知之不多,缺乏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特别是想要成功地与周围的人交往显得困难重重。当他们坐在与自己同样优秀的大学同学身旁时,昔日“优等生”的光环已不复存在,下一步该如何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应该怎样树立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这些不适、失落和困惑面前,他们很难避免童稚心理及其表现。

3、大学教育模式中不合理的部分,束缚着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缺乏开放性,大学生基本上是被关在校园里,很少与外界社会接触,没有机会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经受锻炼。大学生只能对着书本大谈改革,开口“自我设计”,闭口“个人价值”,而真要到社会实践中去实现自我价值时,又难以承担重任。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变化,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在这些社会变革的冲击之下,大学生强烈地感觉到社会的复杂多变。但是用他们单纯的人生阅历和书本理论知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产生童稚心理也就不足为怪。

其次,理想化的教育内容,脱离眼前的国情民情,多为正面说教。因为我们总不习惯把生活中的挫折、艰难、痛苦告诉大学生,这就使得他们误认为社会和人生只有坦途、鲜花与成功。他们的心理也就处在脱离或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的状态。

再次,教育对象的被忽视,即多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交流,不太注重大学生独立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是否成熟,主要是从政治品性上评价,忽略心理成长分析。这样,就造成一些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意识渐趋泯灭,有心理疾病也不敢外露。另外,大学教育很少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化共同内容的补充学习和教育,也使得他们很少从理性上检讨和摒弃自身的童稚心理。

4、大学生的主观愿望与外界“温室效应”结合所产生的心理成熟需要值过低,也是造成童稚心理的重要原因。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等给大学生过多的保护和溺爱,使他们处在温室之中,优越的环境妨碍了他们心理成熟。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主观上对自己心理成熟的需要并不强烈,甚至很少考虑如何使自己尽快走向心理成熟。心理成熟需要的淡化乃至消失,使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身上诸如娇气任性、怕苦怕累、自我中心、逃避现实等童稚心理现象常常是熟视无睹,甚至把它们当作天真、可爱、童心可鉴来欣赏。可见,大学生主观心理成熟需要值过低与客观外界的“温室效应”互相作用,既影响他们对心理成熟的迫切要求,又制约着他们走向心理成熟。

三、克服大学生童稚心理现象的对策

如何克服大学生的童稚心理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供大家探讨。

1、大学生必须牢记时代的使命,清醒认识到心理成熟对自己成材的重要意义。如今的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使命。大学生要把这一目标内化成为自己的生活目标,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成熟。

心理健康和成熟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是具有“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从在校大学生的情况看,童稚心理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阻滞着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大学生必将走向社会的发展前景看,莘莘学子都希望自己能适应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承担重任。如果他们带着童稚心理步入社会,将很难为社会所接受,也无法在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提高自己心理成熟的需要值,按照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塑造自己,有意识加强心理上的自我调适、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强化心理素质的教育,使心理成熟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

2、引导大学生走出封闭的自我天地,参加校内外社会生活锻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成熟度。透过大学生的童稚心理现象,不难看出其实质,就是回避(或认不清)现实生活,陷入精神独处并求得心理上的虚假满足。对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大学生从这种心理骗局中摆脱出来。让他们认识到必须正视现实,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锻炼才是走向心理成熟的正确途径。否则,大学生逃避现象,脱离实际生活,或依赖他人,自我放任,盲目反抗社会,他们的心理就不可能走向成熟,就不可能适应社会,最终将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其次,大学生要积极投入到学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中去,使自己的心理得到重塑和健康发展。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本身就能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了解人生,认识社会,陶冶情操,树立理想等,对其心理成熟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关键是大学生要把学习活动当作丰富自己头脑,塑造自己个性、人格、心理的有益过程,充分吸取各种营养促使自己尽快走向成熟。值得指出的是,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等活动,他们可以深入到工厂、农村、商贸等各条战线,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体会实际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与磨难,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得到发展。另外,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他们学会与人交往,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心理成熟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高等院校应该普及心理学教育,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使大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的心理发育,及时纠正各种不良心理疾病。目前,各高等院校大多数设有心理学教研室,但很少把心理学作为大学生公共教育课,这可以说是一种缺陷。本来,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青春期,心理的变化发展十分迅猛。他们急需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只有让他们科学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才有助于他们正确面对和克服各种不良心理及障碍,顺利渡过心理上的“断乳”时期。如果能在大学普及心理学的教育,就会有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各高校要开设心理咨询门诊,搞些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以便大学生有了心理障碍或疾病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同样,通过心理咨询门诊,还可以把握大学生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预测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进而有针对性地防止心理疾病和“问题行为”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4、开展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教育。大学生童稚心理的产生,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密切,可以说是表现于学校,置根于家庭。家庭、学校、社会都要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存和成材,决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推脱本应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在实施教育时,家庭、学校、社会则要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其中,学校要成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和纽带。一方面,学校要全面引导,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创造条件,让学生身心得到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学校要协调三者的行为,使之形成综合教育的合力。家庭要担当起自身的教化职能,做好促进工作,不能扯后腿。社会应该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等。只要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加上大学生主观的努力,一定能够消除不良的童稚心理现象。

5、改革大学教育模式中不合理的部分,使之适应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关键是抓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机制的重建。如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变重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理想化教育为科学化教育,变忽视教育对象为重视教育对象,等等。唯有如此,大学生的心理才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揭家新-中南民族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