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织交会是干什么的:蔡子方:做纯粹之人,才拥有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42:48
  今天,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故事,跟把这个故事带入报纸中的作者一样,我也决定在文章当中引用它,并且,在开往深圳的和谐号上就把它写下来。

  “1985年,牛津大学大礼堂的20根横梁发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学校当局决定更换之。那些巨大的横梁都是由橡树制成,距今已有350年历史。为了保持大礼堂的风貌,必须找到20棵大橡树制作横梁。当时,一棵类似粗大橡树的成本超过20万美元。钱不成问题,但是,哪里可以找到350的的大橡树?

  学校园艺所报告说:他们找到了一批这样的橡树。原来,大礼堂的建筑师当时已经预想到,那些横梁300多年后将会风化,因此,让工人在园子里种下了一片橡树,足以满足后人之需。”

  以上是原文转述,在此对作者表示感谢,感谢他奉献了这个故事。

  跟作者一样,我也没有去过牛津大学,也无法对故事进行考证,但我也同样愿意相信,这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

  故事讲完了,不同的人从牛津大学的橡树或者那位建筑师身上,会读出不同的意义,作者读出来的是“远见”,我则读出来的是“纯粹”。

  动车组在黑夜中穿梭,途经之地既有散落在田间的民灯,也有红红绿绿的暧昧霓虹,人类的足迹以任何声光物质方式呈现在人类自己面前。人类自身打造出来的世界,却让人类本身读不懂了。

  其实,并非这个世界被改造得太复杂,而是看的主体变得复杂。有人说,相由心生,这是个掺和着科学与迷信的观点,但我选择相信。同时,我也抱有另一个观点——境由心生。

  以上这与橡树的故事有何关系?故事里的伟大建筑师是其中的联结点,如果从是否远见的角度来看他,我读到的是他的专业,以及专业背后的责任意识,但责任意识是否还有背后?

  责任可以是他人强加的,也可以是自然心生的,中国式教育以及中国人文背景,除了上一代长辈因上纲上线而具有自发的责任心以外,从这一代起,多元价值观社会趋势,会让一大部分人失去自然的责任意识,同时也会让那么“一小撮人”通过不断自我救赎以及与外界的抗争,获得价值观的提炼。

  所以,无需奇怪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建筑师,建筑师的技艺高超只能称为高手,但与伟大是不沾边的。恐怕在中国即使有人提出如此的想法,也会被棒杀于众口之中。这是整个社会价值观体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怪任何一个人,也无法怪任何一个人,因为这是一个“大人”的书写过程,谁都脱不了干系,谁也可以推托得一干二净。呵呵,到底是造物弄人,还是人弄造物?

  这个社会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有思考能力,却生存在现实与梦想之中,而最让他们真实感的来源,取自于救赎过程中的痛苦。但我相信,这至少是个纯粹的过程,接近总比远离好,行动总比闭塞好,就让我们享受这种痛苦吧,因为一旦成为纯粹的人,我们的真实感才无需借用痛苦来感官,拥有真实,才拥有一切。

  抬头看看车厢尽头的LED显屏,19:55分,一小时的旅程,徜徉于意念之中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