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路由器改wifi密码:化学广场(第三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59:17
页面加载中……
100%
山东省教师教育网
齐鲁名师
齐鲁名校长
师友社区
资源库
搜索
王芝霞(学员)
初中化学烟台市初中化学4班
便捷导航:进入工作室退出


首页
课程
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
地区
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
研讨
问答
帮助
作业研讨
研修平台每日更新说明(8月4日) (8-3 11:26)初中研修期间平台保障常规维护时间安排 (8-1 17:51)专家与指导教师交流区上线 (8-5 09:30)研修平台每日更新说明(8月4日) (8-3 11:26)初中研修期间平台保障常规维护时间安排 (8-1 17:51)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2010年山东省初中教师全员研修 >课程简报 > 简报内容
化学广场(第三期)
2010年8月3日 03:02
',1)">
',2)">



热点聚集:
热点一:如何提高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的效益?
活动的有效性至少受如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活动本身的价值;活动者的投入程度;活动过程的科学、有序性。
1、活动本身必须是有价值的。如果探究活动是教科书中现有的,教师必须认真参悟其教育价值,据此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并使之了然于学生心间。如果探究活动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的,那就要使之尽量能达成您的教学目标。
2、让全体学生对自己面临活动的目的、任务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规划好自己的活动程序(或弄清楚要求的活动程序),然后预测每个步骤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精神和物质准备。
3、必须让全体学生全身心、全过程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并勇于创新、精诚合作。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一定开放度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引入竞争、激励的引导机制,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尽最大努力的调动学生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及时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盘点:明确结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现问题,提出进一步探究的新思路。
点二: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
首先要理清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什么样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呢?实践证明,只有内化为学生的经验并上升到智慧层次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而能力又是什么?能力是知识技能、策略方法、情意品质等诸项内容的融合,是一个有机的、深具特殊内涵的高级组织系统。作为教师,应该在穷究能力之本质基础上,思考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对知识全方位认识过程中,逐步得到阅读能力、反思能力、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等等逐项能力的提高。也就是通过对课堂的精心设计,体现出“借助知识培养能力”的目标。
老兵新招:

第一招:“足球场上”说“身边的化学物质”

课改前旧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深居于化学学科大宅门里的闺秀,被课程专家称为学科中心主义的。教师让学生记背这些知识,较少考虑它们的应用,如同一个蹩脚教练仅是让球员在足球中场这个圈子里穿插跑动、倒脚换位,既不考虑如何防守也不去研究如何射门,球员们都厌倦了!
新课程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教师引导学生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及变化现象中抽象提炼出化学知识,谓之为“从生活走进化学”;再用这些化学知识去解决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谓之为“从化学走进社会”。把学以致用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如同足球场上换了新教练,执行全攻全守的足球理念,球员们活力四射,满场飞奔,频频射门……好一派崭新气象!
在解读新教材“身边的化学物质”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把握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从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的观念,因为新教材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选择和组织内容的,实际教学中也要遵照这个思路来安排教学活动。
第二招:物质性质教学要坚持感性第一的认识路线
没有见过这种物质,不知这种物质是什么样子,怎能知道它的物理性质?没有看到 (包括自然观察特别是实验观察)这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怎能认识它的化学性质?化学教学出现的绝大部分困难几乎首先来自不做实验或很少做实验。老一辈化学教育家一再指出,“化学是一门不做实验就不知是什么的学科”,“化学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就我这几年所做的“化学教学回归实验室”课题研究来看,学生不但非常喜欢做实验,而且反映做实验后“记得牢”“理解的快”,建议某些老师在寻找走出教学困境的选择中,首选用实验进行化学教学的方法。
开展实验教学,在不少学校还有较多的困难,我想联合立志解决这一困难的老师们,组成一个协作组,开展自制教具药品、寻找代用品的研究,或发动学生甚至家长,攻克化学实验条件缺乏的难关。
第三招:感性必须发展到理性,才能实现物质性质教学的高效性
不少老师反映,自己也开展了实验教学,学生热热闹闹做完实验,并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效果,我认为很可能是缺失了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环节。我们课题组在《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有过教训。以下是课后的反思日记、教学实录。
07年11月5日  周一
刘老师执教的9班。可能考虑到中考常把氧气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作为考察重点,在学生动手做完相关的实验后,刘老师用了8分钟时间,采用多次提问、反复矫正的方法强化对现象的记忆。当随后对学生提出“通过实验为什么说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这个问题时,大家面面相观,不知如何回答。课上我就在想,究竟是记住实验现象对学生发展有益呢还是形成以上问题的理性认识有益呢?课后的我们还是布置了这个问题作为作业,收上作业后发现, 48本作业中,只有5人回答了与答案相近的一个或两个要点(答案要点是:能与多种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反应剧烈;但需要点燃等条件)。说明从实验现象到理性认识不是直接实现的,要通过思维。如果仅是记住了实验现象,不把教学推进到理性的思维阶段,意义是不大的。学生为什么没有实现有效的思维呢?关键是学生没有领悟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设计思想:(1)让多种类别的物质都来与氧气反应;(2)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3)关注反应的条件性。
07年11月8日  周四
为了让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就能关注到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设计思想,我们对教学环节做了一些调整,包括一些开放的教学环节设计。
以下为课堂实录。
学生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出两瓶氧气后,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如何知道氧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生:做实验
师:对,通过实验让氧气发生化学变化,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它的化学性质。
——让学生明确一种认识方法:要获得物质化学性质的认识,必须让它发生化学变化。在学生主体与物质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形成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师:老师为此准备了几种物质,木炭、铁丝、蜡烛,特意指出这些物质分属于不同的类别,是非金属、金属、化合物等物质的代表。并指出除了这些物质,也可以尝试采用其它物质,比如,红磷、铜丝、木材、面粉等,你们想想怎样才能让它们与氧气发生反应?想好了就可以实验了。
——以往我们把实验步骤都设计好了,学生只是照方抓药,甚至怕抓错,再亲自做一遍演示,学生的潜能受不到挑战,弄得一点趣味也没有了,也并不领情。我们尝试摒弃教师演示这个环节,不管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案,教师都不要干涉,只要没有危险就放手让学生做,学生尝试后发现这样不行,自然就会否定这些方案。
有些学生经过商量就动手做了,有的同学还在看书,我看到一个学生直接把木炭扔进氧气瓶里,歪着头看了一会也没发现动静,就又去想别的办法了。我还看到一个学生没把铁丝绑在火柴上点燃,而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后放入氧气瓶中,反复三次都没有成功。他东瞧西望,想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但多数同学还是摸索着把三个实验都做成功了。大家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也特认真。
——不怕学生做错,我们认为学生尝试中的错误是非常有价值的,做不成功会逼迫他动脑筋,去思考。同时启动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学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是一个很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前我们意识不够,也不曾刻意去利用。
7分钟后,看着差不多都完成了实验,教师让大家停下来,首先表扬了大家勇于实验的行为。说,只要动手试,说明你们头脑中就已经有了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先不说成功与否,敢于把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付诸行动的精神就是很可贵的。
师:哪个小组实验成功了,请你们上讲台给大家演示一下?
踊跃上台的同学把实验做得很成功,其他同学非常关注,并且报以掌声。
这时我观察到同学们都观察得饶有兴趣,特别是那些实验没有很好完成的同学更是瞪大眼睛,聚精会神。
[投影]实验的现象和文字表达式。
师:根据这些现象和文字表达式,你有无问题要问?比如,氧气为什么能和这么多的物质发生反应?并且反应还如此剧烈?这说明氧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在提出第一个问题时“你有无问题要问?”要有耐心的等待和期望,学生实在想不出来的时候再说出下面的两个问题:“氧气为什么能和这么多的物质发生反应?并且反应还如此剧烈?这说明氧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是最重要的。对问题的思考容易让学生建立现象与结论的联系。他从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发展成一个积极的实践者:通过自己的活动,逐步形成对世界的认识,成为知识的主人。
学生们在相互争论和彼此补充中形成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的认识,认为这个结论是有实验事实支持的,是有道理的。
做实验看现象只是建立感性认识的阶段,关键是怎样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对氧气化学性质达到理解的水平。
第四招:让学生掌握前人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智慧,使其受益终生
卢巍老师在讲座中特别强调 “要把人类在认识物质时积累的一些智慧传播给学生”“我们对身边的物质教学的认识确实要考虑到怎样从方法的高度再去提升一下。”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例。根据实验总结出金属的活泼性顺序后,让学生反思:“我们是怎样获得金属活动性强弱的认识的?”同学们通过讨论后总结了这样几条:1“用一种参比物使金属都与其发生作用,看一看反应的难易程度”,参比物可选用“氧气”“酸溶液”“盐溶液”(高中还会用水作参比物);2既然是比较,就需要控制变量,比如温度、金属的形态、酸的浓度等。这种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会逐渐成为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方法,也会在探究其他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乃至在化学领域之外的问题研究中发挥作用。
第五招:学生在探究物质性质的活动中形成的科学素质是可以测量的
下面的试题是今年北京西城区中考模拟考试的实验探究题。意在检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该题探究了二氧化碳的一种新性质: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钾,素材取自高中教材。如果在初中物质性质的教学中,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学生具有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掌握了设置对照,控制变量、收集证据、分析推理、反思评价等能力和方法,做这样的新情境试题并没有多少困难。
33.(9分)小波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他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
活动Ⅰ:探究CO2与超氧化钾(KO2)反应确实可以生成O2。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能与CO2、H2O反应生成O2;
未查到超氧化钾(KO2)能否与HCl气体反应的资料。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入的HCl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装置中盛放的液体药品是       。D装置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得出结论,最后还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活动Ⅱ: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产物只有氧气和某化合物。
【做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什么?小波同学做出了三种猜想:①是一种酸;②是一种碱;③是一种碳酸盐。
通过分析,小英同学认为猜想①和②是错误的,她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进行实验】验证猜想③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③是正确的。
【反思评价】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滴加稀盐酸后,若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就不能验证猜想③是正确的,其理由是____。
(33答案)
活动Ⅰ: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1分)浓硫酸 (1分)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1分)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1分)
活动Ⅱ:质量守恒定律(或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酸或碱)(2分);2CO2 + 4KO2 == 2K2CO3 + 3O2(1分);若超氧化钾有剩余,加入盐酸后会产生氧气,也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不能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盐。(2分,答出剩余的超氧化钾能跟水反应产生氧气可得分)
课改以来,中考试题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要不断适应并习惯于这类检测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试题。这需要老师们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必将转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就会以不变应万变,不管试题情境有多新,都能应对自如,考试分数自然也不会低。
第六招:用获得的知识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从化学走向社会
人类研究、认识物质性质的成果凝结为化学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以致用,就是“从化学走向社会”。以下是如何利用二氧化碳性质检测二氧化碳存在的探究教学案例。
出发前的预演(第8节课后布置的先学作业)
1、阅读领会。
1我们看到墙角里一个纸片在旋转飞舞,我们知道空气如同水一样在那里旋转流动。
——观察可见的物质变化,通过推理可以得知不可见的变化。
2你要进到院子里去,里面有没有狗?你投进一块石头或是大声喊叫一下,听听有没有狗叫的声音就知道了。
——无法观察的事物,用一种方法引起它的变化,再根据观察到的变化现象进行推理,就可以推知这个事物了。
2、回忆儿时你玩过的电动小跑车,假如你新买的爱车比别人的车跑的慢,试列出可能的原因,你怎样判断爱车跑不快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看不见空气,也看不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具有以下化学性质:1不支持燃烧,2也不能供给呼吸。3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白色沉淀(现象是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混浊)。
以下的知识也是需要的,虽然对你来说较难一些。4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液增重。5二氧化碳与氨反应生成碳酸铵。6无色的酚酞试液在氨水、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中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不变色。
你怎样知道某地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或少?把你设想或查询的方法写在下面。                                                              。
4、采集不同地段的空气样品。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子在采样地点倒空,随之旋紧瓶盖,贴上标签即可,注明采集的时间、地点、采样点人员密集情况、通风状况等。上课时带到实验室。选择的地点可以是:空旷地区、山顶、树木较多的野外和各种通风不好的人群聚集的候车大厅、火锅店、超市、网吧、影视厅、会场等。注意:以上两类地区至少各采集一瓶。为实验方便,不论你采集哪处的空气样品都要用同样大小的矿泉水瓶子。你选择的采集地点是                 。
远方的风景(学习目标)
1、利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去探测二氧化碳的存在。
2、学习“取样”“比较”“对照”“推理”等探究方法。
行囊装备(仪器药品)
两瓶空气样品;滴有酚酞的稀氨水;5ml注射器;
踏上旅途(学习过程和内容)
尽管我们看不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能测知二氧化碳的多少,最初只能做出一个多或少的大致的判断,而后测定的结果就愈来愈精确,方法也愈来愈简便,依据的原理分别来自化学、物理或生物等。
1、燃烧法  农民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深井、窟洞前,用蜡烛或火把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如图所示,把燃烧的蜡烛送进菜窖底部,观察蜡烛的燃烧状况。若燃烧不旺,甚至熄灭表明氧气不足,二氧化碳含量多。进入洞穴的探险队员也常持点燃的火把,除了照明也是为了上述目的。这些方法利用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的性质,称之为燃烧法。

2、生物法  在潜艇发展史上,老鼠曾起过特殊作用,它的任务是检测潜艇舱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因为老鼠对二氧化碳有很敏感的生理反应,早期潜艇出航时,每次都会带几只小老鼠,在每次潜航时注意
观察它们的反应,如果老鼠的动作开始变慢,说明潜艇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高了,潜艇需要上浮进行通风换气。该方法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帮助呼吸的性质,称之为生物法。
3、石灰水法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我们能否利用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来测定其含量的多少呢?

动手实验
把装有不同地点的空气样品的矿泉水瓶中各加入10毫升石灰水,迅速盖紧瓶盖,震荡,观察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由此比较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碳酸钙+ 水
我们将此方法简称为石灰水法。

4、稀氨水法  稀氨水中的氨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变成碳酸氢铵,氨消失后滴在其中变红的酚酞就会重新变为无色,利用这些性质也能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动手实验
1取一只试管,注入3毫升颜色微红的稀氨水(颜色发红是因为其中滴有酚酞),用塑料管管向其中一只试管里吹气,二氧化碳消耗了稀氨水中的氨,红色逐渐退去。该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氨 + 二氧化碳             碳酸氢铵。
2用5ml注射器吸取稀氨水1ml,抽实验室内空气到5ml刻度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入口,用力震荡注射器1分钟,将原有气体排出后再重新吸入实验室空气,重复以上操作,待注射器内稀氨水红色恰好褪去。记下抽气的次数。
思考:
1如果用同样方法抽取操场内空气,等到注射器内稀氨水红色恰好褪去,哪个地方抽气的次数多?抽气的次数与此处的二氧化碳含量是什么关系?
 

以上方法可简称为“稀氨水法”。
5、氢氧化钠法

氢氧化钠也能和二氧化碳起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从而把二氧化碳捕捉在该溶液中而使该溶液质量增加。如上图所示,实验前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用注射器多次抽取空气,该空气进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被留下来,当抽取一定量的空气后,再次精确称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测量数据见下表:
取样
温度(℃)
人口密度(人/平方米)
注入空气体积(升)
装置总质量(g)
CO2质量(g)
空气中CO2含量(g/L)
吸收CO2之前
吸收CO2之后
测量值
平均值
操场
18
5
278.175
278.185
0.010
0.011
0.0022
278.190
278.202
0.012
封闭40分钟的教室
23
0.77
5
278.211
278.229
0.018
0.018
0.0036
278.220
278.237
0.017
以上方法可简称为“氢氧化钠法”
6、物理方法  以上方法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天平,花费时间也较多,有没有更为快捷、准确、方便的测量方法呢?环保部门,科研单位是如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呢?
环保部门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主要有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法、气相色谱法等。这些都属于物理方法。
1 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原理是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二氧化碳的浓度。

2气相色谱法
原理:二氧化碳在色谱柱中被吸附材料吸附,由此检测出二氧化碳浓度。
人们为什么如此关注空气中二氧化碳?
先让我们看这样一幅图:美国科学家在夏威夷一座高山上设置观测仪器30多年来用观测数据所绘制的二氧化碳浓度随年份增长图。

二氧化碳靠下图的循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为什么平衡被破坏,二氧化碳会增多呢?
据测定,每15亩绿地每天能吸收900公斤二氧化碳,产生600公斤氧气。在新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乡村约为0.03%,城市约为0.04%。但是,森林的面积越来越少,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消耗的煤炭、天然气、石油越来越多,这些燃料燃烧都要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出量越来越多……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19世纪初为0.0284%,19世纪末为0.0296%,1960年为0.032%,2000年已增加到0.0368%,并且正以每年0.5%的速度增长,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地球表面温度每升高1.5℃-5.5℃时,海平面可升高20-165cm,)很多的低海拔地区会被海水淹没,气温升高还会造成气候异常,生态平衡的破坏会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人们这才认识到,就是这微不足道的万分之三的二氧化碳却对气候有这么巨大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大小关乎到我们的生存环境的优劣。
思维驿站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科学探究的“狗叫”方法有哪些认识?把你的体会与同学们交流。
2、收集资料谈谈二氧化碳的多或少对人类的利与弊

整理行囊(作业)
选择完成其中一项
1、 用塑料袋收集汽车尾气,想法检测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检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的二氧化碳含量
①  植物光合作用后二氧化碳变化。把植物放入一个透明厚塑料袋中,注入呼出气体后扎紧,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段时间。想法检测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这一变化。
②  植物呼吸作用后二氧化碳变化。把植物放进扎紧的盛有空气的厚塑料袋中,放置黑暗处一段时间。想法检测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当日作业:
专题三 引导学生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作业:
呈现一个您自己的成功教学案例片段。
要求:能体现您对学生进行化学基本观念(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等)培养的思路、方法。
巍巍道来:

话题背景:有人采用提前遍访各大网站、信手掠取他人劳动成果、粘贴编辑、拼凑组合等方法完成作业,提交上来的作业听似言之凿凿,看似连篇累牍,实则牵强乏味,更是毫无作用。
我的思考:作业是什么呢?作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种手段的主要功能:一是促进学习者个体对当天的培训内容进行审度、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对未来的教学工作进行运筹的!二是促进学习者群体各抒己见、彼此交流、碰撞思维、启迪智慧、共同成长的!!三是反馈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取向的!!!
我的心里话:这样做误人又误己!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应付作业上!!一定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观看专题视频录像,研读视频文本、拓展研修资源,思考我们学科教学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您的作业可以是本专题研修的真情实感,可以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真知灼见,可以是对教学问题的反思困惑,可以是对专家组、省团队工作的期望、要求、反对、批驳、纠偏……等等等等,但是切记:它一定要来源于你自己!
亲爱的同行们,远程研修给我们提供了相聚、相知、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机遇,这种机遇今日可遇,他日难求,希望大家紧紧抓住,切勿放手。成功只会青睐那些在机遇面前果断出手、不畏艰难、不计得失、全力付出的人,您立下果断出手、营造成功的壮志了吗?拿出行动来吧!



这个框图对您有帮助吗?您认同我的观点吗?

怎么理解认识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方法多样,途径各异。认识的发展一般要经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由局部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基本过程。例如我们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就是按照下列的思路展开的:首先通过感觉(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平衡感)认识它的那些表面的外在特征,如颜色、状态、气味等(就如同观察人的外貌特征),再借助一些工具或手段测量或探查它的其它特征参数,如熔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就如同测量人的身高、体重、三围)。这样认识到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质变(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宏观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而不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分子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就是说我们的认识是从看得见的宏观现象入手的。进而,我们要探究物质发生深层次变革——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物质所发生的较深层次的变革,这样的变革直接革掉了氧分子的命,让它的组成和结构都变了,变成其他的分子了)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对化学性质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思路:我们要想探查一种物质有哪些化学性质,就要看该物质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条件是怎样的?反应中各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怎样的变化?当然,选择反应物的时候也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首先考虑选择在自然界里或日常生活中能与这种物质接触的那些常见物质,如果可选取的物质有多种,则不妨把它们进行分类,选取各类物质的代表物即可。一旦发现物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变化(呈现出了化学变化的特征),还要从微观层面分析物质的构成微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达这一变化。鲁教版化学教材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就是沿用了这样的思路。
人们对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物质的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先是一种一种的认识,然后是对已知的物质进行分类,再对同一类别的物质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共性,发现差异,寻求规律。例如,鲁教版化学教材中就是用这样的思路组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水(重点认识水的微观构成及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氧气(重点形成对一种物质的完整认识思路)——二氧化碳(沿用认识氧气的思路,以达到巩固提升)——酸和碱(重点认识酸和碱的通性及其微观本质,形成分类认识的思路)——金属(认识金属的通性和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总结规律。目的是更为系统的培养认识思路)。
这样分析,对您的教学有帮助吗?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山东省潍坊新华中学    张艳庆
王锋推荐::兴趣固然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兴趣能不能有效的持续。情景的创设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有这个经验,能很快的进入这个情景,这个素材才是有效的。素材必须要有所学知识的生长点。素材很有用,但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就不能用了。老师在选取情景素材的时候,还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卢巍推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却是个难题。尤其是兴趣要来自化学学习本身,不仅起到激趣的作用,还要能引发思考和深度学习的作用。张老师的文章很清晰的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反类,值得模仿和学习。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09333
《我总结的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胶南市六汪镇中心中学    陈明全
高艳红推荐:文字精妙,流畅。内容体现了教学的细腻和教师的智慧
毛利新推荐: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反馈,继而进行思考,敢于对教学经验进行质疑,并能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验证,这就是教育的智慧。教师的这种智慧会更大范围的影响到学生。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08742
《二氧化碳的性质》
胶南市第十中学    刘兆展
孟惠荣推荐:教学情景设计巧妙、能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入手后的着眼点就是化学科学的本质好。有借鉴价值。
毛利新推荐:教学设计流畅,问题设计合理、精妙,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尤其是教学引入,既能吸引学生眼球又完全服务教学,相比“屠狗洞”的引入,开篇点题,效果更好。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07998
分析氧气的教学价值
沂南县第四中学    仲济才
田中强推荐:仲老师对氧气的教学价值分析到位。特别是提到“使学生逐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模式,探索其他物质时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渗透着化学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值得学习。
崔素芳推荐:首先对这节内容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中定位是准确的,是第一节系统学习的单质,是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同时在学习氧气性质的同时,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取决于物质的性质的观念。并且设想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物质性质的模式。希望进一步挖掘氧气性质教学多重功能和价值,如对比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其微观本质是什么?从微粒角度认识物质性质。以及使用科学探究方式来认识物质性质时,对科学探究本身学习。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08689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成武县张楼乡初级中学    刘秋丽
刘卫扩推荐:无推荐理由!
丛祥滋推荐:刘老师谈到的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也正确的。初中学习物质的制备,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获取新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原理和方法等,而不是一些枝节性、识记性实验知识和技能。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09861
《金属锈蚀的条件》
定陶县陈集镇中学    孔凡磊
程相义推荐:利用实验设置一种情景,采取对比法,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真理的积极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丛祥滋推荐:孔凡磊老师组织的这个情景素材比较好好,一是在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之间找到适当的结合点,二是创设的情景能产生认知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三是情景创设本身就注重科学探究方法教育。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09371
《盐酸的化学性质》问题设计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付蔚
申桂华推荐: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又回到生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达到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石秀竹点评:从生活情境入手,创设有效问题,利于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11042
《十年课改齐收获 两周研修共提升》
罗庄区教研室    王艳国
王媛推荐:一个领悟、六个体现、三个期望让我们看到了王老师的真诚与激情。真的希望老师们都能有王老师一样的态度、体会、收获与反思。值得推荐!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11169
《常见的金属材料 问题组设计》
州城镇第二中学    李灿霞
王媛推荐:李老师结合实际提出了四组问题,确实体现了一位老师的水平和用心,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正是与学习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已有经验的多样化相匹配的。推荐给大家共同关注、思考!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12091
《设计一组教学问题》
周村区第三中学    梅超
王媛推荐: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细致,能说明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关注学生基础,教学问题层层递进。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12130 
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张店区第一中学    王婷
张利平推荐:重视问题导学和问题探究,学科特色鲜明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09720
《酸的化学性质》片段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    徐英姿
张利平推荐:教师以其深邃的教学理念、周密的教学设计,将化学的本质特色和教师对化学教育的理解,揉汇在一堂课中,看似普通,实则波澜起伏,极有赏析价值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08410
《被“忽视”的氢气》
滕州市北辛街道滕北中学    孙成河
张大臣推荐:教材分析透彻,深入挖掘教材,作品原创,值得推荐。
刘素雁推荐:新教材“形”散而“神”聚,氢气的有关知识分布较散,而您却统筹兼顾,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的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值得我们学习!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10835
《二氧化碳的性质》点滴体会
德州市宁津镇中学    张红岚
刘忠远推荐:精心设计,环环相扣,联系实际,收获显著。
孙志学推荐: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真实生动,创设情境调动情趣,组织问题激发动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有效实现了利用物质性质教学的价值。建议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10181
《过氧化氢制氧气》存在问题
平度市店子镇昌里中学    刘文波
吕英爽推荐:针对具体实验,用心研究,不断反思,有收获。
孙志学推荐:通过本文看得出,刘老师是一位非常用心的教师,是教学的有心人。对这一个实验的详细观察、深入分析、认真改进,点点滴滴折射着新课程理念的运用。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08144
盐酸的教学情境素材
高泽镇初级中学    王军礼
周东光推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情景非常重要。王老师对这节课的引入非常精彩。推荐学习!
孙志学推荐:本教学设计短小精悍,紧扣学科本质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感受化学科学的独特魅力,将学生的思路自然带入学习情境中,学习兴趣必然浓厚,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12614


莱芜化学1班简报2(用今天的努力,期待明天的辉煌)
省级专家王媛点评:简报真实的记录了老师们研修过程中的发言、讨论、喜悦和困惑,惟其如此,才激励我们在新的平台上更加努力。祝善于积累、总结、反思的学员们进步!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1263
莱芜初中化学3班第二期简报(困惑与收获同样重要)
省级专家王媛点评:思路很清晰、内容丰富从专家寄语、十年收获、共同困惑、精彩作业四个方面让大家看到了老师在转变中的成长,有感而发,耐人寻味,值得一读,希望您们的作业更精彩。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1444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培训简报-思想风暴(2)
省级专家王媛点评:一个有智慧的校长从五个方面阐述“教师第一”,最终还是落脚在“教师第一就是为更好地实现学生第一”。值得一读。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1742
菏泽化学5班简报(第二期)
省级专家丛祥滋点评:内容组织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引领作用明显,可读性强,对班级的研修活动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1390
泰安化学4班简报:(“润物细无声”成长快乐着——写在研修的第一天)
省级专家王媛点评:“情:有真实所生;感,有真实所发;千万别拿不用五分钟就完成的抄袭作业难为我这‘实心眼子’的老同事啊”。一个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的心声,建议大家欣赏。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1822
淄博化学一班简报2:(渐入佳境)
省级专家张利平点评:简单是一种智慧,简约就是一种内涵。删繁就简,就能绘出一幅清朗的田园。因集聚众人的智慧,简报便释放出了明媚的笑颜。启程研修,渐入佳境。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1879
威海初中化学1班班级简报2
省级专家张利平点评:灵动源于精心,精致便由此而生。威海一班群体的智慧也在此建构起一道美丽的风景。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1233
威海初中化学4班班级简报第二期(参与网络研修,促进专业发展)
省级专家张利平点评:海风给炎热的夏日送来凉爽,研修给辛勤的同行者带来动能。耕耘源于对教育的热情,展现来自内心的渴望。一个美丽的研修家园。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1437
青岛胶州黄岛班简报2
省级专家石秀竹点评:工作流程清晰,远程学习有效。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1122
济南市初中化学2班班级简报4
省级专家石秀竹点评:在温馨提示中,及时总结反馈当日学习收获,提高研修效果。
全文地址:http://file.qlteacher.com/upload/cz2010/files/1008/02/093743147.doc
济南市初中化学4班班级简报4
省级专家石秀竹点评:形式新颖,栏目丰富,内容充实,时效性强。
全文地址:http://file.qlteacher.com/upload/cz2010/files/1008/02/091636544.doc


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课时)问题组设计
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    李爱华
(环节1)教师出示一组优美的海洋资源的图片,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教师出示问题:浩瀚无垠的大海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感受?我国具有绵长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那么,请你仔细想一想从海水中能得到哪些物质?
(环节2)引导阅读课本第2页后,教师设计问题:从图中能找到刚才你设想得到的物质的依据吗?根据图片数据你还能得到哪些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含量较多的有哪些?
进一步思考:这些物质从宏观角度主要分为哪几类?从微观角度这些物质中的主要粒子有哪些?这些粒子在茫茫大海中的总量怎样?其浓度大还是小?
追问:要想从海水中的得到某种物质,你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环节3)海水中水的含量最大,怎样从海水中得到淡水呢?利用的原理是什么?这些方法原理你是从生活中什么实事或者是哪些现象得到启发的?
进一步思考:在上述方法中,在实验室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法是哪一个?实验中需要哪些仪器?怎样证明淡化后的海水成分已经发生变化?
追问:如果蒸馏后的海水仍然不够纯净怎么办?你可以怎样改进实验装置让蒸馏效果更好?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中利用了什么物理知识?
(环节4)课外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有哪些方法区分海水和蒸馏水?
申桂华推荐: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晰,逐级推进,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去,水到渠成。
国家级专家黄琼:李老师的提问确实非常精妙!我觉得在学生完成之后,还可以联系到空气的组成,那也有一个关于混合物分离的思路培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课外延伸问题时找到一些熟悉的资料。


山东省莱西市第四中学柳志中:
认真学习了专家组推荐的文章和点评,受益匪浅。特别是“老兵新招”栏目,展示《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的不同设计方法,让我真正体会到三维目标之间的有机结合,对今后的教学很有启发。谢谢专家组,你们辛苦了!
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袁茂华:
化学广场展示了众多同仁的才智,办得精彩!我想通过本次研修一定会涌现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善于研究、勇于创新,对所教学科及教学改革有着独到的见解,深受学生喜爱的科研名师。我很喜欢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真的非常感谢研修,感谢各位专家!
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张荣斌:
专家的观点,科学、深邃、到位,我们须认真领会。这两天的学习,受益匪浅。专家结合一些具体的物质教学案例做的精彩讲解,使我们很容易接受。这个方法的培训,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威海市第八中学毕艳英:
今天通过学习视频资料,专家们结合了多个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指导,让我们一线的老师明确了该如何整体把握对身边的物质这一部分的教学。其中视频资料中涉及了二氧化碳、氧气、盐酸等典型教学案例的剖析和对教材的深入分析与解读,让我在短时间内收获很多,收获这些关键还是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悉心的学习和体会,增强信心,相信学生,能够在我们的引导下,在我们用心钻研教材设计好探究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
张店区第一中学李光水:
今天认真聆听了专家和名师的讲座,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对照专家的分析和名师的一些做法,反思自己在教授这一部分知识时存在很多不足:
1、对新课程理解不到位,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较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对自己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考点的教学,忽视了新课程的其他功能。
2、不能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没有认真研读教材,凭经验教学,眼睛直盯着知识点。
3、在探究实验教学上存在很大不足,摆脱不了演示实验的影响。在一节课中如何指导学生完成多个探究实验又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始终困扰着我。
张店区金苑学校李荣福:
山东不愧为孔子故里,教育人才辈出。不看不知道,教育界藏龙卧虎培训活动搞得真是热火朝天。
广饶县实验中学宋良杰:
专家的点评精辟到位,字里行间闪烁着无穷的智慧,让我们佩服,我一定认真揣摩专家的见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做一个一线的研究者。
乳山市怡园中学于丽岩:
有关物质性质的教学,对于大多数的化学教师来说可能都是比较容易讲授的知识,但是能否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物质性质的教学要求和学习特点、揭示物质性质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长久以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困惑。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真是把新课改实施以来的这些困惑得到了解决,收获满满。
胶州市第十八中学颜美玲:
咱的简报办的非常好,可谓是精彩极致,给予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注入了激情和动力,感谢专家老师的帮助!我们一定能用满腔的爱换来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幸福,日积月累,收获一定是惊人的,所以我们教师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是幸福的!
山东省济南甸柳第一中学王燕:
一个个精彩的案例,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十天我们是学不精深的,我们会不断的琢磨,不断的体会,不断地交流,将我们老师之间的“合作互助”进行下去....
山东省济南泉城中学左勇:
把纯知识的小圈要能化大,把抽象的东西生活化具体化,把教和学的方式灵活化人性化,把教师自己的理念清晰化,突出教学各环节的高效率高效益,实现强操作性,做一名不落伍的合格教师。
胶南市泊里镇信阳中学付学彩:
化学实验是学生“求真”的实验田,是学生“向善”的舞台,也是学生“崇美”的基地,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价值观水平方面有着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说的太好了!
苍山县实验中学杜晓梅:
昨天研修进行了一天,感受颇深,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在网上教师们的学习体会、教学感悟、评论等即展现了各位教师的风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网上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我看到了教育的风采,看到了教师的付出,看到了教师的真诚,看到了教师的好学......
教师是社会上很大的一个群体,他们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古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我们当代的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对学生首先要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其次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与指导,在今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工作重心从传授知识转移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开心一笑
一位化学老师在学生面前大谈氧气的发现。老师说:“氧气是在18世纪才被发现的……”学生问:“既然这样,在此之前,人呼吸什么呢?”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再见!
明天老时间、老地方——化学广场,不见不散!

点击下载该word文档
点击:3583评论:1220
评论列表
叩官镇初级中学韩春华37 分钟 前IP:218.56.*.*回复
越看越觉得这个假期不虚此行,真是值,收获太多了
高唐县杨屯中学刘希英3 小时 前IP:119.189.*.*回复
程老师是大智之人,他把化学讲得很轻松,举得全是我们身边熟视无睹的例子,他才是真正的有心人,并且我发现程老师还经常向大家推荐一些好书,真佩服程老师!我都变成你的粉丝啦!时刻关注程老师的智慧!
荣成市第二十九中学梁艳红3 小时 前IP:119.190.*.*回复
谈的都很专业,很热点,很有借鉴指导意义。
阳谷县五中郝明君4 小时 前IP:61.133.*.*回复
用名师的智慧,来提升自己。
阳谷县五中郝明君4 小时 前IP:61.133.*.*回复
用心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阳谷县五中郝明君4 小时 前IP:61.133.*.*回复
专家的指导,是普通教师成长的明灯。
阳谷县五中郝明君4 小时 前IP:61.133.*.*回复
洒下汗水,收获喜悦。
阳谷县五中郝明君4 小时 前IP:61.133.*.*回复
化学广场内容丰富,令人耳目一新。
武城县滕庄镇四女寺中学殷荣兴4 小时 前IP:113.121.*.*回复
化学广场精彩无限,每日必看。
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办事处泮河中学马伟5 小时 前IP:124.130.*.*回复
看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好像看到美味大餐,可一下吃不了啊!还是细嚼慢咽吧!
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李桂芹6 小时 前IP:221.0.*.*回复
很喜欢这里的一些配图和图表,形象、直观。
诸城市树一中学曹升金6 小时 前IP:60.210.*.*回复
在研修过程中,不仅收获了专业的知识,更多的收获了感动
单县张集镇黄堆中学杨绪兴6 小时 前IP:221.1.*.*回复
在老兵新招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的新颖的方法。栏目设计的很好。
蓬莱市实验中学李志芹6 小时 前IP:123.130.*.*回复
远程研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化学广场又给了我们一个相互交流的广场,珍惜啊!
蓬莱市第二实验中学赵衡爱7 小时 前IP:119.180.*.*回复
精彩的化学广场,不能不看。
高唐县清平中学宋登勇7 小时 前IP:124.131.*.*回复
化学广角知识丰富,我感到自己需要学的太多太多。学习中、收获中、享受中、反思中、进步中……
高唐县清平中学宋登勇7 小时 前IP:124.131.*.*回复
化学广角知识丰富,我感到自己需要学的太多太多。这个栏目不错。
栖霞市臧家庄镇中学李美岩7 小时 前IP:221.0.*.*回复
天天进广场,天天得丰收.
山东省青岛第七中学董文辉8 小时 前IP:124.129.*.*回复
卢巍老师为了全山东省的老师能够在这炎炎夏季有所得可谓用心良苦.
山东省青岛第七中学董文辉8 小时 前IP:124.129.*.*回复
化学广场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学到很多知识!谢谢!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相关法律(10-200字之间)
正在提交评论,请稍候…
本次研修共有 班级数:553 学员数:50565 作业数:240642 评论数:4719713 最后统计时间:2010/8/5 21:46:12
本次研修访问量:23157969 在线人数:10492
©2008 - 2010
山东省教育厅 师范教育处 主办
齐鲁师范学院 承办
山东新世纪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电话:0531-86401219
邮件:yanxiupeixun#163.com(请将#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