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00男装外套:戒行是转变的开始 中国佛教净土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31:10

戒行是转变的开始
沉劫陋习不自清,万劫善根难自明,修行是一个长养善根、去除恶习的过程。弘一大师曾谈到自己的经验说:余于三十岁时,即觉知自己恶习太重,颇思尽力对治。出家以来,恒战战兢兢,不敢任情适意。但自愧恶习太重……
恶习,即是烦恼业障;恶习,即是不好的行为的积累。持戒正是处于丝麻难分、真假难辨中的快刀、利眼。戒法可轨成出离之道,持戒即是正见、正思维、正行。正确的造业,这种行为不但现前安乐,后世也是幸福的。反观我们的人生为何有那么多的苦难?那么多的不和谐?那么多的是非与争论?那么多的战争与血痕?都是因为不正确的身口行为导致的。要改变,就从当下的持戒开始。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谈到犯戒四因及其对治对我们是很好的提醒:
一、无知对治者,谓当听闻,了知学处。
二、放逸对治者,谓于取舍所缘行相,不忘忆念及以正知,率尔观察三门了知转趣,若善若恶,依自或法增上力故,羞耻作恶是为知惭,恐他讥毁羞耻为愧,及由怖畏恶行异熟,怀恐惧等,当如是学。
三、不敬对治者,谓于大师师所制立,同梵行所,应修恭敬。
四、烦恼炽盛对治者,应观自心,何烦恼盛,励修对治。
若不如是策励修学,思违越此,许其罪轻微,于诸佛制放纵而转,当获纯苦。
昨晚看《一轮明月》,弘一大师问印光大师:佛法如何救国?印光大师说:因果。师父也说,业果对我们这个时代很重要。戒律主要是依业果和慈悲心来制定的,所以我们要在业果方面好好努力。
早晨读《四分律藏》说到“威仪庠序,常尔一心,念除诸盖等”
想就威仪戒的功德略述一下。马胜比丘因威仪庠序,令舍利弗欣慕请教,因而说偈证初果,后同目犍连一起随佛出家。在《资持记》——“主客相待篇”,祖师引《付法藏传》说到第五祖优波毱多“威仪肃物,率皆从化,如佛无异,但无相好,时人号为‘无相好佛’”又说到第二十祖闍夜多尊者,“善持威仪,见无不敬,佛曾记之:闍夜多者,最后律师。”
因此,元照律师评价说:“故知诸祖传通,并以威仪,令生物善。”可见威仪戒的重要。
经上说:“出家之人,以身戒心慧为本。”通过内心的操持,规范身形的造作,举止得所,寂静调柔,正知正念,不仅自利,同时还能利他。
《大智度论》上说:“出入来去,安详一心,举足下足,观地而行,为避乱心,为护众生故。”因为戒律的精神是不损恼有情,若伸若曲,如果都能依威仪摄持、行护,则念知分明,反之,则散乱无度,随境乱跑,寂天菩萨曾说,“当心涣散时,它夹在烦恼这个野兽的齿间,而且涣散的心是今世及来世一切困难及心障的生起处。涣散的状态会使心的负面特质愈增愈强。”以前听星云大师演讲时,谈到佛教最环保,举琰子菩萨,他走路都会很轻很轻,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怕大地会疼……
反省自己,很惭愧,以前有一个法师,我生病时,他来看我,当时我睡得那张床是铁质的,很旧了,所以很响。法师坐下时,竟然没有响声,我很惊讶,自己试了好多次,都是很响的。一次,他对我说:“修行就是练习向内心观照的功夫,这样子心才能越来越灵活、机敏,对自、对他都会很清楚、明了。修行有功夫的人,他吃饭时,饭到哪里消化,都能观照的到。”相比之下,自己就太欠缺观照的功夫了,常常忘记,或无意识的犯错。
昨天中午,拿着电脑来教室,推门一甩,“咣——”的一声,很响,没有意识到说会影响到他人的用功,还有开书柜的门、放杯子、暖壶、推椅子也是,心粗又散逸,需要好好警策,观照。从外在的威仪戒入手,让心寂静下来,如果没有寂静,也谈不到观照,感觉心是躁动、轻浮的——那样的话,听了很多、看了很多,都沉淀不下来,意义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