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西装品牌 英国:用棕榈树叶编织人生梦想-马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47:17
来源-新民晚报-曹刚 杨建正

▲ 小恐龙和公鸡憨态可掬

▲ 山鸡姿态优美

▲ 螳螂、蝎子栩栩如生

▲ 马群一家四口都爱上了棕编这门民间艺术

▲ 女儿马倩菁最爱戴爸爸编的这个帽子

▲ 马群当场编成的中国龙让参加世博会的老外惊叹不已

马群(中)教新场当地农户棕编技术,让棕编成为他们赖以
生存的手艺。

马群采摘棕编的原材料——棕树叶。

一堆棕叶在马群手里演变为枚瑰和螳螂。

马群来到学校,手把手教学生们棕编技术。

马群一家四口都爱上了棕编艺术。

游客到马群的工作室购买棕编工艺品。
44岁的棕编艺术家马群,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的农村老家起步,历经20多年努力,从街头地摊,走向世界舞台。他,怀揣着更大的梦想……
从地摊走向世界
几片棕榈树叶,经过撕、拉、绕、穿、刺,在马群手中蜕变成多种动物,活龙活现。
“祖传绝活棕编,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六代。”自打懂事起,马群就对棕编爱不释手,后来一门心思想以此为生。18岁时,他在老家第一次摆地摊,可生意惨淡。这一年,他拗不过家人,找了人生中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工作——垃圾搬运工。
不到半年,马群心里还是放不下那几片棕榈叶,辞职了。“我发现,许多城里的孩子都喜欢棕编。”于是,在不到20岁的年纪,他独自一人来到省城南京。
依旧是摆地摊,选择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附近。生意时好时坏,勉强够维持生计。执着的马群在南京坚持了16年,2002年从玄武湖畔来到黄浦江边,寻找更大的舞台。
起初还是摆地摊,在外滩,在豫园,生意日渐好转,吸引了不少外国“粉丝”,但工作仍以“打游击”为主。
直到2003年,他的技艺逐渐得到业内认可,顺利加入“正规军”,在老城隍庙固定设点献艺,还跟随豫园商城民间艺人代表团出访美国、德国、日本等七八个国家,做巡回表演。
出身草根的马家棕编从地摊走向了世界。
编朵玫瑰送给她
“棕榈叶具有独特韧性和色泽,天然适合编织,且成本低,便于获取。”马群的原材料都运自盐城,“老家叶子很多,但都成了垃圾,实在可惜,不如给我变废为宝。”
马群擅长创作动物,能用棕编逼真再现十二生肖;最拿手的是龙,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他都能逐一编来,个个形神兼备。
去年秋天,马群应新场镇之邀,在古镇新辟工作室。标价出售的每件作品旁,都注明了创作耗时——多则两天,短也要数小时。“我想告诉大家,这些作品看似简单,其实凝结了许多心血。”
说话间,马群的手也没闲着,指尖翻飞,短短几分钟,“变”出一朵玫瑰花,送给身旁的妻子盛玉仙。
“从恋爱到结婚,他还是第一次送我花,哪怕是假花。”这位朴实的河南女子,很支持丈夫的事业,帮着打下手、看店,“他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忙棕编,哪有时间想浪漫的事?”盛玉仙和丈夫同属猴,小一轮,去年带着8岁的女儿倩菁嫁到马家,母女俩如今都学会了基本的棕编技术。
和马群之子马天祥相比,她们只能算刚入门。19岁的小马学艺多年,“跟我学了七八成,有些作品比我还强。”马群对儿子评价颇高。
整天围着棕榈叶转,重组家庭幸福和睦、其乐融融。
梦想全国开连锁
终日埋头于棕编的马群,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准确地说,是一连串梦想。
“棕编起源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我特别希望把它发扬光大。”他想到的第一步,是广收徒弟。“只要有兴趣学,我都愿意教。学精很难,但入门容易。”马群笑言,当师傅,自己会毫无保留。“最近刚起步,收了2个徒弟。”
当徒弟积累到一定数量时,马群的梦想就能再往前走一步——“有些徒弟把棕编当业余爱好,平时有空多做些作品,我负责收购,让他们稳定地赚外快。另一些徒弟把精力投入到开棕编连锁店上,最好能开遍全国。”马群很看好这条就业和创业的新路,近几年多个古镇和风景区向他抛出橄榄枝,“市场潜力大,只是我个人力量有限,分身乏术,希望更多人加入,一起传承棕编艺术。”
到那时,马群还有可能实现另一个梦想:“我可以交出大部分日常工作,把更多时间留给深层次技艺钻研。”他脑子里存着不少新点子有待实现——“想编大型作品,如九龙壁,想开创棕编新形式,如立体画,再把一些成语或典故融入其中。”这些创意,都前无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