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充气仿真娃娃照片:政法类大学生的特点及增强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0:44:06

 

政法类大学生特点及增强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贺志明 王嫒萍  罗 旭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摘要: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提出了增强政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问题;改革

一、政法类大学生及其特点

政法类大学生主要包括各公安、司法高等学校及各高校政法类专业所培养的大学生,他们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类大学生相比较,他们具有自身的特点。

1.从培养目标看,各公安、司法高等学校及各高校政法类专业主要是为我国的政法战线输送人才。政法类大学生是未来的执法者,其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党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兴旺,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前途,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2.从专业设置看,政法类高校及政法类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都是一些特殊而又热门的专业,如刑事侦查、痕迹检验、监所管理、戒毒康复、罪犯心理及矫治、刑事执行等等,这些专业在普通高校的普通专业中是找不到的。所使用的教材均属内部教材,专由群众出版社和公安大学出版社等少数几个出版社出版,而且限量定购,一般不对外发行。

3.从思想道德状况看,政法类大学生也有其特殊性。调查表明,当前政法类大学生主流是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政治立场坚定,对党的评价与认识中肯,比较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但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从总体上已趋于平淡态势。接受调查的政法类大学生,“信仰共产主义”的占78%;在问及“你是否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调查中,是党员的占20%,党外积极分子占43%,未参加党校学习培训的只占22%,可见这些政法类大学生对党是信仰和认同的。他们对近年来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评价是肯定的,37.5%的学生认为中央近年来反腐败工作有成效。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平民教育,使得政法类大学生以往的优势感逐渐淡化,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从总体上已趋于平淡。调查显示,参与政治活动处于积极和不积极两极态度的人都较少,分别占7.3%和2.1%,处于中间态度的人比例较高,占84.3%。

(2)价值取向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倾斜,兼顾社会的主流取向,人生价值观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元并存;从个体看,多数政法类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如在回答“如果你的好友超速开车撞死他人后逃离现场,无目击者,您知道后,将会怎样”时,60.00%的学生选择“劝其自首,如不听则举报”;28.6%的学生选择“劝其自首,如不听就假装不知”。在问及“你追求的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时,回答“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占47%,“为社会作贡献”的占32%,“生活衣食无忧,金钱至上”的占16%。这表明政法类大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但金钱至上、自我为中心思想有所抬头。

(3)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就政法类大学生群体本身来说,其道德状况,特别是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困惑。在回答“您在判断道德问题时主要依据什么标准”时,回答“以是否损害他人和个人良心”为标准的高达81.9%, “以大多数人的看法”为标准的有6.1%,“以权威人士的说法”为标准仅占0.6%。这表明当代政法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以良知型为主,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而是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其道德判断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

(4)整体上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但这种责任感在淡化,更多的是关注自我,而且比较欣赏鱼和熊掌兼得的责任意识。调查表明,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很强,在问及“作为党员,你的责任感、自豪感如何”时,92%的学生党员回答“非常强”或“比较强”。但非党员学生回答“你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态度”时,42.2%的学生认为“一般”。这与上个世纪满怀救世理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大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今政法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另一个特点是比较欣赏鱼和熊掌兼得的责任意识。他们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愿意为社会、为人民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要求索取应该得到的报酬,力图二者兼顾。本次调查发现,有 72.9%的学生同意“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34.1%的学生赞成“人生目标在于追求个人的名誉和利益”。这种看似很矛盾的评价,实质上表明当代政法类大学生在集体责任意识上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又存在着问题,这恰恰是转型社会多元化思想在当代政法类大学生责任意识上的表现。

4.从法律意识看,政法类大学生总体较强,但违法、犯罪率在逐年上升,而且影响力大,后果恶劣。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群体的典型代表,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政法院系法律专业课程的开设,政法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要普遍高于其他大学生。他们一批批成长为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但也有一部分人失足落水、违法犯罪。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愈演愈烈之势,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社会危害性不断加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康树华教授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7%,其中不乏政法类大学生。而且政法类大学生违法犯罪,一般手段比较隐密,而且反侦查能力强,后果恶劣,社会影响大。

5.从对教育效果认同看,政法类大学生赞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对大学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认同度不高。在“你对加强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调查中,认为“赞成、很有必要”的占59%,认为“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式可以接受”的占23%,认为“无必要”的占18%,并认为“在政法类大学生中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很好,收获很大”占52%。这表明,他们对加强政法类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比较认同的。但在问及“你认为在大学期间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何”,回答为“敷衍了事,没有效果”的占了20%;当问及“在政法类大学生中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回答“有报刊、广播、电视足够,不要搞形势教育”的占11.4%;当问及“大学期间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你是否有影响”,回答“没有影响”的占16%;同时,认为“政法类大学生没有必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占21%;这些数据表明部分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认同度低。

 二、增强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

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保障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人才成长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从高校的普遍状态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发展的“两张皮”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全社会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良性机制仍未形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尤其是政法类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因此,解决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的“两张皮”问题,不仅要把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之中来考虑,而且应当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原则,自觉地把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政法类高校改革发展、学术建设和专业建设之中,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建立起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2.树立“以人为本”教育新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新潮流,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第一,尊重人。它是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首要前提。尊重人应做到:尊重人的人格,即尊重政法类大学生的气质、性格、学识、才华和学习主体性地位,维护其尊严、地位、荣誉、权利不受侵犯;尊重人的建议,即保护政法类大学生提建议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尊重人的创新精神,提倡、鼓励、支持、保护政法类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第二,关心人。它是落实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标志。关心人应做到:政治上关心人,要有的放矢对政法类大学生进行教育,关心其政治生命和政治生活;服务人,要教育引导学校全体成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时刻把握政法类大学生的正当要求和愿望,增强服务针对性;从物质上关心人,在任何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政法类大学生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做到该照顾的照顾,该解决能解决的解决;从精神上关心人,要了解政法类大学生的情绪和思想变化,使他们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心情舒畅地进行学习。

 3.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单调功能,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体系

社会信息化时代,传统意义的、封闭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不存在,构建政治功能、思想道德功能、人文价值功能与经济功能相统一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系成为一种必然。首先,我们应确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开放观,使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宏观视野从国内转向“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吸收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来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德性修养水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功能、人文价值功能,并注重其与政治功能的统一。其次,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其经济功能,应致力于研究探索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开发作用,促进跨世纪人才具有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需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格,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人文价值、思想道德、经济功能的综合效应。树立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进一步加强经济伦理、网络伦理、基因伦理、全球伦理等方面的教育。

4.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着力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政法类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相信学生,满足其成长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尤其是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塑造政法类大学生的阳光心理,坚决克服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无人”现象,坚决抛弃那些政治口号式的教育内容。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了解政法类大学生的要求、愿望和困难,对正当要求和愿望做到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地解释;对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要进行说服教育,劝他们放弃。让他们从困难和困扰中解放出来,安心学习。其次,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厌弃、歧视,而应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同时,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政法类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第三,要帮助学生达成目标。我们应根据政法类大学生文化、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协助教学部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培训,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帮助其达成心愿。总之,大学生的要求、愿望、困难、目标等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让他们从我们的工作中得到“实惠”,看到实效,让他们信赖和亲近我们。离开了这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其实效性只能等于零。

5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喜闻乐见

互联网的出现及普及,致使传统的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情况。所以,我们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进社团”的同时,还要推动其“进网络”。特别是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有力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通过网络,及时反映学校的中心工作,在重点、热点问题上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同时,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及时从网上反映出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见微知著,未雨绸缪,主动把工作做在前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教育手段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育素材上网,变理论学习的“要我看”为“我要看”,通过大量的良性信息的全方位辐射,主客体之间开放、平等的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入耳、入心、入脑,有效地遏制网上不良信息的侵害。同时,还可彻底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或“被动接受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人的“渗透式”或“主动选择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无疑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其他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等的整体化体系建构。

6.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开拓社会实践渠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防范型的教育,教师、家长、社会考虑较多的是如何管好孩子,防止他们犯错、犯法,而很少考虑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要求孩子按成人的意愿成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们要彻底转变这种教育观念,确立主动发展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引导政法类大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主地选择高尚道德、健康的人生道路,促使其主动地健康地发展。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是以说服性教育为核心,其最大的特点是控制性和封闭性。但在当今开放的信息时代,控制和封闭不仅变得不可能,相反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效和不稳定,甚至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境遇。要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低谷,只有勇敢地面对现实,把开放性原则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开放学校和课堂,千方百计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从封闭的校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深入农村、工厂、机关;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革命史迹、场馆、人物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和“有志大学生下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者”活动,等等,为政法类大学生实践教育搭建舞台。达到让道德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道德最重要老师的目的。

7.变革旧的评估体系和标准,构建讲究实效、突出实绩的评估体系和标准

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和决策环节,只问投入,不求产出的毛病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长此以往,已经并将造成更多的教育投资的浪费和决策的盲目。所以,我们在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的效益以增加产出,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国内外的许多经验表明,只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我们才能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反馈机制,提高它的自组织性,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也才能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8.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维立体的整体联动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家庭及其教育在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现行以高校为主的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家长参与较少,家庭的教育作用被弱化甚至忽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家长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应主动与学校联系和沟通,随时掌握学生的在校表现;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要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要坚持正确导向,要理直气壮地弘扬正气,弘扬高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净化育人环境,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等。

学校是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首先要全面深刻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重要作用,在强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倾斜、重点培养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且比较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发挥高校党政群及社团等组织的重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第三,通过业余党校这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会他们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主义现实问题,提高其鉴别力。同时,学校还要建立新的与学生家长的有效联系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政法类大学生的影响,为政法类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整体联动机制。

三、政法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湖南司法警官学院是一所人民警察体制的高职学院,是典型的政法类院校。由于学院自建校以来就将警务化管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将该院作为本课题的实践单位进行试点,把我们初步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

1.学生政治思想要求进步,正确的“三观”逐渐形成

2005-2006学年度,学院有2800多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加上之前的人数,递交入党申请书占到学生总人数的87.53%;参加学院党校培训合格的学生有350多人;有168名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光荣加入了党组织;目前,学院在校毕业班学生党员人数占到全体毕业生人数的11.7%。当前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积极奉献、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已经形成。据调查,认为台湾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和“可以解决,但需要较长时间”的学生在一年前后分别占总人数的10.7%、56.4%和17.6%、66.3%;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完全对”的学生比例一年前后分别为10.2%和6.43%。

2.学生令行禁止,作风严谨,正义感强,展现出新时期预备警官风采

近一年来,学院没有发生一起学生违法事件,校内重大违纪率也在5‰以下。学生请假在外警容严谨,扶老携幼,遵纪守规,纪律观念、服从意识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据调查,当发现同学违反学院纪律时,一年前分别有27.7%、41.5%的学生选择“上前阻止”和“主动报告老师”,一年后数据分别上升为37.6%和47.3%;对于考试作弊,一年前在19.2%的学生那里得到承认,一年后该数据下降为10.4%;认为警务化管理“培养了我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比例一年前为78.6%,一年后为85.4%。

3.学生在校情绪稳定,目标追求更加明确,生活充实

由于以前实行单一的警务化管理,学生普遍感觉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充分认识到警务化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的重要意义后,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生了积极变化。据调查,对目前大学生活感到“心情舒畅”、“前途未卜”、“挨岁月混文凭”、“刻苦学习为将来打基础”的学生比例在一年前后分别为3.4%、27.7%、27.5%、41.4%和8.7%、23.5%、18.3%、49.5%;一年前认为“警院给我最大的收益”是“知识”和“价值观”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4.2%和37.6%,一年后比例为29.7%和44.1%;对于课余大部分时间,一年前29.5%的学生选择“自习”,31.8%的学生选择“无所事事”,一年后比例改变为37.4%和19.6%。

4.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特种技能突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以往的寒暑假,学生大多选择游玩、休息等,现在自觉到当地政法部门见习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2006年暑假学院有计划地组织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比例占到96.2%,其中有84.7%的学生撰写了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从现场勘查到询问、作笔录,从预审到结案,从案件调查到法律文书写作,从带班管教到机关工作,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让见习单位领导赞叹不己。2006年下学期开学后,学院收到用人单位的表扬信或请功信共有76封。2006年4月,学院学生武术队参加湖南省群英武道青年武术锦标赛刀、枪、拳、剑均获青年组冠军;2005-2006年度,学院学生在各类报纸刊物上发表作品36篇,14名学生因此成为《职业与技术》等杂志、报刊的特约通讯员,显示了较强的实力。

参考文献:

⑴葛新斌.传统伦理的特征与当今道德教育问题[J].华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1:82.

⑵石鸥.德育困境中的病理性说服教育及其诊治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6:112.

⑶张安强.网络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0,12.

作者简介:

贺志明(1963——)男,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政教部主任、副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