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牛仔裤改九分裤方法:星云大师与赵朴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44:12
星云大师与赵朴老
作者:满耕(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一道阻隔两岸的海峡,牵系著两颗复兴中国佛教巨匠的心,他们是台湾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和大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趟朴初居士,两人虽然一缁一素,却都是中国佛教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有著共同的信念和理想,毕生护法护敦不遗余力:他们倾注生命的热诚,全心全意致力于佛教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倡导人间佛教、培育佛教人才的共同目标上形成了高度的思想交融与人格景仰,两人惺惺相惜、肝胆相照的深情厚谊也在两岸佛教史上谱写出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
千载一时,一时千载
十八年前,亦即一九八六年,星云大师应邀参加泰王六十岁大寿庆典,当时代表大陆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趟朴初长老暨其夫人也是在座嘉宾,碍于两岸情势,他们无法交谈。可是就在典礼开始不久,趟夫人突然咳嗽不止,坐在后面的慈惠法师①拿出一颗止咳糖递给她。趟朴老当晚回赠大作以示感谢,并与星云大师畅谈甚欢,虽然两人相差二十岁,却因双方欣知彼此在许多思想观念上都很有共识,曼谷一叙,两人相见如故,顿成莫逆。
后来星云大师听说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先前的两次大会因两岸名称问题,一度陷于尴尬的局面,②以致隔年下一届大会的主办权成为烫手山芋,这时星云大师主动争取由美国西来寺来承办第十六届大会,星云大师为两岸的佛教会名称想了一个折衷的方法,即中文名称——“中国北京·中国台北”照样沿用,英文译名改为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Beijing Chian和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Tai pei。设想虽然周到,但依旧曲折重重,多次协商濒于破裂。多亏在星云大师一次又一次锲而不舍地居间调和下,终于化解僵局,使得海峡两岸的团体首次坐在同一个会议厅里开会,这次的会议被称为“星云模式”。由于大会的成功与突破,拉近了两岸佛教界的距离,赵朴老遂诚邀星云大师前往大陆进行访问。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七日,星云大师率领正团七十二人,副团五百人组成的“国际佛教促进会中国大陆弘法探亲团”③,踏上了阔别整整四十年的祖国乡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趟朴初居士与外交部长姬鹏飞亲自到机场欢迎,赵朴老在北京机场见到星云大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干载一时,一时千载!”短短八字,却意义深远。正是一湾狭长的海峡,将两岸人民分成了两个世界,这次见面,对于两岸佛教来说是继往,也是开来。在公宴的致词中,赵朴老以“万里香花结胜因”来表达心中热诚的欢迎之意,他又肯定星云大师一行的到来,是两岸佛教相互了解、互相合作的良好开端,无论在佛法上,在世间法上都能结出殊胜之果。由于是台湾佛教界第一次公开在大陆的弘法活动,星云大师受到了大陆官方最高规格的礼遇,在人民大会堂他与国家主席杨尚昆和政协主席李先念进行了会晤,并首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讲之例,举行了三次弘法演讲、三次宗教座谈会,另应邀主持佛像开光、皈依典礼,和多次即席开示说法等弘法活动。一趟大陆之行,不仅提升了中国佛教的士气,促进佛教文化、学术研究的交流,更超越海峡两岸的政治现实。使得北京知识界回响频频,名作家白桦更以“芬芳的馈赠”为文,感念大师大陆之行给中国大陆带来的正面影响。
相知相交,惺惺相惜
星云大师和赵朴老两人都是杰出的宗教领袖,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尊重,在海内外部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广泛的赞誉。
赵朴老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全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此外,他又是著名的社会运动家,同时他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家。朴老自苏州东吴大学毕业后,自一九二八年起就在上海从事佛教和民族进步事业,先后任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上海佛教会秘书,佛教净业社社长,四明银行行长,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中国佛教会秘书、主任秘书等职务。一九五四年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朴老任第一任会长,接著又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副会长,乃至会长,积极致力于重建恢复各地寺院,协助重建僧团领导,加强信仰、道风、敦制三大建设,他参与发起和组织的中国佛教协会,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第一次实现了三大语系、各民族、各地区的大团结;此外,朴老创办了中国佛教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并担任院长一职,同时又恢复和修整了金陵刻经处;编印、发行了会刊《现代佛学》,领导著中国佛教步上复兴之路。在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推进佛教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朴老又努力促进国际佛教徒问的友好与文化交流,一九八二年朴老荣获日本佛教传道协会颁与传道功劳奖,一九八五年又获颁日本立正佼成会创会人庭野日敬的和平奖、日本佛教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中国佛教协会成立的五十年里,朴老埋首在佛协工作了四十七年,从一九二七年在上海“觉园”佛教净业社担任文牍员、秘书、文书等职务算起,朴老为中国佛教服务了整整七十多个年头,可以说,朴老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佛教。
因此,当赵朴老遇到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长星云大师的时候,他显得特别高兴,尤其是得悉大师倡导和推动人间佛教与自己一直努力的目标不谋而合时,朴老感到相当激动,从国际佛光会在世界五大洲成立了百余个协会里,朴老深深感受到星云大师宏大的理想与抱负,从星云大师身上,朴老似乎又看到了中国佛教一片美好光明的前景,这时,朴老将二昌有恒沙界,贵为人天师”的对联赠送大师,高度赞赏竭力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星云大师是世界上最富贵的人。
赵朴老与星云大师从相知相交成为知己后,彼此更是惺惺相惜,朴老曾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田青说,他一生最敬重星云大师有二个原因:一是大师是孝子;二是没有人像大师一样,能把佛教的事业遍及全世界五大洲。④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六日,星云大师返乡探望九十三岁的老母亲,朴老刚从东北巡视当地佛教回北京,便风尘仆仆,不辞劳苦奔波,以八十六岁的高龄率领“原班人马”⑤远自北京赶赴南京探望大师,朴老伉俪的盛情厚意使大师感动不已。在星云大师眼中,朴老内心所散发和流露的是无限的真诚和关切,甫一见面,朴老就直拉著大师的手,称羡大师高堂健在,仍可会面奉养,实在是大福报,接著又引了一对他作的联子来恭贺大师“慈光照三界,大孝报四恩”。
每次见面,两人总是畅所欲言,话题从扬州明月谈到苏州庭园,从监真大师东渡谈到玄奘大师西行游记,从中国佛教的传统保守谈到日本佛教的明治维新,从西来寺的世佛会谈到两岸佛教的交流,从批评经忏谈到梵咀海潮音,从毛泽东研究《金刚经》谈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可谓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朴老告诉大师,身体上除了耳朵重听之外,其他都健康安好。大师安慰朴老说,世间事有时候听不到也很奸,一些不好听的、一些杂音,就不会来烦心了。朴老说他也是如此想,并告诉大师,日本高僧大西良庆一百零八岁时,耳朵聋了,可是当他步行在山谷问,却又听得见群鸟鸣叫的声音。跟大师谈话,朴老总觉得特别愉快,他说:“大师说的都好听。”看著两人欢叙畅谈,趟夫人打趣说:“他哪里听不到,要听的,句句都听得到:不要听的,就说听不到。”在夫人的面前,朴老不得不承认:“我的耳朵只用来听要听的话,凡是不要听的话,我都听不到。”
由于星云大师与被日本尊为文化之父的监真大师同为扬州人,朴老引用诗句“扬州明月照英才”来赞美扬州的人才辈出。面对大师这位知己,朴老对于我国第一位最杰出的留学僧玄奘大师没有受到后人的尊重,反而在《西游记》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而感慨万千。朴老向大师谈到他多次到访西安大雁塔的痛心遭遇,那里不但没有好好宣扬玄奘大师的事迹和精神,反而采用遭改写而俗化了的《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牛魔王、白骨精之类的模特儿,供人拍照,朴老向负责的园林局反应,结果仍然是不了了之,此事令他慨叹不已。
尤其让朴老唏嘘的是,玄奘大师已被社会俗化,而监真大师也慢慢被中国社会所遗忘。一千二百五十年前,由于监真大师把中国的建筑、农业、医学、文学等文化带到日本,被称为日本的“文化之父”,这是一件不争的历史,但日本却一直强调,他们是透过遣唐使,大量吸收中国文化之后,又向欧美学习经济、政治、科学、文学等。明治维新以来,他们不但国际化超越我国,现在我国要研究佛学,身为“源祖”的中国,倒过来还得向后辈的日本学习,作为一个中国人岂不汗颜惭愧!
朴老非常关心大师的身体,经常叮咛大师要为佛教前途而善自珍重,为了更多地了解大师,朴老必定细读《星云日记》,在大师的日记中,朴老看到了大师在世界各地弘法云游的忙碌足迹和各地佛教发展的硕果,不禁连连直夸大师是个世界人。大师却有些无奈,慨叹道::口湾叫我是外省人,大陆喊我是台湾和尚,我只好定义自己为‘地球人’。”朴老听了,反而愈加赞赏:“那和孔夫子一样,孔子曾说自己:‘丘也,东南西北人。’”朴老一番窝心鼓舞的话语,说得星云大师心中顿感宽慰舒坦。
朴老学识广博,诗词书法皆臻上乘。尤其足朴老作诗的风格一如他的言语,简洁明快,直抒胸臆。不做作,不艰涩,词中感情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如清溪般明亮清澈,朴实自然。为了纪念南京第二次的见面,朴老亲自挥毫,题了两首诗:
大孝终身慕父母,深悲历劫利群生:
西来祖意云何是?无尽天涯赤子心。
一时千载莫非缘,法炬同擎照海天,
自勉与公坚此愿,庄严国土万年安。
星云大师来金陵省母,余藉缘南下与师相见,共叙昔年“千载一时,一时千载”之悟,相视而笑。
得诗—一首,奉乞印可。癸酉年 赵朴初
值得注意的是,朴老透过“自勉与公坚此愿,庄严国土万年安”的诗句,坚决表达了要与星云大师携手亘勉,以教为命,竭尽所能护持佛法的信念和决心。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九四年四月二日朴老再次以八十七岁的高龄,专程在大师抵达南京的数天前,从北京搭乘十八小时的火车到上海,再换乘五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南京等候大师的到来,当两人互相行礼并紧紧握手的时候,星云大师深深地体会到了眼前这位老人的慈心和热忱。朴老非常重视这次的会面,他赠送给大师的礼品也别具意义,有金线织绣的“佛”字卷轴一幅,复印弘一大师亲笔书写的《药师如来功德本愿经》六册,中国佛协出版的《佛教嘉言书法集》一册和《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文集》二册。其中,尤以他亲手书写的(调寄忆江南)一词,流露出对中国佛教的深切期许,使大师倍感弥足珍贵。
言谈问,朴老对于参加香港天坛大佛开光的庆典活动,港督彭定康向他合掌为礼很是高兴。另外,他派遣的五个学生至斯里兰卡获得学位,能直接翻译巴利文大藏经,看到佛教在各地不断发展,他非常得意。唯一使朴老引以为忧的是大陆的佛教虽能够建寺院,对人才的培养却仍嫌不足,朴老期盼台湾佛教界能透过中国佛教协会和大陆互动来往,如此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收到整合的效果。
接著,朴老跟大师说起了一件事:“一九四七年的某一天,太虚大师在上海玉佛寺打电话给我,叫我到寺里见他,哪知见了面,送了我一本他的著作《人生佛教》只是嘱咐我要好好的护持佛教,说他要去无锡和常州。当时只觉奇怪,为何为了这点事,太虚老要我大老远赶来,百思不解,自觉力量不够,无法扛下这个重担,但看太虚老非常认真的样子,只好直下承担。十天以后,太虚大师突然心脏突病发圆寂。直到现在才体会太虚大师原来在暗示他的无(锡)常(州)已到,并将弘扬人间佛教的事托付予我,让我奸好护持中国佛教。”
是日傍晚,星云大师作东在雨花精舍宴请朴老伉俪,座中还有雪烦、圆湛、明阳、安上法师等人。席间,朴老兴致很高,除了对素菜赞不绝口之外,更喜爱大师从台湾带去的豆腐乳。四月五日,朴老邀请星云大师至西康宾馆作半日谈话,在吩咐幕僚人员出去把门关上后,朴老将一副刚写好的墨宝慎重地交给大师:
四月二日 星云大师招宴于雨花精舍
香积饭,风味胜龙华。妙供喜承慈母笑,孝行今见法王家,眷属是莲花。
谈般若,持诵袭唐音。不减不增诸法相,有声有色大心人,善护未来因。
该诗词主要是朴老向大师表达了雨花精舍晚宴的赞叹和谢意,上海龙华寺的素斋在国内极富盛名,可是朴老却认为大师所宴请的素斋比龙华寺的还要出色。朴老向来舌灿莲花,予人欢喜,最后一句的“善护未来因”,却似有所指,似有所托。但是他们两人的知心共鸣,未能亲聆的人,自然不得而知。
大师和赵朴老别后,也曾致电向朴老表达问候致意。虽然身处美国的大师和中国大陆的朴老遥隔太平洋,相距千里,但是透过话筒的音声传达了彼此的讯息与关怀,令两人超越了空间,拉近了距离。一九九五年,朴老得知大师动心脏手术,特别写信表示关切,又对于心定和尚继任佛光山住持,朴老也向大师欢喜表示“道场得人,慧灯普耀,同此馨香致贺”之意。当《星云禅话》由大陆出版社付梓之际,朴老又随喜为该书亲笔题字。晚年的朴老心中经常惦记著大师和台湾佛教的发展情况,大师一九八九年在大陆的讲话录音,朴老每一片卡带都认真地听过。有时候久无大师的音讯,朴老就会问身边的秘书,有没有那边的消息?一旦获得消息,朴老总是拿著电话记录久久不放,有时甚至反覆地看上多遍。
一九九九年香港佛教界庆祝佛诞,迎请佛牙舍利瞻礼大会,赵朴老以九十二岁高龄专程往香港参加,他特别拨冗安排时间与星云大师会面,那次也是两人最后的一次面谈。朴老向大师私下表示,香港之行除了关怀香港佛教的事业发展,重游天坛大佛了解宝莲禅寺捐助希望工程学校进展事宜之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能见大师一面,他自知时日不多,希望把握时间再和大师好好谈谈。面对朴老这份舍命赴港的隆情盛意,星云大师感动莫名,当下承诺朴老愿为中国佛教的发扬光大竭尽全力。
礼重情意更重
星云大师和赵朴老的交往,平常除了书信往来之外,只有互通电话。有时电话声音听不清楚,就由夫人代听。朴老对佛光山的男众比丘,如之前见过面的心平和尚,以及后来继任的住持心定法师,都有很大的期许。而对女众的比丘尼,如慈庄、慈惠、慈容、依空法师等,都非常欣赏他们的才华。他们二老见面互赠或托人转交的礼品也是非常值得关注,透过这些礼尚往来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两人隽永真情的友谊。
一九八八年美国西来寺落成时,中国佛教协会的赵朴老以一套稀世法宝《龙藏》及西藏大藏经作为贺礼,十多年来星云大师每次经过西来寺“藏经阁”,都要深深问讯,向内外含光的老友致谢。
一九九三年春,星云大师返乡探亲,朴老赠送大师一尊神态典雅优美的铜塑观自在菩萨圣像、一套弘一大师抄写的《金刚经》善本书、一幅徐悲鸿的释尊说法图,以及他本人的佛学著作,由日本著名的法藏馆发行的日文译本《佛学入门》,⑦在接受长者惠赐的同时,星云大师唯有发愿继续努力为佛教为众生做更多的奉献,以此来报答朴老的知遇之恩。
在朴老与星云大师多次的会面中,朴老对一九九四年的会面最为重视,他将每次会晤的点滴与心情化为(忆江南词)等十七首诗词相赠予大师,充分表达了朴老内心细腻的情感及对大师殷切的寄望:
(忆江南词) 一九九四年江南纪行 朴初
三月二十日至南《吊赋赠星云大师—
经年别,重到柳依依。烟雨楼台寻古寺,
庄严誓愿历僧只,三界法云垂。
金陵会,花雨满秦堤。登岸何须分彼此?
好从当下证菩提,精进共相期。
(西康宾馆樱花)
经行处,眩目灿明霞。几度蓬莱仙境见,
赏心长忆故人家,应足有缘花。
英雄气,花国擅嘉名。烈烈轰轰惊一代,
不辞撒手殉千生:六侠亦温文。
(三月三十一日访金陵刻经处)
刻经处,墓塔拜仁山。今日版藏过十万,
三十年两度救颓残,法宝护龙天。
方册藏,际会有因缘。译著新增宗大士,
慧灯巴梵续南传,学业耀前贤。
(四月二日星云大师招宴于雨花精舍)
香积饭,风味胜龙华。
妙供喜迎慈母笑,
孝行今见法王家,眷属是莲花。
谈般若,持诵袭唐音。
不减不增诸法相,
有声有色大心人,善护未来因。
谈化度:万便有多门。
龙女不难成铁汉,
辩才亦可学金人,总是大悲心。
谈和合,四摄妙难持。
同事自他都不著,
利行法孔广交流,巨浪济轻舟。
(四月三日访鸡鸣寺)
鸡鸣寺,风雨警忧勤。远近潮来凡圣罗,
塔波层供药师灯,象运傥重兴。
饮茶处,旧日豁蒙楼。供眼江山开远虑,
骋怀云物荡闽愁,志业未能休。
台城上,一塔望归然。三藏译文皆舍利,
更留顶骨照人天,花雨正弥漫。
(四月四日游珍珠泉)
定山寺,遗想南朝,万斛跳珠明水镜。
三层飞阁府松涛,逸兴共云高。
清见底,静虑对珠泉,第一游观夸岸北。
几多名士汲江南,增胜料他年。
(安上法师赠碧螺春新茶)
殷勤意,新茗异常住。远带洞庭山色碧,
好参微旨赵州茶,清味领禅家。
(四月五日星云法师来辞行明日将经上海南旋)
来不易,沧海远浮天,不尽恩情申孺慕。
无穷行愿种悲田,七日念千年。
千年念:妥国与兴邦,花萼腾辉兄弟爱,
文明增盛兆民康,万里好相将。
道珍重,时惠好音来。北海南海非异土,
天亲无著是同怀,大道一心开。
(四月七日邦炎、晓如、位诚自沪来宁相会喜赋)
相见喜,正是雨花天,
七碗初乾风起矣,
三人必有我师焉。
合唱忆江南。
魁光阁:鬲座聚茶人。
南北朋来千里远,
珍馑盘助一壶清,冠冕石头城。
夫子庙,古貌现新街,
安步当车过贡院,
河清有日待秦淮,容我泛舟来。
(四月九日至宜兴参观陶瓷厂主人索题)
陶都建,北宋已知名,坡老当年思买宅,
羽仙于此著茶经,佳话说宜兴。
刀磨切,腻滑似柔肤,千古冰心藏一片,
玉壶哪及紫砂壶,百艺让陶都。
(游太极洞)
真仙境,邻省聚仙。洞里舟游银汉回,
奇怪石涌黄山,天上又人间。
仙人洞,贤守故乡迎。美意洞前花烂熳,
隆情洞里石嶙峋,切切感余心。
(赴无锡途中)
不言老,聊发少年狂,千里寻春春待我,
江南一路菜花黄,农女采茶忙。
(四月十日游小灵山)
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七十—一争供奉,
小灵山里建禅堂,大佛法轮王。
(月亮湾)
竹楼上、清茗助清思。月亮湾头波滥滥,
柳阴堤上雨丝丝,收伞上船儿。
(舟游太湖)
飞龙号,昔岁大洋游,今日龙舟湖岸望,
万人如海占鼋头,妙昼眼中收·
(舟中茗坐生继兰工艺师为余塑像)
盲师像,国宝重东邻,始信吾邦传绝艺,
斯须茗坐为留真,妙手叹如神。
(北归前一日作)
江南好,春意喜漫漫。
两岸六和深忆念,
双周三地饱游观、诗思壮波澜。
行笔至此,我们了解到朴老赠予星云大师的诗词中,蕴含著某种特指含义和连带关系,从一九八九年的“万里香花结胜因”到一九九四年的“善护未来因”,不难看出朴老对大师这位挚友寄予深情的托付与厚望,每每朴老提到“因”,也就意味著他在希望重视实践的星云大师去开展和发扬中国佛教未来的硕“果”了。
关注佛教未来
长久以来,星云大师将赵朴老视为“最敬重的长者”和“最知心的朋友”,大师从内心深处钦佩朴老,戚念朴老,主要是两人无论在人间佛教的理念上或对未来佛教的发展上,想法理念共识都非常一致,在两人的心目中,佛教永远摆在生命中第一位,因为佛教是人们心中的根,精神上的依靠。
朴老曾经向星云大师说了一个他的亲身经历,这事也证明佛教在中国的重要性,和大陆人民对佛教的渴望。有一回,朴老到云南察看地震过后寺院损害的情况,当地民众向他说:“我们的家倒了,我们都没有哭,寺院倒了,我们个个落泪了。”可见寺院道场是住持“佛法”的慧命根本,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佛教影响民众之深远,佛教徒责任之重大。一九八九年,星云大师访问大陆北京,赵朴老当时就紧握大师的双手说:“让我们共同推动人间佛教吧!”他认为人间佛教具有国际性、民族性、群众性、复杂性、长期性的五项特性,是任何朝代不可消灭和改变的事实,即使是唯物主义也无法阻止民众的佛教信仰。朴老经常强调:二不教是一门文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一九八八年十二月,朴老在中国宗教学学会第三次会议上,对有些地方存在的因对宗教的无知,而产生的盲目排斥宗教、批判宗教,阻碍国家宗教政策落实的现象,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在第五、六届佛代会上,朴老分别提出一个思想(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的思想)、三大优良传统(中国佛教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国际交往的优良传统)和加强五项自身建设(信仰、道风、人才、教制、组织建设)的重要讲话,他号召全国佛教徒“爱国守法”、二壮严国土,利乐有情”,要求出家人“独身、素食、僧装整齐”。为了促进中、韩、日佛教界的交往,朴老又表达了黄金纽带的具体构想。朴老善于审时度势,能把握时代脉搏,采取对策,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理解、支持佛教,使佛教事业在中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朴老看来,一个人如果摒弃宗教,那连话都会说得不周全。因为“世界、如实、现行、现实、相对、绝对、弘扬、刹那、悲观、清规戒律、临时抱佛脚……”等等一系列词语、说法,都来自佛教。一个单纯的见面打招呼,彼此互称“同志”,这个词最早也来自佛教的,所以中国人若不承认佛教、不使用佛教用语,几乎无法说话。为此,朴老将所有与佛教有关的一般用语,结集汇编成《俗语法源》一书。朴老如此用心良苦,星云大师遂将该书由佛光出版社发行流通。
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早在佛光山创建之际,星云大师就将“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作为佛光山的四大宗旨,首重兴学育才的佛教扎根工作,这点与朴老重视佛教人才培育的观点⑩是完全契合的,朴老在恢复中国佛学院、金陵刻经处,创办《法音》杂志、佛教图书文物馆、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同时,曾在北京组织召开汉传佛教经书流通工作会议、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向各级佛协和全国佛教界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再三强调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为培养国际交往和弘法的人才,朴老向日本、斯里兰卡、英国、韩国、缅甸等国家派出了数批留学生⑩。一九九三年一月,星云大师又与朴老交流僧伽教育方面的看法,同时向朴老提出为佛学院毕业学生谋求出路的建言,如果佛学院提供宽广的出路,便能招到素质良好的学生,也比较容易留住人才。在大陆佛学院毕业生的出路方面,大师提出下列意见:
一、派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弘法,担任布教师。
二、派到全国,尤其边疆地区做佛教的田野调查研究。
三、到各地做佛教音乐采风和调查研究。
四、投入各地佛教会和寺院做行政管理工作。
五、担任佛教文化名胜地区的特别导游。
六、整理佛教文献,从事佛毅典籍出版。
七、由佛协在各困苦地区,办理社会性的义校,派毕业生来教学。
八、在各寺院兴办短期佛学班,或其他事业。
再者,当今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多元社会,佛教如果不从专业人才的培养著手,未来恐怕难以和社会竞争,尤其现代的弘法应用和行政管理,更是不可少。基于这个考量,在佛学院的教学上,大师建议采取分科教育的方法。另外,进一步兴办社会性的佛教综合大学,大师认为也有其必要。接著,大师指出,如果在文化和旅游事业上能有作为,不但可以弘法利生,也可以在经济上资助佛教的发展。朴老闻后,提出希望大师能委派师资赴大陆的佛学院,教授现代佛学和寺院管理,或兴办佛教事业,带动佛教发展等意见。
当两人谈到金陵刻经处时,大师又建议出版双月刊或季刊,设立“金陵印经会”,发起每月印经会,以吸引对佛法有心的人士大家共同来助印流通,发挥印经的力量。此外,积极倡导藏经电脑化也甚有必要。星云大师的一席建言,朴老即以“智者二日,黄金万两”极表赞赏。最后,大师将“志在国家统一,行在佛教复兴以及教育文化是佛教的生命”两点作为是次会谈的总结,在进行长达数小时的促膝谈话之后,朴老不但欣喜接受,并给予大师很高的评价,此举充分反映了他们之间为振兴中国佛教,重视培养人才及发展文化事业所产生的思想共鸣和相互理解。
台湾情,中国心
在星云大师弘法利生一甲子的岁月里,他的足迹踏逼了世界各地,去年二一OO三)星云大师到了南美洲的巴西主持了国际佛光会理事会议,圣保罗州联警察总监法兰西斯科先生的一番话令大师深受触动,他说:“巴西没有巴西人,因为巴西主要都是外来移民,凡是住在巴西的,都是巴西人。”大师闻后,内心非常感慨,他想到自己在台湾已经住了五十四年了,但是至今没有人认定他是:口湾人”,相反,倒有许多台湾光复后才出生,比大师晚到台湾的,却说自己足三口湾人”,将大师归类为“大陆人”。在台湾主体性的问题上,大师的立场非常肯定:台湾,没有台湾人,凡是居住在台湾的人民,都是台湾人。更准确地说,三口湾人”都是“中国人”。在大师看来,两岸人民彼此都是同胞手足,都有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几次返乡探亲下来的感觉就是中国人拿心来迎接大师,而大师也是用心去拥抱同胞,无论走到哪里,大师依然心系祖国,乡土情深,所保持的永远是“一颗中国心,一点台湾情”、 “爱台湾,也爱中国”。
一九八九年,星云大师怀著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大陆,尽自己的力量留下了实质的回镇。赵朴老将大师所捐赠的大型巴士二辆,编印在佛协刊物上纪念。此后,大师一直很关心当地的佛教发展,除了按期寄赠《普门杂志》、《觉世旬刊》至大陆外,还为大陆佛学院提供十二万人民币的奖学金(每人六百元,共二百名),帮助大陆培养佛教人才之用。又将历经二十年新编的《佛光大辞典》版权无条件给予当地以简体字出版,希望以次对大陆佛教的逐步复兴聊表寸心。一九九二年华东、华中大水灾,世界各地佛光会和大师发起捐款赈济,共同捐助了五十万美金,其中有的是托红十字会代为发放,有的是托残障协会邓朴方先生发放,还有十万美金是请中国佛教协会代为发放。为此,朴老向大师发自肺腑的赞许:“您那十万美元不仅替中国佛教协会增加了面子,更让各地的道场得到了救助,所以,国家、人民、佛教会都非常感谢您。”一九九四年,大师在参观南京金陵刻经处时,当场捐助一万美金,同时又允诺帮助发展软硬体设备,引介台湾的印刷公司,助其在印刷技术上有所更新、进步。
在文化方面,佛光山除了与大陆学者合作《佛教百问系列丛书》、《中国佛教经典宝藏》一百三十二册之外,并将获得金鼎奖的《佛光大辞典》八钜册以不收版权费的方式,交由中国佛教协会在大陆发行。大师又提出举办“海峡两岸佛教学术会议”的建议,双方并同意由(北京)中国佛教研究所和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合办。朴老则将自己主编的《西安佛教彩塑》、《佛教嘉言录》和《俗语法源》等三本书授权给佛光出版社在台湾发行。佛光山与大陆学术方面的交流,继有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于一九九O年八月主办“大理佛教文化考察团”,为台湾首次主动探访之举;又委派依淳、依昱法师于同年十月八日参加敦煌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一九九三年四月三日,邀敦煌科学研究员宁强至佛光山讲演;同年五月二日,招待上海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参观文化事业:六月二十六日,中国人民、北京、南开、吉林等大陆二十多名校长及教授学者至佛光山与大师座谈,此后陆续有大陆学者来佛光山访问,这也说明了佛教成为了海峡两岸交流的最好沟通桥梁。
在国际佛教的拓展方面,因考虑到世界的佛教徒人数以中国最多,而目前的“世佛会”也是当初太虚大师促成等因素,星云大师曾建议朴老起来号召成立“世界佛教总会”来发挥佛教的影响力。朴老认为,以区域性组织的方式加入“世佛会”,也许能解决海峡两岸佛教交流的问题,因此,他曾向中共外交部建议,让大陆更多区域性组织人会,(世佛会规定每个国家可以有三个团体会员),扩大中国佛教徒与世界人士的来往联谊,加深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三日,星云大师致函朴老,向他禀告四月二十九日于东京召开国际佛光会第四届理事会中,经全体决议通过,礼聘朴老为该会荣誉会长,大师更诚恳表示,希望将来能礼请朴老来出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的荣誉会长,藉此因缘让全世界五百万的佛光人,都能关心神州大陆的建设和佛教的复兴,相信中国的富强,必定能带来全世界的福祉!可惜当时因受限于大陆的宗教政策,因此未能成功,这是他们两人都引以为隐的事。
赵朴老人虽在大陆,但对台湾佛教界的动态非常关心,当他得悉星云大师奉献三百万的稿费所得给天主教、基督教筹办的民间社会团体之后,一直赞叹有加。对于七号公园的观音像能够借助星云大师的力量圆满解决,他也显得欣慰万分,他还特别留意《普门杂志》以及佛光出版社出版的动向。当他知道为了筹建佛光大学,佛光山和佛光会的僧信众发起托钵兴学活动,艺文界有心人士们共同发起文物义卖来成就此一佛教盛事时,朴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朴老是一位诗词书法大家,在大陆,他的题词、题诗、题字随处可见。他最乐于为寺庙道场书写诗词,却不曾见他为商店写过任何招牌。在得知大师将他的一幅墨宝在台湾为筹建佛光大学义卖得款台币五十六万后,朴老相当高兴,因为办一所佛教大学也是他久远以来一个大心愿。
关于他们二老,不但同时对佛教的教育事业发心贡献,就是星云大师与严宽怙居士共同在大陆捐建的百家以上之希望小学,也是朴老所欣见乐闻的好事。如同朴老所说,佛教一切都是讲究因缘,在(赞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诗)中,朴老提及了一段有关佛指舍利的纪录:一九八七年农历四月八日(佛诞日)时,佛协前往石经山雷音洞迎佛舍利,同日得陕西人民政府电告法门寺塔下发现佛指舍利及其法物,从唐朝咸通十五年(八七四)深藏地下长达一千一百一十三年的圣物终于重见天日。一九八八年农历四月八日(佛诞日),法门寺正式对外开放,翌年,星云大师首度返乡探亲弘法,当时赵朴老即邀请大师前往法门寺共瞻佛指舍利,十多年来,星云大师心系佛指舍利莅台供奉巡礼之念。
适逢因缘成熟,大陆佛教界和有关方面为了尊重台湾佛教界的信仰,欣然同意佛指舍利赴台供奉,经各方积极努力,以及大陆有关人士奔走,终于敲定恭迎佛指舍利莅台以“星云签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十六字,达成佛指舍利来台供奉协议,也即是台湾佛教界的四大山头、九大门派、五大团体共同迎请,数十位诸山长老、高僧大德联名签署邀请函,并成立台湾地区佛教界恭迎佛指委员会,由中国佛教协会推举星云大师担任主任委员与台湾佛教界恭迎佛指委员会,统筹所有事宜,在十方因缘成就下,促成了二OO二年迎请佛指舍利莅台巡礼供奉三十七日的盛事,此举终于了却了大师多年的心愿。
当朴老周游各个佛教国家,听闻当地诵经梵唱,沈稳庄严,相比之下,中国经忏的花俏、流俗,让他产生改革之想,回国后,立即嘱咐佛协整理出一套中国的标准梵哏,供各寺院依循。因听说佛光山丛林学院与台北市立国乐团合作在国家音乐厅演唱,朴老非常肯定这种将佛教的传统音乐加以艺术化的作法。
二OO三年十一月,享誉世界的佛光山梵暝赞颂团②首次在北京中山堂、上海大剧院的演出,无论是唱诵音声、舞台设计、舞蹈国乐的完美配合都重重地震撼了大陆各界人士,让每一位听众都深刻地感受到梵哏音声的清净和谐的意境,以及佛教音乐的朴实柔和之美。有监于此,二OO四年三月,大陆佛教界邀请台湾佛光山携手合办“海峡两岸以及中华佛教音乐展演”,由两岸汉传、藏传、南传佛教,八大名寺百余位僧人在台湾国父纪念馆、美国洛杉矶柯达剧院、加拿大英女皇剧院联合演出佛教梵咀。由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担任团长,名誉团长则由星云大师担任。星云大师表示,台湾佛光山梵暝中的海潮音,就是他在五十年前和一些同道们从大陆带到台湾的,在台湾有了新的发展和演变。两岸人民同文同种,路途虽远,但血脉相连,虽有山海阻隔,但佛缘一致。通过两岸佛教界的共同努力,使两岸梵咀能够首次进行同台交流展演,继而将中华优美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不仅在美洲写下历史的新纪元,也为两岸和平交流跨入新的里程碑,这是“千载一时,一时干载”的盛事,令人振奋,值得庆贺。
在中国和平与统一的问题上,朴老曾经深表关心,大师将他的想法告诉了朴老,他一贯的立场是主张海峡两岸要和平统一,但是不少人都将其归为统派。其实,大师自己并不属任何派别,有的只是:口湾情,中国心”。每当想到一个国家的分裂,将造成多少的妻离子散,苦了干百万的人民百姓,大师心中总有一份不忍的悲愍。因此,大师一直期盼著台湾的自由民主能够继续发展,同时也殷切希望中国大陆的经济文化能够更加开放,让两岸人民先从经济生活上拉近彼此距离,然后再由政治方面获得互相和谐尊重的相处。一国两制也好,一国多党也好,大师唯一的心愿就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够在大同的中国旗帜下,共同为全世界人类的福祉贡献!正是基于这片炽热的三口湾情,中国心”,大陆弘法遂成为星云大师全球佛教开展计画里的重点中之重点。
人天眼灭,精神不朽
在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振兴的过程中,赵朴老无疑是最受推崇,贡献最卓越的代表,为了推动中国的佛教事业,朴老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力量。在这位长者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高尚优秀的品质。
朴老二十岁时即受持五戒,茹素行善,常常谦称自己是佛门的普通居士,他生活简朴,清正廉洁,老家在安徽太湖,因生前是安徽省政府顾问,所以对家乡的建设十分关心。为了感恩朴老的帮助,安庆市政府准备为朴老建盖一座纪念堂、纪念馆,朴老未曾同意。一向注重修身养性的朴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常常要求佛教协会工作同仁注意“修德积学,笔灿莲花一。他告诫大家,身为佛教徒,要爱国爱数,报国家恩,报众生恩,佛教的利益必须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我们的生命好比一滴水,只要我们肯把它放到人民的大海中去,这一滴水是永远不会干涸的。眼光远大的朴老,对佛教面临的种种问题都有深刻的洞见,除了做好汉传佛教工作,朴老也很重视藏传、南传佛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朴老在这些方面作过许多重要讲话,他提出民族与宗教的可分性及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的不可分性的理论概括,对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甚为重要。他一直希望将南传大藏经翻译过来,为中国佛教注入新血。他也认为学佛应该重视南传佛教,个中内含很多人间佛教思想的根据,相较之下,中国佛教则多为抽象理论,实行不够。朴老无私无畏,为佛教建言献策,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界的合法权益,总是向当局直言进谏,据理力争。
为了纪念佛陀涅盘二千五百年,佛协在朴老的指示下,进行了对《房山石经》的发掘、拓印的浩大工程,使得这一部历经千年、刻在石板上的稀世法宝得以重放光辉。佛协还编印了《释迦牟尼佛像集》、 《中国佛教画集》,精心制作了一批佛像,在各大寺院举办了纪念法会。
才华洋溢的朴老,佛学造诣深厚,他的《佛教常识答问》等著述深受佛教界推崇,多次再版,流传广泛。此外,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著十分精湛深入的研究,在诗歌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诗歌词曲作品先后结集为《滴水集》、《片石集》,其中不少名篇在国内外广泛传诵。至于书法作品则显俊朗神秀,朴实清劲,在书法界久负盛名。
长期从事社会慈善工作的朴老,每逢急难救助,总是率先垂范,他为自然灾害和希望工程捐出个人大笔资金,直到晚年体弱多病时,还亲自为遭受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筹集救灾资金。朴老圆融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有著菩萨慈悲宽阔的胸襟,对于生死大事看得很透彻,也表现得异常潇洒。他在生前已立下遗嘱,要捐出自己的眼角膜,说自己的眼角膜一定很好,九十多岁还能写小字:还说遗体凡可以栘作救治伤病者,请医师尽量取用。
一叶凋零,异常沉重
二OOO年五月二十一日,朴老在北京往生,享年九十三岁。
赵朴老一向崇尚俭朴,他在一所普通的四合院里度过了数十个春秋,木头院门涂著深色的油漆,早就剥落了,后院的两问房子是朴老平时布置的佛堂和书房。房间都不大,所有的空间几乎都堆满了书,墙上有几幅字画,其他都是朴老参加各种佛教活动的照片。书房现已腾出来作为灵堂之用,东面的墙上是一张朴老九十岁时拍摄的照片,旁边贴著朴老遗嘱中的一首诗:“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魂兮无我,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另一侧至今仍然悬挂著星云大师所送的挽联——“人天眼灭”。随著岁月悠悠,斗转星栘,我们知道,这幅挽联见证了朴老爱国爱教的不朽精神以及两位佛教巨人历久弥新的诚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