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贴吧:炒股票的都是下等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7:08:13
10年股市只上涨了500点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0顶或踩的标志
0
正在载入用户签名信息
工具箱
TOP

',1)">
fangzi1234567891
Posted:2011-8-4 11:29:21    只看该作者



状态:离线
注册时间:2010-01-18
最后登录:2011-09-27
帖子:3572条
帖子汇总
积分:41820
照片:5029张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银币:10枚
财宝箱:
门派:

0关注
0粉丝
0友邻
发短消息
|
加为友邻
空间|相册|博客|微博
状态:离线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Re:炒股票的都是下等人
沙发
fangzi1234567891 发表于搜房网 -上海业主论坛 -楼市话题业主论坛
股市真正的危机
经过理财专家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我们整理得一贫如洗。
一)理财师
有一种工作,叫“理财规划师”。他们在中国比较少见,但加拿大的H&R Block,美国的CITI财富,瑞士的苏伊士集团,英国的Westminster,可都是大大有名的大财团。
理财规划师的主要工作,是劝说你把“终身规划”,转移到他们银行去。比如说,从20岁开始,每年定期定额购买一个基金,然后若干年以后可以实现你上大学、买房、教育储蓄,养老…………等等的目标。
通常情况下,理财规划师会给你列出一个表格。你现在投入一笔资金,按每年10~12%的回报率,到十五年之后可以变成多少。然后可以抽取一部份去买车。余下的继续“投资”,到你六十岁时,这笔钱会变成如何一笔财富。同时,理财规划师也会建议你在“风险/收益”中作一个调整,比如说,随着年纪的增加,逐步减少股票的投资份额,增加债券的投资份额…………
通常情况下,理财规划师会告诉你,假如你在20岁的时候投入3万元,按12%的回报率。而你另外一个朋友,一直到35岁的时候,才开始“咨询理财顾问”,投入1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则最终到你们双方都是60岁的时候,你的3万元养老金,甚至比他10万元养老金还要多。由此得出结论:“理财应该靠早”,“金融市场是一颗摇钱树”。
另外一方面,理财顾问也会给你计算一份复杂无比的表格,告诉你“定期定投”的必要性。为了要凑齐足够的养老金,你必须在现在购买他们20万元的基金产品,然后每个月再购买7500元的“定期定投”,充分帮衬他们的生意。这样到你退休的时候,才能够积蓄起足够的退休金。应付啃老生活和通货膨胀的侵蚀。
好了,现在请把这一句话抄下来吧:经过理财专家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我们整理得一贫如洗 ------ yevon_ou
二)复利回报
对于理财师的呱呱不休,其实我们只要问他一句话就可以了。“假如我一个初生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给他存入1万元,到60岁时,他能够收入多少!!”
通常,理财专家都会向穷人推销非常多的产品。他们对那些山村里出来的,白手拼搏的贫寒大学生说;“你现在25岁,马上把所有的积蓄,购买15万元基金。”“然后再按照定投定额,每个月拿¥7500出来继续购买我们的基金”。将你的每一分储蓄都拿来购买我们的基金,只有尽可能的投资,才能踏上致富之路。你不是从贫穷的山区乡村出来的么,不要紧,只要你根据我们的致富药方,长期投资,你也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你也可以成为生活优裕的富人。你也可以看到一条进入上流社会的道路。
通常,理财专家会给你勾画前途。对于那些贫寒的,简陋的,狭隘的,没见过大都市骗局的,乡巴小伙子来说。读了二本“投资致富书”之后,让人浑身热乎乎的。一条金光大道竖立在了眼前。我们虽然现在没钱,刚从山区出来,毕业没多久甚至连助学贷款都没有还清,但理财金皮书已经告诉了我们。只要我们坚持“投资”,定期定额将每一份积蓄投入股市中,我们也可以致富,也可以进入上流社会,也可以成为“百万富翁”。这一切,甚至还不用花费太大的力气。只要购买了以后,每个月收对帐单就行了。
作为一个城里人。我们总觉得不对劲。让我们简单地问一下:“当初生婴儿出生的时候,我给他存入1万元,等孩子退休时,能拿到多少?”
理财规划师绝大多数的销售对象,都是25岁,刚刚开始工作,积蓄不多却踏入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所以,绝大多数他们的“复利”回报,都是从25岁开始计算的。
但我们不同,我们是城里人。生活已经有了积蓄,也不用为衣食发愁。
请允许我们问一句,“如果0岁的时候,给他/她存入1万元,到60岁时,投资回报能达到多少?”
简单地拿计算器算一下,按照理财顾问们吹嘘的12%回报率,10000元将变成¥10,053,086元。一千万多一点。
同学们,其实你们不用那么辛苦的。
不用按照理财顾问的说法,在25岁的时候,拿出全部的积蓄10万元购买基金。然后在剩余的35年漫漫长人生中,每个月都背山重垒地,拿7500去定额定投基金。你难道就不担心失业,生病,父母红包,旅游………………
同学们,其实理财很简单。你不用考虑复杂的算法,不用考虑理财专家的挑选。你只要很简单地“在婴儿出生时给他存入1万元”。
“在婴儿出生时给他存入1万元”。这是很简单的事,目前剥腹产都要¥5000呢。算上营养费更远远不止。一万元几乎人人都拿得出。投入一万元,你就彻底解决了娃娃的“养老金”问题。彻底解决了无数人头疼的养老费用问题。彻底解决了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全世界几乎所有老龄化国家养老费不够的问题。
只要你简单地拿出10000元,按12%的回报,六十年以后复利就有1000万元。这笔钱足够你解决任何的生活问题。足够让每一个中国人成为千万富翁,足够让你“孙子的孙子”都成为富翁。
只要简单地把钱投入股市“长期投资”,每一个中国婴儿都能成为千万富翁。每一个国家,都不应该存在养老金,社保基金的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呢。为什么全世界人民,还那么辛苦呢。
因为“理财师”根本就是神棍!!!
三)骗局
这一场骗局,真正的漏洞在于,股市并不能提供12%的回报率。60年连续不断的“复利”投资,10000元投资,并不能变成1000万元,甚至连100万元都不能。
六十年的持续投资,10000元只能变成…………嗯,约80000元。
整场骗局的核心,在于“股市长期的回报是10~12%”。而事实上在历史的长河中,股市根本达不到如此回报。
“理财规划师”起源于1945年二战结束。当时的加拿大,大约有50000名士兵战死。从而催生出一批“富有的遗孀”。她们继承了丈夫的贵族身份,一大笔存款,但除此之外别无收入。她们必须依靠一个很谨慎的理财规划师,把这笔钱投资/回报/逐步消耗,一直到她们老死。
“理财规划师”的兴盛,起始于80年代,随着股票的大牛市。并最终在2000年达到顶峰。当时道琼斯指数连续突破6000点,7000点,8000点,并最终在1999年3月29日,收盘突破10000点!
所谓“股市长期回报10~12%”论调,绝大多数都兴盛于2000年。
以当时的股票点位,无论是过去5年,过去10年,过去20年,过去30年,股市都是傲视群雄。遥遥领先。学术界理论界,依此而推销股票理论。整整的一代人,出生在“股票大牛市”的氛围之中!
按照投资惯例,使用YTD作为统计数据,也无可厚非。(YTD:迄今为止)
依据一个2000年举行的投资者调查,相信股市在未来十年(2000~2010)年中,能获得10%回报的人,占50%。相信未来十年能获5%回报的,占25%。相信未来十年是亏损的,不到总调查人群的5%。
如果按照12%的回报率,九年以后的今天,2009年春节,美国道琼斯指数应该是多少呢。应该是25000点左右。可实际是多少呢,很不幸,大约在6600点左右。
上一次Dow Jones跌到近7000点时,我曾撰文写出,。此种数字的下跌,不仅仅是金钱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是“股市理论”“股市信仰”的丧失。
同学们,股市已无法提供10~12%的复合回报了。
四)长期
其实,我们把目光放到一个更长远的周期。就会发现2000年时泛滥一时的“股市长期”“风险回报”是何等的幼稚。
从长期而言,除了1990~2000的短暂十年,其余任何一个时代,股市回报10~12%都是不成立的。
在道琼斯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找到1896~2009的所有数据。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896年。取2009年3月6日,道琼斯收盘6626.94点。则:
如果按照过去5年,回报率-9.10%。
过去十年,回报率-4.04%。
过去二十年,回报率5.57%。
过去三十年,回报率7.23%。
过去五十年,回报率4.91%。
过去一个世纪,1899/12/1是75.47点,109年平均回报4.19%。
从开始到现在,1896/07/01是34.59点,113年平均回报4.76%。
从以上各项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任何一个阶段,股票都没有实现过“传说中”的10~12%回报率。公允而言,谈论股市,取4~5%心理回报为宜。
假如我们可以坐时空隧道,穿梭到过去的岁月,去从事“股评家”这一光荣而又伟大的职业。则无论我们回去到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我们都不可以吹嘘道“股市提供10~12%”的回报率。
真正地从历史上看,“股市10~12%回报率”有且仅有出现在1990~2000年,克林顿执政中后期的黄金时段。这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现象,而不是必然现象。
胡锦韬总书记教导我们要“与时俱进”。研讨股市的理论,经济规律,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与事实的发展,所谓“股市长期10~12%回报”理论已不符合实际。今时今日,我们需要修正我们的理论。
五)美国以外的股市
除了道琼斯指数以外,我们还需要提醒大家的。在过去一个世纪,美国股市是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
在过去1900~2000的一百年中,美国股市是全世界表现最好的股市。其次是英国股市。
美国股市尚且如此不堪。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其股票,与股票市场,就更令人失望了。
在《亚洲大亨》书籍中,曾详细地描述了,亚洲投资者;依照欧美学家“股市长期10~12%回报率”的美妙理论,投资于本国股市。无论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最终,却没一个获得了“理论上”的回报值。
马来西亚最大的财团,郭鹤年家族,其股价还停留在20年之前的价位。印尼最大的金光集团,则干脆申请了财务破产。香港郑裕彤的“新世界集团”,股价一度跌到2.25元,相当于1963年的价格。
其股价,仅为帐面净资产的10%。PB=0.1
没错,就是那个在南京东路,淮海中路拥有物业;在全中国19处大型商场的“新世界发展”。
为什么,因为在发展中国家,除了股票市场“内生性风险”之外,还存在“代理人风险”。
即监管不力,漠视小股东权益。转移利润等等嫌疑。
以新世界发展为例,哪怕他净资产23元,股价2.3元。如果他永远不分红,三年开一次董事会,小股东又哪会信任他呢。非得要90岁的“四叔”重新出山不可。
如果说美国股市,长远来说,仅能提供4~5%的回报率。
则作为全世界表现最好的股市,其他国家将更为不堪。连2~3%都没有,甚至可能是负数。中国股票短期内可能表现很好,但却无法实现100年的“复合增长”。
六)股市真正的危机
言归正传,我们来谈论一下股市真正的危机。
股市真正的危机,来自“投资者基础”的崩坏。
美国证券交易所,之所以叫做NYSE。是因为最初的时候,股票交易完全是在咖啡店里进行的。没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巴克”“真锅”这种类型的咖啡店。股票最早的交易员,全都是一群游手好闲的家伙。
美国有股票交易的历史很早,但最早参与的人却很少。从最初的时候,股票被认为是一种“不务正业,投机”性质严重的活动。一名上流的,高贵的绅士,是绝不会把大额资产放在证券上的。当时的无冕之王,是国债。比如象《冷山》之中的妮可·基德曼。
NYSE迄今仍保留着古老、而又保守的传统“只在自己人之间交易”。纽约证券交易所一共有533名会员。所有的全美国股票交易,有且必须在这533人之间发生!
按照传统,“纽约证券交易所”最初是发生在咖啡厅里的。二个人点了一壶摩卡咖啡,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然后交换了现金与票据(最早的股票,有实物纸张)。完成匿名客户的委托。而所有的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统统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一直到1945年大战结束,美国持有股票的人数,不到总人口的5%。
所有这一切,都在1980年发生了转变。
基金的兴起,401(k)养老计划,传媒的态度,这一切是“大众洗脑术”的三大利剑。
美国股市的真正兴旺,发生于“平民大众投资股市”。数以千万计的美国民众,可以提供为数众大,回报要求很低的“廉价资金”。而股票如果总是在人口5%的大鳄手中炒来炒去,大鳄们可都是要求8倍市盈率的。
股市从1980年开始了牛市。而基金经理们开始给平民股民灌输“股市回报10~12%”的神话。
平民们的大量资金涌入,则进一步推高了股市。
股市回报高-〉资金涌入-〉股市更涨-〉更涌入 ………………这形成了一个正反馈。
今时今日,时至2009年。“养老理财规划”,“股票型基金”,“定期定投”,几乎已深入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全美拥有股票账户的人,超过了8000万。“共同基金”,“定期定投”,几乎象二跟吸管,插入了我们身旁。
先生们,请记住,“二根吸管”,这对整个证券行业,对华尔街,几乎是生死咎关的。
华尔街需要源源不断地资金。一方面,数以万计的“基金经理”,每一个人都享受着上百万美元的年薪。另一方面,因为股票远远超过实业价格。所以你无法阻止“大股东套现”,还有源源不断地公司想在华尔街IPO“集资融资”。
华尔街需要源源不断地资金。不是你抛售,哪怕你不“继续买进”。都会是一场大灾难!!
长期以来,“养老基金”+“定投定额”+“政府基金”是华尔街长线资金的主要提供者。
他们哪里来的?就是冲着股市“年10~12%回报”来的。
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把他们的养老金存放在美国股市中。这些人并不是富人,而仅仅是“追求回报者”。美国人的积蓄并不多,如果股市不能实现如期回报,他们就将没有足够养老金。
养老金,保险金,政府的社保基金,在1960年之前,是并不投资股市的。以后因为股市表现太好,再加上股东们一再要求“提高回报”,所以才逐步加大股市投资。
股市的真正危机,如果今天,“股市长期10~12%”的回报;如此神话一旦破灭了,会发生什么事?!
真正的危机,股市的“投资者基础”会发生动摇。
对于养老基金,社保基金,如果他们不再信任股市,不再将股市作为一个“长期回报”的地方。他们就会停止买入,甚至撤出。
一旦这些“长期的,源源不断地,低成本”的资金撤出,对美国股市将是灭顶之灾!
如果失去长线资金,道琼斯指数可能直线下跌。而下跌,会造成进一步的“长线投资者”撤出。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下跌-〉长线资金撤出-〉再下跌-〉长线资金再撤出-〉进一步下跌……………………
股市真正的危机,在于“股市长线10~12%回报率”神话的破灭。如果人们对你“长线不信任”,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想象一下,如果股市,在美国人的印象中,再退化到一个“不务正业,投机”的场所。再退化成只有5%的大鳄和投机者,在参与股市交易。
那么道琼斯指数,得跌到多少点才是底啊!
七)股市神话破灭对美国的影响
时间已经不多了,已过九年。
“股市长线回报10~12%”这一个神话,发生在2000年。迄今为止,已过了九个年头。
通常而言,我们可以糊弄投资者一阵子。比如我们说“股市总是涨涨跌跌的,不必在意”,又或者是“现在跌下来,正是长线吸纳的好时机,赶快入货”。
但谎言不可重复一百次;九年过去了,股市还没有涨,投资者坐不住了。
如果美国股市,在短期内还不能猛烈反弹的话;我们不妨说说,由此带来的噩梦后果。假如,我是说假如,Dow Jones指数从此一蹶不振,长期徘徊在6000~7000点之间。再下跌1~2年,然后平盘1~2年,然后小幅上升1~2年。一直到2020年之前,还升不到8000点以上。
那么,我们该坐下来;掰掰手指头,算算美国的养老金问题了。
美国人的窟窿,将一个一个冒出来。
首先,让我们算算,什么叫做“美国的财富”。以一个很典型的中产阶级美国人为例,他可能拥有100w美金。
那么按一般理财顾问的操刀,他可能拥有40%的债券,60%的股票,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平衡”的资产配置。
如今,股市跌去一半。他的股票投资从60w变成30w。总资产还剩下40+30=70%。打了个七折,似乎还不差。
且慢,帐不是这样算的。
我要问你,如果一个美国人拥有40万元“美国国债”。那他的总财富是多少。
你可能毫不犹豫地说,是40万元。
回答错了,应该是0。
“国债”是什么,国债是“国家欠你的债”。
那么“国家”是什么呢。国家就是你!
所谓的美国国债,归根到底是要“美国人民”来还的。每一个美国人,都承担着“美国政府国债”的300000000之一。
单独一个人,可能“国家欠你债”。
但如果将三亿美国人看成一个整体,是不可能每一个美国人,都拥有“债券”的。所有的这三亿人累加起来,一定是0。一个国家,不可能靠“人民欠政府债,政府欠人民债”而实现财富,打包一定是中和掉的。
举例来说,3亿个美国人,总计拥有了美国国债120000亿美元。
这是财富么。不是。因为政府的负债,要平摊到每一个公民头上。所以每一个美国人,欠的债就是4万美元。
你手里的债券超过了4万美元,你是拥有财富的。你手里的债券少于40000美元,你不仅是个穷光蛋,你还倒欠社会钱。赶快把钱花了,移民中国吧。
就美国总体来说,所有的美国人拥有的“国债”,就是美国政府的负债。
而且还不止。
因为美国,是一个“债务国”。除了欠他自己国民的,他还欠外国政府的。比如说欠中国政府2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欠日本政府10000亿外汇储备,印度3000亿………………
美国债券市场,总价值20万亿美元。外国人拥有40%。也就是说,“美国的财富”债券方面是赤字;负数-80000亿美元。
美国人要养老,只能靠消耗他们自己的财富。财富分二个方面,股票+债券。
债券方面,前面已经算过了,-8万亿美元。
股票方面,外国人大约一共拥有10%的美国股票。股崩之前,美国股市总市值约20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股崩之前,“美国人的财富”是18万亿-8万亿=10万亿。
股崩之后,“美国人的财富”是9万亿-8万亿=1万亿。
好了,现在全部三亿人口的美国人。他们的养老金,就只剩下一万亿美元了。
他们还活得下来么?
他们还能养老么?
他们如果不能养老,他们会滥发纸币么?
他们如果不能养老,他们会打仗么?
八)股市神话破灭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人贫穷而又贪婪。
我们渴望致富,比美国人更渴望。我们轻率就相信了10~12%的神话,甚至这样还不满足我们的胃口;A股的炒家,渴望的是20~24%的回报。
我们实在太希望发财了。
A股股市,是一个赌场。从1988年开市至今,A股成功地实现了每年-20%的回报率。你没看错,是负数的-20%。即每一年亏损20%。
或许有人问,A股不是从100点,一直涨到了现在2200点么。翻了也有22倍。怎么算复合回报都有15~16%。至少“负数”这个结论太吓人了。
没错,是你的算法不对。A股是一个更隐秘的骗术。
我暂时还不想揭穿你们。因为A股的神话,是一个希望。有利于宣泄愤怒的、贫穷的、山区凤凰大学生,有利于锻造和谐社会。
直到我写下一篇文章。
2009年3月7日晚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0顶或踩的标志
0
正在载入用户签名信息
工具箱
TOP
fangzi1234567891
Posted:2011-8-4 11:31:14    只看该作者



状态:离线
注册时间:2010-01-18
最后登录:2011-09-27
帖子:3572条
帖子汇总
积分:41820
照片:5029张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银币:10枚
财宝箱:
门派:

0关注
0粉丝
0友邻
发短消息
|
加为友邻
空间|相册|博客|微博
状态:离线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Re:炒股票的都是下等人
板凳
fangzi1234567891 发表于搜房网 -上海业主论坛 -楼市话题业主论坛
全世界最庞大的剥削
他们把树木从山上砍下,挖出300米深的矿藏,燃烧浓黑的石油,花费数千个小时打磨抛光,拖上翻山越岭的铁轨,运输至遥远的海港,装入铁皮集装箱。最后,把他们全部都沉入海里!
-------- 中美贸易
租住我房子的德国人,是一个彻底的混蛋。每一次我见到他的时候,都醉醺醺拿着一个酒瓶。他的头衔是一个工程师,却连最基本的电器原理都不懂。常常叫我修洗衣机。最后,他在弄裂我的地板后,拖欠了二个月房租,偷偷地逃走了。
我时常怀疑,一个素质如此低劣之人,是如何住进全市最高档的生活区之一的。而且我还对他毕恭毕敬,因为他的房租给得高,大约5000元/月。超过一个本地大学生的工资。
而对于德国人来说,其实并不高。仅仅约500欧元/月。一个东德流氓都可以承受得起。
为什么一个下等人,可以爬到上等人的头上?
一)中美贸易
让我们设想一下,中国要出口一把椅子,到美国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从深山老林之中,把异常珍惜的树木砍伐下来。然后去皮上光。再之后,我们会活剥一头小猪,把猪皮硝制了做椅垫。椅子需要调制大量的化学物,油漆及胶水。最后,我们可能要从一个四川,或者湖南的工厂,经过数千公里的铁路,运到上海出口。
在上海,会有庞大的船队和港口设施等待。制造,运输,报关,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当然还有浓烟滚滚,消费的电力和汽油。
好了,现在这把椅子终于被装入铁皮集装箱了。可怜的森林老树,猪皮,油漆,石油,都消耗掉了。船只航行到了太平洋中央,然后,然后…………他沉了!
是的,船沉了。整艘船都沉了。满载着无数货物与劳动的远航船,就这样沉没了。沉入了太平洋中央,没带起一丝水花。我们辛辛苦苦生产了那么多东西,哪怕消耗与污染;可是,这一切都没有回报。船直接沉入太平洋了。
在过去廿年中,美国人从未支付任何货款。或者更确切点说,我们的货物就扔掉海里了。我们以为我们收到钱了,其实我们的货物,全部都扔垃圾筒了。
二)美元之谜
让我们想一想,出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出口货物,你给我美元”。
我出口了一把椅子,你给我$15美元。价格公道。
15美元在美国,可以干什么事呢。大约够买1/4把Made in American的凳子。或者,够你把凳子腿修一修。美国人觉得$15买一把中国产的凳子划算极了。
对于中国的出口商呢。他收到的绝不是“修条椅腿”的价格。$15在国内约折合¥105元。(USD/CNY=7)。足够他支付木材、油漆、猪皮、人力的钱。
好了,现在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了央行。
回到了我们最初的问题。一个东德流氓,住进了全上海最高档的社区。房东还要陪笑脸,去帮他修洗衣机。那么,街头流氓哪来这么高的地位呢?
对东德流氓来说,他实际支付的是500欧元。对街头小混混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
对房东来说,他实际收到的是5000元人民币(EUR/CNY=10)。这个房租价格也是让人满意的。
对央行来说,他收入500欧元,印出5000元人民币。外汇储备增长。
那么,谁吃亏了呢。是农民。
三)中国海底出口公司
近期据说金融危机,中国出口不振。有说下降-1.9%,有说下降-10%的,甚至有说-25%的。
其实,这问题很容易解决。
具体的解决方案,就是成立一家“中国海底出口公司”。办公地点就设在“帕皮提”好了。别找了,那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涨潮时淹没1/4国土。
“中国海底出口公司”注册资金一万亿美金。由中国外汇储备拨给。
其具体的业务,就是从中国出口商品。不管是上海出口的,广州出口的,大连出口的,来一船收一船。船载货物到港后,看也不看,哗~~~地一声,就倒进太平洋里。
本公司可以保证服务态度绝对好。不挑货,不退货,不检验检疫。不管你是运次等品,滞销品,本公司保证负责兜底收购。付款及时。
这样一来,保证沿海的出口经济极大富裕。各路经济大省纷纷救活。民间工厂加班加点,如火如荼,经济V型反转。刺激政策获得极大成功。
或许你会问,外汇储备被白白消耗掉了。咦,那不还是在中国商人手里么。
四)经济学
中国过去廿年的出口战略,其实和“货物倒在海里”没有什么二样。
美元并没有什么购买力。2万亿Dollar的外汇储备,也根本买不回“中国曾出口”的等价购买力。更何况,美国的信用,已经大大受到质疑,二万亿美元,最终能拿回多少。金融界目前都是个大大的问号。如果美元收不回来,那么我们过去廿年的出口,都扔在海里了。如果美元通货膨胀,贬值2/3,那么我们过去13.3年的出口,都扔在海里了。
对于中国受到危机的出口企业。其实和“中国海底出口公司”差不多。反正我们输到美国的钱也拿不回来。2万亿外汇储备,和1.8万亿外汇储备,又有什么区别了。
投资2000亿美元,在太平洋海面成立一家公司,专门负责收购中国货物。货到了就往海里扔。这样的刺激规模,足够外向型出口企业,摆脱困境,大大盛世了。
我听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效率的科学。是让整个社会更有效率,少干蠢事。那么,把货物“扔在海里”,是哪门子效率。哪种蠢事。
五)输家
好了,游戏兜到这里,也该找出谜团了。究竟哪里错了,谁是输家。
我的德国租客,用500欧元/月租了我的房子。他觉得英明无比。充分享受了欧洲不敢想象的舒适生活品质。
我收了租客5000元/月的房租,我也觉得十分满意。至少他比本地人租金高多了。
央行多了500欧元的外汇储备。年尾总结是,央行行长免不了吹嘘二句。政绩大大地加上一笔。
那么,谁是输家?是农民。
农民是真正的输家。因为市场上的人民币,增加了5000元(新印的)。而他又没赚到外国人的钱,手中的储蓄反而被摊薄了。
我们常常说,过去廿年中,中国运输了2万亿美元的货物,到美国去。而美国人,事实上,一分钱也没有支付。
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那么,是谁为这么一大堆货物付费了呢?
是中国的农民。
真正为这一堆货物买单的,是中国的央行。出口商能收到¥105元的椅子钱,这钱是中国央行给的。而不是美国人给的。
央行过度印刷货币,则受损失的是中国内地的农民。无法出口的农民。
整个利益链条的分配大致是:
美国人:获得60元 (价值105元货物 - 45元)
央行: 获得45元
出口商:获得5元
农民: 损失-105元
--------------------------------------------------------------------
整个社会生产:5元
这里假设了$15的购买力大致和人民币¥45元相当。因为有生产,所以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了5元。
六)贫富分化、东西差距
好了,现在要说到中国社会久治不痼的顽症,这其实是一个问题。贫富分化+东西差距。
坦白说,作为一个上海人,我感到无比的幸运。
如果我生为西部山区一个内地人,无论我多么努力,命运都注定挫折而艰辛。
住在上海,我可以接触“外国人”。
你能想象一套房子,月租金5000元么。在许多内地城市,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因为他们接触不到外国人,物价感觉是500欧元的外国人。而对于本地人来说,¥5000是可以买很多很多很多东西的了。
往远了去说,这么多高楼大厦,金茂大厦的租金高达30000元/天/楼面,没有跨国公司,是绝对支撑不住的。很多五星酒店,高档餐馆,奢侈品商店,都是完全由“外国人”消费养活的。
更远了去说,远洋贸易,跨国贸易,许多上海产的并没有价格优势的商品,出口到了美国欧洲,就成了价廉质高的Made in China。外向型经济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外国人觉得便宜。
这些优势,西部省份都是沾不到的。许多内地小城,或许几十年也没有一个“国际友人”来到。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作为一个上海人,央行滥发纸币,我们一样身受其痛。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看见人民币票面“零零零零零”一个个加上去。
但另一方面,沿海省份可以从“外国人”身上获益。好比我能获得5000元/月的房租。从而抵消了央行“滥发纸币”的损失,甚至略有剩余。
而内地省份,就没有这个优势。中国一船船的出口沉到太平洋里,其对应的就是国内物品不足。货币却泛滥。
内地省份,承受着几乎每年10%的货币贬值。老百姓因此无法积蓄任何财富。略有积蓄就被通货膨胀掠走。
中国的“东西差距”,主要由导出口战略造成。如果没有刻意压低人民币汇率,“东西差距”会有,但绝不会这么严重。
七)明天、美好的世界
好了,现在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中国放弃“出口导向”型战略。
严格一点,假设中国立即“禁止”所有的出口。反正我们外汇储备也够用了。不需要再囤积更多的外储。或者宽松一点,仅仅是提高人民币汇率,提高到人民币:美金=1:1,市场自然会作出调整,顺差收减到零。
a)价格
如果中国“禁止”了出口。那么,原先用于出口的产能,将全部转为内销。中国的净出口,一般估计为GDP的10%左右。这笔货物转入内销市场,将使价格下降1/3。
另一方面,中国不再出口美国,也就意味着中国央行不用再继续印钱。中国内陆的劳动人民将可以积蓄财富。而不是落入投机家的手中。
以上二股力量合力,中国国内的物价,有望下跌50%。
b)贫富分化
除此之外,价格的下跌,还将产生政治上的重大影响。首先,贫富差距将大大缩减。
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集中体现在二个方面。1)离外国人的距离。2)离政府的距离。
离外国人距离近的地方好赚钱,越近越好赚。上海就比杭州更好赚钱,并不是上海人比杭州人勤劳。而是外国人登陆首选上海。陆家嘴又比桃浦新村好赚钱。因为外国人优先入住五星级酒店,而不是工人新村。
同样道理,离政府近的地方好赚钱。省比市好赚,市比县好赚。因为中央政府不断地印发纸币,钱总是最靠近财政部,然后靠近地极市,最后才靠近县和乡。
导致的结果,就是并不靠“劳动致富”。好比我每年养猪积蓄3000元。但政府每年通货膨胀10%。
那我财富到30000元时,就增长不上去了。每年的养猪劳动所得,都被存款“缩水”抵消。三十年过去了,日作夜劳的农民依然贫困。只有靠近政府拿项目的人才能发财。
如果放弃了“出口导向型”的战略,没有了央行滥发纸币,则劳动可以积蓄财富。而投机无所获得。
c)内需
再其三,中国经济结构能够更健康。
我们整天在喊“增强内需”增强内需。宏观金融不改变,内需如何增强?
最简单的一点,你货物都拿到国外去卖了,国内的消费又怎会起来???
我们整天喊削减出口,汇率不改变,出口又怎么会降下来?
促动内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外销”的商品,全部拿到“内销”上来。国内商品数量增加33%,价格下跌1/3。人民生活极大富裕。
我原本每月赚3000,花2900。“内需”无法再增加。现在物价跌了,买完水电米油电脑球鞋后,只花了1900。天下还有比这个舒心的事么!
物价下跌1/3,家庭“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各样新消费,新娱乐,新休闲层出不穷。整个社会欢乐极大娱悦,服务业比重大大增加。
八)结语
有人冲到我们的草原,抢夺我们的牛马,抢夺我们的羊羔。我们拼命反抗,因为我们知道他是强盗,抢我小羊的强盗。
有人在电脑前拨动了几个数字,宣布了几项政策。造成了数以十万亿的财富移动,造成了沿海几亿人的繁荣,造成了内陆几亿人的贫穷。
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不懂经济,不懂金融学。我们只知道日子是很苦很苦的,却从来不明白为什么。
(yevon_ou@yahoo.com,2009年2月19日夜)  作者:yevon_ou 发表日期:2009-4-19 18:31:00
A股市场的真实回报率是负数,每年-20%
上次我写了一篇《股市真正的危机》,写到最后第八节中国股市时,实在是精疲力尽,肚子饿了吃泡面去了。所以今天回来继续写,中国股市从1988年成立迄今,廿年的真实回报率是多少呢。是负数-20%每一年。看清楚,-20%!
恐怕绝大多数99%的中国股民跌破眼镜,指数不是从100点开户,涨到现在2500点么。
为什么,因为你的计算方法不对。
一)制作表格
在展开正文之前;首先,请各位证券界的朋友帮个忙,帮我填好这一份表。因为本人并非证券从业人员,很多数据没有心思详细整理。请有数据资源的朋友帮忙填写一下。(yevon_ou@yahoo.com)
融资额 12月31日总市值 红利税 印花税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
………
2008年
2009年
这份表格,左边是1988~2009年份。右边依次是1988年当年融资额,包括IPO和配股再融资。年末的沪深二市总市值、当年红利税、当年印花税。当然,如果有细化到月份的数据,就更好了。
二)美丽前景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讲讲中国A股的股市。首先,我们来听一个官方版本。
A股,由1988年成立。和全世界绝大多数的股市一样,A股的基准点位为100点。以后股市不断扩容,但都进行相应换算。
按照今天2009年4月18日晚上的价位,A股收盘2503.94点。也就是说,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内,A股一共涨了25倍。代入计算器简单算一下,A股的年均复合回报率,是17.4%。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数据。也就是说,你投资A股,每年能赚17.4%回报,远高于银行存款。
鉴于这个17.4%,又会引发一连串宣传上的大战。比如证监会整天向我们灌输的:“从长远看,投资股市会获得非常高的回报”。
“从长远看,投资股市能获得远高于银行存款的回报”。
“从长远看,投资股市能有十倍、廿倍的回报”。
“从长远看,投资股市是您唯一正确的选择”。
因为这一个17.4%,证监会宛如拿到了大力药草,尽可以全力鼓动股民们,投资股市的美丽前景。因为这一个17.4%,更有甚者,一些“晨星”等分析机构,装模作样地比较了全球十几个市场,最后得出中国A股是一流投资佳地的结论。因为这一个17.4%,股评家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了街口,因为他们从事的是一份光荣而又希望的工作。
但我们总觉得有一点不对。“十个炒股九个输”,于是我们走到了街口,四处问了一下。“今天,你赚钱了么”。
“今天,您赚钱了么”
“今天,您的回报有17.4%么”
回答总有那么一点地不靠谱。经年累月炒股的人,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享受到传说中的17.4%回报率。更有甚者,亏损还不少。经历了2008年的风波,勉强打平算不错了。“七输二平一赢”,才是A股市场真正的写照。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三)举手
我登上了演讲讲台,首先问,“A股从100点,涨到了2500点,涨幅25倍”,这有没有问题。
台下一片肃静,没有问题。
那么我再问,“如果我在1988年投资100元,到今天我可以收获2500元,有没有问题”。
还是全票通过,没有问题。
那么,最后问题出在哪呢。
最后,我再问了第三个问题。
“有哪一位同学是1988年入市买股票的,请举手!”
台下稀稀拉拉的。经过了半天,总算一千人的大会中,有1个人举起了手。
很好,恭喜您,您是幸运儿,有25倍的盈利。
那么剩下的999人呢。请问剩下的999位同学是哪一年入的市,战绩如何。
剩余的人一起举手,“我们是2008年入市的,目前亏损50%”。
于是,这就引起了我的思考。
1个人赢利25倍。
999个人亏损50%。
那么这1000个人的总赢利,究竟是多少?
四)骗局
这就是A股市场的真实骗局。
你可以说,“假设你1988年开始投资股市,迄今为止你的回报是2500%”。
但问题是,这句话偷换了一个概念。“你是1988年开始投资股市的么”?你不是,所以你的回报,也不是2500%。
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阱。
假设有这样一个市场,他是1988年成立的,但1988年时,规模非常小,仅仅只有1亿。
就这样,从1988年到2007年,都没有扩容。
但到2008年时,该市场突然融资9999亿,增长成一万亿的大市场。其中的9999亿,是按照6000元的价格买的。现在只有2500元/股。
你说,这个市场真实回报是多少。
真实回报应该是6000->2500,亏损60%左右。
五)正确算法
好了,现在回到我们的正确算法。现实生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A股股市,真实的回报是多少。
正确的算法,应该按照IRR算式展开。
1988年 融资xxx亿
1989年 融资xxx亿
1990年 融资xxx亿
……
……
……
2008年 融资xxx亿
----------------------------------
2009年 总市值YYY亿
把这些数据全部找到,然后代入Excel表格中。才可以求出中国股市的真实回报。好比我前面说,“1个人1988年入市,999人2008年入市”。这是夸张了一点。
但真实的世界中,“1个人1988年入市,3个人1989年入市,7个人1990年入市…………200个人2006年入市,150个人2007年入市,170个人2008年入市”,这是比较贴近真实的。
把这些人加权平均,才是股市真正的回报。
当然,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致估算。其结果是十分令人震惊的。
股市的绝大多数投入,是发生在2007~2008年的。
在此之前,虽然1988年已经开始有了股票,但投入的资金并不多。开户数量也不多。最典型的,是“老八股”,哪怕这八家公司目前全部建在。占A股的总市值,也是微乎其微。
A股市场,一直在进行着扩容。其中最重要的一轮扩容,发生在2245 -> 6124 -> 2245的过程中。也就是2007年夏~至2008年秋。
鉴于(表一)数据不全。我们只能进行定量分析。在股权分置之前,整个A股市场的总市值,大约是5万亿元。而2009年的今天,仅仅A股流通市值,就有5万亿元。流通股约占总股本38%左右。
也就是说,有近2/3的股本,是发生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
2006年开始的股权分置,然后A股开始一路上扬,从998点一直涨到6124点。与此同时,A股的超级航母股IPO,也在不声不响中同期进行。
掰着指头可以数,这段时间内,总共圈了多少超级航母。大秦铁路,中国神华,兴业银行,中国石油……………
而最严重的,这些大盘蓝筹股的IPO,绝大多数发生在3000点~6000点的过程中。
换句话说,我们的模型,可以简化为:
1股,在1988年买进,价格100元。
2股,在2008年买进,价格4500元。
--------------------------------------
现在总用拥有3股:价格2500元
问,我的年均投资回报率是多少。答案是-20%左右。
* 注1:(表一)的结构稍微复杂。其中红利税按20%税率,就可以算出上市公司,对流通股的净回馈是多少。印花税按当年税率,可大致算出交易成本及券商佣金是多少。二者与IPO金额相加,可算出真实回报1,真实回报2(扣除交易成本)。非常希望有证券业的朋友,可以完善此表。
六)题外话:全球金融市场的回报
和我那篇《股市真正的危机》对应一下,谈论全球股市的真正回报,也绝不可以将Dow Jones指数过去六十年的K线图调出来,然后指着图表说,“诺,如果坚持投资就是10~12%的回报”。
真正的算法,美国股市也是不断扩容的。在1997年之前,购买股票的人群范围并不大。美国股市大扩容在1997~1998年进行了二轮,科网公司圈了大片的钞票,然后就泡沫崩裂了。
计算美国股市的真实回报,应该将全美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从1900~2000年,每一年的IPO或再融资额列出来。
扣减掉当年美国上市公司,回馈给股东的红利。
再扣掉交易手续费和基金管理费。(约等于华尔街总佣金)。
美国1900年 融资xxx亿
1901年 融资xxx亿
1902年 融资xxx亿
……
……
……
2007年 融资xxx亿
2008年 融资xxx亿
-------------------------------------
2009总市值 YYY亿
然后以这个数列,计算IRR回报率。才是美国股市的真实回报。这数字,是远远低于10~12%的。我估计可能在5~6%之间。
再进一步推而广之,其实金融市场,其回报率还不能这样计算。
整个金融市场,既包括股票市场,也包括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规模一样很大,在80%的工业化国家,债券市场都比股市大。债券市场的新融资,就是国债企业债的“新增部分”。比如这一次的四万亿。
所以,金融市场的回报率,应该是计算:“股市IPO+新发国债”。
1900年 股市xxx亿 + 国债xxx亿
1900年 股市xxx亿 + 国债xxx亿
1900年 股市xxx亿 + 国债xxx亿
……
……
2007年 融资xxx亿 + 国债xxx亿
2008年 融资xxx亿 + 国债xxx亿
-------------------------------------
2009总市值 YYY亿 + YYY亿
很多人谈论金融市场的回报率,甚至有人说美国股市每年10~12%的回报率。1900年的一万美金,今天可以变成一千万。
但其实这是不对的。美国,只不过精选出来的一个国家。美国股市,更是精选出来的“表现最佳”的一个市场。
真实的金融市场回报率,你应该考虑到1900年的全世界人民,有英国人,有日本人,有德国人,有俄国人,有土耳其人。他们不可能把资金全部都投放到“美国”市场去的。
从宏观来看,资金必然是各国分布的。
再从宏观看,资金必然在股市、债市、期市,散落分配的。至少最基本有一点,4万亿国债,肯定是都找得到买家的。
我们讨论金融市场的回报率。其实美国股市真的按IRR计算方法,回报并不高。仅只在5~6%之间。
整个金融市场,你又不可能全部买股票,哪怕股票/债券=50%/50%,你的回报率就降到3~4%。
而真的谈论市场,美国是一个极其“幸运”的国家,他既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
如果你在1900年时买的是俄国股票,现在已经成了废纸。如果买的土耳其国债,则不仅拿不回本,这个国家都不存在了。(奥斯曼帝国)
从更广义的全球看,全球金融市场能有0.5~1%的回报,就算不错了。
我们常常听到一个笑话。某人按5%的年利率,二百年后可以拿回数亿美金。如果耶稣死的时候留下100元钱(BC.1),则到现在可以买下全世界。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荒谬的事,因为人们假设能有5%的回报率。
其实金融市场,根本无法提供这么高的回报率。不仅10~12%提供不了,哪怕连5%都提供不了,哪怕连1%都提供不了。
如果我们纵观20世纪的全球金融市场,你能找到一个国家不破产,不革命,就算很不错了!!
七)中国A股的骗局
中国股市的骗局,就在于他的真实回报率是-20%。负数每年亏二成,却偏偏吹嘘成正17.4%,吹成很高回报率。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痴迷股市,从来就没有好下场。这些年,真正可以靠股市发财的散户,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成了证监会的一等炮灰,成了庄家的二等炮灰,而且如韭菜般,割了一茬又一茬。
研究中国股市,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条脉络。绝望的熊市 -〉新股发行前的上涨 -〉排队IPO -〉绝望的熊市。
中国股市的核心骗局,在于“高位大扩容”。这样哪怕所有人都亏钱了,指数还有2500多点。
指数并不等于“回报”,这是骗局的核心之处。
我们的证监会领导们,总是和“新股民”吹嘘着你1988年开户入市,迄今可以实现25倍的回报。
但你可以1988年入市么,不可以。没有时空隧道。
你只能在2008年入市。2008年等待你的是什么,是6124点的中石油!48块的中石油!
中国股市,证监会一直在欺骗股民。他们告诉股民投资股市会有好的回报,劝唆着那些凤凰大学生,那些怀揣着龙门梦的年轻小白领,将他们的工资与积蓄投放到股市中。让他们一个个怀着发财的美梦,祈望离开现有的阶层。
而中国股市,其实并不能提供如此回报。
从长远来看,中国股市的总回报是-20%。即每年吞噬20%。过了一年就打八成,过了二年就六成四,过了三年就接近“腰斩”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愿意揭穿骗局。我们更希望凤凰大学生,怀揣着这样一个梦想,相信股市是高回报的,并倾家荡产投入股市。
这样,对他们物质上虽然是一种剥削,精神上却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
比如说,我知道,在读者的回帖中,肯定有人会写问:“假如我2009年入市,放上20年,我也会有几十倍的回报”。那就说明你根本没看懂。您还是炮灰去吧。
2009年4月19日凌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0顶或踩的标志
0
正在载入用户签名信息
工具箱
TOP
fangzi1234567891
Posted:2011-8-4 11:35:10    只看该作者



状态:离线
注册时间:2010-01-18
最后登录:2011-09-27
帖子:3572条
帖子汇总
积分:41820
照片:5029张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银币:10枚
财宝箱:
门派:

0关注
0粉丝
0友邻
发短消息
|
加为友邻
空间|相册|博客|微博
状态:离线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Re:炒股票的都是下等人
4楼
fangzi1234567891 发表于搜房网 -上海业主论坛 -楼市话题业主论坛
提交日期:2007-11-25 21:54:04
以前在论坛上喜欢说,后来越来越不愿意说,为啥那?每个人的观点不一,不一样的无法沟通,观点差不多的又无需多说。结果几年的朋友都在论坛消失拉,偶尔说几句,大都还是一个意思,说起来很乏味。
从那里讲起?很矛盾。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功也一样,成功的人都是一样的,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失败。很牵强对巴,知道是一样的就行啦。
太多的朋友常问如何成为高手,记得央视二台采访一个赚大钱的朋友,问他如何才能走到他的地步。他回答:把钱亏的血本无归。还看到前几天一个帖子说,为何科班出身的证券金融的学生极少成功?答案:他们学的不是交易。高盛国内公司招聘的操盘,很奇怪的招收体育优秀生,原因来自这是个艰辛的行业。为何斯坦利克罗能做出让世人敬佩的一单。他给自己的理由是:研究十几年的 livermore。最后说一下,为何证券的成功者如此之少?原因简单,太多人从不寻求根源,喜欢细枝末节。鼠目寸光,洞小;鹰击长空,天大。
随口一句,无数的人去寻求媒体,股评,哈哈股评家如果能赚大钱,他愿意做股评马,工资才能有多少,还要担惊受怕?你看道理多简单!
第一步大家总知道,蜡烛图、kdj、macd、一百多个指标。蜡烛图的意义知道吗?在何种情况下出现一个单个蜡烛图知道是何意思吗?kdj的原理知道吗?macd的原理知道吗?不知道原理都敢用?底背离为何也有失误的时候?原因何在?很多的短线高手都知道kdj高位钝化是好事情,你要是把这个说给大厅的阿姨听,她糊涂半天,非把你问的无法回答为止。
好,如果你真正的了解这些指标的原理,蜡烛图的意义,过了第一关。80%的人没过这一关!
比方吧,从macd的源代码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其源代码的根本意义是描述股价变动的速率。看故事的朋友,有几个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至于运用多拉,细枝末节不多说。kdj留给大家自己去看吧。
好假如你没有过这一关,去找东西看,找啥。还能是啥,书。日本蜡烛图(tmd怪不得很多朋友不看蜡烛图)技术,斯梯夫尼森,好好读吧,一边读一边对照随手找出的个股。随便哪个都可以,作判断,第二天看看自己是错还是对。如果对别高兴太早,找找原因,如果错,对不起,你一定得找原因,找的原因对不对无所谓,尽力吧。这是养成时候总结的良好习惯的基础,要善于总结。
这个阶段你很苦,确实。有的时候因为成功你高兴的忘记吃饭,有的时候理解不了,你孤枕难眠。哈哈这才是开始,苦难还在后头。
尼森的书不厚,说了百十个蜡烛图还有组合,都看明白也不是个容易事情。
至于指标,现在很多软件都可以编成,看看编成的说明。我估计两个月可以解决基本问题。这时候你基本能看懂源代码,能搞清楚指标的内在含义。
好k线问题,解决啦,指标的问题也解决啦。开始进入下一步。在进行下一步之前,如果你没亏钱,谢天谢地,你真棒!
就是你的钱亏得不成样子,别在意,没事。大多数人在懂这些之前就亏得离开市场,还有为数不多的献出生命。为他们默哀,起码从人道的角度,这样做没错!
如果从更加中立的角度上看,不对自己的钱包负责,付出代价,正常。与其说市场不规范,还不如说自己不行,因为为何有一些人和你处于同等环境下却可以赚钱,你却赚不到?
你还是个幸运儿, 最艰难时候到了,这一步我估计会淘汰余下来的50%。
上回说道,你知道了k线,也知道了指标的原理。这为亏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里,要先分分类。研究指标后,一部分的人和技术彻底分家,他们走向基本面分析,这些家伙天生的优良,决不相信技术。这些人中一大部分是科班出身。他们接触了太多的内幕,一部分变唯资金论。他们就是死在银光下和新疆的龙的那部分,以前好羡慕科班出身,现在不拉,还好不是科班不然死都不知道自己如何死的。留下一些极少数,聪明绝顶。他们更加深研究基本面,进而去研究公司,用自己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对待公司和公司价值。而不是那些貌似基本面研究的家伙。在这里还是要强调,科班出身的成功者远远多于非科班。
他们是成功者。身边就有一个,两年前拿着000039,600583决不放手。只要你听他说中集,他有无限的话题,从tmd中集的老总到中集的员工,从中集的产业到中集的子公司。有一次他对我说:我可以清楚地对你说中集有那些工厂,用的啥设备。靠,好像中集就是他们家的。
这些成功者,他们要注意的就是止损,还有系统性风险。别看着他们赚钱舒服,只看一面是不够的。假如说他们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市场,也会犯下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为啥会出现,留在后面再说。想在这条路上走得很好,也不是件容易事情。
说完这个分类,接着说技术这一类。走完这一步,对技术的人这些人来说真是幸福无比。接着他们开始大喊大叫,说我牛比拉,证券就是这样简单。开始大肆的实践,一段时间下来,交易成堆。再看看账户,马得越来越少。见鬼啦,我就不相信不赚钱,借钱,透资。这个时候膨胀是最危险的事情,很多人死在这个时期的膨胀上。
还没死的当然不服气,见看到手的黑马被洗出去,还能服气吗?就差那一点点,其实差得太多,不知道不为过哈。
难道我就找不到办法吗?一定能,要不然那些家伙咋赚的钱?没错,这道理不错。
找黑马吧,这是最致富的捷径
死在黑马上得最多!血流成河。看上去好风光,其实死路就在前面,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有在这上面活得很好的,有,多的是,可那也是人精。远的不说,拉瑞,华人的谭剑飞都是。现在告诉你为何高盛招短线操盘要搞体育的?简单啦,这是一个随时都要你命的活,在日间短线交易上突然倒下去的人太多,连谭剑飞都亲眼目睹过。
我佩服短线的成功者,他们的智商和反应能力,我这辈子都无法达到。但是你要知道我说的成功者决不是3-5年的概念,而是至少10年以上。短期的暴利不说明任何问题。
大家都知道解放南路,哈哈你知道前一段时间他们被杀得多惨。我坚信,只要他们的资金量超过5000万,一定会有人杀他们,肥肉谁都想吃,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当然是有没有被杀的,那是人精。
说说找马。既然原理都知道,k线组合也懂,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来找黑马,没天没夜。这时候好幸福哦,每天都有新发现,硕果累累。
组合、形态、交易量、指标、波浪、分型、江恩、能找到的都找来啦、八卦也搞来啦,预计将来天气预报都与股市有关。对手单、重组、消息、内幕、盘面语言也来啦,真热闹。最可笑的就是卖公式。这些东西本身没错,只要运用得当,不失为好方法。但是他们都不是根本,都是雕虫小技。细节和正确的理念结合在一起才能杰出,不然无异于灾难。
这个时候你学会的东西太多啦,各种正确的理念都耳熟能详,大师们的戒训,一条一条,写书都够啦。最简单的低买高卖,连卖大白菜的农妇都知道。道理都对,都知道,可是一做,靠倒过来的。郁闷呀!
接着亏损,亏损的越来越厉害,很多人这时候差不多倾家荡产啦。但是,每每谈起证券,头头是道,滔滔不绝。
在网上遇到很多次到道理说得天花乱坠的人,以为这家伙还不错。结果一谈,入市半年到4年,有的是10年,再说说他自己的买的股票,天哪,一堆垃圾。不过他会铮铮有词,摆出无数的理由说,这个股票要大涨。没办法不知者不为过。也不想和他理论,就是理论最后的结果还是我投降。
太多的人把自己放到火坑里还叫喊冰凉,我以前也干过的,别以为我多聪明,想想以前,愚蠢的事情干过的不是一件两件,也不是一年两年。
黑马黑马,害死人的黑马,原来害过人、现在还害人、将来还害人。能稳健驾驭黑马的聪明绝顶。全国多少营业部?能干的就是宁波那几个,还不见得能稳稳得拿上一段。这里面其实有个道理在。你想想全国股民都知道买黑马,恰恰全国股民90%都亏钱,哈简单吧。对于绝大多数交易者来说,黑马是个误区。换句话话说大家都希望的,你最好把它丢一边去
啥招都用拉。还是不行?咋办?看看别人咋干的!于是买一大堆的充满诱惑的材料书籍,几年翻几倍。靠这玩意厉害,经典战例、祖传绝招、江湖秘籍,百战不胜,都来啦。三线开花、空中加油、飞机跑道一个比一个绝。还有一批找老师、找机构、做会员。最惨烈就是做会员的,这些人大多数永远离开这个市场。至于机构锁仓,杀的就是锁仓的,给别人数钱都不知道。自己的老大是律师,正在给别人打锁仓的司。哈哈别以为你有百纸黑字的合同,你就高枕无忧,错啦!找不到人我看你咋办,能找到人没钱我看你咋办,大不了小命一条,打死我你也拿不到钱。
说是这样说,不能把所有的这些事情一棍子都打死。很多的秘籍、技巧还是有用的,只不够要用到地方,还有一些股评和锁仓还是可以的,我在这里说得大多数。在说自己还在做代理,总不能把自己也打死啦。这里说得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的。
走到这个地步,估计三年过去啦。还有多少钱?如果还能保持50%以上的资金,ok。你很不错,优秀。要是只留下30%,对付,还算不错及格。要是只有10%以下的资金,哦,那要打问号?不及格。但是现在还不是分胜负高低的时候。
这几步淘汰下来,估计能走入下一步的只有1-2%的人,可能还远远不到。
下面的几年,才是真正的搏杀,残酷的现实让很多铁汉倒下,泪洒疆场,永别证券。这就有点像改革开放时期起来的那一大批企业家,绝大部分都倒下去,再也爬不起来。
黑马很多,大家关心的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主力计划好的,一种是没有计划好的,说的是大致哈。不论是那一种,事先主力考虑的东西很多,也很繁杂,各种条件都大致到位,才能动手。确实这两种黑马都是主力给别人送钱的,这一点不夸张,真正的主力黑马,操作者不赚钱或者说不指望他赚钱,很奇怪吧。
任何一个行情,必须铺低。所谓铺低,就是对自己要动手的那个黑马所在的那个板块全力吃货,各种手段都用不惜代价。你注意各个时期的某某名家出来说话,那可不是白说得。如果是有计划的,黑马是确定的,如果你有本事能打听到,嘿嘿,你发笔小财。朋友做盘的时候,连自己的亲舅舅都套死其中。你可以想象想要得到这个消息有多难。有计划的黑马直接打起来,依据市场的具体状况,来确立何时罢手。黑马拉起来,没钱赚。天下哪里有这等事情?黑马的板块群起,哈哈前面的铺低起作用拉,黑马不赚钱,这个板块赚料大钱
无计划的黑马,铺地后,自己也不知道那个股票能让大家瞩目,没办法。拉起来4-5个大家都感兴趣的,看看那一个最受市场认可,顺手做成黑马。靠如果是这情况,主力都不知道那一个是,你如何知道?你如何从技术上知道?
但是不可否认,就是后一种情况,还是有人能知道。能做到人,这个市场里100万分之一吧。
以上都是呓语,大家作为笑话,一笑了之。黑马不重要,也只能这样说啦,你如果觉得重要,继续努力
再看看账户,嗷,还是伤心。哎难道天生我才就这样没用,闭门思过。也许这时候你可能想去找个工作,弥补弥补帐面的亏空。欠账太多,实在不行到外面躲几天。
挺住得能挺过来,挺不过来的不说啦。
很多后来的高手基本都在这里痛定思痛。有的这时候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众叛亲离。别以为在说旧,这是最真实的事情,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如果你没有经历一步,绝对幸运儿。有很多的朋友都是在这时候离开的证券市场,转入产业。留下的很少。
如果能搞到钱,或者是还没有惨到这一步,还好。还是要继续做。重新回到市场,许多的人会觉得突然眼前一亮,哈tma,这样多好股票。但是轻易不敢再动手,一个机会过去,又是一个。你终于动手拉,你赚拉。这笔钱很小,在你心中的地位可是伟大,太伟大拉,苦尽甘来。你开始顺手。偶尔一次失败你也不会太在意,你发现自己对钱失去了感觉。有的时候操作的愉快远远超过了赚钱的感觉。
随着操作越来越多,你的账户情况开始变好。也可能是时好时坏,也可能是暴利,看个人的运气和灵性把。这个时候你对图形、技术、指标的理解更加深刻,越来越多似曾相识你感觉到,但是没有足够的注意。
这个阶段开始分化,一部分人发家,一部分还是在继续改善自己的状况。这时候可能还会遇到更大的挫折,你可能想回头再去读读理论,等你再看到波浪、江恩,尽管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你知道他们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转头去看看基础,看看墨菲,你突然发现自己原来真是很蠢,墨菲把该说得东西都说啦,你从来都没有记住,却化了5--10年的功夫实践出来,现在看上去这些东西真是简单。
再看看道氏,哈气不打一处来。痛苦了那样长的时候,经历那样多的苦难,得到的还不如道氏几句话。这时候你再看股票作手回忆录,你知道livermore的伟大。你甚至都能知道那些国内的骗子们写的东西都还有好玩意,尽管你知道国内的证券书籍99.9都是垃圾,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扬名。好点的就是拷贝老外,坏点的就是自造绝技。
为何非要我们走过来才知道?为何当初就是不懂?难道老天爷就是和我过不去?哈哈别叫喊,千万别叫喊。这是每一个人几乎必由之路,不单单是你。华尔街的大师们最惨的15年只亏不赚。你这算个啥?
你终于实现拉,成功啦!且慢,更大的灾难在后头
其实走到这里,很多人成了大款。不管是何种操作,最后他是赢家。能在这个时候意思到自己还有一道最重要的坎,没有跨越的人不多拉。大多数把证券看成提款机。各种技术技巧拿捏的很好。
他们实现自己,买房子买车,光宗耀祖,神采奕奕。如果是稳健的走下去,一般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可以轻轻松松活上一辈子。不少人这时候,想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更高的目标,毕竟赚钱太容易。他们要建立自己的帝国,要把这致富的绝招传给自己的后人,繁荣昌盛。
做基本面的优胜者和技术的优胜者在这里汇合,他们面前还有一道天堑:天灾人祸。技术可能已经不是啥问题,问题出意外。这个意外可是是走势上的,可是是自己一时糊涂,也可以谁也想不到的天灾人祸。但是最根本的依然是他们不够健全,还没有强大到立足不败之地,尽管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是战无不胜。
lvermore死在这上面,李森死在这上面,中航油的老总死在这上面。不论是基本面的优胜者还是技术面的优胜者,一旦这一不到下去,功亏一篑。再也爬不起来。
去年年会,北京的期货老总十年的心血,从10万做到2000万,一夜之间还留下400万。十年都顺利过来,一次失误千古恨。每次谈起这个事情,总像祥林嫂一样:我不知道为何要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做空,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失误!这个基本面的成功者,能留下来400万还是万幸。不管如何还有起家的基础。
这样的故事太多,不知道何种原因,他们跨越不了最后的一道坎。太多太多的成功者这时候到下去,仰望长天,只有一口叹气。
天堑边,霸王倒下,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虞姬?
终结者 跨越巅峰
lvermore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感受到这个市场的真理,并且实践。他的悲剧在于只是感受,实践,却没有把这个市场看穿,因为他太忙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道理,没办法。
他的继承者没有畏惧,继续前行。继承者们不原意去实践霸王的道路,而是要以无反顾地走向巅峰,走向那个真理的彼岸。这些继承者已经失去了太多,早已经不在乎身外的一切。你可以说是命中注定,但是继承者们绝不会这样考虑。一旦他们这样,这条路早就消失。
也许走过5--6年,也许10-15年,也许是40年,有人走过来。他们也许会突然间一夜惊梦,跳起来告诉自己,原来如此简单;也许
大师们的一句话,在他听来就是真理,它掷地有声,让你豁然开朗。开启证券真理的大门就是那一霎那,一切烟消云散。
正如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不断的会问自己,生活的意义。走过来的前道关口的人,如果他还能清醒,也会问这个市场到底有没有终极的真理。生活的意义无数的人探求了一生,最后得来的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幸福。走到这个市场的最后的一步的人,探求最后得来的不过是:做对。
做对唯一的选择就是:顺市。你可以说是顺势,也许意义有那一点点地不同。太简单拉,简单的难以想象。简单到如果有外星人,他们都懂。
可是你知道何谓市吗?你知道如何顺市吗?简单的道理,不是简单的行为能达到的!正如很多人终于知道:幸福。可是何谓幸福?如何才能达到?
是的,当你走到这一步,每一步的操作都行云流水,盈利如探囊取物,轻轻松松。你不在想去看盘,所有那些技巧,那些秘诀都为笑谈。你再也不会为贪婪找个理由,也不问过问恐惧,那根本就不算事。你不会为任何人诱惑,再也不会冲动。因为你知道所有的道理,你要做的只有一个:正确的交易,无论是亏损还是盈利。
你立于不败之地,跨越巅峰!
寻道者置身度外
也许,在走到最后的前夜,你还想着把这所有的本领交给子孙。可是当你继续走下去,你知道原来这证券的道理和生活没有区别,一点点都没有,他们都是一样的,如果能用道来形容,那也可以。
如果道是规律的话,你宁可守着他,决不冒犯。任何冒犯都意味着毁灭,那些前夜的成功者,他们太过于强大,以至于觉得自己可以创造规律,他们以为自己的超人能力能在跨域巅峰之时,可以随意毁掉巅峰,螳螂之臂!最后能留下世人的只有惋惜。
你思考他们的成败,也思考自己。你是谁?这个看似愚蠢的问题来到你的脑海。
是一个旁观者,你站在道之外,看着身处道之中的你,若有所思。一切都那样的明了,你也许梦中又回到儿时,那是也许是一个幸福的时候。是的,你太孤独!
如果你还想说啥,或许,你只愿意告诉子孙们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再也不想交给他们攫取财富的手段,那些东西实在不重要。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0顶或踩的标志
0
正在载入用户签名信息
工具箱
TOP
fangzi1234567891
Posted:2011-8-4 11:42:11    只看该作者



状态:离线
注册时间:2010-01-18
最后登录:2011-09-27
帖子:3572条
帖子汇总
积分:41820
照片:5029张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银币:10枚
财宝箱:
门派:

0关注
0粉丝
0友邻
发短消息
|
加为友邻
空间|相册|博客|微博
状态:离线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Re:炒股票的都是下等人
5楼
fangzi1234567891 发表于搜房网 -上海业主论坛 -楼市话题业主论坛
提交日期:2005-11-24 13:40
我向人民说实话-----谎言仇视笼罩房地产
我想我该为人民说几句实话了,告诉人民这个真实的世界,真正的恩人,为了普及公平,仁慈,与科学。
1)第一篇 轰炸
“破坏一个城市的最佳方法,除了战略轰炸机,就是低房租政策了” ---- 英国政治家
这句著名的金句,阐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西方各国,刚经历了严重的衰退。城市破旧不堪,街道肮脏狭小,没有绿化和垃圾处理场,整个城市扬溢着一股陈旧与腐朽的味道。
这一切的根源,就源于“低房租政策”。
自以为是的各国政府,为了“保护”居民的居住利益,一直大力抑制房屋价格,包括出售与出租的调控。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实施几十年后,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越弄越糟。在一个低房租的环境下,居民们非但没有找到便宜的住宅,反而越来越买不到房子,越来越租不到房子。大量的人拥挤小宅,大量的人流落街头。
一直到数十年后,睿智的人们才开始反思低房租政策的惨痛,才开始反思愚昧荒谬的遗毒。
因为“低房租政策”,所以营建开发商无利可图,于是开发商们就不愿意多兴建房屋。因为“低房租政策”,所以买楼投资者无利可图,所以就没有人买楼来作出租。因为低房租政策,所以不会有任何地新楼宇供应。
一个文盲主导的政府,一个自以为是的“低房租政策”,在短期内或许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居住者们也能暂时获得了较便宜的住所,无论是买是租。
但从长期而言,因为你不让商人赚钱,于是就不会有人兴意兴建住宅。就不会有任何的新楼供应旧楼维修。整个城市越发地沉闷破旧。长远来看,人们越来越难以找到“便宜”的住宅,越来越难以提高生活品质。
价格,总是要回归价值的。
回顾我们今日房地产的分析。我们始终不能明白,我们愚蠢的zf,为什么妄想要把“房屋价格”打下来。因为只有一个较高的房屋价格,才能刺激较大的房屋供给。才会有开发商愿意盖楼,我们才会有房子住。
如果真的如某些“粪青”所指望的,房屋降到300元/平米。那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不会有任何人愿意在这个价位上盖房子,不会有任何供给。价格,始终要回归价值地。
可是,还会有人要说。开发商赚钱是应该的,毕竟无利不起早。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暴利”啊。不意味开发商可以赚200~300%的利润。这么高的利润,他们让一点利也是可能的。房价完全都可以降得下来。
好问题,开发商的实际利润,大约是-10%。看清楚,是“负”的10%。具体原因,我们下篇再讲。
2)第二篇 大慈大悲开发商
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对社会民族贡献最大的人,谁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谁是万民景仰的大慈善家----不多不少,正是我们的开发商们。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的开发商们。他们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开发商的利润,少得可怜。呃,确切点来说,是-10%,负的10%。
这数字如何算出来的呢。你去买一块地,然后按照地积率,容积率,土建成本,人力成本,财务成本,税务成本,一项项加上去,做一个严谨的财务预算。得出来的比例是-10%。
好比目前有一处楼盘,现售楼价10000元/平米。而如果你去买一块地皮,自己规划土建财务营销,重新造的话,成本大约在11000元/平米。
这就是香港人所谓的“面粉比面包贵”。开发商合资建楼,其利润大约为负的,是-10%。
很多人都知道,现在的福布斯富豪榜,其前一百位,大约有2/5是房地产富翁。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报业媒体的不严谨。更确切点来说,应该是2/5的“地产富翁”,“房产富翁”一个也没有。房产从来都不是一个赚钱的买卖。
房地产房地产,其实是二个行业,一个是房产,一个是地产。地产是赚钱的,房产是不赚钱的。买块地来盖房子,这纯粹是赔钱的苦力活,目前社会的平均利润大约是-10%。
这也反映到了另外的一个笑话,“于凌罡为什么会失败”?
于凌罡的失败,就在于他蠢!连房地产到底有多少利润都分不清。一相情愿地以为开发商有暴利。于凌罡的建房大会,凝结了二百个人,可就没一个是会计师,没一个踏踏实实地计算成本。
于凌罡凝结二百个人,每人三十万,一共也不过“六千万”的总资金。其中的沟通拆台勾心斗角成本更不可计数。六千万并不是一个大数目,绝大多数的机构甚至部分富豪都可以拿得出,且沟通成本为零。既然“幻想利润”那么高,那些机构富人为什么不去做房地产,为什么不赚那四倍五倍的利润?
关键中的关键,房产根本没有暴利,其利润甚至为负的。于凌罡坐而后行,等他真正成立一个公司,想买块地踏实去干。仔细计算一下开支,顿时傻了眼了。原来造出来的房子,比现在卖的还贵,还要贵10%。中国小粪青们的冲动和无知,暴露无疑。
于凌罡搞“合资建房”,全社会都在笑他。社会中上层知识分子,稍微有一点会计财务知识的。都知道他绝对不可能成功。为什么还让老于搞这么大,无他,有一些北京的大佬,认为间接可以促进中国的民主进程也。
更退一步讲,既然“房+地产”无暴利。那么地产总是有暴利的了吧。前几年300万一亩买进的地皮,现在升值涨到了1200万/亩。能不能也让开发商们便宜点卖呢。
这二年内涨价的,不止有土地这么简单。石油,黄金,期铜,期铝,天胶,棉花,粮食,哪一样东西不涨价。我们能否让油价也让一点下来呢。
开发商在二年之前买地,其实也类似于一种期货操作。成则盆满钵满,败则粉身碎骨。开发商也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选择活动。北海海南跳楼的时候,社会没有伸出援手。现在期货赚钱了,你又凭什么要求人家让利呢。
更何况的是,开发商还是中国最有良心,最让利,最反馈社会的“期货参与者”,因为他给予的价钱,甚至都不是平价的,而是“让价”的。
就好比现货的铜矿,卖38000元/吨。而开发商操作“远期”的土地,居然要出到42000元/吨。比现价高得多得多,这已经不是平价,而是大大地慈善。这已经不是平等的竞争,而是“让半球”的大慈大悲。
就好比我们普通人如果看好楼市,我们会去买一套二套房屋,分享看对走势的收益。而对于开发商来说,他总不能去买1000套房子囤积。开发商的唯一选择,就是去买上一大块地皮,顺便建房。由于市场如此乐观,争抢如此激烈,“买地皮”的价格,面粉居然比面包还贵,比面包还要贵10%。
这已经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而是一个“让半球”的超额回馈。开发商买地皮的花费,比他们直接从二级市场上回购房屋还要贵。于情于理,开发商仁至义尽。
让我们赞美你开发商,你让人民住上了房屋。
让我们赞美你开发商,你卖的面包比面粉还便宜。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0顶或踩的标志
0
正在载入用户签名信息
工具箱
TOP
fangzi1234567891
Posted:2011-8-4 11:44:39    只看该作者



状态:离线
注册时间:2010-01-18
最后登录:2011-09-27
帖子:3572条
帖子汇总
积分:41820
照片:5029张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银币:10枚
财宝箱:
门派:

0关注
0粉丝
0友邻
发短消息
|
加为友邻
空间|相册|博客|微博
状态:离线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Re:炒股票的都是下等人
6楼
fangzi1234567891 发表于搜房网 -上海业主论坛 -楼市话题业主论坛
提交日期:2010-12-03 17:14
房价没跌,物价飞涨,为什么
曾经的政策,总是使绝大多数人受益。或者至少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
今天,我们正在面临困境。所有的人都受损。
9.27宏观调控的结果,房价没有跌下来,物价却涨上去了。在这场游戏中,售房者,购房者,财税局,买菜的大妈…………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
为什么,怎么会这样的。
一)池子说
其实关于货币,一个“池子说”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货币就象是洪水,水来了总得有一个地方盛放。对于大宗市场而言,池子一共就只有三个:房产,证券,物价。
但是,令人惊异的,是9.27之后的物价飞速上涨。如果说,9.27之前物价其实也在涨,但不过每月1~2%,每年约15%的涨幅。
但9.27之后,物价一下子变成了30~50%的涨幅。现在的涨价,是3元涨到5元,38元涨到48元。似乎没有30~50%的涨幅,根本就没涨过瘾。
为什么会这样呢。房价并没有下跌,物价为什么要“加速”上涨呢。这是“池子论”所不能解释的地方。
真正的解释,哪怕房价没有跌,仅仅是房屋“交易量”减少。对物价影响都是灾难性的。
一个池子的大小,不是和“房价”成正比。而是和“房价*交易数”成正比。
二)货币公式
关于物价,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项著名的“货币流通速度公式”:QP=MV
Q:商品数
P:价格
M:货币数
V:流转数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公式。好比一个商场内,成交了50个鸡蛋,每个价格2元。如果商场上有4张拾元纸币,那么每张纸币上必然是2.5个指纹。
这项公式还有一种写法:M=QP/V。其中V基本上是常量,大致维持在3~3.5左右。
这个公式说明的是什么呢,说明一个池子,可以容纳多少M(Money),是和Q*P成正比的。
一个池子有多大,不仅和“物价”有关,还和“商品数”有关。譬如一幅吴道子的画,可能价值1亿人民币。但他存量稀少,一共就1幅。所以他对于货币的池子“容量”仍然是非常小的。可能就100000000*1/3.5=3000万。
也就是说,吴道子的艺术画,吸纳了人民币“发行量”3000万元。
再比如说,粮食市场,这是一个万亿规模计的市场。按人均年消费365斤计算,每斤2元。就是一个730*13亿=10000亿的大市场。但是,1万亿粮食市场中,60%是农民自己种自己吃的,不进入流通市场。所以粮食市场消耗的池子“容量”是10000亿*40%/3.5=1200亿。粮食市场并不是一个大型的市场。
再比如说,中国沪深股市的总市值大约为25万亿。但池子的“容量”不是看总市值,而是看交易量。目前沪深股市,日均大约交易量2000亿元人民币。二百个工作日总共交易2000亿*200=40万亿。而股市中股民是疯狂的,M=QP/V。股民们的V流转次数,远远超过3.5,大约在20左右。所以股市中冻结掉的资金,在2万亿左右。
再举一个楼市的例子,2009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在9.4亿平方米左右,销售金额4.4万亿。如果算上二手房,按50%:50%计算。则房地产总交易金额8.8万亿。假设楼市中的资金,一年周转1次。则M=QP/V,楼市可以“池子”掉8.8万亿货币。
综上所述,中国目前名义上有66万亿M2。其实你可以把M=QP/V,一个个逐项累加起来。包括大蒜市场消化了200亿元货币,绿豆市场消化了150亿元货币,生姜市场消化了120亿货币,股市消化了20000亿货币,楼市消化了88000亿货币。。。。。。
我们这个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千千万万种商品的M累加起来,就是我们的M2总数字。千千万万种商品“池子”累加起来,就是我们的总池子。
如果现在我们的货币继续增加,譬如从66万亿增加到80万亿。那么我们就要把多出来的洪水,分配到池子中去。可以注意的是,某些池子非常地小。譬如“蒜泥狠”“姜你军”都是很小很小的池子,只要轻微地再涌入几百亿元的资金,价格就可以翻几倍。
粮食市场其实也不大。房价如果少涨10%,那粮价至少得补涨十倍。。
三)微观生活
讲宏观的结构,可能很难让人体会。我们再来具体地讲一讲。老百姓日常家居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假设我是一个小白领。一个月赚5000元。当每月一号我的工资发下来以后,我大致会怎么用呢。
我会把工资分成几份,按照每个月的预期开销。
1)吃饭:1000元
2)交通:200
3)通讯:200
4)衣服:300
5)房租:1500
6)娱乐:500
7)购物:300
8)筹首付:1000
其中,安排好某一方面的开销,就意味着该方面的“池子”有多大。譬如我准备的每月服装费是300元。那么每年就是3600元。十亿中国人就是36000亿元。按照3.5的流通速率,“服装”这个池子就可以消化掉10000亿元“货币供应量”。
在所有的开支中,也有一部分钱是不能动用的。譬如最后一项“筹首付”。这1000元就是储蓄。可能是银行里的一张定期存单,可能是买了股票基金债券保险,可能是参股投资了一项实业,也可能是为我自己准备的养老金计划。
那么,大家发现了这张表的问题了没有。这张表问题在于,我的实际消费,仅仅有我收入的80%!收入五千元,消费仅仅四千元。
那么,还有一千元去哪里了呢。原来被我储蓄了起来,“哪怕今天紧一点省一点,攒钱明天买房子”。或者“年轻的时候投资股市,复利养老成为大富翁”。
这其实是一场骗局。
再深刻地想一下,假如某一天,我们的非储蓄比例不是80%,而是60%呢。我的工资是6666.66元,每个月花4000元。
再想一想,比例50%呢。我的工资是8000元,花4000元。
再想一想,比例20%呢。我的工资是20000元,花4000元。
这个,就是切实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
因为通货膨胀,这个社会的钱其实是不断增多的。当然,增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公务员很容易获取大量好处,普通工农还在日以继夜地劳作。此为侧话,暂且不提。
当整个社会钱多出来以后,就会烧得慌。
但是奇怪地是,一直到几年之前,无论银钱增加得如何迅速。居民消费始终增加不多。
通俗点说,就是无论你工资从5000涨到20000。你的个人消费,仅仅仍只有4000元。或者4040元。
那么多出来的钱哪里去了呢:“存钱买房子”。
那为什么我已经二万高收入了,还天天吃泡菜呢,因为“存钱买房子”。
为什么存款几十万了,还不敢下馆子呢,因为“存钱买房子”。
几年前,中国有一个非常弱智的专家。他希望“均贫富”。
他的主张是,富人这么有钱,穷人这么没钱。假如把富人的钱平均分给穷人,那么穷人会很富。
假设我们现在把Bill Gates杀了,穷人每人分掉20000元。那么,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变得更好呢。
答案是绝对不会!
因为当我捧着20000元,到市场上去购物时,我买牛奶,则牛奶涨价。我买面包,则面包涨价。我买草莓,则草莓涨价。我买汽油,则汽油涨价。
你要搞清楚,纸币财富是“虚”的。是虚拟财富。实物财富才是实的,是实体财富。
小白领现在看着3毛钱一个包子,2元钱一个大梨,28元一次足浴;那是因为你“省吃俭用”,守着20000元的月薪,只消费4000元,不去购买。
等你一旦去购买,包子涨价,鸭梨涨价,足浴涨价,连钟点工都涨价。
你可以有20000元的工资,可以有“名义上”非常富裕非常富裕的生活。但你只能花4000元,只能看不能动。
一旦你用了,物价就会涨。你实际就享受不到这么多生活。
中国上亿小白领,只有大家都摒住,你这20000元才可以享受二万元消费生活。如果你一旦去开始消费,物价就会上涨。只有别人都摒住你不摒住,你才可以消费714次足浴。
感觉是不是很拗口?但这就是货币悬河下的实情。
整个社会的骗局,就是M2远远大于GDP。我们的人民币,其实没有“真实物资”支撑的。
四)宏观调控后的灾难
如上所述,中国的M2/GDP已经高达170%以上。有太多太多的人拿着20000元的工资,白的黑的。但市面上的物资,却仅有4000元左右。
在之前的动力下,主要的维持功能,是靠老百姓“省吃俭用”。
哪怕我赚一万、二万、三万的工资,赚再多的钱。我就是不舍得花。我要“攒钱买房子”。
这就是“工资20000,有效物资4000元”情况下的解决方案。一种不平衡但暂时有效的方案。
但在“宏观调控”之下,这一切都被毁了!
宏观调控之后,买房变得非常地困难。不仅仅刚需初次买房困难,改善性换房也很困难,甚至连富豪们想买第三套住宅都很困难。
刚需们付不出三成首付,改善型不能接受110%利率,富豪们全款买房还要受“限购令”限制。
大家一合计,还“攒钱买房子”干啥呀。拿出来花吧。
本来“月收入20000元,有效物资4000元”就是一种脆弱的平衡。当人们一旦“死心塌地”,不再为房子准备做一辈子房奴的时候,这些资金就会涌入消费市场,就会发生灾难。
想象一下,你原本每个月花4000的。现在一下子每月花20000。弄得不好,还会把以前积蓄储蓄的二三十万首付也拿出来花。
而我们国家,其实没有这么多“真实物资”的。我们的M2/GDP是170%。正常是70%。
我们的纸钞,把商店买空三次都不够。
我们前面再三重申,大蒜是一个池子,生姜是一个池子,绿豆白糖是一个池子,股票是池子,房产是池子;M=QP/V,整个社会的66万亿货币,就是由大大小小的池子M累加起来的。
而现在,房价的价格P没有动。但房屋“限购”了,政府为交易设置了重重障碍。房产的交易量Q急剧下降。房产的这个池子容量Q*P就迅速变小了。
人们对买房“死心塌地”了。每个月也不把工资的50%拿出来储蓄“攒钱买房子”了。这50%的资金就涌向社会,享受生活。物价就完了。
五)完美的正义
什么是正义,什么才是对老百姓好的事情?
很多人都在说,“为了买房子,我们省吃俭用,钱都储蓄起来。衣服也不敢买,馆子也不敢下”。这么多么万恶的KFS,这么多么万恶的令人控诉!
其实,在货币供应量M2/GDP=170%的情况下;房贵,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我们的策略,就是尽一切可能地把房地产这个“池子”做大。让你把50%,60%,70%的工资都存起来。每个月就只花4000元基本生活费。省吃俭用一辈子为了一套房子。
这是痛苦的么,是痛苦的,但仅仅是“一项”商品的痛苦。总体而言还是99%的幸福。一样东西涨价总比9999样东西涨价好。
就象60年代的上海牌手表,手表特别贵,一块表相当于二年工资,但又是“老三件”丈母娘娶女儿之必备物品。知识青年为了一块手表,勒紧裤腰带加班加点,多干少吃,三班倒做得象老黄牛一样。1961年的时候中国也滥发纸币,但痛苦的只有知识青年,只有手表,底层工人农民日子还好受一点。
但是,在愚蠢的9.27房产调控之下,房产“池子”变小,他不仅不能蓄纳水,反而涌出来许多水,把“蒜泥狠”“姜你军”各小池子都满溢得无法忍受。这实在只能叹息上位者~不学无术。
目前北京已有声音,说“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又接近失败。9.27新政骂声一片,叶檀女士正在鼓吹“最最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唉,你属驴子的么,撞墙了,说明你方向不对该往回走。为啥非要死驴犟前呢。中国目前需要的是房地产交易,交易,再交易。M=QP/V,让二手房交易量增加10倍,100倍,200倍,才是宣泄货币压力的正道。
可能有人又要说了,“关于拿房地产作泄洪口”,你这个说法不对,你的做法完全属于旁门左道。
用房地产作泄洪口,是增加了城市刚需的痛苦,增加了千千万准备结婚、进城、拜见丈母娘的小白领们的痛苦。无论哪种痛苦,都是痛苦。
最最完美的正义,应该是根本没有“洪水”。完全不需要池子。M2/GDP=70%。我们不需要讨论是让一万种商品涨价,还是让房子一种商品涨价。最好是什么商品都不涨价。甚至还如朱瑢基时代,人民手里的人民币越来越给力。
唉,我们只是~智囊。当M2/GDP=170%,大祸已经发生。智者只能想办法来补救或者辅佐。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0顶或踩的标志
0
正在载入用户签名信息
工具箱
TOP
fangzi1234567891
Posted:2011-8-4 11:48:33    只看该作者



状态:离线
注册时间:2010-01-18
最后登录:2011-09-27
帖子:3572条
帖子汇总
积分:41820
照片:5029张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银币:10枚
财宝箱:
门派:

0关注
0粉丝
0友邻
发短消息
|
加为友邻
空间|相册|博客|微博
状态:离线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Re:炒股票的都是下等人
7楼
fangzi1234567891 发表于搜房网 -上海业主论坛 -楼市话题业主论坛
提交日期:2004-07-31 23:13    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
《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乍一看这个题目,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写错了。人民币应该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何来贬值而言。
不错,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事实上,所谓的升值贬值,其实是二个概念。一是对外,国际市场上,人民币 vs 美金将要升值。二是对内,路边大排档,人民币 vs 大排面将要贬值。
1) 美元公式
有一个很重要的公式,作为我们一切分析的基础:“美元报价=人民币报价 * 汇率”
好比一只中国产的茶杯,价格4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8.27,则该只茶杯卖到美国,报价即为4 / 8.27 = 0.5元美金。
如今美国抱怨中国货太便宜,0.5美金的价格实在令美国人难以竞争。小布什想尽一切办法,要让美国市场上的中国货,从0.5涨价到0.7~0.8美金。
大陆的官方媒体,翻来覆去地总是强调,美利坚强迫压制人民币汇率升值,“美元报价=人民币报价 * 汇率”。如果汇率升值至1:5,则美元报价自动涨至4 / 5 = 0.8美金,也就没什么竞争力了。
而事实上,等式的右边有二项,汇率和人民币报价。美国人还有另一种阴谋,如果让中国通货膨胀,中国产的杯子要卖到7元一只,则7 / 8.27 = 0.8美金,一样也没有什么竞争力了。
通货膨胀和人民币汇率,美国佬只要能操纵一项,就能使中国货变得更贵,也就达到他们的目的了。
2)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说来就来,一夜之间,物价就涨上去了,电煤矿油就缺口了,经济就过热了。
是什么导致经济过热,按一些央行官员的口径,是汽车,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过度投资。但接着问下去,过度投资的根源,是价格上涨。价格上涨的根源,是需求过热。需求过热的根源。。。。。。央行官员就瞠目结舌,答不上来了。
在8.27汇率下,美国人的一个手段,就是用尽量多的美金,来冲击人民币体系。
固定汇率类似于一种“坐庄”系统,当卖盘太多时,“庄家”就必需要进场,维持价格。美国人抛多少,中央银行就得要接多少。不然你这个8.27就名存实亡了,也达不到资助出口企业的目的。
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人的行为可谓疯狂。大量的热钱,涌向中国。由于中国的基本面很强,美国财团充满信心,投机资金源源不绝。
年终总结,中国央行,大约每天买进5亿美金,一年累计买入了1600亿美金。今年1~6月份,短短的六个月,又再买入了700亿美金之巨。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达到了4700亿美金。
央行和普通的商业银行,有很大的区别。商业银行资源有限,而且用的是“旧钱”。商业银行买卖外汇,并不会影响金融稳定。
而央行是发钞行,拥有“铸币权”。从理论上来讲,央行的接盘能力是无限的。当手中一些有限的流动资金用完后,央行可以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制“新钱”,接下美金。
但新钱有新钱的坏处。新钞一发,后患无穷。美国人就是要这个效果。当大量新印制的人民币流入市场,将导致物价系统的灾难。
中国的商业银行,放大系数约为2.5~3.5。中国去年的M2货币总量,由18万亿增长到了22万亿。总的来说,如果没有美金潮,放贷额甚至是缩减的,商业银行甚至是惜贷的。所谓信贷失控,纯属无稽之谈。
但即使新增40000亿货币总量,对一个GDP总量约为10万亿的经济体,仍然太大太大。一下子多了这么多新钱,物价岂能不涨?
物价一涨,生产企业岂能不大干快上,尽量多快开工。这就是所谓的经济过热。
联系汇率,导致人民币被低估,导致美国人冲击人民币,导致货币供应量太大,导致物价上涨,导致经济过热。
引用格林斯潘的一句话,“如果他们(中国)坚持不升值,他们自己的货币就会出问题”。
3) 鱼与熊掌
如果人民币被低估,美国人必然乐意将美金兑换成人民币,并最终导致人民币过多,通货膨胀。
“美元报价=人民币报价 * 汇率”。美国人总有办法,让中国货价格上涨,失去竞争力,经济是均衡的。你坚持固定汇率不动摇,我就用美金冲你人民币,最终导致你通货膨胀。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选择固定汇率,还是选择稳定物价呢。
中国政府的态度很明确,固定汇率是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去年顶住七国财长压力,被认为是外交纵横的一项重大收获。
按照中国人一贯的鸭脑思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美国的劝告,反着做就可以了。美利坚要我们升值,我们偏不可以升值。
事实究竟怎样,还是先分讲清楚,二种不同的选择,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
如果汇率上涨,则受益者是人民币持有人,也即是十万万老百姓。你可以很轻松地去加勒比海滩渡假,去希腊看奥运会,甚至娶一个年轻漂亮的马来西亚太太。
而如果汇率不涨,国内通涨的话。受益的是政府和银行。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几万亿的坏帐将相应缩水,从而更容易偿还。政府将获得大量的铸币权,以应付财政开支。
财富就只有一笔。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总而言之,百姓是没什么指望去加勒比渡假了,更没钱娶一房马来太太。这些钱将用来填补国有银行的亏空。
我们同意就总体而言,国家利益,填补银行,总比海滩渡假要重要得多。但还是应该跟民众解释清楚,在这项选择中,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
4) 房地产
本轮热钱潮的另一个奇怪现象,游资收购的是房地产,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股票与债券。
国际换汇资金,讲究的是光速划拨。要求高流通,低风险,固定收益。从这个角度讲,债券是最好的选择。一些短期债票面受益率,甚至成了一国汇率的基准。
相对而言,股票都不受宠。因为股票波动还是太大,而且收益率也不确定。
至于房地产,一般而言根本不是游资的选择。房地产的流通性实在太差,而且千房千面,每一套房源都要单独评估,单独销售,简直是游资的恶梦。
真正的原因,还在于公式“美元报价=人民币报价 * 汇率”。经济是均衡的,好比二道水闸,水位最终会渗透到同样高度。
但在中国价格,逐渐向美国靠拢的过程中。到底是“人民币报价”变动,还是“汇率”变动,游资心中仍没有底。事实上,中国政府坚守固定汇率的决心,也是不容小勖的。
最好的选择,就是购买中国房地产。一旦8.27的汇率不变,而是中国内部通货膨胀,房产会随物价上涨。无论是汇率涨,还是物价涨,房地产二相得宜。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目前看,8.27牢不可破。简单地将美金兑换成人民币现金,“初级投机者”们,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5)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即其对于内资外资的影响,是不同的。内资奄奄一息,外资如鱼得水。
企业获得资金,无异二个路径。国内资金和国外资金。
经过宏观调控,江苏省十几家银行集体停贷。民营企业几乎已被屠戮殆尽。中国的内资企业,再也没有能力获得贷款,再也没有能力扩大产能,再也没有能力抢占市场了。
而你可以管得了国内银根,却管不了国际银根。中国目前的银根空前紧张。而在国际市场上呢,却是45年来最低利率,宽松得要命,外资企业可以大量融资。
我们很痛心地看到,当国内企业普遍停产的时候。外资公司却是心口二面。当某些外资学者大喊“中国必需减速,减速,再减速”。而他们自己的外资公司,却在中国加强扩张,增大投资,急步跑马圈地。
德国大众新加了二条生产线,广州本田加了一条,大摩在上海投了几十亿的地产项目,转手又买了建行的几十亿抵押物业。全银行系统违约率最低的个人房贷,中国的银行被行政命令规定不许做,而天津的一家德资银行却连5.04%都不要了,干脆开出来了3%的优惠利率。。。
我们不知道“外国专家”究竟是看多还是看空。但我们知道总产能并没有下降多少。唯一的区别是,内资让几步,外资就进几步。
在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抽紧银根,则货币减少,供应紧张,汇率相应上升。
当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内资固然借不到贷款,外资由于汇率上升,一样需要付出更多的投资成本。对内外资是平等一样的。
引用一句老话“在固定汇率下,外资涌入,将会抵销紧缩性货币政策”。固定汇率下实行宏观调控,只苦了内资,而松着外资。
国内银根很紧,而国外银根很松。国企奄奄一息,外企如鱼得水。固定汇率+宏观调控,导致了一个大漏洞,在这样的漏洞下,等于国企不战而溃,将大好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解决的方案也很简单,对某些特定行业,征收“投资调节税”。凡国企受行政命令不许增加产能的,外资也不许进入。进则征收额外税。
更进一步讲,如果觉得某行业产能过大,第一个应该砍掉的是外资的工厂,宏观调控应该从外企开始。如果觉得汽车业产能过大,第一个被砍掉的,应该是广州本田,广州马自达。
残害民族企业取媚洋人,砍掉民企市场份额让给洋人,奇怪。
7) 日本模式
从宏观经济讲,中国是越来越象80~90年代的日本,越来越复制着日本模式。
中国和90日本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都希望用较低的汇率来补贴出口。都同样面临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的情况,都不得不解决外汇占款引发的通货膨胀情况。
怎样在货币泛滥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出口竞争力,从而将出口导向型经济,维持尽量长的时间。
日本的对策方针是,进一步扭曲国家价格体系,让不出口的东西都涨价,让出口的东西都不涨价。
日本的葡萄,可以卖到1美金一粒。日本的西瓜,可以卖到30美金一个。但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夸张。
房地产是一个很好的部门。或者说,房地产是一个典型的“内销”型部门。为房地产买单的,99%都是国内百姓。
很多人都认为,房价过高,会导致一个城市商务成本过高,丧失竞争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在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中,房地产和员工房贴,只占总成本的8%。甚至还比不上一些公司的电话费。
而房地产的价格,99%是由本地百姓来负担的。在这剩余的1%中,还要分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和民用地产。普通城市的住宅楼可以很贵,但工业用地可以很便宜。政府可以有意识地补贴,土地也是要分种类的。
而正相反的,政府可以从房地产中获得大量的税收,获得大量的财源。用这样一笔巨额财富,政府可以用来造机场,造码头,改善基础设施。或者高额出口退税,或者提供优惠项目。
房地产事业,是一种典型的“剥削内贸补贴外贸”。用国内老百姓的负担,来补贴出口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房价越高,出口竞争力越强”。
中国也即将走上日本的老路。低汇率,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引发通涨压力。而政府将通涨压力引向房地产,让国内百姓为此买单。外贸出口业始终不受损伤。
99%内销的部门,始终是宣泄通涨压力的好去处。房产,交通,医疗,教育,莫不如此。
“美元报价=人民币报价 * 汇率”,这也是让汇率,出口物价,同时保持低价竞争力的唯一办法。
日本出口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大约价值750元人民币。对中国一年出口10万台,大约总价值7500万人民币。当东京都一套很普通的公寓,其价值和出口一个国家的打印机相等时,东京都的房地产事业崩溃了。扭曲的价格体系再也无法维持。
日本的土地是全世界最昂贵的,日本的出口是全世界最强的。即使经过了一次崩溃,无论国内民生痛苦指数如何,仅就出口而言,日本仍是全世界最强劲的国家。
8) 结语
经济是一具活物,任何扭曲都不能长久,并且要为扭曲付出代价。
中国为追求出口优势,人为地扭曲人民币汇率。无论人民币升不升值,只要背离基本面,美国都能从中找出弱点,并借而打击人民币。
如果中国长期坚持固定汇率,美国就会用美金冲击人民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并最终导致中国通货膨胀。
如果中国学习“日本模式”,进一步扭曲国内价格,用房地产宣泄通涨压力,则能人为地延长汇率扭曲。
“美元报价=人民币报价 * 汇率”。所谓人民币升值贬值,这其实是二个概念,对外和对内,二者是反比关系。
如果中国长期坚持固定汇率,对外不升值,最终会导致对内贬值。
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对内贬值压力,大排面迟早要涨到30元一碗。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0顶或踩的标志
0
正在载入用户签名信息
工具箱
TOP
fangzi1234567891
Posted:2011-8-4 11:53:22    只看该作者



状态:离线
注册时间:2010-01-18
最后登录:2011-09-27
帖子:3572条
帖子汇总
积分:41820
照片:5029张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银币:10枚
财宝箱:
门派:

0关注
0粉丝
0友邻
发短消息
|
加为友邻
空间|相册|博客|微博
状态:离线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Re:炒股票的都是下等人
8楼
fangzi1234567891 发表于搜房网 -上海业主论坛 -楼市话题业主论坛
提交日期:2005-10-17 15:22
战国兵数“万”之迷
战国时期的兵数,一直是多为人垢病的。动辄就看见“白起坑杀四十万”,“秦发六十万伐楚”。据不完全统计,在战国时期的最后六十年中,六国一共战死了二百万人口,这在当时的人口规模,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的。
于是,疑问随迥而来,“四十万赵兵”,到底是多少人,长平的这小小一个峡谷,能容得下这么多人么。据说赵括突围,一共只有三个正面出口,那可以容得下多少战线正面。赵括有能力,一下子带着了四十万人出击么??
我是比较相信“剑桥战国史”的说法。文中认为,中国古文学中,“三、六、九、百、千、万”都是虚数,都是作不得准的。
好比“陛下承九世祖先恩德”,其实可能只有七世八世。“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枪法”等等,都只不过一个形容的大约数。
所以,在战国史志中,“十万大军”“百万大军”等等,也多是一个约数。这里的“万”,绝对不等于10000。
那么,战国史志中的“万”,应该如何解释呢。
笔者比较倾向的说法,应该是“军团”,一个“万”,就相当与一个“军团”。
在战国史志中,“万”从来都是以整数出现,而不是和“千”交错出现。好比我们看大军出征,总是“三万”“五万”,从来没有过“十二万八千”“十三万五千”。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这里的“万”,是一个独立的军事行动单位,而不是用于进一步分拆。
其次,一个“军团”,应该是多少人呢。我们知道恺撒率十个军团远征高卢,当时的罗马军团,一个Legion大约是3000人左右。中国的“军团”,应该是多少人呢。
我们认为也是3000人左右。
为此,我们先考证一下罗马的军事编制。
罗马的一个步兵队,通常以方阵形式出列,横面的士兵约44人,分为二排出列。第一排22人,第二排22人,互相交错格开约一米。
平时的时候,以22人为站列向前行进,互相之间空间较大,有利于行军速度较快。
临到战斗的时候,第二排战士上列,和第一排战士并肩,形成密集步兵阵行。对步兵来说,密集阵行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时的一个阵面是44人。
指挥官站在了正中央,左边22人,右边22人,还有一二个传令官以便于差遣。
这里就引出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22人,不是33人,也不是11人?
因为军团的规模,是由人类的耳朵所决定的。左右排列22人,大约是50米的样子,正好是人类耳朵听觉的极限。真让罗马统率一个100*100的方阵,二边的人就听不见司令官在喊些什么了。
战场之上,锣鼓喧天,连人的话都听不清。扯大了嗓子,也得让位于鸣金和锣鼓。同时又发展出了旗语,随帅字的方向而移动。兵制此后虽然几经删改,但始终受制于人类眼睛与耳朵的极限,始终以几千人的物理距离,听得见、看得见为宜。
知道了罗马横列44人的典故,纵列要稍长一点,一般为80人左右。这是因为几个原因。
首先,战场之上就如开车,向左转向右转,前进跑步冲击突袭,一二三四五六档都用到。但是,倒档的利用率很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根本不需要。如“弩兵/长枪/步兵”的三层次配合中。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因为只进不退,前后向的命令相对要简单得多。只要跟着前面的人就行了。侧翼很复杂,对二翼的命令也很多。但纵向却可以一直排列到了80多人,反正只要跟着前面人走就行了。
这里也存在一个隐患,因为后部的命令覆盖率其实是很低的,只知道跟着前面走。一旦前军崩溃,气喘吁吁地往回跑,“败了败了,逃命逃命”。后队队员就会不知所措,唯一的办法,就是调转屁股向后,转身逃命。
所以中国古代的战争,几十万大军,人数并不重要。只要交战锋线,一旦被突击突破,往往会印起全军崩溃,步不敌骑。就因为后线步兵根本听不到指挥,只要锋线几千人败了,就一溃千里。
同样道理,在中国历史上,“后队变千队,逆向而行”,这样的例子很少,都是被作为特例书写。在交战过程中,一旦被敌人绕到身后,后队极其软肋,一突袭就混乱,这都是很现成的例子。因为80人的纵队,后队根本看不见指挥官的信号,尤其不能接受复杂的命令,基本处于无指挥的状态,所以容易混乱。
当时80人纵列,在正面交锋的时候,就有他的好处,因为这样的一个矩形,阵面比较厚,对方不容易突破。
而且想得更深一层,如果不仅仅是一军团作战,历史上更常见的是三五个军团协同作战。15000~30000人的作战规模。
当三五个军团一字排开时,一个220人的正面,80人的纵深。当然就要比横过来编组,440人的正面,40人的纵深,要合理得多。
所以,虽然将军们,都希望自己统下的兵数约多约好,又能过将军瘾又能吃空饷。但一般一个古罗马的军事编队,都是以44*80=3000人左右。
有一些挑挑刺刺的朋友又会问,为什么军事的编队,一定是矩形的呢。为什么就不是圆形,又或者三角型呢。
比如说日本的军法中,对“方圆”“椎行”“锋矢”“鱼鳞”的推崇,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咱中国的兵法老祖宗,为什么就没有这些惊心动魄的大法呢。
唉,日本人打仗,都是三十人,五十人一个小队。三百石(约1000兵)的大老,就足以称为家老耆宿了,何时见过几千几万人的大仗。
想象一下,当我有十个军团作战。在战场的正面上,一个呈三角形,一个呈圆形,还有一个呈弯弯曲曲不规则梯菱形。。。。。。
在大军团作战时,矩形是唯一可以拼成大型有规则图形的。所以为兵阵之祖。李广抗匈奴,也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结阵成圆车”,可见这也并不是固定的阵法。事实上,在中国的正史之中,对阵行的描述少之又少。论阵法不如论兵种。
当然,还有朋友们问,为什么大军阵不可以排成军法。比如我有十万大军,能不能排成一个“大锋矢阵”。
唉,对于这种幻想,正是无话可说。学校里的校园体表操,各位总有体会吧。这么小小几十号人,要排成一个阵行,也得排练上好几个月。想象一下,十万大军,奔走呼号,要排出一个“方圆”出来?还要组织联络,还要发号施令。
说到底一句话,组织能力,决定了部队构成。
言归正传,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中国的一个“万”,到底是多少人。
我们的回答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万”似乎是一个最基本的军事组成单位。和我们今天的“团”差不多。
而由于中国人和罗马人的生理,身体构成都差不多。耳朵和眼睛都是同一水准。在同样的技术能力下,一员将领统帅的兵卒,是有最佳数量的。而军团编制,在一系列的战争军事考验下,一定会趋向这个最佳数量。
我们认为中国战国时期的“万”,应该和古罗马时代的“军团”一样,都是代表3000人左右。
以此为推据,我们再来验算一下,魏公子窃符救赵,郑安国二万人降魏,合6000人左右,估计是客帅统客军。
赵军被坑杀四十万卒,实际大约是12万人左右。赵国总人口大约是200~300万,大致合理。
李信作为一个中级校尉,一开始带领二十万兵伐楚,实际大约为6万人左右。虽然是赢政格外恩宠,但也还说得过去。
王翦最后发倾国之力六十万伐楚,这大概相当于18万人的兵力。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即使在魏晋三国的时代,也差不多了。
曹操号称八十三万大军南下,但在其他另外一些史料之中,却说他“十五六万卒从,纳荆襄降卒,七八万人”。
按这样的标准折算,八十三万,也是对应24万人。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战国时候的“万”,应该翻译为“军团”,而不是10000,比较妥当。
由于生产力和管理统率的划一,古今中外一个军团为3000人左右。
1) 答Rothemback:“而且史书上写的是,白起坑杀40w,而不是赵国派40w参战,”
答:史书上写,“战后清点,赵军降卒,居然有40万之多”---资治通鉴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战后清点,一般是当场的事情,最多不过是一二天内的事情。
但假如给你一大堆子的人,包括饿俘和伤兵,血污满地,尸野遍呈。你能在二天之内统计出人数么?
我认为不太可能,连斯特林都做不到。甚至正常的情况下,指挥官也做不到。
所以我认为这样的翻译,应该是40个番号。
好比白起把赵军将军们都拴住了,然后让他们报一下番号。才惊讶地发现,从一野到四野,足足有40多个不同的师团的指挥官。
这样的解释,40万对应于“40番号”比较合理。
同样,我们也可以想象,赵军本无战意,总参谋部,并没有一个“亡秦吞潞”的大战略。而仅仅是因为上党战役兴起,赵王下令,让全国各地的部队逐渐集结。
赵军并没有这样庞大的,常备的野战军编制。所以番号杂乱,各地各兵团齐来汇结,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另外一个始终让人无法释怀的细节,赵军是如何出击的。
按照史书上写,秦军佯装挑战,一路退却,赵军尾随追击,终于撞进口袋阵。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i) 赵军并没有详细的总参谋部署,纯属战术机变。
ii) 这并不是一场会战,而是遭遇战。
当一份计划,没有总参谋部全面筹划的话,其规模就不可能太大。我们想象一下,当赵括下令,“儿郎们,跟我冲”,这有多少人能听得到,多少个兵团可以应声出击。
更何况,营门宛如桥门,谁也不会把营门弄得象橄榄球门,最多象个足球门。
10000人过桥,还要忙上半个时辰。即使几道门同开,四十万大军出门,需要多少时间?从营后走到营前,需要多少时间?
哪怕解决了多路出击的问题,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弯。秦军撤退的路线,总只有一条,四十万大军踏过这条小路,需要多少时间?
当前锋部队最终发现是个陷阱,前面是峡谷小路而秦军严阵以待,则后面部队可以得到通知。即使不力保撤退路线,至少不用再钻进这个死亡陷阱。
由于战斗是在一天之内发生,从最前锋发现秦军陷阱,到后队逐渐进入峡谷并接到警告通知停止,前后不可能超过三个时辰。而三个时辰,在单一一条小路上面,又可以涌入多少赵兵??
史书上说,秦军发现赵兵入圈套后,派出二支骑兵队,绕到赵括身后,并最终切断了赵军的联系。可见,真正涌入“长平坑杀”的,也就是这三个时辰内,从峡谷口进入的数目。
再进一步的疑点,秦军在完成“长平坑杀”后,立即拔阵回营,咸阳班师。史实并没有记载秦兵击破留守大营,追杀漂桴之类的故事。甚至更可以讲,“坑杀四十万”后,赵军还完全有能力守得住大营。主力并未损伤。
我还是比较倾向,四十万,代表的是40个部队的番号而已。赵军出击的,尤其是年少气盛的骑兵部队,而步兵大部留守,所以才能守住大营。更进一步讲,“资治通鉴”认为,秦昭襄的目的,是消灭赵国野战军主力。当这一个战略目的达到,赵国大营没有击破,甚至原先战略目标上党都没有征服,都高高兴兴拔寨回国了。
在此后的二个多月中,赵军困守峡谷,一筹莫展。粮道既然被断绝,当初赵括是追击出军,当然不可能携带太多的干粮。峡谷中可以坚持这么长的时间,唯一的可能就是吃马。而且每人/马的比例还不太低。
书到此处,真相渐渐明朗。参考后来汉武帝征匈奴史例,刘彻搜刮全国马匹,也不过七八万匹。霍去病一次出击,损耗至为严重,往往三四年无法恢复元气。要过一阵子再出击。赵国虽然是主要的产马基地,但马匹的数量也不可能太多,有五六万匹,全部调充主力,就很不错了。
长平之战,全部四十个“军团”,则应该是12万人。但征战已经一年,部队不可能满员。追击战不可能带伤兵,峡谷口又截下一大堆慢机动部队。
七扣八扣下来,整个“长平坑兵”,应该最多在7~8万人。
2)答禹兮禹兮,“战国后期各国都作总体战,一国总动员领内成年男子,三抽一乃至二抽一上战场的事常有,比如长平的四十万赵卒就含有上党地区被临时征发起来的男丁。”
答:关于动员能力,禹兮禹兮先生好象有一定的误解。
“三五征丁”,仅仅是一个理论上限值。好比蜀汗帝国后期,仍有100万人口。那是否意味着诸葛亮可以轻而易举地征发50万大军?蜀汉常备军在6万左右,若有兵,也不用打得这么辛苦了。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定律,“管理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中国古代,皇权不下乡,全靠地方豪强管理。皇帝虽然有权力五征其三,三征其二。但命令是一回事,实际执行又是一回事。
一旦到了偏远地区,当地土夔双手一摊,“张三啊,上年死了”“李四啊,家早没了”“王五啊,那不是独子么”
其实按照帝国的人口计算,哪怕按照1/10的比例,也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的兵源。但事实上,帝王实际控制的区域有限,所以才要加高税赋。才会有1/2,1/3智穷力竭的时候。
就好比刘邦受困荥阳的时候,萧何征调关中所有15岁到65岁的男子,几乎一切能上场的战力都派上了。但此后咸阳就没有任何援军了么?非也。之后的几年战争,关中一样是刘邦的大后方,增援部队源源不断,造就了汉王声势再起。
是萧何在当时征兵不力么,还是过几个月娃子都成年了?都不是,这就是“征兵术”理论和现实的区别。
在实际上,萧何是把枥阳控制区的兵源搜刮殆尽。但关中很大,除了君主核心区外,还有广大的农村山区。当首都区刮不出油水后,再派官吏到其他偏远地区,撤掉几个不得力的家伙。兵源来自于管理,管理出效益,这是千古不破的真理。
若把话题岔开了一点,还发现一特有趣的现象。就是历朝历代各种君王,都喜欢迁徙人民充实首都。不是充长安,就是充邺城。而正史野史,将军百战归师回朝,并不是撤回玉门关某一个边城小塞,百分之九十九,所谓“班师”,班的是回府首都,师的是京畿子弟。
这是很有趣的现象。军队多自京畿出。这样做有几重原因的。首先的一重,就是前面所说的“征兵学”。
大凡乱世,隐户也多。尤其是外省,离天子远的地方,管理也越困难。一些极端“天高皇帝远”的省份,甚至没有任何进贡产出。
所以天子要征兵,还得靠自己手里的本钱。尤其是自己眼皮低下的大皇城,有多少户口清清楚楚。平日里好钱好米一起养着,战时儿郎出征,父母妻子则留下来做最好的人质。无论将军士卒,都不容易反叛。
言归正传,赵国据山西半省,倾全国之力,慢慢调配,也是可以征发数十万民工的。但急切之间,就做不到了,只有京畿近卫一些地方可做动员。
上党本是魏地,因为秦军新近大胜,尽取河南地。上党一座孤城,孤悬河北,势不能持久。魏人议论相言,降秦不如降赵,于是奉献赵主,进递降表。
长平之战的动员,赵国本身都已经是很困难,上党新近归降的魏人,面和心不和,要完全动员,谈和容易。不拖后腿就很不错了。
再说上党本是军镇,土地贫瘠,人口稀少。粮食甚至都不能自给,更何况供应大军。
如果我们再举远一点的例子,1870年的普法战争,当时甚至已经有了铁路和电报。法兰西第三帝国的人口和国力,是春秋赵国的数倍数十倍。
现代史书,清清白白地记载,在战争的第一个月,德意志依靠精心策划的铁路内线系统,动员奇迹了130万的士兵。而法兰西法国,才只能够动员了70万人。
毕竟,要让农夫受到命令,放下农活,赶赴战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长平之战中,更主要的是赵国固有的野战军兵团,新兵的作用微乎其微。
总而言之,我们的结论是,要在上党地区动员集结起四十万士兵,那是狗屁。他们连二万都动员不起来,不然何必要降?
3)答禹兮禹兮,“80人的纵列,历史上出现过那么bt那么厚的纵列么?”
“在曼丁尼亚之役里极力加强底比斯军队的左翼,但是也只排出48列这么一个厚度。”
答: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周礼·兵制》中就说,一个战车编队,是一辆战车,三名战士在车上,后跟步兵七十五人。
战车上了战场,总是一字排开第一排,作冲锋作用。其后面的纵队,就是一列列纵行编队。80人在数量级上,是差得不多的。
另外,在罗马的例子中,Centurion百人队长,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俺一直以为Centurion是带领一个从头到尾的纵队。不过这一点未经考证,让俺再翻翻书。但3000人一个Legion,44*80的比例,不是俺瞎说的,那是有考证的。
蛮族之间的战争,规模要比中华小得多,甚至比罗马帝国也小。或许阵形也小。
4)答禹兮禹兮:“个人以为,战国时的‘万’个人认为是虚指与实指都有”
“后期的‘万’基本是实指,前期的‘万’虚指为多”
答:在早期的亚美尼亚人中,所有表示庞大得不可想象的数字,都是以“万”来表述。因为他们认为超过了10^4的数字,都已经太大了,大得都超过人的理解与想象能力。
说来也是,对于一个结绳记事的民族来说,这也太强人所难了,这得结多少根绳子啊。
象俺小时候的样子,万元户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在当时,100元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万元户,那可怎么花啊,那得买多少个馒头啊。
虽然文明族群不同,但我相信,中华文明,一定也经历过相类似的过程。
甲骨文中出品的“夏”字,具体的形状,就是一个莽人,手里拿着一把斧子。因为当时的夏朝,是唯一拥有一支长备军的部落。唯一拥有一支不事生产,专职砍人的昂贵编制。那是多么奢侈啊!
夏商之际生产力落后,养不起太多非体力劳动者。这一支Worrier我估计人数也不会太多,200~300人足矣。当时写军事编制的时候,可没想到过用“万”来形容军队。所以作为一支军团,很多很多就是了。
说文解字,我估计“万”字的双重含义,一直到很后来还在混用。既可以代表10000,也可以代表一支军团。一直到后来万元户多了,大家也都觉得见怪不怪。一万元反而没什么好炫耀的意思了。
于是,到了东汉末年。“万”作为军团的含义,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用一种很正常的心理,来称呼北方的五万十万大军。
5)答凌云雕龙,“就在官渡之战,曹操不是「兵不满万」,一下子变多,当然有诈”
答:官渡之战后,曹操灭袁绍,尽取河北地。则袁绍号称能有“二十万众”,曹式河北也可以养那么多兵。兵数关咎存亡,当时的征兵,都是竭尽全力的。基本以粮尽为限。邺屯更增兵源。
河南的土地与实力,大致与河北相同,如果休养生息过了二年秋收,河南聚集起“二十万众”,也不是不可能的。
曹操南征,俱是内线,没有边境要守,再加上江淮一些部队,说“五十万众”,应该都说得过去。折算成军团,也就是15~16万。
要说曹操扩张得太快,看看“建安二年”到“建安十年”,岳家军扩张的速度吧。征兵的极限是土地与粮食密度。人人会打〈三国志〉,不会象电脑那样慢吞吞弱智的。
6)答有翼飞翔,“这点不同意啊,你说万不和千连用,也很正常啊”
“比如你的长平之战,秦军用来突击的军队就是几千。。”
答:骑兵好象就用“千”的,不过那是很后面的事了。
还有人问我,你谈44人传话制,那成吉思汗为什么用百人长,千夫长,万骑长啊。人家为什么选十进制啊。
我那叫一个汗啊。。。骑兵能这样算吗。
7)答尔曹身与名俱灭,“楼主最近不写房产的文章了吗?”
答:呃,客串来作一会票友。
看见赫连勃勃大王和萧让女士的作文,真是佩服啊。抛瓦引砖。
1)答禹兮禹兮,“罗马方阵44*80的源出是哪里?还望老兄指教。”
答:罗马44*80好象是一个常识吧,应该很多史料都可以翻到的。我是在一本,高卢人最后一战,用阵形抗恺撒的书里面看到的。下星期我过浦东,去书房里找找名录。
2)答禹兮禹兮,“春秋战国时那些步兵也未必就要跟在战车后面排纵列”
“排纵列反而不利于弓弩火力的发挥,也不利于步兵肉搏。”
答:呵呵,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只有一队,那可以排个雁形,也可以排个鹤翼。
但如果你有50个战车编队呢。一场数千人的战争,总不能每个百夫长都自由鹤翼吧。
所以一场大型战役,战车乘的唯一可能就是70人一列纵队。
3)答凌云雕龙,“很简单,请详《商君书》,数人头分三天进行,由下级呈报”
答:军法官这种东西,也是有固定编制的。
“刀笔吏”一不可上战场,二不能搬运劳役,在军队中纯粹就是浪费,任何一支物尽天择的军队中,都不可能养太多废物。
一千人的军队,最多桊养二三个刀笔吏,参考今天文职军员比例。
我估算按当时交战激烈的程度,正常的情况下,秦军应该保持每天2000人的“记功/甄别/复核”功能。
但如果一夜之间,投降数十万,几乎一百倍的降兵,远远超出处理能力。军法官全面崩溃,系统当机,那是无论如何忙不过来的。
4)答凌云雕龙,“虚指要有证据。。。。同理可证,秦朝的万为实指。”
答:春秋秦汉的时候,“万”应该是虚实俱有,如今日汉语的双意词。
万在当时,如“立陛下之万世基业”“万里之遥”“赏赐多达亿万”等等,都是虚指。
而梁惠王文,“(大梁)户口七万户,人丁稠密,纤野纵横”。这里的万,我估计就是实指。
另外,你的原话有点语病。
5)答凌云雕龙,“建安十三年发生赤壁之战,短短的八年内,还不足让一代人成年发育成长。”
答:征兵的瓶颈并不是人口,在石勒和黄巢最严重的时候,也没有发生过人口不足的事情。
征兵的瓶颈是粮食和装备。曹操既平定河北,又没有战争,能够获得非常大的征兵能力。
其实你可以参考一下后赵帝国褫伏的事。当时历经八王之乱,石勒在河北的连续拉锯游击战,应该说社会被破坏得非常多。但石勒石虎叔侄休息三年,一旦发威,锐不可挡,一下子就灭了周边六七股势力。
我前面说了,“征兵学”,并不是说人口全都被征发完了,关键还是和社会组织能力有关。
6)答凌云雕龙,“曹操自称「水军」八十万。。。。。比孙权水军还多”
答:毫无疑问,这里的「水军」,应该翻译为“可用于水战的士兵”,而不是“职业海军”。
你有点钻牛角尖了。
7)答cpeiying,“秦兵马俑军阵算不算一个作战单位,那可有将近8000人啊,还不包括一个未建成的俑坑.”
答:秦始皇兵马俑并不是8000人,而是分为左中右三个坑。
一号坑稍大,位列中军,有约6000人左右。考虑到这是天子禁军,编制可能稍为不同。除了普通的支队编队外,还有直属特别营,近卫卫戎营,编制稍大,也是正常的。
二号坑和三号坑,都是3000人左右,而且是40*80的阵行编队,正是最有力的证明。
8)答大秦猛士,“秦军前后斩首虏的四十五万人中,并不全是赵军的正规部队”
“其中就有当地的百姓(包括妇孺)和赵军负责保障后勤的民夫。”
答:我觉得不对。
赵军被坑杀的,是出击的精锐部队,而不是大营被破,全军覆没。
所以峡谷中应该是没有多少民工的,传统观点有误。
9)答大秦猛士,“史书记载赵国壮丁几乎全丧,国力损失极大,”
答:史书多有夸大。
通鉴说邯郸城中处处都有哭声。但我觉得,立搬成「赵国壮丁几乎全丧」,似乎不妥。
10)答电冰箱冻香蕉,“西周就有了师,旅之说,说明早就有了编制,何必还要画蛇添足加个万”
答:“引一偏师出函谷关”“天子之师”“王者之师”
可见在古文中,“师”几乎是一支独当一面的力量甚至是全部力量。我认为翻译成“方面军”比较妥当。
至于“旅”,那应该是“快速反应部队”。
最后说一声,俺这是战国万数之迷,不是战国万数之“考”。纯粹是提出自己的假设,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供大家议论探讨作用,启发思考。
从房产版过来,板砖是见惯了。如果说那里是机枪阵,这里连步枪阵都不如,还是火燧的。
1)答wing_fox,“撰养食客三千,应该不会错吧?”
答:这句话错谬最多。“三”是虚数,“千”也是虚数。“食客三千”,虚上加虚,那是绝对的靠不住了。
〈冯谖见孟尝君〉一文中说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长铗归来兮,出无车!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于是孟尝君引他为下客,中客,上客。
由这个例子可见,在孟尝君的食客中,阶级分层还是很粗浅的。大致也只分为下,中,上三个等级。三个待遇。
我们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名利。
一个学校里面,几千个学生,还要划分为班级和班长。如果一个人能统领上百个人,那就是个大队长,也算个不大不小的官,拥有不小的权力了。
如果孟尝君真的有食客三千,那里面不划分派系,不划分尊卑?至少至少,貌合心和,形成几个比较明显的凝聚团体,形成几个派系领袖总有吧。
我们没有看见这样的记载。在孟尝君身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并没有特别的“谋主”,“首揆”之类的人物。
孟尝君被困秦关,雪夜出逃的时候。他身边的人,是“鸡鸣狗盗之徒”,也没有看见很明显的小队长中队长团队领袖,这是很不合理的。
我们认为,如果孟尝君食客仅分析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的话,其人数也不可能太多,至多至多三五百人足矣。
另外,我们再进一步想,“四大公子”,大多都靠近首都。在首都市里面,拥有一支三千人的私军,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国主的禁军,不过神策八军,每军一二千人耳。历史上比较有数的几场政变,都是三五百人就敢进攻宫门,而且成功的例子还不少。
拥有三五千人的私军,就意味着你可以随时发动政变,置国君于死地!这是任何时候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的。
文彦博当开封府尹的时候,整个开封府百万市民,却只有十五匹官马。以致于文彦博抱怨,抓贼不敷役用。但天子脚下,谁也不敢放肆,只能让破案率低一点了。
我们认为,君主容忍臣子眷养私客,是有限度的。一般以一府为限,即300~500人。
2)答wing_fox,“奉行法家的秦朝部队早就有了编制.没必要采用什么万作为部队作战单位.”
答:我没说秦军没有编制。我只是说他们使用“万”作为一个称呼。
3)答大秦猛士,“赵括率主力追击进至长平主战场。。。。这主力部队中,包括大量民工”
答:我认为不是民工,而是“工兵部队”
工兵部队和民工还是有区别的,工兵部队仍然是职业军人,其主要作用是建筑和搭桥。而民工的作用主要是搬运粮草,运输物资。
赵括率军出击,民工不可能有这样的机动力,尾随在后。而工兵部队是可能的。
后唐张敬达晋安寨之围,也是一开始接战不利,转战到峡谷中死守,建筑防护设施齐备。可见,工兵部队是有可能随大军一起出击活动的。但若说搬运粮食的民工,就未必了。
另外,秦军对周遍的居民也进行了屠杀,凑数邀功,也是不大可能。因为当时的人口密度十分稀少。好比赵地约20万平方公里,赵国人口200万,折算下来,仅不过10人/平方公里。
这么低的人口密度,又没有攻破大城,哪去找人来杀?就算秦军把周遍都侵扫一遍,又能劫掠多大面积的土地,杀得了多少人,一二万就不错了。
4)答calderon,“赵军一共46w,但是真正投降后被坑杀的可能最多只有一半甚至更少。大部分的人应该都是突围时战死的”
答:胡说八道!
杀一伤十,一只部队失去战斗力之前,真正阵亡的人不可能超过1/10。战死的人是很少的。
5)答calderon,“我相信那时所说的带甲之士60w、奋击之士百万等都不是虚数。要知道越是早期的冷兵器时代军备的指数越是以士兵数量而非军事装备来衡量”
答:这个容易。你参考一下同时期的古罗马希腊,有多少兵就行了。
6)答江鹄,“步兵方阵做战,最怕侧翼被进攻,相较之下,还是侧翼的掩护重要,所以在以弱对强时有了以下阵形。。。”
答:你这应该是“军团们”的编组,而不似是军团内部的编组。
还是这句老话,如果每只军团都凹凸不平的话,战场上,如何大队规划打仗呢。
7)答江鹄,“再者罗马战阵以标枪为主,中原战区平原并不很多,标枪没用”
答:晕,不是说欧洲多山地,所以分裂。中国多平原,所以统一么。
我觉得应该是中国兵法崇尚奇袭诡道,所以轻骑兵居多。对轻骑,弓箭就足够用了,没必要用标枪。而欧洲多重骑,所以要使用重武器对抗重武器。
标枪最主要的问题,是他的重量。拿手里不觉得,但你提着二条扁担,翻二座山后试试,保证你恨不得了扔掉。
记得汉末有一些很极端的轻步兵,有过“标枪二支,箭匣一壶”的编组,其他就很少见标枪了。
8)答待到凌云,“如果按赵国人口200W计算的话。那么40W已经是赵国几乎所有的能够作战的士兵了”
答:俺还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农业生产率。
好比每“五”个人,可以生产“六”个人的口粮,于是就有“一”个人从农业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了。可以用于征战和后勤。
假设哪一天生产力进步,五个人可以生产七个人的口粮,于是就有2/7的人可以被解放出来,用于非农业的后勤与征战。
一个200w人口的国家,能腾得出多少人口,不事生产专业作战,是和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息息相关的。
所以越是农业落后的国家和时代,其能腾得出来的动员能力也就越少。应该是越古代动员能力越弱。按照当时赵国的条件,200w农业人口,养活40w执甲战士,是没有可能的。
9)答cpeiying,“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以步兵为主,大概有6000人,二号坑以骑兵和战车(好像有64辆)为主,大概1000人,三号坑已发掘完成,也就几十人.”
答:秦始皇三号坑有4000多平米,如果仅几十人,那不是要每100平米/人,也太不合情理。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陶佣遍地,拼装出四十余人,仍待整理开放中”。
好比一号坑,其实就是“陶佣遍地,估计约有6000余人,现已拼装出1000余人,开发整理中”
始皇陵坑洞呈长方形,横竖比约为1:2,那是我自己去看过的。
10)答剩泣士,“请问冷兵器时代的兵力动员和热兵器时代的兵力动员的区别在哪里”
答:呵呵,这个问题好大啊,我答不了。
粗浅来说,最大的区别是“铁路”和“电报”。铁路使得兵士物资可以迅速集结。电报使得信息与控制迅速集结。
11)答恨不逢时,“别的把知道,王翦灭楚时 60万就是60万少一个不行!”
“当时的秦国农业相当发达,超呼了我们的想象。”
“恐怖的国家 以青铜器横扫六合。。。。。。”
答:这位老兄好牛啊。60万就60万,凭什么?为什么?你这也太主观臆断了吧。
据说埃及认识外星人,金字塔就是外星人协助造的。俺昨天去看成龙金喜善的〈神话〉了。如果真的有那个地宫那么牛,俺就承认秦国的农业比俺们现在还强。
12)答专门挑毛病,“中国人很早就会数数了,尤其是军队。。。《周礼》《国语》”
“哪里有虚指?完全实指”
答: 军12500 卿
师2500 中大夫
旅500 下大夫
卒100 上士
两25 中士
伍5 长
真是有趣啊,从这张表上,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即使对于周天子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军”已经是最大的单位,而且已经完全够敷使用。
这就说明周王并没有太多的“军”,并没有发明更进一步的计量单位。毫无疑问,如果周王也有七八十万军卒,几十个“军”,那他定然要再搞一个“司令”之类的编制。周代的兵并不多喔。
其次,在团营级这一级的编队中,周礼留给我们的,是一个2000~3000人的数字。而不是6000~7000或者其他。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按周代生产力,2500是一个比较倾向的数字。
其三,我们发现,在这一张表中,都是以5的倍数递增。这就使这张表过于地流于书生气,而失去了实用价值。
“五五制”并不是一种很有效率的制度,也并不代表诸侯会按照这张表去制军。周末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候,以致孔子哀叹很多东西都变了套。尤其是进入了战国以后,各国都杀红了眼,为生存而战,效率是第一位的。仅供参考罢了。
最后,我不明白“专门挑毛病”先生是什么意思。我前文说,古代“万”字,有虚实二种用法。但并不代表了“只虚不实,非虚必实”啊。
1)答东东狐,“那么如何解释同样的书中还有对平民数目也以万作为单位”
答:俺说过了,“万”有虚实二种用法。有时作虚指,有时作实指。
2)答netcar9910,“不要怀疑中国人的繁殖能力好吗?”
答:按照秦始皇统一时,中国人口约为2000w。在最后的60年中,如果实际战死200w人,则会使得人口死亡率增加0.15%。
而如果一个军团是3000人,60年实际战死人数在60w左右,则会使人口死亡率增加0.05%左右。
别小看这里的一个千分点。如果相差0.2%,就差不多等于今日的计划生育了。会引起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政治阶层政治力量变迁等一系列的复杂社会问题。
我当年“人口学”这一门课学得不深,哪位统计系的精通学长再展开说说。
3)答netcar9910,“我国古代战争的号令不是由大嗓门来传达的”
答:到后期主要是靠旗语。所以军旗为诸军之魂。
但复杂点的命令还是要靠喊的。
4)答sWAK元元,“PS,罗马 希腊的和中国的没有可比性”
答skyford,“如果武安君的统御能力为90的话,罗马的将军统御能力也就是15-25吧”
答:无语。。。。。。
娃子,这里是一个成人论坛,小孩子不适合来的。
5)答幸毋相忘,“欧洲军队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就形成了职业化的传统”
答:一直到苏拉时代为止,罗马部队的主要核心,是“市民”(Freeman)
“市民”是自由人,需要自己筹备武器和铠甲。遇到战争则有调发,面包匠木匠泥水匠什么人都有。
职业军人很贵的,一直到十五世纪都养不起。中国到明末仍是府兵。欧洲则仅限于贵族;领主/农奴保护关系。
6)答苹果味汽水,“秦国那时可是14岁就可以娶妻生子了!”
答:生得多,死得也多。
所以今天的总人口多过古代啊。
7)答淮一,“马略军事改革以后,罗马步兵方阵从两列改为三列”
答naok,“兵种差异 地形差异(山水) 环境差异(气候湿度)”
答:罗马的长枪兵;第一列手持长枪,第二列枪长四米,搁在第一列的肩上。第三列枪长四米,搁在第一、第二列的肩上。枪林阵雨,宛如移动城堡,锐不可挡。
我前文中曾举了一个骑兵的例子,成吉思汗百千万十进制。这说明不同的兵种,完全有不同的编队方法,相应有不同的策动和人事安排。
3000人一个兵团,仅仅是步兵团的建成方式。而且随着三百年后武器装备的不同,其编制也会不同。
不过中国很少出现长枪兵枪阵。正史上有记载的,好象只有后秦天王,姚兴灭符成的一次。
8)答剩泣士,“热兵器时代的士兵征召到成军的过程远远难于冷兵器时代”
答:剩泣士先生,你可以这样想。热兵器时代,武器其实都存放在“兵工厂”的,尤其是几个大的军事集散中心。
热兵器时代,其实所谓的“动员”,仅人力的移动,那要比冷兵器时代,方便容易得多了。
9)答大秦猛士,“你说的工兵部队的意思和‘民工’没有什么区别”
答:1)“工兵”是部队的一个定额比例编制,“民工”是几乎无限的。
2)“工兵”需要训练,损失了很难恢复。“民工”不值钱。
3)“工兵”能从事驾桥铺路等工作,“民工”不能。
4)“工兵”有一定装备,开销不菲,“民工”没有。
总的来说,损失了几批工兵,对国家还是很肉痛的,也是伤元气的。而死几批民工,就无所谓了,也没什么战略价值。
咱建国初时还有铁道兵兵种,兵种司令也算一个大将了,官很大的。你看民工领袖算个啥。
10)答大秦猛士,“战争根本还没有细致到分出专门的工兵部队的程度”
答:既然有“辎重”,当然有专门管理运输使用他们的队伍。
11)答大秦猛士,“另外一个疑问的地方就是你怎么得出赵国人口是200万的数据的”
答:古代没有人口普查,数据十分难得。〈资治通鉴〉秦汉之际有记录的,一共只有三次数据。
三国末年,后主中期。蜀国人口约100w,吴国200w,魏国400w。
东汉章帝,全国人口5000w
西汉刘骜,全国人口5500w
蜀汉帝国的国土面积,和赵国大致相当。由于三国是当时公认的杀人最多,人口最少,全国人口最少的黑暗时期。所以假设春秋赵国人口为其二倍,即200w。
汉朝中期,天下承平已久,人口当处顶峰。汉分天下为二十五州。赵国之地,大约占其二州(并,代)。以此折算,假设春秋赵国人口为其一半,所以也是200w。
还有一些资料写秦始皇统一的时候,全国人口约为1500~2000w,忘了出处了。
我学史并不是科班出生,所以哪位有更详切的资料,也望不啬指正。
12)答大秦猛士,“战争是贵族们的战争而非战国时代的全民皆兵的战争”
答:????此种论调,闻所未闻。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中国人是最功利,最现实的民族。我不知道骑士风格在欧洲是否确有其事,但在中国,真正的贵族战争从未出现,未将出现,也几乎永不可能出现。
中国人是最早写出“兵者,诡道也”的民族,西方人到二千年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才刚刚有点苗头。
13)答大秦猛士,“诸多原因使得兵源从贵族转化为小自耕农,人数成倍成倍的增加了”
答:不是贵族变成自耕农,而是要归结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由于铁铧犁和轮耕法的应用,粮食产量增加。从而使得更多的人得以脱离农业生产,专心用于征战。
14)答wing_fox,“秦始皇能召集七十二万人修造秦陵”
答:虚数。
15)答wing_fox,“号称百万秦军的职业军人”
答:虚数。
16)答wing_fox,“如果按照LZ的虚数之说,恐怕以当时的秦朝不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答:请给出考证。秦工程长宽各为多少,土石用方实际多少,工程排期表估计多少。
连工程的规模都难以量化细说,一口咬定浩大坚成,难以令人信服。
17)答wing_fox,“而且已经横扫六合.不存在像曹操那样虚报兵马的军事策略”
答:不是秦吏虚报,而是文人虚报。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动不动就“七十二万”“百万”,说话不动脑子。
18)答sirens,“《续武经总要》介绍中国明代关于阵法。。。锋矢,早在唐朝就有了”
“咱中国的兵法老祖宗,为什么就没有这些惊心动魄的大法呢。”
答:俺说的是“大法”,不是“兵法”。
看小日本牛比哄哄的样子,好象排一个阵出来,就有神奇魁力冲击波,可以引发月球精气元气弹,能够以一挡十,以一挡百。能够引发五元素无效空间,发出霸拳奇门三才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之功效。
狗屁!
所以俺说是“大法”。大法者,巫术也。
1)答大秦猛士,“损失民工照样对于战国时代的国家是很大打击,为什么古代战争攻占对方城池后经常把居民掠走?”
答:损失“民工”当然也很痛的。我的意思是,比损失精锐部队痛得少一点。
2)答大秦猛士,“战国时代,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兵民尚且分得不是很清,何来专业‘工兵’?”
答:你这是混淆概念。
农民和战士是分得不清楚。但大家一旦应征入伍,自然会分割编制。前军、后军、左军、右军,清清楚楚。斥候,锐步,辎重,怎么会没有分类。
3)答剩泣士,“热兵器动员。。。你没有考虑热兵器的成军问题吗?训练学习掌握到熟练掌握兵器的时间(形成战斗力时间问题),还有就是掌握兵器所需要的文化知识的区别(征召基数问题)”
答:剩泣士先生,你或许不知道有一样东西,叫“预备役”
事实上,任何一本近代军事理论学书,有一点都是公认的,“铁路和电报的发明,极大地增强了一个国家的动员能力,最终导致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
4)答wl191919,“一个军团只有3000人?开玩笑吧,正规罗马重装军团人数在5000——6000左右,多由服役10年以上的老兵组成。”
答:一个Legion是3000人,其他可能是一些辅助兵吧。类似于重骑兵的仆从。
5)答wl191919,“而且你以为百人队就真的只有100人?”
答:罗马帝国最初的军事编制,来自于“森图亚特”部族大会。(700 B.C)
当时的罗马帝国,分为四个阶层。富有,自由,贫民,流氓无产者。
当时的森图亚特大会规定,整个罗马城一共提供4000人的兵力。分为40个Centurion,每队100人。
其中富有阶层负责24个军团的装备,自由民装备14个军团,贫民1个军团,流氓无产者1个军团。
这就是Centurion百人队长的由来。
(以上来自于“罗马帝国史”,不过这本书俺送给朋友了。凭记忆所写,名字和数字就不那么正确,希望内行们堪正一下)
6)答skyford,“中华的文明由于生长在非常广阔的平原和高平原地带。。。。中国先秦时期的军事理论的水平也是西方同时期完全不能比拟的”
答:中国的领土和人口,大致和整个欧洲相当(从苏格兰到乌克兰)。如果你观察周天子早期的封国,郑,宋,绉,卫,都是沿黄河沿岸。这和欧洲文明发源于地中海沿岸也差不多。
虽然“中国多平原,欧洲多丘陵”这已经成为了一条定论。但如果你考察早期中国黄河文明的版图,战国争雄的格局。其实中国的丘壑一样不少。秦孝公有崤函之固,赵国有太行山,魏国有偃师关,齐国有泰山,楚国有大散关,更不提中国时期漫布中国的大片森林。和地中海的舟辑之利相比,我并不认为中西在帝国的组织能力上有根本的不同。
同样的领土人口规模,决定了英雄名将的档次。象西庇阿大,华伦斯坦之类的人物,我绝不认为他们的能力是95与25的区别。对西方的名将,偶一直是倾佩的。
俺虽然爱国,但绝对不是一个大黄种人主义者。
7)答skyford,“中国,包括临近的东方民族,都以‘万’为大数的主要计量单位,而欧洲各主要民族都以‘thousand’为主要计量单位。这一点不是很耐人寻味的么?”
答:这个容易,你以后把“万”翻译成Unit,不就行了么。
东方人用10^4作单位,西方人用10^3作单位。但这好象是拉丁语系兴起以后的事情了。你查看西方早期的各族语言,大流士也是动辄百万的。英语法语等都是七世纪以后的语言了。
8)答“看了一点,就说关于楼主针对数尸体的事情,别告诉我你真的是打算1,2,3,4......这样的数下去!!!!!!.”
答:夷陵之战,刘备带五十万大军伐吴。史书也是说他“旌旗招展,沿绵五百余里”。按照峡谷的险峻,前后拖个几十里也不成问题吧。
事实上,这么延长的战场,这么混乱的局面,一堆一堆数也数不过来啊。如果你想看败兵统计的案例,看看隆美尔托卜鲁克战役就知道了。
9)答王操操,“这篇东西说了半天,连个最基本的当时中国人口数量都说不上来,所以整篇东西都成了建在流沙上的高楼。”
答:这才是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秦初时候既然没有人口统计,则任何数据都不可靠。再博学的大师,也只能用“根据。。。推算。。。估算”的口吻。
俺推算出来的数据是1500~2000w人口左右。应该是比较贴近事实的。谁要是有意见,拿考证和推理出来,一点一点剥丝抽茧地推理辩论。这才是严谨科学的历史作风。
如果谁口若悬河,一刀斩断,那才反而是骗子了。
10)答kilorocky,“史书上写,‘战后清点,赵军降卒,居然有40万之多’---资治通鉴;;楼主,你看的是哪本资治通鉴?白话版插图的?”
答: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11)答歌痕,“‘40万’当然是虚指,但虚指的是‘40’,而不是‘万’。楼主,这是成人论坛,别玩这些小孩的把戏了。”
答:没理由,40并不是阴阳数。
12)答深蓝2003,“‘秦始皇能召集七十二万人修造秦陵---虚数。号称百万秦军的职业军人---虚数’”
“这也算回答别人?毫无根据的,你说虚数就是虚数吗?至少别人有史书做根据。”
答:在古文中,有几个数是最作不得准的。《剑桥战国史》说是三,六,九,百,千,万。
其实还得要包括18,24,36,48,64,72,81。这些数,在古时称为“阴阳数”,是阴阳学中常用的数字。古人崇拜玄无,阴阳虚幻多行于世。
你如果说71万人修秦陵,我就要多信得三分。73万也多信三分。但偏偏是72和100这二个数,都是最靠不住的。
13)答fracliu,“中华打仗自战国起,就常常倾国而出,纵无40万估计20万还是有的。你想三国是最惨时期了,一般打仗也有好几万。”
答:同样道理,三国中的“万”,也是虚数。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其实也就15~16万加8万。
陈寿的三国志里面,编制都缩小了很多。基本上都是三五千一支军团。一二万人一场战争。这里的“万”,应该是实指了。
14)答哀伤的心,“罗马军团编制是12000人,60个百人队,每个200人。楼猪有空去看看《高卢战记》,罗马统帅凯撒写的。”
答:一个Legion是3000人,这是不会错的。
罗马一支方面军一般是四个军团,12000人。如恺撒第一次回国,留在过冬营地里的一样。
15)答chuantse,“秦朝在短短的时间里面,就盖起了长城、阿房宫,。。。。我想说的是,秦时的中国,生产力绝对比我们想象的要高”
答:我一直在怀疑阿房宫的实际规模。
据我分析,阿房宫应该和“郑国渠”是同一个规模的。而郑国渠需要动用多少劳役人力,现在是估算得出来的。
16)答yuri_zj,“用现代的后勤需要逆推过去是没有意义的,三国时期蜀国区区九十万人口十万军队,也没见经济崩溃”
答:我帮你算一笔帐吧。对于一个100万人口的国度。去掉女性50万人。还剩男人50万。
其中50岁以上和15岁以下是不能作战的,这样就去掉1/3了,还剩下35万。
再扣除掉一些病残和特权的,还剩30万。
如果你要保持一支常备军10万。就意味着有1/3的男人,时时刻刻是备战的。以15到50间35年的服役期,就意味着每个人要服15年的兵役!!
现在全世界最野蛮的国家,大约是北韩。他只有2200万的人口,但却要维持着一支120万的军队。所以他每一个成年的男子,都要服5年的兵役。从23岁到28岁,人生中一生最美丽的时刻!
北韩的暴政,已几乎是人类忍受的极限了。南韩4500万人口,人均服兵役3年。已经给整个社会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使得整个社会加以扭曲。你看韩剧的话,多多少少场面反映家庭剧变。
每一个人服15年的全职兵役,几乎是不可忍受的事情。所以以诸葛亮蜀汉帝国,只能维持6万人的中央军。其中有3万还得轮换,只有3万才是常役。
兵役人口在总人口中,有一个严格的比例的。这一点可以参考“人口学”。无论怎么算,赵国常役兵力不可能超过10万,农闲的时候也不可能超过20万。
17)答西风下,“秦人平西戎,赵接林胡——都是游牧民族。西方人传说蒙古军有60万以上,满清全民(可能指男丁)皆编入八旗”
答:西风下先生,我或许得提醒您一个问题。
游牧民族并不是可以全民皆兵的。全民皆兵就意味着孤注一掷。
牲畜需要眷养,牛羊需要放牧。一旦出去打仗,就意味着没人从事生产。游牧民族的生产力并不高。如果他们男丁都出去打仗了,就意味着无法保持足够的生产力。
所以每一次游牧民族的南侵,都是遭遇暴风大雪,意味着完全再也活不下去了。不如放手一搏,所以战也是死,不战也是死。
游牧民族的南侵,就一定意味着战争和掠夺。而且在他们的南部,一定得需有一个繁荣而富强的邻居。以战养战,不断掠夺,才可以保证他们活得下去。
因为他们北方的生产已经完全停顿了,哪怕不胜,对于游牧民族,也是不可接受的惨败。因为他们北方已经没有牛羊,他们回去就只有被冻死,饿死。
秦、赵当然也可以选择做游牧民族。但倾全国之力,如果不能一战而胜,如果不能从敌人处掠夺到粮食。后方没有粮食,就只能一战而亡。
游牧民族不是这么好当的,你旁边一定要有一个富裕的农业文明供你掠夺。而且通常要像穷得脱裤子的赌徒,孤注一掷。
这不是一个百年大国的国策,
18)答wing_fox,“如果文人热衷于采用虚数.那么在所记载的年份更经该出现三五千年的虚数了.呵呵.只是讨论一下”
答:你去看看柏杨写的“中国人史纲”。
里面有一句话很嘲的,“周公也是儒家七圣人之一,而且他开始总算正常了一点,也仅活了120岁而已”。
上古文书,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三皇五帝,那几个老家伙,一共活了13000岁之多哦。
19)答champaign:“而且春秋战国那会,还没有春秋笔法一说”
答:长平之战,已经是孔子之后的是了。大概是孔子孙子和荀子这一辈。
只不过我们讨论的重点是,“万”字有虚指和实指的二种用法。古文今意,或许不同了吧。
20)答征韩灭倭,“那么从200w人中临时征召100w可适用于作战的士兵是完全有可能的”
答:用100w人来耕地,养活200w人可能么?
更不论后勤呢,运输呢?
不如这样,干脆我们第一年全干活,一定储满200w人的存粮。第二年200w人全扑过去岂不是更好。
21)答征韩灭倭,“当时全蒙古的人口大概100余万.而蒙古随时可以作战的士兵人数约合20万,经过充分动员后也可有40万人.”
答:我前面问题17已经答过了。如果Genghis khan全军出动,就意味着他许胜不许败。因为蒙古已经没有粮食了。
22)答征韩灭倭,“还有就是长城,这总不需要提供什么数据了吧.你再想想秦人还要南开百越,还要维持占领区治安,还有秦直道的修筑.难道仅有2,3十万军队就够了吗?”
答:我一直认为秦陵,阿房宫,直道,郑国渠,是同一个数量级的工程。秦人倾全国之力,修郑国渠用了二年。现在看,也不过四五十万土方。
有人说,“秦发七十二万筑秦陵”,这是很可笑的。
你想一想,七十万人,要从山东赶到关中,这是多大的工程,需要多大的动员能力。
渭中从来都不是粮食主产区,全靠漕运粮食救济。可一直到唐宣宗的时候,还有“我父子得救命矣”。秦时的运河和运输能力,不知道超过战国多少倍。
如果一下子多了七十万的人口,哪来的这么多粮食供应。拿什么养活这些民工。
按照我的估计,秦渭南差役的劳力,满打满算,有十几万最多了。
23)答征韩灭倭,“而且从逻辑上说,以万代数千也是毫无道理的,有什么必要呢?”
答:没有说以千代万啊。只是说以往上古时,10000用得还是很少,所以“万”多为虚指,在某些时候只不过代表庞大无数的意思。
应该是三国魏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扩大和疆域的扩张,“万”逐渐越来越实指,“亿”才是虚指。
24)答jhzhjjw,“秦赵都是有实力统一的,这一战是决定命运的一战,当然两国会倾其所有,就相当于两个人拼命了。”
答:战国战争,哪一场不是拼命。
但拼命也是要物质基础的,要后勤和兵器,又不能靠唯心主义。有一些小国,那简直就是灭国战争。为什么没看见他们40万动员20万呢。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25)答jhzhjjw,“难道大家不知道是赵国使的离间计,让白起和范雎不和,范雎提的反对意见?”
答:胡说八道,狗屁不通。
这是典型的小说家言,文人幻想。
将相之间,各安其位。武人的功劳积得再多,又怎么可能去夺文官的位。难道你还让白起任免官吏,颁布税赋?
靠功劳封官,这是无知小民的想法。政治自有其运行的规律,庙堂之上,元帅之间,君岂不知功高震主矣。范雎根本不用担心白起,白起功劳立得再多,只能让范与秦王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当年读刘邦白登之围,阏氏劝单于,老师就一眼指出,其中必有隐情。阏氏所劝,软弱无力,刘邦一定另有别的条款。读史读心,历史,不是那么简单的。
26)答hi009,“赵国由于胡服骑射后变为强国,人口应该在7国中比较多,至少300、400万吧,”
答:人口数和政治改革有关,和军事改革有什么关系?
赵的土地,在战国时还属于偏远之地,开垦并不如何完善。土地贫瘠,人口是十分稀少的。按西汉帝国二州之地,不会超过200w。
27)答hi009,“经过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是明确了的,不然平原君就不会到各国求救兵了。”
答:精兵俱丧啊。
出击的都是精兵。精兵的作用,就不用俺多说了。象赵国这样的国家,只要歼灭6~7万骑兵主力,也就差不多完蛋了。
上党本是韩地吧?
答:是韩地,偶一贴出来就知道错了。
看到最后30条回复,让人觉得十分奇怪。
这么多的ID,反反复复认为“虚的不应该是万 ,而是40”
有病么,1~40偶还是数得清的,1~10000扳扳手指脚趾就要数半天了。
你说“40”是确切数,还是“万”是确切数。
“万”就是一个虚指,代表“很多”,引伸为“大军团”。恕我直言,最后30条回复,水平远远不足,也就是个小学生,偷出来上网。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0顶或踩的标志
0
正在载入用户签名信息
工具箱
TOP
fangzi1234567891
Posted:2011-8-4 11:56:11    只看该作者



状态:离线
注册时间:2010-01-18
最后登录:2011-09-27
帖子:3572条
帖子汇总
积分:41820
照片:5029张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银币:10枚
财宝箱:
门派:

0关注
0粉丝
0友邻
发短消息
|
加为友邻
空间|相册|博客|微博
状态:离线

论坛等级:白金长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Re:炒股票的都是下等人
9楼
fangzi1234567891 发表于搜房网 -上海业主论坛 -楼市话题业主论坛
央行短视化,将导致更严重通货膨胀
近期在经济学上并无心得,颇为惭愧。本篇的内容在之前《中国急需减息》、《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回收多少流动性》中,均已有所领悟。本篇不过整理成册。
一)利息在降
2011年7月,中国的真实利率,究竟是在涨还是降。
我承认,在之前6月15日,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提升到21.5%的时候,我曾有过短暂的犹豫。
大家都知道,名义利率不等于实际利率。好比今天7月15日,中国的法定利率是3.50%
。但物价飞涨,CPI高达6.4%。实际利率是个负数,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负利率”。
但是,往前想开一步。央行连续36次调升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到21.5%的历史最高位。这个举动对实际利率有没有影响。现实情况是,大家都知道“钱难借了”。
翻开我们的报纸,在我们身边,充值着各种各样“温州钱庄高息融资”的报导。传说中的利率,从2分,3分,一直到骇人眼球的5分,6分。今天的小编甚至挂出了“年息140%”的轰动新闻。
不仅仅官方的媒体报道,从我们身边切身地体会来看,银行放款大大地拖延了,首套房也拿不到折扣了,理财产品的利率一升再升。哪怕朋友之间借钱融通,利率也上浮了。
那这个一瞬间,我有过短暂的怀疑。2011年7月,中国的真实利率,究竟是在涨还是在跌?
对于我的直觉来说,我认为是“涨”的。最简单一点,哪怕我拿钱去借给温州的朋友高利贷,我很轻松容易可以拿到12%的回报(月息1分)。而中国官方的CPI统计数字,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升到12%的。
更直观一点,“借钱”拆息的利率,在最近三数个月,几乎可以说一路飙升,“一飞冲天”,涨了至少5~6%个百分点。而物价虽有涨幅,还是小步缓慢,涨幅温吞。最近几个月,投资回报明显“给力”,钱也更有赚钱能力了。
但理智的进一步分析,却告诉我们,2011年7月,利率其实是在降的。
从根本上分析,什么是利率;利率就是拿今天的物资去扩大再生产,而明天收获更多的物资。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要“真实利率”最大化,就必须要“扩大再生产”最大化。各项物资井井有条,生产流程精密高效。要无数人的兢兢业业,才能把“真实利率”提高那么一点点。
而对于现在的中国社会呢,央行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乱来”。21.5%的存款准备金根本就是“卖国”。
存款准备金有百害而无一利。央行多次把存准率提高到不切实际的地步,并不是为了维护中国经济多快好稳地发展。而是为了政治目的,为了向高层献媚我们也做了些事“反通胀”。
我们的极高层,并不懂经济。他们从二本地摊货经济学书上看到,“加息”和“加准备金”可以反通胀。于是央行就拼命地加息,拍上峰马屁。其实二者和反通胀,都不能挂等号。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21.5%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了破坏。不切实际的央行调控,已经对众多企业造成伤害,“实体”正在溃坏。实体艰难,真实利率必然是往下走的。
所以,2011年7月,利率其实在降。
2)小众群体
接下来,我们再来讲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放贷给温州人或者做信托产品,可以获得从所未有的12%回报。而你却仍一口咬定,利率在降,这不符合常识。
答案的原因是,你虽然可以获得12%的回报,但这只占人群的0.001%。
你要知道,因为借不到钱,所以利率才这么高。利率高的另一反面,就是贷款少。
当我们庆幸有几千亿(一种说法是4300亿)资金可以获得二位数回报时,其实我们忽略的,是有约150000亿准备金,被锁在央行的保险库里,而仅获取1%甚至都不到的微薄回报。
人们总习惯高估自己身边的事,而忽略发生在遥远异乡山村里的事。我们有幸生活在大城市中,依托巨型城市的便利,而享受多种投资渠道。但与我们相对应的,还有几亿生活在中西部地区,甚至山沟沟里的人口。他们无法享受到现代金融的投资渠道,只能把钱存银行生利息。而存准金如此之高,银行无法将资金放贷获取6%的贷款利息,只能获取1%都不到的央行存准利息。
那么,细心的读者或许会问。获取超额收益的那部分人群(一说4300亿),能否如此巨大,以至于不再是0.001%,而是0.1%,1%,甚至10%。这部分的人群能否足够大,大到“出借高利贷”的利息,足以将全社会平均利率拉上去。
这就牵涉到我们的第三个问题,存款准备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3)脱媒效应
我在07年的时候有篇文章,《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回收多少流动性》,当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现在不妨回来炒炒冷饭。
存款准备金,其实就是“息差”。
假设我银行固有的营运成本,大概是2%。那么在存款准备金率为0%的时候,我给出存款利率3.50%,贷款利率就是5.50%。
如果我要交5%的准备金。那么我100元就只有95元可以投入生产,产生利息。这样,我的贷款利息就要更高一点,譬如5.75%。
假设我100元储蓄,要交10%的存款准备金,那么我的打平贷款利率,就会更高一点,譬如6.15%。
而如果100元储蓄,要交21.5%的存款准备金呢,Break Even的贷款利率,会一直高到7%!
可见,存款准备金率,其实是降低了银行的效率。原本5.50%的贷款利率,被一路拉高到了7%。别小看这150个基点,在金融的世界里,这就和长江天险没什么区别了。
存款准备金率,对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伤害巨大。在这样一个制度下,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 储户不满意,通胀这么高了,银行还仅只有微薄的3.5%存款利率,早该提高补偿储户。
 企业不满意。老百姓存银行只有3.5%,一转手贷给企业就要7%,真是黑啊。再黑黑不过银行。
 银行本身也不满意。你要控制流动性,央行去把印钞机关掉就行了。现在板子打在商业银行份上,“宽货币,紧信贷”,21.5%的存准率把中国商业银行都弄成怪胎四不像,这算什么意思嘛。
 至于央行,央行是属于“少部分人”的。央行很快乐。
在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已经废止掉了用存款准备金作为一项调控手段。仅有的使用,也仅作为维护银行挤兑安全性。目前银行一级现金准备为5%,二级现金准备为10%,中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拟定在5%足矣。
中国长期持续使用“高存准率”,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一个最主要的效应,就是“脱媒效应”。也就是说,银行这个中间商效率太低收费太高,储户和企业,干脆手拉手去了。
当中国长期维持高存准率时,其主要的负面效应就是息差太大。储户存银行只有3.5%,企业贷款却要7%。“息差”太大,就容易发生跳中介行为。
一般而言,非正规的金融机构,难以和银行正面抗争。这也是银行仅仅收3.5%的存贷差,而地下钱庄却要收10%。
但是,当高息差长期、巨大,持续维持下去,就会催生一批又一批的地下金融机构。当周小巛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1.5%,就必然催生一大批温州钱庄。
就宏观而言,中国人其实有三个选择。
1)有足够多的民营银行,银行充分竞争。
2)只有十几家国营银行
3)国营银行贷不出钱来,地下钱庄。
第一等的传说中的民营银行,中国人几十年来从未享用过。中国人只有在国营银行实在贷不到钱的情况下,才会去选择地下钱庄。
可见,地下钱庄整体效率(或风险/效率比)低于国营银行,这是个次优解。也就是说,全体国民,在高利贷拆借的总利息收入,扣除掉风险后,不可能超过存银行。
4)央行短视化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有一个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还有一个热力学第二定律“高能能量总会变成低能能量”。
这二个定律,第一个告诉我们,馅饼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第二个告诉我们,手续费永远存在。
同样的道理,在金融的世界里也是通行的。
金融的世界里,不存在“免费的午餐”。如果你想要一件面包,或者一件Prada的衣服,你唯一可做的就是种地+织布,唯有劳动,才会产生物质财富。
全世界的央行,除了一个被舆论媒体包装起来的FED美联储之外,大都没有促进到本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强盛,来自于钢铁工人的炼钢,来自于纺织工人的织布,来自于IT民工们编写代码。
从某种意义上,“央行”是一个可以废除的部门。因为他不创造,也不可能创造任何财富。钱是靠劳动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会计变戏法变出来的。
“央行”存在至今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他虽然不生产,却可以变一些“戏法”。其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把某些长期利益,变化为短期利益。当然,要交手续费!
“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金融的操作,人为的干预,可以短期内减少货币供应量,对于抽紧社会银根,抑制物价通胀,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能量守恒。在央行变任何一个“戏法”之前,他并不能无中生有。获取了短期利益,必然丧失长期利益,而且还要加手续费。获取了短期内“抑制通胀”,必然是长期内物价涨幅更高,而且加上手续费。
如果央行每次提高存款准备金,可以让0.5~1年之内,短期的物价平抑。但从2~5年的长期来看,会破坏实体经济,企业倒闭。使得企业产出的实体物资更少,在中长期物价涨幅会更大。
打个比方,央行的作用,好比是吗啡。他可以让你在开刀的2小时内,不感觉到疼痛。可却会在开刀之后的2个星期,让你痛得死去活来!
21.5%的存款准备金率,对中国无疑是有害的。他极大地扩展了银行的息差,使得中国金融系统变得无效。储户,企业,商业银行,均为受害者。
用21.5%的存款准备金率,用一句话就是“胡作非为”,完全不切实际。中国应该尽快将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至8%,才能在中长期恢复生产活力。
用中国央行的调控方案,是饮鸩止渴。牺牲了未来10年的实体经济,只换来最近1~2年的物价小幅回落。
短视啊。
(2011年7月15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