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结肠炎的中药方:集体备课要兴利除弊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5:12:14

集体备课要兴利除弊

 

 从集体备课产生的背景和目的来划分,集体备课在我国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 教师个体备课阶段。由于早期教育规模不大,教师多是作为个体劳动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备课多是教师个人事务,故而形成个体的备课阶段。2.统一进度和要求的集体备课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规模的扩大,教学要求日益提高,教师同行特别是同科教师增加了,客观上需要有大致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质量要求,等等,出现了最初的集体备课。3. 打造精品的集体备课活动阶段。随着各种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评优课的日益增加,为了精益求精、集思广益、争冠夺标、维护团体荣誉,出现了许多人为一个人忙乎的集体备课活动。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集体备课制度建设的阶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为创造性实施新课程,今天,集体备课进入到基于校本教研、资源共享和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制度建设的阶段。

简要梳理集体备课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集体备课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集体备课的目的、内容、要求、形式等等都在随着教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集体备课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师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样的角度审视集体备课,可能更加有助于我们客观、辩证地认识集体备课的利弊和本质。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集体备课也如此,不可能十全十美。众多论者对集体备课的批评,无疑是切中时弊的,比如:统一教案抹杀了教师、学生和课堂的个性需求;备课过程成为预设教案的机械组装合成流水线,降低了教师全面掌握教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助长了一些教师出工不出力、消极被动、等待依赖的习气;高度统一和周密预设的教案,固化了教材的知识点、应试点,削弱了优质教学应有的生态性、生活性、生成性和生动性,等等。

集体备课上述问题的症结主要是:1.目的简单化。许多校长和教师都认为,集体备课的最佳境界就是整齐划一。不少学校对集体备课作出严格规定,课时统一、授课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作业统一,乃至教案的格式也要求统一。2.过程合成化。一个备课组,一人备课,集体套用。不少学校的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将备课任务分解,你、我、他各备几课,有的经过简单合议、修改、完善,更多的则是简单组合拼凑印制完成一个年级同一学科的全部教案。3.参与形式化。参与教师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集体备课中没有真正的对话交流、合作共享、同伴互助。

然而,上述问题和症结并不是集体备课形式本身所造成的,而是与我们有关领导和参与备课的教师对它的认识、态度和组织有着重要关系。

我以为:集体备课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减少每个教师的备课时间、备课负担,实现几个“统一”,而是为了建设学习型团队和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集体备课的结果主要不是完成“拷贝”和“克隆”统一的教案,而是集体成员思维、智慧碰撞产生的真知灼见和丰富的思想;集体备课主要不是集体成员各自“包工”然后集体“组装”的过程,而是课程资源共享、教学经验交流,集体成员真诚对话、趋同求异、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正如日本学者佐藤 学所说:“每一个人之间的差异正是学习的原动力,抹杀了差异的同一性的集团是不可能形成学习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集体备课,其实质是建设教师学习发展的共同体,并在其中构筑教师对课程、对任教学科、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构筑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对教师专业化和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构筑教师与集体、同事和学生间的关系和意义。新课程背景下的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和任务,是传统集体备课成功经验在新课程实施条件下的新发展。它倡导的是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共同切磋、经验分享、思想碰撞;营造的是教师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改变的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状态;创新的是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新的教研制度;升华的是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特色。因此,集体备课迫切需要兴利除弊。集体备课的兴利除弊既需要制度建设的保障,更取决于集体成员的情感和态度。没有每一位集体成员的主体自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责任感,没有对自身专业成长、终身学习的强烈需要和紧迫感,没有集体成员间平等友好、合作互助的师友之情,任何集体备课抑或个人备课都不能取得人们期望的良好效果。

             原载:《今日教育》 2005年11月上旬版 总第1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