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天泽重仓股:桂枝汤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51:54
桂枝汤证:脉浮、汗出、恶风,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千呕者,桂枝汤主之。
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蚥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取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取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病,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一定会有的症状
△多会有,八成会出现的症状
○或许会出现的症状
太阳之为病。★脉浮[JT1] ,△头项强痛而★恶寒。 (总纲)
[JT1]正气聚积在体表于邪气对抗。
浮:表证的重要指针
寒:太阳经病的重要指针 寒伤营,无论烧到多高都会怕冷
6.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JT1] 者。名为中风。  [JT1]与平时脉相似,不紧
6.1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浮取    沉取                         营分     汗出,营分能量更加流失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JT1] 者,桂枝汤主之。
打喷嚏
[JT1]感冒时胃口不开,是客症,不需要处理。阳明区的能量支持太阳区块,因而没有能力消化
6.14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结构分析:
桂枝:补心阳。与心的能量结合,顺着动脉冲出去
芍药:          1-使平滑肌放松。松开脾胃区块à静脉放松à血从静脉末梢拉回
(解仓、容余)   2-限制药的作用范围。对要作用的场域有收敛作用。
只用桂枝,芍药,作用场域限制在血管(营分)
生姜:使气“分岔”。把桂枝、芍药的药力分岔到卫分。
大枣:补营分。枣树多刺,有锋锐之气,果肉却肥润   →把冲突的能量转化为滋养的能量
→保养水分
甘草:缓药   二两定中间轴    →生用:缓和;
→炙:加蜂蜜考熟,补中焦。
总结:
外症:脉浮缓,出得了汗,恶风恶寒。

病机:风气伤到卫气。

治则:把能量送到卫气。
↓                    1-寒水之气
方(方法):卫气来源:   2-三焦之气-à肺——表皮之气
3-营气中比较强悍的气——————桂枝汤选择的路径
计量单位换算:
桂枝汤煮法、服用法和注意事项:
汉代
后世
现代
1两
15g
1升
200cc
一斤=16两
500g
一两
37.5g
一钱
3.75g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煮三碗,如果一碗病除,剩下两碗就不要喝了。)
煮药用水和枣依照比例减少
一般七碗煮到五~四碗之间
时间:半小时左右  (发散药不宜久煮)
热稀粥:水多,稀的粥。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浆奖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服用后注意事项:加衣服,喝热稀粥或热水帮助发汗。桂枝汤发汗:不可出大汗,微汗就好。出大汗会伤元气
*白芍:最好用炒白芍,生白芍性偏寒。脾胃虚寒体质的人可能会拉肚子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禁忌详解:
生冷:桂枝汤的药力是从脾胃引发出去,所以不能让脾胃能量有额外的消耗。生菜、水果、冷饮会降低脾胃热能。
粘滑:肥腻之物对发表、发散的药物有克制药性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发散药发散不出来。例如:药物配伍中有地黄就搭配麻黄同用就不发汗。
肉面:面是麦子做的,比较偏热性。可能会影响桂枝汤的作用场域。
肉类是古人不常吃的事物,脾胃忽然吃到会不习惯,增加脾胃消化的负担。
五辛:葱、蒜、辣气味重,是发散类食物。
桂枝汤本身就是发散药。可能会对药性产生干扰。
酒:生姜、桂枝遇酒会与酒的湿热相结合,形成更严重的湿热。
酪:各种乳制品。 成年人消化乳品最消耗肾气和脾胃之气。
臭恶:味道重的食物会干扰药性正常发挥。
总结: 桂枝汤证:
主证:脉浮、汗出、恶风,
可能会有的:发热
其他可有可无的兼证:头痛、鼻鸣、干呕
桂枝:
卫气属阳,营气属阴。桂枝通阴中之阳(走营分,行于血脉中)贯通身体的能量。
《神农本草经》引述:
牡桂上品:味辛温·无毒·生山谷·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菌桂上品:味辛温·生山谷·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桂枝(清化产的肉桂是好肉桂的代名词)
牡桂:
味较清,入上焦,补心阳
肉桂(菌桂)
味较重,相对桂枝比较走阴,走下焦,补肾阳,命门之火。
引火归元,补足命门火,口水会变多。(肉桂制成米糊丸可封存肉桂的气味和药性,治瓜果伤。)
肉桂不能用太多,否则会烧坏肾。只能少量使用。
桂皮
桂心:古代药效偏于肉桂。
取树枝à桂枝
取树干à肉桂
芍药
芍药中品:味苦平·生川谷· 主邪气腹痛 · 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JT1] 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缓解绞痛    疏通淤凝的血      不通则痛     配合补气药效果好
*芍药使血液回到肝里,是养肝的药,养肝血。
味:并不酸,是收敛而暧昧不明的味道
收敛
症(zheng):确定是有一块实质的肿块。
瘕(jia):有时有,有时没,是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
白芍:养血滋阴
赤勺:破淤血
* 用法:
◇甘穗半夏汤:有痰水纠结在上焦,加芍药把痰水拉下来,转入膀胱。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肠胃无力把水运化,用芍药帮助其它药把水拉到下焦。
◇芍药有滋阴作用,与补气药同用效果好。
◇治疗急性肠胃发炎,芍药可以把黄芩[JT2] 的药力拉到脾胃区,清中焦火。
◇芍药用量的调整,可以限定药物的作用范围,用量越大,越向内。
[JT1]有关足厥阴肝经
[JT2](辅行诀)小阴旦汤:黄芩取代桂枝,黄芩寒凉,清上焦火
干姜
干姜中品:味辛温·生川谷·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JT1] ;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
咳嗽时 肺部有湿气  暖中焦                  肠胃道积冷水(过于湿寒)
·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古代通“疆”=“强” 御湿之菜。
味辛:金 容平之气,可分开“勾芒”之气。

生:走而不守
(生姜吃太多会散气)
干:守而不走
(“附子无姜不热”)
炮姜:
à张仲景时代的炮姜是干姜再加以烘烤,使辣味散去些。辣和热都减少,带微苦。
à现代炮姜,炮制太过,太黑,松,药力太少。
* 用法:
◇用其“热”à 甘草干姜汤:治肺[JT2] 冷。用干姜暖脾胃,再慢慢把热量传到肺,使肺暖回来。
à 干姜附子汤:治疗表层卫气不够,所以取炮姜、干姜的部分热量。
à 干姜大量用法: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对寒性体质,冬天吐血的人,血中寒太大,以致肠胃附近血管中的血液有些寒凝淤塞,血液流
通不过去就从旁边溢出来。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中用大量干姜使脾胃暖起来,温化寒凝之处。使血液顺利流通,出血处自然愈合。不
然吐血不会停止。
◇后世用法——清朝末年,郑钦安在当归补血汤中用炮姜。用炮姜的黑苦和当归补血汤中的甘结合,“甘苦生阴”。强化滋阴效果。
◇现代用法——炮姜止血。“红见黑止”用烧焦的东西止血。
◇止咳 à 张仲景时代用干姜在小青龙汤,真武汤或小柴胡汤加减都用到干姜。
à 后世止咳很少使用干姜,一般都用润肺、化痰、降气的药。
◇除湿--à当归生姜羊肉汤:生姜用到一斤,把身体下部的水度排除掉。
--à真武汤 治水毒[JT3] 最有代表性的方
--à防己黄芪汤:生姜+黄芪的组合。灰、白、体胖、腐臭的人,皮下水毒积聚太多。黄芪补入三焦,生姜打消水毒。
--à桂枝黄芪[JT4] 汤:治黄汗,用生姜、黄芪的组合去皮下水毒。
--à尿毒症[JT5] 的偏方:老姜的姜汁,大量饮用,使病人出一身大汗,汗里通常带尿的气味,一般三天就可以出院。(大量使用,去水毒)
* 生姜表皮微凉,连皮煮不会太热。
副作用:吃太多会散气。
* 古代的养生家建议秋天少吃姜,因为入秋人的元气开始收敛,吃多姜会散气不利于收敛。
[JT1]寒性出血(或者冬天吐血)
[JT2]肺乃娇藏,不宜直接下药
[JT3]体内没有生命力的水,无法使用堆积在体内。反之,有生命能量的水是津液
[JT4]治感冒的方剂中一般不用黄芪,黄芪走三焦(腠理之间,营卫之间)区块。如果桂枝汤+黄芪,药力会被黄芪封在三焦发不到外面去。
但是这样的作用在杂病中却能取得疗效
[JT5]不可滥用。肾脏衰竭的病人,正确的治法是附子大黄同用。治本。
大枣
大枣上品:味甘平·生平泽·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
能把锋锐之气转化为阴柔滋养的能量      比较补营气,走在经脉中(相对于卫气行于血脉外面)
·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JT1] 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补充营养,滋养脾阴         安定宁神         温和化,比较入营分
叶:覆麻黄能令出汗。
叶仍然含锋锐开拓之气,用一点点麻黄敷叶粉能助发汗。
阳   胃           把活泼的能量
↓↓ ↓↓  ↓↓  ↓↓  ↓↓  ↓↓  ↓↓  ↓↓  ↓↓   →
养脾平胃气
阴   脾           转化为阴柔的能量
* 本草中“百”——很多
“诸”——几种
* 用法:
炙甘草汤:枣用到30颗。(治心跳不律)
当归四逆汤:枣用到25颗。
重症肌无力:脾阴实,太湿。用平胃散:苍朮去湿,去脾阴实。
[JT1]脾主四肢
甘草
甘草上品:味甘平 · 生川谷 · 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 坚筋骨 · 长肌肉 · 倍力 · 金疮·尰[JT1] ·解毒
平和,缓和各种偏性           补脾阴,阴有形                消炎
·久服轻身延年。
毒:毒者,气之偏也 VS  香者,气之正
(用药在上古时代称为“用毒”)
甘:土有缓和、中和毒性的作用。
解毒:古时用来解毒消炎。一般苦寒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甘草可以缓和症状,而不会对人造成损害。
(直到清代发现金银花,性凉,可消炎解毒,对人损害小,渐渐代替生甘草用来解毒。
甘草
生:具有“类固醇”(缓和剂)的功用。其副
作用是:多吃会变成“月亮脸”“水桶腰”
炙:用蜜炙过,可以消除生甘草的副作用。
*甘草黑豆汤:消除药性。甘草5钱+黑豆1两。用于吃错药后的补救措施。黑豆:吸收药力药性。
[JT1]化脓的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