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鹏飞:书的“读薄”与“读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39:57

回忆上大学的那段时光,

总想起教《普通物理学》的蔡老师,

和他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

 

那天,蔡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后;

他从讲台上拿起教科书,扬了扬,说:

“今天是开学第一课,我们先不讲物理,

来讲讲物理课外的事。······”

 

蔡老师把教科书放回讲台上。

迎着同学们迷惑的目光,他说:

“大家到这里是来学习的。

学习,俗话说就是读书。······

那么,

怎样才算把书读好了呢?······”

 

静场,

······

同学们一时都不知如何作答,

齐齐地望着蔡老师给答案。

 

“按我的说法,

第一步:先把书‘读薄’;

拿这本物理书做例子,

它大概一、二十万字,

四、五百页;

如果你把这本书的内容用一张纸,

或者说,十来句话就能概括出来;

就算把‘读薄’了。

第二步:再把书‘读厚’;

把这一本书的相关内容,

能够举一反三地说出十几本、

甚至几十本那么多的内容来,

摞起来比我的人还高!

那就是把书‘读厚’了。······”

 

同学们都笑了。

 

“大家想想自己的学习成长过程。

现在你们是大学生,

我问你们高中数学有哪些内容,

你们一定会说内容很多、很难,

一下子怎么说得清楚?

再问你们初中数学,

大家会觉得内容少多了,

要说清楚容易多啦;

······”

 

“这里就有一个学的好与学的不怎么好的区别。

大家的高中数学没有初中的数学学的那么透,

当然觉得内容多了,

按我的话来说,

就是书读的不够薄。”

 

“要是再问小学的

······该叫算术吧;

大家一定会说:

那还要问?!

就是加、减、乘、除,

四则运算,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

难一点的,就是应用题,

行程问题,工程问题什么的。

······”

 

大家又笑了起来。

蔡老师接着说:

“我就是要大家找到这样的感觉!”

 

“大家想想,

我们花了整整六年时间,

做了多少作业,

答了多少试卷,

才学完了小学算术。

其实小学算术里的内容还是挺多的,

只是由于我们已经完全弄懂了,

运用自如了,

才会觉得它几乎什么都没有;

顶多一张纸就能概括了!”

 

“以后大家上了我的物理课,

到了期末的时候,

我希望每个在座的同学,

能够觉得这本物理教科书的内容,

就像小学算术那样的用一张纸就能概括;

而且,相关的内容,

随便举出来都能熟练应用。

那样的话,

大家的物理课,

就算学好了!

······”

 

“学物理课是这样,

学别的课,

也一样!

······”

 

蔡老师的第一堂物理课,

虽然没讲什么物理学内容,

我一直感到受益匪浅。

我的入学各科成绩中,

物理学很差,

属勉强及格的。

但是遵循蔡老师把书“读薄”的教诲,

我的《普通物理学》期末考了90多分,

物理学成了强项。

 

蔡老师教我们的时候,

很年轻,

大概不满25岁。

我曾经想弄明白:

这个把书“读薄”、“读厚”的说法,

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

还是他的老师告诉他的;

结果一直未能如愿。

 

不过,

我记住了:

蔡老师这样责任感极强的教师,

自觉担当人类灵魂工程师之职,

深刻领悟“赠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古训,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注重方法和经验的介绍。

 

于是,

我明白了:

这世界上有千千万万名蔡老师这样的教师,

正在把“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这一本“书”,

不断地从“读薄”到“读厚”!

 

 

 

(  谨以此文恭贺2008年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