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限:乐玉成:不能简单地用“软”和“硬”来界定中国外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1:02:16

国际形势风云激荡 中国外交乘风破浪

——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在2011年中国外交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的讲话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秦亚青院长,各位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外交学院邀请我出席“风云世界激扬中国:2011年中国外交回顾与展望研讨会”。

临近岁末,外交学院邀请一批专家学者和媒体的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今年中国外交工作,很有意义。既有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外交工作,也有利于我们集思广益,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外交工作。

今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全方位外交取得显著成就,坚定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

我国领导人亲自开展峰会外交和首脑外交。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等一系列国际和地区多边会议,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积极参与和引导全球治理机制改革,促进区域合作进程。

我们积极服务国内经济发展,防范外部经济风险。推动全球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对外大项目合作取得新进展。

我们稳步发展同各国关系。中美就设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欧互信与合作进一步发展,互成最大贸易伙伴。中日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同拉美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我们积极营造稳定、繁荣、和谐的周边环境。中国同周边国家高层交往频繁,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互联互通建设稳步推进。我们同东盟国家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针达成一致,宣布设立30亿元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维护了南海形势总体稳定。

我们妥善应对西亚北非动荡。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地区国家人民的意愿和选择,妥善处理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同有关国家关系平稳过渡。

我们全力维护我国公民海外合法权益。完成自埃及、利比亚、日本撤离我国遇险公民行动,成功营救在境外被绑架的船员和工程人员,妥善处理我国船员在湄公河遇害等重大事件。

我们深入开展公共和人文外交。围绕“十二五”规划实施、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发布等重大活动加强政策宣示,同各国广泛开展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卫生等领域交流。

待会儿,专家们要从方方面面对今年的中国外交进行盘点和研讨。在这里,我想重点就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外交谈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要看到中国外交成就来之不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想大家一定有同感。今年初,谁也没有想到,一个突尼斯青年自焚,引发西亚北非这么大的动荡。同样也是年初,希腊发生债务危机,希腊的GDP只占欧洲的2%,本来对于富足发达的欧洲来说不算什么,但也引发了深刻的欧债危机,逆转了世界经济复苏走势。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没想到引发这么大的海啸和核泄漏,到现在影响还未彻底消除。根据目前公布的最新计划,日本打算用8到10年时间清除巨灾留下的垃圾。更不用说世界在能源、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问题上面临的挑战了。可以说,2011年是重大战略意外迭出的一年。纵观全年,世界出现这么大的动荡,这么复杂的局面,恐怕任何有远见的人都未曾想到。今年还先后出现了挪威枪击案、伦敦骚乱、“占领华尔街”运动,不少国家政府倒台。上周比利时、意大利又发生枪击案,死伤百余人。这么困难的局面给各国的稳定和发展都提出了挑战。

当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各方包括国内民众对中国外交的关注、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外界对中国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疑虑和误解。外交工作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处理起来更加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够保持总体稳定,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第二,要看到中国外交顺应了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大势。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越来越生活在“地球村”里,各国利益交融交汇越来越密切,大家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这是一个全新的形势。我们不能再用“我兴你衰”、“零和游戏”等冷战思维来看世界、办外交。不久前,中国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不是忽悠人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也是当今形势下我们唯一能够选择的道路。中国不可能走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侵略扩张的老路。强化军事同盟、进行军备竞赛、动辄进行武力干预,这些做法都不符合时代潮流,“谋而无道,其行难远”。我们要树立新的安全观,这个世界不是武器越多越安全,而是各国越发展、合作越深入才越安全。

最近美国调整亚太战略,加大对亚太投入。有人对此感到担心,怀疑中美能否在亚太和平相处,甚至认为我们的周边环境恶化了。在我看来,美国从未离开亚太,也谈不上“重返”。中国无意也无力在亚太排挤美国,希望美国在亚太发挥建设性作用,包括尊重中方的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太平洋足够宽广,应能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的共存与合作。前几天我听联想老总柳传志说,中国刚刚加入WTO时,大家都很担心,认为“狼来了”。结果我们入世十年,“与狼共舞”越舞越好。我们在外交上也要有这样的胸怀,面对形势变化,要用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我们要有自信,只要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合作,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没有人能包围我们,排挤我们。

第三,不能简单地用“软”和“硬”来界定中国外交。国际上特别是西方一些人指责中国外交强硬了,不像过去好说话。但是国内一些舆论又说我们的外交太软,主张“亮剑”,要求教训一些国家。这本身就表明,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国外交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能说动枪动炮才是硬,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分歧就是软。中国人讲刚柔相济,也就是说,“柔”和“刚”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就像一个人有温和的时候也有发怒的时候,一支军队有勇往直前的时候也有迂回周旋的时候。斗争和妥协都不是外交的目的,也不是评判外交好坏的标准,而只是实现外交目标的方式和选项。这就要求我们该斗争的斗争,该合作的合作,该周旋的周旋。智慧比拳头更重要。

外交要着眼大局和全局来进行谋划,兼顾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政治和经济利益,统筹考虑国家利益、形象和责任。外交搞得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看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不是增强了,国家的地位是不是上升了,国家的利益是不是增加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凝聚着各行各业的努力,这里面自然也包括外交的贡献。可以说,在世界主要大国当中,中国外交是十分成功的,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应该对这一点感到自豪。

第四,要看到新形势下做好外交工作并不容易。当今世界变化之大前所未有,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日新月异。甚至外界对中国的定位都感到难以把握。我们的GDP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了,但同美欧日相比,中国经济的“蛋糕”还不够大,质量也不够好。我们的是粗粮蛋糕,人家的是奶油蛋糕,而且分蛋糕的人比我们少得多。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导致中国人对本国的认识不一样,对外交的诉求不一样,给外界留下的印象也不一样。何况,我们在外交上还不断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年初从利比亚撤人,要在很短时间内把3万多人从万里之外撤回,情况之复杂前所未有。我们的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外交怎么配合?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问题如何解决和应对?这样的问题很多。随着外交事业的大发展,我们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都显著增加。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所有驻外使领馆负责领事侨务工作的一共600多人,现在中国每年出境人数达6000万人次,平均每个驻外领事官员要给10万人提供可能的领保服务,也就是1:10万,而这个数字美国是1:5千,日本是1:1.2万。据说美国驻伊拉克使馆有1万6千名外交官和员工,而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只有9个人。作为外交官,我们为能够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感到自豪,累一点、辛苦一点都值得。

展望明年,世界恐怕不会像电影《2012》描绘得那样进入末日,但国际形势的变化肯定还会很大。世界经济形势下行风险增大,欧洲债务危机和西亚北非乱局仍未结束,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大国将举行选举。国际上还将召开多场重要峰会。中国外交要做好准备,应对好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各种风险挑战,继续加强与大国关系,努力促进周边睦邻友好,扩大同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全力服务国内稳定和经济建设,继续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最后,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外交工作的支持。你们的工作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你们的学术交流和报道,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了解更加深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我国的外交一定会有更大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一定会有更大提高。

祝大家新年好。(外交部网站) 

.an{background-image:url(http://res.img.ifeng.com/58114ce5495e21c0/2011/1102/rdn_4eb0f7f96d1ed.jpg);} 

相关报道:

·外交部高官:中国办外交“智慧比拳头更重要”·外交部:从不同角度看中国外交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外交学院学者:对外援助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外交部:太平洋足够宽广 容得下中美共存与合作·人民日报专访杨洁篪谈2011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中国外交需要理性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