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标准的脸型:科虫周记(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8:02:31

好消息,坏消息

上海的天气愈发古怪。盛夏过半,居然还是不温不火的模样,只是闷得人难受。有人认为这是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的结果,只不过看一看历史记录就知道,今年其实也并不算最古怪的一年。当然有些地方的变化远比上海明显,像法国最大的冰川库克冰帽,体积就已经减少了22%,国内研究人员也在祁连山等地区观测到了类似的情况。某些海洋学家甚至预测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没错,就是那个传说中6个月能拿10万美元的“世界最好工作”的发生地——会在20年后因为全球变暖而消失。作为一个上班族,听到这个消息,心情直可说是百感交集。要是没了大堡礁,打工仔们还能有什么盼头?!

伴随夏季风而来的糟糕消息还不止这个。根据市爱国卫生委员会的消息,上海本地已经出现了具有抗药性的蚊子。也就是说,哪怕点着蚊香,这些变异的蚊子依然可以大摇大摆登堂入室饱餐一顿之后扬长而去。据说出现抗药性蚊子的原因是因为郊县施药不当。这就像以前说过的,再先进的药物也抵不过进化的威力,用药越猛,越容易催生抗药的蚊子。所以爱卫会建议说灭蚊不能一味依靠药物,还是要从清理积水、消灭孑孓下手,才是釜底抽薪的手段。另外爱卫会提出世博会期间要达到野外5分钟内没有蚊虫叮咬的目标,说实话这的确是个比较有挑战性的任务,当然验收的时候不能先在身上喷完驱蚊液再站到野外去。

说起驱蚊液,还有一个糟糕的消息……唔,我听说古代人喜欢把专门报告坏消息的传信人干掉,虽然现代人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已经改正了这个掩耳盗铃的习惯,但到底还是“在某种程度上”而已。且慢,还是先说个好消息吧: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高效驱蚊剂,其持续有效时间是目前常用的二乙基甲苯酰胺(DEEP,俗名“避蚊胺”)的3倍,这意味着我们在与蚊子的斗争中又多了一个选择。那么接下来就是坏消息了: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避蚊胺”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关键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避蚊胺”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害。不过这一点目前还没有得到普遍证实,而且研究人员也强调,他们只是在小白鼠身上观察到损害现象,是否可以推广到人类,有待进一步的验证……我在坏消息的后面又做了这么多解释,意思大家都明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