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工作室图片:舞蹈和音乐之间的第三个层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7:59:59
舞蹈和音乐之间的第三个层次:「舞蹈和音乐各自独立,不相从属」
        打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舞蹈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议题被重新提起。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曾经把艺术分成七大门类:文学、绘画、雕塑、建筑、戏剧、音乐、舞蹈,各有一片天,也是古典美学发展的方向。只是在历史文化的进程中,舞蹈家们太过于关注自己身体的美与不美,而忽略了思想学理方面的研究,使舞蹈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艺术门类。以至到二十世纪中期,舞蹈被大众看成是其他艺术形式的附庸,比如常听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流动的雕塑、文学诗意的具象化等。而自从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芭蕾舞剧形式出现后,舞蹈更变成了戏剧的其中一种手段,我们今天观看舞蹈,基本上是用了戏剧的思维方式去品评舞蹈艺术,因此才有「看不懂」,或者要跟习惯观看电视剧的「大众」接轨问题发生。        默斯.肯宁汉(Merce Cunningham)是第一个提出舞蹈有其独立于其他门类艺术的内涵和形式,并坚持舞蹈和音乐分家的当代舞蹈大师。他和他艺术上的伙伴,音乐家约翰.盖治(John Cage)共同开启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思想线索,是回归到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形式的观点:舞蹈是以肢体为工具、动作为媒介的艺术,和以乐器为工具、声音为媒介的音乐艺术,是两种不相从属的形式。
        所以在他们的合作中,通常是预先共同定好一个想要表现的主题,和演出的基本要求后,便分头创作,肯宁汉在排练厅里和舞者排练动作,盖治则在录音室里和乐师们设计声音;编舞家和作曲家平时虽然在一块吃饭聊天,却不会过问对方的创作进程,到要正式演出前,才把音乐和舞蹈倂在一起,进行排练,稍加修改,便可演出。肯宁汉和盖治的合作,自1942年开始,到1992年盖治去世为止,横跨半个世纪,创作了许多音乐和舞蹈各自独立却又浑然成为一体的作品,如《五人组曲》(Suite for Five)、《转变的步伐》(Changing Steps)、《空间中的点》(Points in Space)等,一直影响着整个二十世纪下半部的西方艺术思潮。
        这种创作方式,对传统的舞蹈界来说,当然是无法接受。我记得每次在不同的院校里进行现代舞讲座,在谈肯宁汉时,大家津津有味的听我解释后现代舞蹈的概念,却在真正观赏作品录像时,感到沉闷而坐不住的居多。这其实也不是中国观众的问题,就算在纽约,肯宁汉在专业舞蹈界和艺术圈子里享有崇高声誉和地位,每次演出都吸引文化人前往观摩,却在「大众」的眼光里,属于曲高和寡一类,卖票情况并不乐观。
        唯一不同的是,在文化比较先进的社会里,一般「大众」能够容纳这种前卫的艺术观念,尊重这种舞蹈形式的存在,并为社会上有这种勇于尝试精神的艺术家而骄傲,政府和赞助商也愿意支持这种虽然属于小众,却在艺术观念上有所更新的创作;反观我们的社会,「大众」对艺术家的要求,更多的是要娱乐大众,如果艺术家的创作不合大众口味,便逃不了来自各方面包括观众、领导甚至同行间的口诛笔伐,更不要说要创作一些让观众难以理解的更新概念的舞蹈作品了。
        在我的记忆中,中国好像还没有出现过这种第三层次的音乐舞蹈作品,一方面固然是许多编舞家们连舞蹈的本体理论都没有搞清楚,和音乐家们合作嘛,不是只能跟着音乐的屁股走,便成了自以为是,落个诒笑大方;另方面中国的作曲家们也是太忙了,谱一首流行曲子可以赚的钱太多,能够静下心来跟编舞的人合作做点曲高和寡的艺术创作,实在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