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e国际官方网站:《资治通鉴》的管理启示【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3:00:24

(九):知人善任!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资治通鉴汉纪三?

 

    高帝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酒宴,高帝问群臣说:“诸位列侯、将军,不要对朕有所隐瞒,都来说说: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之所以失掉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城掠地,攻取了城邑、土地就分封给他,与大家同享利益;项羽则不这样,他对有功的人嫉恨,对贤能的人猜疑,这就是他为什么失掉天下的原因。”高帝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谈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填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输粮道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个范增,但不能信任使用他,这便是项羽被我捕捉打败的原因。”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给自己写的墓志铭是——安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自己的事业上,起用许多比他更优秀的人。这道出了卡内基真正成功的秘诀,也说出了管理的核心和诀窍。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也曾说过:如果你聘用比自己差的人,你将变为一家侏儒公司,如果你聘用比自己强的人,你将能变为一家巨人公司。这同刘邦对自己成功的原因总结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能否知人善任,决定了管理的成败,公司的命运!

 

(十):亲疏如一,无所不行

法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无所回避,这样所有的人才能不敢依仗有人撑腰而触犯法律。

 

    从管理的角度,可以这样来阐释:管理制度是公司每一位员工都应遵守的,善于管理的人,应不管员工关系亲疏,地位高下,无所回避和区别,这样所有的人才能遵守管理制度而不敢有所违反,才能最终达到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

(十一):功必赏,过必罚,赏罚分明!

“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化天下”。

                              —?资治通鉴汉纪十七?

 

    “听说如果有功不赏,有罪不罚,即使是唐尧、虞顺也无法将天下治理好。”

 

     如何才能让驴拉好磨?“要一手拿着箩卜,一手拿着皮鞭!”管理专家会这样说!

 

    如果说箩卜代表了激励,那么,皮鞭则代表了监督,即使要管理好一头驴,激励和监督都同样重要而且必不可少,更何况于人呢!

 

    中国的计划经济搞了几十年,许多国有企业为什么一直缺乏活力与竞争力,无法激发出员工的潜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谈不上功与赏,在某种意义上也谈不上“罪”与罚!

 

    道理是很浅显,但对于管理者来说,合理的赏、罚机制的建立与执行,不仅相当重要,而且也是管理上的一个极大挑战。

(十二):用人不能以个人喜好为凭!

朱俊之击黄巾也,其护军司马北地人傅雙上奏说:“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是故虞舜先除四凶,然后用十六相,明恶人不去,则善人无由进也。……臣之所惧,在于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耳。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市,市虎成于三夫,若不祥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举,速行谗妄之诛,则善人思进,奸凶自息”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

 

    朱俊进攻黄巾军的时候,他的护军司马北地傅雙上疏曰:“我听说天下的灾祸都是由内部产生的。所以虞舜先除去四凶,然后再任用八元八恺十六个相,因为虞舜明白恶人不去,善人就无法受到重用。……我所担心的,在于治水不从水的源头开始,末流将更增加它的泛滥。陛下仁德宽容,为人不忍,因此宦官弄权,忠臣得不到重用。邪人和正人不应该在同一个朝庭,就好象冰炭不能同在一个器皿中一样。他们知道有才能且正直的人功劳显赫的时候,他们危亡的征兆就将出现,一定都会巧言美辞,捏造虚假的事实来诬告陷害忠良。一句话说上三次,孝子都会发生怀疑,三个人讲市上有虎,所有人都会相信。如果不细辩真伪,忠臣中恐怕又会有如白起在杜邮自杀的事情发生了!陛下应考虑虞舜除四罪的行为,赶快除去邪妄之人,那么有才能且正直的人就可以为朝庭效力,奸人自然就会消失。”

 

    自汉高祖刘邦称帝,至孝灵帝而天下大乱,至汉献帝而终至于改朝换代,失去刘氏江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朱俊护军司马北地傅雙的上疏可以说做了非常精辟的概括分析—皇帝软弱, 宦官弄权,忠诚正直而又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其实, 宦官弄权而至国破的且止汉,若不是误用赵高,至于赵高弄权,秦恐怕就不会这么快灭亡,刘邦恐怕也没这么好的时运可以得天下了!可惜汉终于也还是忘记了秦灭的原因,步了秦的后彻!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是什么造成了许多企业由兴而衰,终至于消亡的命运?最为致命的常常都是由于对所用的人与所亲近的人的失察所造成的!

 

    忠诚正直而有才华之人,较有独立人格,做事较有原则,万事皆有自己主见,不喜献媚应承, 做一件事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将事情做好;而那些做任何事情均以一己私利为出发点,为达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小人,则喜阿谀奉承,处处讨好对他有利的人,做一件事时则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讨好上司。因此,在现实中,小人招人喜欢,而忠诚正直有才华之人反而常常令人讨厌!作为管理者,如何完全抛开个人好恶,用人时能保持清醒的客观公正,能始终任用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以个人喜好为凭,实在是管理上的一大挑战。

(十三):袁绍失败的管理启示!

     前  言

 

    在官渡之战前,不论从背景,社会关系,实力等各方面来说,曹操都是远不及袁绍的,但袁绍虽拥有数倍于曹操的兵力,却在官渡之战中惨败于曹操,将数年苦心经营的优势全部丧失怠尽,并经此一役而一撅不振,白白断送了原本有机会和可能到手的江山不说,也断送了袁氏一族的大好基业。分析袁绍由强而败的根由,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经营管理实有着极深的借鉴意义!

    那么,袁绍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失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资治通鉴汉?里的记载:

                           (一)

    初,郭嘉往见袁绍,绍甚敬礼之,居数十日,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资治通鉴汉纪五四?

    起初,郭嘉去见袁绍,袁绍很尊敬他。过了几十天,郭嘉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袁绍只是想效法周公谦下待人,而不知道用人的诀窍,事情做得多而掌握不住要点,喜欢谋划而不能决定,如果要同他共同拯救天下的大难,完成霸王的事业很困难。”

    郭嘉准备离开袁绍而去投靠曹操之前对袁绍的评价,可以说从宏观和综合的方面来说明了袁绍必败的原由:沽名钓誉,不会用人,无决断!

    因次,虽袁绍手下人才济济,曾给袁绍无数极好的建议,可惜袁绍均未能采纳而白白放过了无数可能战胜曹操的机会。

 

                      (二)

     冀州别驾田丰说袁绍曰:“曹操与刘备连兵,未可卒解。公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绍辞以子疾,未得行。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冀州别驾田丰对袁绍说:“曹操和刘备交战,不可能很快的解决。你发动军队偷袭他的后方,可以一出兵就获胜。”绍以儿子生病为由推辞,没有采纳。

    曹操一直认为袁绍不足为滤,相反刘备是个威胁,因此想在刘备羽翼还未丰满时就将其消灭。而在曹操和刘备正在打仗的时候,田丰就劝袁绍发兵偷袭曹操后方。但袁绍没有采纳。错失了打败曹操的第一个好时机。

 

 (三)

    曹操还军官渡,绍乃议功许,田丰曰:“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今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栈,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座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曹操带领军队回到官渡,袁绍就计议攻打许昌,田丰说:“曹操已经打败刘备,许昌不会再向以前一样的空虚。况且曹操善长用兵,诡计多端,军队虽少但不可以轻视,现在不如长久与他相持。将军凭借山河的险固,拥有四州的人民,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对内整合农事战具,然后选拔精锐的军队,分出奇兵,乘他空虚的时候,不断的出兵攻打河南,他救右边就攻打他左边,救左边则攻打他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得安宁,我们还没有劳苦而他们已经困乏了,不到三年,就可以很轻松的打败他们。现在放弃身在庙堂就可以取得胜利的计策,而希望在一次战争中决定胜败,假如不能如愿,恐怕后悔就来不及了。”袁绍不听从。

    在曹操和刘备战争暂时告一段落,带兵回到官渡的时候。田丰又从战略的高度劝说袁绍应同曹操打持久战,而不能寄希望于在一次决定胜负,因为那样太冒险,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持久战战术——声东击西的搞疲劳战,骚扰战!这可以说是为袁绍做的非常适合的、优秀的战略规划,可惜袁绍依然不听。

 

 (四)

    袁绍谴其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沮授曰:“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袁绍派谴他的将军颜良到白马攻打东郡太守刘延。沮授说:“颜良性格急躁,虽然勇猛,但不能单独担当重任。”袁绍不听从。

    当时就实际情况来说,袁绍的兵力实在是相当强大,因此,一直一意孤行的要和曹操一决胜负。这也是袁绍因不能识人,没有正确的认识曹操。也许袁绍当时就根本没把曹操放在眼里,袁绍这样的人是也许至死也不会明白的,什么叫——上兵伐谋!

    不愿意打持久战其实也没关系,还是有许多胜算机会的,但袁绍怎么可能把握得住呢?

    袁绍派谴颜良到白马攻打东郡太守刘延时。沮授认为颜良性格急躁,不能担此重任而劝阻,袁绍不听。这种用人的失误,先是导致颜良牺牲,继而导致文丑被杀,一下子损失两员大将不说,也大大损伤了非常重要的士气。

 

(五)

    绍渡河追之,沮授谏曰:“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众弗可还。”绍弗从。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袁绍要渡河追击,沮授劝阻说:“胜败变化,必须详细知道。现在应该留守延津,分兵攻击官渡,假如能成功,再回来迎接大军不晚。现在这样渡河追击,如过有什么意外,军队就没有办法回来了。”袁绍不听。

    本来袁绍和曹操是隔黄河而对峙,结果颜良牺牲大大的激怒了袁绍,袁绍决定让大军渡过黄河去追杀曹操军队。在那样的一个年代,放弃如此重要的黄河天堑,实在是过于轻率和冒险的事,沮授就劝阻他,袁绍自然是不会听的。也终于迈出了通向败亡的重要一步!

 

 (六)

    袁绍军阳武,沮授说绍曰:“北兵虽众而劲果不及南,南军谷少而资储不如北;南幸于急战,北利在缓师。宜续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袁绍军队到达阳武,沮授对袁绍说:“北方的军队虽多,可是不及南方的军队强大,南方军队粮食太少,物资储备不如北方军队;南方适合快速作战,北方适合持久作战。我们应采取持久作战的方法。”袁绍不听。

    当袁绍的大军终于渡过黄河,到达阳武时,沮授再次客观分析敌我双方优劣势,劝说袁绍采取持久作战的方略,袁绍不听。

 

   (七)

     东,十月,绍复潜车运谷,使其将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沮授说绍:“可遣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绝曹操之抄。”绍不从。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冬,十月,袁绍又派潜车辆运送谷物,使将领淳于琼等率领士兵一万多人护送,住宿在袁绍军营以北四十里的地方。沮授对袁绍说:“可派遣蒋奇另带一支辅佐的军队和淳于琼互为表里,相互照应,以隔绝曹操的抄袭。”袁绍不听从。

    兵力如此具有优势,如果不犯错误,决战也并非没有胜算。可要让袁绍不失误,那真是比登天还难。沮授显然是比较具有忠诚度的,或者说是缺乏郭嘉一样的更大智慧,没能把袁绍给看清,所以只要有机会,沮授都会执着的劝说袁绍采取他认为正确的策略。

   而这一次袁绍不听沮授的意见,直接为后来曹操最为精彩的,也是两军决战中最为关键的“火烧乌巢”提供了可能。

 

 (八)

    许攸曰:“曹操兵少而悉师拒我,许下余守,势必空弱。若分遣轻军,星夜掩袭,许可拔也。许拔,则奉迎天子以讨曹,操成擒矣。如其未溃,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绍不从。攸怒,遂奔曹!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许攸说:“曹操的军队很少,且全部用来抵抗我们,许昌由所剩下的军队防守,一定很空虚。如果我们分别派遣精锐的军队,连夜赶去偷袭,许昌就可以被攻破。攻克许昌,就可以奉迎天子来讨伐曹操,曹操就将被我们擒获。即使不能攻克许昌,也可以使得曹操首尾奔波,我们就一定可以将他打败。”袁绍不听从。许攸很恼怒,就投奔了曹操!

    许攸这次的进言,同样是具有很高的战略高度,是审时度势后非常正确的一种战术,所以如果有喜欢袁绍的人,这时一定是非常替他着急,而且非常希望他突然开窍,就听许攸的一次,哪怕就这一次也好。但怎么可能呢?如果那样,他就不可能是袁绍了。不听从许攸的意见,而碰巧许攸家里有人犯法被抓,致使许攸一怒之下跑到曹操那里去了。这么清楚自己军队机密和弱点,如此重要的人在关键时候投敌叛变,可以说是点燃了袁绍败亡的最关键,也是最后的一把火。听说许攸跑到自己这边来了,曹操简直是大喜过望,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笑着说:“子远,你来了,我的事就可以成了。”并对许攸让他去火烧乌巢的计策言听计从,马上执行,且执行得近乎完美(注:曹操和袁绍的胜败强弱,其实仅仅透过这个小细节,也可见一斑了)。于是许攸的一个策略,乌巢的一把火,就彻底的烧掉了袁绍引以为傲的百万大军。

 

 (九)

    颌曰:“操公精兵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事去矣,请先往救之。”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曹营,不能下。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张颌说:“曹操带领精兵前去,一定会击破淳于琼等,淳于琼被击破,那么大事就完了,我请求先去救淳于琼。”但袁绍只派遣少量轻便的骑兵去救援淳于琼,而派重兵攻打曹操军营,不能攻下。

    乌巢被烧,张颌认为乌巢太重要了,应先火速派重兵救援,袁绍没采纳,导致张颌被迫反水,从而失去了最后一点点扭转战局的机会!

 

 (十)

    细细统计,在?资治通鉴?的记载里,一个官渡之战前后,“袁绍不听从”的记载就有九次之多,如此不能采纳部属意见,一味刚愎自用,就算是已拥有天下,恐怕失去也是迟早的事,更何况在那样一个乱世,且有不败亡之理!

    哎,深为袁绍可惜!也为许多向袁绍一样曾经强大而最终消亡的企业可惜!不会用人,不能广纳意见,不能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决策,为今天的成就,市场占有率,资金实力等沾沾自喜,盲目自大,且不知一切的失去也可能只在转眼间!

(十四):曹操成功的管理启示!

不论喜不喜欢曹操,但都得承认,曹操文韬武略,磅礴大气,实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其实并没有袁绍一样显赫的出身,也没有袁绍一样强大的势力,而曹操不仅惜才、爱才,更关键的是懂得如何使用人才,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广纳意见,博采众长,正确决断。终于成就霸业。

   曹操的成功不是偶然,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在关渡之战前后的一段短短时间,以袁绍对手下谋臣良将的建议一概不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曹操对正确的建议一概“从之”,并快速执行。其实胜败,仅从这一点来看,早已注定!

 

    操欲自讨刘备,郭嘉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操师遂东。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曹操想要自己带兵讨伐刘备,郭嘉说:“袁绍生性懦弱而多疑虑,要来也必定不会很快。刘备刚刚崛起,人心还没有依附,加紧攻打他,他必败无疑。”曹操的军队师于是向东进军。

 

    荀攸曰:“今兵少不敌,必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并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操从之。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荀攸说:“现在我们士兵少,敌不过他们,必须要分散他们的兵力才可以。你到了延津,假装将要渡兵奔向他的后方,袁绍必定带领军队向西迎战,然后你率领精锐的骑兵偷袭白马,给他一个措手不及,颜良就可以擒获了。”曹操听从了他。

 

 

    时操制新科,下州郡,颇增严峻,而调绵绢方急。长广太守何夔言于操曰:“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业,然后乃可齐之以法也。”操从之。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当时曹操制定新的法律,颁发到各州郡,新的法令比较苛刻,而且征收绵绢很紧。长广太守何夔对曹操说:“先王分辨九服的赋税,以区别亲疏远近的关系,制定三典的刑法来平治祸乱。我认为各郡应根据地方的远近,依附的先后定订法典,至于民间的小事,可以让长官随时因时制宜,这样上可以不违背正常的法律,下可以顺从百姓的意思。到了三年,人民安于他们的事业,然后可以用法令整齐划一来治理。”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

 

    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乏,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操患之,与荀彧书,议欲还许,以致绍师。彧报曰:“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今谷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者,以为先退则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从之,乃坚壁持之。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曹操的军队很少,粮食也吃完,士兵都很困乏,老百姓被赋赋弄得很困乏,很多的人叛离曹操归附袁绍,曹操很担忧,写信给荀彧,计划要回到许昌,以引诱袁绍的军队。荀彧回信说:“袁绍率领所有的部属聚集在官渡,要与你决胜败。你以非常弱小的势力抵挡非常强大的势力,如果不能控制他,必定被他所乘,这是天下变化的关键。而且袁绍只是一个一般的首领而已,只能够召集人却不能任用人。以你的神明而处于大顺的情势,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呢?现在粮食虽然很少,究竟不象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的形势。当时刘邦、项羽没有一个肯先退走,因为先退在形式上则就居于下风。你以十分之一的兵力防守一定范围的地域,扼制住袁绍的咽喉使他不能进军,已经半年了。到了势穷力竭的时候,必定会有变化。这是用奇兵的时侯,不能失去机会。”曹操听从了他,就加固壁垒而加以防守。

 

    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官渡。荀攸言于操曰:“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猛锐而轻敌。击,可破也!”操曰:“谁可使者?”攸曰:“徐晃可。”乃遣偏将军河东徐晃与史涣邀击猛,破走之,烧其辎重。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袁绍几千辆运谷车子到了官渡。荀攸对曹操说:“袁绍运粮的车子立刻就到了,他的将领韩猛锐利而轻敌。进攻他,可以将他打败!”曹操说:“派什么人去呢?”荀攸曰:“可以派徐晃去。”就派遣偏将军河东人徐晃和史涣拦击韩猛,把他打败,烧掉他的辎重。

 

    操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操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操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操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袁氏辎重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若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操大喜。

                                  ———?资治通鉴汉纪五五?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来不及穿鞋子就光着脚出去迎接,拍手笑着说:“子远,你来了,我的事就可以成了!”入坐以后,许攸对曹操说: “你孤军独自防守,外面没有救援而粮谷已经吃尽,这是非常危急的。袁绍有辎重一万多辆,停放在故市、乌巢,防守的军队没有严肃的戒备,如果派装备轻便的士兵去偷袭,在他们料想不到的时候就到了,把他们的辎重粮草烧了,这样不超过三天,袁绍自然就会溃败。”曹操听后十分高兴。自己亲自带兵去,火烧了乌巢。

 

    曹操因能广纳意见,博采众长,正确决策而以弱胜强,成就大业。无疑为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成功案例。其实放眼古今,凡是领导者不能广纳意见,博采众长,正确决断的朝代,鲜有兴盛和不败亡的。想成功经营企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又怎能不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正确决断呢?!

(十五):建立'聪明"的制度!

曾有一在银行业工作的朋友,到美国去考察学习,到美国后,他们首先到学校里上课,补习一些国外的教育课程,上课的间隙,美国授课的教授就问他们说:“就我的接触与了解,你们中国人都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勤奋,在这方面,美国人是远远比不上的,但是,你们聪明勤奋的中国人组建的企业却常常竞争不过美国的企业,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同美国有较大的差距,作为中国人,你们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的朋友和他的同事们自然是说了许多他们自认为的理由。但这位教授显然都不是太认可。末了,这位教授说:他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制度,中国人聪明且勤奋,但制度很愚蠢,美国人相对懒惰而愚笨一些,但美国的制度很聪明。这种说法虽不见得全面,但至少说明了毋庸置疑的一点:制度的重要性。

 

    关于制度的重要性,其实在资治通鉴晋记四里的一段话早就做了非常到位的阐释:

    夫创业之勋,在于立教定制,使遗风系人心,余烈匡幼弱,后世凭之,虽昏犹明,虽愚若智,乃足尚也。

                           ———?资治通鉴晋记四》

    开创事业的功绩,是在于建立教化、制定法制,使得遗留的风范可以维系人心,未尽的事业可以扶救幼弱遗嗣;后代依靠这些,既使是昏昧,仍然能清明;即使是愚蠢,也如同明智,这样才值得推重。

 

    这段话的意思其实也是说,开创事业等最为重要的其实是在于规则制度等的建立,从而让现在和将来的人都有可遵循的做事规则制度等,这样,事业才能很好的传承,也不会因某一位置的人的聪明或愚昧而对整个事业有非常大的影响。同现代美国教授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等等成功的美国企业,其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在世界上任何角落所开的店都基本上是一模一样,没有太大的差别,根本的就在于其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规则制度、包括文化理念体系等以供所有人遵循,从而保证了其核心价值及竞争力的一以贯之。

 

    作为一家现代的企业,如不能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在管理上不能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靠体制运作,做到不论公司任一位置上的人员发生更换,都不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任何的影响,同时让公司的经营模式等可以快速复制,那么,是很难快速向外扩张而发展壮大的。

 

    因此,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状况的的、独具特色的、能与时俱进的、聪明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