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深层清洁皮肤仪器:国际金融形势及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32:37

国际金融形势及当前金融风险防范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会议强调,经济金融等领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加强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化解各种风险。

 

一、 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不确定性增多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三年之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仍很复杂、不确定性增多。全球经济从今年第二季度起开始迅速回落,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开始全面回落。与此同时,全球通胀压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各经济体均面临经济下滑与通胀高企的两难境地,也就是说全球经济在经过三年多挣扎后仍没有渡过难关。

首先,糟糕的美国经济形势。首要问题仍是就业萎靡不振。美国劳工部发布的8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就业人数环比无增长,这是去年9月以来最低迷的就业数据。同时,失业率仍然维持在9.1%的高位。更加令人担心的是,就业市场萎靡所造成的经济问题已经逐渐开始向社会领域蔓延。9月17日开始,美国金融中心华尔街爆发大规模示威,上千名示威者扬言要“占领华尔街”,喊出了“现在就革命”、“要工作”等口号。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甚至担心美国会出现埃及一样的街头骚乱。面对超过9%的失业率和1400万的失业人口,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位总统能在如此环境下获得连任。据美国最新民调显示,认同奥巴马处理失业问题、经济问题的选民只有39%和36%,超过80%的选民认为美国经济状况很糟糕。在这种情况下,正如白宫发言人所说:“在当前经济复苏速度缓慢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将提振就业市场视为国内政策的核心要务。”因此近一个多月来,奥巴马频频出手,试图挽回人气。9月9日,奥巴马公布了总额4470亿美元的就业刺激计划,内容包括将工人和小企业业主所需支付的工资税削减一半、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支出、向地方政府提供补助金以避免其裁减教师人数等。但这项野心勃勃的计划无法逃脱美国政治体制的顽疾——政府与国会之间不顾国家长远利益的顽固搏斗,几天后共和党即对该项计划表示反对。9月13日,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指责称,奥巴马不应通过“永久性”提高税收的方式来支付其就业计划的费用。但是,由于共和党也不愿意背上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骂名,所以该计划在国会获得通过的金额大为缩水。美联储对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十分悲观:“自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8月份政策制定会议以来所收到的信息确认表明,经济增长速度仍在放缓。最近公布的多项指标表明,整体就业市场状况继续恶化,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虽然供应链中断的状况有所缓和,推动汽车销售市场有所复苏,但家庭支出在最近几个月中仅温和增长。非居住房屋方面的投资仍表现疲弱,住房部门也仍旧保持在受抑制的状态,但公司在设备和软件方面的支出继续增长”、“经济前景正面临着重大的下行风险,如全球金融市场正处于紧张状况。”惠誉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经济一旦陷入二次衰退,全球将没有一个地区能逃过冲击,2011至2013年全球GDP增速将会因此下降至少两个百分点。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正在与日俱增。

其次,迷漫欧洲的债务危机。欧盟虽然也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但是其侧重点和我国不一样。我们投放的4万亿元人民币是放在发展产业上,而欧盟是放在发展居民福利方面。欧盟国家普遍实行高福利政策,有的国家工人凭工资就可以过“皇帝”般的生活。为了渡过危机,希腊不得不向欧洲银行借款,欧洲银行则要求希腊把财政赤字降低到3%。为此,希腊政府不得不降低最低收入标准,从700欧元降低到600欧元。希腊老百姓认为危机的出现是因为政府宏观调控出了问题,政府应该承担责任,减少财政赤字是政府的事,而不应降低居民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于是就上街游行,包括警察也参加了。希腊政府只好要求欧洲银行援助7500亿欧元,希腊和西班牙政府发债。发债只是把矛盾的解决推迟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欧债危机的第二主角是意大利。9月15日,总额高达540亿欧元的财政紧缩计划获得了意大利国会的最终审批,这项计划寻求在2013年以前实现预算平衡,以阻止意大利的借贷成本继续上升。然而雄心勃勃的计划并不能打消市场疑虑。先是穆迪警告称该计划会让地方政府面临更大压力,对意大利地区和地方政府信用将产生负面影响。紧接着,标普抢在穆迪之前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从“A+”下调至“A”,评级前景为“负面”,使其成为今年第六个被标普下调主权信用评级的欧元区国家。同时,标普还下调了2011年到2014年意大利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预期,至0.7%。标普称,意大利的经济活动增长速度将使政府修改后的财政目标难以实现;并且其脆弱的执政联盟及其与国会之间的政策差异将继续限制政府的经济决策能力。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是德法两强的一道屏障,它倒下的那天或许就是欧债危机蔓延至德、法的那一天。而且,其“大到不能倒”、“大到无法救”的特征也让欧元区甚为忌惮。欧债危机的第三主角是西班牙。11月20日,西班牙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反对党人民党主席马里亚诺·拉霍伊将出任新首相,使之成为继爱尔兰、葡萄牙、希腊和意大利之后第五个被债务“逼倒”的欧洲国家政府。

再次,日本经济的“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是棘手的债务问题。8月24日,穆迪宣布将日本政府债券评级下调一级至Aa3,几天后,惠誉也称将在未来5至12个月内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可能引发评级下调的因素包括:缺乏可信赖的中期财政计划、三月份大地震的财政及经济成本以及政府融资的冲击。他们预计,2012年日本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务国。第二座“大山”是日元升值问题。日元汇率飙升,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日本经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8月日本当局曾豪掷4.5万亿日元干预汇市,但于事无补。总的来看,日本当局应对日元升值的原则是既要使日元汇率下跌,又要利用目前日元汇率较高的时机获得尽可能多的海外资源。第三座“大山”是经济复苏问题。9月7日,日本央行表示,“日本经济有望在2011财年(截至明年3月底)的下半年恢复至'温和复苏’轨道,因稳定的外部需求环境支持日本出口增长,且国内灾后重建的资本重置将支持内需增长”;承诺将“继续实施'有力的’宽松政策,来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强化经济增长的基础。”但是,统计数据并不容乐观。据东京商工调查公司统计,自大地震发生至8月底,因地震倒闭企业达304家,负债总额达6024亿日元;市场调研机构GFK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地震后家电连锁门店销售额同比下跌20%;据日本财务省数据, 7月份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同比减少42.4%、连续5个月同比减少,8月份日本贸易逆差高达7753亿日元、为1979年以来最大规模。

 

二、当前中国银行业亟待防范风险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回归平稳增长轨道,银行业运行情况总体平稳,信贷投放节奏得到较好控制,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但在国际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的大环境下,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为积极应对当前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金融业亟待加强防范风险。

首先,贷款粗放式增长亟待防范。一是信贷增速过快,突破管理极限。近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信贷业务呈现超常规爆发式增长。2009、2010年分别新增人民币贷款9.6万亿元、7.95万亿元。贷款规模和业务量在短期内激增乃至翻番。信贷审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可能同时提高一倍,不可避免存在管理粗放、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埋下风险隐患。随着贷款增速逐步回归常态以及货币政策转向,必须抓紧“回头看”,重点审视信用风险状况。二是中长期贷款整借整还和行业集中度风险突出。贷款中长期化趋势不断强化,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连续19个月保持在30%以上,同期短期贷款(含票据融资)增速则急剧下降到个位数乃至负数。分行业看,中长期贷款在市政建设、房地产开发、火力发电、高速公路、港口、民航和高速铁路建设等领域大量沉淀。这些行业负债率过高,非核心主业整治远未到位,而银行收益率很低,风险议价能力十分有限,甚至出现巨额固定利率长期贷款的情况,开展这类领域的信贷业务应充分预估风险。三是为绕开贷款规模限制,违规的银信合作、信贷资产转让等“影子银行”业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留下巨大风险漏洞。

其次,地方政府融资风险亟待防范。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规范,国务院发了国发[20l0]19号文件。现在之所以要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平台贷款“解包还原”和“六项清查”,就是因为政府平台贷款的代偿性风险十分突出。尽管我们三番五次提示风险,一些机构依然我行我素,新发放平台贷款仍沿用老一套的做法,违规问题比比皆是,包括贷款末对应具体项目、接受违规担保承诺、担保措施不落实、项目资本金不足或到位慢于贷款发放进度等等。其实,不少地区的平台贷款已经出现逾期不还、担保不兑现、集中到期等突出风险苗头。在前期清查规范的基础上,要尽快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台账,明确名单、贷款金额、还款方式和来源。在平台企业净现金流的核算方面,对于土地收入返还,只有平台企业确实拥有土地所有权证的土地所产生的土地收入返还才能计入净现金流收入;对于股权收益,只有平台企业名下股权所产生的投资收益才能够计入净现金流收入。按照现金流覆盖比例将贷款划分为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四类风险定性,实施分类动态管理。

再次,房地产市场风险亟待防范。纵观20世纪后的全球金融史,大的金融危机大多数是直接或间接源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上世纪20年代,美国在大萧条之前,佛罗里达的地价在3年间涨了5倍,于1926年崩盘;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直接导致了日本近20年经济持续低迷,目前平均房价仍不到最高时期的70%;最近的一次则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三年多过去了,至今美国的经济都没有恢复,房地产泡沫对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和整个经济社会稳定的冲击面之广、破坏力之大,足以为鉴。所以,国务院对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高度重视,已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几轮调控。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对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影响是长期的,即使房价拐点已经到来,我们也不能有任何松懈,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扎扎实实地加强风险防控,其中,土地储备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则是风险防控的关键。11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表示,“对于房地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决不可有丝毫动摇,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第四,操作风险案件亟待防范。去年末操作风险案件出现反弹,大多都是发生在基层网点的所谓低风险业务领域,作案的干部大都是明星行长和业务能手。这些大案绝非孤立事件,而是总行疏于内控风险长时间累积的集中反映。对风险不重视、不敏感、不作为,内控管理不严,制度执行不力,激励约束机制与业务快速发展中的风险管理要求严重脱节,是真正的内因。监管要求:要进一步完善案件防控考核体系,加快建设风险管理的内部机制,强化案发责任追究。此外,要不断规范电子银行、外包业务和运营管理,切实提高系统稳定运行水平,保障业务连续性。

第五,市场风险管理亟待加强。长期以来,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意识淡漠,风险管理经验更是明显欠缺,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划分随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代客交易中的风险管控不足。除个别银行外,间接性市场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对市场风险的影响)从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防范。这种局面亟待改观,否则难以应对货币信贷政策转变、利率市场化和汇率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更不能有效满足客户对冲和管理市场风险的实际需求。监管要求:加快建立与风险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衍生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强化市场风险的资本约束,加强防火墙建设。

第六,流动性风险防控亟待加强。去年以来,随着央行7次上调准备金,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水平逐步回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从去年初的46.4%下降至年末的43.6%,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明显上升。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波动性也不断加大,年末SHIBOR隔夜拆借利率甚至达到了5%的高点水平。违规揽储行为屡禁不止,并在年末出现大幅抬头迹象。今年央行3次(2月9日、4月5日、7月7日)上调存贷款利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密切跟踪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可能带来的影响.严密盯防流动性风险,并且在监管中,要加强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重视流动性风险的压力测试,借鉴国际监管新规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水平。巴塞尔委员会最新提出的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指标充分考虑了市场及异质性压力(银行自身问题造成的流动性紧张)情况、存款保险情况、资金担保情况、批发与零售资金情况、定期存款的提前支取等等因素,特别是强调了表外业务及非契约性(因声誉风险而承担的资金流出)的资金流出分析,与现行流动性监测指标相比,更精细,也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化对巴塞尔委员会流动性风险新指标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从短期、长期两个时间维度上监测本行流动性风险。在这里应重申: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宁可少放贷款,也要坚决禁止高息揽储、高价交易存款和违规吸存、违规串类。

 

三、中国金融风险的温州案例

 

一则温州眼镜行业大亨——信泰集团总裁胡福林逃跑的消息,变成了捅破这座“金融明星城市”表面繁荣的最后一根稻草。疯狂的民间借贷导致了当地中小企业陷入资金链可能断裂的巨大危机之中。国庆长假期间,温家宝总理带领包括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长谢旭人等在内的众多财经高层南下温州调研。温家宝要求浙江1个月内稳定温州中小企业局势,整顿金融秩序,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处理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防止风险扩散蔓延。中央高层重视温州疯狂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断裂,以及由此引发的愈演愈烈的老板跑路潮,为的是防止其蔓延。据不完全统计,在温州的龙湾永强地区,仅8月份就发生了20多起老板跑路,仅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10月8日,浙江信泰集团新工业园区大门紧锁,近十名专职保安把守,除少数财务或管理层人士,其他人一律不得入内。几位信泰集团中层职员依然不死心地在门口等待,希望能得到关于老板动向的蛛丝马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信泰集团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虽然在政府的帮助下,绝大部分工人的工资已经结算,但很多人的失业金还没有拿到,另外,以前被视作只有“中层经理”才能有的“福利入股”,如今也变成了泡影。据知情人士透露,“跑路”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深陷约20亿的债务,其中8亿为银行贷款,12亿为高息民间贷款,月支付利息超过2500万。对此,我作如下分析:

首先,温州“金融风暴”的原因。一个流行的说法是由于中国不开放的金融体制,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在银行贷不到款的温州中小企业不得不去借高利贷,最终因为不堪高利贷重负而破产跑路。如果温州的危机真的是这样一幅图式,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以当下中国行政力量对金融的支配力,多放一些贷款给温州的中小企业只是一个指令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温州的危机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过度的金融抑制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但在当下的温州,它更多的只是泡沫经济和过度投机破产后的一块遮羞布而已。更不可小觑的是,作为中国经济的经常性先锋,温州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温州,温州模式的难以为继为整个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其次,温州“金融风暴”的由来。近年以来,在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劳动力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提高的三重夹击之下,温州的实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步履维艰,实业利润已经被挤压到难以为继的地步。而另一方面,自2000年之后,温州商人开始涉足房地产、资源投资等领域,房价和资源价格的飞涨给他们带来了做实业所不能想象的收益。近几年他们更是转向资本运作,地产、股票、黄金,资金参股、担保公司,在资本市场,温州人几乎无处不在。借助激进的经济大环境,他们以钱炒钱,民间借贷逐渐与实业无关,借助各种民间的金融杠杆手段,积累的风险被成倍放大,实际已经成了一场金融传销的盛宴。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要维持温州的这个金融传销的链条不断,只能寄希望于房地产、资源、黄金等价格不停地飞涨下去,但众所周知,这只是传销讲师虚构的财富乌托邦,涨价停止之日,就是温州“金融风暴”爆发之时。也就是说,温州危机的根本问题在于产业空心化的步步加剧和蔓延,在于实业经济衰退后过度投机的泡沫破灭。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些专家反对用国家的金融资源,用纳税人的钱去救助以赌为主的温州。

再次,温州“金融风暴”的反思。事实上各种信息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确实并不是温州的最主要问题。温州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当地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倾斜实际已经到了违规的程度。如此超量的贷款,实在不应该再进一步放松。另外,在温州的环境下,即使中小企业拿到了低价的贷款,也往往是拿去投机,而不是用于实业,很显然180%年利率绝非实体经济所为,只有赌徒才会那样做。我们应该注意这样的数据,温州地区今年前八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依然持续高位运行,在全国的房价排行榜上,温州高居第四位。在温州2010年百强企业名录中,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余40多家制造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如此高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又如何做得起实业?这也验证了温州当地一位担保人士的话:“温州当地的高利贷几乎没有进入到实业生产的,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救得了这些炒钱的企业主吗?”在此,我们必须警惕有人偷换概念,把抢救高利贷的资金链说成是救中小企业。炒作泡沫的人理应为泡沫的破灭付出代价。当然,让温州的金融传销者付出代价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反思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任由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暴涨,任由垄断企业不断涨价加码,就会导致货币不走向实体经济,而是向资本品走。地产和各种生活成本的飞涨倒逼着工资上涨,实业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这又导致更多资金从实体出走,推动资本品价格更快的涨,经济的空心化会愈演愈烈,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这样的图式,仅仅是温州才有的吗?!

金融业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金融风险的种类很多,有支付能力不足的流动性金融风险,有利率、汇率变化的市场风险,有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经营风险,有政局变化、社会动荡的国家风险等等。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就会酿成大祸,危及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现在回过头来看,导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有鉴于此,美国参众两院批准、奥巴马总统已正式签署的最新版本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作为“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其初衷就在于及时清除“系统性金融风险”,将金融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银行业大都在警醒与反思,并正在进行新的战略调整和布局。而与之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应变能力十分令人担忧,其风险防范务必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