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大众4s店电话:“德高寿自长”的内在机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4:31:12
“德高寿自长”的内在机理(2009-05-02 12:05:09) 标签:道医学 道德经 文化 分类:中医

作者知音

经常听人们说这样一句话:“心理真正健康的人,身体一般都健康”。朴素的话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道德与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宇宙是一个虚实相生、阴阳一体、显隐合一的空间,即包括我们所生存的三维空间及更高的多维空间,是一个充满了我们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物质、能量的环境。在古代哲学中,我们的祖先用“道”来揭示整个宇宙自然的整体规律,用“德”来阐释万物的生长、变化与消亡。《德道经·尊贵》章云:“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中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些话都揭示了整个宇宙自然中天、地、人、社会、万事万物的所有奥秘。如果把这个虚实相生、阴阳一体、显隐合一的时空环境强名为“道”,则充满这个宇宙空间的能量就是德,道化生了万物,靠德的能量来长养万物。道与德在古代文化中,是具有伦理品格与物质能量二重性的概念,并非今人所认为的单一性伦理范畴。《黄帝内经》云:“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也揭示了德具有长养万物的物质能量性。

和宇宙的双重结构相应,人的生命也有双重性,由形体和精神两大系统组成。古代道德文化中,人的生命是一种性和命双重结构复合在一起的整体。两者不可分离,一旦分离也就是生命的终结。并且,人体性体系统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天德,是道降布五德滋养生命中的性体系统,所以说“天之在我者德也”。而大地的土壤能够生长出五谷杂粮,五谷中所含的五谷之气,主要营养人们的命体系统,所以说“地之在我者气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也说明人的生命必须补充双重营养,以天气五德滋养精神,以地气五谷营养形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总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古代中医学在基础理论上深受古代哲学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主要范畴,五行学说渗透于医理中,形成了五行——五脏配属模式(《道医学》018页),建立了医学的基本理论——藏象学说(《道医学》130页)。其中,五脏与六腑一阴一阳,互为表里,在生理功能上紧密联系。同时,五脏与形体诸窍各有特定的联系,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也密切相关。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在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环节;人体就是通过五脏与诸窍的联系、五脏与精神情志活动的关系,来沟通身体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维系着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协调。可以说,五脏的健康对身体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病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所致,如果保持阴阳平衡,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各部分就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人自然处于健康状态。同样,若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不超出正常范围,处于一种中和状态,则人体亦不易受病邪侵袭。

基于上述哲学思想,结合《道医学》中的理论可以明白,人体生命精神系统的五德(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品格)与形体系统的五脏(肝肺心肾脾五个脏器)之间天然地具有了内在的密切联系。五脏与五德,一为物质层面,一为精神层面,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主宰着人的生存状态。道德的伦理品格性塑造人的精神系统,而其物质能量性滋养人的形体系统。道德的二重性、生命的二重性、天人的合一性,很自然地为道德与健康搭起了金色的桥梁,成为生命心身俱健的理论基础与有力保障。因此,人的五脏与五德是一一对应的,五德与人格品质相关,与五脏健康亦密切相关。人们都知道五脏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却往往忽略了心灵(包括五德)的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前提。脏腑机能的强弱,能影响人的精神情志;品德行为的修养,是人心灵健康的保证。如果身体中五德的能量纯正充沛,自然会促进道德品格的提升,同时给予五脏足够的滋养,确保脏腑机能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运作。五脏健康了,人的心理情志舒畅了,又会形之于五官,则人的整个精神风貌亦是健康向上的。如此,由心身的和谐达到整个人生的健康与舒展,从而增加生命的质量与长度,这就是“心理真正健康的人,身体一般都健康长寿”的原因所在,也是“德高寿自长”的内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