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香洲美容院哪里好:论认知“价值”的基本前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53:42

论认知价值的基本前提

理思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湖北阳新435200)

 

       我们运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原理和方法,来观察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东西或观念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以及考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东西或观念是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从这种认知前提出发,来理解“价值”这一概念的话,那么,“价值”就不是思想认识的“观念”、而是“确认”在现实中存在的东西或观念,是确认它们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还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价值在现实中、在历史中,只能是有用或无用的两个范畴的一个概念。

 

       “价值”是在两个时空而存在的范畴。价值第一个时空范畴是在现实世界的现实性中存在,价值第二个时空范畴是在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性中存在。而不是在“抽象世界”的“抽象关系”中存在。虽然,价值是抽象的概念,但是,这个抽象范畴,是用来确认存在的东西或观念在现实世界的现实性中的存在、在历史过程的真实性中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这就是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这一章节里说的:

 

        “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绝不是提供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3卷、第31页。人民出版社、196012月。)。”而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综合。这些抽象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由此可见,“价值”在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是从“现实的历史”、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所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价值”范畴,“并用历史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在现实性中存在的东西或观念是有价值的、还是没有价值的去确认。

 

       那么,我们的思想在确认任何东西或观念,它们在现实世界的现实性中、在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性中,是不是有“价值”、是不是没有“价值”就应该是:从价值与存在的东西来确认,而不是从价值与存在的关系来确认。这才是马克思文本的真实思想。

 

       我们运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原理和方法来理解什么是“价值”的话,那么,“价值”就不是什么“观念”,事实上是“确认”对象的性质与否的一个现实范畴。也就是说,是我们运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来确认在现实世界的现实性中的存在、确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对象,它们还仍然是不是“有价值”的?它是不是对历史发展过程,而能不能起到“有价值”的作用?这才是我们运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认知“价值”的基本前提。

 

       在现实中存在着的“价值”,是我们运用马克思的世界观来观察“存在”着的东西或观念,去用“价值”这个概念的范畴来看其是不是现实性的而定性。是我们运用马克思的历史观来考察存在着的东西或观念的存在,它们在过去曾经是有价值的,那么现在是不是仍然“有价值”吗?如果有价值我们就去坚持,如果是“没有价值”,我们就要去改革、去创新、去科学发展不是现实的属性。因此,价值的存在,是确认其对象自身的存在,是不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仍然“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的一个范畴,而不是一个观念。

 

       实际上,“价值”它自身是既不能去观察现实中存在是不是现实性的、也不能考察历史过程中的存在是不是真实性的。因为“价值自身”是没有思维的、是没有认知的,而思维和认知“价值”,那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而不是“价值”。因此,“价值”就不是“观念”,而是人们运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来“确认”其存在的对象的存在性质。

 

       价值,它在现实世界的现实中存在有其两个范畴:一是有价值;二是无价值。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某件文物,它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不是所有是“文物”就都是有价值的,但,也有其是无价值的。我们再用个比如来说,是发明,就是有价值的吗?不是的。事实上,发明既是有其价值的、但也是有其无价值的。

 

        那么,我们就此而能不能去确立一个“价值观”,来用它去度量其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呢?实际上,确立一个“价值观”来理解现实世界的现实性、来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性,就有问题的了。

 

       事实上,在现实中存在任何的“观念”、“精神”、“思想”、“理论”,都只能运用一种世界观去观察和理解它们,这才是一元论。我们如果再去确立一个“价值观”,来树立现实世界的现实性而存在着的东西或观念,实际上,这就属于是二元论。如果我们去确立多种“观”,来理解现实世界的现实性中存在,就属于是多元论。同样,我们如果再去以“一般共性观”,去总结归纳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就属于是二元历史观。如果是多种“一般共性观”来理解历史发展过程,就属于是多元论的历史观。

 

       事实上,运用世界观、历史观去观察现实性,去考察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性,还存在着另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由“谁来”或是“谁在”确认现实中“存在”着的,是有价值或无价值?

 

       理当说,应该是由运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现实的人”即生活在自己的现实中的人来确认。这才是我们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历史观而应用于去观察现实世界的现实性,以及运用于去考察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性。

 

       存在,它在现实世界的现实中存在也有其两个范畴:一种是在现实性中“存在”;另一种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在事实上,“存在”是有其实际的东西来反映即体现的,这种“存在”才是“现实世界”的“现实的物”。然而,“存在”如果没有具体实际存在的东西或观念来体现的话,那么,这类“存在”就属于是在“抽象世界”的“抽象的东西”。这才是马克思文本的真实思想。

 

       这样,从以上的事实在说明一个重大问题。在现实世界存在任何的“观念”、“精神”、“思想”或“理论”,只能由一元论的世界观来观察它们是不是在现实世界属于现实性的,只能由一元论的历史观来考察它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不是属于真实性的。

 

       在事实上,“价值”绝不能成为与世界观、历史观平等的认知前提。实际上,价值的存在,那是我们运用世界观、历史观来观察和考察的对象,由此用它(价值)去定性的对象的实体和自我意识的存在的性质而存在的概念。这才真正地属于是一元论的世界观、历史观的基本前提。

 

       因此,价值不能成为“价值观”。因为价值是运用世界观所确立的经验和根据去观察、去检验存在的东西或观念,它们是不是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这样,价值这个概念才有其现实的作用。除此之外,价值离开了现实和历史的前提,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此,“价值”只是在“存在”的对象自身(包括它的实体和自我意识),我们才能看出它们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一个范畴即价值范畴。

 

       价值范畴的基本前提是:价值与存在的确认,而不是价值与存在的关系。

 

        然而,我们根据马、恩在《德意志意识》所阐明的以下思想的基本前提:

 

       “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上,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像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像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失去独立性的外观30页。)。”(同上卷)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出发点,是“去理解真正的人”,而不是用“抽象的人”即一般共性的人的思想、精神和观念,来理解“现实生活过程中”的人。那么,我们要想实现这一意图,达到这一目的。那么,我们只有将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去“揭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作为思考什么是“价值”的前提,并由此来理解思想认知的概念和范畴与现实生活相同,与“现实生活过程”的发展相一致。这才是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思想。

 

        只有这样,价值在“人们头脑中”就不是“模糊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去理解它、去确认它。理解和确认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推动“现实生活过程中”的提高,是为了促进“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是向有价值的发展、而减少无价值的存在。

 

       因此,“价值”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以及在“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的发展中,它只存在两个范畴,一是有价值;二是无价值。

 

       然而,确认是有价值或是无价值,是从确认价值的存在对象,是“通过经验来确定的”。“经验”是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产生,是在“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中而归纳或改变。也就是说,从“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的现实性来确认存在的对象是有价值、还是无价值。而不是从确立价值或定义价值的含义的“价值观”来确认。这才是我们运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观察原理和考察原理,来理解什么是“价值”的最科学的方法。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 理思

于阳新2009-1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