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平沙镇长名字:易经解谜:(十)《咸》卦表述的是什么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9:45:00



易经解谜:(十)《咸》卦表述的是什么规律? 

 

 

《咸》卦表述的是什么规律?迄今为止,还未见到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在《易经》研究方面,也是一个见怪而不怪的问题。《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哲学典籍,从古至今,研究它的中国人多得难以计数,但中国人研究《易经》的观点、方法,似乎却与外国人截然不同: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称赞道:“《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①;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係(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②;而美国的易学家安东尼从1972年以来,20多年潜心研究《周易》,主要用于心性修养。她说:“正是在这…种情形里,《周易》…成为修心养性、完善自我、   使人与万物和谐的指南”③。这,可以说,是学到了《易经》的精髓性本质。而我们中国的学者,大多数至今仍囿於“《易经》是中国古代一种卜筮之书”的圈套中没有跳出来。如1994年出版的权威性工具书《中国哲学史通览》也还认为《易经》属於“神学体系”;有少数学者虽然注意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易经》了,但充其量也只是认为《传》的部分是哲学书,坚持认为《经》的部分是卜筮书;而最常见、最为时髦的一种办法,就是将《易》经研究神秘化、烦琐化。如此,将《易经》吹得神乎其神,成为一种高深莫测、凡人难知的古代经典,然后自己再讲出一番什么道理来,那自然就显得有学问了!可是,这种所谓的“研究”,事实上又成了一种新的愚民之术,对于我们的国家建设、民族发展是毫无用处的。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自然也就很少有人真正将《易》经当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看待了。不将《易》经看作哲学经典,哪里还会有人研究《易》经都讲什么样的客观自然规律,以及它的基本哲学特点呢?

 

奇怪吗?说怪也不怪。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怪与不怪,其认识的标准乃是一个知与不知的问题。盖世人之所知,莫过于其所不知。人以为怪者,是由于其不知奇怪事物发生、发展、形成的详细科学原因;人所不以奇怪而为怪者,是因为完全明白了事物看似“怪”而实际不怪的最根本原因。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最基本的客观自然规律,即同性相斥、異性相引,《咸》卦就是以象征性比擬,集中地表述了事物異性相引规律的。

 

事物中異性间相互感应、相互吸引,由此而引发互动、互渗,同时又保持相对平衡的客观自然规律,是普遍地存着的。此举以大者,莫过于宇宙天体。如月球与地球各依其引力相互感应、吸引,并由此而产生相互作用力。但由于月球质量小,没有地球的质量大、引力大,因而它就成了地球的一颗卫星,围绕着地球旋转运行于太空之中;地球与太阳的引力相互感应、吸引,并产生互动作用。但地球的引力自难与太阳强大的引力相抗衡,因之,地球就很自然地被太阳牵着鼻子绕圈圈;太阳以其强大的质量所产生的引力,吸引着比它小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九大行星以及它们的近四十颗卫星,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宇宙天体运行体系。然而,太阳系与银河系的中心黑洞致密物质所产生的引力相比,就又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太阳又只能率领着它的“家庭”成员一起,同其它星系一样围绕着银心而旋转运行了。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原因所致,在地球上,就出现了一年四季之分,朔望之变,星转斗移、大冰期、小冰期、温暖期等周期性变化,并因此而决定着一切物质的物理演化,决定着生物的产生、进化和兴亡……

 

事物若举之以小者,可以原子为例。它同样存在着阴阳異性之间相互感应、吸引的客观自然规律: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而旋转运动;在原子核中,是中子与质子之间的相互感应和吸引;在质子中,则又是夸克与轻子的对称性相互感应、吸引、以及相互依存……不同粒子,各有其不同的质量与特性,因而所产生的引力也各不相同。正是这种不同的粒子中,因有不同的阴阳感应、吸引、交流,这就造成了不同的质子、原子、化学原素,因而有了不同的物质与物质特性。

 

我们不妨再看看生物。在生物界,阴阳異性相感、相引、相交的表现,更是千姿百态:苍鹭雌雄相引而交颈;燕鸽雌雄相引而成对;马缨花阴阳相引,其叶夜合而人称合欢;何首乌雌雄異株,虽雌雄植株生长相距二三尺之遥,其雌雄株上之藤亦能互感、互动而交缠于一起…… 故,事物阴阳異性相感相交、同性相斥竞争,乃化生万物、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基本规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研究於鸟兽之文,探索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远取诸物,近稽男女而作的六十四卦,讲同性相斥、異性相引等各方面哲学道理的《易》经,就是以其中的《咸》、《归妹》、《恒》等卦,形象地表述事物阴阳相感、相引、相交的哲学规律的。

 

     在六十四卦的编制中,有一个规则:以阳卦在上、阴卦在下、各安于其位者,为阴阳不交之象。相反,阴卦居上,而阳卦居下者,为阴阳相交之象。八经卦中的《艮》卦,代表山、代表少年男子,《兑》卦代表泽水、代表少女,因此就将《兑》上《艮》下象征阴阳相感相交之卦命称以《咸》卦。咸,以“感”义作释,并兼有动词的意义。下面,我们就将此卦卦辞作一个粗浅的解释: 

 

咸:亨,利贞。取女吉。

 

【浅注】咸,字有三义:一作“皆”、“都”之义用,例《尚书·尧典》:“庶绩咸熙”。二作“遍”、“全”解,如《左传·僖公二四年》:“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周易》用为卦名,作阴阳交感之“感”义释,兼作动词;亨,通达;利贞,有利于守正;取,义同“娶”。

 

【浅释】《咸》卦所表达的,是阴阳異性互感、互引、互交、互动的自然规律。因而命此卦曰《咸》。咸,就是“感”的意思;卦象上所体现的,就是阴阳相感、互引、互动、相交、刚柔相济的态势。因此,《咸》卦具有事物发展亨通,有利于坚守正道的德性;阴阳異性相感、相引最为强烈者,莫过于青年男女。所以,以人事而言,娶女成婚是吉利的。故,《咸》卦就以男女成婚为象而作说。 

 

   初六:咸其拇。

 

【浅注】初六:第一爻的爻称。第一爻,象征事物发展变化的开端;咸其拇:感而触动其脚拇指。拇:足之大指。《释文》曰:“拇,马、郑、薛云:‘足大指也。’子夏作踇,荀作母。”

 

【浅释】心有所感,爱而欲动,故轻轻地触动她的脚拇指。王弼说:“处咸之初,为感之始,所感在末,故有志而已。”这话是说得很对的:心有所感,志在必行,行而动之,循序渐进,故试探性地触动对方的脚拇指,以期引起对方产生同感而共鸣,达到同心互动。因为異性相引,是阴阳之间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事。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浅注】六二:第二爻的爻位之称;腓:踁骨后的肌肉部位,俗称“小腿肚子”;凶:有咎、不顺之称;吉:无咎、顺利之谓。《系辞》云:“吉凶者,得失之象也”。居:止而不动。

 

【浅释】《咸》卦从初爻起,一直是从少男的角度作说的,言其由于被異性所引,感爱而欲交,先触动了对方的脚趾,接着就又进一步触动对方的小腿肚子。这时候,为什么经文中忽然冒出一句“凶,居吉”的话来呢?从古至今,有不少研究《周易》的学者,都不解其意而作了曲说,王弼、孔颖达也都如此。其实,这并无难解之处:阴阳相感互引,原本就不是一方的事,《咸》卦在初爻、二爻先说了“少男”之动后,接下来就又言“少女”之“感”了。这里的“凶,居吉”,是就少女的思想行为而言的。中国古典哲学产生极早,它认为,凡事物,阳者主动,阴者主静。阳刚而阴柔。并因此而形成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少男”在新婚之夜,感爱欲交,先触动了“少女”的脚拇指,进而又触动其小腿肚子。作为“少女”并非木头,焉有毫无感受、无动於衷之理?不过,此时的“少女”也有感而动的话,依传统礼俗就会招致“轻浪”之嫌,有嫌必有咎,若有嫌、有咎就会降低“少男”日后的爱悦之情。如此岂不为凶?而无咎自然就是吉的了。“凶,居吉”是“少女”内心对自己的一种告诫之语。就一般性的情理而言,男子都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进攻性。而女子、特别是处女,虽亦有感而欲动,但同时又有某种不安的心理,静而待动,是更合乎情理的事。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浅注】股:大腿;执其随:执守其顺随之道;往吝:超越其顺随之道,必有穷吝之咎。

 

        【浅释】九三爻正处事物发展的量、质之变中,“少男”已感而触动“少女”之股,而“少女”顺应“少男”所为也相对有应,但仍应恪守“顺随”之道,超越此道而主动,也会有所遗憾。虞翻说:“艮为手,故称执;三应于上,九四已变,历险故往吝;巽为处女也,男已下女,以艮阳入兑阴……志在于二,故所执下也。”他是从象学的爻位所处和爻位之变,而进行解释的,并非依哲理而言。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浅注】贞吉:守正而得吉;悔亡:没有任何遗憾;憧憧:心神不宁、摇曵不定之状;朋:指友爱者,此处指“少女”。“朋从尔思”是一句评论之语,言“少女”顺从“少男”之所思。

 

【浅释】九四爻,是言阴阳互感、互引、相交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的阶段,经文之言,是以男女互感、互引、相交而作的一种比拟性哲理之释,目的是以显释隐、以简释繁,使人易懂其表现的自然法则。《易》经通篇都採取的是这种比喻性的方法,此谓“象术”,研究者称之为“象学”。《繫辞》解释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象也者,像也。”举凡異性互感、互引、相交,都使事物产生质的变化,致使事物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演变,达尔文谓之“进化”。而阴阳相交,都不平静,如吉凶之变而生喜惧;寒暖之变而致风雨。同样,男女相交,恪守正道,且顺且吉,毫无遗憾可言,但也表现出心神不宁的自然状态。众家《易》注,各具长短,但多忽略“朋从尔思”之释,“尔思”者何?阴阳交感之极境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

 

【浅注】脢:读méi,子夏《易传》曰:“在脊曰脢”;马融言:“脢,背也”;许慎云:“脢,背肉也”;郑玄也说:“脢,脊肉也”…… 众家之说皆沿於子夏《易传》,故均误。虽然,“脢”并非现代常用字,各类字辞工具书都无确释,然通过对中国古文字的研究,“脢”字的确切涵义并不难弄明白:在甲骨文中,“女”字是跪於地而双手交叉胸前的一个妇人之形“ ”;“母”字与“女”字的字形几乎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只在於“母”字是在交叉的双手之中,相当于胸前的位置上,多了两个表示乳房的点“ ”;而“每”字呢,则是在“母”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象征笄样的髪上饰物“ ”,表示为年已及笄的少女。故“每”字的古义,含有“美”的意思;而“脢”字,正是“每”字增加了一个“肉”的偏旁,其所强调的,正是高高隆起的乳房,且其读音不变。所以,王弼说:“脢者,心之上,口之下”,此言已接近於是。

 

【浅释】阴阳相交之感已至乳房,又何悔之有? 

 

上六:咸其辅、颊、舌。

 

【浅注】辅:本指颊骨,此处所指犹脸颊;颊:指脸的两侧;舌:此处指接吻。

 

【浅释】此中的“咸其辅、颊、舌”,言青年男女異性交感愉悦之极的状态:一方面互相亲吻。同时,一扫初时小心翼翼、心欲而体试的探索性过程,而变得言语传情,达到了感情热烈、融而为一的程度。

  

   【小议】《咸》卦,表述的是事物中普遍存在的異性互感、互引、互渗、互动、互依、互存、互为已根,然又始终保持平衡,唯其相反而能相成的客观自然规律。在上古那种尚无文字产生以用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了使深奥的哲学道理能够浅显易懂,就採取了用“象术”——即取象喻理的比拟性方法,以青年男女互爱而成婚这样大家都熟知的例子进行表述。这在《彖传》中说得很明白:“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指阴阳两种異性事物)感应以相与,止而说(悦),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娶)女吉也。”但是,上古先圣作《易》,并非是为了讲故事,而其宗旨是要宣传和普及哲学道理,以达到“明民”而治之目的,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咸》卦就是要通过青年男女(阴阳)異性交感的象征性表述,说明異性相引哲理乃万物生发繁衍规律的重要意义。所以,《彖》辞紧接着就作总结性的哲理阐发,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指执道义而治国者)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卦表述的哲理是十分明白的。

 

——————————

①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120页。

②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573页。

③  C.K.Anthony,The Philosophy of the I Cning Anthony  Publishing,Company,1981,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