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实验中学平面图:音乐治疗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29:43
        音乐是人类心理的产物,早在古代人们就深刻地认识到音乐与心理的关系。中国古代的《乐记》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而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呢?心理即精神。心理活动是人脑的精神活动,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心理的实质即是脑的机能。所以音乐能有治疗功能也是有其生理和心理基础的。 (一)音乐治疗的生理基础
    1.属外周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暨音乐调节对心身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的原理
    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其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它们与人体各部分器官的关系如下图:
      

    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但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有人称主管自主神经的下丘脑为“情绪中枢”,人们的情绪如愤怒、痛苦、悲伤常会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反应,并影响到相应的内脏器官。如在愤怒的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被激活,内脏器官的反应是,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被激发,呈现血压增高,心率加快;消化系统活动被抑制,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反应。当然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的关系只是情绪机制的一个方面,但这一机制对音乐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音乐能有效地影响人的情绪,情绪通过自主神经的反应,可影响人的内脏器官,从这点出发,音乐就可以在治疗心身疾病方面发挥作用。
    2.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干-网状结构、丘脑和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
    脑干-网状结构:脑干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构成。
                     
   网状结构:是位于脑干中央区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的神经纤维。有类型不同、大小不等的近百万种神经细胞散布其中。网状结构具有广泛的整合作用,除参与调控躯体运动与内脏活动外,对维持大脑的觉醒状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状结构内存在一个上行激活系统,对大脑皮层有普遍的激活作用;它还存在一个抑制系统,能使皮层兴奋水平普遍降低,诱导进入睡眠,是人体主要的调节睡眠与觉醒的机构。所以,网状结构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条件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激活情绪。它还通过上行、下行激活系统的整合活动,对丘脑和大脑皮层的激活起着提供兴奋来源和协调的作用。对于音乐治疗来讲,它是对音乐刺激能迅速做出反应的部位,音乐治疗能对睡眠障碍,注意力障碍有治疗功能及对紧张情绪的进行调节,主要是通过网状结构起作用的。
    下丘脑属间脑的一部分,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是重要的整合生命的结构,又是外周感官输入的信息传至大脑的中继站。而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同时在人的情绪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有研究推测,下丘脑是进化中储存情绪模式的部位,脑生理实验中,通过微电极技术已发现下丘脑有专门的“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
    边缘系统是由边缘叶与周围相连的结构组成的。边缘叶位于大脑皮层的边缘部分,在大脑半球的内侧面,上方为扣带回,延续部分为海马回,其前部钩形曲形成海马钩,这三个脑回连接成一个环形结构。由边缘叶与其邻近的皮层及其有关的杏仁核、下丘脑等皮层下结构共同组成的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称为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高级中枢,它突出的功能是调节情绪行为和情绪体验,尤其情绪体验被认为是整个边缘系统整合的结果。音乐能直接作用于边缘系统,对人的情绪行为起到调节作用,所以边缘系统对音乐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二) 音乐治疗的心理基础

    1.感知觉中听觉与音乐治疗的关系
    音乐治疗离不开对音乐的感知,首先是听觉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于人有益的音乐都能使情绪平静,心情愉快。但在专门的音乐治疗方法技术中有“积极聆听法”。
    美国唐·坎贝尔在他所著的《莫扎特效应》一书中,提出了积极聆听的概念。他认为聆听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一般的“听”则是消极的,我们通常的听常常是习惯性地随意听,不是用心地听。一般所说的听,是指经由耳朵、皮肤、骨头来接受听觉信息;聆听指得是一种能过滤声音、选择性集中、形成记忆和反应的能力。作者认为发展适当的聆听能力是“莫扎特音乐效应”(即音乐的治疗功能)的秘密所在。
    《莫扎特效应》一书中还介绍了治疗专家汤玛提斯医生,为培养积极聆听能力的治疗训练技术,他发明了一种装置,称“电子耳”,这特殊的耳机能让听者听已滤除低频的音乐,为的是增进他们倾听与分辨声音的能力。这些音乐是经过滤频的莫扎特音乐、格里高利圣咏等,滤频的音乐已失去了原有的音乐性,并不动人,主要是利用音乐中保留的中频和高频的音调,以刺激和锻炼中耳的镫骨肌,听中频和高频音乐时镫骨肌必须操控中耳的三块听小骨,从而使镫骨肌这精细的小肌肉得到锻炼,达到改善听力的目的。汤玛提斯医生称之为“听力体操”可用来强化耳内肌肉。治疗的实施要为每位患者制定不同的疗程,前后各20天,每天2小时。开始阶段是比较被动的,一般只听虑频的声音,让耳朵适应这种声音刺激;患者的听力有进步以后,治疗就变为积极主动的形式了,这一阶段要求患者唱歌、朗诵及大声阅读,电子耳可以帮助他们听到自己发出的经过强化之后的声音,使患者学会对周围的世界的各种声音作出积极的反应。这种疗法可以治疗那些在童年受过心理创伤、受过性虐待和患忧郁症的病人,还可以治疗创作受阻和有某些障碍的艺术家和歌唱家。
    这种治疗的机制是基于耳朵带动大脑成长的理论。汤玛提斯医生认为,耳朵不仅具备听的功能,它还能用来调整我们的身体,耳朵掌管着身体的节奏、平衡和行动的方式,从水母的开合动作到人类的复杂行动,耳朵都相当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总指挥。耳朵不但能整合声音信息,组织语言,控制声音,还具有感觉水平和垂直的能力,良好的听力甚至可以呈现出更好的外在气质。
    积极聆听还可以影响脑波的变化。脑波与人的意识状态相联系,一般β波的振动频率为14-30 Hz,是意识处于外界的分散状态或负面情绪时的脑波;γ波的振动频率为8-13 Hz,是意识处于高度集中或平静状态时的脑波;θ波的振动频率为4-7 Hz,是意识处于创作、冥想或睡眠时的脑波;δ波的振动频率为0.5-3 Hz是熟睡、深度冥想和无意识状态的脑波。而音乐对脑波的影响,每分钟60拍的巴洛克音乐、新世纪音乐等可以将脑波从β波转换到γ波,原始的萨满鼓声可以使人进入δ波的无意识状态。作为积极聆听,你可以在处于意识分散或情绪化的状态听10-15分钟的巴洛克音乐和莫扎特音乐,使你的脑波从β波转换到γ波,增强注意力和心智的组织能力;当你觉得缺乏创造力时,不妨听听浪漫音乐、爵士乐或新世纪音乐,把左脑的思考模式转到右脑为主导的状态,以激发创造力。
    2.运动知觉与音乐运动觉
    在音乐治疗当中有音乐运动觉的概念,尤其是在音乐表演焦虑的矫治中。普通心理学著作中通常只讲“运动知觉”,具体内容与音乐表演中的“运动觉”并无关系。音乐表演中的运动觉大致相当于感觉与知觉之间的概念。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E.J.Dalcroze)认为,在理解、分析事物的大脑和进行操作活动的肌肉之间,存在着某种迅速往复传递的联系即一种反馈系统,他称之为“运动觉(kinesthesia)”。这种反馈系统通常是在下意识中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或动作,都是在不用有意识地思考、想象或意志力的情况下自然完成的。这些下意识的反应是“不自主的动作”。如果能使学生学会有意识地利用运动觉,那么,他们的能力、才能都可以发挥出来。达尔克罗兹还与另一位瑞士心理学家合作,对大脑与运动的身体之间循环往复的信息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可概括为下图:
              

    (引自 蔡觉民 杨立梅编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28、29页)
    音乐美学家在研究音乐才能时,也指出了这一现象,指出意大利钢琴家、作曲家布卓尼(Feffccio Busoni)有“手指记忆”。这位钢琴家说自己演奏时“手指象狗在熟路上朝前跑,意识一起作用我就会糊涂起来。”这种体验和描述非常逼真,下意识建立起的运动觉就像一种“自动化系统”,中间一受到意识的干扰就会紊乱。
    目前,对于运动觉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今后随着表演心理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它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3.音乐治疗与情绪心理
     音乐治疗家研究音乐与情绪的关系更多的是为音乐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前苏联音乐治疗专家别特鲁辛撰文介绍了这方面的进展。为了研究音乐中的情绪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情绪的关系,心理学家请资深音乐家将不同特征的音乐作品,按愤怒、欢快、忧伤、宁静四种情绪加以区分,并与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徐缓-快速,调式:小调-大调相结合的音乐情绪模式制成下图:
            
对20余首作品按这一模式进行了归类描述:

    由此得出音乐情绪的模式中,调式、速度这两个要素起主要作用,而节奏、力度、旋律、和声的参数的“重要性是附加的”。别特鲁辛认为:“从老一辈的大师们的作品到我们时代的作品,音乐体裁在结构和语义的复杂上均大为增强,但其中情绪本身并无实质性的变化。如果说在不同时代作曲家的作品中,我们发现同一情绪状态表现,那可以有把握地说,这些作品中速度与调式的参数将是一致的。”文中还提及了艾森克人格测验中的气质类别参数:“内倾-外倾”、“稳定-不稳定”与音乐中的:“徐缓-快速”、“小调-大调”使用的模式体现了“在人的情绪生活与其天赋的气质表现之间,以及这种情绪生活在音乐上的反映之间存在着联系。”此外,作者还认为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的10项剖析图中每一项的内容都可以借助音乐来表达。
    音乐治疗家还认为,认知心理治疗家强调认知决定情绪,而音乐治疗家更强调情绪决定认知,音乐能直接作用于情绪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这就是音乐治疗常常在进入人的深层意识时,能优于单纯于运用语言治疗的方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