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达常青藤中学校介绍: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1:26:50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2006—2010年)
(征求意见稿)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编制。《发展纲要》主要阐明“十一五”时期报纸出版业的发展政策、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是未来五年推动全国报纸出版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报纸出版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十五”时期是我国报纸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繁荣发展的五年。我国报纸出版业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十五”时期,国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对报纸出版业进行宏观调控,以党报为龙头、各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已基本形成。报纸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势头,主要出版指标持续增长,日报出版能力大幅增强,千人日报拥有量显著增加,报纸普及率稳步提高;报纸出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经验成果,报业经济迅猛发展,报业竞争力日益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报纸出版业已成为我国“十五”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报纸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报纸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报纸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报纸出版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报纸出版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报纸出版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为推进报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环境。

  “十一五”时期,中国报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报纸出版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报纸出版强国,制约报纸出版业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报纸出版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束缚出版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体制弊端仍未根本革除;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报纸出版能力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资源配置方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报纸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科学有效的“退出机制”长期未能建立,报纸出版资源紧缺与资源闲置浪费的矛盾日益突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报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十五”时期,报纸出版业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公益性出版事业和经营性出版产业发展不协调,公益性报纸出版事业投入长期不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报业发展不平衡加剧,城乡居民报纸消费差距日益扩大;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报业市场恶性竞争,报纸出版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竞争力削弱;中心城市报业市场趋于饱和,新的增长空间尚未全面开拓;信息技术革命导致多元化传播格局加快形成,报纸出版业在思想观念、内容形式、经营模式、技术手段、人才储备等方面明显准备不足,面临新兴媒体的强大压力;国际传媒资本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与我国报业在思想文化领域和传媒市场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面对战略机遇和发展挑战,必须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报纸出版业的发展特征,正确判断发展形势,充分认识报业发展挑战的复杂性、艰巨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必须立足科学发展,增强发展信心,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改革体制机制,全面提高我国报纸出版业的舆论影响力、文化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开创报纸出版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报业发展全局

  “十一五”时期促进报纸出版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报纸出版业发展全局。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报纸出版业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必须加快转变报纸出版业发展模式,进一步调整报业结构,提高报业创新能力,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大力推进报纸出版产业升级。必须坚持公益性报纸出版事业和经营性报纸出版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缩小城乡和区域报纸消费差别,繁荣报业市场,壮大产业经济,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报纸阅读需求。

第三节 报纸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报纸出版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宣传科学理论。大力宣传阐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引导社会舆论。大力传播先进文化,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坚持正确导向和“三贴近”原则,不断创新内容、形式,使报纸舆论引导水平明显提高,影响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满足群众需求。报纸出版业的主要出版指标和经济指标年均增幅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充分挖掘传统报业市场潜力,人民群众报纸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末千人日报拥有量力争达到平均每千人90份,报纸普及率达到平均每户0.3份。大力开拓新兴媒体市场,满足群众的新型阅读体验和内容消费需求。

4、调整报业结构。建立科学的报纸出版资源配置机制,资源配置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相结合,实现对报纸总量的动态调控,盘活存量资源,适度增加总量。报纸品种结构明显优化,更加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阅读需求。报纸布局更趋合理,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的报纸需求得到优先满足。报纸出版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5、转变发展模式。报业发展模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的转变初步实现。报业经营模式由一元化报纸经营向多元化内容产品经营和信息增值服务的转变普遍实现,报业收入结构明显改善。跨地区、跨媒体经营取得重要突破,形成若干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报纸出版产业集聚地区,培育一批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

6、协调城乡发展。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类报纸在报纸总量中的比重有明显增加,报纸出版服务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适应城镇化率提高带来的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广告投放需求,各类报纸对中小城镇的覆盖率大幅提高,农村居民报纸阅读率明显上升。巩固党政部门报刊治理成果,进一步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

7、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报纸出版宏观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报纸产品生产微观运营机制。实行公益事业和出版产业分类指导,实现公益性出版事业和经营性出版产业协调发展。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报纸出版业的宏观调控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8、发展数字报业。积极推进报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推动产业升级。数字内容生产、传播和增值服务能力普遍提高,数字内容产品和信息增值服务收入显著增加。形成一批在多元传播格局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品牌报业机构。报纸出版机构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得到有效保护。

9、开发人才资源。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报业人才结构更加优化,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信息技术等人才普遍稀缺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普遍加大,产学研一体化的报纸出版业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初步形成。

10、提升装备水平。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的主营业务综合信息平台普遍建立,读者和客户资源数据库建设形成增值服务拓展能力。适应数字报业战略的高度整合的内容生产、制作、传播、分销架构和经营模式初现雏形。报纸印刷设备的升级改造更加适应投资回报合理、印力配置灵活的要求,服务社会需求的商业印刷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章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报纸出版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党的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领域之一,承担着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使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报纸出版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环境和物质基础。

  “十一五”时期,报纸出版业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科学理论,提供精神动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十一五”时期,报纸出版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传播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要创新报纸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报纸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十一五”时期,报纸出版业要正确处理报纸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三章 加快发展模式转变

  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转变报业增长方式,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增强报业创新能力,加快报纸出版业发展模式转型,为报纸出版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节 转变报业增长方式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使报纸出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由传统体制机制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富有生机活力的微观运营机制转变。

  提高质量效益,促使报纸出版业由数量型、粗放型增长向质量型、效益型增长转变。

  优化报业结构,合理配置报纸出版资源,促使报纸出版业由分散、弱小、低水平建设的传统格局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报纸出版体系转变。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使报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部报纸出版业协调发展,促使报业发展成果由主要惠及中心城市居民向普遍惠及广大城乡居民转变。

  完善市场体系,推进报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促使报业市场由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报业市场体系转变。

  转变经营模式,促使报业市场竞争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由价格竞争向高质量的内容竞争和服务竞争转变,由单一收入来源向多元收入结构转变。

  增强创新能力,促使报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

第二节 协调城乡区域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建立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的报纸出版发行体系。加大政府投入,扶持“三农”类报纸出版,健全农村报纸发行渠道,发挥报纸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报纸出版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鼓励报纸出版单位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广大农民“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报纸。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积极开发中小城市报业市场,带动中小城市居民报纸消费,缓解中心城市报业竞争,推动报业经济良性增长。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发挥东部地区报业资源集聚优势,进一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水平。促进中部地区报业崛起,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区域辐射能力的报业中心,拉动区域报业提高发展水平。推进东中西部报业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发达地区的报纸出版单位通过输出资金、管理、人才等多种合作交流方式,带动欠发达地区报纸出版单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第三节 增强报业创新能力

  更加重视以创新推动发展,加快报纸出版业在内容产品、组织结构、经营模式、技术装备等重要领域的创新步伐。 按照精神文化产品的导向要求和市场规律,积极创新报纸的内容和形式。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内容产品创新意识,提高报纸内容质量,增强报纸影响力。深入研究数字化、网络化时代读者阅读体验、阅读偏好的深刻变迁,积极争取年轻读者,巩固和扩大报纸的受众基础。

  推进报纸出版单位创新内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创建学习性组织,探索“虚拟组织”、“扁平化组织”等组织创新形式,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产品开发能力,提高组织管理、运营效率。优化和重组采编、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传统流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

  应对多元化媒体竞争格局的挑战,大力创新报业的经营模式。巩固报纸发行、广告、印务等核心经营业务,加大成本约束,抑制无效发行,改善广告结构,降低市场风险,优化印力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树立“资源中心观”,增进品牌价值,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内容产品和增值业务经营体系,加强数据库营销,大力发展网络广告,改变以报纸发行、广告作为单一来源的收入结构。

  加快推进报业技术创新,积极运用数字、网络、多媒体等高新科技促进报纸出版业的产业升级。重点突破内容显示介质、内容制作与传播技术、电子商务平台、数字印刷等关键技术环节,为“数字报业”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第四章 深入推进体制改革

  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报纸出版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报业生产经营机制。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重塑报业市场主体、调整报业结构、完善报业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一节 重塑报业市场主体

  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报纸出版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科技类、行业类和专业类报纸出版单位转制为企业。转制为企业的报纸出版单位,要合理界定产权归属,坚持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实行报纸出版许可证管理。 现有报纸出版单位所属的发行、广告、印刷等经营企业,以及转企改制后运行正常的报纸出版企业,要加快推进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在确保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推动股份制改造,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符合上市条件的,经批准可申请上市。

  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加快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益性报纸出版单位的改革。党报及时政性报纸出版单位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对实行事业体制的报纸出版单位,国家将按照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大投入,并改进和完善服务方式,以项目投入为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留为事业单位性质的报纸出版单位,可将其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网络等经营性资产和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为主业服务。 继续深化报业集团改革,推进报业集团化建设新阶段。积极探索党委领导和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实现途径,实行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在报业集团经营领域加快组建报业(传媒)集团投资控股公司或经营公司,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建立母子公司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第二节 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大力调整报业结构,推动报纸出版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提高报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运用市场机制,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有大型综合性报业(传媒)集团,使之成为报业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传媒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形成对我有利的传媒市场竞争格局。

  实施综合性传媒集团发展计划。在现有39家试点报业集团基础上,横向发展一批跨地区、跨媒体、立足传媒业、面向大文化产业的多元混业经营的国有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一

综合性传媒集团发展计划

计划目标:
推动党报集团进一步深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壮大规模实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安全的投融资渠道,向跨地区发展、跨媒体兼营的综合性现代传媒集团转型,形成一批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巩固和加强宣传舆论主阵地。

主要内容:
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济南、沈阳、西安、武汉、郑州、成都、南宁等城市为报业发展资源集聚中心,重点扶持10家左右具备以下条件的报业集团向综合性传媒集团发展:
(1)初步建立起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合的报业集团管理体制,并在实践中基本实现了管理体制的相对稳定运行;
(2)初步形成了报纸、期刊、图书、音像、互联网站及其他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内容产品的采编、制作和出版能力,具备内容资源整合能力和新兴内容市场开发能力;
(3)基本实现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分离,初步确立了集团层面的新型市场主体,特别是组建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或集团投资控股公司),确立了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的治理结构,具备资本运作能力;
(4)具有突出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财务状况,确立了区域内领先的优势竞争地位,拥有具备品牌影响力和拓展能力的媒体,具有跨区域发展能力;
(5)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成果显著,初步形成了与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人才队伍和人才结构;
(6)具备多元化经营能力,具备文化产业关联领域的整合能力和运营基础,收入结构趋于合理,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大力提高报业专业化水平,积极发展专业性报业(传媒)企业集团。实施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发展计划,在现有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重点行业或重要细分市场的行业专业报基础上,纵向发展一批在重点行业和重要细分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大型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二

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发展计划

计划目标:
推动服务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行业类报纸以及满足重要细分市场受众需求的专业类报纸重塑新型市场主体,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垂直整合实现跨地区发展、跨媒体兼营,形成一批在行业领域或细分市场内具备一定资源集中度的、占据优势竞争地位的专业型传媒企业集团。

计划概要:
确定石油化工、信息产业、汽车、房地产、金融、新闻出版、旅游、商品流通、人力资源、演艺娱乐、生活消费、医药保健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产业或重要细分产品和服务消费市场为发展重点,推动30家左右已初步形成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行业专业类报纸出版单位,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整合行业内或细分市场内多种形式的媒介资源,贯穿产业链或细分市场价值链,向大型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发展。

  支持中小型报纸出版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群,提高产品差别化程度,形成报业市场的差异化竞争。

第三节 完善报业市场体系

  加快现代报业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努力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市场格局,发挥大中城市报业中心市场的主导和辐射作用,大力开拓中小城市和农村报业市场。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报纸出版生产要素市场建设,重点推进报业资本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支持报业集团和大型报纸出版机构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增强资源整合能力,提高市场集中度。鼓励报纸出版单位在广告、发行市场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发展第三方发行网络,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加快报业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启动国家出版物信用核验系统,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市场信用制度。加强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制止报业市场恶性竞争。 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积极支持行业组织履行市场协调、行业自律、行业服务和权益维护等职责。

第四节 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

  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报纸出版宏观管理体制。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尊重报纸出版企事业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地位,促进报纸出版业健康繁荣发展。

  建立健全报纸出版法规体系,加强报纸内容导向管理,维护报纸出版活动秩序,规范报业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国有报纸出版企业和经营企业财产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建立健全报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市场主体资质审查,把好资质、产品、资金、人员、技术等准入关。 积极推进报业经营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报纸发行、广告、印刷等政策许可的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报纸出版产业格局。

第五章 建立现代报纸出版体系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科学合理配置报纸出版资源,提高报纸出版资源配置质量和利用效率。建立报纸出版“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相结合的报纸出版调控机制,盘活存量,适度增量,优化报纸出版结构和布局,促进公益性报纸出版事业和经营性报纸出版产业协调发展。

第一节 建立现代报纸出版体系

  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国报纸出版业总量、结构、布局进行科学调控,逐步解决制约报纸出版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建立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报纸出版体系。

  “十一五”时期要形成以若干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报纸出版产业集聚地区为中心,报纸出版普遍惠及广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报业区域发展格局。要形成以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大型国有报业(传媒)集团为龙头,地方性、行业性或专业特色鲜明的中小报社共同发展的报业市场主体发展格局。要形成以党报为核心、各类报纸共同发展的报纸品种发展格局;形成以传统纸介质报纸为基础,数字化、网络化内容产品和信息增值服务产品齐头并进的报业内容产品发展格局。要形成公益性报纸出版事业和经营性报纸出版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高报纸出版质量,不断丰富报纸品种,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报纸阅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建立健全报纸调控机制

  建立报纸出版“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相结合的报纸出版调控机制,扶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优质报纸,淘汰劣质报纸,促使报纸出版市场有进有退,实现动态平衡。 健全报纸出版“准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报纸出版评估论证制度,修订 “报纸出版可行性论证指标体系”,组建报纸出版可行性评估专家委员会,实施报纸出版可行性评估制度,提高报纸出版准入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报纸出版单位明确办报方向,完善微观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

  建立报纸出版“退出机制”。落实报纸出版管理法规确定的报纸出版“退出机制”,研究制定“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制度,对报纸出版单位的出版活动进行全面评估,不符合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标准的报纸不得继续出版。

第三节 合理配置报纸出版资源

  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扶优汰劣、整合资源”的原则,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合理配置报纸出版资源,调整报纸品种结构和资源布局,进一步提高报纸出版资源配置质量和利用效率,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报业发展需要。

  “十一五”时期,报纸出版资源配置政策的主要调整方向是:巩固党报地位,完善三级党报出版体系;调整晚报都市类报纸布局,压缩中心城市晚报都市报数量;优先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三农”类报纸;调整对象类报纸定位,原则上不再扩大对象类机关报数量;支持发展全国性行业类、产业类报纸;支持发展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需要的专业类报纸;支持发展综合科技类报纸,重点发展科普类报纸,优先发展面向“三农”的农业科技和科普报纸;支持发展满足细分阅读市场需求的生活服务类报纸,压缩广播电视节目类报纸在生活服务类报纸中的比重;扶持少数民族文字报纸,重点扶持少数民族文字党报;支持发展面向海外市场的报纸,优先支持报纸出版单位在境外出版发行外国文字报纸;限制发展主要服务工商企业内部宣传教育、信息交流的企业类报纸;限制发展以应试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辅导类报纸;限制发展高等学校校报类报纸。

第六章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报纸出版业积极投入文化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公益性报纸出版事业,增强报纸出版业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报纸出版事业的投入,调整报纸出版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报纸出版发行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加强和改进党报发行

  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重点党报的发行数量稳定,规范有序,巩固和扩大党报覆盖范围。

  促进党报进一步提高质量,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按照“存量靠动员、增量靠市场”的要求,积极探索党报发行新机制、新方法,同时创新发行机制,以优质服务赢得更多读者。继续推进报刊亭建设,积极开展党报零售业务,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严格控制乡镇、村级组织、农村中小学等基层单位用定额管理的公费订阅重点党报的范围。全面落实乡镇、村级组织、农村中小学公费订阅报刊最高限额制度。实事求是地确定各地区各部门订阅党报的数量,不搞强迫命令,坚决制止层层加码。

第二节 优先发展“三农”类报纸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政府投入,调整出版资源配置,大力扶持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类报纸,促进报纸出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推动“三农”类报纸深化内部改革,转变办报思路,提高办报质量,全面增强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

  实施新农村报纸出版促进计划,优先发展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农”类报纸,提高农村报纸普及率,逐步解决农民“看报难”问题。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三

新农村报纸出版促进计划

计划目标:
报纸出版资源配置政策向农村倾斜,完善"三农"类报纸出版优惠经济政策。改进农村党报发行,显著提高各类"三农"报纸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内容形式,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显著提高报业服务"三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计划概要:
1、调整报纸品种结构,增加面向"三农"的报纸在全国报纸总量中的比重。在重要农业省份和少数民族自治区,"三农"类报纸所占比重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限制现有"三农"类报纸改变办报宗旨。现?quot;三农"类报纸出版单位已不具备报纸出版能力、无法维持报纸正常出版的,可在坚持原办报宗旨的前提下,将报纸划转到具备出版条件的报纸出版单位,继续出版面向"三农"的报纸。
2、鼓励省级党报社(报业集团)创办面向"三农"的党报"农村版"。"农村版" 以宣传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为办报宗旨,要结合"三农"实际,突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政策指导性,宣传务求实效;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压缩版面,降低报价,改善发行,加强服务。
3、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农业科技、医疗卫生、义务教育、文化生活类报纸。各类报纸要准确定位于"三农"需求,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积极依托发行渠道、系统渠道或其他合作渠道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农副产品推广、农资代理、函授教育等多种服务。

  巩固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摊派发行成果,严禁向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摊派发行报纸。

第三节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增强报纸出版单位的社会责任感,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支持发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精品报纸,把握青少年成长规律和阅读偏好,传播先进文化,体现时代特征,创新内容形式,加强互动传播,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

  实施“精彩新体验”报纸阅读促进计划,充分发挥报纸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促进作用,在报纸出版业普遍形成面向下一代的战略共识。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四

"精彩新体验"报纸阅读促进计划

计划目标:
加强对青少年读者的引导和服务,打造一批精品青少年报纸及报纸网站,向青少年提供导向正确的时事新闻、科学知识、文化娱乐,促进素质教育,引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大力开发适应青少年需求的数字内容产品和增值业务,实现报网互动,满足青少年新型内容体验。

计划概要:
1、把握青少年成长规律和阅读偏好,大力创新报纸的内容和形式,从战略高度培养青少年的读报习惯,树立报纸、报纸网站及其出版机构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
2、在高校集聚城市组织一批坚持正确导向、具备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时政、财经、IT、体育、文化生活等类报纸,在高等院校内建立一定数量的阅报栏,向在校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体验。
3、鼓励报纸出版单位通过赞助学生社团活动、资助特困生、设立报纸奖学金、组织新闻学习社团、提供就业辅导、开设大学生热线等多种形式,与在校大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交流平台,提高报纸出版机构对大学生的影响。
4、提高高等学校校报的办报水平和办报质量,切实加强高校校报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能力,增强高校校报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服务能力。组织先进报社对高校校报提供点对点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培训。
5、推动教育教学辅导类报纸的办报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调整教育教学辅导类报纸的结构和布局,扶优汰劣,提高报纸出版质量。

第四节 积极扶持科普类报纸

  支持发展综合科技类报纸,重点发展科普类报纸,优先发展面向“三农”的农业科技和科普报纸。现有综合科技类报纸出版单位已不具备报纸出版能力、无法维持报纸正常出版的,可在坚持原办报宗旨的前提下,将报纸划转到具备出版条件的报纸出版单位,继续出版同类报纸。继续实行科普类报纸的财税优惠政策。

第五节 扶持少数民族报纸出版事业

  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报纸出版事业,向广大少数民族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宣传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加大政府投入,巩固和加强少数民族报纸出版事业的发展基础。保持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品种数量稳中有升,重点保障少数民族文字党报的出版发行,扩大少数民族文字党报的覆盖率。

1、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财政支持,力争“十一五”时期逐步实现少数民族农牧区民族文字党报的免费赠阅。

2、优化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结构,适度提高非党报类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比例,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励发展面向少数民族农牧区群众的农牧业科技、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类少数民族文字报纸。

3、规划和实施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宣传舆论阵地。推动新疆新闻出版“东风工程”的全面实施,实现向少数民族农牧区免费赠送党报的民族文字版。推进西藏新闻出版“雪域东风工程”立项及实施。在新疆、西藏两地实施“东风工程”的基础上,向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省份推广“东风工程”经验,争取类似的财政立项。

4、加强少数民族报纸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一批熟悉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工作、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专门人才。建设少数民族报纸出版人才培养基地,改善培养条件。积极规划报业发达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报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通过挂职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人才双向交流学习。

5、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市场繁荣发展,鼓励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出版单位转变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引进来、走出去”,加大出版资源整合,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少数民族独特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源,开拓报业市场,发展报业经济。


第七章 开发报业市场潜力

  积极开拓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报业市场,重点开发地市级报纸、行业类报纸、专业类报纸、海外华文报纸等报业市场的增长潜力。推动现有报纸改革体制机制、提升办报质量、调整报纸定位、创新经营管理。调整报纸出版资源配置,优化报纸结构,引入适度竞争,大幅度提高报纸影响力和覆盖率,充分满足受众阅读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拉动全行业报纸发行量和广告经营额增长。

第一节 着力开发地市报业市场

  充分发挥地市一级报纸满足本地群众需求的贴近性优势,着力推动一般地市报纸出版单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调整一般地市出版资源配置政策,适度引入市场竞争,大力提高报纸出版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人才队伍素质。

  实施地市报业市场振兴计划,大幅提升一般地市区域千人日报拥有量和报纸普及率,大力开发报纸发行市场和广告市场,满足一般地市读者读报需求以及工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推广需要,使报业发展惠及一般城市和农村地区广大群众,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五

地市报业市场振兴计划

计划目标:
深度挖掘地市一级报纸市场潜力,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将一般地市报纸平均期发行量由目前不足3.5万份提高到至6万份以上,报业收入实现翻番,形成全国报业新一轮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计划概要:
1、推动地市级党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贯彻"三贴近"要求,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地市党报的发展之路。
2、促进地市区域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发展,鼓励地市党报积极调整所属晚报都市类报纸定位,消除晚报都市报的机关报形态,充分利用这类报纸的特性,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发挥其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同时积极开发地市区域发行和广告市场,给予地市党报有力的经济支持。
鼓励没有晚报都市报出版资源的地市党报社整合当地其他报纸出版资源,加强地市党报社的宣传舆论阵地。
3、通过政策引导和出版资源配置,向地市区域报业市场引入适度竞争,促进地市区域报纸在有序竞争中提高办报水平和报业经营管理水平。
4、鼓励省级报业集团(党报社)与地市级报纸出版单位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出版或合作经营,向地市级报社输出先进的办报理念、管理经验、办报资金和优秀人才,带动地市级报纸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节 推动行业报纸转型

  推动行业类报纸转变机关报的行政化办报倾向和经营方式,向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媒体转型,为所在行业的新闻资讯、广告宣传和增值服务需求服务,与所在行业共同发展。

  实施“行业信息资源平台”发展计划。引导行业类报纸树立“资源中心观”,努力建构行业信息资源平台,通过开发多层次、多形态的内容产品和增值服务,广泛深入地介入所在行业或产业的各个领域,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开拓行业媒体新的发展空间。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六

"行业信息资源平台"发展计划

计划目标:
引导行业类报纸树立"资源中心观",努力建构行业信息资源平台,通过开发多层次、多形态的内容产品和增值服务业务,向面向所在行业提供新闻、资讯和增值服务的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媒体转型。

计划概要:
选择50种全国性及区域性行业类报纸出版单位,实施"行业信息资源平台"发展计划。整合所在行业的政府资源、行业资源、关联资源和媒体资源,建构以行业数据库为基础的、具有行业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发布功能的信息资源平台,并以此为依托部署不同层次的内容产品、信息产品及增值业务组合,全方位满足所在行业对行业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顾问服务、公关活动、行业研究、市场调查、数据库服务、会展、论坛、电子商务、教育培训、产品及服务推广等需要。
加入"行业信息资源平台"计划的行业类报纸出版单位,其核心业务或业务组合、运营组织及流程应按"行业信息资源平台"的发展要求进行重大调整,由传统的"媒体中心观"引导下的单一报纸出版业务,向"资源中心观"引导下的全方位的行业信息服务和增值服务转型,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形成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品牌影响力的权威行业媒体,实现报社收入的结构性调整,即直接来源于报纸发行和广告的收入仅占机构总收入的30%以下,依托资源平台开发的其他内容产品、信息产品和增值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主要部分。

第三节 大力发展专业报纸

  大力发展服务于重要细分市场的专业类报纸,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阅读需求。遏制中心城市晚报都市类报纸的恶性竞争,引导报纸出版单位转向细分市场的错位竞争,充分挖掘细分报业市场潜力,拉动新一轮报业增长。 实施细分市场专业周报促进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出版资源配置、扶优汰劣等多方面措施,促进专业类报纸全面繁荣。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七

细分市场专业周报促进计划

计划目标:
引导报纸出版单位大力培育和开发细分阅读市场和服务领域,实现我国专业性周报对城乡重要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满足工商业对细分消费市场的广告投放需求。

计划概要:
1、在区域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面向生活服务、健康保健、影视娱乐、旅游休闲、房地产、汽车消费、女性生活、老年康乐、社区文化等具备报纸发展条件的重要细分市场的城市周报。
2、支持全国性或区域性专业类周报在一般城市和农村乡镇发展满足生活服务、医疗卫生、女性生活、老年康乐、科学普及、农业知识、农村文化生活等细分市场需求的周报。
3、限制中心城市晚报都市报数量,采取末位淘汰,就地调整办报宗旨和市场定位,由综合性日报转为适应细分市场需求的专业类周报。
4、优化生活服务类报纸结构,不再发展地市级广播电视节目报。已不适应市场规律和群众需求的,原则上划转到当地党报社(报业集团)并调整为满足当地群众迫切需要的专业类周报。
5、支持具备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类周报整合报纸出版资源,扩大规模,充分发挥品牌价值和品牌延展能力,建构关联细分市场的内容产品体系,向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发展。

第四节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推动报纸出版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报业市场竞争,大力传播中华文化,努力扩大我国报纸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影响。

  制定和实施鼓励报纸出版单位“走出去”的优惠经济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报业(传媒)集团。实施海外报业市场拓展计划,积极探索与“走出去”战略相适应的新型的外向型发展办报模式和经营模式。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八

海外报业市场拓展计划

计划目标:
鼓励有条件的报纸出版单位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在境外兴办报纸。近期目标是采取多种形式拓展海外华文报纸市场,在世界主要华人聚居国家或区域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规模实力的中资或中资背景的华文报纸,有效传播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同时服务于经济发展,为中国企业创造海外市场商机。远期目标是通过积累海外报业市场经验,不断提高海外市场竞争能力,最终参与海外主流报业市场竞争。

计划概要:
1、建立"中国报业海外市场拓展联盟",组织已开展海外出版业务的报社或尚未开展业务但已具备海外拓展能力的报社,改变当前各自为战的无组织状态,集中有限资源,形成拓展合力。
2、深入研究海外华文报纸市场的读者需求、出版现状、准入制度、资源条件、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海外拓展;研究海外市场拓展战略、办报方式、竞争策略和商业模式。
重点拓展的海外华文报纸市场包括:台港澳市场,北美市场(美国、加拿大),南美市场,东亚市场(日本、韩国),东南亚市场、欧洲市场、南非市场。
3、积极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主要依靠报纸出版单位自身竞争能力拓展海外市场,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形式在海外办报。力?quot;十一五"时期在重点海外华文报纸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中资报纸。


第八章 大力发展数字报业

  积极应对传播技术变革挑战,加快推进“数字报业”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升级。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报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舆论宣传和市场竞争主导权。

第一节 把握报业发展趋势

  转变传统观念,创新发展思路,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传播技术影响下的内容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报纸出版业的行业内涵和外延。大力发展“数字报业”,建构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聚合平台和传播平台,重组运营组织和业务流程,发展数字化内容产品,开拓增值服务业务,调整报业传统营收结构,巩固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报纸出版业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二节 探索先进适用技术

  积极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内容显示技术和传播技术,促进传统报纸出版特点、受众阅读体验与先进数字显示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相结合,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平滑过渡。广泛利用各种数字化、网络化内容显示终端,发展“网络报”、“手机报”、“电子报纸”等多种数字报纸出版形式。

  实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重点发展“电子报纸”,利用新型内容显示介质突破数字出版瓶颈,探索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新型报纸出版形态和运营环境。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九

"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

计划目标:
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需要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战略转型,推动报纸出版业态的重大变革。

计划概要:
1、"数字报业实验室"的主要实验内容为:(1)电子报纸出版发行形式;(2)电子报纸的受众阅读体验;(3)数字报业的运营环境、价值链和商业模式;(4)政策法规和监管模式。
2、"数字报业实验室"为开放性试验计划,由新闻出版总署发起邀约,报纸出版单位及电信业、软件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广告业、市场调查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等关联行业机构在自愿基础上共同参与。
3、"数字报业实验室"以电子纸张为内容显示介质的主要突破方向,以无线宽带多媒体技术为主要传播技术,以兼容的信息标准为内容制作和传播标准,营建新型的数字化、网络化报纸出版业态和运营环境。
4、实验计划在2006年年底前启动,以三年为实验期分步推进。首期选择10种全国性报纸及10个中心城市的20种地方性报纸,实验读者规模约1000人。

第三节 创新主营业务架构

  积极探索数字报业的主营业务模式。建构数字化、网络化的、高度整合的内容采集、存储、编辑、制作、发布的业务架构,形成多种媒介形态内容产品的销售能力,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产品需求和新型消费体验;为广告客户和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网络广告产品、灵活的广告投放策略和价格组合,满足供需双方即时在线交易需求,实现报业运营对价值链的全面整合。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十

"7/24数字信息架构"发展计划

计划目标:
以地方性城市综合新闻类报纸为重点,调整当前报社网络信息化建设思路和运营方式,推动报纸出版机构建立"7/24数字信息架构",全面转型为以进化型信息架构为支撑的、全天候为所在城市提供实时新闻资讯、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广告推广、电子商务等增值服务的、当地领先的数字内容和增值服务提供机构。

计划概要:
1、选择50家左右具备一定规模实力、影响力、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网络建设基础的区域中心城市及次中心城市的综合新闻类报纸出版单位作为该计划试点单位。
2、试点单位按照"7/24数字信息架构"的要求创新运营组织和业务架构,改造现有新闻采编和经营管理流程及平台,通过重组、收购、参股、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重新整合资源、定位内容产品及增值业务,建构基于进化型信息架构之上的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产品和增值服务组合,确立新型报网关系和运营模式。
3、力争在"十一五"期末使试点报社建成所在城市最强大的新闻资讯、城市综合信息、消费者(读者)及工商企业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的数据库网络平台,最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网络广告、电子商务及其他增值服务供应平台。直接来自网络内容产品、广告及增值服务的收入占到报纸出版机构总收入的30%以上,网络广告收入不低于网络广告市场的平均增长率。

第四节 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

  贯彻实施国务院《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切实保护报纸出版单位的合法权益,遏制互联网站对报纸内容作品的侵权行为,维护报纸出版业的内容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促进报纸与互联网站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局面的形成,保障“数字报业”战略的顺利实施。

  加大各级版权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查处网络传播权侵权案件力度,重点查处商业性门户网站未经授权使用报纸内容的侵权行为。

  鼓励和支持报纸出版单位开展网络传播权集体保护,实施“中国报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联盟”行动计划,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多元传播格局的健康有序发展。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十一

"中国报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联盟"计划

计划目标:
建立报纸出版行业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集体保护组织,形成报纸出版单位维护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集体协商机制、集体谈判机制和集体诉讼机制。

计划概要:
(1)鼓励报纸出版单位采取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集体行动,组建"中国报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联盟",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互联网站侵权行为的损害。
(2)支持"中国报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联盟"建立合理合法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集体协商机制、集体谈判机制和集体诉讼机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采取共同行动,有效保护报纸出版业的内容创新能力。
(3)"中国报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联盟"的集体保护行动应遵守自愿、平等、公平、合法原则,正确处理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作品使用者的关系,促进报业发展、信息传播和公共福祉。

第九章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型人才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主线,以人事制度创新为动力,实施报业人才发展战略,促进人才队伍规模继续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队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基本适应,人才发展机制基本形成,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实现人才队伍建设与报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继续深化报纸出版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报业人才发展机制。着力建立和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人才选任机制;以尊重人才和用人单位主体地位为原则的人才流动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和激励机制;体现以人为本要求的人才保障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人才管理机制。

第二节 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以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现代传播技术应用能力、增值业务创新能力为报业人才资源开发重点,以创新型报业人才特别是中青年领军人才为开发方向,大力拓展报业人才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加大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投入,确保合理的投入水平,建立人才资源投资效益评估机制。

  优化报业人才资源结构,采取在职培训和人才引进相结合,打破单位、行业、地区限制,面向全社会引进适应报业结构调整、战略转型需要的紧缺人才。积极推进报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项目管理、新媒体运营等重要领域,形成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适应重塑报业市场主体、建立统一开放的报业市场的需要,积极推进符合党的新闻队伍建设要求和人力资源市场规律的报业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提高办报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程度,完善产业要素市场。

第三节 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重视报业后备人才培养,优化报业人力资源储备。创新学历教育阶段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培养等多种方式广泛参与高等学校新闻人才培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报业人才支撑体系,着力解决新型报业人才匮乏瓶颈,大力提高报业后备人才培养效率。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十二

"黄金一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计划目标:
促进新闻人才学历教育创新,大力培养政治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承前启后、肩负报业发展使命的"黄金一代"报纸出版业从业者。

计划概要:
1、推动高等院校根据报纸出版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转型要求,改革现有新闻学科教材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适应报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2、组织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著名高校的重点新闻院系加入"黄金一代"系列教材编写计划,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标准,并向全国高校新闻院系推广使用。
3、促进高校采取学科重组或跨学科交叉融合方式,打通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管理等学科界限,培养高级复合型报业人才。
4、鼓励报纸出版单位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介入高校新闻专业学历教育,协助高校新闻院系推进新闻教材、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改革,共建科研、教学及实习基地,向纳入"黄金一代"培养计划的毕业生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共同培养"黄金一代"报业人才。
5、鼓励有条件的报业集团或报社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重点培养发展战略研究和决策层面的高级报业人才。

第四节 促进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关系,在体制机制改革中切实保障职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战略目标与核心价值高度契合的文化氛围,培育团结、进取、创新、合作的团队精神。重视从业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采取制度化措施限制劳动强度,保障职工健康。

第五节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报业从业人员政治思想、法纪意识、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从业行为。完善报社社长(总编辑)岗位培训制度,严格掌握报社社长(总编辑)任职条件。继续开展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工作,加快建立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实施新闻采编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备案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国新闻记者管理和新闻记者证核验网络系统”,加强新闻采编活动管理。加快制定报纸出版单位网络采编队伍管理制度,开展报纸网站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

第十章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大力推进报业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报纸出版业的现代化水平。积极采用数字、网络及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推动采编、出版、印刷、发行等主要流程的数字化,加快经营管理信息化,改造传统报业新闻采编、内容制作、生产、传播和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产业升级。

第一节 推进内容生产信息化

  推进采访、编辑、出版等内容生产主要流程的数字化。普遍提高新闻采编人员数字化设备装备水平和应用技能,形成快速、高效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内容采集、编辑和传输能力。

  积极探索适应数字报业战略的新型内容生产方式,大力改造传统新闻采编平台,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的进化型基础信息架构,形成对多种媒介形态内容产品开发、生产的支持能力,对各种数字内容显示终端的内容供应能力,促进受众参与和双向传播,降低内容生产成本,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报纸网站建设,创新报纸网站建设思路和运营模式,提高技术含量,增强互动传播,丰富网站功能,发展电子商务,改变报纸网站单一的报纸网络版形态和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技术特性,实现报网融合、互动发展,为受众提供全面的数字内容消费体验。

第二节 推进经营管理信息化

  推进报纸出版单位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读者和客户资源数据库、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发行管理系统、广告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注重科学规划,提高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度和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浪费。

  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报业新型经营模式的全面整合,促使信息化建设投入转化为报业生产力,实现信息网络系统由辅助性管理手段向核心经营平台的转变,由信息技术投资向报业经营战略投资的转变。

  积极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开发网络广告系统,通过先进的网络广告经营工具大力提升报纸网络广告份额。

第三节 推进报纸印刷信息化

  重点发展报纸印刷数字化生产和信息管理流程,以及印刷生产的自动化、联动化,以信息化促进报纸印刷现代化。重点建设一批具备国际先进印刷水平、经济规模和效益突出的大型报纸印刷企业或印务中心。加快地市级报纸出版单位印刷设备升级改造。

  积极发展印前领域的信息资源数字网络化应用,主要报纸印刷企业要普遍实现数字扫描、直接制版、数字打样以及数据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应用,提高时效性和制版精度。印刷领域要基本实现多色高速轮转印刷,积极发展数字印刷,充分适应报纸出版快速、按需、高效、灵活需求。印后领域要提高自动化、联动化水平,大型印务中心要加快智能化印后系统建设,实现报纸输送,配页,打捆,包装,封装,堆积,分拣,邮发等印后流程的自动化。

  控制盲目投入,降低生产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注重选择低投资、高回报的高性价比设备,保证灵活、合理的印力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发展面向市场的商业印刷,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增加生产附加值。

  建立和完善报纸印制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印刷行业标准体系,促进报纸印刷质量不断提高。

第十一章 完善报业发展支援体系

  促进报业发展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健全报业发展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对报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报纸出版业行业组织和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塑造和传播报纸出版业的发展形象,为报纸出版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一节 加强政策研究和公共服务

  深入调查研究报纸出版业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重视报业发展战略研究,保障行业发展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科学性、连续性。推进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形成政府、业界、学术界共同参与的政策研究和决策机制。

  加强报纸出版统计工作,结合行业发展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行业分析数据基础。

  提高政府对行业发展的服务水平,加强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对报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继续组织编撰和发布《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向行业提供发展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为行业提供高水准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战略研讨、交流平台,引导行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记者网”、“中国报刊出版管理网”等政府网站功能,实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启动“十一五”报业发展情报平台建设计划,全面跟踪、评估、协调本纲要各项行动计划进度,保障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十三

"十一五"报业发展情报平台建设计划

计划目标:
建立报业数据情报收集、监测、分析、评估一体化的行业发展情报平台,全面跟踪本纲要各项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指导和协调报纸出版单位实施行动计划,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正、调整计划目标或行动方案。

计划概要:
由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组织报纸出版单位、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学术机构等,建立报业发展情报平台,为本纲要各项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研究、监测和评估工具。重点开展或委托相关机构开展以下工作:行动计划进度评估及月报;行业及市场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受众阅读行为调查;报业竞争力监测;数字网络技术进展及其适用性研究;行动计划辅导与协调;建立行业情报共享机制等。

第二节 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建立健全行业组织和市场中介机构,发挥报纸出版业行业组织和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

  积极支持报纸出版业行业组织履行市场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加强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对各级报业协会的指导,加强协会内部建设,完善协会职能,积极发挥报业协会在政府和报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和支持行业性、专业性报业协会、学会、研究会等行业组织的发展。加强对报纸出版单位自发组建的各类合作组织的指导和规范。

  促进报纸出版业市场中介机构健康发展。支持市场中介机构开展发行量稽核、市场调查、顾问咨询、技术转让、版权代理等业务,为报纸出版单位提供公平、公正、合法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第三节 塑造报业发展形象

  积极塑造和传播报纸出版业的发展形象。调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报纸出版单位等各方力量,积极塑造报纸出版业的舆论阵地形象、社会责任形象、市场服务形象、技术创新形象和竞争实力形象,利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和社会各界广泛传播报纸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构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展示报纸出版业的发展成就以及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报纸出版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办好“影响2008——中国报业博览会”。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十四

"影响2008--中国报业博览会"计划

计划目标:
向社会公众和社会各界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报业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贡献和巨大影响,全面展现中国报业发展成就和发展前景,充分展示战略转型中的中国报业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创新力、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树立报纸出版业的全新形象。

计划概要: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在北京举办"影响2008--中国报业博览会"。
博览会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参展单位以中央和各地报纸出版单位为主。此外,印刷设备制造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供应商、基础电信运营商、排版系统及管理软件供应商、广告代理机构、市场调查机构等关联行业和机构共同参展。
博览会计划于2008年5月举行。全方位展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舆论影响和品牌价值、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内容产品和增值业务、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科技进步和数字报业、专业队伍和人才储备、新闻教育和报业研究、奥运宣传和活动策划,等等。

第十二章 组织实施和评估机制

  实现本发展纲要的目标和任务,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新闻出版宏观管理体制的要求,正确履行政府主管部门职责,充分发挥报纸出版单位的市场主体作用以及行业协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调动学术界和其他关联资源,共同推进本纲要的顺利实施。

第一节 发展纲要的组织实施

  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正确履行职责,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合理配置报纸出版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报纸出版单位深化改革,依法监管报纸出版活动,维护报业市场秩序,规范无序竞争,遏制恶性竞争,制止报纸摊派发行,保障本纲要顺利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根据本纲要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立足科学发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或发展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并做好协调促进工作。

  报纸出版单位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和首创精神,形成富有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努力实现本纲要的各项发展目标。本纲要提出的各项行动计划,主要通过报纸出版单位的积极参与、合作、协同以推动实施。纳入行动计划的报纸出版单位应组织骨干力量,确定具体目标和工作计划,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行业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政府管理部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履行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为报纸出版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促进行业发展。

  要重视发挥学术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形成政府、业界、学界一体化的合作机制。要适应数字内容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加强报纸出版业与信息技术、基础电信、移动通讯、电子制造等重要相关产业的合作与联合,共同推进本纲要的顺利实施。

第二节 建立评估和协调机制

  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纲要实施情况评估机制,组织专门力量对本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各项行动计划的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及时分析研究,作出科学评估。评估重点要放在报纸出版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机制、转变发展模式上。要改变以往片面重视发行量、广告额等经济指标的评估导向,重点考察报纸出版单位的创新能力,鼓励报纸出版单位以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评估机制要与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制度紧密结合,评估结果要作为调整报纸出版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建立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报纸出版单位、行业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协调实施进度,调整行动计划,完善政策法规和保障措施。建立信息通报制度,由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编发《全国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实施情况通报》,及时通报信息,交流经验。发挥报业发展情报平台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提供支持服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报纸出版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国报纸出版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各项目标,开创报纸出版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