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律师王宜文:科学履行省联社职责 推动农信社改革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29:57
科学履行省联社职责  推动农信社改革发展 作者:山东省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57    更新时间:2006-7-11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社)成立六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银监部门的监管指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科学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有力推动了全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的改革发展。截至2010年3月底,全省农信社存款规模比改革前的2003年末增加2.1倍,贷款规模增加1.78倍,2009年经营利润较2003年增加8.58倍,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快提高,逐步走上了稳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统一认识  明晰省联社履职思路

2004年6月,在深化农信社改革中,山东省联社应运而生。如何才能不辱使命,履行好对全省农信社“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推动农信社改革发展,是省联社面临的重要课题。山东省联社根据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结合山东省实际,对省联社履职定位、履职目标、履职重点、履职方式等问题,深入思考,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明晰了思路。

(一)把握职责定位

职责定位是省联社履职必须搞清楚的首要问题。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指出:省联社在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承担对辖内农信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省联社要从其组织属性出发,细化职能,准确把握职责定位。省联社既是由所在省内的市、县级法人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自愿入股组成的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又是经省政府授权对辖内农信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实行行业管理的平台法人联合体的组织属性决定了省联社要代表社员社的利益,按照《章程》,实行行业自律管理,为社员社提供服务;省政府行业管理平台的属性,决定了省联社要在省政府授权范围内,对辖内农信社实行行业管理。管理就是要管宏观和大局,主要是管经营方向、管班子考核、管风险控制等;指导就是要引领农信社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产权改革、组织形式改革、法人治理和业务发展进行指导;协调体现在维护社员社权益方面,主要是协调农信社法人之间、农信社与政府、部门、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打击逃废债,清收不良贷款,优化信用环境,创造农信社改革发展的良好条件;服务就是要做单个法人社“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诸如产品开发、网络建设、信息咨询、资金清算、人员培训等等。

(二)明确履职目标

是否有利于“三农”服务、是否有利于农信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评价省联社履职的基本标准,也是省联社履职的目标所在。不管农信社怎么改革,服务“三农”的宗旨不能变。省联社要引导农信社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省联社要带领全省农信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扎实推进改革,加快业务发展,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信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突出履职重点

“管理、指导、协调、服务”是省联社的四个职能。在实际履职中,省联社既要像弹钢琴那样搞好四个职能的协调、平衡和配合,又要根据现实情况有所侧重,抓住履职重点。基于县级联社法人治理不到位、“四自”能力差的实际情况,省联社要强化管理和服务,突出以下履职重点:一是管方向。从农信社发展来说,在银行化、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大方向,是主流。从农信社使命来说,服务“三农”是宗旨,是基本社会责任。省联社要在这两个方面发挥引导推动作用,确保任何时候都“不偏向、不出轨”。二是管制度。省联社要制定基本行业制度,指导县级法人完善自身制度建设。同时,省联社要检查督导,提高农信社制度执行力。三是管队伍。省联社要管好队伍建设,提高干部员工素质,构建“政治合格、业务精通、遵章守纪、作风扎实、有较强战斗力”的职工队伍,增进农信事业的生机和活力。四是管自律。省联社在把该管的切实管好的同时,要注重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县级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事事干预,不大包大揽,尽量通过县级法人的“自律”,把事情做好,逐步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五是管风险。风险管理能力是省政府衡量省联社履职能力的第一指标,指导帮助农信社搞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是省联社履职的重中之重。六是管搭建服务平台。在资金结算、资金调剂、产品开发、计算机网络、信息咨询、行业形象宣传等方面为农信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四)科学实施履职

科学规范实施履职行为是省联社履行好职责的重要前提。为确保履职的科学性、规范性,山东省联社在履职中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差别化原则。各县级法人组织形式不同,经营状况、管理能力、风险水平等各异。省联社在履职中要坚持因社制宜、分类管理,不搞“一刀切”。二是合规性原则。省联社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履行职责,做到合规履职。三是规范化原则。省联社要避免履职随意性,根据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科学制定履职规程,做到履职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四是非行政化原则。省联社实施行业管理必须彻底摆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行政化管理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以法律、经济的手段为主,从直接微观管理转变为间接宏观管理。通过政策引导、制度约束、舆论导向、业务指导等途径,实现行业管理目标。尊重县级联社独立法人的地位,不干预其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五是寓管理于服务的原则。防止和克服以管理代替服务、重管理轻服务的错误思想和做法,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管理理念,努力实现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达到管理的目的。

履行职责 推动农信社改革发展

六年来,山东省联社科学履行职责,抓改革,防风险,提素质,促发展,强支农,取得了较好的履职成效,推动了全省农信社的改革发展。

 (一)明确改革发展方向,经营机制转变效果明显

山东省联社积极引领全省农信社明确改革发展方向,全面推进深层次改革,充分认识股份制银行化改革趋势,积极推动银行化改造,全省农商行、农合行达到21家。省联社还制定了符合农信社股份制发展阶段的法人治理指导意见、监事会运行细则,组织开展了“机制创新年”活动,加快了经营机制转换,推动县级法人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为了适应经营市场化要求,省联社前瞻性地提出“一二三四六”的发展思路:争创一流金融机构的奋斗目标,确立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明确风险防范优先、注重经济效益和持续协调发展三项原则,坚持面向“三农”、社区、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加强信用工程、制度规范、电子网络、督查体系、员工队伍和企业文化六大建设。目前,全省已有34家(次)县级法人获得山东银监局“良好银行”称号。

(二)坚持标本兼治,风险防控机制初步健全

山东省联社创新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和政府贷款收购、优质资产置换方式,六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105亿元,其中现金收回910亿元。采取降低管理费等措施综合解决历年挂亏问题,有历年挂亏的机构由?家减少到两家,金额由?亿元降低至1.23亿元。协调地方政府支持,妥善解决了个别高风险社的问题。以管控风险为核心,制定发布行业制度办法500余项。实施审计问责制、“查处分离”等工作模式,提高了制度执行力。实行大额贷款咨询、定期通报、风险提示、约见谈话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了大额贷款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和分类指导,从严控制财务开支和固定资产购建。推行柜员制、会计主管委派制和事后监督系统,逐步实现了对高风险业务的有效控制。深入开展 “三项治理”,案件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员工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一是建立内部退养、协议离岗和规范临时用工等多途径退出渠道,清退素质较低员工9954人。二是坚持逢进必考,六年累计招收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14621人。大专以上学历比重由2003年的33.7%提高到67.11%。在大学生员工招聘中,根据县级法人需求,省联社组织考试选拔,按一定比例推荐,由县级法人自行最终确定人选,既选拔了高素质人才,又体现了县级法人的用人自主权。三是推行员工学习卡制度,大力开展各种类型的员工教育培训,启动了“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在三年的时间内,逐步培养选拔百名高级专业人才、千名高级管理人才,万名专业技能人才。四是强化高管人员管理。六年提拔交流市县高管1328人,通过转聘调研员、免职等形式调离领导岗位158人,高管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55.98%提高到75.32%。

(四)坚持不断创新,各项业务稳步发展

一是开发了锦绣前程校园卡、齐鲁乡情卡、城市一卡通,全面启动了贷记卡的申报工作,并且率先开发推广了“齐鲁惠农一本通”业务,被财政部、农业部列入了“十一五”规划。卡发行量达到1127万张,卡存款余额达到359亿元。二是加强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合作,扩大了理财、保险代理等业务范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稳步提高。三是开发了大联保体贷款业务,建立了贷款发放、管理、担保新机制。四是与山东省外经贸厅合作开发了外派劳务贷款,解决了符合国家劳务输出政策的人员的出国前期费用问题。五是独家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多个省区推广,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4.3亿元,解决了19.3万名贫困学子的上学难题。六是研究推出了农户、个体工商户、住房、汽车等消费贷款业务,探索实行了经营权抵押、担保基金担保、建立信用共同体等担保方式,扩大了贷款营销范围。

(五)坚持支农方向,“三农”服务功能充分发挥

山东省联社牢牢把握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范围,改进服务手段,支农力度、广度和深度持续提高。一是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推行贷款证和贷款上柜台。目前,贷款证贷款占农户贷款的72.56%,农户贷款需求满足率达74.25%。二是推行“三包一挂”贷款管理模式,开展支持万家小企业、百千万农村青年和妇女创业等行动,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消费贷款和社团贷款等业务,扩大了服务范围。三是将信用评定、贷款上柜台、联户联保等经验,“嫁接”、“移植”到城区,加大对出口创汇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涉农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截至2010年3月底,涉农贷款余额达3642亿元。新增农业贷款占全省金融机构总额的95%以上,农业贷款余额、新增额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六)积极协调服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加强各方协调,优化发展环境。密切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争取各级政府在深化改革、资金组织、税费减免、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通过政府整体收购或以优质资产置换方式帮助整体处置不良资产96.82亿元,减免各项税费64.88亿元。二是争取多方合作,开拓业务空间。牵头与其他金融机构、拍卖机构合作,搭建中间业务、理财业务、国际业务和不良资产集中处置平台。与山东省财政厅、新华社山东分社等多家单位开展合作,拓宽了资金来源,丰富了业务品种,树立了全新形象。三是完善科技网络,强化技术支撑。2009年,新开发“新一代”银行信息系统成功上线运行,在银行核心业务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了对管理和业务发展的技术支持能力。四是健全清算体系,畅通结算渠道。加入了银联、人民银行的各种清算渠道,构建了遍布城乡、连通全国的支付结算体系,功能日臻完善,运转安全高效,成为业务拓展的坚实支撑。五是开展资金调剂,提高使用效率。通过提供资金余缺、资金价格信息,采取牵线搭桥的方式,为县级法人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不平衡造成的部分地区支农资金不足的问题。

经过六年的改革发展,山东农信社实现了“七大转变”,成为“山东60年60品牌”之一。管理体制从依托其他机构代管到实现自主管理的转变,组织形式从县乡两级法人到实现相对完善的县级统一法人转变,盈利水平从全省统算亏损微利到实现大幅度提高转变,风险程度从较高到实现全面可控转变,经营方向由单一支农向坚持“四个面向”的全方位服务转变,经营管理从粗放管理到实现精细化管理转变,社会地位从弱小零散到逐步向正规化、股份制的一流金融机构转变。

山东省联社在履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不足,要继续不断总结经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创新履职思路、方式、方法、途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正确处理好有效履职与规范履职、行业管理与县级联社法人治理、管理指导与协调服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省联社履职,更好地促进农信社的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