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岗大与酒店:《虎钤经》——评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39:44
《虎钤经》 中国宋代阐述军事理论的兵书。许洞撰。20卷,210篇,约15万字。许洞(约976~约1017),字洞天(一作渊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咸平三年(1000)进士。历任雄武军推官、均州参军、乌江县主簿。他少擅武艺,及长力学,精于《左传》。鉴于"孙子之法奥而精,使学者难于晓用","李筌所著《太白阴经》,论心术则秘而不言,谈阴阳则散而不备",于是"上采孙子、李筌之要,明演其术;下撮天时、人事之变,备举其占",分类编排,按类阐述,于咸平四年至景德元年(1001~1004),撰成是书。景德二年,进献朝廷,遂刊行于世。现存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库全书》本等。

  《虎钤经》以"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为主旨,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它认为,用兵离不开天、地、人,而要发挥其在战争中的作用,就要加以"随用"。然而,三者的关系不是平列的,"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特别是人(主要是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要求将帅除了具有能谋善断、严于执法的指挥才能之外,还要具备"去私循公"和"持身以礼、奉上以忠、忧乐与士卒同"的品格,以及"纳谋而能容"的修养和"明今鉴古"的洞察力。

  该书主张,谋划战争要作周密和全过程的考虑。①未战之前要"先谋":欲谋用兵,先谋安民;欲谋攻敌,先谋通粮;欲谋强兵,先谋赏罚等。还要"先定必胜之术",做到"三和"(和于国、和于军、和于阵)、"三有余"(力有余、食有余、义有余)、"三必行"(必行其谋、必行其赏、必行其罚)。②既战之后,要善于夺敌之所恃:夺气(伺敌力衰而乘之)、夺隘( 待敌动时而攻之 )、夺勇(据隘设伏示弱以诱之)等;要善于"袭虚",以佯动、诱敌击其虚;要"任势",乘机击敌懈怠,设伏击敌不意,乘胜扩张战果等。③对作战过程中的胜败,要"战胜不可专","战败不可不专"。即胜利时不要一味想到胜利,还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失败;失败时则要专心思考失败的原因,以便找出反败为胜的办法。书中提出有五种情况将导致反胜为败:急难定谋,狐疑不决;机巧万端,失于迟后;机事不密;似勇非勇,似怯非怯;主将不一。有四种办法可以反败为胜:"吏士饥,割所爱啖之";" 吏士恐惧,奋身先之 ";吏士" 期应不到",严肃军纪;吏士疑惑,应设法解除。

  该书强调,"用兵之术,知变为大"。并围绕"知变"作了多方面的论述:①重视"知变"。"兵家之利,利在变通之机 "," 能以虚含变应敌 , 动必利矣 "。②" 知变 "就要"观彼动静"、" 观其逆顺",如此才能"以虚含变"。③"知变"的关键在于从利与害两个方面观察问题 ,从中 " 择利而从之"。总之,尽管天时有吉凶,地形有险易,战势有利害,如能吉中见凶,凶中见吉;易中见险,险中见易;利中见害,害中见利,就能用兵尽其变。这一"知变"思想,也应用到灵活运用古兵法方面,独树一帜地提出了"逆用古法"的理论。认为"以古法为势",是"未见决中者";而"反古之法",则往往可以料敌为胜。

  《虎钤经》内容丰富,比较完备地记载了攻守城战法 、器具以及水战 、火攻等特种条件下的作战方法,汇集了不少阵法并创造了诸如飞鄂、长虹等阵法,还汇集了与军事有关的天文、历法、记时及识别方位等知识,有许多为其他兵书所失载。它述古时能参以己意,对古代军事思想作了许多新的阐述和发挥。所强调的灵活用兵原则,切中时弊,对当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其后问世的《武经总要》、《何博士备论》等兵学著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书中天人感应等荒诞迷信之谈,则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