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恒成律师事务所:教育策划-------提升学校品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36:08

教育策划-------提升学校品牌

作者:     更新时间:2008-1-18 10:55:47

卢元锴
卢元锴名片
卢元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原教育管理系主任.多年从事教育管理的研究和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著作有《校长学》,《科技史话》,主编和参与主编的有《教育策划概论》,《普通学校实用管理学》,《家庭教育百事通》,《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教育行政学》,《教育管理辞典》等.多次参与或主持教育部和北京市有关校长和教育管理的科研项目,发表过多篇有关教育,学校管理和教育策划方面的论文.
教育策划提升学校品牌
卢元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办学多元化趋势的出现,教育竞争,特别是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由原来的资金竞争,招生竞争,升学竞争等等,逐步过渡到教育品牌的竞争.于是关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的教育策划浮出水面.
教育策划是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策划理论,研究教育产业的市场走向,有机整合机遇和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教育及管理的行为.它是教育市场与策划学原理有机整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的边缘科学和艺术.尽管目前人们对于教育策划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人们还是就教育策划的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教育策划是面对教育未来的谋划,是对教育的运筹,它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教育策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策划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是教育策划的灵魂.一句话,教育策划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品牌.
教育策划是教育环境和学校自身变化后的产物
教育策划不是哪一个人的忽发奇想,也不是哪个人把它炒作起来的,它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改革的需要,是教育环境和学校自身发生了变化后的产物.
教育环境的变化
总的来说,教育环境已经由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刚性的,单一的,超稳定的状态,变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宽松的,多元的和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环境.什么是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的周边环境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成功和失败并存,生存和消亡并存.这里有一个鲜活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前几天,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购并了美国蓝色巨人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成为世界第三大PC公司,中国IT业第一家跨国公司诞生了,联想公司总部马上就要搬到纽约,借助IBM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全球认知度,联想电脑将迅速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有望进入世界500强之列,演绎了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蛇吞象"的故事,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事情.概括一下讲,不确定性有四个方面,传统的大鱼吃小鱼现象依然存在,同时又增添了小鱼吃大鱼,活鱼吃半死的鱼,死鱼捞出去扔掉的现象.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局面,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我们教育和学校环境之中.那么我们的教育和学校环境到底有哪些要素发生变化呢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发生了变化.过去是高度垄断的,计划配剂资源的享受模式,现在变成了一种多渠道的,扩大的和宽松的模式,资源可利用和可整合的机遇大大增加.比如,第一,现在政府在资助民办学校,《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以后,政府已经见诸行动,北京市拿出800万资助民办学校,深圳宝安区拿出2000万资助民办学校.第二,名校可以办民校,这是很新鲜的,这又杀出一路军来.第三,由公办改制的学校,如公办民助的学校崛起了,如北京十一学校.第四,合作办学也正在尝试,外国也在虎视眈眈,据说美国有几十亿美元,就等在我们的家门口,一旦政策允许马上就进来.所以说,资源的渠道在增加,规模在增加,所造成的结局就是形成了教育的类型的多样性,过去单一的办学的格局被打破,在教育界开始重新洗牌的频率在加快.在企业界这一点更明显,每天都有很多企业在倒闭,又有很多新企业在诞生.教育虽然与企业不同,但是变化总是在发生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品牌学校不断地诞生和崛起.例如,在四川成都的周边,像绵阳市就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学校,过去是四川各地的学生想尽千方百计到成都去读书,现在正好反过来了,是成都的学生跑到绵阳,绵竹等地去读书,本来是政治,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城市的学生,而现在却到周边城镇去上学.这说明,教育在重新洗牌.
2,人员发生了变化.学校的人员,包括师资,生源和服务人员等等所有人员都在发生变化.其表现之一就是流动性加大,自我选择的范围加大,学校控制的难度加大.北京已经有几个区宣布,学生入学不再进行电脑派位,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际上海淀区已经有68%的学生不是本区的学生.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过去靠行政力量分配,现在要靠学校去吸引;过去靠政府"分米下锅",现在要学校自己去"找米下锅".
教育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呈现出新的态势.关于人的管理有四个层次,或者说有四个定位,它们在我们的学校管理中都存在.第一个层次的定位就是劳动力,对劳动力的管理就是雇佣制,其制度就是合同协议制,管理靠合同;第二个层次,即把人看成干事的人,我们的各级政府,包括学校内都有人事部门.这类的管理就是控制,其管理的制度就是目标管理.第三层次,把人看成是人力资源,对其管理的思路就是开发,与其配套的管理制度就是授权制.我认为你有能力当校长,我就授权与你,让你去管理这个学校;我认为你当班主任合适, 我就授权你管理这个班级.第四个层次就是把人看成是人力资本,管理的的理念是投资,其管理的制度是合作制.这个层次的管理对人员的控制减少了,难度加大了,但同时也拓宽了对人员管理的思路.
3,教育市场的逐步形成.教育市场是我们的外部环境,它目前尚未完全形成,而是在逐步形成.人们往往是知道一种信息容易,而把握一种趋势难,而教育市场的形成就是一种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本身虽然不能市场化和产业化,但是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必然会对学校的存亡和升降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要面向市场,要按照产业来运作,这是现实的问题.教育部已经发文明确规定教育不能产业化,但同时也下文规定,凡是在一两年内,就业不达标的专业要停止招生,这是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而定的.人才的出口已经由人才市场来决定,因为早已没有国家包分配的说法和政策了.从全世界来看,没有一个国家将教育完全市场化的,特别是基础教育,但这不能说明,教育可以无视市场.例如,前几年,北京最知名也是历史悠久的中学之一,即北京四中到工商局注册了商标,我们相信,全北京市的公立学校全部改制,也不可能改北京四中,它注册商标,是要进行产业运作的信号,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被动之举,因为北京四中是一个品牌,与北京四中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都想打着北京四中的牌子搞家教或其它教育服务,逼得四中不得不到工商局注册,那么,以后谁再打我四中的牌子,谁就是侵权.自来水是公益事业,但是为什么自来水公司要产业运作呢 也就是说,从出口到入口,全由自己负责,国家根本不管你,虽然是公共事业,也要按产业来运作,这是两码事.陶西平先生也承认教育市场是存在的.所以教育策划不是谁的主观想法,谁的忽发奇想和标新立异,而是教育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的产物,是教育市场形成的结果.为什么清华大学的一个校长培训班,只有十几天时间,收费上万元,校长们为什么去 关键是出来后是清华大学结业的,我要的就是这个品牌.所以,教育要按照产业来运作,要按照市场的规律来认识,来策划.
学校自身的变化
1,教育的产业定位.建国初期,我们把教育定位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维系政权的工具和阶级斗争的阵地,政治功能至上,其它功能全部抹掉,即教育是附属化的.发展到八十年代,比较准确地定位为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这之后的二十年是教育管理学,包括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学等等蓬勃发展的二十年,这段时间教育管理讲科学,讲规范,讲制度.到了世纪之交,对于教育在认识上又发生了一次飞跃,即把教育定位为产业,在WTO条款中承认教育是开放和半开放的产业,国务院所颁布的三类产业的分类中,把教育划分为第三产业,定位为公共性和服务性的产业.现在,许多类型的教育都在按产业形式来运作.
教育的这种产业定位势必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变化:
(1)教育产业是基础性产业,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产业.教育产业的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体现在人的变化中的精神产品.过去我们把教育的产品说成是学生,现在当严格用产品来衡量的话,这是不科学的,不论学生是自然的人,还是社会的人,都不是学校的产品,他是人,产品可以实行三包,而学生不能实行三包.学校的产品是什么 学校的产品是一种精神的产品,它是一种服务,它要提供一种优质的教育和服务.
教育产业是一种混合产品,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公共产品,完全由国家投资,公民享受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其价格是高度垄断的,例如全由国家拿钱的纯义务教育;二类是私人产品,如家庭教育,投资是私人的,价格可商议,有排他性,私人办学的资产可以抵押,可以随时扩展和重组;三类是准公共产品,它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我国大部分的教育都属于此类,其投资是多元的,质价相符,有选择权,资产不得抵押和变卖,要体现国家意志.所以在教育策划中,我们一定要把握教育这个准公共产品的特征.
(2)学生不仅是受教育的客体,而且是享受教育的客户,他们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他们的主动性必须予以发挥.这必然地带来学校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上的变化,例如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的变化,特别是师生关系,既有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关系,又有新的教师是教育产品的生产者,学生是教育产品的享受者这样一种平等的关系.校长的地位和角色也产生了变化,他既是国家意志的代表者,又是学校教育管理者,还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策划者和经营者.英语中的"管理"一词是从拉丁文的"经营"中来的,我们现在又突出了管理中的"经营"的涵义.
2,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民办教育发展的最大优势并不是允许有合理的回报,而是有了办学自主权的法律保障.这种办学自主权在世界性的校本管理思潮推动下,必然要向各级各类学校扩展,拥有办学自主权的最终目的是独立法人制的实现,这是校长们所梦寐以求的事情.以前的校长到教育主管部门是要人要钱,而现在却是要政策,要自主权.以后教育主管部门不再是发号施令的部门,而是一个调控,监督的部门.教育环境的宽松给了教育策划的外部空间,而学校办学自主权给了教育策划实现的内部的可能性.
3,教育策划扩展了教育管理的内涵.在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的体制下,课程,教材,课时,学生分配等等都是规定好的,甚至校训都是一样的,不能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让你独立策划的空间,学校不需要,也不允许学校有独立的策划.现在学校管理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拓深,学校管理应以"诊断","策划","组织"三个过程连续组成的管理流程,即向前延伸,在原来的"组织"前面,又有了"诊断","策划"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看","想","做",只有"看"得仔细,才能"想"得明白;只有"想"得出奇,才能"做"得出色.关于这一点,下面还有详述.
4,教育策划将为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提供催化剂的加速作用.我们国家的改革经过的几次大的转型,先是由政治为中心,转为经济建设为中心;现在又由经济建设为中心转为现代制度的建立为中心.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不是没有人才和资金,也不是没有政策,问题是出在体制和机制方面.教育策划的重要作用就是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服务.现代学校制度是对传统的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和超越,它以"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校分开,系统管理"为基本特征.
二,教育策划的作用
这是一个回答教育策划的功能,价值的问题.教育策划,无论是校长和助手,乃至和师生一道来策划,还是请专家"外脑"来帮助策划,都是一种智力活动,不是经济活动.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把咨询诊断归入知识经济的范畴.据统计,全世界的咨询业年收入达几百亿美元.咨询业是干什么的 就是为企业,科研单位,学校,乃至为政府来诊断,策划的,是为他们分析形势,寻找机遇,论证方案,出主意,想办法的.学校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而是属于公益事业的范畴,所以更不能把策划与钱捆绑在一起.营利和盈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营利是一种价值取向,赚钱为目的;盈利是一种效益观念,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以为明天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正因为现在有个别人混淆了这两概念的界限,为营利去"教育策划",其结果是不仅毁了学校,砸了品牌,还败坏了教育策划的声誉.
教育策划究竟能为学校做些什么
1,教育策划,在详尽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当机遇出现时,或者当某种条件被创造出来时,为学校确立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形成学校与环境,以及学校内部的一个优化结构,形成一个发展的方向,并由此确立发展的目标,使学校整体上,长远上得到发展.
2,教育策划,可以帮助校长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分清轻重缓急,处理好全局与重点的关系,做到力保重点,带动全局,比如,学校的教学.以重点带动全局,使全局与重点协调发展,如处理策划好当前的课改与整个教学工作等.
3,教育策划,在解决好生源数量和质量上是大有作为的,一个好的招生策划,不仅能招来学生,招来好学生,还能进一步保住学生,使学校获益.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所形成的行政分配生源,过渡到学生家长有更多自主权时,教育策划有无以及水平的高低,往往就与一个学校的生存发展联系在一起,一届学生成功,口碑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到今后若干年的招生.
4,教育策划,将帮助学校找到办学突破口,比如,有的学校以某个优势学科为龙头,有的学校以实现彻底无烟学校为契机.突破口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个新的台阶的"坎儿".有了突破口,还必须策划好后续工作,否则,突破口只会成为稍纵即逝的流星而已.
5,教育策划,在营造学校的教育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如何使环境育人收到更大的潜移默化作用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学校文化,一个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当然要有历史的积淀,同时也必须精心去打造.一个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一种自我调整,自我平衡,自我发展的机制,这种机制是一种策划,是一种长期付诸实践的共同的理念.
6,教育策划,可以规划和锤炼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如何实现学历提升,业务精湛 如何形成合理流动 形成既不是死气沉沉的超稳态,又不是饭馆式的流水兵营的学校,这要进行策划.教育要有"团队为主"的忠诚度,要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更要有一种以人格去塑造人格的教育责任感,这也离不开策划.
7,教育策划,可以为学校设计出一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指导体系和保障体系,为实现优质教育,满足百姓需要而有所作为.
8,教育策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教育实体的领导者去发现,捕捉发展的机遇.这个机遇可以是在公平条件下竞争到的,可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也有可能是稍纵即逝而偶遇的.捕捉机遇,策划发展的同时,必须构建各种可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的应对预案,争取最好的,准备最坏的,这是策划的一个重要信条.
9,教育策划,可以为学校进行形象设计,提高知名度,形成社会认可的特色,打造出一个信誉度高,质量上乘的品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把事情做好",但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已经过时,今天是信息时代,不仅酒要好,还要把招旗高高挂起.当然名牌绝不能"兑水".
10,教育策划,可以促进学校与学生家庭,学校与社区,学校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协调和互动.在学习化社会中,学校需要与社会交往,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融合.教育策划就要通过公关,通过媒体,与社会沟通.
三,教育策划应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进行教育策划要遵循以下规律:
一是教育策划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有它的客观规律,教育策划要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够成功.
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是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的特有的活动和形态,是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乃至整个文化相匹配的,是同步发展的.这是教育史所证明了的规律.上世纪90年代所办起的"贵族学校",一时名声大噪,可后来大部分以失败而告终,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违背了教育规律.基础教育一定要体现其基础性,基础教育各阶段一定要针对人生不同的时期给予最恰当,最有效的教育,这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规律.一个个体的人,按照自然规律总是要消失的,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生活得更加有质量,就必须依靠教育.现在的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应试教育严重,揠苗助长,惟分为上,惟考为上,只重视智育,摈弃德育,体育和美育,幼儿园在做小学该做的事,小学去学习中学的东西,到了大学再回过头来去要求培养小学时就该培养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这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作为教育策划,决不可违背教育规律,因为教育策划的目的,也是教育发展的目的,那就是使社会和谐发展,使人全面发展.
二是教育策划要符合供需的规律.现在人才的出口已经通过市场了,因此教育必须面对市场,教育策划就要服从市场的供需规律.从数量上看,我国有巨大的教育需求,受教育人数就赶上美国的总人口,这对于教育策划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开发及运作的市场.从质量上看,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含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强烈的需求,优质教育,平等教育是百姓的愿望.这既是学校生存的压力,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这几年,特别是大学扩招以后,连续几年都有几十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发生.以前我们批应试教育,批片面追求升学率,批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都没有解决问题,而当大学毕业找工作很困难时,家长和学生就会反思,这大学该不该上,该上什么样的大学,该受什么样的教育,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中央的文件讲得特别好,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才是创业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几年,为什么有的职业学校非常红火,因为它看准了市场,它所培养的人才是适应市场的,是市场上所需求的,所以学生还没有入学,而工作就已经定了下来,饭碗有了保证.我们知道农村的教育不好搞,但是据我了解,河南和山东的一些农村学校,找到了与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对口单位,在这儿念完书后,可以到这些国家去打工.中国是人口的大国,却是劳务输出的小国,劳务输出人口不到世界劳务市场人口的1%,所以要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恐怕进行劳务输出是一个大的出路,这将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也就是说,现在人们不再把追求升学率作为惟一的价值取向了,而是出现了多重价值取向,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上一个学会做人的学校,有的家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才,有的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能够生存和发展.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教育需求,为教育策划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知道,经济学和人力资源学说上有个二八率,也就是说20%的人创造80%的价值;20%的人占有或拥有80%的资源或资金;20%的品牌企业,生产和销售80%的产品等等.这是社会和经济稳定的一种理想的状态.教育界如果在未来实现了二八率,即20%的品牌学校提供80%的优质教育,那么教育就是达到了新的,动态的,有序的和稳定的平衡点.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教育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上面提到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大鱼,活鱼吃半死的鱼,死鱼捞出去扔掉的局面.前几天国家刚刚公布了2400多个新的职业,其中经济策划师已被国家列为新的正式职业,那么在教育不断洗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教育策划师,教育策划师早晚会成为一种新的职业.市场就是一个供需双方平等互利的交易平台.供需两旺,市场就发达;供需两无,就无市场可言.市场需要供需平衡,供小于求就是短缺经济,就是通货膨胀,或者行政强行配给,形成卖方市场;供大于求,就是泡沫经济,就会通货紧缩,形成买方市场.
三是教育策划要符合竞争的规律.学校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现在跨区,跨县,跨市,跨省招生,争夺生源已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甚至跨国争夺生源也已经开始.竞争能够打破垄断,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让百姓受益,取得国家,社会,办学者,投资者,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满意的多赢的结果.
学校竞争的核心,就是策划和培育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个竞争力主要是体现在文化价值层面上的"独一无二","无中生有","有中生有"等的特色和品牌,是在发挥自身最大优势基础上,在错位服务和差异化竞争中,形成的一种经得起时间检验,得到社会认可的品牌.不是今天一个花样,明天一个花样,今天一个广告,明天一个广告,只作抢眼的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为什么能够成为名校,关键是文化层面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使北大成为中国的思想库,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一定要在文化层面上策划出来一个品牌.
四是教育策划要符合价格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的规律,就是价格的规律,在竞争中,价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在于提高效益,降低办学成本,降低教育成本.要改过去那种"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战争思维模式为建设性的思维,讲投入和产出,讲效益.教育虽然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在办学中必须有盈利,不能亏本,要有积累,要能有持续发展的资金,如《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实施条例中的规定,民办学校在结算中,必须留出部分资金,做为发展基金.有的地方建设形象工程,一投一个亿,甚至几个亿,建设高档次的学校,建成后,每年的维持性费用还要几千万元,有的就很难维持下去,不得不拍卖.这么大的投入,没有人考虑其投入和产出比,没有人考虑其办学的效益.这是不讲价格规律的典型的体现.在教育策划中,这种思维模式必须改变.
大家都知道煮青蛙的故事,也就是青蛙效益.水是慢慢加温的,提前和最早感受到的青蛙及时地跳出来,就能生存;而反映迟钝的,懒惰的青蛙,到了水温七八十度以上,再想跳出来,已不可能,等待它们的只能是死亡的命运.所以我们必须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且适应这种变化,这样我们的学校才能发展.
在遵循供需规律,竞争规律,价格规律方面,教育策划与企业策划是相通的,教育策划可以借鉴企业的做法,因为它们都需要创新,双赢,时效,危机,质量和规格,要合情合理合法合算.不同点是教育重视行为系统,企业重视技术系统;管理的思路不同,企业主要是管住,学校主要是激活;经营的目的不同,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营利,教育经营的目的既是盈利,更是育人.
实施教育策划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一是创新原则.教育策划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战略管理活动,所以创新是教育策划存在的价值所在,创新是教育策划的灵魂.
创新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走",走的含义就是去开拓新的领域,设计新的方案,提出新的思路.创新既包括知识,理论的创新,又包括已有知识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二是整体原则.教育策划,往往是对学校全局,长远的一种战略性谋划,因而整体性原则是必须遵循的原则.需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未来的角度,本质的深度来审时度势.
整体原则的内涵是使系统内部资源重组,结构优化,使系统与社会,与地区环境之间兼容,互动,使学校成功地成为一部适合自己条件而又能翻山越岭的越野车.想要把学校变成一辆豪华的奔驰汽车,既无可能,又无必要.成功不等于最先进.整体策划,就是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牺牲一部分来发展一部分,并不是最佳的思维模式,最佳的思维模式应是彼此受益,多方赢利.
三是平等原则.教育平等是一个极其古老,也是非常现实的命题.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过"有教无类"的观点,马克思也说过,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人的平等.教育策划的终极目的的价值理念应是实现教育平等,通过教育实现人的无差异平等.应该说策划出一所使平民百姓,甚至使弱势群体的子女受到良好教育的学校,其价值决不亚于策划出一所精美豪华的学校.尤其在当前,教育策划不能扩大教育界的贫富差距,更不能用全体纳税人的钱策划出为少数人特权,富豪享受的学校.
教育平等有三个层次,最低的是像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一样,让孩子们有学上;第二大体上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受到相同的教育;第三,如《学会生存》中指出那样,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教育平等在国家宏观层面上,体现在资源配置,投资方向,政策导向,监督服务等方面;在地区层面上,体现在学校布局,师资分配,结构合理等方面;在学校微观层面上,体现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态度等方面.现在教育不平等,有宏观的问题,如建设高标准的高投资的学校,所造成的不平等;有中观的问题,如师资不均衡,教育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不平衡;也有微观的问题,如课堂上教师的不同的观念和能力,只关注优等生,歧视后进生,剥夺了一部分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等等,所造成的不平衡.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策划来改变.
四,教育策划与管理的关系
关于教育策划与教育管理的关系,目前大体有四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策划在管理之上",这种看法是站在地区教育战略发展的全局角度,认为地区教育要均衡发展,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从规划上已把教育策划好了,下面的学校只要认真去管理,实现目标即可.这种看法,注重了教育策划的战略性,但容易忽视学校策划的主动性,毕竟教育策划的主体,应该既包括宏观的地区教育行政,也包括微观的学校管理.
第二种看法是"策划在管理之前",说策划是一种行动前的"准备",这种看法道出了策划是行动前提的一个谋划,但用"准备"这个概念,一没有指出策划的特质,二是事事都可有"准备",凡准备即是谋划,把策划"泛化"了,所以现在有的学校把教室里重新安排桌椅的方向也称之为"策划",如果时时处处事事都是策划,那也就没有策划了.中国许多好事情往往就是被一哄而起糟蹋掉了.
第三种看法是"策划在管理之外",说教育策划就是引进,嫁接成功的企业策划理论.这种看法积极的一面,就是我们认识到学校应该向企业学习,要学会建设性思维模式,要讲效益,讲效率,讲安全,做事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还要合算.但这种看法危险的一面,就是没有把企业策划的精髓学到,而是移植了一些手段层面上的皮毛,于是就把企业的商业炒作,形象包装,广告设计当作了教育策划的主要内容,这就把教育策划引歪了.
第四种看法,也就是笔者的看法,那就是"策划在管理之中".策划是关于整体的管理,是一种创造性的管理.策划是属于完整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阶段,它嵌在"诊断"与"组织"之间,策划是一个过程,它的起点在于策划目标,它的终点在于"策划实施".如果说把通常讲的管理归纳为常规性管理,讲计划,组织,控制,监督,协调,总结等管理的职能,那么,教育策划可称之为战略性管理,两种管理都不可或缺,前者要常抓不懈,后者要胜人一筹,两者有机结合.
下面重点看一下,教育策划在一个完整的管理流程中所处的地位:

通过这个流程图,可以看到策划在整个管理流程中的定位,也可以看到策划不能仅仅停留在"出点子","定目标"这一个环节之上,它必须是一个过程,包括了传统的决策,同时还要对实施进行策划."策划目标"和"策划实施"是两个阶段的衔接点,目标制定是否准确得当既是对诊断之评价依据,也是策划成功的基础.实施策划是否周密有效,既是对策划之评价依据,也是组织实施成功的前提.策划是管理中的一个十分必要的,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过程.这种对策划的定位,加之"教育诊断"的引入,使得管理流程更加完整.
教育策划和教育诊断可以说是一对孪生的概念.教育诊断可以提高策划的质量,增强策划的科学性,实效性,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克服管理中的"三拍"现象,即决策时凭一时冲动,拍脑门;执行时凭豪言壮语,拍胸脯;总结时,看到一塌糊涂的后果,就只好拍屁股.
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在高度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之下,学校管理只讲"戴明环".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工程师戴明,把控制理论与管理理论相结合,创立了一个由"PDCA",即"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周而复始的环型管理过程理论.现在的学校管理大多引用了这个理论.为什么只从计划讲起,因为"策划阶段"由上级行政部门,甚至由政府完成了,而"诊断阶段"也就由单一的督导行政行为替代了.而今管理就应由"看""想""做"三个部分有机构成.传统的"戴明环"理论并不过时,而现在教育策划是引导人们去探讨一个好的计划是如何想出来的,一个创造性的方案是如何构思的.这就如同医生看病,先要把脉,确诊,然后针对病情设计治疗方案,即开处方,最后实施治疗.
在教育策划研讨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干是想出来的,想是看出来的."将这观点引申为这样几句话:不看就想,是胡思乱想;不想就干,是蛮干瞎干;只有看仔细,才能想明白;只有想得出奇,才能干得出色.成功的教育策划,恰恰就在于"想得出色".古人云:"虑之贵详,谋之贵众,断之贵独,行之贵力." 即广泛地收集资料,广泛地占有信息,了解市场的需求;民主决策,集思广益,尽量地听取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决策要迅速,果断,独到,独特;最后行动起来全力以赴.
在定义教育策划时,强调的是一种对机遇和资料的巧妙地,创造性地整合.如果没有创造性地整合,那就是平庸地想,平庸地干,其结果也是平庸的.

五,不同学校的教育策划
由于各类,各层次的学校,所处的当前地位,历史背景,发展水平,发展需要以及可能性千差万别,因而策划之重点也不尽相同.
1,解困的学校.它的策划重点在于解决生存的问题.中国边远的山村学校,城市里的打工子弟学校,面临种种困难,比如,北京有200多所打工子弟的棚户式的学校,拥有20多万打工者子弟,这些学生高收费学校不可能去,一般的公立学校又人满为患进不去,只好到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海淀区有一所打工者子弟学校,经过八年努力,最近才拿到办学许可证,从合理走向合法,校长讲还要经过五年的努力和一番更艰苦的历程,才能从合法走向合格.
2,爬坡的学校.它的策划重点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尽力避免质量的波动和不均衡,使质量稳定,并保持上升势头.这样的策划重点一是保学校生存,二是保生源稳定,三是保教师稳定.保证质量的策划就是从质量意识,爬坡机制,监控体系,教师质量问题诸方面,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策划质量问题,切不可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搭花架子,搞形式主义.
3,特色学校.它的策划重点是如何不使特色泛化,特色萎缩,并以特色学科,特色项目,特色管理,特色环境等为龙头,带动学校全面发展,把特色所形成的优势,信誉,扩展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在特色的基础上,策划学校新的生长点,使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克服高原现象,有所突破,以便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4,优质学校.它的策划重点是如何打造品牌,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爱护无形资产,在品牌做大做强的时候,防止风险,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起到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使品牌与优质之间实现均衡的良性循环.
六,教育策划的内容及艺术
教育策划的内容就是说教育策划能做什么,主要有六个方面:
1,定位策划.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定位,定位,再定位.找一个很好的定位就可以策划出一个很好的学校来.定位包括理念定位,目标定位,规模定位,特色定位,文化定位等等.定位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更不能混乱和模糊.北京石景山区有个小学,这个学校的生源1/3是下岗人员的子弟,1/3是外来打工者的子弟,1/3是当地普通居民的孩子,家长的素质不高,但学校定位准确,让平民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不求高档次,不攀老校和名校,结果办得很出色.策划一所学校要看周围的环境和条件是否允许,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定位.哈尔滨就有人策划出的家庭学校,专门负责下午4点放学后,家里没人管的学生的教学和生活管理,很火爆.
2,特色策划.特色策划就是错位服务加上自身优势.要了解环境和市场需求什么 发展的空间在哪儿 哪部分的教育需要我来提供 我自己有没有这个优势 有的学校搞不清自己的优势,一会儿想发展艺术特长,一会儿想发展体育特长,一会儿想发展科技特长,一会儿想发展外语特长等等,这些学校没有考虑有没有这个能力和优势来完成这些任务.特色就是个性,要注重差异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3,品牌策划.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优质+特色+历史.学校品牌是教育产品质量的集中体现.学校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成为一个好的品牌,学校要有非常高的教育质量和良好的教育服务,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有历史的积淀,要被社会所承认,例如名牌产品,名校.现代教育市场的竞争已经是教育品牌的竞争,学校的竞争应树立"品牌战略",树立学校品牌形象,扩大品牌效应,提升品牌价值.
4,管理模式的策划.可以采取质量管理,可以采取目标管理,规范化管理,人本管理,校本管理等.有的学校进行ISO9000认证,也是管理模式策划的一种形式.
5,危机应对的策划.任何策划,都有一定的风险.危机是客观存在的,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风险和危机就是代价的一部分,而且是难以预测的潜在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说更是机遇遍存,也是危机四伏,人力无法控制的因素越来越多.教育环境在变化,教师的流动在增加,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在增多,学校的招生问题,质量问题,机制问题,管理问题,安全问题,公共关系问题,资金和建设问题等等,都可能出现一定的风险和危机.怎样规避风险和危机 当校长的要有提前预知的能力,头脑清醒,并且准备好预案,争取最好的,应对最坏的.努力把事情办好,但时时刻刻准备出现坏的情况的发生.所以比尔 盖茨说微软有十八个月就破产,这也是个危机策划,这是告诫全体员工要有危机意识,时时居安思危.我们的学校也应具备这种意识.
6,人员策划.学校的人员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对于学校管理层的人选以及产生,教师的招聘,考核和培训,学生的来源,选拔,巩固,评估和出路等等,必须进行周密的策划.
教育策划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特别讲究创新:
第一,整合的艺术.整合不是简单的相加,不是1+1=2,如系统论那样,要谋求整体的放大效应,即1+1大于2的效应.集团式办学,如南洋教育集团的连锁办学,就达到整体放大的效果.北京八中在校长龚正行的带领下办起的超常班,专门招收高智商的孩子,四年之内完成初中和高中的学业,这些学生基本在14-15岁左右考上大学,非常有市场,很火爆.北京的广渠门中学,办宏志班,专门吸收家庭困难的品学兼优的孩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吸收了大量的社会捐助,该校校长李金海也成为了北京的名校长,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模仿他们办宏志班.这些都是对资源的巧妙地组合,并且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投入少产出多,取得了很好的办学效益.
第二,抓机遇的艺术.策划必须和机遇联系在一起,没有机遇就谈不上策划.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定性,可能会这样,也可能会那样.现在看好的可能过几年会走下坡路;现在不怎么看好的,将来的前景可能非常广阔.机遇就是机会,有时危机也是机遇,就看我们的把握.在"非典"时期,北京和一些地方的学校不得不放假,正常的学校教育受到影响,可很多学校"败中求胜",利用这个时机开设"空中课堂",从而发展了远程教育.又如,重庆有一所中学,附近的山林发生火灾,树林都烧掉了,这所学校的校长原来是搞新闻的,他敏锐地抓住这个机遇,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个时候,各家新闻媒体都会进行采访和报道,他让学生都到那烧黑的山上植树,而且要求学生一律穿白色的校服.烧黑的山,白校服,两者形成巨大的色彩反差,给人以震撼力的效果,电视台,包括重庆的,四川的,还有中央的播出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纷纷打电话,询问火灾造成的损失,园林局主动地提供树苗,已经毕业的有钱的学生捐款.校长一分钱没花,山林恢复了.学校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要想到变不利为有利,向有利的方面转换.成都棕北中学的一个女学生不幸患上了骨癌,按惯例也就是慰问捐款,然后将其推向社会了事,而这所学校却将其变成了一个爱心教育行动.他们以"帮助学生站起来,同时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目标,制定了周密的策划方案.先是在学校开展了"让生命在爱心中延续"的现场捐助活动,媒体报道后,一位热心人捐款1万元,没留姓名,抓住这一意外的契机,学校立即开展了"寻找好心人"的活动,各种媒体纷纷报道.接着,学校又到她小学时的母校和她家所在的社区开展了两次大型的募捐活动,再次通过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捐助之手.最后,她站立起来,而学校的形象也更加高大了.
打造成为一个品牌学校,强者能创造机遇,能够造势,智者能够争取机遇,借势,弱者只能等待机遇,愚者只能错过机遇.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要创造的地方.
第三,巧妙利用资源的艺术:有有形的资源,有无形的资源;有自有的资源,有外来的资源.一个聪明的策划者就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做到无中生有,有中生有.如北京小学,把图书馆策划成书市,现在,很多学校对图书馆的管理都很头疼,不但学校教育经费紧张,而且买的书往往很快过期,借阅率不高,师生看不到新书.这个学校,把其中一层设立成书市,联系各出版社和书店在此设立展台.这个书市比原来的图书馆大得多,有新书3000多种,而学校并没有多少投资;师生能看的书,特别是新书增多了,有价值的可以购买;出版社和书店也乐意,因为有了个展示的平台.设立书市可以说一举多得,落了个多赢的局面.这就是对资源的巧妙利用.
第四,差异化艺术:要看到教育的共性,也要看到教育的个性.现在教育的竞争很多方面是同质化的竞争,相同的目标,相同的模式,相同的举措等等,这使得学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实际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的教育需求也是多种多样和千差万别的.因此,在教育策划时,一定要注重差异化,提供错位服务,也就是要策划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学校,以及学校的个性和特色,即在求异上作文章,做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例如,办学体制上的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学校,教育集团等,办学特色上的绿色学校,保健学校,性别学校(男校,女校),外语学校,伦理学校,艺术学校,体育学校等,都是差异化的策划.一些学校在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实验,如开展养成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合作教育,激励教育,创造教育,科技教育等等,也是差异化的策划.
第五,创造性设计艺术:教育策划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对教育和学校未来发展的构想,是一种超前的行为,所以必须有新的创意,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不能因循守旧,模仿照搬.四川绵阳外国语学校,是一个典型的创造性的设计,实行多元投资,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崛起了一个现代化的学校,资产总量翻了几番,从小学到中学,发展到3700多名学生,不仅有本地的学生,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学生.目前,该校已是绵阳市甲级校风示范学校,中央教科所外国语系列理事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外语教学实验学校和绵阳市惟一一所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出国留学指定生源学校,国家公派留学新加坡指定生源学校.同时,还已成为绵阳外语人才,外语教师培训基地.办学体制等大的创造性设计不说,就是一些看似小的方面,他们也很有创意,例如,将接送学生的汽车,平时交给公交公司运管,到放学时接送学生,车上打着绵阳外国语学校的牌子,几百辆公交车一天到晚地宣传这所学校.又如三个学部分别与三个医院联合,让医院在此设立分院,几个医院有竞争,服务周到,学生就医方便.学校一分钱不出,即把学生的安全和就医问题解决了.有的学校一味地强调做大做强,可当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出了问题.有一所名校,盲目走扩张之路,到处开花,结果摊子铺的过多过大,失去控制,很多新开的学校不得不关门,最后自己的原来的牌子也砸了.这就是没有设计好造成的结果.策划是具有高度的艺术性的,要把握已经有的资源,发展的空间在哪儿.
另外还有偶然中求必然的艺术,虚实结合的艺术等.
教育策划还要注意策划程序和教育策划的方法.策划的程序大体有确定主题,形成创意,制订方案,编制策划书,执行方案,评估方案,归档总结等几个环节.教育策划的方法,创意方面的有顿悟法,集思广益法,联想法,逆向法,移植法等,系统方面的有预测法,重点法,组合法,分解法等,打包方面的有精神法,形象法等,整合方面的有联合法,连锁法等.
总之,教育策划能够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升学校品牌价值,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提高学校的美誉度,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攀升,让学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的市场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章链接:
有关教育策划的几个问题
卢元锴
"教育策划"已被教育管理界认可,并列为科研课题,许多中小学运用教育策划,在办学的实践中取得了成功.本文试图简要回答几个有关教育策划方面的问题.
一,何为教育策划
这是一个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是对一个概念的界定,是一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带有基础性的问题.策划这个概念与计划(包括规划),决策,管理这三个概念有着重要关系,他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一定区别.
(一)策划与计划
计划是经典管理理论中被确定为管理的重要职能,被称之为"管理之首",它是为管理对象在一段时间所规定的工作蓝图,计划被一个合法程序确定后,具有广泛的约束力,在计划管辖范围之内的人与事都要"按此办理",事后要依此检查,总结,兑现奖惩.如果这个时间较长,内容比较原则,则称之为规划,计划或规划中的必备要素(诸如指导思想,目的,任务,人员,时间,措施等),它们是如何确定,如何用文字的形式"固定"在计划这个"纸"上的 是做计划的人或集体"想"出来的,这个想的过程,可称之为对计划的总体构想,当然这个"想"不是人们闭门造车的想,而是广义的,包括调查,收集信息,整合材料,备选多种方案,进行各种论证,比较利害,其中当然不乏"灵机一动"的创造灵感.可以说这个对计划的谋划,就是策划.举例来说,拍摄一部电视剧,它的策划是解决该剧的定位,投资来源,多少,编剧,导演,主要演员的人选,发行的渠道方式,投资回收等等,策划之后才有剧本,拍摄计划,乃至到分镜头计划等.
策划与计划是什么联系呢 可以说一个好的策划既能产生一个成功的计划.一个坏的策划,就会形成一个罪恶的计划.由此可见,策划一词,在汉语中由原来的贬义色彩,已经转变为一个中性的概念了.
进一步说,有了策划而无计划去实施,这个策划完全是空想,毫无意义.反过来讲,没有策划的计划有没有呢 也是有的,那就是那些照猫画虎,苍白无力,空话连篇的计划,那些计划正因为成为应付"差事"的例行的一纸空文,因此对自己,对下属均无约束力.因为过去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又是教育高度中央集权的状况下,一切都由上面规定好了,中小学管理者只是执行罢了.记得前苏联教育专家讲过,我们坐在莫斯科,就知道此时此刻的乡村学校里上什么课.在这种体制之下,中小学校长无须策划,也不允许策划,只需把规定你办的事,整理出来排好日程,这就是计划.这说明了一点,如果没有管理主体的地位,没有一定自主权的情况下,策划和计划是可以脱钩的.当前策划开始被中小学谈及和应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中,中小学管理的主体地位日益凸现,办学的自主权也开始从无到有,并且逐步扩大趋势.
(二)策划与决策
如果说策划中的"划"包含了前面论述的谋划的含义,那么策划中的"策"不是指策略,策动,而是包含了管理中的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是"想"与"做"二者之间的中介.决策就是指对诸多备选方案进行制定,评估,论证,选择.决策就是指"拍板"做决定,决策在管理中极为重要,美国管理学家喜蒙就把管理定为决策,他认为"管理就是选择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策划显然包含了决策的因素.
策划与决策有何不同呢 不能把管理中的所有决策都说成是策划,比如要更换一个中层干部,是甲是乙,这需要决策,但这不会影响整体,于是这就不能称之为策划.策划应是指带有整体性的,系统性的,框架性的决策.这是一个不同点.第二个不同点是,理论上的决策只是到做出决定为止,而策划不仅是决定要做什么,而对今后这件事如何去做也要进行设计.
策划这个概念,现在提出来用于教育,但教育策划这件事情人们早已开始做了起来.比如当年蔡元培办北京大学,他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向,实际上他就把"北大"设计成为中国的"思想库","理论库",蒋南翔做清华大学校长时提出把清华大学办成"红色工程师摇篮",于是"清华"发展成为了中国人的"人才库","技术官员库".这就是一个带有整体性,长远性的教育决策,这就可称之为成功的教育策划.成功的教育策划案例启示着人们,可以从实践中抽象出教育策划的理论,并能指导更多的人自觉地运用教育策划理论,开展教育策划实践活动.
(三)策划与管理
前面研究了策划与管理中的计划,决策的联系与区别,说明把教育策划定位在教育管理这个范畴之中是十分科学的.下面探讨一下策划与管理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严格地说,管理是个大概念,策划从属于后者.
第一,英语中"管理"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经营"一词,在一定的场合中,管理与经营是等价的.比如说,某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和由于管理不善而破产是同一个意思.经营的内容就是管理的对象,也就是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需要经营,需要使资源发挥效益,需要增值.策划就是使资源增值还是流失的关键.举一个电冰箱行业的例子,海尔企业,张瑞敏当众用大锤砸掉了质量不合格的冰箱,看来当时资源受损,然而砸冰箱这一策划,却经营出了海尔精神,海尔文化和海尔的品牌资源,使海尔跻身于世界家电名牌之中.
第二,策划成功,不等于谋求最先进,策划必须遵循管理中审时度势的系统性原则,策划必须外看形势,内估实力.比如,铱星通讯的破产,绝不是理念和技术不先进.中国阿城糖厂,策划了两条最先进的自动化制糖流水线,结果苦于无原料,而无法生产,背上沉重的债务,导致破产.温州人就十分有经营头脑,他们不去发展计算机等高新产业,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可能去和"微软"竞争,温州人就做小商品,最后他们能把世界打火机市场份额的70%揽入手中.
第三,管理是个大概念,管理是分层次的,有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等.各自有各自的管理职责,重点,如工厂的老总,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到班组长,学校的校长,主任,组长到教师.他们在各自管理层上的依靠也不一样,决策层靠思想,指挥层靠权威,执行层靠榜样,操作层靠能力.决策层靠思想就是指出点子,出谋略,就是善于进行成功的策划.所以说,教育策划属于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中决策层的管理.四川有一位校长讲,教育策划属于战略管理,他认为学校中有两个管理非常重要,战略管理,就是教育策划要做到胜人一筹;常规管理,就是指制度管理,组织管理,监控协调等,要常抓不懈.
(四)定义
教育策划这个概念,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梳理后,是否可以做以下的界定:教育策划是依照教育规律,遵循管理原则,运用策划理论,对教育资源和机遇进行最佳整合,创造性地设计事业发展和教育及管理的行为.
二,为何教育策划
这是一个关于教育策划出现的理由和它存在价值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的标准化与柔性化问题
标准化是工业的产物,也是指导工业化发展的理念,保证质量,追求效率,降低成本,加大利润,就必须走标准化之路.在工业中,机床工业最先实现标准化,所以虽然它比钢铁业,纺织业起步晚,但发展最快.
标准化的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那就是出现以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学校.标准化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考试,招生,毕业,"生产"出来的学生都是一样规格的"标准件".这样的学校为工业社会培养训练了成批的工人及技术人才,工业化离不开学校,现代学校管理理论也就是从企业中抽象出来的管理理论向教育中迁移的,把教育作为同工商,交通,税务等一样的管理对象,实现"对教育的管理",因而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实现标准化的管理理论,就成为当前学校管理理论的主流理论.之所以中国中小学校出现"千校一面"的情况,原因之一是办学体制单一,原因之二是都在一个标准化的理论的指导下办学.
二十世纪后半叶,随信息化的显现,知识经济的出现,有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了,它不再相同于过去成千上万统一标准产品的流水线的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叫柔性化的生产,客户需要的产品仅是几个,甚至就是一个,一种"独一无二"的量体裁衣式的生产方式出现了,那就是由计算机无纸设计,实验,机器人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的生产方式.与柔性化生产同时出现的理念,便是多样性,多元化,个性化等.过去是按照需要到市场去采购,甚至根据市场的供给来修改自己的设计;而今是按需要到市场去订做,我的设计便是生产的指令.
柔性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也必然"折射"到教育中来,学生要发展个性,学校要办出特色就是这个思潮的反映.确实,未来学校投资的多元,模式的多样,所服务的社会人群阶层的多种,学校的需要也必然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学校管理势必就要柔性化.教育策划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比如,有的学校要解困,有的学校要为社会认可,有的学校要营造特色,有的学校要打造品牌,都有一个为自己定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抓住机遇,经营策划,谋取发展的过程.
柔性化的提出,不是否定标准化,这二者在理念层面上是并行不悖的.ISO国际质量认证是标准化和柔性化高度而巧妙结合的产物,牛奶可以质量认证,学校也可以,甚至作为国家喉舌的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评论部也通过了ISO国际质量认证.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有三个趋势,一是民主化,二是信息化,网络化,三是柔性化,个性化.所以说教育策划是完全符合教育管理"面向现代化"的需求的.
(二)中国加入WTO后教育事业的定位问题
中国加入WTO,在《服务总协定(GATS)》第13条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范畴."在总协定第三款74条,75条,76条,77条,78条,把"初等教育服务","中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其他教育服务"都定位在开放的服务行业之中,服务行业在WTO中,归于"不开放""半开放""全开放"三类中的"全开放"行业.
把教育列为开放的服务行业中,对我国各种教育在理论上的影响有两个主要方面,第一个方面,开放的服务业,就要遵循"三允原则",就要允许外资办学,当然中国也可到外国去办学,允许留学和人才流动,允许远程教育服务等.外国人已把教育当产业在经营.实际上,现在中国各学段的学校进行的生源大战,教育部首次公布各大学的就业率比较,不管学校名气有多大,就业率上不去就放在了第三等级等,这都说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离教育越来越近了.有市场在起作用,就要讲生存,讲优胜劣汰,北京不是已经宣布凡是文化成绩上不去的,学生犯罪率升高的,家长投诉增多的学校,就可以被附近的优质学校兼并掉吗
第二方面,教育定位于服务业,那就不再是过去极左理论讲的,学校是"上层建筑",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反和平演变的阵地".要改变教育观念,过去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一个可塑性很大的"产品",现在看来是过时了,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学校的产品应是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客体",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更是享受学校优质教育和服务的"客户".当然,这个服务不是狭义的服务,从后勤保障,质量监控,到打造环境,创造从浅层到深层的校园文化等,都是服务,而这一切服务都是需要精心策划,悉心经营的.
(三)一个成功校长的标准问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学校中,优秀校长的标准是"听话的老黄牛",而今恐怕这个标准要与时俱进了.一个现代的校长,一个成功的校长,必须有其独特的成熟的办学思想.校长的办学思想中,除了有先进的,科学的理论,还要有丰富的办学经验,胜人一筹的办学思路.这个办学思路就是一种成熟的教育策划的能力.
(四)教育创新的问题
十六大报告提出教育创新,提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的"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这两个举世公认的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概念.而这些为教育策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和时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