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示范课优秀教案:【纽约时报】为什么我们花钱,他们存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50:07

www.nytimes.com

译者: tribesman 2011年11月26日 16:36 原作者: 谢尔顿·加龙

(欧洲人比我们节俭得多。其节俭型文化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圣诞节即将来临。美国人再次被告知购物是公民的义务。经济形势要求增加消费支出。确实是这样。问题是,数百万中低收入家庭失去了消费能力。他们缺乏储蓄,深陷债务。虽然,富裕家庭多消费一些将有益于经济,但我们不应该号召苦苦挣扎的大多数人去多花钱。从长远来看,经济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家庭的财务稳定。

那些鼓励更为平衡的储蓄和消费方式的社会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很少有美国人意识到,西欧和北欧的繁荣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储蓄者。在过去三十年里,德国、法国、奥地利和比利时的家庭储蓄率保持在10%到13%之间,最近瑞典的储蓄率飙升至13%。相比之下,美国的储蓄率于2005年下降到几乎为零;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上升到超过5%,但最近下跌到不足4%。

与美国不同,欧洲的节俭社会在鼓励广大民众节约方面有悠久的历史。19世纪,欧洲的改革者和政府开始关注培养节俭型公民。民间团体成立了数百家储蓄银行,通过接受小额存款来鼓励大众储蓄。中央政府成立了很便捷的邮政储蓄银行,小储户可在任何一所邮局存款。为了给青少年培养节俭的习惯,政府还成立了学校储蓄银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向市民们宣传储蓄的标语随处可见。为了支持重建,1945年后的很长时间里欧洲和日本继续鼓励储蓄。

所有这些都促进了节俭型文化的形成, 而这些文化仍存在于当今许多发达经济体中。 法国政府用甲种储蓄本方案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低收者和年轻储户,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其他所有银行都可办理甲种储蓄帐户。该小储户帐户免税,最低余额要求很低,利率通常高于市场利率。在德国城市,到处都有非常受欢迎的储蓄银行。这些银行依法承担鼓励“储蓄心态”教育,为年轻人提供免费账户,并向学校提供赞助举办金融教育。

在舆论支持下,欧洲国家的决策者也抑制消费和住房信贷的扩张,以免市民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房屋净值贷款在德国极为罕见,比利时人、意大利人和德国人很少获得允许用户有未付余额的美国式信用卡。

美国的储蓄和消费方式为何如此大相径庭?在过去两个世纪里,联邦政府很少鼓励储蓄;联邦政府将这些留给州政府或让市场去决定。在19世纪,储蓄银行、住房和贷款协会确实在东北部和中西部各州有过蓬勃发展;有它们存在的地方,劳动者的存款率很高。然而,直至1910年,南部和西部各州的绝大多数美国人找不到可以存款的任何储蓄机构。联邦政府于1943年果断干预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行了大众市场美国储蓄债券,这时,大多数美国人才开始定期储蓄。

战争给美国带来了空前繁荣,几乎不再需要储蓄运动了。相反,政治家、商人和劳工领袖们都鼓励消费,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美国不再推行储蓄,而是迅速开始推行信贷。联邦政府的一系列住房和税收政策使得美国人能够借钱买房、买东西,这是其他国家的人做不到的。

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金融管制的放松和新的税收立法推动了信用卡、房屋净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和掠夺性贷款的发展。飞涨的房价让金融业放大胆子发放住房和消费贷款,而许多美国人却再也无力偿还贷款。不过,一些美国人问,既然借钱这么容易,为什么还要存钱?只是房价于2008年崩盘之后,他们才发现,写在纸上的财富并不等于存在银行里的钱。

我们在努力恢复储蓄和消费平衡的同时,别国经验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虽然备受政治围攻,但它拥有广泛的权力可以遏制掠夺性贷款。该局还可以鼓励在所有学校创办金融??教育项目。国会应该考虑终止针对富裕储户和购房者的代价高昂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要制定激励机制,鼓励中低收入者储蓄。最后,为了防止银行在掏空了最贫穷的客户后再将他们赶走,联邦政府有必要进行干预。如果银行不愿意为年轻人和低收入客户提供低收费帐户,政府可以考虑为小储户创建邮政储蓄帐户。

为了改善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必须用一个更直接的方式去储蓄——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听人说个别人的谨慎行为会损害经济时,要做好这件事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