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上阕的意象:徽博“后台实名” 应被鼓励的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8:19:31
     徽博“后台实名” 应被鼓励的探索 作者:环球社论来源:环球时报日期:2011-12-17

    北京市星期五出台微博管理条例,要求对在微博上的发言者做“后台实名”的管理,在当前微博已经形成复杂舆论环境的情况下,这个探索是值得鼓励的。

  微博把中国互联网上的意见表达自由带入全新时代,它对中国民主及法制建设的正负面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扬其正、抑其负势在必行,但如何做刘这一点,如何在扬正时不纵容负面,在抑负时不误伤正面,却是另一回事。

  匿名微博带来了相当有力量的舆论监督,在社会发生敏感事件时形成了气势逼人的舆论河流。这些都是中国社会前进的正向推力,把它们称为微博的“主流”毫不为过。但匿名微博确实导致不负责任态度在互联网上的流行,它为各种谣言的出笼和传播提供了土壤,制造虚假舆论的网络水军也在微博上泛滥。

  从理论上看,北京市颁布的管理条例可以有效抑制微博上的急迫问题,而不必影响它对民主建设的正面效果。韩国等已就“后台实名”先走一步,尽管韩国社会围绕它的争论从未停止。

  但一些学者对“后台实名”有可能被中国社会现实搞走样存在担心。一是担心中国社会的言论自由度总体上还不够高,  匿名条件的消失,会使很多人固为担心报复而闭嘴,

  导致重现话语单极化。第二个担心是,个人隐私权在中国社会受到的尊重不多,一旦“后台实名”,谁来确保发言者的信息能真正做到不被泄露,不被滥用?

  公布微博管理条例,显然只是互联网管理这个庞大系统工程迈出的一步。只有对发言者正当权利的保护做得认真、到位,对滥用微博的限制才会令人信服,微博的整个改革也才会形成因势而为的可持续性:

  对匿名微博上情绪宣泄的看法一直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它的无限制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失序。另一种观点认为,一定的失序是正常的,微博实际在扮演现实社会的出气阀。

  显然,不应只依据一种看法制定政策,微博管理应跳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魔咒。在保护微博巨大成果的同时,趋利避害。做到这点不易,但如果不在这个困难点有

  创造性的突破,改革难有高分。

  必须看到,西方舆论普遍把微博新条例的出台宣称为中国互联网民主的“退步”。这不可能不加剧中国互联网上对微博管理的一些抱怨,这样的舆论环境对条例的有效贯彻并非有利。

  决定既已作出,条例的推行必须是强有力,并准确有度的,同时也必须是严防偏差和疏漏的。比如,要坚决防止发言者的个人信息泄露,对违规发言者的处罚也应当有法有规可依,切不可有任何随意和轻率。要避免某个“小事件”引发大范围的情绪反弹。

  互联网首先是西方文化对自己量体裁衣的产物,它进入中国后,必然触动中国社会,也会和后者在摩擦和互动中相互改变。中国社会如果什么都不变,互联网就白引进了。互联网如果坚持不变的刚性,就决不会在中国社会中走远。

  微博“后台实名”大概还谈不上是什么自身的大变化,如果做得好,它自己会更加可信,也会促进中国的意见表达更透明,从发泄情绪向理性表达诉求不断升级。中国社会对微博寄予的期望其实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