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刑事律师:2011高考作文技法:素材运用之思维链接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21:27

语文:2011高考作文技法:素材运用之思维链接5

旧材新用思维链接

一些文化作文受到高考作文阅卷者的抨击,尤其是浙江、江苏等省区严格规定文化作文得分不能超过46分。究其原因,这些作文中屡次出现以苏轼、杜甫、李白为代表的文化素材,“套用”话题即成文,对作文写作造成极大危害。然而,这样的“旧”素材并不是一无是处,在高考优秀作文中,我们同样可以见到它们的面孔。

优与劣的区别,在于我们如何运用。

1.想象扩写

想象扩写,即通过想象,把较短的“旧”素材加以扩充,呈现为更全面、更丰富、更具新意的素材。运用关键在于立足于生动的想象力,并对旧素材的背景有所了解。例如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苏轼”素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嘉祐元年,21岁的苏轼赴京考试,受到主考宫欧阳修赏识。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因政见不合,被迫离京,后因“乌台诗案”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符三年大赦,北归途中,卒于常州。

其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传诵甚广。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赞道:“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素材为许多同学作文时常用,然而,常常人云亦云,了无新意,因此令阅卷者反感。其实,苏轼素材的背景极有内涵,我们若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想象,即能为其赋予新鲜色彩。试看两例:

①苏东坡,他科场得意,天子赏识,一时间仕途似锦,可在历经官场磨难之后,他为什么没被摧毁得轰然倒地?正是有博大的胸襟。因为这种胸襟,这种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功多利禄的胸襟,他面对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如意和个人悲愁时,能够理性旷达,从容应对。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我们应该学会超越人生中的挫折,做到“也无风雨也无睛”,诗意而从容地生活。

②上天为何要如此折磨我,折磨我的发妻啊。即使将来相见,你能否认出我呢?对你的苦苦思念,已使我满面尘灰,双鬓白如霜雪。假如再次相逢,你还能识得我么?

今夜,我终于驰骋千里,飞回了故乡。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一切,都没有多大改变,正如孩提时的情形一般。小屋窗前,你右手拿着一把桃木梳,左手拢着一把青丝,轻轻地,满面春光,哼着我写给你的歌词,正对着镜子梳妆。我满眼热泪,屋内的情形,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熟悉,近在咫尺,却又那般遥不可及。

你仿佛也从镜中看见了我,四目相对,是一段长长的默默无语。千般滋味在心头,泪水肆意而流,如滔滔不尽的东流水。

十年,对人生来说,并不漫长;十年,就相思而言,却胜似千年。

再看下面一篇以苏轼为素材的文章:

把苏东坡“养”在心里

王钟秀

自古,君子皆主张“养性修内”。择一楷模,观其文,察其人,撮其旨要,取其精髓,精心培育自身。

为何要把苏东坡“养”在心里呢?因为苏子确有超凡脱俗之处。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他却能超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凉,抱定“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而可以由大家“所共适”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哲学虽有浓重的“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色彩,却是他超然物外的精神支柱。处变不惊,旷达怡然,正是我们要向苏东坡学习之处吧。

然而,仅从一篇《赤壁赋》就得出东坡超乎万物之外、不食人间烟火的结论,可就未免太武断了。如果东坡与陶渊明一般只爱自然,与林和靖一般厌弃尘世,那倒不必将其“养”于凡夫俗子的心中了。因为,真正的隐士看破扰红尘,皆怀遗世独立的境界,凡人是无法企及的。换言之,东坡亦乃一凡人,吾等方可师之。

在《赤壁赋》之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里,他毫不掩饰“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傲和“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豪情。东坡虽官运不佳,但他入世之趣从未衰减;虽屡遭贬逐,仍不忘朝庭。然而,适逢政局变幻无常之时,即使是善为政者,亦多束手无策,何况东坡本非公卿之材呢?既非合格的隐逸清高者,又非“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手,养他一心又做什么呢?

仕途不畅而在文学上有成就者大有人在。柳宗元体弱多病,一贬至永州,即绝意仕途,其文字多寓意幽深隐晦。而东坡性情乐观,经波折不忘转机,其文字浅近通达明朗。东坡不是柳子,遭遇逆境,一筹莫展;东坡不是林和靖,恨人世恨到宁愿自闭西湖只与梅鹤为伴。东坡就是东坡,一个有血有肉,有潇洒亦有困窘的人,一个心情矛盾但善于应对事变的人。

在狱中,他睡得熟吃得香;在流放中,他长途步行,能吃粗饭;他随时开导自己,可以作画为文,访僧参禅;他研究饮食,自得其乐;流放海南,他还不忘培养青年作家,繁荣文艺事业……这样一个人,难道不让人觉得亲切,觉得可爱吗?

把苏东坡“养”在心里吧,让他时时提醒你,不要一味随波逐流地丢失自我,更不要在困顿时产生憎恨。

乐观方能豁达,豁达才可从容。

文章通过想象扩写,凸显出东坡不平凡的一生。通过将东坡与其他失意文人对比,表现出东坡虽屡遭打击,却乐观豁达、从容淡定的一生。

2.细节呈现

当我们打开高考语文试卷时,作文试题就是一个特定而固定的话题。面对这一话题,我们就要搜索特定的素材。当一则素材运用于一个特定话题时,它的价值可能仅仅在局部上,其余的信息可能无关紧要。所以表述素材时,必须紧紧围绕话题点本身进行表述,有时就要“挂一漏万”,切不可照抄照搬。具体而言,可细节呈现,也可概述呈现,从中挖掘出与话题的对应点,通过阐释、抒情或评价的方式讲行有效链接。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庄子“濮水垂钓”素材,面对不同的主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细节表现所要运用的素材。如果用于“欲望”“孤独”“信仰”等话题,该怎样进行思维链接?示例如下:

①欲望的魔爪无时不在延伸,而有一个人却高卧鹏背之上,遨游宇宙之间,或吟或啸,心无所滞。他叫庄周,梦时与蝶共舞,醉时伴鲲鹏游。垂钓濮水的他在始皇之前便于山水天地间留下了“无欲无求”的箴言。与天地一体,与自然无间,他的逍遥令欲望遁去无踪,他的啸歌至今还在人类性灵深处叩起一阵阵清越的回响。

②孤独的青山,孤清的绿水,孤寂的濮水岸边静躺着一个孤傲的魂:他从热闹的集会中逃出,从喧嚣的官场里挣脱,摒弃了浮华,规避了显达,只是静静地,独自品茗享受着那一份孤独。饮一口孤独,必然在繁华散去之后,没有欲望、乞求、无奈如尖刀抵在身后,他的清香悄悄绽放在孤独的濮水岸边。

③庄子钓于濮水,清清波纹。身后是财富权贵,身前却只是不见踪影的鱼虾。他可以放下手中的渔竿,去追名逐利,可以忘记自己精神世界里的自由,被权势羁绊,不用苦候水中还不知是豚是鱼的音讯。

但他追求的是无名、无己、无功。他愿意忍受贫寒,但却害怕束缚。所以他放弃了万人敬仰的“所累”,选择了天为被,地为铺的生活状态,选择了自己精游八方的信仰。

请再看下面一篇文章:

拒绝欲望

丁乐

宁静的濮水,缓缓地流淌在苍翠的青山之间、欲滴的青草之上,流过了燃烧的野花、垂翠的杨柳,拥抱着一切静谧的呼吸。这是一块绝尘之地。

巍巍高山之下,粼粼水波之上。

庄子,席地而坐,持竿垂钓。

风乍起,树影摇曳,清波泛起,水中的面容化作层层涟漪,向四方远远散去。濮水在摇晃中却多了两位衣冠楚楚的风尘大夫。他们身负楚王的重托,欲以高官之位来求拜庄子。

是啊,楚国的相位,曾使多少人垂涎三尺;至高无上的权力,又成为了多少人熊熊燃烧的欲望。这么好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不见得,庄子就没有这样的一丁点儿欲念。两位大夫微笑着。

非也,庄子持竿不顾!

庄子早已将欲望之火深埋在了濮水深处,用天蓝地绿、云淡风轻来充实他的坦荡胸怀。

高官厚禄,庄子不顾;荣华富贵,庄子不屑。

庄子只愿守候着濮水,守候着欲望,守候着一颗高洁宁静的心灵。

于是,庄子问道:“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中自由自在地活着?”两位大夫答曰:“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是聪慧的,他熟知,欲望满足的背后,虽是无以言状的成就感,但欲望守候的背后,却是圣者般的宁静与祥和。

作者用流畅的文笔与大胆的想象,再现了庄子“濮水垂钓”的场景,其中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彰显了庄子的高洁品性。

3.重组改造

一棵树孤立地立着,它很可能只是一棵树;当多棵树按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时,它们便可能构成一片风景;而当它们在被创造性地加工改造后,就有可能构成一种全新的奇观。素材,经过有效地重组改造,它便会如干年不倒的胡杨,在异乡的土地上甚至是不毛的荒野里召唤出鸟语花香的春天。例如有关《西游记》的素材: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悟能)、沙僧(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书中最成功之处是对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和形象描述。

如果以此为素材,你会怎么来对此重组改造呢?有人根据师徒几人的形象,指出“《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在我眼中,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可谓深刻。

请再看下面两篇对其重组改造比较成功的文章:

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

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

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感叹“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

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孙悟空悟理,花果山传经

却说自从悟空保唐僧取经之后,因劳苦功高被封为斗战胜佛,可谓风光无限。又因为不习惯于天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于是索性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花果山。

“悟空已回花果山!”这一消息成了花果山的爆炸新闻。花果山的父老乡亲听说这个消息后,乐翻了天。他们打出长条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美猴王海归,花果山人民想念你。”花果山留守处主任金丝猴决定抓住机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届时举办一场“传经送宝”大会,请孙悟空现场为花果山的父老乡亲讲经说法。花果山的猴子们为自己的家乡出了这么一个闻名天下的大英雄而自豪。每天,悟空的私宅水帘洞都被围得严严实实。有的想对悟空进行二十四小时跟踪报道;有的只想亲见悟空一面,要个签名;还有的就是专为拜师学艺而来。

但令人奇怪的是,一向高调的悟空自从回到水帘洞后竟终日闭门不出,对大批粉丝的呼唤竟置若罔闻,对父老乡亲的好意毫不在意。直到一日八戒前来看望,表明了对此事的疑惑,表达了对悟空传经的渴望,悟空才淡然道:“师弟既此一来,我就把此经讲与你听,然后由你传于他们。”

八戒一听,心自欢喜:“大师兄,就请您慢慢说来。”悟空道:“我这一生,弯道重重,其实,我想弯道处孕育机遇,面对弯道,要善抓机遇,此乃成功之转机。兄弟悉知,我本石缝中孕育出的一个石猴,自幼无父无母,孤苦伶仃。常受人欺负,这便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大大的弯道。但我抓住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得到了菩提老祖的指点,我自思此乃我出人头地之时,便刻苦攻读,常废寝忘食,努力学艺,经过几年的艰苦学习,我终于从同学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博士学位。此乃我一生最重要转机之一。毕业归国后,我一心想要用我的一腔热血,满身武艺来报效国家,怎奈误入歧途,被压入五行山下五百年。这便是我遇到的第二个弯道。面对弯道,我努力寻找机遇,没有气馁。在被压入五行山这几百年中,我努力改造,争取宽大处理,总算取得了保唐僧取经以代罪立功的机会。于是乎,我一路尽心竭力,斩妖除魔,跋山涉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尝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总算将唐僧安全送到了目的地——西天,而自己总算也功成名就了,此乃我一生重要的转机之二。我一生大起大落,唉!人世冷暖,我已尝尽,看破红尘,自然已心若静水,不再爱出风头了。便请你把此经验转告他们,谈不上真经。”八戒一听此言,便感叹道:“听大师兄这一番自述,方知人一生中弯道并不可怕,乃是机遇最重要,人这一生中的转折,不全在这瞬间即逝的弯道中吗?师弟我即刻便开新闻发布会,将师兄的经历及感悟,公之于众,让后人学习!”

花果山留守处主任金丝猴听后,感激地说:“听君一场经,胜读十年书。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斗战胜佛的讲经精神,面对弯道抓机遇,对照先进找差距,订出改进措施,争取早一天改变花果山的落后面貌。”

第二天,《花果山日报》登出头版头条大新闻,标题就是“孙悟空悟理,花果山传经”,副标题是“弯道,转折的机遇”。

上面两篇文章都是对《西游记》情节或人物的重组改造。第一篇用假设推演的方法对《西游记》内容迸行了重新解读和追问;第二篇是对孙悟空这一形象改造后而形成的故事新编。共同之处都是作者大胆地对原著内容或人物形象进行改写,暗合了作文材料的主旨,巧妙自然,扣题贴切。

值得注意的是,素材改造不能等同于胡编乱造,又和戏说调侃之流相去甚远,要如郭沫若先生所说:“失是求似。”既来源于原貌,又不拘泥于原貌,甚至可以高于原貌。因此,要熟悉原作,尊重原作,要有新的主旨,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特殊性,更要巧妙扣住写作主旨;对原作既要保留相应入物、个别情节等,这是体现原作风味所必须的,又要改变、添加背景、人物、情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