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刑事辩护律师网:JBC4.11 古埃及闹过一场“文化大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0:43:46
JBC4.11 古埃及闹过一场“文化大革命”<< >>作者:修木读史 提交日期:2011-8-5 0:22:00 | 分类:犹太人 | 访问量:3616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 第四章 古埃及
  
  4.11 古埃及闹过一场“文化大革命”
  
  第十八王朝最著名,也是最特别的法老,当属阿肯那顿(Akhenaton,在位期公元前1353-1336年)。他的名字却不曾出现在曼涅托的列王表中,而是在现代的考古挖掘中发现的。古埃及历史上,法老与神庙之间多是相互支持与合作的关系。阿肯那顿却一反常态,关闭神庙,禁止传统的宗教,强行要求大家只准崇拜一个名为“太阳光轮”的神灵。这一场宗教改革下来,不但让他得罪了神庙所代表的宗教势力,也弄得尼罗河两岸怨声载道。他死后,传统宗教势力复辟,后来的法老把他当作异端,将他的名字从所有的石碑与记录上抹去。直到三千年后,现代的考古才从废墟之中,重新发现他这一番惊天动地的文化大革命。
  
  女法老哈采普苏特之后的古埃及,经历了一百年的盛世。叙利亚与伽南地区在多次战役之后逐步平定。在幼发拉底河边与埃及对峙的米坦尼,到后来也向埃及求和,因为它的背后,小亚细亚的绵绵群山之中,兴起了另一个讲印欧语的帝国,赫悌。为了对付赫悌的威胁,米坦尼要先与埃及达成和平。通过征服与贸易,埃及此时不但有南边努比亚的金,巴勒斯坦南部的铜,还有叙利亚的锡,以及小亚细亚的银(在古埃及,银比金更贵重)。在各处的征战与殖民,为埃及带来各地的“少数族裔”,努比亚的黑人,小亚细亚的白人,还有伽南、叙利亚的亚洲人(闪族人),就像现代英国的殖民统治为伦敦带来许多南亚人,黑人等等。与埃及和好的米坦尼国王,还将自己的女儿送给埃及法老当妃子,但是法老却说什么都不愿意把自家的公主嫁去外地。连两河中下游的亚述、巴比伦,及正在兴起的赫悌,也派使者,带着珍贵的礼物,来巴结埃及这一在近东无可争议的超级强权。
  
  但是盛世之下,埃及统治者内部[1],法老与阿蒙神庙之间,却出现了矛盾。埃及军队在外捷报连连,不单是因为法老的英明统率,更要感谢阿蒙神的护佑。征服所带来的财富,许多都花在神庙的建筑与装饰上。底比斯不只是帝国的都城,更成为埃及最重要的宗教中心。埃及的神庙,本来就是“国家机构”,内中的祭司们各自有各自的后台,有的高级将领或是官员退休之后也被任命为庙内的高级祭司,不可避免地要卷入政治纷争。以祭司的身分,他们可以确认法老嫔妃们的血统,对王子们的继位资格也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不但掌管着神庙、葬祭殿的修建与维护,还时常被赐于土地,下边有成千上万的劳动力,埃及军队所带回来的战俘也有许多成为祭司们手下的奴隶。有人估计过,到新王国后期,单是底比斯的卡纳克神庙所控制的耕地,就可以占到全埃及的四分之一[2]。
  
  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在位期公元前1391-1353),与女法老相隔三代。当时埃及在外部,已经基本不需要征战,只要通过外交,花些黄金就可以守住帝国的疆域。他的名字以“阿蒙”(Amen)为前缀,意思是“让阿蒙神满意”。但是,他自己却对阿蒙神庙的祭司们的权力不太满意。在婚姻上,他甚至打破传统,娶了一位法老家族之外的女子为王后[3]。王家的公主们,多半是阿蒙神庙之中的女祭司,更受神庙的影响。王后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做好继位的准备,却不幸因病故去。王位由二儿子继承,他与父亲同名,被称为阿蒙霍特普四世。
  
  四世就是后来的阿肯那顿,他的传奇要从他的王后开始算起。王后名为娜芙蒂蒂(Nefertiti),意思为“美人来临”。考古学家在后来挖掘到的一间雕塑工作室中,找到她的头像。她的脸蛋的确是漂亮,而且有些特殊,从脸型上看像是白人女子,在古埃及文物之中很少见,因此更是在西方引起不少推测与猜想。她的身世却没有定论,有各种说法。有的人说她是米坦尼公主;有的人说她是三世与米坦尼公主的女儿,四世的异母妹妹;也有人说四世也像父王那样与阿蒙神庙闹别扭,没在法老家内部找王后,她应该是出身贵族。古埃及的浮雕有个特点,地位越高的人在浮雕中身材越大。在后来修复的浮雕中,娜芙蒂蒂常与丈夫一同出现,而且是差不多大小。所以有人猜测,她在王宫中,有很大的权势,几乎与四世平起平坐。
  
  ==========
  


  
  图三十六:阿蒙霍特普四世(也就是后来的阿肯那顿),有一位美丽的王后娜芙蒂蒂。从外表看,可能是来自小亚细亚的白种女子。这一头像,据说是古埃及艺术品之中,被现代人复制得最多的之一,现珍藏于柏林的新博物馆中。
  
  ==========
  
  刚当法老的四世跟随前朝的脚步,继续与阿蒙神庙过不去。从宗教上来说,阿蒙神庙的地位来自阿蒙神的地位。它掌管空气,战争,生殖,又混和了原本属于太阳神的神力,在众神之中至高无上。第十八王朝建立初期就是靠着抬高阿蒙神的地位来树立自己的法统。现在时过境迁,阿蒙神庙坐大了,后来的法老得想着如何削弱阿蒙的地位,打击阿蒙神庙的势力。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办法是推崇另一位神灵,“太阳光轮”。光芒万丈是太阳最显著的特征,太阳光轮原本是太阳神的属性,在中王国时期独立出来变成一个小神灵。现在法老对神庙看不顺眼,便大力宣扬太阳光轮的光辉普照万物的创造力,矛头却指向阿蒙神庙。
  
  四世开始时,只是在底比斯为大阳光轮另建神庙,一般人对其它神灵的崇拜并不受影响,虽然王宫与阿蒙神庙的关系肯定是雪上加霜。到当朝的第五年,双方已经弄得势如水火,四世毅然决然,放手发动一场激烈的变革。首先从他自己做起,将名字从“阿蒙霍特普” (让阿蒙神满意)改为“阿肯那顿”(Akhenaton,其后缀“Aton”,正是太阳光轮,整个词的意思是“太阳光轮的仆人”[4]),清楚表明他一心一意忠于太阳光轮的决心。第二,鉴于底比斯周边阿蒙神庙的守旧势力太强大,阿肯那顿决定将都城迁出底比斯。第三,从今往后,埃及人只许崇拜一个神,就是太阳光轮,不许再崇拜包括阿蒙在内的其它任何神灵。第四,阿蒙神庙被关闭,内中的祭司被强行驱散。其它的神庙也遭受相同的命运。阿肯那顿还组织人马,走遍埃及各地,将石碑上其它神灵的名字抠掉,甚至把复数形式的“神灵”一律改为单数。
  
  不论在埃及还是两河地区,以前都有国王将自己喜欢的某个神灵推上众神之首,但是别的神灵还可以同时存在,只是相对地位降低一些而已。阿肯那顿的父王虽然竭力提高太阳光轮的地位,却也依然尊敬其它的神灵。阿肯那顿,做下一件史无前例的创举,奉行“一神教”:太阳光轮不但地位是最高的,也是唯一的,其它传统的神灵统统被打倒。这位在以色列部落之前就尝试一神教的法老,自然要在也是信奉一神教的现代欧洲人眼中,引起极大的兴趣。
  
  沿着尼罗河往北走,新建的都城离底比斯有四百公里,却还没有到达三角洲地区。这里原本无人居住,有人居住的城市,肯定都有以前的神庙,阿肯那顿要的就是一块与任何旧神灵都没关系的处女地。都城设在尼罗河东岸,建得有些仓促,因为工程的规模不小。除了修建必不可少的太阳光轮神庙外,还要修建王宫,档案室,行政办事处,军营,以及大小官员,工匠们的住所。
  
  从居住条件来看,新都的地址选得并不好。只是话说回头,如果是好的地址,恐怕早就该有人定居了。阿肯那顿死后,继位的法老搬回底比斯,留下的遗址以后还是无人居住。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址,却将新都城的基本结构,及一些浮雕,石柱,甚至文件保存了下来,无意之中为现代考古学家重新发现阿肯那顿创造了难得的好条件。到考古挖掘的现代,那一带只有一个名为阿玛纳(Amarna)的部落在周边出没,也因此遗址被称为阿玛纳,阿肯那顿的统治时期也被称为阿玛纳时期。娜芙蒂蒂的头像,也是在阿玛纳遗址中找到的。
  
  到阿玛纳时期,古埃及文明已经有了近两千年的历史,发展出丰富多彩的宗教,外加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法老会选择以太阳光轮来与阿蒙神竞争,看中的可能正是太阳光轮与太阳神相似的地方[5]。旧王国期间,太阳神是最高的神,国王的权力也是至高无上。阿肯那顿可能是算计着以太阳光轮来恢复太阳神的部分,剔除阿蒙的部分,树立他自己的权威,铲除那些碍手碍脚的阿蒙神庙祭司。古埃及的神灵都是有个动物或是人的外形,相形之下,太阳光轮只是一个放出万丈光芒的圆盘,在空中可以看得到的神灵的符号,虽说号称是在光与热中散发着万物生长的创造力,但是听起来却很有几分抽象。我们前面读到过的欧西里斯的神话,内中有一个精彩动人的故事,还有一套善恶报应的道德伦理,这才具备打动一般信众的能量。相形之下,太阳光轮虽说是光芒万丈,却有些仓白无力。
  
  阿肯那顿与他的家人,以及那些在新都城的官员们,对太阳光轮的崇拜当然不是问题。但是,这一抽象的新宗教可以打动多少早已习惯了各式神灵的埃及平民百姓,却是有很大的疑问(尽管我们现代已经找不到多少具体的佐证资料)。再加上关闭神庙,赶走祭司,一定会在经济上影响到为神庙工作的许多民众。在心理上同样可以照成巨大的冲击。许多人原本一心向善,等着死后通过称心脏的测试,就可以在冥王欧西里斯统治下过幸福生活。现在崇拜欧西里斯都不允许,一辈子的功德全泡汤了。因此,有不少古埃及研究者认为,阿肯那顿的这一通改革,肯定阻力不小,在埃及社会也一定引起相当的动荡。他的法令得以实行,恐怕离不开军人的强力支持。甚至有的人以新都城的军营为证据,猜测连阿肯那顿的王宫都有相当的不安全感。有过二十世纪惊天地,动鬼魂,在灵魂深处闹过革命的中国人,应该也不难想象这一过程所造成的撕裂与伤痛。可惜的是,阿肯那顿的统治时间不长。除了后来不再住人的阿玛纳遗址之外,埃及其它地方虽说经历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变革,却无法给现代考古留下什么有用的证据。上边的说法都只能是合理推论。
  
  尽管有这些潜在的危机,阿肯那顿在位之时,却是没有出现大问题。他的统治期间只有十七年,前五年在底比斯,以后的岁月都在新都城。他与娜芙蒂蒂生有六个女儿,却没有生下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王位及他的宗教改革的伟大事业。他还与自己的两个女儿结婚,目的可能也是为了得到可靠的接班人,却也是没有结果。时间太短,再加上没有可靠的接班人,是他的宗教改革无法延续的直接原因。
  
  ============
  


  
  图三十七:现在珍藏于开罗博物馆的阿肯那顿石像。
  
  ============
  
  阿肯那顿的宗教改革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在现代,阿玛纳时期却是古埃及史上一段话题最多的时期。单以外表来说,阿肯那顿与娜芙蒂蒂夫妻俩都引起过许多猜测与议论。娜芙蒂蒂令人好奇,是因为她有白种女子的美丽。阿肯那顿也令人好奇,却是因为他长得很有点古怪。从出土的石像上来看,他消瘦的脸庞上,有一对斜长的眼睛。丰厚的嘴唇之下,有一个尖凸的下巴。脸与脖子都显得太长。更为奇特的是他的身体,丰乳与细腰看上去像女子,却不幸连着下垂的肚子与肥大的臀部,身体各部分不成比例,也令人费解。最早甚至有人说,阿肯那顿其实是女人身,乔装打扮成男人,坐在法老的位置上。也有人说他可能患有某种先天性疾病,内分泌失调,才有女人的姿态,而且身体的比例也不对。有人进一步推测,他会发动激烈的宗教变革,就是因为他的外形古怪,以至心理扭曲,性格偏执。但也有人反驳说,石像可能只是一种新艺术形式,根本就不是阿肯那顿真实的模样。还有人觉得,太阳光轮的神学是要提高法老的宗教地位,阿肯那顿是光轮在人间的代表,光轮的生命力要通过他的中介,因此他本人有促进繁殖的神力,而工匠们也就在他身上同时放上男性与女性的特征。更有人干脆声称,阿肯那顿是同性恋。这些当然都是看图说话的时候,肯定不免要出现的各式各样的说词。
  
  ===========
  
  注释:
  
  [1] 参见Rosalie David, “Discovering Ancient Egypt”,p.154-155 (Michael O’Mara Books, 1993)
  
  [2] 参见Charles Freeman, “Egypt, Greece and Rome”, 2nd ed., p.7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3] 参见Rosalie David, “Discovering Ancient Egypt”,p.154 (Michael O’Mara Books, 1993)
  
  [4] 参见Rosalie David,同上,p.155;也有人把它解释为“太阳光轮的精神”
  
  [5] 参见Rosalie David,同上,p.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