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请律师多少钱:医疗关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02:33

近年来,“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医改最主要的关键词。本次新医改方案定稿,也力求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然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新医改方案仅仅着眼于此,尚无法解决医疗卫生的全部重要问题。
  事实上,除了“看病贵”与“看病难”,在医疗卫生领域还有一些关键词,需要政府在制定后续政策时给予关注。
  关键词之一:弄虚作假

    病历造假这几年已经不是新闻。2007年3月,本报曾经刊出《病历造假,为何成为潜规则?》一文,历数了医院形形色色的病历造假现象:山西汾阳一患者的病历,修改了183处;福建省南平市一脑瘫儿总共70页的病历,被修改了68处;一位小孩还没出生,医生病历中就写其可能“前臂骨折”;一名病人死后,竟然还出现一张送检的化验单。上海律师栾晓丽曾坦言,其为患者代理的医疗诉讼,其中不少医院有作假嫌疑。
  作为基本医学资料的病历之所以被造假,是医院出于应对医疗纠纷的需要,然而医院里的弄虚作假现象却绝不限于病历。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地段医院曾经盛行过一股“以物代药”风。即病人有一段时间曾经可以在医院里开出雨伞、短裤、蜂王浆等物品,医生开给病人这些东西都会拿一定提成,这便是最原始的“回扣”,为了规避相关检查,医生要给病人虚构病情,以治疗费的名义开出这些东西。医院的弄虚作假之风也由那时兴起。
  记者认为,如果继续允许这些弄虚假作现象在医院存在、蔓延,那么大量投入不仅无法真正惠及百姓,甚至会严重误导医疗卫生政策。
  关键词之二:医疗欺诈

    2004年10月,本报以《最隐秘的医保黑洞》为题,报道了上海存在于多家医院的“高压静电治疗膜”现象:一种取名为“高压静电治疗膜”的产品,通过一种巧妙的操作,冒用其他收费项目诈取医保经费。
  2007年1月,新华社等媒体报道上海协和医院给无病妇女做假手术一事。在有关部门对协和医院调查过程中,曾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尽管该医院几乎给每个病人都开出昂贵的西洋参、冬虫夏草,但入库单显示,医院其实根本就没进多少这些药材。显然,处方上的那些所谓冬虫夏草在患者拿的药里面并不存在,它不过是医院骗钱的道具而已。
  然而,有关部门却对这样明显的欺诈现象处罚轻微。高压静电治疗膜黑幕捅破之后,医保部门仅对部分医院进行了象征性处罚,始作俑者安然无恙。上海协和医院事件也仅仅被定性为“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即使后来吊销其行医执照,给出的也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理由。此案药监部门曾以涉嫌诈骗为由移交公安部门,但最后仍然不了了之。
  实际上,所谓的“过度医疗”已经成为卫生部门查处医院时经常使用的一个词,但对于什么是“过度医疗”、应作什么处罚,却一直未能明确。有媒体为此感叹:“过度医疗”是个筐,任何劣行都能装。
  细究所谓“过度医疗”,实质是一种对患者的欺诈,有的甚至属于医疗诈骗,但相关部门对此却视而不见、姑息纵容。
  关键词之三:医疗安全

    近来,医疗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西安交大医院感染事件、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感染事件等。据中华医院感染控制分会提示:我国每年仅因抗生素不良反应造成的死亡人数为8万-10万人,每年因细菌耐药导致的死亡人数大约在50万人(引自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个人博客)。
  2006年初,媒体报道了令人震惊的“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一位病人入院治疗67天,医疗费高达550万元。但此事最让人不安的,并不在于病人花掉550万元的医疗费,而在于花了这么钱病人仍然没有治好。
  这个案例再次说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绝非靠钱就能解决。
  实际上,根据记者了解,在老百姓对“看病贵、看病难”感慨之时,医务人员感受最深的是“看病怕”。记者曾接触过一位退休医生,她的丈夫曾因大量吐血送往一家三甲医院。送到医院后,医生却不知所措,甚至劝她放弃治疗。她不得已只好公开身份,参与抢救,最终奇迹般地将丈夫救活。这位老医生感叹:“万一哪天我不行了,究竟谁来给我看病?”

    关键词之四:医疗事故

    医疗安全问题直接产生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来自卫生部的数字表明,全国由于医患纠纷引发的冲击医院等恶性事件,2002年有五千多起,2004年上升到八千多起,2006年则将近一万起。
  这些医疗纠纷绝少是因为“看病贵、看病难”引起,相反,医疗纠纷背后,往往掩藏着大量的医疗事故。只不过一些医疗事故,往往因为鉴定者本人也是医生,而人为鉴定成非医疗事故。正因为如此,患者打官司赢不了,才等而下之冲击医院,并由此助长了一个新行业的诞生——医闹。医院为了应对医疗纠纷也使出浑身解数,有的甚至聘请警察当副院长。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一些省市,法院审理医疗纠纷仍主要依据2002年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而由医学会提供的鉴定报告至今不要求鉴定医生签字,也不要求其出庭质证。唯一的理由是:担心医生人身安全。而就是这类鉴定报告,却成为患者打官司的关键。
  关键词之五:医疗秩序

    325日,本报曾经报道过一所影子医院”——上海一家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没有开设开诊、没有自己的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所谓分院8年来竟一直给病人做手术,同时收取巨额的医疗费。由于不是独立法人,患者出事了连官司也很难打。而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却是世纪初的医改产物。
  在不少医务人员看来,旧医改的不成功,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仅仅是浮在表面的问题,相比这下,医疗秩序被扰乱才是更值得警惕的后果。比如各地存在的分院现象,实际上将医院诸多重要的管理制度完全撇开,使其已经很难再称得上是医院。医疗秩序一旦打乱,一方面直接导致老百姓和普通医务人员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少数打着改革旗号的管理者却可以乘乱从中大发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