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工作总结: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11:36

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

中国基础教育最迫切需要的是卓越型教师。

2000年前是培养合格教师,2000-2010培养骨干教师,2010年开始是如何培养卓越型教师。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构成。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

当前教师成长遇到的瓶颈,不是第一次专业成长,而是第二次专业成长。某一些方式和途径对教师的第一次专业成长是有效的,但对第二次专业成长效果不大,甚至是无效的。

98%以上的教师会自动完成第一次发展;十三四年后会进入其高原期。

第二次成长跟第一次成长相比,其成长目标更加抽象,虚化。鲍伯·班福德的“人生下半场”:上半场追求成功,这是看得见的;下半场是追求意义,比较虚化;中场就是高原期。

两次成长的比较:

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这一环节不可或缺。

第一次成长主要靠经验的积累;第二次成长主要靠“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

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看问题的立场方法的重大变化。

第一次成长很多是自然开始的,第二次成长则有很多是受到较大挫折后开始的,或者是在受到外力的强力推动后开始的。

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专家的指导(已经成为卓越型教师的人)

教师专业成长方法:

听课评课、开公开课、集体备课,要在校内师徒结对、到大学或教育学院脱产学习、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撰写教师个人博客、听专家报告、教学反思 、参加名师工作室 、专家个别指导、读书 、参加由专家组织的课案研讨 、参加校外学术组织、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论著、参加校内外教辅材料的编写、参加教学管理活动······

读书是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

教学反思是第二次成长的关键。

课例研讨是二次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参加研讨会是二次成长的重要契机。

撰写论文论著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突破口(关键一跃)。

勤奋刻苦是每一位成功教师的必由之路。

1、读书: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最经济、最有效)

三种读书:

读书以消磨时间:休闲式读书

读书以认识事物:研究式读书

读书以解决问题:问题式读书

教师问题式读书五步法:

(1)在身边找问题(每人每年一张表格,语文组每人10个问题;问题归类,要求不超过五大类)

(2)带着问题来读书(读书神圣化,到丰庆湖船上读书,让大家觉得读书是很雅致的事情)

(3)在读书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和方法(书中观点背后是方法,办法就是让作者请过来,如肖川,与教师对话,每人五个问题;五个问题要有两个问题问倒专家。主要是看背后是怎么想的。通过“为难”作者发现作者的思维方式)

(4)用这种观点、立场与方法来反思(将专著中的观点一一列出,然后将自己的问题与之联系,再开研讨会)

(5)在反思中改善行动(观念和技术二者最重要。如外创性手术改成微创性手术,观念好办,技术难;而教师技术很简单,但要改变观念就难)

2、教学反思是第二次成长的关键。

反思:自己看自己。

条件:首先把自己分离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

前提:建构一个“理想的自我”。

操作:用“理想的自我”观察、判断和评价“现实的自我”。

教学反思的五个层次(五级流程):

普通的:教学日志、博客。

更有效的: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

更专业的: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每学期2堂,“双磨”:磨课,磨人)

较高级的:教学诊断。记录、观察、切片、描述症状、同类相并、病理分析、同类病案检索、治疗(教学诊断技术的系统开发:记录——原生态;课堂观察——技术指标;切片——切片的标准;症状描述——描述模式;同类相并——病理类别;病理分析——专家的引入;治疗——跟踪研究)

最高级的:课案库建设。

4、常见的听课评课:表演性上课,沉默的听课,抽象的反思,笼统的评课。如果是表演的课,就没有反思的价值。

 听课时将感受记下来,但已经不是当时的感觉(记下来的过滤,失去了当时最真实的感觉)。凭记忆反思只能是大而空的概念,评起来就是笼统的。

 课堂教学实录,研究时按照教师上课的时间刻度,评课的是其中一段,先打开来看了再评课。一边听课一边议论的教师的画中画,上课与评课者声音任选。晚上教师可以在家上网,每个切片写200字反思才可往下播放。其他教师登陆只能正常播放而不可快播,要写300字反思和对执教者的反思的评价。

许多教师评价后,会自动生成文档,将自己的反思、所有教师的评价形成一个评价包。

析课评课流程: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与教材

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学目标分析

你实际上教着什么——教学内容分析

我看到了什么——课堂描述

现在要做的是倒过来,先是我看到了什么,最后是教学目标评价

1)让我们回到课堂现场,在刚刚过去的45钟,我看见了——

2)根据我所看的,你实际上在教什么。

3)你这样教,实际上让学生学了什么。

4)  这堂课是否合适(上课与评课在原点汇合了)

应该做这件事:你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吗(如果实现了,你是怎样实现的?如果你没有实现,你在什么地方走错了方向?)

不应该做这件事:应该做什么事?应该怎样做?

4、参加学术研讨会是重要契机

专业成长的五要素:

学:学问(这是一个人的底子)

识:见识(决定一个人的态度)

才:才华(决定他人是否认识到你的价值)

胆:胆略(能否把握住机遇)

德:品德(能把事业做得多大)

参加学术研讨会能提高见识。

见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气度。

5、论文论著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性一跃”

老师写作的“三个面向”:

面向自我(不是面向专家):写给谁看,写出来作什么用(写文章、写论著就是最有效的反思过程)

面向问题(不是面向命题):出发点,思考程序(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面向事实(不是面向想象):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实际上做了什么(怎样做的,然后将怎样做的描述并加以命题和解释)

最容易犯的错误:

某某理论是怎么说的(复述理论)

你们看,我就是这样做的(举例)

哈哈,我做得多么好(列出成绩数据)

教学就应该这样教(结论,号召式的)

提倡面向问题的教师写作六步法:

我在实践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观察)

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在哪里?(用理论来思考,而不是引用理论)

从我对这个问题的这一个实质的这一种理解出发,我从这一个方面入手开始对实践的改善(行动)

改善的过程与结果(观察)

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及分析(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一定有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不这么做一定没有这样的结果;是充分还是必要条件)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前瞻)

高端教师的科研策略:

整体性研究:系列性、计划性、主题性

历史观与格局意识(不只是当下的,从何来,现在状况,将来会怎样;自己的坐标)

学术流派与学术个性的追求。

方法决定一切(创造新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