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律师申请资料:高考史上最难的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2:41:13

今年安徽的高考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吴 兴 杂 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霹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惨!出这样的题来考十七、八岁的考生,而且是限时作文,还标明是蕴含哲理题材的,真的想问问各位:20岁以前懂什么哲理啊?20岁以前读得懂哲理诗吗?所以,建议今年安徽的文科状元直接保送北大攻读博士后!

如果这首诗学生们是读过的,还勉强能说得过去,如果没读过就允许学生们骂娘了,当然是考官的娘啦!

如果这是浙江的作文题,依然可以说得过去,谁叫你不知道吴兴就是现在浙江省湖州市啊?是不是有点想骂TMD的?当然是考官TM啦!

我在百度查过,这首诗出现在小学课本(北师大版)第八册,应该是课外读物。按推测2010年高考的考生在读小学时并没有读过这首诗。那么,没有读过,就不要怪考生们不知道吴兴在哪里?阮元是谁?这种给材料作文的题,要先读懂诗,然后才能写作文,这第一步就先淘汰了大半人。紧接着又挖了个坑让可怜的安徽考生往下跳,就是所谓的“哲理”,能从这个坑里爬出来应该就所剩无几了。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高考史上最难的作文,当之无愧!

附资料:

题目:吴兴杂诗①

作者: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迁体仁阁大学士。卒后谥文达。平生以治经学考据著名,编梓甚多。文崇骈丽,诗出入中晚唐和两宋。有《揅经室集》。

内容: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②。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注释 ①、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杂诗:具体内容没有在题目里明确揭示的诗。

②、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四水:湖州市有东苕溪、西苕溪等四条主要河流。交:交错纵横。抱城斜:环抱着吴兴城曲折地流淌着。散作千溪:分散为若干条支流。

题解:此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绝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