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昆微博:黄帝内经--曲黎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42:03

曲黎敏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

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圣人为什么重医药
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就是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又能够让别人听从自己,就可以由人而王。

天下即人身,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有一个和谐的机制。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假如肝火太盛,木(肝)生火(心),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经不足典话,我们就思维就不够。拿破仑有一句话: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中医的话是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中国文化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2.可以认知自我
生命活力:魄力 精神 意志 胆识 聪明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魄在中医里涉及到它是肺的神。肺神,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神。力,涉及到肾,力量从肾来。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先天本能的问题,所以魄力关系到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

精神,在中医里,肾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指精;神是心的神明。精神在中医里是心肾相交的能力。
胆,是主决断的。胆识涉及的是胆气足不足。
意志,意是脾(精)的外现,心之所存谓之意。脾主运化,脾精足不是记忆性的问题,而是关联性的问题。关联性好,就是运化,就是头脑灵活的表现。志是肾之神,肾主收藏。意志是人体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运化灵活,又能定住坚持,就是有意志力。

聪明,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木。聪明与否,看肝肾能力。

学习《黄帝内经》,培养更多地向内观察我们人身的能力。它是国学经典里边最为寂寞的一项。向内看很痛苦也很难,所以自古圣贤皆寂寞。西方是要认识自己,而中国文化是要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的和谐,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就越接近至善。

人身难得,就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生活,和我们内在的脏腑的那种运转,懂得了人体,就懂了人生的很多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借假修真的载体,是要蓄之养之道精品。

真法难闻,《黄帝内经》是黄帝和老师的对话,核心问题也要通过一种斋戒断方式,不仅是持斋,而且要控制自己的俗欲,没有私心杂念的状态才能得到。学习时要修自己的身,修自己的心,真正能够看到里面去。

中国难生,生为中国人是一种难得的福分,要有一种深厚的感恩心和自豪。只有中国有真么多的经典,可以让我们去读,重新去反省人生,其中包括认真地体会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3.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对天地自然的感悟
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不治已病,治未病。

 

二、中医与日常生活

北京东边是崇文门,崇文门是文官走的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酒车,大家都喝酒,都要应酬,实际上酒在中国文化的概念里是具有生发的性质。西边是宣武门, 宣武门是武官走的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刑车。它守的是肃杀之气。
安定门和德胜门,从风水学上来讲,北门是不可以开的。因为南方的疏布是做慈善,北方主收藏,藏就要藏得住。收藏到是心爱之物,是不给别人看到的。这类似肾精,肾精藏得越足,向外散的东西就越多。安定门是出兵打仗的时候才可以开启,要打仗首先要有定力才可以。德胜门是回来的门,就是说万不得已要出北门的话,也要有出有进,这是北方的内涵。

只有肾精足,才能有定力。泰山崩于前而不乱。能够做得到的就是婴儿,因其肾精足。

肾精不足容易恐惧,习惯能够战胜恐惧。人只要闻木声则惕然而晶,是胃气不足和肾精不足的像。
左春,右秋,上夏,下冬,中为长夏。长夏是夏天过后有一个季节,是运化四方,把开花的过程变成结果的过程,叫中央脾土。
为什么要封禅泰山,主要是由于东主生发之机。打仗开始时敲鼓,鼓声主生发,结束时鸣金收兵,西方属金要收敛。《黄帝内经》源于对自然的感悟,通篇东南西北和春夏秋冬。

《黄帝内经》不是讲如何治病,主要讲如何顺其自然。
人体中部在哪里?肚脐(神阙穴),只可以灸法,不可以针刺,它不是中部。
人的中部是人中。因为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任脉和督脉的连接点。
督脉是大阳经,主气,决定男人的生殖。脑髓、肾和腰脊、脊柱、脊髓。
任脉是人体大阴经,主血的。
这两条经脉都是奇经。十二正经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的现象,奇经八脉是人体的一种很特异的方面的一种能量,甚至可以说它是元气大储存地。它可以决定人生的许多重大事情。女人生育由任脉决定。


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交汇所。晕倒是阴阳离绝,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刺激人中,阴阳重新和合。人中应该深、长、宽,阴阳、气血交通能力强。人中还叫寿宫、子庭,能否长寿,是否多子多孙。人中的深浅除了先天,还和保养有关。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夏天人体的脾胃最虚,消化能力最弱。冬天阳气内敛,脾胃形成一个内热的格局,可以滋补,也可吃萝卜顺气。

仁义礼智信,也是从身体当中来。东方主生发,仁就是东方,就是你一点点善念。义是白送人的东西,主散,是南方。礼是西方,是约束,如何约束人性,也是人性的收敛。智慧是肾精的外现,肾主智(志)。信是中央脾土,人言为信,人说的话要像土地一样真实可靠。小孩子志向高是因为精足。

《黄帝内经》到底讲什么。
1顺其自然(因天之序)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天人合一

因天之序,天的序就是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从东再到春。天之序永远不会变,人体也要顺应这个次序。最好的状态是四象全有,见群龙无首吉。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和状态。

健康长寿靠自己,《黄帝内经》是讲医道的书籍。健康是积精累气的过程,靠的是吃好睡好,消化吸收都有了,人才能健康。万恶淫为首,性事、情绪也跟健康相关。真正的医疗保险,就是精神文明。
疾病和生活密切相关,与人和人性也非常相关。调理好生活,调理好身体,才能调理好人。

天人合一,自然法则在人身上都有体现,也叫做有诸内必行诸外,所以中医有望闻问切。人和自然越和谐,越至善。中医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天人合一。

十二时辰的养生(子~卯)

天因之序,人体生命日节律,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

子时,夜里11点~1点。古代大时,一个时辰为2个小时。
胆经当令,即值班。

1.养生机:子时是一阳出生,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有时晚上八九点开始犯睏,到十一点反而清醒了。这是因为阳气开始生发起来了。

任何一个脏器都关系到三个方面:“形、气、神。
形是是物质基础。胆切除了,胆经仍然存在。
气是经络的气的运行,生命的运动方式。
神是指形、气特别足了以后的外现。
西医说内脏,中医说内藏。一根手指上就会有五脏。手上有皮毛,肺主皮毛,皮肤病与肺气有关。皮下面是肉,跟脾有关,脾主肌肉。手指上还有血,由心所主。骨头是肾所主,骨头是最固敛的东西。人的活动都是由筋来连缀的,跟肝经有关。
打哈欠是胆气生发,所以打完以后精神些。胆主决断,决断不了挠头,挠的是胆经。

2.为什么十二生肖:“鼠”为首
为什么用老鼠当胆经的形象代表,因为子时阳气还特别小,像老鼠一样小。胆为少阳,太极图的鱼眼为少阳。
3.失眠的原因与治法
一种原因是心肾不交造成失眠。心为南方,心就是火,肾为水,心火是上漂的,肾水是下行的,虚火全在上面扰头就容易睡不着。治失眠就是要肾水上去,让心火下来。

另一种是胃不和则卧不安。元气用在了消化食物上,阳气不能到达头上,睡不着。治疗方法是晚上少吃。古代甚至过午不食。上午,天、人大阳气可以化万物,可以把食物消化掉。晚上是一派阴霾之气,任何东西都不容易化开。

丑时(夜里1~3点)
肝经当令
1 左肝右肺(降龙伏虎为最难)
药王殿,孙思邈像,一般都是坐着老虎手上抓一条龙。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二龙戏珠图,中间的珠子代表生命。青龙都是腾龙,升着的龙一定要降着头。虎都是主降,白虎主屯的往下降,下山虎最厉害,都是抬着头。任何东西不能只降不升。这是否极泰来的概念。降龙伏虎很难。肝气是主升的,头疼很多时候是肝阳上亢,是收敛的功能即降出问题了。左边主生发,所以左肝。右边主降,肺气主降,所以是右肺。在道教养生里边,也认为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才是最难的一件事。
见群龙无首吉,就是生发 生长 收敛 收藏全有,就是生命之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最健康的状态。
如果没精打采,是生发不好,生发不好是由于收藏不好,肾精耗太厉害了。水生木,冬天肾水没有藏够,春天木就升不起来。中国文化是看前三步,后三步,而不是看当下。不治已病治未病。固摄住中央脾土,再把收敛功能恢复,肝病才能好。肝肾同源。

 

2 肝藏血,肝主筋
藏血的功能,就是升龙的低头,藏的住。筋,就是身体的弹性,如握力,弹性出问题都是肝出问题。筋的弹性出问题是由于血出问题,血不能濡润筋了。现在肝病多,夜里不睡,1点到3点不睡,养不起肝血,这是很危险的。
3 将军之官,謀虑出焉
将军之官,出自黄帝内经的《灵兰秘典论》,是主谋略的。聪明才智发挥如何,全看肝气足否。将军不是能打仗的人,而是能够运筹帷幄的人。运筹帷幄在这里就是藏血。謀虑出焉说的是,把肝气养足了才能出谋略。日常生活中刚开始生气时是左边疼,那是肝气先淤滞住了,不会一下子就疼到肝这来。再生气,就吃不下饭了,叫木克土,木是肝,中央脾胃为土。
4 将军很“牛”,但出手要“三思”
丑字是要伸手又缩回来。丑时虽然生发,还要有所收敛。

寅时(夜里3~5点)
肺经当令
1.经脉为什么从肺经开始
黄帝内经经脉篇里,就是以肺经开头。顺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春节在寅月。夜里3点~5点醒来最不好。

相傅之官
肺经是相傅之官。相傅是皇帝的宰相,同时是师傅,如姜子牙、刘伯温这种帝王师。
肺经主气,主治节。从3~5点,人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心要多少,肾要多少,由肺经分配。3~5点应该睡得最沉,人从静到动的转化,一定要通过深度的睡眠来完成。

2.老人早起意味着什么
老人容易早醒,人老了以后,肃降的功能差了,没有多少精可以收敛了,只剩宣发了,没有肃降了。正常人如果此时早醒,大汗淋漓,你的收藏功能已经很差了,应该去找医生。
3.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

卯时(早晨5~7点)
大肠经当令

1.天门与地户
早晨5~7点,人排便是很正常的现象。早晨天亮了叫天门开,相对地户也要开,地户在中医里指定是魄门,即肛门。

2.肺与大肠相表里
表里像夫妻,里外一起忙。中医问二便,是问心肺功能。大便出问题是肺气出问题。解不出大便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头,肺气可以推动大便排下来。

3.便秘与拉稀(主津所生病)
便秘是肺气过实,津是往外渗透,把里面的液都渗透出来了,就便秘。津是动词,往外渗透、挤压的动作。拉稀是筋的功能不足。

辰时(上午7~9点)
胃经当令

胃经是人体前面一条很重要的经脉,阳明胃经。痤疮一般长在脸颊和额头上,这是胃经的病,由于胃寒造成的。通常是喝冷饮的人。人体有自保功能,拱出热来攻这个寒,攻胃寒形成胃的燥火,更干渴,喝更多的冷饮,恶性循环,燥火显在脸上,形成痤疮。夏天应喝温水,越喝温水越解渴,越喝凉水越不解渴。

1.为什么要吃早饭
经脉气血从子时一阳升,到这时已经升起来到大肠经,此时像春雨贵如油,要补充一些阴。食物就是属于阴的。

2.早饭多吃会不会发胖
吃早饭是不容易发胖的。上午阳气最足,人的阳气也最旺盛。脾主运化,能过通过运化把这些变成精血,输送到五藏去。

3.“胃经”的涵义
胃经过乳中,痛经等与胃经相关。乳汁是血的变现。胃吃下东西,变现后精华就是血,乳汁又是血的变现,小孩子容易吸收。

4.血病与胃(主血所生病)
前腿出现毛病,通常都是胃经出问题。
胃经也过膝盖,古人坐姿手捂膝盖,手上有劳宫穴,属火,保护胃气。古人跪姿也要把手放在膝盖上,这都是养生。
胃经的足三里是长寿穴。经常按摩足三里也是养护胃气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巳时(上午9~11点)
脾经当令

1.脾主运化
脾和肺同属太阴,都具有分配的功能。肺分配的是全身的气血,脾主管把胃腐熟了的食物的气血输送到肌肉腠理当中。脾相对肺来说,是前期的初步的工作。
2.脾主身之肌肉
脾主全身肌肉。脾胃不合,就会肌肉无力,身体无力。脾有一个外现,表现在嘴唇上,脾运化好,嘴唇会很滋润,丰满。脾弱,嘴唇发瘪,发干枯。重症肌无力,也是脾病造成的。一些老人眼皮下垂,也是脾的问题。
3.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意志,意是脾的神明。过分思就会伤脾,伤了脾气、脾经、脾神伤了意。
4.诸湿肿满,皆属脾
身体的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病。

午时(上午11~13点)
心经当令

1.午时一阴生
午时与子时相对。在最热的时候,阴气开始升起来了。古代非常重视子午时辰。

2.子午功(心肾相交)
心和肾相交的能力越强,人越有精神。心的神明为神,肾的神明为精。心肾相交就是让心火下去,沉下去,让肾水上来。子午功借助天地一阳生和天地一阴生的时候练功,有点像盗天机。

3.为什么要午睡
我们不练功的人,只有在此时睡觉。睡得死死的,那个时候就是指心肾相交。睡得不死,就是心肾不交。午间要有一点小隙,至关重要,哪怕闭眼养养神。达到心肾相交还有一些土办法,比如晕针,晕的一瞬间心肾相交,这种人病好治。

4.午“马”的涵义
午时属马。有一味药阿胶,山东的黑驴皮和阿井的水熬制才可以。马属火性,驴属于水性。马的性子很烈,给马一鞭子,它会跑到死。有点像心经一样,心永远跳个不停。所以午时心经当令。驴不一样,越抽它,它越不动,再抽就蹽蹶子。对驴要哄,要骗。用马皮做阿胶,是主散的,达不到用驴皮那种主敛的效果。药不能乱来。只要是战马一定要让它跑。血是红色的,主散,吃阿胶增加血的收敛性,不是补血。

未时(下午13~15点)
小肠经当令

1.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是主吸收的。腐熟的东西的精华被小肠吸收,然后拿出来供给各个脏器。

2.午饭要吃好
午饭要营养和口味相对很高,易于吸收。如果不吸收,就会形成垃圾,反而要调动元气化掉它,身体更虚弱。要针对自己的消化能力去吃。
3.心与小肠相表里
表为阳,内为阴。心为君主之官,不受邪,主散。心脏的病最初有可能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病人检查心脏没问题,但每日下午2点多都会胸闷心慌,小肠属阳,这就是说,外边很敏感的东西已经知道里面即心,出问题了。
这个时间段如果出现心脏不好受,要格外注意对心脏的保护。

申时(下午15~17点)
膀胱经当令

1.朝而受业,夕而习复
当小趾出问题,有可能是膀胱经的毛病。是可以走到脑部的一条经脉。这个时间段记忆力好,头脑灵活。古代叫朝而受业,夕而习复。早晨学习的东西,到这个时间段,好好复习,增强记忆。此时办事效率高,阳气正好都是通过上脑。

头疼要分清是两边痛,还是前额痛;是后脑痛,还是里面的中空痛。这是完全不同的毛病。两边痛,胆经的问题。左边偏头痛,有可能是肝血问题。右边偏头痛,有可能是肺气问题。用药都可能有所不同。前额痛,像带个帽子,是胃经的问题。后脑痛是太阳经,膀胱经的问题。里面的中空痛,是肝经问题。

2.膀胱与肾相表里
男人撒不出尿时,往前弯腰,是阳出不来的时候,靠肾的力量往外顶。当撒尿出问题时,一般是肾出问题了。
行走坐卧都是养生,包括大便小解也是养生。小便要咬住后槽牙,牙齿是肾经的外现。骨头是最密固的,肾和骨头是一回事,肾主骨。牙齿好不好,是肾气的问题。咬法是肾齿两枚如咬物,好像咬物,实际上是憋住气咬,没咬牙。还有就是别说话,说话上气,在上面泄掉了。

3.存储津液,气化则能出焉
膀胱经是最长的一条经脉,申猴酉鸡,它像猴子一样上窜下跳。它主存储津液,气化则能出焉。有些干燥症,要记住嘴里的唾为肾所主,膀胱经如果气化功能好的话,能够把肾水带上来,就可以满口唾液。如果气化不好,阳气不足,肾水也上不来,就口唇干燥。

酉时(下午17-19点)

肾经当令

1.肾主藏精

"精"是什么? "精"就像钱,可以买,可以变现。缺这个细胞了,可以生出来。精是可以变现的,也就是支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一个物质。

2.肾神为志

肾表现的是一种志向的东西,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

3.酉“鸡”的内涵

 鸡在所有的动物里,它最下,鸡是火性。什么是能藏在水里的火,真阳。雷电与之类似。中医把肾里藏的一点点火,叫做龙雷之火。这点火是人生的一个最基本的一个,可以生发的那个东西的源泉。

 鸡只能炖,它属于火性,放在水里炖。鸭子属于寒性,要烤。这样吃东西,才符合物质本身的性质。鸡养人,为发物,即能够把热散出来,它藏着一点点真阳。

4.酉时发低烧是肾气大伤

 发高烧比发低烧好。发高烧是气血足的一个象。小孩子动不动就发高烧, 40度。发低烧是气血水平已经很低的一个象。一般到了晚上5~7点的时候发低烧。就是肾气大伤。哪些人容易表现出来呢?

 一个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手淫过度,就会肾气大伤,酉时发低热。应该让孩子多读圣贤书,让孩子对身体的关注度转移出来,转移到对灵魂的关注,不应该是生理卫生。中医讲,欲不可早。女子性生活过早,伤血;男子伤精。将来对身体的危害是没有穷尽的。

 还有一种是新婚夫妇,如果性生活过度,也会发低烧。

 第一点,肾精是最具创造力的,黄帝内经说它可以技巧出焉。技巧表面意思是心灵手巧,是肾精足的表现。

 创造力最强在我们人身上的表现,是生育一个孩子。

 第二点,人活一口气,涉及到元气的问题。元气是先天带来的那点东西。人的气机是少阳,是小火,是温曛。<易经>里的话叫氤氲,是很润泽的东西。元气藏在肾里。五脏就像五个兄弟一样,元气就是父母,一般居住在老大家里。肾在五脏里相当于老大。

 每天正常的工作学习是在调动肾经。靠什么调动肾精和元气?盐。中医讲咸味是入肾的。要清淡,不要太浓。元气虚,口味会变得喜欢浓味的、咸味的、辣味的东西。这个像反映出我们元气已经大伤。靠冲窜的东西调动元气。

 盐是矿物质,中医认为盐可以重镇安神。真正安神是肾精足,往上调的时候,才能把神定住。

 中国人喜欢补肾。人活着每天都有创造和消耗,消耗最厉害的是肾精的外泄。

 小孩没有房事,情志上哀而不伤,经脉通畅,成长速度最快。

 中年人有房事,情绪上容易受到打击和伤害,哀而伤者,经脉容易不通畅,就会出现老化,机体的老化。变老的原因就是消耗大于吸收。

 肾精涉及到色欲的问题。真正的色欲是釜底抽薪,对身体损害很大。

 如果情绪经常不通畅的话,郁闷,或者意淫,叫暗耗肾精,比明耗肾精更加损害身体。

 如果耗得太厉害了,人中就会慢慢变平。人中状态是可以养的,好好养生,好好吃饭睡觉,人中慢慢会变成长宽深。

 身体好的时候,房事是可以激发生机的。身体不好时,会损耗身体。


戌时(晚上19—21点)

心包经当令

1.“心包”解

 什么是心包呢,心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代邪受过。假如中指麻木,是心包的病。

 心脏有病,首先发在心包上,中医叫心澹擔大动。
 
2.阴气正盛,阳气将尽

3.膻中者,喜乐出焉
 
 心包经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叫膻中穴,主高兴的,如果堵了,对身体很不利。要经常按摩。相当于西医里的胸腺。胸腺是很大的免疫系统,小孩子出生前很大的,出生后慢慢退化。按摩此穴,就是刺激胸腺的整个的振动。

 这个时辰是娱乐时期,古时是唠嗑,为亥时性生活做准备。做爱的最佳时间是夜里22点,现在先保持一个心的舒畅。

 人有2个重要的10分钟。每天和自己的身体交流10分钟,比如拍打心包经,最低标准闭目养神10分钟。和自己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人交流10分钟。社会和谐,首先家庭和谐。

4.敲打"心包经"的好处

 很重要的解郁的方法。每天睡前拨两边极泉穴十来遍,拨完后敲打前臂中线。经常通过这种锻炼方式,让郁闷、心包积液都可以出去。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手心出汗是心包经不敛。

 双手合十,中间空一些,实际上是收敛心包,掌根处正对膻中。眼自然会闭上,因为心收敛了,神就知道收敛了,眼是神的外散,是肝魂。

 下跪是一种身心修炼,只有放下自我,才能重现人生的另一面,不是随便在什么人面前都下跪的,在特定的人前。中医讲“以行领气”,通过你的形,你的身体,来保障你气的运行。

亥时(晚上21-23点)

三焦经当令

1.“三焦”解

解释一下“三焦”,“焦”字上面代表小鸟,下面的四点水代表什么呢?一定要记住,凡是四点水中国文化里面都是代表火。那么我现在再问这个火,应该是大火还是小火?因为上面是小鸟,所以应该是小火,属于少阳。太阳是大火,人的体表是太阳。
哪里是“三焦”?关于“三焦”有很多的解释。一种认为,“三焦”就是人体的上面的大腔子。上焦是心和肺,中焦是脾和胃,下焦是肝和肾。按位置来规定。
有的人思春,下巴长满红疙瘩。同样是痤疮,长在额头上和脸上是胃经的问题,胃寒;长在下巴上,是肝肾火动,而且动的是真火。
我个人的理解,什么叫“三焦”?我们的心肝脾胃肾,五脏六腑,它中间都有一个联系的系挂。我认为这个系挂是三焦,比如膜、筋、脂肪、连缀物这些东西。
三焦一定保持通畅,人体才是健康的。三焦都病了,人就很危险了。
 
2.“亥”字解

三焦又为亥时。“亥”字很特殊,《说文解字》以“一”始,“亥”终。道以一贯之。

古文中的“亥”是代表什么?上面一长一短代表一阴一阳,下面是一个女人怀孕了,后面是一个男人搂着这个女人在睡觉。

3.做爱最佳时机

西方认为22点是做爱最佳时期,从生物钟上讲。

前面有心包经,喜乐出焉,下面是肉体,身心不二,进入男女阴阳和合的时期。字面上意思女人还怀孕了,是说到这个时期人就应该睡觉了。是生命开始进入新的一轮,新的轮回,开始养真正的东西。

亥的本意是生命到了亥时的时候,又要从最后到重新开始。所有生发的象,都放在东这一类,木里面。

《易经》把世间万物分为八类,64卦。卦,就是挑起来,把象让你看。

中国古代文化,包括中医,不是学来的,是用道来看的,道以一贯之。道是一种洞察力。

现在社会知识爆炸,学不过来,荀子说,“其生也有涯,其学也无涯”。生命有限,学习没有尽头。以有涯伴无涯,殆矣。用有限的生命去伴随无尽的学习,是很危险的。

古代学字是小孩越学头越大。道字是智慧坐上了马车,相当于洞察力,也就是悟。道是要悟的,知识要去学。

下面要学习《黄帝内经》正文,应该掌握正确的道的方法。分类取象,取象比类的方法。

中医是按五行的方法分类,其中内含最精确、最简捷的方法是阴阳。一个五行,一个阴阳,最后一句话:大道至简。

阳爻——乾——天——父——马——阳——男人;阴爻——坤——地——母——牛——阴——女人。

男人就应该气宇轩昂,并不以此满足,天行健,因天之序。

而地,地势坤,厚德载物,就是收敛、收藏,承载正反好坏所有东西。女人不厌其厚,德行越厚越好。肚子也属于坤,像大地,像泥土。露脐装,对身体有害。
女人不藏了,大地也就不藏了。

亥时属相为猪,是猪那种享受状态,猪可以养肥,猪没有郁闷,身心三焦通泰。

未时主小肠,小肠主吸收,对应羊。“美”字就是羊大。主滋味。

想学中医,永远不会太晚。它既是医学,又是医道。它是道的表现,道跟你的生活本身对自然万物和自身的领悟密切相关。

医易同源,都是源于对天地自然及人身的感悟。卦象不存在好卦与坏卦的。易经没有好卦,只有谦卦。

社会是浮躁的,人就会得浮躁的病,得上实下虚的病,就会得类似失眠、抑郁的病。

万恶淫为首,百病生于气。真正的医疗保险是精神文明。

在西方得病,先去找医生,不行就去找心理医生,再不行去找牧师。在中国找一个中医就可以了。

 

中医不单纯地治病,而是全方位地指导你的生活。

人体是最无为、自足的,你反其道而行之,你不生病谁生病。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

中医经典有两部:《黄帝内经》、《伤寒论》。
经字左边像形脐带,脐带连接先天和后天,是一个很根本性的东西。
织布横的是经,竖的是纬,经相对不动,纬相对变动。
古代有经、纬书,六部经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中医里把《黄帝内经》作为经书,经书具有亘古不变的特性,都是讲根本的东西。讲本质的东西,称之为经。
纬书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汉代出了很多,主要都是在讲变化。
什么叫论呢,与论字右边发音一样的,都代表次序和次第。说话有次序,就叫言论;人有次序,就叫人伦,水要有次序,是沦。
《伤寒论》是涉及治疗学的一本书,它在讲人得病的次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是人的表,小肠也属于太阳;胃经属于阳明......
治病应该是相反顺序,把病一层一层地往外拱。
《伤寒论》描述得病和治病的顺序,所以叫论。
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讲究的不是病,是症,症在哪个层面,就用哪个层面的药。
有些高血压,实际上是胸膈堵住了,上焦憋闷了,把头脑憋得出了毛病。这种血压高,宣化开,病就解掉了。
有的血压高,是由于肾精不足导致的,心脏需要以加压的方式来满足人的气血供应。

 

《黄帝内经》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人的本性是天真的。五脏六腑本身就达到一种很和谐的状况和格局。
中医用五行表达这种和谐的格局。人体本身具有生克,比如肾水足了,可以生木,肝阳往上走,就能够助心火,木就生火,火可以生土。这就是五行,本身具有和谐性,自身就平衡。
人体才是最自足的一种表现,是人组织结构里最精准的,没有更聪明的了。它自身能够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

第一篇是讲人身体的本性。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
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

“生而神灵”:

“昔”字是日在水下,远古,太阳已经到了洪水的边上,意为很久以前。
“生而神灵”,任何一个生命的出生,都有不可思议的那个方面,不仅是黄帝,我们每个人都是“生而神灵”,都有像。
老子喜欢用小孩子打比喻,他最喜欢的是少女和小孩子。
他说小孩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老子56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小孩子阳气足,肾精足,不懂得恐惧。
“骨弱筋柔而握固。”握固,很多练功的人都搞不清。小孩出生后手握在一起的样子,就是握固。
手有劲,说明肝经经气足,肝主握,肝在变动为握。
握固是拇指掐住无名指的指跟处,四指握在一起。
古人,练功的人认为此处为肝魂的关窍。
小孩出生后,都有自保功能,他固的是魂。
小孩有囟门,古人认为那是灵魂来回出入的地方。
小孩子的握力是最大的,肝气足。
人死的时候,都会撒手而去,中医解释是肝魂全都散了。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牝是母马,牡是公马,小孩子不懂得男女的性交,但小男孩都会有勃起。
西方解释小孩子有性欲,其实是小孩精特别足,不需要想男女之事,而能够得到这种一阳初起。成人靠刺激,小孩靠精足。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小孩子整天哭,嗓子也不哑。他是哀而不伤,气是和的,不伤气

“弱而能言”:

言,是有逻辑,讲真理的意思,人言为信。小孩刚会讲话,经常问真理,问根本性的问题。
西方哲学的终极问题是:认识你自己,就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中国文明是天人合一,要知道何为天,何为人,我和天有什么相关性。天有因天之序,我为什么做不到。

“幼而徇齐”:

小时候因为精不伤,所以成长非常地迅速。男孩女孩16岁前长个头很快。“徇齐”,是快的意思。

“长而敦敏”:
长到中年就有点傻了,敦厚,就是心比较厚,厚道。敏在古代的像,是一个人给别人扎头发,实际上是讲礼仪。
长大后虽然有点厚道了, 但懂得礼仪,懂得约束自己。
圣人不仅要掌控自己,还要约束自己。

“成而登天”:
然后才能有成就,事业做大。

以上整句话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对过程的每一步,我们都要有深刻的反省,甚至要向小孩子重新学习认识生命的真理。


“(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

天师就是自然之师,《黄帝内经》是皇帝和他几个老师的对话。最初最早的经典,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存在的,都是一种探寻。全世界的哲学最初都源于一种探寻。天师名为岐伯。
为什么过去的人能够活得很长,而且能保持身体的不衰老。问了两个问题,是时代变了,还是人的问题。

“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岐伯回答是人的问题。时代没有变,因为千百年来人的本性都没有变,没有进化。天地顺序永远是春夏秋冬,永远是东西南北。所变的只能是人的心。
他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知道者,知道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前面所讲的十二时辰养生归于一句话,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是天地的变化;术数,是四季,是一个一个时辰的时间段。
知道,不是可以随便讲的。
“饮食有节”,吃喝东西都要有节,五味源于地气,地气的关键是有一个节气的问题。什么时间吃什么东西,得什么气。菊花茶,核心的东西是菊花得四季之气,与其他花相比,它得的秋冬二气多,可以补我们的肺和肾。
“起居有常”,根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规矩。“不妄劳作”,不胡来。然后“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下)

岐伯对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酒可以让人丧失理性,“以酒为浆”,指的是现代人在做非理性的事。妄,是胡来;常,是东西南北春夏秋冬。除了胡来,人还有一个妄,就是关于名的欲望。总想让别人说自己好,时时刻刻都担心得罪别人,一定会肝瘀。
习性造病。
中国文化里没有遗传这个词,还怕你是不肖子孙。不要轻易说遗传,会犯了不孝的大忌。所谓遗传,是你和父母的生活状态、生活习惯、情致,方方面面都太一样了。
一定要有理性,要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情绪,包括情欲等方面。
“以欲竭其精”,都是因为欲念而耗散了你的精。
“以好散其真”,因为你的喜好,丧掉了你的真阳元气。
“不知持满”,不知足,老追求外在的事物。人的生存很容易满足,人的欲望太不容易满足。改变思想,也要改变习惯。
“不时御神”,不按时驾驭自己的精神。
“务快其心”,只知道痛快了为止。
“逆于生乐,起居无节”,一定会“故半百而衰也”。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

这是值得背诵的一句话: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不好的地方不要去,“避之有时”。 “虚邪贼风”,不好的事物不要去沾它。
大道总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第一篇,先告诉人们如何不得病,而不是怎么治病。
“恬淡虚无”,是一种境界。人们追求一种淡定,谈何容易。
精神内守是淡定的方法。心肾相交,精和神特别足才能淡定。
心肾相交外在的锻炼方法:心包经走劳宫穴,肾经斜走于足心涌泉穴,每日用双手劳宫穴搓两个脚的脚心。
“精神内守”是方法,“恬淡虚无”是境界,“真气从之”,真气即元气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运化和收藏,“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志闲而少欲”。闲,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即边界。要让你的志向有一个界限,不能什么都追求。少欲解释志闲,不能欲望太多。所有的欲望有一个界限,这样,“心安而不惧”。不动肾精了,然后心也安定下来了,就不会恐惧。
“形劳而不倦”,让身体经常地有所劳作。体育锻炼,古代的原则是不主张出大汗。如果口干舌燥,是膀胱,太阳的经气不足,不能气化,肾精上不来。
人体五液:
唾液从肾精来。
眼泪从肝来,肝开窍于目。肝属厥阴,迎风落泪等属于厥阴不收敛的问题。
鼻涕是肺的外现,感冒流鼻涕是肺受寒造成的。
涎,口水,从脾来,经常流口水,是脾胃虚的像。小孩出生后,脾胃弱,脾喜甜,小孩子爱吃糖是正常现象。
汗,是心血的变现,心主血,血全身都有,汗也可全身都出。
“形劳而不倦”,原则是要不倦。不能超负荷地去工作。锻炼也不能超负荷,不能大汗淋漓,大汗伤气、伤血。古代要求“沾濡汗出”,微微出汗,出一层细汗,对人身体最有好处。
这样就会“气从以顺”,如果气脉通顺,“各从其欲”,每个人,每个脏器,五脏六腑都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心脏和大肠的欲望是不同的,心要的是血,大肠要的是粪,“皆得所愿”。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不要想去得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老子的一句话。
“美其食”,各脏腑只得自己该吃的东西,以自己该得到的食物为美。
“任其服”,古代不同官位服装不同,这是守时和守位的问题,每个人守住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不生病。五脏守住自己的本分,五脏就可以不生病。
“乐其俗”,以自己的风俗为乐,只干自己能干的事。
“高下不相慕”,五脏可以做到各在其位。高的别瞧不起底下的,心别瞧不起大肠的功能,没有大肠,心血无法运化。有个国王得了膏肓之症,就是心脏有毛病,不治之症,一日他去厕所,陷而卒,中气下陷,就死掉了。凡心脏病人,如厕要小心,如下面的气没有固摄住,上面一下子就会空掉。中医问二便,全是在问心肺。
“其民故曰朴”,脏腑本身是无为的,朴实的。人做不到这么朴实。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淫邪”是过分过度的意思,任何过分过度的东西都不可以干扰你的心,惑乱你的心。这样不管是“愚、智、贤、不肖”,不管是聪明的心或是愚笨的大肠,五脏六腑都“不惧于物”,各自满足自己的精足,“故合于道”。因此人的本性是可以合于道的。现在不能合于道,是因为个人的欲望掺杂在里面。
晚上11点该睡觉时不睡,非要熬到夜里三四点,此时肺气重新疏布,如果不睡,真是要把自己伤透了。到点睡觉,这是身体本身的要求。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身体是可以度百岁的,如不能,是我们人把它耗干了。“以其德全不危也”,因为他德行特别全,没有被欲望所迷惑,他就不会出现危险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9 学习笔记(附视频)发表者: 海拉尔

 阴阳的本性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人到最后,身体慢慢衰老,是精(材力)没了,还是天数使然?
上面讲的是脏腑的本性,下面开始讲阴阳。
女子为阴,男子为阳。
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相关;男子跟八相关。
女子七七四十九岁更年期;男子八八六十四岁更年期。相差15岁。

                                    阴 女子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一个“齿更发长”;一个“发长齿更”。是举头发、牙齿为例。
头发在中医里,是一个中药的名称,叫血余,血足了以后长出来的东西叫头发。肝藏血,头发生长速度与肝气相关。牙齿最为固硬,是肾气的外现。

女子7岁,“齿更发长”。齿为收敛,收敛在前,生发在后,这是阴的一个特性。阳是先生发后收敛。

女子14岁,“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天癸是天水的意思。癸是四方流入中央之水(甲骨文的写法),所以癸也属水。天一生水,它是一个人的创造力,肾精的创造力。
小孩肾精特别足,他是潜龙勿用,密固在那里,不启动。
14岁青春期时开始启动,任脉通了以后,太冲脉盛。任脉是主血的。
太冲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是一条阳经,从人的气街部分,大腿根处,沿任脉两边向上走。
女子是散于胸中,14岁第二性征乳房开始发育。
男子阳气盛,太冲脉一直向上环口,整个环唇,第二性征为胡须。
男人天生不长胡须叫天宦,气不足,血有余。宦官不长胡须,太冲脉是从睾丸上来的,既然去掉睾丸了,伤了太冲脉,就不长胡须了。
女人的太冲脉就是从输卵管往上走,与生育有关。
两鬓胡须多,是胆经足,如果这块白了,是胆火过旺。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月经是阴阳和合的一个表现,有月经才能有子生育。

女子21岁,“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生发和收藏是平均的,东西平衡。
之所以称一年为春秋,而不是冬夏,春秋代表着阴气阳气比较平均。
真牙生,密固达到顶点,生发也达到顶点。

女子28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肝肾气盛,头发长到最长的程度。女子在28岁,是身体达到顶峰的一个时间段。古代讲女子二十而嫁,28岁前生一个孩子。

女子35岁,“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阳明脉就是胃经,起于迎香穴,经脸部。胃主血所生病,气血衰是由胃经而得。血不能荣于面,脸开始变得憔悴。同时容易长鱼尾纹和抬头纹,显出老相。头发开始脱落。

女子42岁,“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少阳胆经衰,两鬓就开始斑白;阳明经衰,前额头发开始变白。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衰,全脸开始出现憔悴现象,头发也陆陆续续白了。记忆力差了。

女子49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阴阳俱虚,创造力基本枯竭了。女人绝经进入更年期,有人也可能50岁、60岁。有人有子宫肌瘤,人体因为有自保功能,要调气血去破它,所以绝经后也可能流血。

          阳 男人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男子8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开始淘气。人的生理结构及功能即命运。

男子16岁,“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男子24岁,“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阴阳平衡,和前面讲的一样。

男子32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运化达到顶点。古代认为男子要三十而娶,如果早娶,是过早的破精,对身体不好。根据心理、生理,全身心的发育成长来完成你自己的人生大事。

成人标志,女子来月经,有些地方过成人礼节。不论年纪多大,来月经日算为二七,之后头发盘起来,一年插一根簪子,数齿,看年纪有多大。
男子成人礼节,冠礼。20岁这天,开始给男孩行成人礼。
丈夫,“丈”字,人出头,就是拿一根簪子把头发簪起来了。把头发簪起来,戴帽子,意味着应该开始承担传宗接代的责任,承担社会职责了,开始约束自我了。
原来只有名,这一天,要给你一个字。“字,是在家里养孩子的意思。古代彼此称呼字,而不是名。这时为弱冠,32岁才壮。要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心态。
女孩子此时叫待字闺中,等待生孩子,在闺房里。

男子40岁,“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男人开始衰老,生发也衰落了,牙齿收敛也衰落了。

男子48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男子有可能出现两鬓斑白,这是少阳气衰的相。

男子56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中医里的筋,从竹从肉从力,为肝,肝主筋。会导致筋生病的是膀胱,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
筋指收缩性、弹性。在人体里,凡是跟弹性有关的,跟肝、阳气、膀胱都是相通的。
男子最大的表现阳性的筋,就是生殖器。
治男性病,有一种方法是从肝上去治,肝主筋,肝经绕阴气的,绕生殖器。
肝为木,水生木,另一种治法是从肾治。
这个年纪有可能阳痿,这是人体的自保功能,没必要强迫自己。
外形和里边都达到了一个过分的疲劳的状态,叫皆极。


男子64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不是单纯讲牙齿掉,头发掉了,是收藏和生发全都没有了。
临床上不能只看实际年龄,如果人体的精严重不足,创造力没有了,这种人得病很难治。
从养生说,这个年纪能收藏就收藏,假如没什么东西收藏就歇着,尽可能维持自己运化和收藏的能力。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
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
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天不能起杀心,“春天攀折一枝花,秋天少收一个果”。
此时如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要愉悦。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
春可以对应肝;也可对应人一生中的少年。小孩子不要压抑他。“赏而勿罚”,奖赏他,不要惩罚他。如,美国校园枪击案,教育的失败。(少年教育要多鼓励)。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对应春气的反应,这是养生的道,规律。将养生都是在讲养东方。
“逆之则伤肝”,违背养生之道,就会损害肝气的生发之机。
发生的伤害春天可能看不出来,“夏为实寒变”,到夏天才能看出结果,出现问题。如腹泻、心脏都会出问题。在五行里,木生火,如果春天木没有生发好,夏天火就不旺,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气也就不旺。
“奉长者少”,奉就是两个手捧着东西给对方,长,夏天为长。春天没养好,给夏天可供生长的东西就太少了。

上面没有讲饮食,以下做一补充。
关于饮食
黄帝内经分两本,《素问》上,《灵枢》下。

1.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
“药补不如食补”,药与食的区别,古代的药都叫做毒,毒字,草生得特别浓密。
“是药三分毒”,毒指的是偏性,药用其偏性。食物和药相比,用其平和之气。
中药的采摘时间很重要,偏性是用它的气,菊花茶是秋天和冬天生长的花,是金、水二气,补肺和肾。它败火,败的是肺火和肾水的火。(可以去下巴的火)
大拨种植的药,不按节气采摘,药效就会有问题。
药是用来赈灾的,不能天天吃,救急不救贫,当有了病,即出现了阴阳偏盛的问题,药临时来帮一把。
食物是天天可以吃的,人体可以吸收的。身体要健康,一定天天要吃饭,健康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气、精要一点点攒起来,才可以补益身体。
记住: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都是藏元气的地方。所有中药书中都一句话,叫做没有一个药入奇经八脉,没有一个药可以补元气。只有食物可以补益元气。

食物的意义

1.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

五谷为养,谷指的是粮食,大豆、小豆、小米、米和面五种,这是养生最好的食物。高级医师应该是食医。
春天,养生食物应该注重粮食,因为春天并不产生新的粮食,主要粮食是头一年的种子,而种子都是讲究生发之机的。
夏天,古代在《周礼天官》第十章提到,应该吃羹剂。因为夏天阳气全都伏若在外,五脏里最为空虚,任何渍盐的、味道比较重的东西,脾胃难以消化。哪怕吃肉,都要切成很碎的末来吃,煮成羹来吃。
秋天,古代比较注重酱剂。酱都是发酵的东西,它可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可以吃一些厚重的东西。
冬天,注重饮剂。比如淡酒,一方面可以通经脉;另一方面可以取暖。
中国古代的酒类似现在的醪糟,都是粮食发酵而成的,很淡。

2.中国人的饮食习性

中国人的饮食习性以纤维性食物为主,所以使用筷子,也体现一阴一阳,动为阳,不动为阴。
“道日用而不知”。使用筷子和走路都是阴阳。你可以不懂它,但不能背道而行。
西方人用刀叉,肉食为主。鱼生火,肉生痰,所以喜欢喝大量冷水,来去胃中的燥火。慢慢在身体中形成一种湿气,容易壮大和肥胖。
中国人饮食讲究和谐圆融,吃饭用圆桌,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分贵贱尊卑。
中国文化中喜“社稷”,在古代,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传统文化中不是鼓励喝牛奶,而是喝小米粥。小米虽粒小,但它是种子,是可以发芽的,中国古代文化注重食物的生发性。

3.孔子的饮食观念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

“食不厌精”,吃东西一定要吃很精美的食物。
“脍不厌细”,脍是把肉切成很细的丝。古代认为牛羊肉等五畜类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对人体是补益的,补精血。这种脂肪类的东西,适合老人60岁以后可以吃一些。把肉切得很细很细的,有益于消化。
“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腐烂的食物一般不允许吃。
“色恶不食”,食物的颜色不对的也不要吃。
“臭恶不食”,臭是味道不好的意思,味道不好的也不能吃。
“失饪不食”,烹调手法不对的不吃。比如鸡是火性的,如果烤,就是失饪。鸭子就要烤。
“不时不食”,不按季节,不按节气去吃的东西不要吃。比如冬天吃西瓜,古代认为就是不守时令。要吃应季食物。食物有两个方面:气和味。按照时节去吃,守住其气。
“割不正不食”,烹饪时切割不对都不要吃。厨师如果连切割都做不好,烹饪的其他事情也可能做错。做事烹饪要严谨。
“不得其酱不食”,不同季节要配不同的酱,配伍不当也不可以食用。
中药的配伍很大程度上源于食物的配伍。中国最早的写过中药的书的伊尹,就是殷王的厨师。第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中药的书。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吃再多的肉,不可以超过主食。古代认为主食是养生很重要的东西,五谷为养。吃菜不能代替主食,五菜为充。菜只是对主食的补充。
“唯酒无量,不及乱”,酒可以多喝,这个酒类似于古代的醪(lao)糟。醪糟可以多吃,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及乱,不要让自己喝醉了。
“沽酒市脯不食”,买的酒不喝,市场上买回来的肉脯也不吃。
“不撤姜食”,古代鼓励吃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上床萝卜下床姜”,晚饭应吃萝卜顺气,利于消化吸收;早饭吃姜,姜助阳气助生发,使阳气更加振奋。每天要吃姜,晚饭一般不吃姜。
“不多食”,吃多了增加脾胃负担,夺心的气,火生土,心为火,火就会生脾胃,如果胃的负担特别重了,就会子盗母气,要心火之气。吃得多,会导致心脏的不舒服。过节暴饮暴食很危险。老人过节见到儿女高兴,喜则气缓,已经耗了心气,再暴饮暴食,子盗母气,心就会怦怦跳,心跳加速,出现危险。暴饮暴食表面损的是脾胃,实际上损的是心,心肺。
“食不语”,吃饭时不要说话,吃饭说话有可能会噎住,不安全。
孔子认为,人要慎重的,一个是斋,斋戒,也有吃饭的意思;祭祀时要懂礼,宁可不说话,也不要胡说话。还有一个是战,认为战争会造成人心人民生活的动荡。再有一个是疾病,疾病要很慎重,孔子是不乱服药的。药不见得是治百病的。中医的原则:自己的健康自己来做主。任何疾病和人的身和心是密切相关的。得病不仅是生理上的反应,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反应。不如女性的心理瘫痪症,小孩的心理发烧症。


有几个重要的节气是讲究进补的。
冬至:冬至相当于子时,是一阳生,一派主张吃当归生姜羊肉汤;一派主张吃鸭子,鸭子气是平的,以平阳气。假如下午四时交冬至,冬至前(午饭),要补阳,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冬至后(晚饭),吃清淡的鸭汤。冬天可以进补,因为热全在身体里,可以把一些不容易消化掉的东西都可以消化掉。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一共九天,买艾条熏神阙穴,肚脐周围。
腊八:喝腊八粥,大豆、小豆、米、红枣、桂圆、红豆等等几乎五谷全在里面,冬天时令对应肾,而豆类的东西是入肾的。喝腊八粥是补精髓的。
立春:吃春饼。韭菜、豆芽、鸡蛋这些东西全是助春天的生发之机的。

吃要吃个明白,活也要活个明白,生病也要生个明白。谢谢大家!今天就到这里!

食物的偏性

4.食物也有偏性
豆令人重,榆令人眠,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

酸走筋,走肝。
辛走气,走肺。吃辣的有时会打喷嚏。
苦走血,走心。所以到夏天的时候,多吃苦瓜,心火不要太外散。
咸走骨,走肾。盐入肾,元气(父母)藏在肾(长子)内,吃盐最容易调动元气。现在大家爱吃味道浓的东西,是在调动元气,是脾胃虚弱的象。性生活过后,身体出现虚象,吃爱情麻辣烫的那种东西可以充分调你的元气上来,显得你有精神。
甘走肉,走脾胃。小孩子爱吃糖,就是因为他脾虚。

病在筋,肝病,要“无食酸”,少吃一些酸类的东西,不要让它太收敛。
病在气,肺病,要“无食辛”,少吃一些辛类的东西。
病在骨,肾病,要“无食咸”,少吃一些咸类的东西,不要过分调元气,养住骨,养住肾。
病在血,心脏病,要“无食苦”,少吃一些苦类的东西,让心可以生发一下,心血可以散一下。
病在脾,脾胃病,要“无食甘”,少吃一些甘类食品,不要吃很滋腻的,因为这类东西会增加脾胃的代谢,使脾更加疲劳,脾主运化。

5.五味过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素问 五藏生成篇》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脉指血,多吃咸的,就会抑制血的生发,是的慢慢血脉凝聚,面色变黑。(李守力评:水克火)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肺主皮毛,多吃苦的东西,苦主降,肺气不容易宣发,肺气调不上来,皮肤不滋润,出现干枯萎缩。(李守力评:火克金)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吃辛的东西,燥干了筋的弹性,肝在变动为握,如果经脉的弹性差,是肝病的问题,要少吃辣。(李守力评:金克木)
“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吃酸的多了,抑制了血的生发,嘴唇都可以变厚,嘴上老起皮。(李守力评:木克土)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甘类的东西是缓的,是散的。肾是主收敛的,头发跟收敛的气息有关,跟肾的收敛有关。头发是否滋润,跟血有关,头发黑不黑,长得好不好与骨头有关。多吃甜的会造成头发脱落,因为收敛的气息减弱了。(李守力评:土克水)

在中药里五味的配使,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类似于“五谷为养”那段话。君为主药,臣为辅药,佐进一步辅助。

《伤寒论》里第一个药方,叫群方之首,“桂枝汤”。当感冒发烧,“头项强痛而恶寒”,头痛、脖子僵硬、怕冷、发烧,身上有一点微微出汗,就要喝这个汤药。
桂枝汤由五味药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这也是伊尹《汤液》里的小阳旦汤,针对太阳病初起,感冒初起的方子。
桂枝是君药,张仲景在桂枝上方加小字注:去皮。
中药也遵循取象比类的原则,太阳病,感冒发烧初起,病在表,树梢是阳气生发最旺的地方,(如生活中用鹿茸也是取其生发之机,当一个人虚弱得一点生机都没有了,一天到晚萎靡不振,用鹿茸,鹿是每年春天才长那个角,那是它生发之机最旺的地方),用桂枝,用的是嫩桂枝,起解表作用,散刚刚受到的那点寒。
中药里,皮,都是包裹的,都是主收敛。既然要取其生发之意,所以要把它收敛的特性去掉。所以桂枝要去皮。
大枣在中药里都要劈开用。
白芍是根茎,中药里凡是根茎的东西都主里,固住根本,里边足了,把邪气往外赶。中医认为得病就是有了邪气,赶出去就行了。
甘草主固中焦,甘味入脾。散表、固里之后,固摄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如不固住,表寒容易入里。
生姜主散,助阳,帮助桂枝,为佐使。
大枣入脾胃,帮助甘草,也是佐使。“囫囵吞枣”,吃枣多了,牙齿就会坏,这叫“土克水”。水是肾,土是脾,牙是肾的外现,它怕甘类的东西。最密固。它是最收敛的东西,怕散。枣肉是黄色的,黄色东西入脾,脾主肌肉,大枣劈开,用的是大枣肉的濡润之性。
开中药为什么叫开方子,方子里有理。藥字,底下是音乐的乐,上面是草,药主和谐。中药方子讲究和谐,就是讲究配伍。
中医可以治急症,关键是辩证准确。如果是太阳经脉的发烧,表受寒,微微有汗就用桂枝汤,没有汗就用麻黄汤。如果是少阴的发烧,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完全根据它的理来走。
《伤寒论》中张仲景很有慈悲心,讲了感冒初起吃了药后,马上要进被窝发汗,如果汗发不出来,啜热粥一碗,助他发汗,又补脾胃,发出汗来去掉病邪,马上停药,再好的药也不能多吃。如果出汗太过,啜凉粥一碗,主收敛,也不伤脾胃。同时还指出吃这个药的时候,饮食上要注意,凡是腥的、臭的和味浓的都不要吃。因为吃这些食物会调动元气(泄元气)。本来病在表层,如果元气调上来(往外散),使得外边的病也往里走。感冒发烧忌讳多吃,忌讳吃味浓的食物,饿两顿都没事。
什么是医
古代“醫”字的组成:
医字的外框是方,懂医第一要懂医理,医理要方正。
矢是箭,指针灸。
殳shu,也是一种武器,用药如用兵,有人认为是手在水下摸东西,代表按摩。按摩在中医里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最高层面的东西,手到病除。
用药如用兵。
体表的病,用按摩;深一层(经络),用针刺;再深(五脏),用药;病入膏肓,用灸法。
“酉”字,成就的意思,酉也代表秋天,秋天万物成就了,五味俱全了,用这些东西酿酒,酒,醪lao糟,叫醪里,是古代最原始的药。
巫,古代医学有一种祝由的方法,是巫术。

(醫字简化为医,医为方和矢针,所以现在主要是打吊瓶。)
藏传佛教医学里认为,人体生病,就像水变成了冰,是把病剌掉,还是化掉,让它重新变成水,这可以引导对医学的重新思考。
人体内正气、邪气都有,邪气是正气变现来的。所谓邪气就是过度之气。
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是医,什么是药
药就是和谐,真正开药方要包含医者的慈悲心。这也是古代的圣王为什么重医药的原因之一。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四季养生(上)

春天怎么养生已经讲过,现在讲夏天怎么养长。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此谓蕃秀,蕃是万物茂盛的样子,秀是指谷物抽穗。
天地气交,天地代表阴阳,天为阳,地为阴。夏至相当于午时一阴生,天地阴阳之气都交汇在一起。
万物华实,华是花的意思,万物开花结果。
有阳气,万物才可以开花;有阴气,万物才可以结果。
男人只是能有子,有这个阳,是前提条件,孩子要长大,要靠阴血的滋养。女子任脉主胞胎,血要足。
夜卧早起,晚睡早起。
无厌于日,厭是满足的意思。夏天不要拍热,不要怕阳光,就应该外散的。使用空调,汗毛孔遇冷收缩,预热张开,频繁闭合,扰乱了阴阳的气机。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就要出汗。阳气很足,不会很怕热,如小孩。
使志无怒,让志向,神明,情志上不要过分压抑自己。
使华英成秀,华英指花朵,美丽的花朵才能够抽穗,结果。
使气得泄,让人体的气得以疏泄。如果淤滞在身体里的气不出去,什么都补不进来。针灸,针无补法。真正的补,是按摩。这种按摩一定要因循人体的气机去按。人体是一个精品,要很轻柔地去对待。针法是在调经脉上的元气。夏天散出身体的淤滞气,秋天才能收敛进东西来,冬天才能进补。如果经脉不通,吃什么东西都补不进来,只能形成垃圾。
逆之则伤心,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就会伤心。心主火,火为散。
秋为疾疟,到了秋天,就会咳疟,或感冒,或痢疾。
奉收者少,夏天没养好,奉献给秋天的东西就很少。夏天没有充分宣泄,拔节。
睡眠为什么重要,看天地万物,植物拔节一定是在夜里,也就是寅时,肺气开始输布全身气血的时候。此时一定要靠深度睡眠来完成,再熬夜也不要熬到三点。一定要晚上10点30分前睡觉,这是养生的基本准则。
冬至重病,冬天没有好东西可藏,就得重病了。这个冬也指老年,如果青壮年时期没养好,老年无物可收,容易衰老。

秋天怎么养收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天养收,对应西方。容平就是开始收,收敛,特别壮大,盛极的意思。
天气以急,天上的气只能为燥气了。燥气是正气,是从火的。衣服在秋天易干,这个干,是燥气的收敛功能发生作用。如果生病,再出现烦躁的症,是很严重的病。烦,是虚火上头,虚火敛不住,头疼,头晕,是心病,心经,心血的问题。躁,从足字边,乱动,烦躁不安,属于肾病,精不足的病。有一种老人快临终时就是循衣摸缝,天天在那里捻衣服扣子,不知手往哪里放,这是肾精大亏的象。抖腿,也是精不足,相书上说,男抖穷。肾精不足,他就没法不上脑,脑子思维就有问题,做事就会有问题,不顺,就会穷。
地气以明,地也就跟着明亮透彻,就像金属一样,所以西方属金。肺气也是,肺为娇脏,也要非常地清澈。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早起,和鸡叫一起起来。五点到七点,天门开,人的气也应该开了。
使志安宁,志是肾神的表现,要收敛了,不能再发散。性生活也要收敛了。动物交配有节律,有季节,人好像随时随地都可以,其实在秋天也应该有所收敛。动物在冬天冬眠养精,人在这时候也应该收敛然后养精。人虽然摆脱了季节性,但也要按照天地自然的顺序去做,否则也会生大病和重病。
以缓秋刑,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秋后问斩。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把神收回来,使秋气平,让秋气不那么肃杀。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不要再往外扩散了,这样就能够使肺气比较清肃。
此秋气之应,这是秋天时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对应。
养收之道也,养收敛,秋天就是酉时,酉时主气味的味。大蒜和辣椒气味最厚,但不入药。
古人认为大蒜入气分,凡是入气分的药,都走清窍,如人体的眼睛,小便。大蒜气味厚重,吃后会流眼泪,小便有味。中药虽取其偏性,但也是因人而定。大蒜、辣椒每人承受量不一样,能吃多少吃多少。
辣椒走味道,入味就是入血分,血、味道都属于阴。入血分的药走人的浊窍,如口,大便。辣椒吃多了,会生口疮,肛门疼痛。
秋天就是味厚,果实,所谓五谷,要取其味,味入血分,万物收获,要吃入血分的层面。
逆则伤肺,如果忤逆了它,就会伤肺,因为肺对应秋天。
冬为飧泄,飧是夕食,晚饭,飧泄是食谷不化,吃的东西没有消化就拉出来了。肺与大肠成表里,如果肺气虚弱,大便成形能力就会很差。这些毛病冬天就会显出来。
奉藏者少,收敛气没收住,奉献给冬天的东西很少,藏不住。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
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
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天不能起杀心,“春天攀折一枝花,秋天少收一个果”。
此时如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要愉悦。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
春可以对应肝;也可对应人一生中的少年。小孩子不要压抑他。“赏而勿罚”,奖赏他,不要惩罚他。如,美国校园枪击案,教育的失败。(少年教育要多鼓励)。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对应春气的反应,这是养生的道,规律。将养生都是在讲养东方。
“逆之则伤肝”,违背养生之道,就会损害肝气的生发之机。
发生的伤害春天可能看不出来,“夏为实寒变”,到夏天才能看出结果,出现问题。如腹泻、心脏都会出问题。在五行里,木生火,如果春天木没有生发好,夏天火就不旺,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气也就不旺。
“奉长者少”,奉就是两个手捧着东西给对方,长,夏天为长。春天没养好,给夏天可供生长的东西就太少了。

上面没有讲饮食,以下做一补充。
关于饮食
黄帝内经分两本,《素问》上,《灵枢》下。

1.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
“药补不如食补”,药与食的区别,古代的药都叫做毒,毒字,草生得特别浓密。
“是药三分毒”,毒指的是偏性,药用其偏性。食物和药相比,用其平和之气。
中药的采摘时间很重要,偏性是用它的气,菊花茶是秋天和冬天生长的花,是金、水二气,补肺和肾。它败火,败的是肺火和肾水的火。(可以去下巴的火)
大拨种植的药,不按节气采摘,药效就会有问题。
药是用来赈灾的,不能天天吃,救急不救贫,当有了病,即出现了阴阳偏盛的问题,药临时来帮一把。
食物是天天可以吃的,人体可以吸收的。身体要健康,一定天天要吃饭,健康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气、精要一点点攒起来,才可以补益身体。
记住: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都是藏元气的地方。所有中药书中都一句话,叫做没有一个药入奇经八脉,没有一个药可以补元气。只有食物可以补益元气。

食物的意义

1.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

五谷为养,谷指的是粮食,大豆、小豆、小米、米和面五种,这是养生最好的食物。高级医师应该是食医。
春天,养生食物应该注重粮食,因为春天并不产生新的粮食,主要粮食是头一年的种子,而种子都是讲究生发之机的。
夏天,古代在《周礼天官》第十章提到,应该吃羹剂。因为夏天阳气全都伏若在外,五脏里最为空虚,任何渍盐的、味道比较重的东西,脾胃难以消化。哪怕吃肉,都要切成很碎的末来吃,煮成羹来吃。
秋天,古代比较注重酱剂。酱都是发酵的东西,它可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可以吃一些厚重的东西。
冬天,注重饮剂。比如淡酒,一方面可以通经脉;另一方面可以取暖。
中国古代的酒类似现在的醪糟,都是粮食发酵而成的,很淡。

2.中国人的饮食习性

中国人的饮食习性以纤维性食物为主,所以使用筷子,也体现一阴一阳,动为阳,不动为阴。
“道日用而不知”。使用筷子和走路都是阴阳。你可以不懂它,但不能背道而行。
西方人用刀叉,肉食为主。鱼生火,肉生痰,所以喜欢喝大量冷水,来去胃中的燥火。慢慢在身体中形成一种湿气,容易壮大和肥胖。
中国人饮食讲究和谐圆融,吃饭用圆桌,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分贵贱尊卑。
中国文化中喜“社稷”,在古代,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传统文化中不是鼓励喝牛奶,而是喝小米粥。小米虽粒小,但它是种子,是可以发芽的,中国古代文化注重食物的生发性。

3.孔子的饮食观念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

“食不厌精”,吃东西一定要吃很精美的食物。
“脍不厌细”,脍是把肉切成很细的丝。古代认为牛羊肉等五畜类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对人体是补益的,补精血。这种脂肪类的东西,适合老人60岁以后可以吃一些。把肉切得很细很细的,有益于消化。
“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腐烂的食物一般不允许吃。
“色恶不食”,食物的颜色不对的也不要吃。
“臭恶不食”,臭是味道不好的意思,味道不好的也不能吃。
“失饪不食”,烹调手法不对的不吃。比如鸡是火性的,如果烤,就是失饪。鸭子就要烤。
“不时不食”,不按季节,不按节气去吃的东西不要吃。比如冬天吃西瓜,古代认为就是不守时令。要吃应季食物。食物有两个方面:气和味。按照时节去吃,守住其气。
“割不正不食”,烹饪时切割不对都不要吃。厨师如果连切割都做不好,烹饪的其他事情也可能做错。做事烹饪要严谨。
“不得其酱不食”,不同季节要配不同的酱,配伍不当也不可以食用。
中药的配伍很大程度上源于食物的配伍。中国最早的写过中药的书的伊尹,就是殷王的厨师。第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中药的书。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吃再多的肉,不可以超过主食。古代认为主食是养生很重要的东西,五谷为养。吃菜不能代替主食,五菜为充。菜只是对主食的补充。
“唯酒无量,不及乱”,酒可以多喝,这个酒类似于古代的醪(lao)糟。醪糟可以多吃,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及乱,不要让自己喝醉了。
“沽酒市脯不食”,买的酒不喝,市场上买回来的肉脯也不吃。
“不撤姜食”,古代鼓励吃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上床萝卜下床姜”,晚饭应吃萝卜顺气,利于消化吸收;早饭吃姜,姜助阳气助生发,使阳气更加振奋。每天要吃姜,晚饭一般不吃姜。
“不多食”,吃多了增加脾胃负担,夺心的气,火生土,心为火,火就会生脾胃,如果胃的负担特别重了,就会子盗母气,要心火之气。吃得多,会导致心脏的不舒服。过节暴饮暴食很危险。老人过节见到儿女高兴,喜则气缓,已经耗了心气,再暴饮暴食,子盗母气,心就会怦怦跳,心跳加速,出现危险。暴饮暴食表面损的是脾胃,实际上损的是心,心肺。
“食不语”,吃饭时不要说话,吃饭说话有可能会噎住,不安全。
孔子认为,人要慎重的,一个是斋,斋戒,也有吃饭的意思;祭祀时要懂礼,宁可不说话,也不要胡说话。还有一个是战,认为战争会造成人心人民生活的动荡。再有一个是疾病,疾病要很慎重,孔子是不乱服药的。药不见得是治百病的。中医的原则:自己的健康自己来做主。任何疾病和人的身和心是密切相关的。得病不仅是生理上的反应,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反应。不如女性的心理瘫痪症,小孩的心理发烧症。


有几个重要的节气是讲究进补的。
冬至:冬至相当于子时,是一阳生,一派主张吃当归生姜羊肉汤;一派主张吃鸭子,鸭子气是平的,以平阳气。假如下午四时交冬至,冬至前(午饭),要补阳,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冬至后(晚饭),吃清淡的鸭汤。冬天可以进补,因为热全在身体里,可以把一些不容易消化掉的东西都可以消化掉。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一共九天,买艾条熏神阙穴,肚脐周围。
腊八:喝腊八粥,大豆、小豆、米、红枣、桂圆、红豆等等几乎五谷全在里面,冬天时令对应肾,而豆类的东西是入肾的。喝腊八粥是补精髓的。
立春:吃春饼。韭菜、豆芽、鸡蛋这些东西全是助春天的生发之机的。

吃要吃个明白,活也要活个明白,生病也要生个明白。谢谢大家!今天就到这里!

食物的偏性

4.食物也有偏性
豆令人重,榆令人眠,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

酸走筋,走肝。
辛走气,走肺。吃辣的有时会打喷嚏。
苦走血,走心。所以到夏天的时候,多吃苦瓜,心火不要太外散。
咸走骨,走肾。盐入肾,元气(父母)藏在肾(长子)内,吃盐最容易调动元气。现在大家爱吃味道浓的东西,是在调动元气,是脾胃虚弱的象。性生活过后,身体出现虚象,吃爱情麻辣烫的那种东西可以充分调你的元气上来,显得你有精神。
甘走肉,走脾胃。小孩子爱吃糖,就是因为他脾虚。

病在筋,肝病,要“无食酸”,少吃一些酸类的东西,不要让它太收敛。
病在气,肺病,要“无食辛”,少吃一些辛类的东西。
病在骨,肾病,要“无食咸”,少吃一些咸类的东西,不要过分调元气,养住骨,养住肾。
病在血,心脏病,要“无食苦”,少吃一些苦类的东西,让心可以生发一下,心血可以散一下。
病在脾,脾胃病,要“无食甘”,少吃一些甘类食品,不要吃很滋腻的,因为这类东西会增加脾胃的代谢,使脾更加疲劳,脾主运化。

5.五味过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素问 五藏生成篇》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脉指血,多吃咸的,就会抑制血的生发,是的慢慢血脉凝聚,面色变黑。(李守力评:水克火)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肺主皮毛,多吃苦的东西,苦主降,肺气不容易宣发,肺气调不上来,皮肤不滋润,出现干枯萎缩。(李守力评:火克金)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吃辛的东西,燥干了筋的弹性,肝在变动为握,如果经脉的弹性差,是肝病的问题,要少吃辣。(李守力评:金克木)
“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吃酸的多了,抑制了血的生发,嘴唇都可以变厚,嘴上老起皮。(李守力评:木克土)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甘类的东西是缓的,是散的。肾是主收敛的,头发跟收敛的气息有关,跟肾的收敛有关。头发是否滋润,跟血有关,头发黑不黑,长得好不好与骨头有关。多吃甜的会造成头发脱落,因为收敛的气息减弱了。(李守力评:土克水)

在中药里五味的配使,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类似于“五谷为养”那段话。君为主药,臣为辅药,佐进一步辅助。

《伤寒论》里第一个药方,叫群方之首,“桂枝汤”。当感冒发烧,“头项强痛而恶寒”,头痛、脖子僵硬、怕冷、发烧,身上有一点微微出汗,就要喝这个汤药。
桂枝汤由五味药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这也是伊尹《汤液》里的小阳旦汤,针对太阳病初起,感冒初起的方子。
桂枝是君药,张仲景在桂枝上方加小字注:去皮。
中药也遵循取象比类的原则,太阳病,感冒发烧初起,病在表,树梢是阳气生发最旺的地方,(如生活中用鹿茸也是取其生发之机,当一个人虚弱得一点生机都没有了,一天到晚萎靡不振,用鹿茸,鹿是每年春天才长那个角,那是它生发之机最旺的地方),用桂枝,用的是嫩桂枝,起解表作用,散刚刚受到的那点寒。
中药里,皮,都是包裹的,都是主收敛。既然要取其生发之意,所以要把它收敛的特性去掉。所以桂枝要去皮。
大枣在中药里都要劈开用。
白芍是根茎,中药里凡是根茎的东西都主里,固住根本,里边足了,把邪气往外赶。中医认为得病就是有了邪气,赶出去就行了。
甘草主固中焦,甘味入脾。散表、固里之后,固摄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如不固住,表寒容易入里。
生姜主散,助阳,帮助桂枝,为佐使。
大枣入脾胃,帮助甘草,也是佐使。“囫囵吞枣”,吃枣多了,牙齿就会坏,这叫“土克水”。水是肾,土是脾,牙是肾的外现,它怕甘类的东西。最密固。它是最收敛的东西,怕散。枣肉是黄色的,黄色东西入脾,脾主肌肉,大枣劈开,用的是大枣肉的濡润之性。
开中药为什么叫开方子,方子里有理。藥字,底下是音乐的乐,上面是草,药主和谐。中药方子讲究和谐,就是讲究配伍。
中医可以治急症,关键是辩证准确。如果是太阳经脉的发烧,表受寒,微微有汗就用桂枝汤,没有汗就用麻黄汤。如果是少阴的发烧,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完全根据它的理来走。
《伤寒论》中张仲景很有慈悲心,讲了感冒初起吃了药后,马上要进被窝发汗,如果汗发不出来,啜热粥一碗,助他发汗,又补脾胃,发出汗来去掉病邪,马上停药,再好的药也不能多吃。如果出汗太过,啜凉粥一碗,主收敛,也不伤脾胃。同时还指出吃这个药的时候,饮食上要注意,凡是腥的、臭的和味浓的都不要吃。因为吃这些食物会调动元气(泄元气)。本来病在表层,如果元气调上来(往外散),使得外边的病也往里走。感冒发烧忌讳多吃,忌讳吃味浓的食物,饿两顿都没事。
什么是医
古代“醫”字的组成:
医字的外框是方,懂医第一要懂医理,医理要方正。
矢是箭,指针灸。
殳shu,也是一种武器,用药如用兵,有人认为是手在水下摸东西,代表按摩。按摩在中医里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最高层面的东西,手到病除。
用药如用兵。
体表的病,用按摩;深一层(经络),用针刺;再深(五脏),用药;病入膏肓,用灸法。
“酉”字,成就的意思,酉也代表秋天,秋天万物成就了,五味俱全了,用这些东西酿酒,酒,醪lao糟,叫醪里,是古代最原始的药。
巫,古代医学有一种祝由的方法,是巫术。

(醫字简化为医,医为方和矢针,所以现在主要是打吊瓶。)
藏传佛教医学里认为,人体生病,就像水变成了冰,是把病剌掉,还是化掉,让它重新变成水,这可以引导对医学的重新思考。
人体内正气、邪气都有,邪气是正气变现来的。所谓邪气就是过度之气。
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是医,什么是药
药就是和谐,真正开药方要包含医者的慈悲心。这也是古代的圣王为什么重医药的原因之一。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四季养生(上)

春天怎么养生已经讲过,现在讲夏天怎么养长。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此谓蕃秀,蕃是万物茂盛的样子,秀是指谷物抽穗。
天地气交,天地代表阴阳,天为阳,地为阴。夏至相当于午时一阴生,天地阴阳之气都交汇在一起。
万物华实,华是花的意思,万物开花结果。
有阳气,万物才可以开花;有阴气,万物才可以结果。
男人只是能有子,有这个阳,是前提条件,孩子要长大,要靠阴血的滋养。女子任脉主胞胎,血要足。
夜卧早起,晚睡早起。
无厌于日,厭是满足的意思。夏天不要拍热,不要怕阳光,就应该外散的。使用空调,汗毛孔遇冷收缩,预热张开,频繁闭合,扰乱了阴阳的气机。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就要出汗。阳气很足,不会很怕热,如小孩。
使志无怒,让志向,神明,情志上不要过分压抑自己。
使华英成秀,华英指花朵,美丽的花朵才能够抽穗,结果。
使气得泄,让人体的气得以疏泄。如果淤滞在身体里的气不出去,什么都补不进来。针灸,针无补法。真正的补,是按摩。这种按摩一定要因循人体的气机去按。人体是一个精品,要很轻柔地去对待。针法是在调经脉上的元气。夏天散出身体的淤滞气,秋天才能收敛进东西来,冬天才能进补。如果经脉不通,吃什么东西都补不进来,只能形成垃圾。
逆之则伤心,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就会伤心。心主火,火为散。
秋为疾疟,到了秋天,就会咳疟,或感冒,或痢疾。
奉收者少,夏天没养好,奉献给秋天的东西就很少。夏天没有充分宣泄,拔节。
睡眠为什么重要,看天地万物,植物拔节一定是在夜里,也就是寅时,肺气开始输布全身气血的时候。此时一定要靠深度睡眠来完成,再熬夜也不要熬到三点。一定要晚上10点30分前睡觉,这是养生的基本准则。
冬至重病,冬天没有好东西可藏,就得重病了。这个冬也指老年,如果青壮年时期没养好,老年无物可收,容易衰老。

秋天怎么养收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天养收,对应西方。容平就是开始收,收敛,特别壮大,盛极的意思。
天气以急,天上的气只能为燥气了。燥气是正气,是从火的。衣服在秋天易干,这个干,是燥气的收敛功能发生作用。如果生病,再出现烦躁的症,是很严重的病。烦,是虚火上头,虚火敛不住,头疼,头晕,是心病,心经,心血的问题。躁,从足字边,乱动,烦躁不安,属于肾病,精不足的病。有一种老人快临终时就是循衣摸缝,天天在那里捻衣服扣子,不知手往哪里放,这是肾精大亏的象。抖腿,也是精不足,相书上说,男抖穷。肾精不足,他就没法不上脑,脑子思维就有问题,做事就会有问题,不顺,就会穷。
地气以明,地也就跟着明亮透彻,就像金属一样,所以西方属金。肺气也是,肺为娇脏,也要非常地清澈。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早起,和鸡叫一起起来。五点到七点,天门开,人的气也应该开了。
使志安宁,志是肾神的表现,要收敛了,不能再发散。性生活也要收敛了。动物交配有节律,有季节,人好像随时随地都可以,其实在秋天也应该有所收敛。动物在冬天冬眠养精,人在这时候也应该收敛然后养精。人虽然摆脱了季节性,但也要按照天地自然的顺序去做,否则也会生大病和重病。
以缓秋刑,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秋后问斩。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把神收回来,使秋气平,让秋气不那么肃杀。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不要再往外扩散了,这样就能够使肺气比较清肃。
此秋气之应,这是秋天时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对应。
养收之道也,养收敛,秋天就是酉时,酉时主气味的味。大蒜和辣椒气味最厚,但不入药。
古人认为大蒜入气分,凡是入气分的药,都走清窍,如人体的眼睛,小便。大蒜气味厚重,吃后会流眼泪,小便有味。中药虽取其偏性,但也是因人而定。大蒜、辣椒每人承受量不一样,能吃多少吃多少。
辣椒走味道,入味就是入血分,血、味道都属于阴。入血分的药走人的浊窍,如口,大便。辣椒吃多了,会生口疮,肛门疼痛。
秋天就是味厚,果实,所谓五谷,要取其味,味入血分,万物收获,要吃入血分的层面。
逆则伤肺,如果忤逆了它,就会伤肺,因为肺对应秋天。
冬为飧泄,飧是夕食,晚饭,飧泄是食谷不化,吃的东西没有消化就拉出来了。肺与大肠成表里,如果肺气虚弱,大便成形能力就会很差。这些毛病冬天就会显出来。
奉藏者少,收敛气没收住,奉献给冬天的东西很少,藏不住。

 

 

 

四季养生(下)

冬天怎么养藏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这是冬季养生主旨的一句话。要关闭所有的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
水冰地坼,水是散的,都结冰了,发挥收藏之性。好东西藏在里面,整个的地都冻开了。
无扰乎阳,此时不要打搅阳气。冬天打雷,就叫做扰乎阳。禽流感前一年,出现了冬日打雷,冬天的阳气它都不藏了。天地会造成一定的瘟疫。人如果不养藏,也会造成疾病。冬日打雷,十栏九空。动物一定会遭殃,遭到扑杀。鸡流感,不是鸭流感。鸡为火性,天地火性不藏了,鸡的火性也不藏了。人也要少洗澡。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升起再起。
使志若伏若匿,志就是情志,就是肾精,若,好像。肾精好像起来了,又好像藏进去了。冬三月,有一个过程,让它保持在起于不起之间。
若有私意,若己有得,自己美滋滋地享受,养,又不可以把它发泄出来。冬天就讲究养字,一定要养。
去寒就温,躲避寒冷,保持身体的温暖。冬天阳气都藏在丹田处,四肢会发冷,要去寒就温。可以吃点味厚的、滋补的东西,要靠饮剂,如醪糟酒,化掉味厚的东西。日本料理生鱼片配清酒和芥末,清酒化开,芥末辛散宣开。
无泄皮肤,肺主皮毛,中医称人为倮虫,皮主收敛,毛主宣散。人体皮多于毛,收敛大于开泄。满面红光,小孩子并不是这样,老人如果粉粉的满面红光,是一个危险的像,虚阳外越。小孩身上有一层细细的毛,很润泽地把阳气收在里面,涵在里面。
肺有两个特性,一个是肃降为主,一个是宣发为辅。
人的体表,特别是后背,都为太阳,不要经常开泄。
中国人提倡洗脚,西方人特别喜欢洗澡。西方人吃大鱼大肉,体味重,所以要经常洗澡。中国人以吃纤维类食物为主,体味清淡。冬天一星期洗一二次澡就可以了。古代强调洗脚,脚上有60多个穴位,三阴经和三阳经都走脚。小脚趾外侧是膀胱经,脚面是胃经,足大趾外侧属于脾经,足二趾三趾跟肝经有关,足底有涌泉穴,属肾经。如果春夏秋冬洗脚,都会得到益处。春天,增加生机;夏天,去热解暑;秋冬,温曛丹田,使小腹温暖。洗脚要泡,20分钟左右,脚的穴位是分井荧输经合,应该泡到脚腕以上。脚关节很重要,人体几大重要部位:咽喉要道,所有气血经过颈部上头,上部的病看咽喉颈椎;下部的病看腰椎,腰是枢纽;人是两脚站立动物能思考的动物,脚腕要支撑身体,所有经脉通过。
冬天要藏,不要泄。
使气亟夺,亟有2个读音,读qi表示多次;读ji表示急。不要使气多次或很快地流失掉。
如果过分开泄皮肤,里边的气就可以快速跑掉。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冬天的养生之道。
逆之则伤肾,如果忤逆了它,没有藏住最终伤害的是你的肾经,伤害你的收藏功能。肾经不只是2个腰子,气走的线路是肾经,是一条很长的线路,它生命的方式是收敛。

春为痿厥,痿,凡是筋病,如腿没有劲,或者抽筋、半身不遂等都是痿症,全属于木即肝经的病。冬天肾水没有藏住,春天就会出现痿症,出现肝病,筋脉松弛的病。厥,四肢厥冷,如果冬天藏精不够,到了春天,还是手脚冰凉。春天的病从冬天来。
奉生者少,如果冬天没有养好,给春天生发的力量就不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四时就是四季。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生发生长,秋冬养收敛收藏。
以从其根,要依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根本。天地就是这样运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和万物一起,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如果违背了这个根本,就伐掉了你的根本。真,人体的本性。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接上讲)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四时意为四季,终始,终指冬天。

春天就是蠢,万物蠢蠢欲动,生发之机;夏,都解助起来,都解,假也,夏是假借,借过来,特别散的意思;秋是收敛,就,成就的意思,成就万物的意思。冬是终,春是始,有终才能有始。买房子要买坐北朝南的,北代表肾精。肾精足了才可以往外散,南方主散。

死生之本也,先死而后生,死生的根本。
逆之则灾害生,如果你忤逆它,灾害就会生出来,包括病。
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疴是小病,疾也是病。顺从四季,小病不生。

病,人生病了就要歇着,躺在床上。疾是箭,受了点外伤,疾是小病。病,疾加也,疾加重了。疾是小病,病是重病。有一种解释,病字是床里有个丙字,丙在中国的天干地支中,把丙丁看作是火症,南方丙丁火,五脏里心从火,病是心病。心病难医。疔疮,也属于火症。没有不可以治的病,只有不可以治的人。脂肪有点像人藏元气的地方的概念。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道,是圣人按照它去做的。佩通背,违背的背,愚笨的人就是违背了道的规律去行动的人。

不治已病治未病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经生病的那个部位,而治未病部位。
有一种说法,中医是预防科学,在你没生病之前,就把问题解决了。
另一种说法是,不治已经生病的脏器,而治还没有生病的脏器。得了肝病,先不治肝,水生木,把水给固摄住,肾精足了,肝病自然就好。
木克土,肝病会往脾上转。如郁闷时,肝气淤滞有人是两肋疼痛,尤其左边;有人是吃不下饭,肝气的淤汁把脾胃的气伤害了。治病时,如果肝病往脾胃上转,一定是加重了。
假如是肺癌,治着治着肺癌好了,转成了大肠癌了,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有时咳嗽不光是肺的毛病,有可能是大肠的淤毒。夫妻有时会得同样的病,因为生活方式、情志相同点多。肺为里,大肠为表,病由里出表,从里症变成了表征,从阴症变成了阳症。大肠为阳明,肺为太阴,这是把病治好了的象。
得了肝病,肾也受到伤害了,这时不治肝病,固住脾胃,不让病往下走,脾胃又是生精血的地方,把脾胃养好,反过来也会对肝肾好。
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把没有乱的地方好好治一下,别让它再往下继续影响。这就是圣人以上所说的一切。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如果已经生病了,而后给你用药。
乱已成而后治之,如果灾难已经形成了,而后再治。
譬犹渴而穿井,就像渴了以后再去挖井。
斗而铸锥,马上就要打仗了,才去造兵器。
不亦晚乎,太晚了,来不及了。
一定要在病还没有成形的阶段,及时控制住。中医在这方面很占有优势。
如果一看人嘴歪成那样,就知道他的胃病很重,他比较压抑,比较郁闷,另外比较好面子。领导说他也憋着,在家里也受气,先要给这种人在情志上宣开。
古代有精神病的人很少,顶多是花痴。医学和道德有关。古人有两套系统避免这样的精神崩溃,儒道互补。现在一般说儒学是根本,它是积极进取,入世的一门学问;道家思想基本讲出世的。
现在的教育,不做做人的培养,就是学习学习,小孩子现在都郁闷,经脉不通。
现在的人向外追求的太多了,古人是向内追求,修内。现在的人都重身外之事,古人重视内在的修为。
现在的人无法控制的事太多了,人和人之间都有点防范的心理,这也是很多人养宠物的原因,只愿意和听自己话的在一起,这是现代人烦恼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就是注重科技,不重视文化,一定要加强文化的修养。文化才是调节情绪的一个良方。治疗孤独、网瘾,应该往文化方面引导,多读圣贤书。

情志病

中国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会成为情志病的一个大国。
古代如何对治的呢?

女子伤春,男子悲秋(生活对治法)

女子伤春,女子在春天的时候容易感情抑郁,特别伤感。
女子属阴,容易跟春天的生发之气相感,所以在万物生长发育的时候,容易诱发女子对生育本能的冲动;春天女子生阴的时候,情志的问题会影响生理的问题,影响肝和肾,抑郁等问题都是肝肾问题。

男子悲秋,男子属阳,容易跟秋冬的阴气相感,此时容易慷慨激昂,看到万物都结果了,自己还事业一无所成,容易悲伤。

情志病用药很难治愈,古代采取生活的对治的方法。
男子悲秋,秋天的时候征兵,到边关打仗;给男子订婚,平息他不满的精气,平杀气。古代的聘礼,秋天才能有的,用白旄包好大雁送到女方家里去。射大雁要有眼力和力气,考察了臂力,肺气、肝气、肾气。男孩子订婚,高兴,好好秋收冬藏,冬天办喜事,春天女孩自然怀孕,两家都高兴。即治了男孩的病,也治了女孩的病。这就是生活对治。

解决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就是生存之道。
身体的器官关涉到生存之道,一张嘴巴,不说两面话;两个鼻孔,不要和别人一个鼻孔出气;两只眼睛,平等看人;两个耳朵,不要偏听偏信;左心室,右心室,一方面要为自己着想,另一方面要为别人着想。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

因为欲望太过于强盛。
烦恼会在头发上有体现,烦恼白发生。
发为肾之华,发根在肾,开出的花是头发。
如果头发白了,属于肾虚。
如果头发白了,胡须没有白,是肾虚,奇经八脉没有伤。
如果头发没白,胡须白了,是任督脉伤了,元气已伤,肾精还足。
头发又是血之余,头发干枯跟肝血有关。
如果是少阴火偏旺的话,就会两鬓斑白。
如果太阳经气虚的话,膀胱经气虚的话,后脑勺头发会白。
如果是花白头发,属于比较容易激动的人,脑子一会阴,一会阳,脑子灵活,比较聪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差一些。

人生四惑——酒色财气

气伤人最厉害。四项一个比一个伤害重。酒虽然伤身,让人丧失理智,乱性,但有些人可以不喝酒。色,有些人也可以不沾。财,鸟为食亡,人为财死,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人人都躲不过去的是气。

为什么喝酒可以壮胆

古代人认为酒的气比较彪悍,酒到了胃里起气往上走。胃气有一个特性,就是往下走,往下降,产生的精华往上走。喝了酒以后,气往上走,肝胆就横起来了,胆子特别壮,敢胡说八道。这种人事后往往后悔。

为什么“万恶淫为首”

中国古代养生反复强调,欲不可早,不可以提前,欲不可以勉强,而且还要讲时间方位。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很大程度上生门即死门。老子曰:出生入死。道德经中讲的意思是人只要一出生,入的就是死门。人出生、生长、壮大,然后到死亡。
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时精足,耗精,古人认为,到了天癸至,然后天癸竭,有一个关键的要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生命是有补偿的,这种补偿就是种族的延续。
在这个过程中人有可能会受伤,男人耗的是精,女人耗的是血。女人生病会伤肝肾,主要是肝,郁闷伤肝。男人可能会直接伤到精。未来社会有可能是老龄女性社会。
古人认为房事不可过分,因为对阳气的消耗是最大的。
年过二十,不宜连连,不能没完没了;年过三十,不宜天天;年过四十,要像数钱,古人用五个手指数钱,月不能过五;年过五十,就是进山拜庙,只是初一、十五两日;年过六十,像过年,一年一次。
在中医中,甚至包括禅修,要求御精先御心,必须先要掌控自己的心,才能掌控自己的精。

百病生于气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怒则气上,发怒,气会往上走,有脑梗病的人,不能发怒。气往上一憋,脑血管会破裂。如在家里,有一个急救的办法,可十宣放血,用针把十个手指尖扎破,缓释一下头部的压力。把血行补井,这些都是井穴,给宣开了,减轻头部压力。有人因气往上走,胃气不降,就会呕血。气往上走,下边就会飧泄,大便不成形,或者食谷不化。

喜则气缓,缓,通假字,涣散的意思,过喜,气就散掉了。过喜或过恐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被吓死或大笑而亡。历史上,牛皋听说杀了金兀术后,大笑而亡。一般心梗的人,在犯病前,都有心气外散的相,都好像过度高兴的样子。要常回家看看,不要逢年过节才回去,老人会喜则气缓,再吃点好东西,脾胃的气就不够了,一盗心气,马上心脏病就容易发作。孝敬父母也是人体的一种外现。吃下东西,腐熟后,其精华还要去养你的根本。孝心是从人体来的。仁义礼智信全是从身体里面来的,而不是从外边来的,不是非要去学的一个东西,是身体本能的一种需求。

悲则气消,如果过分悲伤的话,气就可以往下消沉,有时会出现短气无力的现象。人哭以后,气就会短。

恐则气下,一过恐受到惊吓,上焦就完全闭住了,下焦就整个开开了,有人被吓得尿裤子或拉在裤子里。

寒则气收,如果过冷,人体的气就会往里收,人体末梢四肢就会冰冷。

炅则气泄,炅,热的意思。过热的话,气机宣散出来,气就会散掉。

惊则气乱,胃病病人,有的会有“闻木声则惕然而惊”的症状。木克土,因为胃有病,听到木声会很害怕。惊恐病与胃经、肾经有关。肾病会“心惕惕如人将捕之”,肾精不足造成的恐惧。
精神病在《黄帝内经 灵枢 经脉》篇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胃经病上。如果得了胃经病实症的话,就叫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中医讲五声,发呻吟是肾的声音;老唱,是中央脾胃的声音。严重的会裸奔。

劳则气耗,烦劳过度,汗全出来了,会造成气的消耗。

思则气结,如果过思,气就会凝聚,就会不通,就会影响消化,脾胃会出问题。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17学习笔记(附视频) [原创 2008-01-05 17:41:39 ] 发表者: 海拉尔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17学习笔记

 百病生于气(接上一讲)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怒伤肝、喜伤心,大怒可以伤肝,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节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它任意泛滥。过喜的话就会伤及心,喜则气缓。
思伤脾,过思的话就会伤脾胃,吃不好,睡不香。
忧伤肺,过忧的话,就会伤肺气,林黛玉就属于忧伤肺。
恐伤肾,过恐就会伤肾。

中医采取情志生克法,实际上还是用的五行的方法。

喜胜悲;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

喜胜悲,高兴就能够战胜悲伤,喜是主火,悲是主金,火克金。
悲胜怒,用悲伤来战胜至怒。对大怒的人,告诉他一个悲伤的消息。
恐胜喜,恐惧可以战胜过喜过散的心。范进中举为例。
怒胜思,如果思虑太过,就激怒他。《华佗传》中,有一个人思虑过度,造成身体里有瘀血。华佗就多收其货而不加治,多收礼,不治病,最后还留书骂之,写了一封信骂他不仁不义。这个人本来因为思而得的病,这下子怒则气上,把胃中的瘀血一下子壅上来了,然后哗一下吐掉,病从此而愈。
思胜恐,思虑可以战胜恐惧。习惯可以战胜恐惧。把问题想清楚了,一般来讲就不害怕了。土克水,恐是属于水,土是脾,是思,脾主思。


中医如何对治亚健康

健康的定义:体格、精神与社会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有一句话:健康不仅仅是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且是体格、精神和社会完全的健康状态。
健康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身体,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社会,社会交往,就是和别人相处得怎么样。
亚健康就是不健康。
西医认为全世界真正的健康者只有5%,找医生看病的有20%,其余的75%都属于亚健康。
有时失眠、郁闷,在医院检查没毛病。
人不是靠指标活着,而是靠感觉活着。有没有病,自己的感觉会非常地准确。有时你不去查的话,你不会知道指标很高,也许你的身体就需要那么高的指标。如高血压,有些人可能140就是正常的,一旦低下来他反而难受,按指标而言,他就是高血压病。
得病是身体和精神的双向选择。是否能治好病,也是你的身体和精神灵魂上的一种双向选择。有的人的病就可以治,中医有句话,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有治不了的人,人和人的情志在里边会发生很大作用。
在外面工作很精神,回家就不行了,很虚弱,靠事儿活着的人,靠精神活着的人。
人为什么会得病有几种说法,一种是由于天地自然给你的影响,造成你身体得病,如天地气出现了不正常状态。一种是你的情绪会造成生病。还有一种是五痨七伤。

五痨:
肺痨,肝痨,心痨,脾痨,肾痨

五痨的另外一种说法: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老看东西会伤神,伤的是肝。如天天长时间上网,就会造成肝和心的损伤。
久卧伤气,老躺着,就会伤人的气,伤肺气。
久坐伤肉,伤肉就是伤脾。
有的人总觉得累,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中医里叫做脾湿特别重。缺乏运动,脾的运化功能特别差。
天天坐办公室不运动,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造成脾的伤害,吃不香,脾虚。不运动也消耗元气,肚子里已经跟沼泽地一样了,要控干了,也得靠元气上来,慢慢燥干。要记住:不锻炼也会损伤元气,而且这叫暗耗元气。
古人主张锻炼要沾濡汗出,轻微锻炼。现代人锻炼远远不够,一些小姑娘想轻盈漂亮,采取了错误的方法,抽脂,减肥,不吃不喝,都是损害身体的方法。
不能通过拉稀的方法,泻药,来治便秘。便秘属于大肠的问题,津的功能问题。津过度,往外排挤过度,便秘;津弱,拉稀。治津的问题,看肺气足不足,把肺气调匀了,大便也就正常了。小孩子大便又粗又大,肺气足,上焦气足的相。老人的大便越来越稀,这是心肺的问题。
脾伤了有两种表现,一是久坐伤脾,越来越胖,脾不运化,人慢慢就成为垃圾的堆积,越来越胖。一是思伤脾,吃不好,睡不香,越来越瘦。
糖尿病也是脾受伤,很难治。糖尿病是富贵病,不运动,营养过剩,把它整个代谢掉,很伤脾。
久立伤骨,老站着就会伤骨,骨就是伤肾。过度运动,总站着,就会伤到腰腿胫这些部位
久行伤筋,老走动就会伤筋,伤筋就是伤了肝。肝实际上代表疲极之本,过分锻炼,就会伤了肝。
中医就是行中庸之道,它认为所有的疾病都和太过与不及有关。度是最关键的。
 上面所讲的五种情况如果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五痨:肺痨,肝痨,心痨,脾痨,肾痨。痨病,就是持续不变的,长时间存在的病,久而为痨。

七伤:
太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过食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太饱伤脾,太饱会增加脾的运化,日常生活应该很注意。
大怒气逆伤肝,大怒会伤害肝。
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房劳过度房事过多就会伤肾。久坐湿地就是不活动的意思。久坐办公室,伸伸懒腰也好,两臂往上举的时候,抻拉的是胆经,正好是生发之机。拍胆经,从环跳穴下来,然后上面也抬一抬,把上面也拉开。早睡觉,拍胆经,拨心包经,几种方法放在一起,对人健康很有益。即使一个动作,只要坚持天天练,久而久之会有作用。
过食冷饮伤肺,太多喝冷饮,伤肺,还伤胃。有些小孩天天喝冷饮,痤疮不明显,是他的(阳明)燥火已经生不上来了。
忧愁思虑伤心,过分忧愁思虑就会伤心神。
风雨寒暑伤形,如果在穿衣服方面不知调试,就会把形体伤了。
恐惧不节伤志,这样就会把肾,就是把志气也会伤了。成天到晚害怕,胆小害怕,然后不知道节制,这样就伤了志。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18学习笔记

中医如何对治亚健康

这是一份关于亚健康的调查问卷。

你经常打哈欠吗?

在中医里,经常打哈欠是胃经的病,叫做善伸数欠。胃气不舒,因胃寒老堆荽着身体,人体有自愈力,它想把这个胃气给舒展开,打哈欠振奋胃气。
另外一种病叫做但欲寐,白天总想睡觉。但,只是的意思,想睡而又睡不着。在《伤寒论》中归类为少阴症,也就是心肾方面的毛病。

你会失眠吗?

亚健康是在指标上查不出来,但健康已经出问题了。
失眠在中医里就是心肾不交,或者思伤脾,思虑太重。时间久了会很难治。也属少阴层面,已经到第五个层面了,已经是病人了。
中医能在病人没有癌症以前,就已经把脉出会形成癌。脉是气脉,当气脉出现问题时,气血发生变化时,能够把脉出来。CT扫描能扫出有形的东西,扫不出无形的。

你喜欢把腿放在高处吗?

放在高处是因为腿发沉,人老腿先老。大腿前侧,基本是胃经所主。大腿后侧,尤其是沿着腿部的正中线,一直上到头,是膀胱经所主。膀胱经是为太阳层面,是表。如果腿发沉,喜欢放在高处,中医里叫做阳虚。阳虚是太阳膀胱经出问题了。
或者经常腰酸背痛腿抽筋,我们知道腰酸,是肾的问题。膀胱经是从头从我们的精明穴一直上去,沿着头一直下来,沿着后背,在后腰处,膀胱与肾相表里。当膀胱经痛的时候,也是腰酸背痛,腿抽筋就明显地是膀胱经的问题。全是阳虚。
人体所有功能运化全靠阳,阴虚可补,气怎么补。这也是一个很深的病。

你在星期日晚上,会有上班恐惧症吗?
不愿意跟上级或熟人见面

这两条归属于胃肾病。肾主恐,胃经有病,如有忧郁症,会总觉得屋子特别亮,太晃眼,受不了。在胃经病里叫畏人与火,害怕与别人接触,不愿意和陌生人见面,怕光。
这些已经是忧郁症的前期,甚至已经是忧郁症了。一定会有失眠的像,没有失眠的话,也会多梦。梦特别多是虚火扰头的像。

早晨能睡多晚就睡多晚

现代人生活不规律造成的,在中医里叫做阴阳颠倒。太阳升起的时候,万物的阳气都在生发,人的阳气也应该跟着生发。如果此时你的阳气得不到生发,属于夜猫子型,在夜里阳气全调起来,子时以后精神得不得了,11点以后特精神,一玩就玩一夜,最后的结局就是抑郁症。很多上网瘾的孩子,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实际上他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不愿意和别人接触,他已经沈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要从心理和身体上关心这些孩子,一定要带他多出去玩,培养他读书的习惯,而不是上网的习惯。
阴阳颠倒会造成人的心智的混乱。

经常坐着发愣发呆

经常坐着发愣发呆的人,中医认为是神不足。实际上是脑子不够用,阳气上不来也是阳虚症。很多人爬楼梯时,会觉得脚已经够到楼梯上去了,实际上没够到。
上楼和下楼如果出现脚痛,是不同的经脉在痛。上楼脚痛,是胃气不足,也是三阴经出现问题。下楼后腿痛,就是膀胱经的问题。

不是很渴就想不到去喝水

中医里没有糖尿病这个词,叫做消渴症,最初的感觉容易口渴。
口不太渴属于太阴症,属于脾的问题。
如果特别口渴,就是少阴症,更低一层。
按六经辨证来讲,口不渴为太阴症,口渴为少阴症。

怎么也想不起朋友的名字了

是记忆力出问题了,中医认为是阳虚。有些四五十岁的人,会突然的出现记忆力急剧衰退,基本上是属于膀胱经的问题。同时三阳经也都出问题了,包括太阳和阳明,有可能胃也不好,或者是决断性也差。年轻时耗散太大,这时就可能出现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或被蒙蔽心智,那是另外一种。

身体体重突然下降或上升

按说是脾的问题,脾主肌肉。肌肉突然减少或增加很多,说明你对身体已经没有能力关心了。胖了,瘦了,已经没有感觉了。

便秘,或者一有风吹草动肚子就不舒服

一有风吹草动肚子就不舒服,这是身体很虚弱的像,是中焦气不足。便秘属于津的功能出现问题。是元气大伤。

中医对治亚健康分不同层面。身体的病,当然要用药来治,但药不是万能的。关键是要在情志上,生活习性上,改变自己。

中医的要点(《黄帝内经》的要点)

人为本,病为标
以调动人体自愈力为主
强调身心互补
重视人文关系
四大健康忧患

人为本,病为标,病只是人的习惯、生活方式等坏毛病发展出来的东西。根本性的是人。能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是治好病的根本。病只是表现。

以调动人体自愈力为主,人体有自保功能和自愈力。所谓本性,就是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依据自己就能够达到和谐。

=======================END======================

尽管第18讲不完整,还是要感谢一位叫做maccn的网友,他所提供的质量很好的视频资料,使我们普通百姓能够不出家门,就可以迈入名人讲堂学习。
感谢曲黎敏老师,在引导我们学习《黄帝内经》的同时,介绍了许多中医、中文、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
也感谢与我一同学习的朋友,是你们的支持,使我得以坚持到底。所有文字都是个人随看随记的,仅供参考,以视频资料为准。
祝大家健康,各位身心和谐,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