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e touch 手表:设计 哲学4-将传统设计的精髓转化为现代设计的动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32:10
       餐具的发展与演变有着古老的历史,从最原始时代上万年的历史更迭中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传统,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世代相传,就像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能把各个朝代的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精粹都容纳进来,并受到实践所检验,为历史所肯定。

 

    像中国的八卦图、书法、壁画、瓦当、皮影,这些都是生命力最强的中国传统美的元素,其“形、色、神、意”无不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成为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是否可以从《论语》中得到点启示?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然而孔子的人文思想和仁者的教诲却从古流传至今,从中国流向世界,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作者没有文凭、也不会说英语,但他写了《论语》——最民族的即是最国际的。这是《论语》带给我们的启示。餐具亦如此,传统的造物思维同样对现代餐具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因此,将本论文的最后一大章节命名为:将传统设计的精髓转化为现代设计的动力,以求通过对传统餐具设计的符号思辨、传统设计思想的现代思考以及其在现代餐具中的运用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综合、融会、创新,做出符合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作品。

 

4.1 传统餐具设计的符号思辨

 

    “符号与图案之间的区别就在象征性与单纯装饰之间的区别。”——贡布里希。设计者大多认为符号是理解视觉世界的重要方法。其实不然,人类的思维和语言的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依靠符号的作用实现知识的传递和相互的交往。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是实现信息存贮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中国传统符号可以说是中华文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典籍”。这些传统符号其丰富的内涵包容了人们对宇宙自然和现实社会的各个思想层面,它涉及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哲学观念、审美道德等方面,既有对自然景观充满幻想的符号,也有借助于各种动植物寓意的图形,还有以抽象形态象征哲学观念、文化意识的图形符号。由此看来,餐具也是人类世界中的一种符号,传达着与人类饮食密切相关,又与独特的民族审美特征相关的含义,不仅有其功能性,同时还具有审美与文化传播的功能。设计者可以通过餐具上不同的民族符号语言了解不同国家的设计文化和设计风格。因此理解餐具这种人类世界的符号对理解人类的饮食文化的发展,以及饮食信息的传达具有重要价值。而那些蕴含在传统器物中的优秀传统符号特征成为我们设计灵感的源泉。

 

4.1.1 象征符号

 

    当谈到象征符号的时候,人们不免会想到从古至今餐具表面上的雕刻及纹饰。人们在餐具上常见的符号有,动物符号,植物符号,民间传说以及简化的线条等,从这些符号中我们可以窥视一个古老民族对原始图腾崇拜、古风遗俗、审美意识等,从而发掘出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符号作为一种语言,它有双重性表达意义。一方面它表达着其本身的意义,表观层面。另一层是抽象的,不可感知的层面。它反映着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从认知角度上讲,人对符号的认识在物的本身,从情感角度上讲,人们对符号的认识表现在人的自身情感的理解。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有一段话分析三种态度:“同一棵梅花,可以引起科学、实用、美感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如果一个符号失去了其联想以及象征意义,那么它就只是一个概念了,不存在内涵及意义。在中西方文化中,同一符号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涵义。在西方,蛇是表示恢复健康的一种古老的象征符号,传说中神医以蛇作为标志。在中国,蛇被认为是五毒之一,代表邪恶、诱惑、欺骗等等。又如:在中国文化史上,青铜礼器完整的蕴涵着夏、商、周三代社会政治、文化内涵,《春秋公羊》所载:“礼祭,天子九鼎,诸候七,大王五,元士三也”在这种严格的礼教政体中,由于附载的沉重的政治、文化内涵,礼器不但使用数量、场所受到严格制约,其形制、纹饰上也形成了一套严密独特的风格。青铜器的纹饰种类较多,饕餮纹、夔纹、夔龙、凤鸟纹、蟠螭纹、蛇纹火纹、云纹、雷纹等等。特别是动物纹饰中的饕餮纹、夔纹频频出现在青铜艺术的盛期(图 4-1)。李泽厚先生称这种装饰风格为“狞厉美”。“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这些纹样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的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历代的餐具器皿上装饰纹样大部分都用来表达祝福和象征吉祥作用。其中以寓意和谐音美好的事物来象征吉祥的方法,都是人民熟闻乐见的题材。(图 4-2)可分为:动植物题材、文人咏志题材、祥瑞意识题材、道德礼教题材、神话传说、宗教信仰题材、文字题材等。

 

    可见符号在器物上的象征意义,都可看作是一种艺术的“表现”,—种艺术符号。在现代餐具设计中同样离不开符号,因此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民族的历史的感悟,符号在现代餐具设计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4.1.2 图像符号

 

    图像符号同样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图像符号也是美感信息的载体,美通过图像符号在材料上进行完美的表达。纹饰中不同风格的图像符号表现着迥然的视觉效果。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则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对视觉与思维的关系展开研究,认为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无疑会大大提高信息传达与信息接受、认知以及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性。图像这种模式的符号形式被认为是对指涉物具有相似和模仿的性质。比如(图 4-3)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符号都记载下了人类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理解,以及他们当时内心的希求与期盼,并体现出人们不同的审美意识。

 

    我们的现代设计中除了在传统中搜寻本土设计,体现出对传统元素的创新应用之外,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文化传统在传承的过程中增添新的内容、新的典范。当中也包括对异质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充分认识到中西元素结合的创新概念。像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石窟上的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卷草纹实际上就是在当时由西域传入我国的忍冬草(金银花)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而唐代最典型的纹样宝相花也是以我国原有的莲花为母体,融合了牡丹花和由波斯传入中国的海石榴花的特点,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纹样(图 4-4 );还有葡萄纹、蕃莲纹等都是从中亚一带伴随着供品和经济贸易、文化艺术交流自然而然的传入我国的装饰纹样,这些纹样在与中国的图案结合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装饰图案,并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而是融汇贯通,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中国艺术风格的图案,现今这些中外融合的图案纹样,也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得以借鉴的优秀的传统图形。

 

4.2 传统设计思想的现代思考

 

    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关于传统设计思想与流行思想的争辩。到底应将何者作为当代的设计指导思想,一直在争辩中。然而对于餐具的设计,究竟是应该一味追求流行,还是追求古典,还是取两者的折中。或许没有一个指定的标准,更确切的说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允许一切设计思想的存在,但市场最终有一定的调节规律。尽管许多设计者试图丢弃传统的东西,但是传统的东西还是无法完全丢弃,因为传统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文化之一,在其思想指导下的餐具也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浓重地一笔,从秦汉的简朴到唐宋的华丽再到明清的精美,中国的传统餐具可以说是唯一一种以活生生的姿态来演绎中国的传统历史的符号,再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此种情况下,在现代设计中我们就应当充分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传统的文化来完成现代的设计,使现代的餐具设计一不缺乏现代气息,二不缺乏古典风韵。这不是重复历史,而是将传统的设计思想更好的融于现代设计中。这也不是折中主义,因为这是使现代的产品设计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必然途径。设计必须为人服务,我们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人—机—环境” 三大因素的和谐发展不是为了满足人短期的物质欲望服务,是为了人类未来福祉服务。然而传统的器物形态语言中,也折射出先人们传统的哲学观和美学观。同样给予我们现代设计重大启示。这里我们从三种意识来探讨传统设计思想的现代思考。

 

4.2.1 和谐意识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和”的理念是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合儒、释、道于一体的中国古代哲学体现了中庸、和平、协调、平衡、圆满的精神。和谐在设计中无处不在,然而和谐也是几千年来发展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东方一般都强调体悟,像中国的餐具筷子在工作过程中相辅相依的关系、和谐并行不悖的效果,便体现出传统哲学“中庸、和谐”的主张。

 

    现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建立“爱心社会”,就是中国传统和谐观的体现。设计的目的是为“大众化”服务,尤其是让设计与人、人体的活动以及外部环境更为协调地互动起来。产品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关注,我们称其为“关爱设计”。单单就刀、叉餐具的柄端设计就出现了变大变宽且具有了一定得曲线度的趋势变化就不难看出这种关爱性的设计,便于人手的抓握且方便了拇指与食指对柄端的控制;设计师们都在他们的设计中充分融入了“人体工程学”的科学理念(图 4-5)。著名美国设计师Don Wallance 设计的一套名为“Design One”的不锈钢餐具正是根据手部的取食动作而设计的。与此同时,设计对人性的关注已扩展到为为残疾人、老人和幼儿等弱势群体设计的领域,成为设计中最具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的一面。

 

4.2.2 伦理意识

 

    孔子强调“仁近乎乐,义近乎礼”,“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是道德,乐是艺术”,“礼乐”中包含了深刻的伦理意识。这种伦理的道德观深深影响到传统器物活动,“画中有戏、出笔吉利、合人心意”是传统装饰的特点。中国人善于思索想象、讲究道德礼仪,常常对生活中的物品引发更深层的思想和情感,以小见大,讲究文以载道,物亦载道。把生活中的物品和其思想教义的“仁”结合起来,演化成一种形式、一种生活方式,升华到伦理范畴的精神意义,也就是“礼”的高度。

 

    受这影响,生活中的饮食器皿也处处体现着这种民族思维的特征和精神思想的内容。“借住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地暗示伦理道德观念”。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伦理意识是一种关系,一种人与自然共处的伦理道德关系。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成为餐具设计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古人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一种和谐优美的状态。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对待自然何以至此?现如今“见南山”所见到是的遍地的一次性餐具、筷子等“白色垃圾”。短短百年时间,自然满目疮痍,以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洪水、雪灾等方式对人类提出警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资源的浪费,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对于我们设计者而言尤为重要。早在十年前提出的“绿色设计”就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人类生态伦理道德观的体现。绿色设计是一种设计策略的大变迁;一种牵动诸多政治与经济问题的全球性思路;一种关系到人类社会、人类自身的今天与未来的文化反省。“绿色餐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2.3 自然意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皆出自自然。“天人合一”更是中国人和谐自然的最高境界。这些自然主义哲学观,自人类孕育之始,就影响着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然造化的万物为设计师提供了不少灵感,模仿了自然界万物的“形”、“音”、“色”、“功能”、“结构”、“规律”等,这些“仿生设计”被大量的运用到设计中。如:凯特.马隆设计的南瓜外形容器;贾尼斯.查兰科和罗杰.劳的绘有鱼图案的碟子;美国艺术家特德.米林(Te Muehling)自然主义的餐具,花朵、蝴蝶这些元素的结合仿佛自然天成,不紧令人惊叹这自然主义与现代工业的完美结合;(图 4-6)吉姆.帕特里奇的乌木器皿,它以一种天然材料去激发另一种自然,无不充满了自然情趣。人类把对生活、自然和美的看法赋予在生活什物上,体现了一种生活方式,也体现着当时人的精神、意识和思想。古今生活器具风格的变化无不同样证实了人对美的形式的观念变化,体现出一定的时代、一定的阶级、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特色。图 4-6 立体图案点缀,体会自然中国古代的“和谐意识”、“伦理意识”、“自然意识”的三大哲学思想紧密结合,成为中国餐饮文化的独特内涵,这也恰恰为餐具设计提供了指导,形成以“和谐”为中心的道德观和自然观。

 

    那么上升到设计意义境界上表现为“关爱设计”、“生态设计”、“仿生设计”和持续发展的设计观。融合各家之所长,追求餐具设计的最高境界将成为中国餐具设计的特色内容。

 

4.3 现代设计中传统符号的运用

 

    继承传统不是机械的踏着古人的脚印走路,其目的是为了创新,为了“古为今用”。本小节以当代设计中几组重要餐具设计作品为思维根据,冲破“形式规律”的重围,归纳总结了传统符号的现代运用。

 

三大哲学对设计的指导意义

 

    传统图形的应用探讨。对于传统图形在考虑餐具设计与其比例、大小、色彩、材质、环境等的恰当结合时的直接使用也是一种创新,也能使传统在现代中焕发无限光彩。Versace 著名的经典图案设计,把以写实花卉巴罗克风格金色的装饰图案为素材的传统绘画,古朴风格与现代的时尚完美结合。图形基本上忠实于传统绘画中的效果未作改变,但在版面上非常讲究图形形态的取舍处理,在不同的器皿上注重位置、大小、形态的变化,使得图案在餐具上活灵活现,令人联想起巴罗克时期华丽高贵的艺术风格,整组餐具尽显精致、高雅,颇具品位。

 

     对传统设计元素的提取。陈俊良设计的这套,48 件天圆地方国宴餐具灵感便来自中国古钱。顾名思义“天圆地方”是指食器外圆方正的造型。以少胜多的简洁风格,别具一格的禅家韵味,现代与古典的触合。天圆地方国宴餐具将人带进高深莫测的东方智能领城。(图 4-8)对异质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传统不是单一的,而应是一种综合。当代餐具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在继承传统观念的同时,又推陈出新,找到了自己的多元化的装饰语言。而这无论在造型形式上、肌理处理方式上,还是在釉色的运用上都是新颖别致的。作为设计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保持有价值的历史传承创新基础上,秉着开放和兼容的博大胸怀,自主的、有选择的融合其他各国设计中的精华。

 

    美食与美器的谐合,可谓饮食美学的最高境界。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需要有从视觉到味觉的提升,精美的佳肴与精致的器具相配,令食者大快朵颐,顿觉食色生香。摆放于餐桌之上、觥筹之间的餐具或素雅、或高贵、或简洁、或繁复,能让你品出不同的意境来。而正是这一点恰恰符合了当代人在这个多元社会中的艺术品位。

 

4.4 未来中国特色餐具的“多维化”

 

    餐具的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向“多维化”。影响餐具设计的因素非常多,再以古老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餐具发展的需要。那么新的设计理念究竟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才能更好的把握时代特点,设计经典餐具。在本节中,作者提出“维”的教育思想这个概念来进行阐述。(图 4-10)

 

    以前我们更多听说的是三维,即为立体空间,其实在数学上讲“维”的时候与空间有些不同,即一个自由变量即可看作是一维。有多个变量那就是多维的。其实对于设计而言有着同样的特征。为了便于表达,所谓一维,即在设计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一个影响因素。另外“维”还有“连接、维系”之意,在我们所阐述的维的概念中,各个因素之间即“维”与“维”之间是不完全独立的,也有相互影响之处,相互之间的影响因素我们也称之为“维”。综上所述,这里所提出的“维”的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它是空间概念;其次,我们现代生活是一个多维空间的生活,远远已经超越了三维的空间概念,是“多维化”的;另外,注重各个学科间的交叉与互动。

 

    我们在论文的前面阐述过全球化,信息化对餐具设计的影响。其实这都是“维”,现代生活中人们追求时尚文化,无论这种时尚如何定义,最终我们看到人们在追求新奇:设计理念的新,设计思维的新,生产工艺的新,材料的新等一系列的新。其中的每一个新都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都是影响设计的“维”。

但是这样来描述“维”的变化过于浮浅,因此我们对如何设计现代餐具进行归纳,然后得出主要有哪些“维”在餐具设计中引导设计者的工作。

 

    哪些“维”成为设计工作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一维,新产品所营造的生活方式的适度时限:随着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和生活节奏的提高,生活的多样化也成为人们追逐的时尚,譬如,快餐业、汽车穿梭餐厅等逐渐普及时,移动的概念,流动的生活方式也就自然成为新时代的生存模式。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今天,一顿丰盛的大餐,餐具的衬托是必不可少的,色彩艳丽的餐具更成为烘托进餐气氛的法宝。尤其对于餐饮服务行业来说,高品质的服务也包括提供精致餐饮器具。另外,像折叠餐具、情趣餐具、个性时尚餐具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种有助于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或生活效率的理念必然被大众所接受和推崇。

 

    二维,新产品所引发的新的生活态度的延续性:反映在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们对提前消费的态度与认识,具有“时代气息”。日本设计师渡边英夫所说“功能追随梦想”的时代已经来临。尤其是科学的快速发展,这给设计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如今时代电脑的快速发展。不仅是餐具的设计,许多产品的设计都划上了时代的气息。产品未进行生产,其外观,其造型,其色彩,其设计理念通过电脑的模拟即可一目了然。我们将古代气息带入现代,可以是一种怀旧。我们将未来气息带入到现代设计中,是一种超前感受,一种超前意识,一种思维的创新。当产品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更能揭示时代主题和时代的潜在需求时,大众自然会迫不及待的去体验、去消费、去感受、去拥有,人类的需求发生着全新变化,有的甚至只是一种感受而已。“就餐为感受而付钱,为气氛而付钱,餐具为欣赏而付钱”。在餐具的设计中,设计融汇硬朗与流丽的线条来表达美感,组合暗哑与明亮的色彩传达人们的理性,在粉红中略带一点点绿的感觉,浅蓝中略加一点点灰的滋味,深红中略偏点紫的味道,使得物质元素与精神情感汇总,浓烈与细腻,在人们欣赏它的时候,如同饮一杯美酒一样酣畅淋漓,陶醉其中。无论“含蓄的衬托”还是“缤纷色彩”都可谓“食”色的设计,是情感与心灵的碰撞,着实要人“秀色可餐”。

 

    三维,新产品所维系的人与物关系的持久性:信息化社会,人与产品的关系日趋复杂。人性化设计便针对于此展开,如何丰富产品表情,表达产品语义,如何增加物件的亲和力以及多功能性已经成为未来产品设计取胜的法宝。无论是餐具的功能、造型、材质、纹样,都将美凝固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表现出一种新的设计思维:即变化的完美,可谓 “细微处见真情”。说到功能。也许当人们考虑这样一个因素的时候存在疑问。为何功能也在考虑之列,餐具的功能不就是就餐使用吗?难道还会有别的功能。的确,餐具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走向多功能化。作为就餐用具,这是餐具所必备的功能,但餐具同时还应具有多功能性。目前市面上就研发出一种能够调节就餐气氛的会发光餐具。日本还研制出儿童音乐餐具,益智餐具等。具有治病的功能也可能成为现实。具有艺术品、礼品的功能也同样可以考虑。另外,餐具要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动态的思想。比如,满足不同需求的组合化功能,可拆卸性、可移动性、可变化性甚至是可塑性以达到为我所用的境界。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适合未来发展的餐具应该具有多功能性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四维,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性,注重生态高科技的设计观。更加提倡绿色设计的今天,社会需要产品付出的责任性和代价都要远远超出我们所想象的范围。“健康、环保餐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五维,注重交叉学科的运用。人体工程学、力学、心理学、生态学、伦理学、营销学等等都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所必须考虑的。

 

    六维,新产品所体现本土化与家族化设计: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是没有影响力的设计,具有地域艺术特色体现民族情怀,凸显传统生活方式的产品将倍受青眯,成为今后餐具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生活的品味,这种生活的艺术化及品味实际是传统艺术的现代生活化。人们一方面从传统艺术中寻求自我表现的方法,寻找精神的寄托;另一方面人们真诚地通过艺术劳作和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生活的品质,这是超越现代化物质享受之上、具有更高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努力。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提起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的饮食文化,传统的饮食文化是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到今天千百年来形成的特色,也是一种有惯性的定性思维方式,一方面我们得脱离这种定性思维带给我们的束缚,另一方面我们还得仔细分析传统文化应该如何利用的问题。探求如何去贴近传统,寻找传统和现代的交叉地带,并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分析、综合、融会、创新,做出符合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作品,而不是重复历史,不然老爷车怎么会成为古董?

 

    未来饮食结构更加注重新鲜,追求安全、卫生、营养、保健、天然、味美、无污染的生态食品,餐具的设计至管重要,重视多维设计的影响因素,改革传统思维方式,在多维因素的影响下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才能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符合当今和未来的饮食时尚。

 

结束语

 

    总体来说,餐具是饮食文化的外在表现,中西方餐具经过其数千年的更迭,从种类、形制、材质,到生产工艺、装饰符号,都经历了由单一、简陋、粗拙到丰富、多样、精致、华美的变化,而这一变化过程所显现出的,除了餐具本身的变革之外,更深的层面上折射出的是社会习俗、审美风尚的变迁对餐具的影响。一部餐具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活的艺术设计史。

 

    这些蕴含在传统器物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饮食文化,渗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与哲学内涵,成为设计灵感的源泉。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接受并享受新技术和全球化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丰富文化,虽然给本土企业带来震撼和影响,但这也并不对传统特色的产品构成巨大的威胁。而要使乡土本色的餐具现代生活化、艺术化。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餐具在现代生产、现代技术和现代生活中再融入革新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需要人们对自身民族文化在主观认识上加强,需要设计师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对民族传统和传统符号特征的理解及运用,使设计与国际接轨赶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生活需要的是一种适应现代人追求个性而不失细节的审美诉求,同时又追溯着传统文化的渊源与人文内涵的设计风格,多彩缤纷充满时尚生活品味又满足使用者视觉快感的餐具成为占据生活日用品的主流。在文章最后对未来饮食文化及其餐具的发展更新趋势进行了前景展望,提出新的创新方法“维”的教育思想,在多维因素的影响下进行综合分析。以期通过新技术、新文化、新艺术的运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设计出“以人为本”,兼具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绿色健康餐具”。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化,又将艺术创造生活化,真正实现“艺术人生”。

 

    最后我引用吕品田先生的一句话我们一起来共勉:“设计为生活服务,设计向往生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