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麻将赌博平台:百年主题??精益求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8:45:45

百年主题  精益求精

●庞  

学校特色是历届校长长期坚持的、师生共同坚守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追求。考察重庆求精中学118年的办学历史,它的校园文化是对一种精神的提倡:“精益求精”。

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校历届校长和教职员工对“精益求精”的追求。1891年美国牧师鹿依士,以“务实求精”作为办学主旨,创立了学校;现存的史料显示,解放前的历任校长都强调“精益求精”的办学精神。1954年担任校长的杜贵文按照“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思想,建立了教师通读所任学科全部教材的制度,要求教师精通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并延续了多年。新时期的历任校长,更有意识地强化了“精益求精”的精神,形成了一种校园的文化力量。

教学求精品

2004年起,学校实施了“精品课工程”,把教师的课分成“推门课”、“功夫课”、“精品课”三级。“推门课”是每个教师必须上出合格课,而“精品课”则是教师们追求的最高目标。考查一堂课是否能成为“精品课”的指标多而细:课堂教学有没有明确的教学重点和鲜明的难点突破,有没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和交流互动过程,有没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生自主学习状态;课堂教学进程是否形成了波浪式滚动发展的态势;资源整合、学习方法是否最优化;教学是否做到了实效性的最大化……学校为此成立了专门的评审小组,采取推门听课的方法,一学期下来,评审小组的总听课量达到了800多节。

“精品课”的设立为教学的“精益求精”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日标。学校号召教师把每一堂课都尽量上成精品课,树立精品意识。“精品课”也就成了学校抓教学工作的一个核心,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我们开展了“争创示范备课组”活动,发挥集体优势,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陆续有13个备课组被评为“示范备课组”。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创建示范教研组活动,针对打造精品课堂过程中产生的许多观念、方法、技能的问题,采取“专家导航”、“骨干示范”、“专题论坛”等形式,调动全教研组的力量,协同解决。运用“精品教研”强力推进“精品教学”,语文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走在前面,双双荣获重庆市优秀教研组称号。

为了帮助教师、备课组、教研组出更多的精品课,学校倡导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和教学知识体系的重建;倡导全校开放课堂——互相推门听课,相互沟通,共同研究,同伴互助,共同进步;倡导教师课后,认真写课后反思;倡导教案精细化、教学目的明确……

同时,在强力推进精品教学的基础上,学校还注重发挥教师的特色,通过推门听课、推门听教研、实施教师教学的发展性评价,鼓励教师创建有自己特色的课程。

“精品课”的各种指标都是公开的,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的努力,正是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却也需要跳跃才能达到的目标成就了很多教师:

数学教师左莉上了不少“精品课”,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她擅长把学生引到思维受阻的境地,让学生自行摸索,自行茅塞顿开,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她受邀参加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年会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献上了一堂高品质的示范课——《指数函数》,受到了好评。    政治教师代予军在教研组的帮助下进行反复磨课,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甚至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然后静心观看,反复钻研,经过勤奋努力,终于上出了自己的精品课。在重庆市举行的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粤教版思想品德优质课大赛上,她荣获了一等奖第一名。她的课还作为全国粤教版思想品德课程精品课例加以收藏。

初中语文教研组长谷岚老师的“精品课”又是另一番景象,随口而出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甚至她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语气,都能透露出其富于诗意的文化素养,她上的“精品课”是源自她内心深厚的文化积淀。在重庆市举行的全国特色学校高峰论坛的课堂教学展示上,谷岚老师受到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

“精品课”这一具体的措施使“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在教学领域内得以实现。

师建求精英

名校之名,在于名师;名师之名,在于求精。在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方面,我们采取四种方式,培养精英教师:

建立名师工作室和专家委员会,评选师德标兵、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等,为全校教师树立标尺。

专家级的教师是教师人才资源中最可宝贵的资源,是提升学校品质和品位最宝贵的财富。学校依托“渝中名师王世群工作室”、“渝中名师徐彪工作室”和“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王世群老师和徐彪老师作为渝中名师、研究员级教师、特级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较强的研究能力,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由研究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

两个“名师工作室”和“专家委员会”代表学校最高的学术水平,是学校教师的精英。精英不只是一种荣誉,他们是大家的榜样和学习目标,只有引导所有教师都朝着精英教师的方向努力,精英教师的设立才更有意义,学校“精益求精”的精神才会得到发扬。同时,这些精英也直接担负着引领学校师资队伍进步的重担:通过开设名师论坛、学术讲座、督导学校教育教学、参加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以及“精品课”评价工作来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对每位教师从思想、理论、学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立体分层”,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让老、中、青教师及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名师都有自己相应的发展目标格局。

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学研结合的培训方式,先后开办了4期“高级教师研修班”、3期“中级教师研修班”、9期“教育教学教改研讨班”,由学校的精英教师提升各级教师的能力水平。还先后围绕“创新教学”、“优质教学”、“教学艺术”、“高效教学”等专题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学校开设了教师论坛,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思维碰撞。 

学校一方面着力在教师中整体形成“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氛围,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创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甚至自己的教学学派。

通过深入扎实的教师人才资源开发,学校的教师队伍已经越来越精干了。学校现有特级教师、研究员、重庆名师、渝中名师9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禾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十佳”教师7名,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50多名,数十名教师在全国、全市各种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文化求精粹

办学之旨,在于育人;育人之根,在于文化。教书育人,说到底,就是文化育人。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紧紧抓住文化建设这一根本,创造“精益求精”的特色学校文化。

学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国元勋刘伯承元帅曾在我校担任过军体教官,国画大师张大干、红岩英烈王朴、张永昌、齐亮、何懋金等曾在我校求学,他们精益求精地追求真理、兢兢业业执教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品格,成了我们打造现代求精学校文化的基础,使我校显现了“风貌求精,内涵求精,品位求精,魅力求精”的“精益求精”特质。

校园内建立的“校史文化墙”,开国元勋刘伯承元帅和国画大师张大干的浮雕,引来无数学子注目瞻仰;竖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总会纪念碑”,记载学校在抗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编印的《求精史话》校本课程教材,让“精益求精”的光荣传统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

育人求精心

立校之本,在于树人;树人之本,在于树德。在德育方面,我校坚持“以生为本”、“实践第一”原则,从精心育人出发,按照“培养道德精神、树立道德意志、养成道德习惯”要求,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班级和学科课堂教育的作用,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倾情付出。我们创立了“五爱三雅”(即将传统“五爱”具体细化为从身边小事做起的“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和“行为儒雅、言语文雅、情趣高雅”)德育新品牌,创设了让德育入口、入脑、人心、人行的校本德育课程,创编了德育校本课程教材《让人生更加靓阴——社会主义荣辱观读本》、《求精史话》、《三雅歌诀》、《国防教育读本》等,创造出德育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的课堂教育,并创造性地开展了“希望在这里放飞”、“文明在我,我创文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在校园,道德在家庭,道德在城乡”、“援助三峡库区学校建设”、“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弘扬奥运精神,学习抗震英雄,情系伟大中华,笃志求精成才”等系列活动,铸造学生“德崇志远、学高品优、言行文明”的高贵灵魂。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都做到“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实施”,务求优质高效,彰显出学校追求“品质求精,文明求精,道德求精,大爱求精”的“精益求精”本色。

多年来,学校注重树立精品意识,追求“精益求精”的特色,努力实现“科研求精深”、“课程求精彩”、“产品求精良”、“管理求精细”的目标。

118年,我们依然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关口,让“精益求精”的精神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