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练2015旧版本:【逛上海】徒步苏州河.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0:34:49

 

.苏州河.新与旧.

  .苏州河.气质老仓库.哈哈,终于写到最后一篇了!最后一段依然很精彩喔,从乌镇路桥~成都路桥,能看的点很集中,有新有旧、和合融融——而这,正是今天的上海!    .徒步路线 示意图.
  

回顾下徒步苏州河历程咯: 

(1)外白渡桥(1908年百年老桥、中国第一座钢桥) ——起点
(2)乍浦路桥(“二摆渡桥”、1927年百年老桥、欧式景观桥)
(3)四川路桥(“里摆渡桥”、1923年百年老桥、欧式景观桥)
(4)河南路桥(“三摆渡桥”、1924年百年老桥、欧式景观桥)
(5)山西路桥(原址“汤盆弄桥”、2007年、便民人行桥)
(6)福建路桥(“老闸桥”、1968年)
(7)浙江路桥(“老垃圾桥”、1908年百年老桥、我国仅存的几座鱼腹式钢木桁桥之一)
(8)西藏路桥(“泥城桥”“新垃圾桥”、1922年百年老桥、欧式景观桥)
(9)乌镇路桥(1999年、最年轻的苏州河桥)
(10)新闸路桥(“新闸桥”、苏州河第一桥)
(11)成都北路桥(高架桥) ——终点

 第九座,乌镇路桥

这座小小的、色彩鲜艳看似景观桥的,就是乌镇路桥嗯,其实跟乌镇毛关系也没有)。大约是原本挨着外白渡桥的那座18岁的“吴淞路闸桥”被拆除之后,这座乌镇路桥,便更加是苏州河上“最年轻”的一个了(Ps.2007年造的山西路桥只是人行桥)。

 小介:      乌镇路桥是单跨钢管系杆拱桥,连接着黄浦区的新闸路和闸北区。该桥始建于1929年(民国18年),原是6孔木结构桥,在抗战中毁于战火。民国37年(1948年)重建新桥,新桥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桥梁,全长60.35米,宽9.4米。1985年拆徐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1997年1月又拆徐、1998年11月新建现在的乌镇路桥,于1999年5月建成通车,是目前苏州河上最年轻的桥  桥头的景象。很容易发现:西边高楼大厦,东边低矮老房。

那些将被拆迁的老屋,歪歪扭扭地力撑着现状。

但是五颜六色、各种规格的万国旗纷纷扬扬着,昭示着路人,这里依旧鲜明的平常小日子: 

   未来,这将是一种褪色的记忆鸟~~:
 第十座,新闸路桥

乌镇路桥走过之后,很快到了新闸路桥,两座“小”桥挨着很近。  而新闸路桥,却可能是苏州河上“第一座”桥喔!

 小介:    新桥路桥即新闸桥,历经百年的原“新闸桥”早已拆除,于1999年11月至2000年底拆旧建成现在的新桥。其实,新闸桥的历史很长,堪称为吴淞江(今苏州河)上“第一桥”。 

早在明清时代就有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水利通判徐良模在现新闸桥处东建造一座三洞石闸桥,1737年竣工,“两岸各筑石磴,中驾浮桥,船过拽之”,因别于吴淞江上东三里处的“旧闸”,称“新闸”。刚建闸时,两岸寥落,随着清政府开放海禁,上海逐渐成为一个万商云集,八方汇聚的大都市,新闸成为嘉定、太仓、宝山县通往上海县的要津。(另一要津在今福建路桥处,可以摆渡,称“老闸”。)

看新闸路桥南端景象,住宅房新与旧、高和矮,对比强烈啊:(Ps.过桥往东走就是地铁一号线的“新闸路站”了)

新闸由于地处要津,上海开埠以后,上海道专门审理华洋交涉事务的“洋务局”即设在该处,清政府的“上海筹饷货捐局(初名烟酒捐局)北卡“及”“绸捐北局”亦设在新闸一带。新闸的南面靠近大王庙,香火旺盛,市面繁荣,成为上海县北部的一个市镇。新闸的北面是粮食、建材、地货、柴草、竹木集散地。清政府的官盐堂也在此,称盐库,上海地区民用食盐都在此供应。民国初年的《宝山县续志》这样描绘新闸桥:“厂肆林立、货船云集、水陆交通最为闸北繁冲之处。”

站在桥上看风景,两岸尽是气质独特的老仓库,河西端的就是next one“成都北路高架桥”,也是本次徒步的重点了。 

“咸丰间(1851~1861)洋商易以铁轨,用铁索牵挽。同治元年(1862年)巡抚李鸿章改建”,《上海县志》据当时《申报》报道,李鸿章改建之桥为三孔吊桥,“中间桥面如人字形,角系有铁链,南北两岸设有盘车,如遇高大船只经过,由闸夫在南北两处将桥面绞起放行,而该船乃给以钱文以酬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商董徐鸿逵、总董瞿开仿西式建平桥,巡道刘麒祥捐银二千两,商民集捐银二千两,就旧石磴建”,此平桥是木桥。

河北岸的镜头底部,有幢灰色大楼,为徒步要寻找的老仓库之一:

宣统二年(1910)春,有赖于两岸交往频繁,闸北巡警总局提议改建。经批准并拨下经费,将旧桥封闭,设官渡船四艘,免费济度行人。后两岸商家造一浮桥,撤除渡船。建桥工程先是被闸北巡警总局局长姚继之有意拖延,辛亥革命起,姚挟建桥经费三万二千两白银卷逃,因此被延误到1914年方始建筑桥墩,后又受租界工部局干涉,被迫停工,几经交涉,到1915年恢复施工,1916年建成今桥(临时浮桥旋即拆除),前后历时6年。上部为穿过式钢桁架拱形桥,下部为木桩基重力式平台,形似于浙江路桥。——这就是旧桥的历史
河北岸的风景PP——SH新旧交替的印象画面:    这张,偶叫它老SH 和 新SH”,是否贴切呀?? 下图题目,是否应该是“崛起的闸北”  
 福新面粉厂,旧址

看北岸的老仓库厂房,时隔百年,余威尚存!

它曾是,荣氏家族的福新第三面粉厂办公楼——被视为“上海民族工业起源与发展的标本”。

 

 小介:   上海,荣氏家族发迹的地方,荣毅仁的第二故乡,荣老在这里成为“红色资本家”,并从这里走向世界。荣氏家族当年的主要产业———“福新面粉厂”还剩有旧址,站在当年福新面粉厂的办公楼前,可追忆上海滩当年最大面粉厂的繁荣景象。    当年的福新面粉厂,是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无锡茂新面粉厂浦文汀、王禹卿合作创办的民族企业。它初创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12年),至1921年发展到8个厂,成为我国民族资本最大的面粉企业。其红绿牡丹、宝星、天竹、寿字、渔翁等牌商标,蜚声全国,品质纯洁适口,远驾舶来品之上,在192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上,荣氏面粉企业获赠面粉奖状。     但时过境迁,昔日的老厂如今只剩下些苏州河边的残破老楼,它位于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光复路423-433号和长安路101号。其中,长安路上的6层厂房已经被修复改建为苏河现代艺术馆。而后修缮好的仓库部分位于光复路上,共有2800平方米。老仓库的外墙经过了整体洗刷,修复前“福新面粉厂”已经部分粉化、残缺或长有青苔的红砖墙体,修复时均被仔细打磨和填补翻新。     荣宗敬、荣德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他们主要经营面粉厂、纺织厂,被人称为“面粉大王”和“纺织巨子”。荣宗敬(1873—1938年)、荣德生(1875—1952年)荣宗敬原名荣宗锦,晚号锦园。荣德生原名荣宗铨,后取号乐农。他们是江苏无锡西乡荣巷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兄弟二人从十几岁起,就在上海学徒。1896年,随其父与人合资开办钱庄,开始了经营生涯。1902年,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德生任经理,宗敬在上海任批发经理。1907年在无锡创办“振新纱厂”。1912年,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1915年,荣氏兄弟又投资创办了“中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其拥有的纱厂,也达4个。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荣氏兄弟经营的大部分企业未向内地迁移,在战火中损失惨重。抗日战争胜利后,德生积极恢复茂新一厂,并于1946年在上海组织“天元实业公司”,在无锡开设"天元麻毛棉纺织厂"。期间,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德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遂完全破灭。1947年,由他控制的茂新厂与上海几家大面粉厂合作组织同业联营组织“五厂公证”,曾垄断了小麦的采购,并且操纵了面粉的销售。    新中国成立后,荣氏企业虽有所恢复,但远没有达到抗战前的水平。1956年,包括福新面粉公司荣氏企业,在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后,在荣毅仁的带领下成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部分。

插曲,“麻辣马”!!——请原谅偶滴孤陋寡闻喔,第一眼看到钉在仓库墙体上的广告指示牌,偶以为,是一个姓马滴人,开滴川味餐厅,......Ps.偶滴联想够丰富哇?! 于是,拉着同伴闻“风”而动,转到大楼后头去找这个可能是美味滴馆子......结果——不是不失望滴呀,呃,这个“麻辣马”,居、 然 、是,一个计算机公司!!!完全出乎偶滴逻辑呀~~  于是再次推理,撒牛人能量这么大呀,能把小公司开到老建筑里头来!!回来一查,咔咔咔,真的是孤陋寡闻耶,“麻辣马”(Spicy Horse)是一个美国人到中国开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最近的新产品是基于“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的一款单机游戏......而老板的名字居然叫做American McGee,哈哈,叫做“美国”的一个家伙喔!哎,这个结果真令偶晕倒!!只好再次原谅自己滴“馋女”本性啦,哈哈哈!

 情调老仓库

看南岸的老仓库,主要有二:


(老仓库之一)小介  南苏州路1295号,原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五仓库,1902年建,砖木结构,现上海市纺织原料公司新闸桥仓库       目前仓库顶上还挂着SHANGHAI NIGHTMARE的牌子,空荡荡的橱窗中残留着2010万圣节的告示牌——那是一个去年底才关张的“鬼屋”,是年轻的男男女女们热衷的时尚地,一个能寻求恐惧刺激感的娱乐城。据说,这家的恐怖场景营造得灰常逼真、效果奇佳,总能从里头传出阵阵小屁孩们撕心裂肺的“鬼”叫声,很让胆小的路人禁不住打几个哆嗦呢......

(老仓库之二)小介:     南苏州路1307号,这栋建筑物颇有历史,始建于1933年,是上海黑社会大亨杜月笙的私家仓库。因极具上海近代建筑的精华特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过“亚太地区文物遗产保护奖”,这是中国地区唯一获得此殊荣的老仓库建筑。现被政府规划为南苏州河创意产业园

现在底层的门面房开着个“骨瓷”店,并挂着“陶瓷艺术协会”的牌牌:

积着薄薄灰尘的橱窗中,展示着一套日用品青花骨瓷器,个人感觉灰常漂漂呢
喔唷,看起来也更像是用来作摆设滴东东,是不是吃个饭也得讲究下,就算是小资品味了??但若是真用来盛菜品了,啧啧,岂不是遮挡住底部好看的国画风格印花了吗,那就可惜了。    橱窗摆设:  橱窗边的防火栓,看起来很像原物啊:  
这个杜月笙的老仓库,现在大部分改建成青旅舍了。一侧开设了大门,挂着“苏州河畔国际青年旅舍”的牌牌,呵呵,老酒瓶装新酒,情调倒是老好滴。不过可别误会喔,它家的设计其实是经济酒店,是给有点米米的背包客、或时尚的年轻外国客人准备的。据说,在开成旅舍之前,是土豆网的总部所在,嗯嗯,反正都是得有钱的主儿才能租得起这地方呀~~。 摘自网上的青旅舍内部PP,看起来还不错哈(下次有机会再进去一探究竟咯):九子公园,怀念你的小时候挨着老仓库,至成都北路桥之间,有一座小小的公园,其实,它更像是街心花园,天气晴好的时候,里头聚拢的都是周围居民,跌跌撞撞奔跑着奶娃娃、出溜着滑滚轴的小孩、还有看报纸的老头棒,和一群群围坐闲聊的老阿太......。九子公园的名字有些奇怪的吧?如果你小时候在弄堂里皮过,那么这“九子”一定不感陌生咯!  小介:   2006年初,在位于成都路高架东侧、南苏州河岸的三角地域,由黄浦区建设部门为市民增添的一处体现上海“弄堂文化”、面积达7000平方米新景观的“九子公园”落成了。    这所公益性公园,由9座纯真、童趣的孩提雕塑像组合构思而成,其景观设计注入了明显的上海石库门文化色彩,既为社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憩息的场所,也让人们玩味、遐思一股浓浓的上海弄堂文化意蕴。   之所以定名“九子”,是源于过去上海孩子常玩的掼结子、抽陀子、跳筋子、滚轮子、打弹子、套圈子、顶核子、扯铃子、造房子等9种民俗游戏。这九种游记均以铸铜、花岗岩、彩钢板、彩钢管材料制作的雕塑体现,最高有2.5米。在公园外墙还悬挂9幅不锈钢丝网画《弄堂里的记忆》,栩栩如生地记录了上海的地缘文化风情;公园的门庭,石库门墙镌刻和表现了上海人的生活趣味。   民俗的,就是世界的。造房子、跳筋子、滚圈子、打弹子、顶核子、抽陀子、掼结子、刮片子……这些久已消逝的上海小囡弄堂游戏,以一种凝固的姿态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下面是周末的九子公园组图。自五、六十年代开始,上海的弄堂小屋前,到处可以见到玩“九子”游戏的情景,女孩子们玩跳像皮筋、造房子、掼结子,而男孩子则玩打弹子、抽陀子、滚轮子。  在这些熟悉的雕塑前,是否勾起了你儿时的那些记忆呢?成年的你,可还记得“跳橡皮筋”、“抽打贱骨头”、“套圈圈”的游戏规则呀?还有“滚铜板”、“打玻璃弹子”、“滚铁圈”、“盯橄榄核”、“踢毽子”......喔。   在组图中,你又能找出几个小时候擅长的游戏啊?
 第十一座,成都路高架桥,结尾从九子公园侧门出来,就是成都路高架桥的上闸口,SH巨大的车流呼呼而过,上海滩如今的繁荣所见一斑。 嘿,过了这座桥,偶本次历时3h滴“徒步苏州河”,也就暂告一段落啦。  小介:   南北高架成都路桥,是为城市立体交通新建的高架桥,也是苏州河上桥面最宽的一座桥(55.5米),两边还有各3米的人行道。
下图,为在新闸路桥上看到的成都路桥
成都路桥东侧有一小片石库门老房子,青灰色的外墙已经被清理一新!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了,这种正规的石库门老民居,更具有保留价值,不同于本文前面拆迁的那些(有些棚户区的味道)。就让这结实的老房子继续为SH人民服务下去吧,真希望窗台上那漂亮的巴洛克式装饰物,再美一百年!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