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卖奢侈品的网站:中国不能只有孔子,没有陶朱公 牛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22:54

距今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出了个文化伟人——孔子。大约与孔子同时代同地域,中国还出了个商贾巨富——陶朱公。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先世是宋国贵族。陶朱公,原名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三户人,越国大夫,上将军,著名军事谋略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强越灭吴”后,功成身退,浮海至齐,改名鸱夷子皮,父子苦力耕作,不久积累财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请他作了相卿。他后来辞去相位迁居陶邑(今山东定陶),自谓陶朱公,与穷士猗顿合作,以商贾致富,拥有财产万万,成为天下巨富,商界始祖,致富宗师,被誉为“一代商圣”。

陶朱公所在陶邑,时为宋辖曹地,跟孔子先世同籍,现为今山东齐鲁大地。这儿毗邻鲁国,距陬邑较近。孔子学生子贡在卫国做官时,运用抛弃和囤积的方法在曹国、鲁国之间经商,大概就在陶邑这一带。当时,陶邑是天下的中心,各种商品的集散地。那儿交通方便,贸易繁荣。各诸侯国的商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来做生意。朱公以为此地是谋生治产,经商致富的好地方。于是,他就在陶邑置产兴业,择用贤人,把握时机,随行就市,贵出践入,囤积居奇,很快就赚得巨额财富。

陶朱公不但善经营,且总结出经商理论。他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价格的涨落,即“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他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对现代市场运作可提供一定借鉴。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供应市场,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相反,如果价格太低,就打击了积极性,人们就不愿生产,市场的货物也就少了,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故他提出一套“积贮之理”。在物价便宜时,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重视降价的物品,尽量卖进存贮起来。等到涨价之后,就尽量卖出。所谓“贵出如粪土”,即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可惜地尽量抛出。

陶朱公生长在农业经济时代,农产品是市场的最大宗、最主要的商品。农业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气候不同,产量了就不同,对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所以满足农业需要,为农业服务,就成为他经商的主要方向。他根据季节规律,提早储备物资,即所谓“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就是说,像作战之前要做好准备一样,根据季节的需要(时用)就可以预知市场所需要的商品(知物)。

“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年一大饥。”他利用关于气候变化的一条古语,摸索出季节和气候变化的规律,作为预知农业丰歉的依据,由此得不到出气候对农业与市场的影响。他发现,每六年有一年风调雨顺的上好年景,也有一个旱年,每十二年有个大旱年,也有一个水年。根据这个规律,他主张丰年就大胆购进。因为不会年年丰收,收进的货物不愁没有机会售出。同样,在大旱年物价上涨时,他就尽量抛售,不愁以后没有进货的机会。就这样,他不但自己致富,也为平抑物价、避免丰收年谷贱伤农与饥荒年民不聊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陶朱公的这一发现启示我们,气候资源的变化会造成丰收与歉收两种状况,对人们都有不利影响,并且通过商品交流这种不利影响会扩展到全国、全社会。但是,只要人们掌握了这个规律性,采用商业手段,通过贱买贵卖,是可以协调的。陶朱公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注意到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在该领域的对策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

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把孔子尊为圣人。陶朱公致富实践和致富思想,是富民强国的法宝,故有“一代商圣”之誉。如果说,孔子的学说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那么陶朱公的物质成果及致富之道,对于一个伟大民族来说,无疑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财富内涵。可惜陶朱公精神未能得到发扬光大。

孔子是华夏民族的骄傲,陶朱公则应是这个伟大民族智慧和能力的象征。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将孔子和陶朱公同时载入史册,在其所著《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以较多的篇幅记载了范蠡助越灭吴及功成身退后的若干史事,并予高度评价。又在《货殖列传》中列举了陶朱公殖产兴业、经商致富以及“富好行其德”的乐善好施事例。陶朱公和孔夫子一样,都是最早上到正史的人物。《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划时代的、流芳万世的历史巨著,想来陶朱公这样的人物,也该流芳万世了。

一个民族长盛不衰,必须要有精神支柱,但仅有精神是不够的,还要以物质为基础,有财富作支撑。司马迁所以要从物质财富的角度,将范蠡——陶朱公载入史册,作为一个睿智的史学家,一定是看到了其人其事其智慧的历史价值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孔子曾大力宣扬“仁”的学说,并强调用“礼”来执行,但他不主张“学稼”“学圃”,鄙视劳动生产,轻视物质财富。司马迁是看重物质财富的。他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接着,便列举范蠡“强越灭吴”和陶朱公经商致富的事例,来论证他与孔子相悖的这一唯物史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上,大凡忽略经济基础,蔑视物质生产和财富积累的国家及政权,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司马迁、陶朱公似乎比孔夫子更具远见卓识。

陶朱公不只是个人敛财,早在越王勾践困于会稽时,就和计倪、文种等帮助越国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一举打败了吴国。功成身退,置产兴业后,三次赚得巨额财富,两次分给他的朋友、乡邻和帮助过他的人。更一以贯之地坚持济困扶贫,帮助别人致富。他仗义疏财,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造福社会。他的乐善好施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陶朱公得以兴业致富,是他自身的能耐,也是时代所使然。丰富的学识,良好的素养,从政从军和先后的平民生活,以及在宫廷奠定的经济基础,使其事业发展,成为可能;而那个时代提供的社会环境,则让他左右逢源,心想事成。

陶朱公和孔子都是春秋末期的人。实际上,陶朱公比孔子大约要晚二十来年,比孔子的学生子贡的岁数也小许多。陶朱公经商致富的年代,应该是在吴国灭亡以后,已经是战国前期了。

陶朱公和孔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早在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崩溃,生产力向前发展。铁器开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一部分奴隶主除了拥有“公田”外,还大量开垦荒地为“私田”,不纳贡税。这就使得一些诸侯国的“私门”势力大大扩张,冲击了“王室”或“公室”所有制的奴隶制度。鲁国的“初税亩”,承认“公田”和“私田”的私有制而一律取税,从而使得一个体现进步生产关系、有利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度被认可。占有者与劳动者发生依附关系,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私有制势力得到发展。田氏代齐,魏、赵、韩三家分晋,先后出现了新的政权。新兴的封建制度代替了腐朽的奴隶制度,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冶铁工业发达,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器。农耕方式改进,效率提高。手工业进步,商业也发达起来,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如齐国的临淄、宋辖曹地的陶邑等。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哲学思想、法学、科学、文学、艺术等都有着突飞猛进之势,出了不少有知识有思想的人,如春秋末期的孔子及其弟子三千等,形成了‘士’的阶层。在知识阶层的‘士’中间,思想里面存在并反映出许多不同的观点,在行动上也允许表现出来,涌现出了许多伟大而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法学家、军事家、外交家、科学家,他们都著书立说,互相辩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时代。如在哲学和政治思想上,有儒家所提出的“仁政”,墨家所提出的“兼爱”,道家所提出的“无为而治”,法家所提出的法治,等等。在军事上有孙子和吴起的兵法,外交、天文、历法也有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这就为子贡、陶朱公、猗顿等求异思维的产生和经商致富的成功,提供了外部条件。换句话说,陶朱公所以成为伟大的军事家和天下巨富,跟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是分不开的。这便是陶朱公这个人物和故事赖以存在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土壤。

陶朱公这样的伟人能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为历代社会所尊崇,他的人文精神为什么不能在今天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予以发扬光大?

一个历史人物精神的弘扬,正如这个历史人物的产生一样,是需要社会土壤和环境的。陶朱公尽管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尽管在两千年以前就载入史册,尽管历代军界、商界、文人墨客,莫不称颂其人其事,但上世纪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其知名度几乎降为零点。当今社会,普遍不知陶朱公何许人也。即便经商也不言陶朱公,而搬出“厚黑学”,“三国”“水浒”也被弄入市场。倒是孔老夫子好运来临,香火颇为兴旺。虽然上世纪初,就高喊“打倒孔家店”,中间又“狠批”,到如今反而尊孔读经,设坛祭祀,“圣人”的威仪今又重现。与孔圣人同代的知名历史人物陶朱公,依然默默无闻。

孔子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就古代商务(应该还有军事)和财富文明而言,那就非陶朱公莫属了。孔子和陶朱公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当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文明的两翼。如前所述,跟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的陶朱公,既是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更富有为平民百姓谋福利的较高含金量。平心而论,陶朱公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绝不亚于孔夫子。在市场经济日趋繁荣的中国现代社会,陶朱公精神,对富民强国,建设现代物质文明和现代精神文明,必将起到别的历史人物难于起到的特有的历史作用。从传统文明的继承和发扬角度讲,既要有孔夫子,也不能少了陶朱公。为了市场经济的繁荣,也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何善待历史人物,怎样做到“古为今用”,包括怎样从司马迁的历史人物史册中,请出陶朱公这位商界始祖、致富宗师,从而为中华民族复活一位商界历史人物,使之为现代社会财富的创造发挥作用,乃今人当应思考的一个问题。

时下,孔夫子的“圣人”牌位既又重新举起,与世隔绝的“一代商圣”的陶朱公也该面世了。那么,陶朱公会不会有复出的一天呢?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陶朱公其人必将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青睐,陶朱公精神亦将为社会推崇,陶朱公的人文精神一定会得到弘扬!

陶朱公和孔子,同为华夏民族之时代精英,又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所以在中国,不能只有孔夫子,而没有陶朱公及其他诸子!